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音乐家的小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闻音识人
1707年,亨德尔在不被人知的情况下游历威尼斯。到达后不久,他应私人朋友之邀参加一个蒙面舞会。但亨德尔不擅跳舞,便坐下弹钢琴。正值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斯卡拉蒂也在场,当时两人并不相识,但他听过亨德尔非凡的演奏。此时,他忽然听到美妙的琴声传来,斯卡拉蒂一下子惊呆了,他指着戴着假面具坐在钢琴旁的人大声喊叫:“啊,魔鬼!魔鬼!那个弹琴的如果不是魔鬼,便一定是亨德尔!”斯卡拉蒂说完就冲过去掀掉弹琴人的面罩,果然是亨德尔。从此两人成了极好的朋友。
最穷的作曲家
斯蒂芬・福斯特是19世纪美国一位自学成才,具有国际声誉的音乐家。福斯特的歌曲优美抒情,朴素真挚,在艺术上有着一定的成就。其中如《哦,苏珊娜!》《家园故老》《老黑奴》等,在美国家喻户晓,而且在我国也广为流传。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可观的艺术财富,可是当他离开人世时,他的全部经济遗产只有皮夹子里的3角8分钱。
意外的成功
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是《蓝色狂想曲》,它的诞生是富于戏剧性的。当时美国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乐团指挥请他写一部“庄重的作品”,但格什温认为自己对交响乐一窍不通,始终不从命。指挥先生无奈之中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报上抢先刊登了一则广告,说三周后在音乐厅上演格什温的交响乐新作。格什温看了骑虎难下,只好硬着头皮埋头苦干了两个星期才完成任务。谁知首场演出竟大获成功,并以此奠定了他音乐家的地位。
恕不会客
德国钢琴家、指挥家封・彪罗(1830-1894)生性孤僻,不好交友,尤其对不速之客随便上门打扰极为讨厌。为了能专心工作,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房门上经常挂着免见牌,上面写着:“午饭前恕不会客,午饭后我不在家”。
“替身”成名
音乐智能
每个宝宝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我们在开发孩子潜在的音乐智能时,并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成为音乐家,而是希望能培养宝宝热爱音乐,并发自内心地感到音乐的美妙。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宝宝其他的潜在智能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实际上,音乐智能的开发也可以通过书本来实现,根据宝宝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宝宝的书,让宝宝能在各种有趣的小故事中提高音乐的才能。
相伴布书:小小音乐家
打开布书,幕布拉开,音乐家小熊的专场演奏会开始了!吹喇叭、弹钢琴,敲大鼓,拉小提琴,唱歌,小熊可真是多才多艺啁。小狗和小兔也在非常卖力地为小熊伴歌伴舞。这一场音乐表演真是太成功了!
Tips宝宝可以跟着布书的故事情节时而演奏乐器,时而唱歌跳舞,音乐智能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数学智能
宝宝对数字的认识是从机械性的记忆开始的。一般来说,宝宝在6个月就能认识许多数字了,可宝宝真正理解数字的含义所需要的时间却相差悬殊。从认识到理解是宝宝智力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飞跃。较早地让宝宝理解数字的概念是提高宝宝长大后对数字的敏感度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步骤。
在宝宝尚未能说话之前,家长就可以读书给他听了。在为宝宝做数学智能提升时,家长读给宝宝的书本不妨选用一些带有数字的故事。
相伴布书:数学农场
本书带宝宝走进了多姿多彩的农场。在这里,宝宝可以和小动物们躲迷藏。找啁找,宝宝赶走两头牛,找到了3匹马;还有一只小猪不见了,呵呵,动手掀开草堆,就看见一只小猪躲在下面偷着乐;用手拨动3只母鸡,看到它们下了7只蛋;还有8只小兔哪儿去了,拿走两个大草堆,下面就是了;打开头盖,有9只天鹅在天上飞着,用手一按,草地上的10只小羊就开始唱歌了,真是太有趣了。
Tips教宝宝数数的方法
①兴趣入手,讲故事
②用游戏的方法最适合孩子学习数学知识
③比较法
④采用寻找法
⑤类推法
运动智能
不知你发现没有?宝宝常常会兴奋地向你摆动着小手、小脚,其实他是在对你说: “我玩玩吧。让我的小胳膊小腿变得更强壮有力吧!”因此,何不利用空闲时间和宝宝一起来玩玩运动游戏呢?游戏的方法很多,对于整天以床上为生活空间的新宝宝来说,爸爸妈妈可以试着用读书的方式,让宝宝对运动产生兴趣哦!
相伴布书:我爱运动我健康
宝宝一般都会对各种热闹、激烈的运动比赛有兴趣。这本书的主角是一只小狗,它高高兴兴地做着各种运动,小狗的动作夸张、风趣。通过这种阅读方式,您的宝宝可能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已经能全部认识这些运动了。
社会智能
人际社会智能指了解他人的心情、期待和洞察内心的能力。善于与人交往、能受到他人的信任和喜爱。能同情帮助他人,并能与他人分享的能力。表现在1-3岁宝宝的身上,就是喜欢与人交往,能从别人的表情、动作和语言等了解他人的意图,顺利地与人交流,乐于助人,并有模仿他人、学习他人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关键词:音乐欣赏;多学科渗透;尝试
20世纪以来,各类科学研究不仅证实了音乐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学习价值,而且证实了音乐自身与社会、生活、实践及相关学科之间存在着丰富且合理的联系。对于音乐的传播方式之一――音乐教育来说,现代音乐教育也强调在立足于尊重音乐实践体验的基础上,把音乐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中,来感受自我。 因此,不断完善学习内容,并适当渗透相关学科知识于音乐教学,对音乐学科本身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音乐课程应该拓宽视野,寻求更多的教育途径,在立足音乐本体的基础之上综合实施,通过学科渗透的手段,一方面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验音乐,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本文以一堂音乐欣赏课为例,展示了笔者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相关学科知识的点滴尝试。
一、在音乐欣赏课中实施多学科渗透的设想
音乐欣赏课约占音乐教材内容的百分之四十,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各方面知识积累相对较少的小学生来说,能够让他们认真地欣赏音乐,积极地去感受和体会音乐的内涵,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音乐欣赏课上,笔者尝试通过对历史、地理、心理等相关知识的整合,把欣赏曲目的创作背景、音乐内涵以及音乐家的概况,以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方式介绍给他们,使学生在对乐曲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欣赏音乐,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对乐曲中的音乐形象给予提示。通过渗透相关知识的铺垫,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的创作背景、乐曲的情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内涵,陶冶身心。
二、音乐欣赏课上实施多学科渗透的尝试
在苏少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音乐欣赏课上,笔者在欣赏钢琴独奏曲《晓风之舞》的音乐课上,通过介绍相关的地理、历史知识,使学生对作曲家的状况、乐曲的创作背景和人文内涵都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欣赏,教师在欣赏的同时对音乐主题的出现和发展以及乐曲情绪的变化给予引导和提示。如此一来,不仅吸引了学生欣赏的注意力,而且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来,达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以下列举本课的亮点所在:
(1)合理利用地缘关系。钢琴独奏曲《晓风之舞》的作曲家丁善德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昆山,同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孩子一样,是祖籍不在昆山但是又出生和生活在这里的人。而这一特殊的地缘特点马上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拉进了他们与音乐家之间的距离,并且孩子们会好奇地继续追问:丁善德的家在昆山哪里?他在哪个学校读书?这样音乐家的生平和音乐创作等问题便随即展开。丁善德是江苏昆山玉山镇人。1928年毕业于昆山县立中学初中,在校读书时酷爱音乐,广泛接触民间音乐,自学二胡、笛子、三弦、琵琶和风琴,是时系昆山县中学国乐组组长。1928年秋考入国立音乐学院钢琴系(后改为国立音专)。先从李芳园嫡传弟子朱荇青学琵琶,后从黄自攻习琵琶、和声、配器。一年后从原圣彼得堡音乐院钢琴教授查哈罗夫学钢琴。1931年起在上海美专兼任教学工作。这样便为欣赏音乐做了铺垫。
(2)贯穿情感教育。在向学生介绍作曲家创作乐曲的目的时,笔者首先向学生讲了一个发生在音乐家身上的小故事。1935年,他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音乐本科钢琴组高级班,并举行个人专场毕业音乐会,为中国音乐家中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的第一人。此后应聘为河北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并在多地举行个人音乐会,以钢琴家的身份活跃于中国乐坛。但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使丁善德将重心从钢琴演奏转移到作曲上来。1936年,丁善德在京、津开独奏音乐会时,演奏的曲目中除了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和《摇篮曲》两首乐曲是中国人创作的之外,其余都是外国作品。之后丁善德便立志要创作出中国人自己的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1942年起,从德籍犹太作曲家弗兰克尔学作曲,前后凡五年,有计划地转移到创作方面来。他的成名作就是写于1945年的钢琴组曲《春之旅》。抗战胜利后,一度担任南京国立音乐学院钢琴教授,1947年留法深造,入巴黎音乐学院从加隆教授学对位、赋格,从奥班、布朗热、奥涅格教授学作曲,还听过梅西安的作品分析课。留法两年间,作有钢琴曲《序曲三首》《中国民歌主题变奏曲》等多部作品,并获得对位、赋格、作曲等三项单科毕业文凭。钢琴独奏曲《晓风之舞》便是钢琴组曲《春之旅》其中的一首。作曲家的个人爱国情感使学生深受感动,在了解了这个小故事之后,学生便产生了对音乐的期待。
(3)注重弘扬民族精神。钢琴组曲《春之旅》创作于1945年的春天,那时已经进入了决胜阶段,人们从各个方面都感知了渐近的胜利的脚步。作曲家为了表达自己盼望抗战早日胜利的热切心情,在上海写下了这部作品。在向学生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之后,更是使他们产生了欣赏乐曲的强烈愿望。于是笔者适时地播放乐曲,并引导学生听辨和理解每个音乐主题的情绪、内涵,并谈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使他们获得音乐美的愉悦的同时,更引发了一种民族的自豪感,从而音乐的主题也得以深化。
三、对于音乐课上实施多学科渗透的进一步思考
当前,课程的综合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在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包括音乐在内的各门学科都在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实现多学科的渗透。当然我们也清晰地看到,课程的综合化并不能与构建综合课程简单地画等号,而是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方法论。因此,完成课程的综合化应该以整合的思想观念为前提对音乐课程进行调整,在为音乐课程综合化提供切实可行途径的同时,也为其确立未来发展的方向,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每一位教师则在这个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每个教师应从以下方面练好“内功”:
(1)学科渗透要求树立新的教学观。开放性是新的教学观与传统教学观最为突出的不同之处,新的教学观突破了传统的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范围没有太多的局限,学习过程的动态性和探究性成为更为重要的特征。在课堂上,教师应更多地去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大胆地去表现,使学生成为音乐课的主体。
(2)学科渗透要求教师拓展认知范围,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教师在教授一首歌(乐)曲之前,首先自己对相关的知识正确认识,对音乐的理解准确、到位,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准确并且游刃有余地引导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地去理解、表达和表现,使学生在欣赏或表演的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
(3)音乐教学中的多学科渗透应在保持音乐学科特点的前提下恰当实施。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音乐教师在实施学科渗透的同时也要非常谨慎地处理好综合的方式,时刻提醒自己,在不断地把音乐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来寻求联系的同时,避免因不恰当的综合方式使音乐成为其他学科的附属品,而是去作为一个具有同等价值学科的权威性。只有在保持音乐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实施学科整合和渗透,才能真正实现这一全新教学观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 蓓.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综合观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4.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法
情境创设在有效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所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导入新课是教师在新课或教学内容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课程的行为,它一般运用于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它是小学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一项基本技能。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后面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应重视并抓好课堂教学中导入这个环节,以促进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导入环节很多时候由于落于俗套,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参与和体验,因为,一个精妙的导入是一堂成功的音乐课所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我们应采取形式多样的创设情境导入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开拓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开始就能迅速、主动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新课教学创造良好的开端,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如:欣赏课童声独唱台湾童谣《天黑黑》,它以生动、诙谐的语言,天真纯朴的形象,折射了台湾农村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有趣情景。在这一课中,我充分利用歌曲中两个主人公老爷爷老奶奶的形象,创设了具体生动的家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对学生说:“今天,老爷爷和老奶奶也来到了我们中间,他们要把家里发生的这个小故事表演给大家。”这时,一男一女两位学生分别扮演老爷爷和老奶奶,现场演绎家里发生的小故事。通过学生的表演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力、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根据歌曲内容,用讲故事的方法进行导入,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故事始终有着很强的“诱惑力”。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那饶有兴趣的故事情节和教师配合以丰富的表情动作,能引导学生进入生动有趣的意境中,唤起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的思维。我在教《小红帽》这首歌时,抓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将歌曲要表达的内容情节用故事导入。《小红帽》这个小故事,很多小同学在幼儿园、在录音机上都听过。当我绘声绘色再次为大家讲起这个小故事时,同学们一个个听得聚精会神,每个人好像都被故事情节所吸引住了。通过讲故事使学生更加了解歌曲的内容、情节,以此激发学生学歌的欲望。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
三、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猜谜语是少年儿童最喜欢的游戏,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
点,根据歌曲的内容或题目设计有趣的谜语作为课堂导入。如:教《小燕子》这首歌曲时,我设计的谜语是:“一只小鸟真奇怪,尾巴后面有把剪,秋天去了春天来,专为人民出力气。”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论是猜对的还是猜错的,学生热情都非常高涨,适时适度地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创设情境、图画导入
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利用图画再现教材情境,实际上就是把歌曲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通过图画导入新课,可以增强直观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可爱的羊群》一课时,我先出示一幅描绘大草原的美丽风光的挂图,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后提问:“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草原都有哪些景物?”待学生发表各自的意见后,教师再采用描述性的语言进行小结:“蓝蓝的天上漂浮着朵朵白云,可爱的羊群就像朵朵白云飘洒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牧羊姑娘手拿着长鞭,骑在高高的骏马上……”然后播放歌曲。这种导课形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创设情境、多媒体导入
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来导入新课,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在学习《火车开啦》这首歌曲时,我制作了声情并茂的动画课件,在多媒体的演示下,火车正拉着汽笛咔嚓咔嚓地向前奔跑。这堂课我就以“开火车带领同学们去旅游”为主线,小火车不断把大家带向各个旅游点。如:来到北京,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提供北京风景名胜长城、故宫、天安门等图片,来到上海我提供上海标志性建筑“东方明珠”画面,同时对图片和画面进行必要的讲解。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知识,还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与愿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文化知识作一个良好的铺垫。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来导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六、创设情境、游戏导入
在音乐教学中,游戏所占比例并非很大,但从学生对其所表现的积极态度来看,却不可忽视。如恰到好处地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根据低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好玩、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在导入欣赏课《火车波尔卡》时,教师可引导小朋友们边听边跟着音乐做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火车的鲜明形象和欢快的音乐情绪。他们一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一手模仿火车车轮转动,在管弦乐《火车波尔卡》的音乐声中,在“火车司机”的带领下,小火车快活地向前奔跑着。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导入,激发了低段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养成了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了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表现力。
七、创设情境、演示导入
小学生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时期,偏重于感性认识。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大胆采用直观教具导入。这种方法是教师利用实物、标本、模型或挂图等直观教具,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欣赏小提琴独奏《思乡曲》,教师就用小提琴作为演示教具,以使学生认识小提琴的形状、结构,懂得它的演奏方法、音色特点,进而在欣赏乐曲时感受、体验它的艺术表现力。如:欣赏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弦乐四重奏《小夜曲》时,教师先出示音乐家海顿的画像,结合图片介绍作曲家生平,使学生对作曲家海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八、创设情境、从舞蹈形象导入
舞蹈与音乐是密切相连而又不可分割的,音乐是舞蹈的灵
魂,舞蹈是音乐的表现。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音乐的旋律自然进行肢体表演,是用形象感染学生的重要表现方式。如:学习歌曲《跳吧,跳吧》这一课时,教师身穿新疆塔塔尔族服饰及跳一段新疆塔塔尔族舞蹈,先入为主,通过教师的舞蹈及服饰直接引入教学主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塔塔尔族人民豪爽的性格和欢乐舞蹈的热烈场面,为后面学习歌曲做准备。如,导入欣赏课《走进京剧》时,教师能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贴近学生,从学生喜爱的一首加入京剧元素的流行歌曲李玉刚《新贵妃醉酒》入手,跳一段水袖舞,一上课就深深吸引住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一下拉近了学生与国粹京剧的距离,使学生很容易接受。
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定的审美对象,耳闻目睹的全是美的形象及新颖的事物,新鲜感便会油然而生。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最自然、最恰当和最精彩的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通过在音乐教学中采取形式多样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积极参与,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感受音乐,热爱音乐,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在学习钢琴的大军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略显盲目。因为天赋出众的学生可遇不可求,大多数学生聪明且喜欢音乐,也有一些不喜欢音乐的学生。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琴兴趣,如何让学生进步快一点,演奏水平高一点,更喜欢音乐一点,成了我悉心研究观察并为之实践的目标。
本文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是为了便于人们对儿童钢琴启蒙教育有正确的认识,以及让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方法学琴、练琴。
一、儿童学钢琴的起始年龄问题(起始年龄)
儿童学钢琴的年龄要因人而异。如果儿童接受能力强,乐感和节奏感都很好,手指有一定的力量,学琴的环境很好,那自然是越早越有利。如果儿童尚未定性,对音乐还不是很感兴趣,节奏和乐感也差一些,到五岁之后再学也未尝不可。
二、儿童学钢琴的兴趣激发问题(兴趣激发)
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远远超越了责任感。”
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一个安静、整洁、无干扰的环境。家长也要科学合理地、化整为零地为孩子安排练琴时间,在孩子想弹的时候多弹,并经常听录音,有条件的还可以观看现场的音乐会。
在上课时,老师要采取动静结合的教学方法,如“听一听”,即穿插听音、听节奏的训练,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良好的乐感;“讲一讲”,即讲音乐家的故事,讲自己练琴的小故事,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弹一弹”,给孩子弹他们喜欢的乐曲,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还可以锻炼他们分析乐曲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写一写”,这里的建议是写练琴反思,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问题,并积极解决,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们锻炼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三、考级
考级本身是一件好事,能规范教师教学并能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但现在的考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商业气息太重,家长急功近利,教师拿考级充门面等现象,所以对待考级要慎重。
在儿童音乐教育过程中,学习钢琴不仅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音乐素质,而且也培养了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思想品德、合作精神、竞争意识、性格特征等非智力因素。
学钢琴需要持之以恒地练习,通过理解欣赏、主动探索,消除练习中的枯燥感。
凡是学过一种乐器的学生,在学习其他功课时,注意力会更集中,这与学琴时锻炼的毅力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