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甘地名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0年5月18日成立的长江救援志愿队,注册志愿者人数240人,队员来自武汉32支冬泳队,平均年龄50岁以上。他们常年义务值守在武汉两江四岸和东湖边,6年间救起400多名落水、溺水者。
作为记者,我们一直深度关注、跟踪报道,刊登在《长江日报》2014年11月19日上的《长江救援志愿队 生命守望》,荣获第25届“中国新闻奖”连续报道三等奖。
这是一组歌颂见义勇为的英雄志愿者群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佳作。报道时效性强、采访深入细致,注重细节描写和故事性,文图并茂。作品在主流媒体和网络空间“两个舆论场”都获得了正面的社会效果,传播了社会正能量。
嗅觉敏锐 开掘深广
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缺乏新闻敏感性,嗅觉不灵,反应迟钝,往往会漏掉有价值的新闻,或者即使报道了,由于轻描淡写,抓得不力,作品也难以收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长江救援志愿队 生命守望》之所以获奖,得力于记者捕捉新闻的敏锐及发掘和提升新闻价值的功夫。
当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贵,为救起3名江中遇险青年而牺牲之后,记者便闻风而动,进行了及时报道。单单看这件“新闻”本身的采写,似乎可以画上句号。然而,来自新闻职业的敏锐判断力使记者感到,贵并非孤胆英雄,其身后矗立着一个英雄群体,如果眼下以深入报道贵事迹为契机,进而报道他所在的长江救援志愿队,岂不是正逢其时?身为记者,有责任彰显这个民间群体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志愿行动和精神;从受众心理来看,贵的牺牲犹如一石击起千层浪,必然使人们想对他所在的“团队”一探究竟。于是,记者凭着敏锐的新闻嗅觉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访。同时,编辑部精心策划,选派精兵强将组成连续报道组,给前方记者增派人手,实地调查,纵深掘材,终于全方位地展现出长江救援志愿队“守望生命”的英雄事迹和精神,有力地发掘和提升了这个“群体”的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
事实证明,这种由“点”到“面”,即由“个体”到“群体”的细致周密的追踪采访,使得报道作品既有广度又有深度,长江救援志愿队的草根英雄群像愈来愈丰满地映现在人们眼前,以往鲜为人知的许多队员生死营救的故事一个个浮出水面。
据统计,这些报道“志愿队”事迹的一点一滴都是记者们踏遍两江四岸,采访200多人得来的,通过连续报道,大部分市民这才知道,他们义务守望在长江汉水边,今年(2014年)已从汹涌波涛中救起200多人”。“志愿队”的精神和力量激起了武汉市民的强烈反响,而且感动了全社会。
数字说话 激扬正气
该组获奖作品还有一个大亮点是,用数字说话,激扬正气。如作品中反复提到的“4”:意指长江救援志愿队成立4年,(截至2014年,下同);“114”:意指志愿队成立时所交的报名表份数;“1150”:意指4年来志愿队人数。
善于运用“数字”这样的细节来凸显英雄群体见义勇为的高尚品质,展现出社会的人间大爱。介绍志愿者人数攀升的记录:长江救援志愿队平湖门冬泳队,“4年前,该队仅有2名志愿队员,如今这一数字已变为90人。”“4年前,汉正街冬泳队共有志愿队员17名,如今已有40名;在月亮湾冬泳队,这一数字由9人飙升为70人……”长江救援志愿队的全体队员,在武汉三镇,两江四岸350公里江岸线义务守望生命,他们无论是三伏酷暑,还是三九寒冬,总是一如既往“以命博命”,其精神感天动地,可歌可泣,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反响强烈 影响深远
这组系列报道主题鲜明重大,新闻价值高,体现了党报在重大事件上的舆论引导力,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作品通过长江救援志愿队传奇性的事迹和所激起的社会反响,传递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凸显了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来自民间的平凡性,知险而上的崇高性,有组织担当社会责任的现代性。这一草根壮举,体现了中国故事的精彩和中国人的巨大力量。
《长江日报》在一个多月时间里图文并茂以通讯、消息、摄影、评论等新闻体裁进行多侧面的报道,共刊发了57篇稿件,达5.8万余字,诸多故事感人至深,影响深远。2015年3月,向长江救援志愿队颁发“时代楷模”称号。中国志愿者服务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评价“长江救援志愿队彰显了中国力量”。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重要媒体先后报道了长江救援志愿队事迹。《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及上述媒体主办的官方网站,以“时代先锋”再次集中报道长江救援志愿队,并引起众多网民关注。国内主要新闻网站、门户网站都参与长江救援志愿队的传播,百度“长江救援志愿队”相关网页达314万多个。迄今,长江救援志愿队已应邀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校与青年志愿者共享志愿精神。
长江救援志愿队的事迹告诉我们,在这个向往梦想的时代,传统的美好价值升华为现代的群体坚守,就能以更加闪亮的光芒照耀人心。
(长江日报)
【链接】
长江救援志愿队
时代楷模、感动2015年度网络人物、武汉市模范市民群体、感动江城人物、五一劳动奖状……武昌区中华路街西城壕社区二楼的一间办公室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荣誉。
本是一群名不见经传的冬泳爱好者,因为队员贵的牺牲引发媒体关注,一时间家喻户晓,被誉为“用生命守望生命”的人。签订生死状、拿命博命,成为他们救人壮举的标签。
走出闪光灯、走下颁奖台,这群朴实的群体归于平凡。遇到溺水的人,照旧会跳下江水救命;不救人的时候,依然排班在江边值守。
在长江救援志愿队年终总结会上,市公安局水上分局负责人报告了一组数据:2015年,武汉两江溺亡人数创历史同期最低,从原来的60至70人下降到22人。他用了“你们挑战了不可能”几个字作为评价,在这位负责人的眼里,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们的值守功不可没。
在张建民看来,每天不间断的值守,是一份责任。每年6月至9月的常规值守,12个值守点都安排队员值班巡逻。
尽管枯燥难熬,有时还遇到白眼或谩骂,但队员们一直坚持,从未放弃。
去年6月1日晚,“东方之星”客轮在湖北监利翻沉,噩耗迅速扩散。
6月2日晨,长江救援队得到消息,迅速做好出发准备,组织身体好、水性好的年轻骨干队员,租用两台面包车,带上橡皮冲锋舟。早上8时,救援队20名队员乘坐四台车向监利进发。因为下雨加上交通管制,到达监利时也近中午。队员们下车后步行了两小时,当天下午1时许,20名队员赶到沉船事故现场指挥部报到,请求准许下水救人。
指挥部指令救援队待命。队员们把驻地安排在沉船上游的江边,把冲锋舟放在水中,随时准备接受调用。待命三天后,队员们接到指令,到下游寻找失踪人员,没有发现失踪者。第四天按要求返回武汉后,队员们还沿长江往上游继续寻找失踪人员。
这次长江救援队第一次走出武汉参与水上救援,也是组建应急分队的动因。张建民介绍,今年长江救援队将挑选一批精干的队员,成立应急救援分队,哪里发生自然灾害,应急队将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
“长江救援队是游泳人中的精英,应急分队是救援队中的特种兵。”张建民说,队员们申请加入应急分队的热情很高,但应急分队人数将限定在30人左右,必须是精英中的精英,目前正在进行招募工作。
今年,救援队中的3个支队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此外,救援队还将走进高校和单位进行救援理念和基础急救知识培训。
凭借肉身,靠一只救生圈,队员们的救人装备低下,风险很高。长江救援队的事迹经报道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
武汉金融控投集团捐资21万元,购买了一台无人机、4条橡皮冲锋舟、4把抛绳枪和一批急救包。还为每位队员配备了统一标识的工作服。
去年下半年,长江救援队走上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栏目,获得了某机构赞助的一份人身意外保险,机构共出资9万多元,为230名队员购买了为期4年的意外保险。遇到死亡或伤残,队员可获最高10万元的保险赔付。
【关键词】 昆明地区; 冬季; 儿童; 呼吸系统; 病原学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070-02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住院患儿中,上、下呼吸道感染占60%以上,绝大部分为肺炎[1],特别是下呼吸道感染,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儿童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2]。儿童呼吸道感染是一个主要疾病,对儿童缺课、家庭经济压力和社会医疗保健资源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3]。本文笔者分析昆明地区冬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布,以便早期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2月-2013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96例,诊断标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咽充血,肺部听诊一般正常;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呕吐等,肺部可闻及散在干音和粗中湿音;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中、细湿音。
1.2 检查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实验测定肺炎军团菌1型、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1.2.3.型特异性IgM,按阳性标准判断结果。采用凝集法测定血清结核抗体IgG,按阳性标准判断结果。
1.3 研究方法
对96例住院儿童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分布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96例研究对象中,男50例,女46例,男女比例1.1∶1。年龄1个月~14岁。其中6岁12例(图1)。上呼吸道感染12例,支气管炎5例,肺炎79例。
2.2 临床表现
发热67例,咳嗽89例,痰量多27例,喘息17例,青紫8例,气促14例,呼吸困难2例,呕吐22例,食欲下降53例,腹泻11例。既往有呼吸道感染史21例。
图1 昆明地区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年龄分布图
2.3 体征
发热27例,呼吸增快86例,心率增快42例,三凹征阳性8例,肺部干湿性音阳性56例。
2.4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12×109/L,13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4~6岁儿童>70%,4~6 d到4~6岁>50%;19例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4~6岁儿童>40%,4~6 d到4~6岁>50%;61例血常规,无改变9例,CRP升高>10 mg/L,21例血沉增快,男
2.5 呼吸道病原学9项结果
96例病例中,阳性41例,检出率42.71%(图2),6岁6例(图3)。肺炎支原体33例(34.38%),6岁4例(图4)。乙型流感病毒13例,腺病毒5例,副流感病毒1.2.3.型4例,混合感染17例(图5)。
2.6 痰培养结果
细菌耐药情况,详见表1。
2.7 影像学结果
29例表现为肺间质改变,51例支气管肺炎改变。
2.8 治疗及转归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雾化吸入等对症支持治疗,经治疗全部痊愈出院。
图2 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呼吸道病原学9项
注:阳性标本显示2个以上绿色荧光细胞,胞浆呈现明显的绿色荧光,胞核无荧光;阴性标本呈红色细胞
图3 呼吸道病原学9项阳性儿童年龄分布图
图4 肺炎支原体阳性儿童年龄分布图
图5 呼吸道病原学9项阳性中的病原学分布
3 讨论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高,常以发热、咳嗽、食欲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是第一位病因,同时需警惕病毒感染。掌握儿童的生理特点,配合辅助检查可早期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而明确病原菌是合理用药的基础,应提倡多种病原学联合监测,不滥用抗生素,强调适当的选药,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给药途径,适当的疗程。
表1 痰培养主要病原菌药敏耐药率 %
抗菌药物 大肠埃希菌 肺炎
克雷伯杆菌 金黄色
葡萄球菌 肺炎
链球菌
青霉素 - 50.00 100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0 - - 0
β-内酰胺酶 - - 100 -
哌拉西林 100 - - 10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0 - - 50.00
氨苄西林 100 - - 100
氨苄西林/舒巴坦 37.50 - - 50.00
头孢噻肟 75.00 33.00 - 100
头孢他定 0 - - 50.00
头孢吡肟 0 - - 50.00
头孢唑啉 75.00 - - 100
头孢曲松 75.00 33.00 - 100
头孢西丁 - - 66.00 -
头孢哌酮/舒巴坦 0 - - 75.00
磷霉素 0 - 0 25.00
庆大霉素 0 - 0 50.00
四环素 25.00 100 0 50.00
美罗培南 0 50.00 - 0
亚胺培南 0 - - 0
厄他培南 0 0 - 0
氨曲南 0 - - 50.00
阿米卡星 0 - - 0
复方新诺明 25.00 100 0 100
环丙沙星 0 - 0 0
左氧氟沙星 0 0 0 0
ESBLS检测 75.00 - - 100
万古霉素 - 0 0 -
红霉素 - 100 66.00 -
克林霉素 - - 66.00 -
苯唑他林 - - 66.00 -
注:“-”药敏实验未做
参考文献
[1]沈晓明.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9-272.
[2]陈文冰,潘祥林.诊断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253-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