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战争的名言

有关战争的名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战争的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有关战争的名言

有关战争的名言范文第1篇

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爱迪生

从小到大,老师都会用爱迪生的这句话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现在才知道,虽然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确实说过“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句话。但是,我们的老师和教材偏偏每次都漏掉爱迪生后面那关键的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误传二:

不存在一个掷色子的上帝

――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上帝不掷色子。”他这句话是针对量子物理而说的。量子物理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测不准原理,它彻底打破了“决定论”的物理学,而爱因斯坦恰恰是支持决定论的,这与爱因斯坦的有关。爱因斯坦并不是一个狂热的信徒,但他始终相信上帝的存在(不一定是某个宗教的上帝),他认为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观念就好像上帝掷色子一样不可相信。这是他的本来意思。

那么,现在让我们看看,我们的教材是怎样篡改爱因斯坦的话的――绝对令你目瞪口呆。教材说:“爱因斯坦反对量子物理,是因为爱因斯坦觉得量子物理学家承认有一个掷色子的上帝存在,不是一个真正的唯物主义者。”

误传三:

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

――拿破仑

“中国是一只睡狮,一旦它醒来,整个世界都会为之颤抖。”谁都知道这是拿破仑说过的一句话,我们接受这句话,是因为一个伟大的外国人对中国有如此崇高的评价,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深感自豪。而我们也深信这只睡狮已经醒来,已经让世界感到它带来的颤抖,因为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已经当惊世界殊了。但是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这句话的中间还有一句:“它在沉睡着,谢谢上帝,让它睡下去吧”。

误传四:

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布莱德利

我们过去知道的是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则是一举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军,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我们是第一个让美国人在没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签署了停战协定,大灭了美帝气焰,大长了人民威风,连美国人也如是说,这句话就是明证。但是,布莱德利说的这段话却是有前提的:“如果我们把战争扩大到中国,那我们就会被卷入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

误传五:

存在即合理

――黑格尔

“存在即合理”,黑格尔的这句“至理名言”几乎连小学生都耳熟能详。许多人为之困惑,却不求甚解,认为黑格尔这句话意思是说:凡是存在的事物就天然具有合理性,“存在”是“合理”(价值判断)的必要充分条件。

殊不知,这种误解大概来自旧版本黑格尔著作翻译者的谬误。其实《小逻辑》以及《法哲学》里,译文是:“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误传六: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

这句名言出自《论语・秦伯》中的“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果表述成“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则是宣扬愚民权术的名言。

《论语》主要是记载孔子的语录,上下文之间往往没有多少联系。当时的文章,除了句断,其它标点符号还没有发明。所以,被误读是可能发生的事。

有关战争的名言范文第2篇

美国当然要对储备货币无法继续支持世界贸易增长负起责任。如果白宫此前的几位当家人能够正视美国经济长期保持的低投资率——与世界上最贫困、经济增长最缓慢的撒哈拉以南国家不相上下,将来自美元作为储备货币而为美国赢得的海外债务型流动性,用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以此持续改善美国的就业市场,增强国民的收入与消费支出能力,而不是毫无节制地扩大同样是债务型的消费,以及盲目扩张与此有关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那么,金融危机原本可以得到比较充分的化解。

不仅如此,美国长期以来的海外投资扩张,其本质依然是美国海外债务型流动性的扩张,虽然明显提升了大企业的盈利能力,但在生产力快速向海外流失的同时,导致美国贸易逆差节节攀升。这进一步促进了支撑美元信用的基础不断裂变。

不过,一味地追究美国的责任,而不是同时反思本国的责任,绝不是一个好的态度。

换一个角度看,钱是用来花的,储备货币与任何货币一样,归根结底的用途是交易的媒介。如果发行在外的储备货币加快周转,而不是被一些国家大肆囤积,那么,当前的储备货币危机也不会严重到如此地步。

来自IMF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2007年,世界外汇储备合计由1.55万亿美元大幅增长到4.3万亿美元,累计增加额多达2.75万亿美元,相当于前10年累计增加额的4.4倍。其中,仅来自中国的增加额就高达1.4万亿美元,占以上世界外汇储备合计增加额的51%。加上日本、俄罗斯、印度及巴西同期的表现,5国合计增加额为惊人的2.82万亿美元,是同期世界外汇储备增加额的1.03倍。

储备货币的囤积,说明世界贸易体系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也意味着囤积储备货币的国家未能将外汇储备贡献的流动性用于促进国内经济的更快发展。

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世界经济增长的历史表明,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长期依赖贸易顺差贡献的流动性增长。那些真正富裕起来的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借助于出口快速增长期间获得的流动性来加快本国经济的结构型转型,进而实现劳动力成本大幅提升后的经济可持续增长。由于劳动力成本具有十足的刚性,一旦成为制约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注定会使本国经济增长的链条出现断裂。

另一方面,储备货币向来的历史教训表明,一个国家的“得”,是另一个国家的“失”。当主要出口增长国将储备货币囤积起来之后,势必导致另一些国家以至世界出现储备货币短缺,同时也限制了另一些依赖资源性产品出口来改善国内经济状况的国家的发展。

糟糕的是,中国国内的一些学者,固执地认为外汇储备不是用来花的,而是用来防范风险的。正是这一思想主导着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令外汇储备对年进口的比率由1990年的21%提高到2000年的74%,以至目前的180%。既然中国只有少量的融资型海外债务,外汇储备对年进口的比率保持在30%便足够了。

然而,过度的外汇储备,一方面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危机的部分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也严重低估了中国总人口演变趋势当中的重大风险。

由于财富增长总是与抚养比成反比,随着出生率的持续下降,到2100年,中国总人口将从13.8亿人的峰值减少到5.6亿人。这意味着,假如中国不利用现阶段外汇储备充裕这一有利时机加快国内经济转型,那么,20年之后,中国继续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将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面对当前世界储备货币危机,有两句话很值得思考。

一是儒家名言:“君子反求诸己”,

一是道家名言:“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

有关战争的名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孙子;决策模式;决策标准

决策作为管理的重要过程,一直是管理学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其本质是决策者在遵循客观现实的基础上,预测并判断未来情景,确定和选择目标并加以执行和实施的过程。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西蒙提出现代决策思想以后,决策学受到了管理学研究的重视。实际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中就已经对军事情景中的决策问题做出了相当深度的思考并做出了有见解的观点。具体来讲,孙子所论及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军事决策的体制以及模式问题,其次是决策的标准问题,再次是信息的基础性作用问题,最后是决策中的心理问题。本文将主要论述孙子兵法决策模式的独特特点。以期对管理学的决策思想有所启发。

1 决策前提的高度理性

根据西蒙的观点,决策模式的重要方面是决策前提,因为决策前提是决策的起始点和基本依据。在孙子兵法中,决策前提的高度理性的。其表现,主要就是其庙算思想。庙算是古代中国军事决策的基本体制和机制。所以庙,就是祖庙,地处庄严神圣之地,密而肃穆,便于议论军国大事。因此,每当国家兵事纷争,君臣会集此处,商讨对策,拟定有关战略方针,以指导战争进程。庙算实际上就是体现了决策前提的理性化,也就是要先计划而后战争,这与现代管理思想,将计划列为管理过程的起点是对应的。先计后战,才能做出科学和理性的决策,才能避免个人决断和受情绪因素的影响。先计划然后再执行,是谨慎性管理的基本原则。孙子认为,对战争采取先计后战的慎重态度首先源自于战争的重要性。孙子兵法的开篇,孙子就提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也就是说,由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事关全局的事物,一切都关系到将士的生死存亡,是国家的大事,一定要认真对待,反对草率和情绪化。在《火攻篇》中又说:“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复喜,愠可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因此,科学和理性的对待战争,才是“安国全军之道”,君主和将军们应该谨慎对待战争。那么在实践中又如何执行这些原则呢?如何做到决策的科学呢,孙子提出了一个体制性的观点,那就是“庙算知胜”的决策程序。同时在十三篇中,孙子又提出了一个通过分析“五事七计”的决策验证模式。孙子认为决策前提的重点就是“五事七计”,即“道、天、地、将、法”五事和“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七计。“五事七计”所蕴含的内容具体而深刻地表明了管理决策中需调查分析的内容和范围。五事重点在于决策内容的静态分析,不仅是调查的指向,也是评估的标准。七计的重心在于各项要素动态对比分析,特别重视静态要素在实际运作中的表现,这里已经有了动态的整体思维,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解决“计利”问题,这还是计划层面上的事情,只有把计划和执行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决策过程。

2 将“速度”提升为重要的决策标准

西蒙将传统的决策标准定义为最优标准,认为这种标准并不符合实际,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因而他提出了有限度的理想主义,也就是决策的满意准则。实际上,孙子兵法在具体执行决策时,是贯彻现实主义的,与西蒙的满意准则是一致的。并且,基于其现实主义的思维,他将决策执行的速度提升到了一个战略重要性的高度。他的提出了兵贵神速的指导思想,并特别强调了速度的突然性和不可预测性。这一原则是孙子是在阐述他的军事经济思想时提出来的,但却对整个战略全局具有非凡的意义。他认为战争是建立在巨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的基础上的,军事就是经济,所以,战争最忌旷日持久,议而不决,优柔寡断,必须兵贵神速,速战速决。

3 信息在决策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

孙子最著名的名言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因此,知识和信息的转换贯穿于孙子军事决策的始终,这与西蒙所强调的决策的信息原则是一致的。孙子兵法深刻阐述了信息的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其对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孙子兵法还论述了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有效性以及信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问题。孙子兵法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看作是各项决策的最重要的基础,这就是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著名观点。

4 决策程序中的“正与奇”

奇正相生是孙子兵法辩证法精神的精髓。所谓奇正相生,是指在战争的决策和执行中,要充分利用常规性因素和非常规性因素。奇正相生,于是兵法布置循环往复。同理,在决策过程中,根据客观现实的变化,以及客观现实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常规性的决策和非常规性的决策。常规性的决策往往对应常态的、稳定的决策环境,而非常性决策则对应变动的、难以预料的决策环境。而且这两种决策模式是交替出现并相辅相成。这实际与西蒙的决策程序思想有暗合之处。西蒙根据知识的原则,认为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他认为程序决策是线性的,而非程序性决策是非线性的。各自有自己的决策程序原则和次序。

参考文献:

[1]朱军.孙子兵法博议[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4.

有关战争的名言范文第4篇

1、擦地板何洗痰盂的工作何总统的职务一样,都有其尊严存在。——尼克松

2、尊严是文明,但又像一层贴在脸上的东西一样容易脱落。——陈家琪

3、自尊,迄今为止一直是少数人所必备的一种德性。凡是在权力不平等的地方,它都不可能在服从于其他人统治的那些人的身上找到。——罗素

4、诗人的想象力支配现实的程度,说到底,是衡量他的价值和尊严的精确尺度。——桑塔亚那

5、高度的自尊心不是骄傲、自大或缺乏自我批评精神的同义词。自尊心强的人不是认为自己比别人优越,而只是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自己的缺点。——伊谢科恩

6、一个人人的尊严并非在获得荣誉时,百在于本身真正值得这荣誉。——亚里士多德

7、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人的尊严。——苏霍姆林斯基

9、人要想对自己的尊严有所觉悟,就必需谦虚。的确,人性是尊严的,但这样说还是不甚明确的,也是不完整的。说人是尊严的,这只限于没有私心的、利他的、富于怜悯的、有感情的、 肯为其他生物和宇宙献身的这种情况。——汤因比

10、在文学上,年轻人常常从担任法官开始他们的生涯,只有当智慧与经验到来时,他们才终于获得了受审的尊严。——托马斯·哈代

11、没有自我尊重,就没有道德的纯洁性和丰富的个性精神。对自身的尊重、荣誉感、自豪感、自尊心——这是以块磨练细腻的感情的砺石。——苏霍姆林斯基

12、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勇于不惜一切地去维护自己的尊严,那么,这个国家就一钱不值。——席勒

13、为人粗鲁意味着忘却了自己的尊严。——车尔尼雪夫斯基

14、幽默乃是尊严的肯定,又是对人类超然物外的胸襟之明证。——罗曼尼·葛瑞

15、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卢梭

16、一个真正伟大、骄傲而又勇敢的民族宁可面对战争的任何灾难,也不愿在牺牲其民族尊严的情况下换得卑贱的繁荣。——西·罗斯福

17、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却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屠格涅夫

18、人必自悔然后人悔之,家必自毁然后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孟子》

19、不要让一个人去守卫他的尊严,而应让他的尊严来守卫他。——爱默生

20、生命的尊严使普遍的绝对的准则。生命的尊严是没有等价物的,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池田大作

21、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财物、生命转借给我们的朋友,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转让尊严之名,把自己的荣誉安在他人头上,这却是罕见的。——蒙田

22、国家的尊严比安全更为重要,比命运更有价值。——托·伍·威尔逊

有关战争的名言范文第5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科书;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6-055-1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注重抓实学生历史基础,常常告诫学生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就没有能力,没有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一句空话。教学中笔者始终贯彻执行自定的“抓双基,读课本,扣两纲(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促教学”的原则,认定教科书为第一手资料,善待它,充分利用教科书来完成教学中的各项任务。那么,如何运用好初中历史教科书呢?

一、读目录

目录是全书的缩影和提纲,是教材最简要的线索。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可借助它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阶段即过程及重要线索、阶段特征和看出并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后因果关系。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一是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目录,“举一纲而万目张”,以掌握教材的结构特点和基本体系;二是要引导学生琢磨各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每一课在单元中的地位,以把握历史事件的特点和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如教学中国古代史《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这个单元,通过阅读目录,学生应了解本单元共8课,每一课的主要内容是:第一课,叙述隋朝的政治经济概况;第二、三课叙述唐朝的政治经济概况;第四课介绍隋唐时期新的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出现及影响;第五、六两课叙述隋唐时期的对内民族政策,对外国家交往的概况;第七、八两课叙述隋唐时期辉煌的文化。整单元从政治、经济、社会制度、民族关系、国家交往、文化生活六个方面介绍隋唐时期,每一个方面都体现着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特点。

二、读导言

每课标题下导言框内的文字往往是介绍内容中的典型历史事件、建筑遗迹、中外时代背景对比揭示、内容提要等等,是学习的历史线索的归纳概括,认真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抓住本课的学习重点。

三、读课文

课文是学生的精读部分。现行教科书的正文大多以“叙事为主,兼有议论”,同时,还附以史籍节选、诗、词、曲、民谣、名言、对联、小说、数据表格等文献资料。但其行文间“有线索、有重点,有史实、有结论”。因此,阅读教科书必须做到:史论结合,理清层次;提练要点,推敲字句。具体说来,包括课文的叙述方法和层次安排,注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语言文字中找出表示历史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的句子及前因后果的句子,对历史事件评析或历史人物评价的句子,以及名言警句、关键性词语等,从而学会正确系统地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抓住历史线索,贯通历史知识。

四、读图表

1.有图必读。主要包括弄懂图例符号的含义、识别历史地图的方位、注意历史沿革和古今地名变化以及古今异译和中外异称、比较相关的历史地图等不同要求的内容。如今天南京、北京、台湾等古往今来名称的变化,中国近化史上被迫开放的商埠中哪个处于最东、最西、最南和最北?

2.有图必析。主要通过要点、坐标、组线、方向、象形、线索、浓缩、图形等方法在图中或图旁加注、分析,把课文和图形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图可设计题目:下列哪一个人物的活动与“太平洋”一词在有关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答案:D)。

3.有图必记。主要是通过复描、涂色和填注的方法,形成深刻的印象,达到“按图理意”或“按文绘图”的目的。

五、读注释

注释是接着对正文内容所作的提示、说明、解释和补充。阅读注释可以加深理解课文,拓宽知识视野。现行教科书,注释多达几百条,内容涉及广泛,但其目的都是为正文所服务。因此,阅读注释必须结合课文的图文。如教学“拿破仑和他的帝国”有一条注释:《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体现其资本主义性质,从而进一步阐述拿破仑帝国的资产阶级性质。

六、读习题

做习题是学生学习和应用知识的最系统、最经常的实践活动。初中教材习题分两类,一是穿插在课文中的“动脑筋”思考题,是以形成、巩固、发展知识和提高学生智能为主要目的设置的。一是课后练习题,具有评价、反馈、预测和鞭策的功能。因而,在教学中,学生应明确教材的重点,带着习题读书和听课;回忆教材的内容,带着习题复习和思考。

七、读自由阅读卡

自由与读卡是教材中针对每课内容介绍的具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历史遗迹、历史知识,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指导学生阅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