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的思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课程实施以来老师最大的困惑是:如何按照新课改要求实施课堂教学?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是开放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探究式、合作式。这种课堂教学并没有减轻教师的负担,而是把教师推上了更高的台阶,要求教师熟知课标,深入研究教材,能灵活的运用教材,能根据学生实际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组织学生交流,懂得适时的点拨诱导,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但我们在具体实践中却走入了几个误区:
一、把问题教学变成了“学生被你牵着鼻子走”
教师通过一些背景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知识与经验,并形成一定的能力。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模式。但往往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并不能暗示学生我需要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而是让学生一头扎进你设计的问题,绞尽脑汁,也无法挣脱你下的套子。真正的收效是:大多时候学生对你设计的问题并不感兴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或者你设计的问题根本不适合学生。所以我们一方面力求用有兴趣的问题吸引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在自学教材内容后提出问题。大部分教材内容都可以采取学生先自学,然后提出疑问,师生合作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是本节课的疑难点,也可能是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相关难题,这些问题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且急于解决的。不要让你的问题限制、束缚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学到自己想学的又需要学的东西。
二、错误地理解“师生互动”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往往被当做是老师提问,学生思考、讨论后作答。这种问答式教学恰恰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思维。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必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都设计成问题提出来,要留有余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各持己见的情况下暴露出更多的问题,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思维方式。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师生对话,让某些错误的认识渐渐被一些人发现,让一些正确的、更好的思路与方法渐渐被大家认可、接受,然后通过老师简短的点评、讲授使学生学到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例如,在学习“圆的一般方程”时,可以先让学生做: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然后问“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后有什么特点?它的一般形式可写成什么?具有这种形式的方程一定表示圆吗?”这些问题顺次提出后,学生马上进入自主探究阶段。前两个不难得出答案,但后者较费劲。你可以让学生每人写出一个这种形式的方程,再判断自己写出的方程是否表示圆。进行到这里可能就不那么顺利了,你可以与学生交流判断的方法及依据。第三个问题解答后,你乘胜追击:“这种形式的方程什么情况下表示圆?圆心坐标及半径分别是什么?其余情况下方程表示什么?”这一系列的做、想、交流、归纳概括之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所以说“师生互动”就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探究,学生的不会引起的讨论点拨及学生在引导探究后的归纳概括,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与指导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师生互动”应该是互相取长补短、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查漏补缺的过程,选择最优的过程。
三、以为“合作交流”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方法
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需把握好合作交流的时机。首先,要搞清楚什么问题需要合作交流。有些简单问题让学生合作交流既浪费时间又助长了一些不积极动脑、动手的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有些过难的问题直接交给学生合作交流,也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学生心理受挫,产生自卑感。如果先点拨引导一下,让大多数学生能顿悟此题目与已学过的哪些知识有关,能猜想该用什么方法,从哪儿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一会儿,再合作交流具体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则既给了学生互相学习的机会,又不抑制学生的个性思维,有利于学生自我肯定又相互欣赏。其次,搞清楚什么时候需要合作交流。不是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每种解题方法的掌握都需要合作交流。简单题目教给学生自主探究后稍加点拨即可,复杂题目在学生获得一定的信息、经验后,在具体的方法选择上让学生合作交流既可以相互学习,又可能得到老师预料不到的结果。师生的合作交流往往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合作交流之后进行,这样会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合作交流的度要把握好,合作交流的内容要明确、解决的问题要具体,避免放得太开、扯得太远,偏离主题。在合作交流中不要盲目地否定一些想法,不要急于对学生的想法做出好与坏的评价,以免挫伤一些学生的积极性,也不便于发掘学生的的潜能。通过合作交流,老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以便进行学法指导。要在合作交流中增进了解,培养协作意识,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提升能力、增强自信。
四、盲目追求“一步到位”
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课时不足。这一方面反映出我们对新课标吃得不透,对教材把握不准。一些在高中任教时间较长的老师,总感觉新课程把一些该要求学生学习、掌握的内容、解题方法没有提到,或者有些方法不讲学生解题不方便。还有一些老师受辅导资料的影响,总觉得有些东西不介绍给学生是自己的失职。于是把一些新课标不要求的内容硬是要添加进去,通过上习题课让学生去接受旧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定理、解题方法。这样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有问题,过早地放弃或厌学,又浪费了有效的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学效果。而实际上有些方法、结论无需学生过早地接受,在后续学习中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学生自然而然地会领会。另一方面,说明我们没有吃透学生,不了解学生现状,这种强迫教学就是不适合学生的无效教学。如果课堂上什么都讲则反而造成什么都讲不透,讲的不细致、不到位。成为为追求“全面”而淡化了“本质”。因而,每节课都应该先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再从微观上具体设计。习题课的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的设想,只要引导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即可,要学会选择和放弃,不要追求“一步到位”。
五、认为课堂教学的理想效果是“学生说对了,也做对了”
“学生说对了,也做对了”只能说明一部分学生把一些问题弄明白了,而不代表全部,也不可能代表全部。
我们总不希望看到学生出错,不能正视学生的错误,这是我们教学艺术上一个大的缺憾,也是制约了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改进教学的重要因素。学生的错误往往暴露出课堂教学的一些疏漏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所存在的误区。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错误产生的内在合理性,并尽最大可能对错误中的合理成分给予肯定,而不是简单的全盘否定。这样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还有激励学生努力寻找自己错误根源的作用。学生的认知错误应借助学生的自我否定来得以纠正,教师要通过学生的错误反思自己的教学。学生的错误往往反映出我们的概念教学不扎实细致或解题不规范,或不重视理解公式中的附加条件等等。所以,我们有时为学生提供一些反面的学习材料,或在问题中设置一些陷阱,最有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呈现出一些错误或疏漏,我们正好可以借助学生的错误促进其认识的升华。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活起来,学生才会勇于挑战,敢于怀疑,做好自己。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自学式教学 教师作用 传统教学方式
一、自学式教学概述
自学式教学是以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为基础,是在创新教育中的探索。它的基本特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学教材、参考资料和必要的讲解,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自学式教学的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引导自学、研究深化、巩固提高。
1.引导自学。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做好读书提示。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向学生交待学习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达到的目的,布置思考题和作业题,介绍必要的背景材料,为学生引路。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认真阅读教师指定的学习材料,通过独立地阅读、思考,学习书中的知识;围绕思考题,寻求答案;提出读书中遇到的疑点和值得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在学生自学期间,教师要及时检查,给予个别指导。
2.研究深化。学生在自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解疑,通过讨论或小组研究等方式,自己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亦可以教师布置的思考题为依据,选择重点问题和有分歧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要对学生在自学、解疑中尚未弄清的问题进行释疑性讲解,或对重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3.巩固提高。学生通过作业、实验等方法把已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化所学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作提纲携领式或总结性讲解,使学生学得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小结是一个再概括、再综合的过程,在方法上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小结,也可由教师进行小结。
自学指导式教学强化了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凭借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主见地进行“以我为主”的学习。自主学习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自我选择,即根据培养目标并结合个人的具体情况自主地选择发展方向,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它是建立在清醒的自我认识基础之上的;二是自我控制,即能积极主动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进程,并适时调节,以确保培养目标的要求;三是自我培养,即确定明确的主体意识,明确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既要靠教师,更要靠自己,其核心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所谓创新学习,是指把学习看成一种创造性活动,学习知识时要像前人创造知识那样去思考,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力图提出创造性的见解和解决的办法。它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或被动记忆课本,背诵定义,而是主动地进行探索,使学习过程成为再次发现人类以往积累知识的参与式活动。它强调的是再发现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而不是满足于获取某一结论性的内容,这种学习具有探究性质,需要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反复论证。自学指导式教学把自学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通过自学、生疑、释疑和知识应用、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再概括,再综合,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开辟广阔的活动空间。
二、自学式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在强化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同时,教师的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学习进度的把握,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知识的传授等,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进行宏观的控制。教师的指导可分为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必要的课堂讲授是需要的,但要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
思维方法是智力活动的核心,知识转化为创造力要借助于方法,所以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重视思维方法的训练。第一,要把思维方法的训练放在突出的位置,并把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受到科学方法论的训练。比如,讲授时要讲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以及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分析论证时,论点和论据要环环相扣,使讲授成为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过程,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形成与优化施加影响。第二,让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增长创新能力。教师的示范能给学生以方法的启示,而思维方法的训练有赖于为学生创设参加活动的机会,使其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比如提倡讨论研究,使教学成为教学研讨,启迪智慧的舞台。第三,讲授应留有余地,学生通过自学能学懂的内容,原则上不讲,或略讲。教师提出问题,引导探究,由学生提出假设,搜集证据,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整理,从而得出结论。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并指导学生自己解疑,使学习成为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联想,把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放在一起比较,对同一问题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推想分析,甚至把不同学科、不同问题、不同知识放在一起联想,实行多角度的思维方法训练。
三、自学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异同
其一,教与学双方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是知识的灌输对象和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主动的建构者和信息的加工主体。教师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协助者和促进者。其二,强调学生通过高级的思维活动进行学习。学生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对各种事实性的信息、概念、原理的记忆、复制和简单的应用,而是要不断思考,不断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对新旧知识进行重组、优化,从而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由此看来,自学指导式教学强调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与创新教育的思想相吻合。
参考文献:
[1]董会瑜等.现代军校教育学教程[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04.
[2]郑启明,薛天祥等.高等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12.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型设计; 教学方法; 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134-01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形式,职中数学不同于普通高中数学,要改革必须首先改革课堂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思考、实践、总结,认为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不能只着眼于教学方法,而应从整体上、全方位地进行思考和改革,包括教学内容、课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本文试图对课堂教学的几个主要方面进行了系统地讨论,着眼于实际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教学过程注重教育性
数学教学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已是无可质疑的了。两节课也许不易看出效果,长期坚持,效果就会显著。那么,在数学教学中要进行哪些思想政治教育,怎样进行这些教育呢?
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中,通过对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例如,每学期数学课,我都结合教材向学生简要介绍我国古今的数学成就。通过这些数学史知识的介绍,我发现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这无疑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方法。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内容的辨证因素,运用辨证的观点研究教材,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领会辨证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如:矛盾观点正数与负数,整数与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实数与虚数,运算及它的逆运算等等,都是矛盾的双方,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的。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内容加以阐明。
发展的观点:如数的概念,角的概念,方程的概念等都是不断发展的。在讲概念分类、不同数集中的因式分解、解方程等内容时,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它们是如何从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发展变化的。
运动观点在学习轨迹、旋转体、极限、函数、含参数方程等知识时,随时可以提出运动观点,培养学生运用运动观点来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最积极、最有效的思维方式。转化的观点矛盾的双方在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达到统一。如实数与虚数可统于复数,除法可同意于乘法。解方程中的消元降次,根式方程的有理化,立体几何问题转化成平面几何问题,极限由不平均转化成利用平均再取极限等,都表现出转化的观点。
美的教育教师教学不仅要语言美、板书美,还要善于挖掘和发现教学内容中美的因素,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是枯燥的公式加繁杂的图形,而是具有科学美的学科。
几何图形中的美:如黄金分割揭示了一种最优美的线段比例关系。凡某些线段的比成“黄金比”的几何图形,一般都是很美的图形。圆是平面上最美的图形,球则是立体中最美的图形。曲线是最美的线条,如圆锥曲线、螺旋线等,都给人一种美感。教师在作图时,一定要考虑较美的比例和结构,作图要准确,表现出几何图形的优雅、美观。
数与形的对称美在教学中,可利用对称式中的对称美、运算中的对称美、几何图形中的对称美,启发学生思考。还可利用奇、偶函数的对称性、代数式中字母的对称性、几何图形的对称性,简洁而美妙的解决某些司题。
二、教学方法注重启发性
课堂教学要用启发式,早已为人们所公认。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启发式教学呢?
1. 善于设疑。“学则须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疑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深入学习的起步。设疑应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对于一般内容的教材,可采取变陈述为设问,一问一答,自然地处理教材内容。对于前后知识衔接较紧的教材,则应在新旧知识之间设疑,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去释疑,通过释疑去接受新知识。
2. 善于引导学生猜想。教师要首先善于猜想。如果教师缺乏通过猜想进行创造的经验,便无法去激励、引导、帮助或察觉学生的创造性活动。猜想的基本方法是归纳和类比。例如在教学二项式定理时,不要先给出结论再证明,而应先从n的特殊值开始,并将系数用组合数表示,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展开式中组合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分析要求学生由此猜想出一般情况下的展开式应为什么。这样就很自然地让学生通过猜想,自己得出结论,印象自然也就深刻。
3. 善于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学生在课堂上能否积极、灵活地思维,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及时引导学生联想。从式子的外型联想学过的公式,从题设的条件联想概念的特征,从题目的图形联想相近的例题,讲授新知识时引导学生联想相关的旧知识,培养学生自觉联想、主动联想的好习惯。
(2)适当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当学生从正面理解了某个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后,若适当引导学生逆向思考下,往往会跨进新的知识领域。对于定理,可进行逆向推理,如制作逆命题,对于公式、恒等式,可进行逆向运用,如利用面积、体积公式求距离等。
三、能力培养注重多样性
1. 揭示本质,寻求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抓住知识的本质特征,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讲清解题思路,做到以题论理。如已知曲线求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内容,他贯穿于解析几何教学的始终,可揭示此类问题的实质是确定曲线方程的未知数。当条件直接给定时,根据系数的几何意义或有关系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算确定未知系数;当条件复杂或隐蔽时,则往往要通过列出有关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来求出未知系数。
2. 重视“逆转联想”训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概念的形成,需要有足够的感性材料做为依据,并且要充分利用可逆性的心理活动进行联想。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心理活动进行可逆性训练。例如立体几何教学中,在学生观察一个模型并作出相应的图形后,再要求学生反过来想象已有的图形所表达的空间形式。
四、课堂练习注重有效性
1. 引入型练习。这种练习,能够运用已学的知识推出某些结果,而这些结果可用新的概念来表述,或一些练习对引入新的概念是必要的,这便是引入型练习。
2. 概念型练习。出现一个新的概念后,需要安排一组练习来加深领会概念实质的练习,这种练习需当堂及时进行。
3. 熟练型练习。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运用新知识解题又需要一定经验、技巧,因而要做一定数量的熟练型练习题,常在一种概念或公式的内容全部讲完之后安排。
4. 比较型练习。有些知识容易混淆,有些概念的表述形式相象而实质不同,如加法原则和乘法原则,排列和组合等。可编排一些有助于区分不同概念或方法的比较型练习。
5. 串联型练习。在进行单元复习时,结合教材内容编排一些串联型练习题,把本章知识综合起来,可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增强全面运用知识的能力。编排这类联系时,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题目是值得重视的。
参考文献:
[1] 王道俊,王汉谰.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二).
[2] (美)鲍里奇著,易东平译.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3] 高雪梅,冯大瑞.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策略与学生的数学学习[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1).
[4] 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49.
一、忌把“简单”变“复杂”
新人教版九年级教材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的练习中安排了这样一题:解方程X2+4X+8=4X+11,整理,得X2=3.此时,若让学生自主去求解,则大多数学生想到的是运用直接开平方.可是某教师在教学时却一律要求用公式法解.于是所有学生的解法都为: a=1,b=0,c=-3,b2-4ac=02-4×1×(-3)=12>0,x =±
从这位教师的教学中,至少可以发现其观念上的两点偏差:一是违背了数学的“精髓”――求简,结果使简单问题复杂化。二是没有以学生的原有认知作为自己施教的基础,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本质没有领会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领悟透所授知识,然后想办法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求简,需要简单问题复杂化,忌用机械的“模式”去束缚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保留个性,课堂教学才有活力、才会真实自然、简单有效。
二、忌把“懂的”变“不懂”
在数学教学中应考虑怎样组织教学才符合学生自然的认知规律。在“有理数减法”一节数学中,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小学的基础,没有站在原有的认知角度去设计教学,只是孤立地强化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从而使法则机械化,结果造成学生9-8也不会算了,原来懂的知识却变得不懂了。因为按法则:9-8=9+(-8),然后,再用有理数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
教师应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进行教学。根据认知心理学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呈螺旋形、往复递进、非封闭的上升结构。教师的教学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原有的知识点相联系,确保自己的数学能够从已知到未知。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上,前面所学习的知识能为后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三、忌把“通法”变“笨法”
在数学教学中,不能一味地、机械地强化某一个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灵活运用。因为数学思想才是对数学知识的最高层次的概括与提炼,才是适用于数学教学的通法。因此,教师应该站在“数学思想”的高度,把“通法”教活,不可使“通法”变成“笨法”。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中(下面是一个片断):
师:谁能解方程3x-3=-6(x-1)?
生A:老师,我还没有开始计算,就已看出来了,x=1(A有点“情不自禁”了,还得意地环视周围的同学)。
师:光看不行,要按要求算出来才算对(老师示意该学生坐下算)。
生B:先两边同时除以3,再……(生B兴趣很浓,正要继续说,被老师打断了)。
师:你的想法是对的,但以后要注意,刚学新知识时,记住一定要按课本的格式和要求来解,这样才能打好基础。
生C(课代表):先移项,可得3(x-1)+6(x-1)=0……(感觉到老师并不喜欢这一方法,学生C迟疑了,老师请该生坐下)
看到学生“这个样子”,老师只好亲自板演示范,并特别提醒学生。
师:今天我再讲一遍,别忘了,一定要养成按规定解题的习惯。解方程3x-3=-6(x-1)时,先去括号,得3x-3=-6x+6,要注意符号;再移项,得3x+6x=6+3……所以x=1。
数学教学强调“通法”和训练扎实的基本功是必要的。在技能形成的初级阶段,让学生套用程式,模仿练习,以熟悉技能也是应该的,但要达到熟练水平,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完成同样多的基础训练,熟练也不一定就能生巧,关键在于领会“通法”的实质,灵活运用。解方程3x-3=-6(x-1),去括号、移项、合并只是手段而已,目的在于使x的系数变为1,所以学生A和C的解法都是“通法”的活用。一味强调机械套用“通法”,那么,“通法”可能会成为“笨法”,但也不能片面的为了追求“巧法”而放弃对“通法”基础的掌握。
四、忌把“教材”变“教案”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问题;建议
政治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时效性,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紧密相连,这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的方针动态和社会动态,也能够培养学生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和觉悟,并使他们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当前,在我国新课标的实施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笔者通过对近几年来高中政治教学进行思考,分析了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一、目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依然存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由于高中政治课程的特征,使其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并且课堂教学没有一定的说教推理,也没有太多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的部分。所以,在目前的高中政治课程中依然存在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阻碍了我们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让一些学生失去了对政治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对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存在误区
目前,在一些老师和学生的心中,认为政治课程和数学、物理等其他课程不同,不需要有比较高的逻辑思维,只要能够熟练背诵和熟悉相关知识点就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这种对政治课程学习的误区,让很多家长也不重视政治科目,进而影响了学生对政治课的认识误区,出现学生上政治课逃课,虽然有的上课但是也不认真听讲,到考试的时间突击一下就能过关了。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学政治和自身关系不大,也没有什么用处,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3、过于重视多媒体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来开展教学活动。然而,在实践中很多教师为了完成自身的教学任务而不重视教学效果,过分依赖网络上的课件,甚至把教材知识原本不动的拷贝到幻灯片上,也不进行创新,使得放在多媒体的内容既混乱又变得很复杂,不管能否适合学生的特点都统统用上。另外,还有一些老师,上课完全依靠多媒体,不写板书也不再备课,每个环节都按事先设计好的思路进行,用课件引导学生,让学生进入到老师所设计的框架中,这不仅阻碍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违背了多媒体有效运用的最初目标。
4、重视形式而轻实质
在我国新课标下,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然而,在政治课程教学中,很多老师并未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虽然有的老师在课堂中开展了一些探究活动,但是也仅仅是重于形式,而轻视实际成效。在课堂教学中,表面可以看到几个学生在一起讨论,然则能够深入探究出结论的并不多,究其原因,是一些老师认为探究活动会占用课堂时间,并影响到自己的教学进度,因此,在学生还未讨论出结论时就被老师喊停了,或者由于老师出的讨论题难度太大让学生无从下手而放弃讨论。
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学理念
从新课标实施以来,一直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理念。但时至今天,一些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的理念仍然没有完全转变,因此,为了适应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转变教师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理念,才能上好每一堂政治课。为了顺应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作为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的主体,把知识化和课程化向生活化和实践化进行转变。合理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创设个性展示舞台和问题情境,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和积极性,从而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观、育人观。
2、走出政治课堂教学的误区
在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政治课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政治对自身的优势。在新课标下,高中政治课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注重对学生人生的教育。因此,我们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以及日常引导,通过政治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政治与哲学方面的一些内容。通过一些案例教学,使学生走出政治教学的误区,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健康成长。
3、有效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
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方便,然而,对多媒体的运用要做到恰当运用。也就是说在多媒体运用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实际,按照教学进度合理进行运用。另外,为了避免长期使用一个多媒体课件,要定期对多媒体课件进行更新和修改。同时,还要处理好多媒体和板书的关系,不是有了多媒体课件就不再需要板书了,其实不然,板书的作用能够弥补多媒体课件中的不足,板书更能体现出知识重点、难点和系统性,通过板书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4、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要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在新课改的环境下,笔者结合高中政治教学的特点,认为要进一步改善政治课堂教学的枯燥,逐步实施启发式、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要做到以下几点:(1)摆正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从知识的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学生要从被动听课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主体,逐步培养学生去看、去做、去想的主动性,让学生慢慢养成独立思考,大胆的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提高。(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主体,选择相应的问题教学、情景教学、合作探究以及典型示范等教学方式。这不仅能够让学生安静思考,产生学习兴趣,还能增加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等,从而也活跃了课堂气氛。(3)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给学生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老师要给予肯定,针对错误观点要给予提出并予以纠正,如此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发挥的更好、更远。(4)要把政治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作为政治教师,要合理地把政治理论知识和社会现实问题相联系,通过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增强政治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