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道德试题

职业道德试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道德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道德试题

职业道德试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师德 热爱 学生 理解 责任 敬业

一、热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美德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造就新一代。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而且是人群中最年轻、最有朝气,最喜欢学习,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最具丰富情感、个性独特的群体――青少年;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凭着自身的个性、知识、才能、情感、人格和意志,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管理者。由此可见,教师的劳动就是教育人、塑造人,教师才因此获得“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誉。教师这种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热爱学生。同时,教师劳动的特殊性也规定了师生关系是学校里最主要的人际关系的特殊性,由于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的地位,这就决定了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主导方面,热爱学生成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也就自然的成为调整师生关系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如果我们再深层次的思考一下,教师劳动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热爱学生是全部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实际上是师生之间感情交流的过程,由于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老师,只有主客体感情和谐一致的时候,教与学的任务才能很好的完成,才能形成课堂上的教与学的良好的互动佳境。由于教师热爱学生,就容易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这时,教师就能深入准确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就会把教师的表扬看作鼓励,把批评当护,表扬和批评就会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不好,学生就会把表扬看成是“哄人”,把批评看成“与人过不去”。在这种关系中,批评和表扬都会成为教育的障碍。所以,只有教师热爱学生,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健全在和谐师生关系上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有效性。中学生,正处于性格发展中的重要阶段,他们渴望被老师理解,渴望有人能够以朋友兼师长的关系探讨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这些都不是用说教的方式就能解决。爱学生,就必须努力去理解学生,尽管理解每一位学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我们也必须尽力去做。爱学生,就必须努力去理解学生,要理解学生,那就必须善于观察,善于与学生交谈,以坦诚的心去面对学生,使学生愿接近你,向你敞开心扉,让你走进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也只有走进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你才能知道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了解他们的情况后也不见得真正理解他们,因为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主体,正在发育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因为一些事情关起心门,也正因为如此,才要求老师要有一种始终如一的爱,一颗细致入微的心,一种高尚的思想境界,如果对于他们的问题你本身不是较为正确的认识的话,可能无法解决他们的问题,正是因为有着对学生的爱,我才能随时随处关心学生,理解学生,也才不断要求自己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武装自己,尽自己所学,所想去为学生排解各种困扰。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师德不变的主题

职业道德试题范文第2篇

中职学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学历型复合人才,直接服务于社会一线的劳动者的地方,学校要使自己的“产品”对路适销,就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洞察社会热点,适时的调整毕业生的就业和价值取向,有的放矢的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

(一)职校学生存在的职业问题

学生毕业后对自己就业目标要求过高,再加上家庭和社会的因素,诸如在工资待遇上、工作岗位上以及保险休假等就业问题上都有很高的要求。认为职校毕业生毕业后就应该在什么岗位、就应该拿多少钱。而当学生就业后不能很好的把握平衡的心态,不能正确的为自己合理定位,工作不稳定、责任心不强、不够敬业,呈现频繁跳槽现象。具体表现在学生毕业后没有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自己的期望和社会显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总是在想自己能赚多少,从不问自己付出多少、能做多少;学生毕业后架子大,不愿到生产一线,条件较苦的地方工作;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受外界因素影响深,遇到困难不能调节,没有任何准备,同时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发展规划;另外没有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家长对孩子的职业定位存在的问题

“望子成龙”说出了数千年中国历史的传统,家长在孩子就业问题上,显得非常“急功近利”总想一下子就想让孩子怎么怎么样,但缺少对孩子的心理疏导和就业指导。

(三)学校存在的问题

这两年中职学校虽然为学生开始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在学校没有真正的认识到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紧迫性,没有真正成立职业指导部门,专门负责学生的职业指导。当前中职学校的就业一般和招生部门或是学生管理部门合在一起,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学校职业指导体系。另外,即使现在中职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是由学校基础教学部门老师来担当,而在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也许是很好的教师,但毕竟这些老师不接触最新的就业形势,不知道当前就业现状,因此呈现学生学的和实际情况脱节,使本身就不清楚的学生们更加迷茫,不知所措。

二、开展职业指导的具体措施

在职校的职业指导岗位上工作这几年来,针对以上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对毕业生就业观念上和实际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学校职业指导工作也在逐步的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下面就简单谈一下我校在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了解学生职业指导需求

在去年十月份学校又一批准毕业生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在他们出去顶岗实习前,学校按照惯例结合新入校的学生,在学生中开展了“职业学校就业需求取向”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在校的三个年级的867名在校生,参加调查人数752名,其中115名已经在外实习,没参加本次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针对于一年级新生我们做了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如何制定自己短期(5--8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们各个选项比例如下:

从图1显示中职学生入学时,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学历水平不够,有66.4%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升学,有12.3%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较差和学习基础差不想再上学选择就业,有3.2%的学生选择创业(虽然他们还不知道创业是怎么一回事),另外有18.1%的学生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走一步算一步。

2.针对于二年级学生,由于马上他们就要面临顶岗实习,对实习单位的期望和就业技能方面还存在哪些欠缺我们做了如下调查:

图2诠释了目前中职学生对将来就业单位的需求程度,国企和事业单位大热,源于家长和社会的大形势;合资或外资单位是次选;而私营企业和服务行业目前最缺少人才,但很少人选此类,和传统观念有关。图3则向我们表明二年级学生已经意识到所学知识不够,尤其在计算机和外语的技能上欠缺;自认为人际交往和心理承受能力还行,其实真正就业后,这两项指标也非常重要。

3.针对于三年级学生,已经有开始顶岗实习的学生了,学校还要对没有实习的学生进行实习推荐,学校就实习、就业后的薪酬和专业对口率要求以及用工形势了解程度进行问卷:

图4反映了目前毕业生对毕业后对工作薪酬方面的期望,1000元以下的工作很少有人在干,2000元以上占到了一半还多,从侧面反应了学生对社会用工方面企业所给的待遇很不清楚;图5 反映了毕业班学生就业单位专业对口率要求相当高,可以说已经超越了本科学生的要求,盲目的要求专业对口率使中职学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以上是我对我校在校的三个年级学生进行就业问卷调查的抽样问题进行分析,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中职学生对就业还很盲目,我校的就业指导人员针对此问卷所反映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另外我校还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反应看,学生家长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不是很清楚,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更不了解孩子所学的专业以及专业将来所对口的单位。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2009年学校实行课改以来,逐渐开始重视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工作。学校贯彻落实《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为一年级学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同时为在校的三个年级开设素质教育课程,充分发挥这两课在进行职业指导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提高课程质量。

(三)加强校企合作,实现“订单式培养”【注1】,提高社会实践质量

学校自2007年开始,开始了“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请进来”是指对有用工需求的企业学校实行先请进来,为学生和家长做讲座、授课,讲述企业用工的素质和需求,指导学生先动手,准备自己的职业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组织学生到单位顶岗实习。“走出去”则是让学生到社会中体验各种不同的工作模式、工作环境,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目前学校已经和白云宾馆、宾果士餐饮公司等4家单位签订订单式培养。针对学校学生的家庭条件大多较好、从小娇生惯养的特点,从2009年开始学校职业指导部门【注2】联合校团委组织学生参加义工服务,培养学生们的服务意识。

(四)就业形势、职业技能专题讲座

学校近年来,多次组 织全校师生分年级、分批次进行职业指导系列讲座,有些场次还请学生和家长一同参加,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和家长一起了解当时的就业形势,让学生有目的性的准备自己的职业技能。但此项工作收效甚微,图2图4图5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和家长对就业观念还是没有改变,就这一问题学校也请班主任们在召开家长会时,做一了解,得到的回复大多是:我孩子不应该从事服务性质、工人性质的工作、工资太少啦、工作太累啦、现在不想让孩子就进入社会,不指望他们挣钱等等。

(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其实学校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还是非常重视的,除了每天都配有德育老师值班,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梳理,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可以说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但针对于学生的职业指导方面的心理教育,相对少了一些。

(六)建立学校职业指导网络信息平台

学校利用校园网络、“家校通”、“校园一卡通”等网络平台向学生最新的就业信息和各类讲座的通知。为毕业生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务。

(七)就业求职技能专题课程

学校职业指导部门每年都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求职技能专题课程,有针对性的教毕业生如何书写简历、求职信,进行面对面的就业技能、就业礼仪辅导。

(八)鼓励学生升学

从图1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或是家长都认为中专毕业证层次太低,还应该考学,最次也要大专,加上现在每年天津都可以有参加春季高考的机会,因此学校针对这一情况,为在校生“量身定做”了春季高考课程和成人高考课程,在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对某一类型的学生开设各种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学历水平。

三、在职校开展职业指导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在我校已有四年历史,在实际的职业指导过程中,除了以上我们采取的七项措施外,我们还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因地制宜”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因地制宜”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由于现在的学生都已经是九零后的学生,每个人的成行环境都不一样,但有的共同点是他们告别了“大院”生活状况,减少了“丢沙包”式的集体活动,取而代之的是“楼宇高阁”和“电脑网络游戏”,大部分人都很自私、自傲。除了家长的宠爱、溺爱就是单亲似的孤独,在我校我们也做了一项调查,就是在校生的单亲家庭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们长大,爷爷奶奶又管不了青春期的孩子,从而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学生占到48.6%,这一数字告诉我们中职学校的学生不但自私、自傲,还存在着很多社会底层的“嗜好”。因此我们尽可能的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在校生活的“信息跟踪表”,我们的职业指导方向也由成才转向了成人。

(二)“淡化”师生关系转向朋友相称

打开当前中职学生的心扉的有效途径就是要我们老师“淡化”老师的称呼,和学生们打成一片,这样才能了解到每个学生的真实想法。现在的职校学生不管你是否是老师,如果不抵触你、“公开与你为敌”已经是万幸了,他们不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只会告诉他的朋友。

四、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还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合理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

1.高素质、重实践、明理论、擅心理【注3】的师资队伍

在当前的中职学校可以说几乎没有多少学校能够拥有一支高素质、重实践、明理论、擅心理的师资队伍,很多中职学校都是兼职老师担任,就业理论不清晰、实践经验尚缺乏、素质参差不齐的职业指导队伍不可能做好职业指导工作。而恰恰就是职业指导对于学生的成人和成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众所周知九零后学生在心理上存在这非常大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社会造成的有的是家庭造成的,但无论是谁造成的,我们也要服务他们、挽救他们。因此擅长心理咨询尤其是在青春期各种“症状”上有实践的老师最为缺乏。另外我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当适当的提高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教师的“地位”,例如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方面应当有所侧重,这样才能吸引高素质教师来到职业指导岗位。

2.建立毕业学生的跟踪体系

很多学校一味追求就业率,其实学生是否真正工作学校关心的较少,毕业时大家签订了三方协议或是实习鉴定表就视为学生已就业,但学生一毕业拿到毕业证就和学校没关系了,这种观念是对青少年的不负责,对学生的不负责。我们还应在一定时期内,比如说一年或是两年要跟踪学生的就业情况。要忌讳毕业后一推荐就“一走了之”现象。

(二)建立合理的中职学生素质测评体系

虽然我不太清楚这个体系的具体名称,但我认为至少应当建立一个适合于中职学生了解自我、至少在理论上帮助学生完善自我的一套素质测评系统。而这个系统又具有高度的私密的特点,这也是尊重学生隐私的一项举措。

以上就是我对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实践工作谈的一些粗浅的看法,由于我从事此项工作时间较短,对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实践工作的经验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和全面,因此就以我校为体例撰写此论文。作为一名职业指导工作者,我认为职业学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对我们来说面临着一个非常紧迫、重要且急需解决的课题就是,我们要更加全面的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从而帮助鼓励学生尽快的转变观念:先成人再成才,先就业再择业。做好学生们的职业指导工作帮助学生们珍惜在校的学习生活,在学习实践中创造条件,对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设计,为社会尽可能的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技能型、学历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注释

【注1】 订单式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培养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学校和企业相结合。

【注2】 职业指导部门:在本文职业指导部门是指在我校因为没有专人负责学生的职业指导工作,而我校的职业指导是由学生处兼职老师负责。在本文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处老师。

【注3】 高素质、重实践、明理论、擅心理:属自创词组,在本文就是要求职业指导教师的标准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讲述更多的实践知识,又要有清醒的头脑和熟知就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擅长心理健康实践工作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职业道德试题范文第3篇

摘要:导师制作为有利于员工和组织进步与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已被西方企业广泛应用。在中国,导师制理念已经逐渐深入公司文化,且实施效果卓著。本文结合中国企业现状,就导师制在企业内部的运用和实施提出具体操作办法。

关键词 :导师制 企业 运用 实施

近几年,在中国,导师制已经在很多企业得到了广泛认同,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导师制作为人才保留和发展的工具。本文将具体说明导师制在实施和运用过程中具体建议,期望职业导师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及为员工保留与发展工作做出贡献。

一、导师制的基本内涵

1.导师-徒弟体系的出发点。导师制能够为企业吸引和保留人才,加速新员工与组织的融合,提高组织内部学习发展的氛围,并提升组织内跨业务线的沟通。

2.导师的基本角色。导师需要理解徒弟在他们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为徒弟提供新的视角和观点,向徒弟传递知识、观点和经验,并在指导徒弟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成长,并提升自身管理能力。

3.徒弟的基本角色。徒弟需要深刻理解如何利用组织中的资源,学习导师的经验和观点,在组织中建立个人的关系网和自信以面对新的挑战,并在个人职业发展上获得技能上的指引。

二、导师制的角色、责任、期望

对于导师而言,第一方面,期望其能在组织和职业发展上为徒弟提供建议,以提升徒弟成功的可能性,并帮助徒弟避免不必要的政策违反、管理不现实的期望,并培养其从组织的视角看问题。第二方面,期望其可以积极参与到徒弟的绩效管理之中。直接从徒弟的上司那里获得徒弟的绩效反馈,并结合自己的观察,告诉徒弟应该如何去发展自己的技能以适应组织的要求,为徒弟的职业发展和技能成长负责。第三方面,导师需要帮助徒弟了解如何与公司内其它关键岗位的人员合作,理解业务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第四方面,导师需要为这种师徒关系制定一个计划,包括基本的规则、期望、贡献、目标等等,并花时间去了解自己的徒弟,知道他们的兴趣、特长,也了解他们有待发展的技能,知道他们想从这种师徒关系中获得什么。

三、师徒关系的发展

1.导师的准备工作。导师需要了解徒弟的简历,并考虑你作为他的导师的目标,并尽早给你的徒弟安排初次的见面。

2.初次见面的建议。导师需要了解徒弟对师徒关系的期待和目标,并在目标上达成一致。师徒双方应设立基本的规则及保密原则,讨论的内容应该保密。尝试建立一个例行的沟通时间,沟通地点可以选择在你的办公室,但是有吸引力一些更好,建议尝试更多的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进行。花一些时间了解彼此双方,消除等级的观念,要用平等的身份沟通,分享一些私人的东西,讲讲你的背景,比如你从哪儿来,你希望从工作中获得什么,你擅长什么,你曾经遇到过什么困难等等。

四、有效师徒关系的要点

1.有效的导师。有效的导师在师徒关系上应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并鼓励徒弟主动维护和管理这种师徒关系。鼓励开诚布公的交谈和倾听,用一种安全的、彼此尊重的方式向徒弟提供建设性的反馈。与你徒弟的直接上司保持紧密的联系,确保你知道徒弟在什么地方需要帮助并及时提供你能提供的帮助。分享过去的经验,如何达成目标,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等等。

2.有效的徒弟。有效的徒弟在每次会面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要讨论的话题、要询问的问题等等。在师徒关系上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主动承担起维护师徒关系的责任。为自己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负责,能尝试从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并能够接受别人看问题的不同视角;积极倾听,对导师给出的指引持开放的心态。

五、导师制实施需要注意的问题

1.导师的选择。作为一名合格的导师,首先他应该的一位乐于分享的人,愿意将其在专业领域的长处分享给到别人,帮助他人成长。然后这位导师可以是该员工的直接上级,也可以不是,我们建议导师最好与直接上级区分开,以便于新人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高级别人员。

2.导师的职责。期望成为导师的员工应该接受人力资源部的培训,学习如何当一名合格的导师,并认识到在辅导徒弟的过程中,实际也是个人领导力提升的过程,在获得公司对其辅导技能认可后,具备相应的导师资格,并在此后的过程中持续关注徒弟的能力提升,在日常工作中解答徒弟的疑惑。

职业道德试题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了职业院校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以具体的职业道德知识为切入点,以职业道德的传授乃至灌输为主,甚至许多学校还停留在黑板加粉笔的程度,把狭义上的知识当做职业道德的全部,忽略了对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没有让学生在生产中实践职业道德的原则与规范,进而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的为人处世的能力。

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与问题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称。通常包括以下一些基本规范: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刻苦学习、提高技能;勤俭节约;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热诚服务、文明生产;讲求质量、注重信誉;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等。

不同职业会有不同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但以上基本规范是各行各业都必须遵循的,是各种职业道德中具有共性的东西。因此各院校在大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职业能力鉴定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把学生塑造成有“魂”的高技能人才。

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使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量事实表明,一个合格的从业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遵守规章制度,遵循操作规程,不怕吃苦,有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工作做好”,但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状况不太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情况令人担忧。

根据华南师范大学“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策研究”课题组对550个用人单位的调查显示,有55.8%的单位认为大学生更缺乏“实干精神”,47.9%的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综合素质”,而在大学生中,选择缺乏“实干精神”和“综合素质”的只有12.5%和20.7%;20.9%的单位认为大学生缺乏职业道德。由此可见,用人单位呼吁高校重视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而大学生自身几乎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高职生同样如此,这能不让人担忧吗?虽然不可否认的是,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做得很好,但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择业观上,很多学生在未踏入职场之前,其择业观就已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他们往往对所提供岗位的工资待遇、工作地点极为关注,大城市、薪水丰厚的工作几乎是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愿望。在敬业精神方面,奉献意识明显弱化,他们十分强调奉献与索取成正比,并将二者置于同等位置,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他们有成就事业的愿望,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一些刚毕业参加工作一两年的大学生往往把目前所在的工作单位看成“跳板”,待遇不好就另谋高就,或是有比这家单位更好的工作就立刻跳槽,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这种“骑驴找马”“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缺乏敬业素养。我们曾对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某专业9个就业失败的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毕业生离职的原因,有3个人是对工资、待遇不满意,3个人觉得工作条件过于艰苦,两个人拒绝公司去外地工作的要求,1个人因没有责任心和不遵守纪律遭公司辞退,而因能力和业务水平问题离职的却一个也没有。这虽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就业过程中的主流问题,但至少说明当今高职毕业生缺乏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精神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职业道德品格。在团队协作方面,由于现在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个性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往往在刚工作时表现出傲慢自负,不愿听从他人的意见,缺乏互助精神、团队意识和应有的礼仪修养,不能很好的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在诚信方面,制作虚假简历的现象十分普遍,据了解,有的招聘单位收到的学生自荐表中,在“任职”一栏中填写同一学校学生会主席、副主席或一个班的班长、副班长的竟高达十余人;在“政治面貌”一栏中一个班有竟50%以上填写了“党员”;制作虚假成绩的情况也很多,一些毕业生为满足用人单位对学习成绩的要求,随意修改自己的成绩单,把不及格的科目修改成及格,低分的科目改成高分等等;单方擅自违约的事件也屡有发生,目前,有部分已签约的毕业生不顾学校、单位的利益,不顾个人诚信,随时擅自违约,使用人单位对该校的学生在诚信感上大打折扣。

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存在问题的原因

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在职业道德上会存在如此多的问题呢?

首先,许多高职院校教师和学生不重视对职业道德的培养。据调查,26%左右的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在工作以后再培养也不迟。许多学校领导、德育人员尤其是辅导员也认为:“职业道德只有同人们的职业内容和职业生活实践相联系,甚至认为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习惯的养成要在职业实践中慢慢实现。”有一部分教师和行政人员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持否定态度,认为学生课很多,考试很多,职业道德教育会加重负担,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再学习可以节省教育资源。

其次,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没有落到实处。到目前为止,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高校很少,大部分高校还是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或就业指导课上,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只有“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而在我们考察了不同版本的《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科书后,发现职业道德教育几乎是其共同的盲点。尽管其中某些章节对职业道德有所涉及,然而内容都很少且不具有系统性,更没有专业性与实践性。

再次,职业道德教育方法过于简单、流于形式。大学德育的诟病之一是重知轻行,言传与身教脱离,学校教育与社会导向脱节。学者杨志君对我国高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育方法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在教学方法上多以灌输理论条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我国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职业道德课多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比较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灌输,重视榜样的作用,要求言传身教。

3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

3.1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与法律课

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思想道德与法律课、就业指导活动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高职院校应非常重视对学生即将毕业前的就业指导,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灵活的择业观(先就业后择业)、良好的应聘技巧;通过建立比较牢固的就业渠道和庞大的就业网络,形成一个值得信赖的就业指导系统,对毕业生的就业、择业产生了定位和引导的灵活作用;通过对已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反馈信息,使学院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企业对人才知识技能结构的新需求,从而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调整实习实训内容,使学生到企业能够零距离上岗。

在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我们应强调对职业意义的认识,使学生懂得职业并非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它更是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施展个人聪明智慧的场所。只有懂得了职业的崇高、伟大和必不可少,才能对职业由衷地产生敬仰、挚爱、忠贞之情。这些积极的思想感情是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的基础。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纠正学生中的种种不切实际的择业观,培养学生基本的应聘技巧,毕业班在就业指导课上开展了“虚拟应聘通过这种形式对各种择业行业和观念进行展示。这种形式的课程可以生动地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职业道德评价,主动地探索和学习求职技巧,完善自我,提升了职业道德理想和追求。

3.2职业道德培养需通过实践活动

职业道德教育也可以通过技能大比武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资格意识和职业创新能力。开展技能竞赛,应根据人才需求情况,各项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通过各类比赛既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学有专攻、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又促进了教师科研水平及指导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师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应切实重视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各专业学生毕业时都具有职业资格证,能迅速适应我国正大力发展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需求,以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快、综合素质高而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和认可。职业资格证书的推行,使原本模糊的职业技能问题有了明确清晰的标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资格意识。学生知道如果没有职业资格证书,就将丧失在本专业上岗或优先上岗的资格,这种紧迫感、责任感的形成对职业生涯是十分必要的。

3.3学生校外活动

职业道德试题范文第5篇

一、要加强理论学习

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坚定不移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自觉地把个人生命意义、价值与人民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学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看做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二、要尊重学生,用爱的力量来教育学生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更是精神的熏陶者、人格的影响者和道德的体现者。确切的说教师要爱孩子。若教师连起码的爱孩子的心都没有,那严格地讲就不配做老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说过“爱孩子那是连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爱是教育的基础,而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和引导学生又是爱向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建立最有亲和力的师生关系。要多发现学生的成绩和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赞美,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人格要求。

三、要在业务上要提高能力

如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元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走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从教材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应当离开讲桌,到学生群体中来,与学生距离更近一些,态度更加温和一些。对全体学生来说,教师每节课都能面对面了解他们一次,都能有一次学习上的对话,都能有一次学习上的评价,都能有一次当面指点,学生的学习态度会显得更加积极,课堂将呈现出一种师生融洽合作学习的气氛。

二是教师应把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更多的让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讲的过多,学生即使听的津津有味也不会全记住。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探究学习,通过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讨论经历求知的探究和能力锻炼的过程。

三是教师要欢迎学生个性的张扬。过去教师喜欢学生服服帖贴,对爱说爱闹的行为不予鼓励,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这种居于学生之上的管理者的做法,调动学生展示学习的个性,鼓励学生敢于讲话,敢于提问,敢于评价教材内容和评价别人,敢于把自己获得的有关信息应用学习之中。这样调动学生是开发学生个性资源的基本表现。

四是要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产生自己能学的意识,要调动起这种意识,就要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体会内容和乐趣,要让学生在同伙伴们的讨论、交流中学。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是在兴趣中调动起来的,是在认为自己能学的情感中形成的,有了一种自主意识,学习的品质和精神就得到了提升。

五是要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教室,充分利用校内外、体育课的各种学习资源给学生感性刺激,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形成健康的审美心理,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内容,而且会使实践学习的过程成为人文素养形成的过程。

六是教师要当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就要用高度的热情和能力把学生引入自主发展的新天地,着眼学生的发展,着力教学创新,这应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追求转变的一种表现。

四、在实践中加强自身修养

1.在教学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

也就是说,自己的教学态度是否端正,是否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是否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等等,要经常从这些方面思考、检查、评价自己的道德修养是好是坏。

2.在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上加强道德修养

自己能否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在三者利益发生矛盾时,能否自觉的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集体利益,这是教师在实践中检验自己道德修养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3.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加强道德修养

这就看自己能否既尊重领导,又直言敢谏;能否尊重、团结、帮助其他教师,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

4.在社会和家庭生活的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

例如,能否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能否讲文明礼貌,能否注意公共卫生,能否尊老爱幼,能否平等处理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