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设计了多种适合小学生积累成语和名人名言的方法,着重提高小学生对成语和名人名言的感悟与认识能力,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利用资源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根据这一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1.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兴趣。教材中蕴含的成语与名人名言资源非常丰富,教师要好好利用。如《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教师可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你想知道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以后,是怎样建功立业的吗?”这篇课文所在的那个单元练习中有一组反映诸葛亮一生的成语:初出茅庐、屡建奇功、独木难支、回天无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生便会联系所读故事进行熟记,有利于对成语的理解和积累。
2.课前一分钟成语故事演讲激发兴趣。结合我校“三部九步”教学模式的开展,我鼓励学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并在课堂上开展一分钟成语故事演讲比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做到了理解与记忆同步进行。
3.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兴趣。如在教学有关父母恩的文章时,可引用“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或“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雪”等名言激发学生对父母师长的情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争做孝敬父母、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在学习珍惜时间这方面的文章时,可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或“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气力”的名言,并举例将珍惜时间与浪费时间这两种行为及其结果作以比较,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进行名言的积累。
二、几种有效的积累途径
1.课堂教学中积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积累。课堂上积累的方法很多,如课前预习积累,遇到成语与名人名言可通过查阅辞典、请教等形式达到熟记、积累的要求;课堂学习积累,即教师在课堂上“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之时涉及到一些成语或名人名言,学生即时记录在本上,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熟记积累。
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天性,他们都想在同学面前露上一手,在教师面前表现一番,这是展开成语和名人名言积累的良好契机。于是,我就利用竞赛背诵的方式帮助他们积累成语,让生生之间互背,小组之间比赛背,男女生之间竞赛背,为学生搭建展示自己所积累的成语的平台,使他们在竞赛中增强自信,提高语言积累的兴趣。
诵读记忆是积累成语的重要方法。成语整齐划一,读起来朗朗上口。小学生正处于储存语言的最佳时期,多背一些优美词汇和名言警句,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语言库存。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背诵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加强检查的力度,让学生乐于背诵并体验成功的乐趣,并用归类法将背诵后的成语进行整理,如数字成语、历史成语、寓言成语、写人成语(人的神态、动作、心理、品质等)、写景成语(山、水、花草)等。
2.课外阅读中积累。课外阅读是积累成语和名人名言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与课堂学习相比,课外阅读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的限制性相对较小,学生可以“放开手脚”,加之教师指导得当,学生一定会在课外阅读中收获着比课堂学习更多、更好的成果。如读书笔记式积累,记一些好词、好句或感受深刻、意蕴深长之句;网络搜索式积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信息,辅助学习;对比阅读式积累,即把写同样内容的不同资料源对比着阅读,了解不同作者的不同视角和观点,再融合自己的观点进行卡片式资料积累。
3.书写中积累。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写字质量,要求学生扎实打好写字基础。书写的内容有很多,成语和名人名言便是其一。为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书写时由描到摹,由少到多,让学生把字写对、写工整、写美观。同时,在班级中同步开展书法竞赛,增强语言积累的效果。
阅读现在已经成为许多人不可缺少的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就更为重要。学生的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又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宋代的理学大家朱熹也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有杜甫倡导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
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常常发现城里的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阅读条件和课外阅读习惯。作为多年从事农村语文教学的我为此感到忧虑和痛楚。我不得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所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十分重要而艰巨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起农村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古时候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成语中还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要想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中。
大家都知道名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这样教师就可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墙上,或要求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贴在自己书桌的左上角,让其天天看常常受到启发和鼓舞。名人名言也可过几天换一次,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名人名言的激励。
2、提供良好的阅读资料
要想让学生读书首先得给孩子们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可供选择的书。这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定期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当学生看到满目琳琅的图书会不由自主的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其次,班上还可以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图书捐出来,编好书号,专人管理。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还能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二、推荐合适的书
学生在一片阅读的氛围中,受到了感染和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被点燃了。但是他们对阅读的对象是不确定的,模糊的。这时教师要适时的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向小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等,而低年级的则可选择系列绘本、短篇童话等。其次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帮助其选书以此来生发兴趣。比如:喜欢文艺的学生可向他们《聂耳》、《贝多芬》的故事。对于性格外向天性好动的学生,可向他们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性格内向的学生可给他们推荐一些古今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如《爱因斯坦》等。总之,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帮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这样会使他么从这些故事中找到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地方,以点燃他们的希望之光。
三、提供专门的阅读时间
所谓专门的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笔者认为,这个时间可由学校统一调配。每周可安排一节阅读课。这样既能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的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又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另外,教师还可加大宣传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学生在家,在节假日都能自由的阅读。
四、交给方法指导阅读
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而且会读,还要读得有收获。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有效的读书方法。
1、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大家的作品,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的读的一种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还可以把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摘抄下来,为写作积累素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2、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学生在课内学习和写作上产生的某种需要,有选择的阅读有关的书报或文章。
五、鼓励先进培养阅读习惯
一、练字加名言一举两得
名人名言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对人生、对社会的一种深刻的内心体验。一句好的名言能给人以启迪,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在作文当中能出现一两句精辟的名言,可以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中学生有必要积累一定的名人名言。基于此,我让学生每天练字一张,内容为名人名言。具体做法是:每天由一名学生负责在后黑板的名言栏内,记上一则他认为有价值的名言,其他同学以练字的形式把名言抄下来,这样学生不但积累了名言,而且还达到了练字的目的,真可谓一举两得。
二、积累经典美文
好的文章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对于学生来说还可以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因此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美文的习惯。具体做法是: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笔记本,只要看到自已认为好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美文都让学生摘抄到这个小本子上。并且,记录的时候要进行分类,这样便于查找。在写作文的时候,遇到合适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就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学生在摘抄、摹仿他人文章的同时,既积累了一些好的词句,也培养了写作兴趣,积少成多,慢慢自己的作文语言也不至于那么枯燥乏味了。
三、小故事,大智慧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往往感到缺乏写作素材,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一个小故事、小典故中往往蕴涵着大的智慧,为了弥补部分同学这方面的空缺,我让学生每天上课前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同时这也是一个不错的积累语文知识的好习惯。具体方法是:每天让一名学生准备一个小故事、小典故或者是名人纪事等,内容要健康向上的,要求脱稿演讲。通过这三分钟演讲,不仅锻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其他同学学到了不少的语文知识,为写作文提供了不少素材。
四、天天五百字的阅读
语文是一门包容量非常大的学科,近几年中考的语文题型也特别灵活。因此单凭书本上的几篇文章是学不好语文的。要想考高分,学生必须有相当大的阅读量,我在日常教学中也非常注重对他们这方面的训练,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具体做法是:每天看五百字左右的短文,内容不限;不光要看,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养成读书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还可以摘抄好词佳句,精彩段落和有关知识,也可以写写读后感。这样,不光看了,同时也练了,也可谓一举两得。
五、天天三百字
关于写作,诸多名人大家都有过精辟的论述,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经验积聚得多,情感蕴蓄得深,思想钻研得精,才可以写成好文章”;著名写作大师老舍说:“要老写才行。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两位大家的论述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日积月累和勤于动笔的重要性。为此,我让学生天天三百字,内容不限,可以是以日记的形式记一些身边同学和家长的言行,也可以写自己的心中所想,还可以写对同学、对教师的不满,如果当天实在没什么可记,还可以摘抄,只要够三百字就行。
六、鼓励学生勤发问
从心理学观点来看,“问题即思维”,哪里有问题,哪里就有思维,发问越多,思维越快。善问的同学往往思路敏捷,思考问题深刻,在阅读中处于主动地位。因而是否善于就课文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检验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在教学中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教学《背影》时,在预习的基础上,要求每位学生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谁提出问题最多,就给予谁表扬鼓励。
七、擅用工具书
看得出来,晓宇同学是位爱读书的孩子。爱读书,多读书,是提升作文、写作水平的不二法门。晓宇同学这篇短文,文字十分流畅,文风活泼,能够自如地用诙谐风趣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是一种本事。“表达”,一种是口头表达,一种是文字表达,即书面表达。从这篇短文看出,晓宇同学有较好的文字(书面)表达能力,这肯定得益于他喜欢看书、喜欢作文。这是令人高兴的。但我想说,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固然好,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则更重要。假如“表达能力”主要体现的是人的一种“技能”,那么,“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种“思想”是否新颖正确,更显示出一个人的智慧和素养的水准。
晓宇同学对《名人名言》书中几则“名言”表示质疑,提出异议,这种不迷信名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是好的。但容我直说,他对几则名言的理解未免肤浅和牵强,否定的“理由”经不起推敲因而站不住脚。比如,“生活就是战斗”,这本是一种“比喻”:这里的“战斗”决不是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真的在战场上真刀真枪跟敌人打仗、拼刺刀肉搏。这句话只是形象地着重说明“生活”严峻乃至严酷的一面。“生活”的内涵很广阔,对少年朋友来说,既有轻松的游戏、娱乐,更有繁重的学业、艰苦的攻读;对成人来说,要体面地、比较舒坦地生存,就要投入艰辛的劳动甚至激烈的竞争,用“战斗”来形容,应该不算夸张。再说,“战斗”是个中性词,与“野蛮”不能画等号,更说不上讲战斗就是真的打仗、“唯恐天下不乱”。
再如,大数学家华罗庚说:“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老的意思,是强调勤奋与积累在人的成长和成才道路上的重要意义;只有经过勤奋学习,刻苦努力,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才能使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才智,才能获得成功。晓宇同学认为“天才的意思是天生的人才,聪明也是天生的”,看法也嫌偏颇。我们不否认聪明人确有“天生”的天分,但决不可抹杀“后天”的勤奋和努力。世界上并无集“天生的天才”和懒汉于一身、而能干出一番轰轰烈烈事业的人,古今中外皆然。所以,华老的话,对我们是一种告诫也是激励,绝不是“骗人”。
至于以“果子不一定是长在树上”来质疑名言“要摘果子一定要到树上去”,也不够妥贴。因为“名言”仅是以“言”喻理,并不是讲述有关瓜果的自然知识。这则名言的主旨是,做任何事、干什么工作,要想获得实在的业绩和成就,就必须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去实践、去劳动,就是说,要收获,必先付出。
还有,对名言“人生在勤,不索何求”,晓宇同学说“人生是要勤劳,但是勤劳后不要报酬总不好吧?!”指出勤奋劳动应该得到报酬,这是晓宇同学想法的一个亮点,很对。但显然,晓宇同学的意见并未构成对名言的否定。那句名言的重点在“勤”和“索”;正面理解应该是:人要勤奋努力,不懈探索,否则何“收获”之有?它告诫人们要刻苦研究求索,不然不可能收获大的成就。
名言既出于名人,一般均堪称锦言妙语,体现了深刻的人生感悟,是智慧的结晶,颇有益于青少年激励进取、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修养品性,应当认真领悟,从中汲取不断进步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加拿大;教室布置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09-0035-02
Ms.Donaldson的课堂是一个12年级的英语文学课堂。教室布置是以“森林”为主题,即任何的陈列布局都与“树”相关。
1.“树林拾遗”――图书角。“literary forest”里面专门划出了一个角出来,几张桌子上摆满了各类书籍,后面的墙上有一块森林的大背景,满地落叶,一个小姑娘手里拿着一片树叶在认真地看着,有像国内“书海拾贝”的味道。《时代周刊》,《人物》,《life》等流行杂志也摆放其中。加拿大基本上每个教室里面都会有一个读书专区。有图书,小说,人物,地理等等。
2.“学习成长的树”――知识区。“literary forest”靠近老师办公桌的那堵墙上,有一块叫做“Nurture Spirit”的地方。上面贴满了一张张纸质的“树叶”,这是学生们书写自己最近所思所学的地方。上面的话可以是在看书过程中触动很大的一句话,也可以是最近得到了某某同学的帮助后感慨而写下自己的一些最朴实的感受。或是世界正在遭受的一些危机而写下的心语心愿。这在加拿大的课堂里面不是罕见的。老师们一般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出学生的一些心理动态来彰显人文的气息。
有一个“words brunches”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老师在墙上张贴了一个“树干”,上面有很多的树丫枝。每一个树枝上都延伸出来许多“单词”。老师说,这是学生一周之内遇到的生词,然后就把它们贴在不同的树枝上,然后等到这些生词“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老师就会让学生们分工合作,查阅这些生词,并通过绘图、海报等各种形式制作出来相互交流学习。
靠近门的那堵墙上,有一颗不大不小的“Feminist 101 Tree”。Ms. Donaldson 告诉我,最近学生们阅读的书籍和我们上课的内容都是有关女权运动的,所以,这一颗树上面的树叶全部是关于“女权运动”的文献和故事,以扩大学生在这个话题上的眼界,补充课外知识。这都是老师平常在生活中自己注意收集素材的成果。加拿大的教室布置,大多数都是“与时俱进”的,不会在某一主题上停留一个学期之久。
3.“伟岸之树”――励志区。不得不提到的一块区域是教室中激励性、启示性的“名人名言”,我们国内的教室也有类似的“名人名言”,不同的是,这儿的老师把“名人”从圣坛当中请了下来,走进了学生的平凡生活中,而且“名人”领域涵盖之广,也是国内不能比拟的。“literary forest”里面的“拳王阿里”的文字解说是“He is fighting in the ring”。篮球明星奥尼尔说“because life is more than a game”。一个美丽的女孩旁边是“From homeless to Harford.”甘地――“think about what make a real Gandhi”。总统林肯的篇幅最长,老师没有写林肯是如何的成功,林肯的丰功伟绩,倒是把林肯一辈子全部失败的年代和时间全部一一对应,最后说了一句“Never say die”。这只是其中一隅,还有像“Make the art but not war”之类的文化专区,黑白相片和海报的搭配,让人看了以后都真想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事情。励志,但是却一点也不“功利”。像涓涓细流一样浸润着孩子的心房。
4.“硕果累累”――展示区。这儿的教室布置一定少不了学生自己的作品区。可以使用墙壁张贴儿童的作品、小组习作、图表、相片、剪报等,也可以展览他们搜集的有关英语语言国家的风景名胜、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资料。这些都是教学的重要补充,同时也是一种赞赏儿童学习表现的方式。“literary forest”中,那一块“cluster of fruits”就是学生的作品展区。笔者去看的那一个月,他们展出的主题是“Mandala:A Mirror of My Self”。一个一个三维转盘,蕴藏着学生的小故事,大梦想。小小年纪就有了一种“轮回”的哲学思维,真不简单。
5.“规矩方圆”――规则和标准。这是绝对少不了的一个板块。笔者细心的发现其实每一个教室里面都会有一个“标准区”的存在。根据不同老师的风格,会有不同的布置。一般来说,他们都会用Chart paper,把他们的“预期目标”和“成功标准”条目清晰的罗列出来。“预期目标”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大方向要求;“成功目标”一般是老师基于自己班上的情况,和孩子们一起制定的若干条学习目标。有些教室,老师会把个人的纪律要求也一块儿加上去,使之“可视化”。“literary forest”的老师也没少了这几样,但是他还外加了一些海报,这些海报都选取的很得体,记得其中一幅的名字是“rules of the world”,是把世界各种信仰的符号以及核心原则都展现出来了,比如说,道教就画了一个八卦,Daolism,旁边写了一串串英文解说。言下之意就是在说,世界是一个规矩的世界,人是在一定的“limited freedom”里面活动。
【反思之一】:教室布置是班级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良好的教室布置,不仅能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更能激励学生成为健康的学习者。但是,国内的教室布置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缺陷之一是:过于单一,取材局限于名人名言,名人典故。给学生以崇高榜样的引导本无可非议,但在呆板的过程中渲染过分,似乎给学生造成了威压,缺少自主张扬意识,有“曲高和寡”之不足。应借鉴加拿大教室布置方式,把圣人拉下圣坛,在平凡中见其伟大,或有“凡人智语”等。
【反思之二】: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大部分教室布置陈设都制造出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诸如“高考倒计时”屡见不鲜。部分老师们用“成功学”的模式布置教室文化,别出心裁的制作各种“光荣榜”,让少部分人成为一时“英雄”。殊不知,这是一种不公正的培养模式,对于“英雄”本身,也是“赢得起输不起”心态的滋养。加拿大老师善于发现学生们的长处,在布置上也会想法设法的让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发扬。让孩子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
【反思之三】:教室布置周期长。国内有些教室布置精美,但细细一问,此布置已经维持了两个月甚至是一个学期。往往是开学之初,老师们布置教室的热情高涨,学校督查力度很大。过了不久以后,热情一过,教室“落空空”,在大家眼里,教室布置就好像是一个任务,一个形式。这样的教室如一潭死水,在学生心里激不起半点涟漪。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细水长流,时常更新,根据最近所学、最新时讯、最新近况来布置装点教室。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平常多多收集有用的素材。
参考文献:
[1]刘惠.浅谈中学教室布置艺术[J].东南西北教育观察,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