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范文第1篇

为了做到课题研究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保证课题研究有序开展,促进研究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实现预定的研究目标,现制定本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形成一系列可供借鉴的关于小学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重构的课例。

2、通过研究,探寻一些小学教材教学内容的选择与重构教学内容的策略。

3、利用每周全校数学教师集中教研活动时间,观看"小学教学内容选

择与重构"优质录相课。通过研究,提升教师深入解读教材的能力,评课赏课的能力,转化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发展。

发挥课题组成员在感性、理性上、教学上先行一步的优势,学科带头人起辐射作用,积极带头进行评课,帮助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尽快适应时代新的素质教育模式。

4.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细心学习兄弟单位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去外地听课学习的课题组成员要作好上传下达的工作,把听到、看到的当前最新教改动态信息,同时结合自己的体会认识进行广泛宣传,请专家讲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加大课堂数学改革的力度。

5.开展各年段集体备课活动,课题组成员在年段、教学上起示范、带头作用。

二、 研究途径:

1.广泛收集资料,利用各种参观访问等机会进行分析研究,撰写资料总述,提出课题研究的理论假设。

2.走进课堂,广泛听课,搜集教学案例;分析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找出改正措施;征求教师意见,搞好落实衔接。

3.理论学习与培训。遵循认知规律,把握学生特征。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汲取先进理念。

4.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仔细的研究,包括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

三、主要做法:

(一)紧紧围绕这个项目(主题)深入开展活动,大胆尝试,潜心探究,积极开拓,做实、做深、做新、做响这个项目(主题)。

1.加强理论学习,了解相关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2.结合学习,弄清概念,明确研究方向。对于研究的教学内容选择与重构两个核心概念,大家要在学习、反思、交流给予较为妥帖的界定。

3.查阅资料,明晰任务,寻求理论支撑。我们的研究必须从理论上寻求支撑,在进行大量的阅读与资料查询后正确选择理论与方法作为我们研究的理论支撑和我们进行后续研究的依据、原则与方法。

(二)注意五个结合——体现工作、学习、培训、研究一体化

学习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自主学习与专家引领相结合;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自我反思与不断提升相结合。

(三)加强常规活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扩大工作室影响

1.分小组选择一个研究点,同伴互助,各个击破,分享交流。

2.坚持每学期一次语数的课题沙龙活动,从典型案例入手。

3.参与式研讨:围绕主题,现场研讨,轮流主持,大家归纳、聚焦、提炼和扩展、延伸、迁移。

4.在常态课中解决小学教学内容选择与重构策略研究,坚持每学期开展一次语数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将成员达成一致认识的问题在现场活动中进行实践,相互观摩,学习评价。强调六个课堂实践环节:确定研讨主题―――成员研讨学习―――教学设计研讨―――教学实践和观察―――总结反思―――教学再设计。

四、具体工作安排: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与管理小组。

2、设计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3、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职责。

4、举行课题研究开题论证会。

5、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商讨、布置下一阶段课题研究实施工作。

6、查阅、学习、整理有关小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的文献资料,组织课题实施材料。

7、课题组在本校举行语文、数学专题研讨暨教学观摩展示活动。

8、课题组在本校举行课题沙龙活动。

9、课题组在本校举行语、数学科研究集体备课活动。

10、课题组阶段经验交流会。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范文第2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 研究问题 分析

从思想品德教师专业成长角度说,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教学研究。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思想品德教师可进行具有专业特色的教育教学研究。从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看,思想品德教师的教学研究活动可分为五个步骤: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问题的确定心理学、法学及国情国策文献的阅读和摘录明确思想品德研究论文的方法研究材料的收集和信息处理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结论的得出。

一、思想品德课研究问题的确定

1.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更注重选题的实践价值和发展价值,对问题的理论价值基本不作要求,这是符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际要求的。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实践价值,指研究成果在解决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的实际意义,如:思想品德课教学幽默的美感机制研究;思想品德课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式的建构;探究题与实践题引入中考试卷的作用研究;情境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实际作用研究等。其发展价值是指研究题目的选择对思想品德教师的研究能力、思想品德教学效果和水平提高的作用,如新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影响;思想品德课课程资源开发方式的探究与实践研究;初中文科综合考试与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性研究等。

2.研究问题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的思维过程。思想品德课教研课题的选定,是在思想品德课本和教辅材料、书籍、文献了解认识的过程中或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实践中受到启发,逐渐认识的。这一思维过程如图所示:思想品德课教学研究题目的初步设想思想品德课教科书和教学研究材料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和判断使思想品德课教研题目更加具体明确科学。

3.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研究始于问题,思想品德课研究也不外于此。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的内容存在三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品质状况和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和责任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方法及效果的研究。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课题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选择:(1)从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初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初中学生法制观念调查研究,初中学生对国情国策的认知状况研究。(2)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要求出发提出课题:初中学生如何适应文综开卷考试应试误区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特征研究,初中学生如何写好思想品德论文研究等。

二、明确思想品德课题分析角度和方法

1.研究课题的进一步分析说明。当思想品德教师选定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有了恰当的陈述方式,思想品德研究问题一般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成为理想的题目。例如:“论深化思想品德课改革,全面推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这样的课题陈述是不能令人满意的。这个课题的陈述太宽泛,给人的信息容量太小。就这个研究课题说,它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的转变,思想品德课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深化对学生的要求。一个比较好的思想品德课研究课题陈述,可以使思想品德教师和阅读者更清楚研究方向和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课题陈述应着重指出中心议题和课题的前后背景。如:“单亲家庭子女自我保护能力调查”这一课题陈述,可以使人们基本上了解思想品德教师的意图和技术路线,明确了两个变量:家庭结构、自我保护能力;一个假设:家庭结构与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存在某种相关。这样“小题大做”有助于确定思想政治研究的对象、性质及方法。

2.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思想品德研究课题确定后,必须明确此研究属于何种类型的研究,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如果主要是定量研究,必须明确是用实验研究还是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如果主要是定性研究,还要进一步明确采用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或人种学研究的方法。例如:“把握中考探究与实践题特点,提高复习针对性研究”属于定性研究,又是应用研究,我们一般采用比较研究和人种学研究的方法。“我国人大制度和人大监督权研究”属于定性理论研究,采用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方法。“构建‘和谐河北’、不断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研究,是定性理论研究。

三、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数据的处理

思想品德课研究数据有多种形式,如定性的、比较的、顺序的,研究者通常会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分析。思想品德课教育研究统计方法主要有图表法、特征量计算法、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法、统计分组法以及统计实验法等。(1)图表法。是借助几何图形或表格来表现以整理好的由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所获得的统计资料的一种方法。(2)特征量计算法。思想品德课教育统计学所研究的大量现象总是通过数量综合把它的一般特征和典型特征表现出来的,如校园学生诚信状况研究。(3)大量观察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如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是根据“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一般通过个别表现出来”的原理确定的。(4)统计分组法。如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研究。

四、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研究结论的得出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磁场理论;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9-0142-02

一、引言

专业基础课程起到了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电磁场理论是理工大学多个合训和非合训专业岗位任职教育的核心基础课程;同时,电磁场理论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军事斗争、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当代军校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军革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尤为重要,所以必须对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针对这些问题和现代学员普遍认为课程比较难学的情况,在教学中采取从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方式,让学员领略到“电”的强大生命力,了解其重要作用和意义。

我校对于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让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全面、系统的知识,同时了解这些知识在军事上的应用,如何和专业课程结合起来。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学内容必须适应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需求,并符合高等教学的规律。

二、教学改革与实践

1.学员的兴趣在于与实践的结合。在讲解具体内容后,为了能够增加学员对于本专业相互关联的应用实例的了解,教员指导学员开展电磁场课程相关课题讨论,着重于让学员体会电磁场理论对新军事课程技术发展的作用,了解该理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应用;并能分析和解决相关的装备和科学研究,从而获得利用专业基础课程分析和处理一些问题的能力与素质。因为该课程数学公式繁杂,内容显得枯燥无趣,为调动学员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增强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员的引导下,让学员通过阅读文献,查找资料,结合专业知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督促学员通过校园网等多种途径主动获取并理解本专业内外的知识,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同时为每个学员提供不同难度的课题范围,使不同层次的学员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通过对于不同研究课题的选择,强调对专业理论、装备使用之间关系的渗透,要求学员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实际使用中的装备存在的问题,在不断的发现中提高个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员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在课题讨论中通过采用分组的方法,一方面,促使学员能够翔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耐心听取他人的看法,学会分享学习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密切了教员和学员的关系。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将工程实践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启发学员进行探究,使其将书本和课堂的知识用于分析和研究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如何使雷达天线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在某军事基地为什么雷达总是出现打火现象?让学员带着这些问题学习,通过小组学习和讨论,就想尽快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进一步结合课堂知识的学习,让学员对这些问题有了较强的理解。通过实践问题的讨论,学员学习目的也非常明确了。

2.培养学员的主动性和探索求知欲。面对电磁场这门看似枯燥无趣却具有挑战性的课程,教员应该着重教会学员学习方法、指明学习方向。为了充分发挥学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教员须利用有效的奖励机制。一方面,教员除了要求学员完成课后习题,还要求学员能够不拘泥于教材的习题,发挥其主动性去自己寻找相关的习题进行思考。学员在求解此类问题时,可以对于同一问题采取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去思考,从而提高对课程概念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如有的学员在作业中提出了不同的思路,利用电磁场理论的知识求基尔霍夫定律是场的特殊表达形式,让学员了解该内容也可以从电磁场的角度来考虑。再比如,学员理解掌握了导线传播能量,如果从场的观点考虑其实能量是通过场来传输的,而不是导线传输,导线只是起到了导引作用。通过这种方法,更进一步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求知欲,打好坚实基础。同时拓宽了知识面,知道了电磁场理论其实是最普遍的电路理论。

3.突出研究课题,分清楚学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①研究课题的选择。专题研究活动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和改革实践内容,课题选择和研究和的整个过程都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案,因此组织学员选择有军事意义的课题,对于课程学习的效果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由于大部分学员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学习方法和模式,兴趣浓厚却经验不足,往往缺乏对课题研究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以及研究依据,盲目选择一些过大过空的课题,对于研究的目的不明确。因此,选题导引是教员所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为对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教员会列出一定的范围让学员思考,引导学员深入研究一些军事意义明确的内容,提高课题研究学习的质量。②研究课题的自主性。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是为专业课程服务,所以研究课题的题目需要考虑专业知识背景、学员的动机和兴趣等,鼓励学员在大的课题范围内自主选择,让学员研究他最感兴趣的题目,而不是教员指定题目;否则就会使学员兴趣丧失。这就需要教员充分相信学员的能力,发挥他们的特长,倾听他们的看法,探究他们的内心想法,让学员能够高兴的参与到课题研讨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专长和主动性。最后通过一定的方式了解他们对于课题研究的感兴趣程度,要求学员能够把握选题方向,确定研究思路,并在大的方向给予指导。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基于本课程的具体课题研究要和学科的人才培养目的和教学要求联系起来,不能脱节,选题方向以该基础课程内容为出发点,起到搭建理论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密切联系的作用。比如军事院校电磁场理论课程对于课题的选择,要囊括所有课程知识内容体系,同时要涉及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反雷达伪装等基本理论,还要和现代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了解电磁场理论对于现代科学技术、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现代战争等的影响。因此,选题指导力求实用、客观。③研究课题的专业性。为增加学员选择的兴趣,对学科与人文进行思考探讨,同时考虑到后续课程的专业性,要求培养学员研究课题的专业性,强调研究方法的导引作用,同时要求学员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引导学员关注军事问题。如RCS目标特性的测量中,需要学员思考为什么室内测量需要考虑到远场的需求,不同背景特征参数具有什么意义,雷达图像的特点,不同的环境对于雷达波传输问题以及后续的反雷达伪装有哪些要求,为什么这么做等。另外,为适应教学转型的需要,现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都普遍减少,如何能够更加突出重点及其专业课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是教学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④研究小组的学习方案。初选研究课题之后,教员鼓励学员根据兴趣参加课题小组。能力较强的学员可以参加两个以上的小组,一般课题需要2~3名学员组成。小组研究对于提高学员的默契程度、团队意识及其协作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军校学员来说,指挥、协作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实践也发现这种方法对于学员学习的促进作用。一半以上的学员认识到了协作学习的重要性,在实际过程中,2003级协作达到了81%以上,仅少部分的学员是独立完成课题研究的。在小组确定后,由小组成员提出初步课题思路和框架,通过校园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该专业背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形成本小组的研究课题方案,完成课题的开题报告以及学习计划和任务分工。在这个过程中,教员评审研究方案,通过论证、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并对课题进一步的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考虑学员现有的研究能力,课题研究鼓励学员从掌握的内容出发,强调对于旧知识的新理解。鼓励学员运用不同的思维模式,如演绎法、类比法、归纳法、逆向思维法等,寻找新的研究角度。如从导线导引作用到场的导引这一思路的变化。⑤鼓励研究课题的争议讨论。为提高学员探索性,引导学员对于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这一点需要在教学中故意设置一些学员感兴趣而学员又有不同观点的问题,当然,问题的提出需要教员把握尺度,而不能设置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如“导体的损害大还是小?”这个问题容易引起学员的兴趣,并且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答案。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学员对于海水中电磁波的传播有浓厚的兴趣并存在不少疑问,遂建议他查找资料,并结合电磁波传播规律进行分析,联系教材的基本内容,做出比较研究,借此提出如何实现海水的通讯问题的想法。同时,充分考虑学员自身的研究能力,控制研究的难易程度,否则课题研究毫无意义,学员的研究就只停留在形式层面上。对于学员的课题研究方案应从小的问题入手,避免空洞。再如雷电防护的研究课题,经过不断地磨和与交流,最终得出电磁兼容防护要兼顾等级考虑等具体的问题。

三、结语

电磁场理论作为在军校许多专业中占有重要学科地位、具有鲜明特点的核心课程,如何在使我们所培养的学员适应新军事人才培养需要的前提下,组织教学内容是非常值得探索和实践的问题。通过以上的尝试,在新的教学实践中,电磁场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有了很大的改观:学员对该课程不再具有抵触畏难的情绪,学习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睿.《电磁场理论》教学中的对偶性原理运用[J].中国教育教学杂志(高等教育版),2006,(12).

[2]丁毅,汪柏年.电磁场理论教学中非逻辑思维方法的运用[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2).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范文第4篇

在以色列的中学,负责科学课程的教师利用博客、计算机实验室和现场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热情。学校鼓励学生自己选择研究课题,提供各种条件,支持学生的科研活动。学生积极参加各项课题的研究。

近期,以色列教育部在著名的魏兹曼科学研究院举办全国中学生科学与技术研究成果大会,此举足见其国家对科技教育的重视。大会展示了65所小学300余名学生的研究成果。此前各学校举办了类似的科学展示会,由教师选拔出代表本校的学生参加大会。学生们为此制作了多媒体演示文档、图板、挂图等,展示、报告他们所选择的实验。不少研究课题相当专业,对中学生而言,这是很大的挑战,也令专业人士刮目相看。

例如,“混合燃料汽车对空气污染的影响”就是两个9年级学生的研究课题。他们讲解了他们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展示了研究结果。学生在报告时说:“我们一直关注与我们的研究类似的课题。博客是对公众开放的,我们听说,别的学校的同学也在跟踪我们研究的进展。”“亲自进行研究,比阅读老师发给的材料有趣多了。”“学校的设备条件在不断发展,我们总喜欢在计算机实验室做研究,可供我们选择的研究课题多种多样。”他们的科学课教师通过学生的博客,始终关注着自己学生研究的进展情况。

“以自然方法净化河流”是3名7年级学生选择的研究课题。他们走出学校来到河流现场,以视觉和石蕊试纸检测水质,做净化实验。他们说,“现场实验比阅读资料、观看照片更有意思,成果也更丰富。”这些学生已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他们生活的社区,改善当地水质。

学生的研究课题既涉及自然科学,也涉及社会科学。“青少年的资源循环利用意识”即是两名9年级学生的研究课题。为此,他们一方面协助学校和市政管理部门,在校内放置循环利用回收箱,组织班级竞赛,看谁回收的资源多;另一方面在同学中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数据。这一活动得到其他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具有较高的资源循环利用意识,但并未完全转化为实际行动。他们对自己的研究十分热衷,并从中学到了实际有用的技能。

学生在大会上展现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激情,对研究信息清晰而准确的表述,都令负责培训中学科学课教师的科学家印象深刻。负责地区科技教育的教学督导官员,在评价此次学生科技活动和成果时说,“学生们对用新方法进行研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完全可以相信,这些方法将促进他们进一步发展。”“他们制作的演示资料非常出色,演示的内容更为精彩。”“他们表现了充分的自信。”“参与科技活动的学生,是整个学生群体,不仅有重点班的学生,也有普通班的学生,甚至包括有智力障碍的学生。”

为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支持学生开展科技活动,以色列社会和政府部门持续投入,不断改善学校的设备条件。据教育部官员称,装备20台计算机的计算机实验室(不同于一般的计算机室),需要1.5万谢克尔(约合4万美元)。此经费投入由教育部、地方政府和彩票公司分担。

综上,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须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第二,相信并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质,尊重他们的自主发展选择。

第三,学校提供或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活动。

第四,学生在所喜爱的科技活动中,会主动发掘自己的科技潜能。

第五,科技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因素,科技活动应涵盖全体学生。

第六,破除考试桎梏,形成支持学校开展科技活动的社会氛围。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范文第5篇

学校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之前要先了解相关的课程理论以及国家文件,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确定学校实施综合活动的指导思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开发;学校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要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同时要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学生的特点进行设计。学校环境和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客观依据。学校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体设计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情况,对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仔细挖掘、分析和评估。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基础上体现学校和社区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首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充分考虑学校的环境与资源特点。课程实施计划的制订一方面要能够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能够与学校的其他工作协调一致。

(冯新瑞 梁《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11月)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的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目标的设计首先要考虑设定目标的主体是谁。如果是学校制订目标,应该从“培养目标”这一层次出发。如果是教师制订目标或教师指导学生制订目标,则应该从“教育目标”这一层次出发。教师在设计主题目标时应把总目标细化为“教育目标”.使之成为可以操作的评价标准。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既符合儿童的需求又立足于学校的特色与资源.就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学校统筹规划的重点应放在协调学生的兴趣与学校的资源之间的关系上,确定恰当的主题领域,而不是规划具体的主题。其次,教师预设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上。并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相关的资源支持。而不是围绕教师自己确定的主题去进行教学设计。中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突出强调“探究中心教学”的理念.教师不仅指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中心的学习,还要在指导过程中进行行动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

(李云淑《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8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状述评与对策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是:(一)综合实践活动不能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二)综合实践活动缺少有效的教师指导。(三)综合实践活动偏重活动形式,忽视活动的合理性、认知性。教师往往只对学生就调查、访问和设计、制作、实验等活动提出具体要求,却忽视对活动主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基本认知和对实践方法的指导。(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求同、轻存异,重表达、轻实践的问题,教学趋向封闭。

教师要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学习交流,更新理念,发展专业能力,对典型案例教学的观摩、分析、研讨、评价,深入思考如何活化教材内容,挖掘实践活动的资源、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赵金峰《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年12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题的选择与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