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路基础

电路基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路基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路基础

电路基础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路基础;导入;兴趣

课堂教学导人教育功能,表现在激发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情感,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进入到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中去。好的语言,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课乃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好了心理准备。教师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实践证明,教师对导课环节重视不重视,是否精心地进行设计,其教学效果是迥然不同的。教学艺术性的高低,反映着教师审美创造能力所达到的水平、知识面的覆盖率的大小、艺术创造性的高低及个人素养的优劣;精彩的导人,往往能够奠定整个课堂教学艺术成功的基调。

导入的方法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基础,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电路基础》是电气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实验性和理论性较强,对《电路基础》的教学,本人总结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导入方法。

1 生活经验引入法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联想,自然地导人新课。例如,照明电路为什么会忽明忽暗?电力系统中的雷击现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短路跳闸时电力系统中又会产生哪些异常现象?电费的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些都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就是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2 演示实验引入法

演示实验是展示电工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它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为理解和掌握好新知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例如:“自感现象”一节,教师先安排两个演示实验,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往往由实验现象产生一系列的疑惑,至此,教师适时引人课题:为什么电路中开关动作的一瞬间灯泡会亮?而动作后灯泡又会自动熄灭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课程的主要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不自觉地、主动地融入到你所创设的课堂氛围中。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引入法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心剂。《电路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但由于其理论性强、概念多、原理抽象、内容繁杂、公式众多。教师如果单凭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很难解决教学中的图形、线路、图表、原理、结构等问题,会导致知识传授的枯燥无味,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受挫,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新颖的、多样的、生动有趣的画面、图像来引入教学内容,可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启发、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学习单相正弦交流电路时,将正弦交流电的周期性变化通过多媒体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单相正弦交流电其电压、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是周期性变化的,由此引出本节课的重点: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另外在学习电动势和欧姆定律这一节时,由于原理抽象,学生普遍掌握不好,通过采用多媒体软件,将电动势的内部电荷移动情况、闭合电路中的电荷移动情况、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摆动情况,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后采用启发提问,提出在电动势的内部正电荷是在什么力作用下移动的?方向如何?闭合电路中电源和电阻的作用是什么?电流与电源端电压的关系等等问题,让学生来回答,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 设问引疑法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在教学之始,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联想,或渗透本课的学习目标,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串联谐振时,笔者是这样引入课题的:“大家都用过收音机吧?普通收音机如何调台?调台时到底调的是什么?为什么有的收音机杂音较大,而有的却很小呢?”短短的几个似懂非懂的问题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过来了,学生都跃跃欲试,七嘴八舌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倾刻活跃起来,并以饱满迫切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探究之中。本节课就可沿着这几个问题逐渐展开。

5 类比引入法

有些概念、原理比较接近,学生容易混淆,在讲新课概念时,应以类似的旧概念作类比引入,有助于认清概念的区别。《电路基础》中许多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知识相似的,而且前面所学的内容和后面要学的新内容又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相似性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并接受新的知识;同时,强调其相互间的区别,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

譬如,“电路”这个概念学生一时难得理解。笔者就先讲“水路”是水流流过的路径,再让学生想想现实中“水路”是由那几个部分组成的——由“水源”、“大海”和“沟、河床等”3部分组成;然后就讲“电路”与“水路”相似,“电路”是电流流过的路径,它也是由3个部分组成——“电源”、“负载”和连接电源和负载的“中间环节”3个部分组成。“电路”和“水路”是一一对应的。学生一下子就把“电路”这个概念理解了。

例如讲磁路的基本概念时,以电路基本概念的复习为引入,从而引入磁路内容的讲解,比较自然流畅。又如讲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可先复习变压器的知识:由铁心(磁路部分)和线圈(电路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并将其一一列在黑板上,然后教师引入:今天我们所要探究的内容与上述变压器极为相似。这样的引人顺理成章,既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心理,又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

6 以旧拓新法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由未知到已知,由低级到高级这一客观规律的。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引燃点”。由复习旧知识人手,导入新课,这是常用的方法。例如讲基尔霍夫定律时可以这样引入:先列出一简单直流电路,要求学生用已掌握的知识解题。然后教师将电路结构稍加改变(变为复杂直流电路),再要求他们分析,此时学生肯定都试图分清各电阻之间的关系,这时的同学们正处在一种“心求通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境界,都想跃跃欲试,但也都欲言而不能。教师则说:下面要学习的知识就可解答这一问题,由此引入新课具有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感觉。

7 悬念激趣法

在电路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时,教师先结合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向大家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的建成情况,并把它的快速性、安全性向学生作了简单的介绍。当学生听完介绍后对磁悬浮列车很感兴趣,他们还不断向教师提出问题。用这种设置悬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把探究内容由书本知识向社会事件延伸,并把探究活动由外在兴趣转化为学生的内动力。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悬浮列车的安全性是如何得到科学保障的。这样引入新课,使枯燥的知识变得趣味横生了。

8 开门见山法

有些内容的课前导人,用前述几种方法就显得生硬而别扭,这时就可以开门见山地讲述新课。这是直接阐明学习目的和要求、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的导人方法。某些章节的开头往往用这种方法,如非正弦周期电路这一章,就可以这样开头:前几章所讨论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都是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但是,在电子技术中还经常遇到不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或电压,今天要开始学习的这一章就是有关不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或电压的产生、分析等内容,通过学习要学会计算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和平均功率,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引入电路后的分析计算。由此简要说明学习目的和要求之后,引入新课。

电路基础范文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电路基础;双语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4-0099-0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国际间交流的日益广泛,使各高校开始逐渐认识到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双语教学在各高校已如火如荼地展开[1,2]。《计算机电路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课程以电路分析为基础,需学习掌握基本数值运算、基本逻辑门、布尔代数及化简、组合逻辑、组合逻辑单元、可编程逻辑器件、时序电路、计数器等计算机电路相关知识。这是发展很快的学科,很多专业术语都是从英语翻译过来的,用英文原版教材可以掌握专业的英语词汇,专业的学习和英语的学习可以相互促进;而且可以及时跟踪学科的前沿动态,了解在西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研究和发展。从2004年开始,我们开始尝试双语教学,并于2010年申请了枣庄学院双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资助。进行双语教学,在提高学生逻辑电路设计与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科技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实现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为深入计算机专业后续硬件课程的学习及从事计算机硬件相关实际工作打下初步基础。项目组不断改进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就是我们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

一、选用英文原版教材

近年来,我国引进了许多电子技术类的原版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材资源[3]。最初我们选用了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Digital Fundamentals》(Thomas L.Floyd著)作为教材,这是一本经典的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叙述详尽,习题丰富,重点强调了实际装置的使用,并且向学生们讲述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但是篇幅过长,由于学时的限制很难全部讲完,所以只能选取部分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这样厚厚的一本教材只能讲授一部分,会让学生感觉课程没进行完整,所以项目组的老师们考虑换一本教材。近两年我们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The Essence of Digital Design(双语教学版)》(Barry Wilkinson著),这本教材在英文原版教材的基础上,加上了部分重要专业词汇的中文注释,有助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改变以往学生看到厚厚的英文教材而产生的畏难心理。经过两年的使用,我们认为加了注释的教材对于教和学都有好处,不但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而且可以让学生可以轻松地进入专业知识的学习。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直观性和可视性,体现了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双语教学的特点,使学生在了解电路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水平。

1.课堂教学。针对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深入研究和实施启发式、互动式以及案例式等教学方法[4]。课程首先要建立“与”、“或”、“非”的概念,即“与”就是要满足所有的条件;“或”就是只要满足其中任意一个条件;“非”就是反相。其次建立实际问题和数字电路的逻辑关系,由实际问题到电路就是设计,由电路到实际功能就是分析,用到的工具就是布尔代数,学好布尔代数就能应对数字电路的千变万化。对于这些基本理论和概念,与实例相结合进行讲解,让同学们建立起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理解课程所处的地位和学习的方向。

2.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配合相关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含硬件实验和软件实验教学,硬件实验主要是动手搭建简单的电路,深刻了解计算机电路原理。软件教学配有虚拟实验室教学软件,学生可以自己利用虚拟软件完成复杂电路的搭建。学期末安排课程设计,学生根据学过的电路知识,设计红绿灯、计数器等电路。经过几年的探索和教学实践,形成了实践―原理―实践的授课模式。在强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加重了实践在授课中的作用。通过课外动手实践小组、THD-1型数字电路实验箱硬件模拟、EWB软件仿真等,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数字电子技术知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效果明显。

3.考试方法。考试方法规范化与灵活性相结合,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统一规范命题、考教分离等原则进行考试,根据《计算机电路基础》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进度计划精心设计两套符合课程要求的外文试卷。平时成绩评定中采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依据各个环节采用不同的形式。如课堂中英文问答、课程设计、中英文课外作业、实验报告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考中的积极性、灵活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专业术语的中英文口头表述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更新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完成实验指导教材的编写。实验教材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应用性强,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同时配合新选用的教材、充实和加强现有的辅助资料,收集和编写反映计算机电路特点的设计案例,不断充实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的反映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和随堂调查。同学们反映:刚开始上课时,看到大量的英文词汇感到很不适应,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大家由入门到逐渐领会,感觉英文教材比中文教材内容更容易阅读和理解。所以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专业的英语词汇,专业的学习和英语的学习相互促进,同时可以及时跟踪学科的前沿动态。教学中我们除了要求学生通读教材的正文和阅读材料外,还为学生提供了广泛、深入的自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这些资源包括:每一讲的课件、数十种中英文参考书目、大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专业术语的英文解释或定义、习题答案等。采用双语教学,可以促使同学们充分利用电路基础的相关优秀教材、网上精品课程、电子书籍等,深入理解学习计算机电路知识,同时拓宽知识面。由于课程采用英文讲解计算机电路的基础知识,所以良好的英文基础是学习本课程的关键。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同学可以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多查词典,多问,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英语成绩。学生既学好了专业又能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文,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计算机电路基础》课程有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双语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实践―原理―实践的授课模式。但是双语教学研究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目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解决。

参考文献:

[1]卢艳青,李成威,张军红.大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7,(9):107-109.

[2]师黎,常永英.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教育,2006,(6):62-63.

[3]杨保华,李淮江,赵鑫.《数字电路》开展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81-83.

电路基础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该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如何增强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发挥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职业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如何增强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发挥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高等职业学校《电路基础》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如手。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电路基础》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电路基础》。因此,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上好第一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一样。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电路基础》的兴趣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为此,在绪论课上,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学生这门课程对于后续课程的重要性:哪些知识会在哪一门后续课程中应用到,比如“电子线路的习惯性画法会大量应用到模拟电子技术中”、“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是后续课程的基础”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会实际应用到哪些知识,比如“收音机的调谐回路是对串联谐振的应用”、“为什么电力系统一般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而不采用三相三线制”等,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然后,做几个有趣的实验,比如:在一阶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分别串联一个灯泡,观察灯泡的亮暗过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教学过程,加强直观教学

由于《电路基础》的理论知识比较多,而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的介绍,采用比喻、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轻松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及定律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用水流比喻电流,来帮助学生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学习结点电位法和网孔电流法时,把结点电位与网孔电流、自电导与自电阻、互电导与互电阻相比较,可以很轻松的掌握它们的一般方程形式。淡化复杂的理论分析,降低理论难度,从而减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二、熟悉教材内容,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教材,教学要求明确,教会学生轻松学习

在教学过程除了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外,还要明确告诉学生每章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各重要章节的知识点。因为《电路基础》的主要内容是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等,并不仅仅是概念,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学会分析各种电路和现象。所以应该从整体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掌握电路的两个定律及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电路的两个定律是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三个元件是指电阻元件、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两个定律和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是分析计算各种电路的基本依据,所以要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电阻、电容、电感这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定律。

(二)掌握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各种方法

支路电流法、结点电位法、网孔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所以,掌握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各种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三)根据电路类型,选用简便的解题方法

比如对于只有一个独立节点的电路采用弥尔曼定理,只要一个方程即可求解出来;对于只有两个网孔且含有一个电流源的可采用网孔电流法,也只要一个方程即可解出.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解题方法,还要靠长期的积累,不断总结,总会找到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

三、尊重个体差异,发挥学生潜能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有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听不懂,教师上课感到很吃力,都认为是学生整体水平滑坡。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他不是按实践应用型的人才标准,而是按理论研究型的人才培养标准在要求学生,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兴趣特点和能力结构,导致违反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有一个例子颇能说明问题:广州和深圳等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现在招不到高级技工,甚至连招一般的技工都很困难,有意思的是,他们竟然招收了一批职业学校淘汰出来的所谓“差生”,并且只用短短半年时间就把他们培养成了优秀的工人。这些学校对他们的鉴定是——他们都是优秀生。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发很大,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高职学生虽然基础不是很扎实,但他们思维比较敏捷。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仅盯着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该注重每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社会活动能力等非智力能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天性,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造能力。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发扬光大,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发挥学生潜能。

四、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就业教育,,既然职业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具有一定技术的劳动者,那么就要求具有相关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不仅要重视理论、实践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果培养的学生丢三落四,拖拖拉拉,试问这样的学生能在哪个单位受到好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进行万用表的组装实训中,首先要求学生弄懂万用表的工作原理,并分解画出每一个电路图(测量电阻的原理电路、测量电压的原理电路等),然后,用好的万用表测量出每个

元件的参数并标记出来放在固定的位置,最后对照装配图按顺序依次装好焊接,最后挨个电路进行检查。这样不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耐性,而且培养了学生保管好自己东西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基础。

在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劳动者,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以上做法,仅仅是本人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 王慧玲主编,电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胡翔骏主编,电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路基础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电路基础;教学方法;创新;实践

当前电子技术在不断的发展,教材内容也在不断的更新,学习的知识日益增多,传统教学在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方面有很大局限性,有时由于没能给学生必要的表象,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传统教学的方式方法也较难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致使有的学生“不解渴”,有的学生则接受不了;高才生被抑制,低才生又赶不上。再者现在的技校学生对教学要求越来越高,逃课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屡屡皆是,主要原因也是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不能同步与科学的发展和改革,因此我们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

一、《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教材及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目前,技工学校电子类专业使用的《电子电路基础》教材,内容较落后,很多教材都是由大学教材改编而来,理论性太强,就现在的技校生而言,基本上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容易使学生产生放弃学习该课程的念头。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在教室上理论课,讲授的是诸如各种电子电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各种参数的推导与计算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知识。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技工教育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条件逐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然而,我们的学生厌学、逃学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原因之一就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存在问题。

3.由于《电子电路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整个电子专业的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的学生却很难学好这门课,其原因之一也是在于陈旧的教材及传统的教学方法不适应技校学生的特点。

综上几个原因我们有必要对《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以下是我对教学方法创新的一些总结。

二、《电子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1.现场模拟法。现场模拟法就是,把所讲授的内容以实际行动展示出来,让学生有真实感,这样就将抽象问题实际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例如,在讲本证半导体中有两种载流子时,我用的就是这种方法。现场是教室,人物是学生和老师。我将一部分学生排成晶体结构,每个学生都代表一个电子,老师是其他作用力。老师没有命令之前(相当于常温下),学生都老老实实的站着(相当于共价键中的两个电子被紧紧束缚在共价键中);当老师一声令下(相当于热激发),使第一个学生离开原位(相当于一些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而脱离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同时留下一个空的位子(相当于共价键上留下一个空位,称为空穴)。相邻的学生也移次向相邻的空位移动,那么空的位子就相对于向后移动,这样既有移动的学生又有移动的空位(相当于本证半导体中就有两种载流子:自由电子移动形成的电子流和空穴相对运动形成的空穴流),参与的学生越多,移动的学生和空位就越多。此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本征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取决于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说是参与学生的多少(即载流子的浓度)。这样就将抽象的问题给学生真实地展示出来,学生很快就能理解掌握。这种方法的优点:学生参与教学中,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使得抽象问题简单化。

2.游戏互动法。为了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在《电子电路基础》课教学中,引进快乐教学,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切入点,创造民主、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抓住技工院校的学生对游戏非常感兴趣的特点,设计游戏――“我来问,你来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这种方法我是用在教学回顾中。游戏规则是:采取加分制。先将学生座位按列分组,每一组的学生可以选出一个代表答题,第一组先开始,如果第一组的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其他组的学生可以抢答,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老师在课堂表现中多给加分。例如,我在讲授负反馈的时候想调查一下学生对上次课的理解程度,问:“共发射极电路中,如何判别反馈类型?”第一组的学生马上回答“集出为压,射出为流,基入为并,射入为串”,同时其他组的学生都聚精会神的听答,准备着随时找出差错或随时抢答,好为自己多加一点分。这样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兴趣,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预期效果。这种方法的优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师生达到互动同时使得抽象问题简单化。

3.角色互换法。角色互换法就是,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讲解,老师扮演学生的角色听课,同时可以提出问题。这种方法适应于例题讲解。例如,我在讲解估算法时,大部分学生一看到计算就头痛,心里面就产生厌烦情绪。讲课完成后好多学生都听的一头雾水,此时老师可以写出两道相关的例题,一道是老师示范讲解,另一道找一名学习较好的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到讲台上讲解,其他学生作为观众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假如这个学生不能解释出答案,老师可以在一边协助学生回答,同时,老师也可以提出一些有见解性的问题,这时其他同学也会跟着一起思考回答。

我采用这种方法的出发点是,有时老师讲解学生很难听懂,原因是老师用到的专业术语比较多,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很难理解。现在我让学生与学生沟通,用他们自己的语言交流讨论,还能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最后,老师进行点评。在学生讲授过程中出现不够到位的地方或者有错误的地方进行强调和纠正。这种方法的优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知识能力和交往能力。

4.百位名人教我学。由于技工学校面向招生的区域不同,语言理解能力也就不同,一个老师可能很难满足各个学生的需求,这时我们就可以邀请更有经验的老师个别辅导。同时,每个星期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求教时间,让他们向专业相关的老师请教,听听其他老师的讲解。每个老师的授课方式都不一样,总有一个老师的方式会适应不同的学生,同时学生从其他老师那里也会学到很多课本中没有的内容。据学生反馈,他们能学到不同方面知识,理解能力大大提高,可谓是受益匪浅。这种方法的优点: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沟通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交往能力。

以上是我个人在教学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方法,用以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其实技工院校的学生在年龄和文化程度上有所差别,心理特征也不一样,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是个特别重要的原则,教学方法也因人而异,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从实际出发,灵活应用,不断创造出更新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来,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王蕙.《教育学》.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

[2]邵展图.《电子电路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电路基础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电路基础教学;教育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教育改革创新,实现人的科学发展,是党的十七大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则对职业学校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该如何将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去,如何增强素质教育的可操作性、发挥课堂教学的资源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人结合高等职业学校《电路基础》教学,作了以下总结: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知, 学习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学生只有对《电路基础》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电路基础》。因此,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就显得至关重要。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绪论”课教学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也一样。一旦学生对该门学科感兴趣,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门课的知识。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电路基础》的兴趣就成为绪论课的一个首要任务。为此,在绪论课上,我首先要做的就是告诉学生这门课程对于后续课程的重要性:哪些知识会在哪一门后续课程中应用到,比如“电子线路的习惯性画法会大量应用到模拟电子技术中”、“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是后续课程的基础”等等;在日常生活中会实际应用到哪些知识,比如“收音机的调谐回路是对串联谐振的应用”、“为什么电力系统一般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而不采用三相三线制”等,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然后,做几个有趣的实验,比如:在一阶电路中电阻、电感和电容分别串联一个灯泡,观察灯泡的亮暗过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教学过程 ,加强直观教学

由于《电路基础》的理论知识比较多,而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院校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分析方法的介绍,采用比喻、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轻松掌握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及定律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用水流比喻电流,来帮助学生理解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在学习结点电位法和网孔电流法时,把结点电位与网孔电流、自电导与自电阻、互电导与互电阻相比较,可以很轻松的掌握它们的一般方程形式。淡化复杂的理论分析,降低理论难度,从而减轻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压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录像、幻灯片等多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增加。

二、熟悉教材内容,从整体上全面把握教材,教学要求明确 ,教会学生轻松学习 

在教学过程除了要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外,还要明确告诉学生每章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轻松掌握各重要章节的知识点。因为《电路基础》的主要内容是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等,并不仅仅是概念,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必须学会分析各种电路和现象。所以应该从整体上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一)掌握电路的两个定律及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电路的两个定律是指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三个元件是指电阻元件、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两个定律和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是分析计算各种电路的基本依据,所以要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以及电阻、电容、电感这三个元件的电压电流定律。

(二)掌握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各种方法:支路电流法、结点电位法、网孔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诺顿定理。这些方法同样适用于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非正弦周期电路。所以,掌握分析线性电阻电路的各种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三)根据电路类型,选用简便的解题方法 :比如对于只有一个独立节点的电路采用弥尔曼定理,只要一个方程即可求解出来;对于只有两个网孔且含有一个电流源的可采用网孔电流法,也只要一个方程即可解出.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解题方法,还要靠长期的积累,不断总结,总会找到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

三、尊重个体差异,发挥学生潜能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普遍有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听不懂,教师上课感到很吃力,都认为是学生整体水平滑坡。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因为他不是按实践应用型的人才标准,而是按理论研究型的人才培养标准在要求学生,没有考虑到高职学生的智力类型、兴趣特点和能力结构,导致违反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有一个例子颇能说明问题:广州和深圳等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现在招不到高级技工,甚至连招一般的技工都很困难,外资企业的老板们决定自己办学校从头培养工人。有意思的是,他们竟然招收了一批我们职业学校淘汰出来的所谓“差生”,并且只用短短半年时间就把他们培养成了优秀的工人。这些学校对他们的鉴定是——他们都是优秀生。这个故事对我们的启发很大,职业教育要真正做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高职学生虽然基础不是很扎实,但他们思维比较敏捷。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仅盯着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应该注重每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和社会活动能力等非智力能力,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和天性,鼓励学生的个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创造能力。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发扬光大,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发挥学生潜能。

四、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就业教育,,既然职业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具有一定技术的劳动者,那么就要求具有相关行业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不仅要重视理论、实践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果培养的学生丢三落四,拖拖拉拉,试问这样的学生能在哪个单位受到好评。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进行万用表的组装实训中,首先我会要求学生弄懂万用表的工作原理,并分解画出每一个电路图(测量电阻的原理电路、测量电压的原理电路等),然后,用好的万用表测量出每个元件的参数并标记出来放在固定的位置,最后对照装配图按顺序依次装好焊接,最后挨个电路进行检查。这样不断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耐性,而且培养了学生保管好自己东西的良好习惯,从而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奠定基础。

在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如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劳动者,相信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以上做法,仅仅是本人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王慧玲主编,电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胡翔骏主编,电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