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别离的笙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题记
一
东方微露出晨曦。叶子上的露珠还未来得及凋谢。
一个人背着行李,轻悄悄地,登上了小船。
“唉!”他轻声地叹着。这里有太多太多令他舍不得离去的东西。他望了望远处的群山,依然是那么巍峨挺拔,他低下头俯视碧绿的水,仍旧是那么楚楚动人。
然而,他最不舍的,是他。不知不觉,又想起了初遇他时他那狡黠的目光,以及“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谎言。短短几天,他们的友情便如此深厚。他实在不忍同他道别,只好就这样不辞而别。
天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桃花潭水泛起点点碎碎的微波,岸边的树木随风摇摆。他站在船头,一股淡淡的别绪涌上心头。
突然,远处隐隐约约的传来了踏歌声。近了,近了,是他!他带着村民来为他送行,那歌声是如此低沉,缠绵悱恻。他不禁热泪盈眶,急忙下船迎了去……
……
船,缓缓地开了。
歌声,继续着。
他望着渐渐遥远的岸边的身影,拂须,提笔。一气呵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
秋蝉声声,哀婉,凄切。
空气湿润而又清新,一场大雨刚刚停歇。
“客官,该走了!”开船的艄公不知是第几次催促着我。无心饮酒,我们紧拉着手,泪眼相看,说不出一句话,只能哽咽。
难道,就这么分别了吗?
尽管你我都知道,我这一去怕是要终年不归,但我们仍然郑重地说,后会有期!
在这冷落萧瑟的清秋时节,我们离别。
杨柳岸边,晨风料峭,天边,挂着一弯残月。
谁知道,今夜酒醒后船会行到何处呢?可怜我这一去千里烟波茫茫,暮霭沉沉的南天一片空阔。
唉,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三
他真的走了。无声无息。
我只看到了他的背影,远去。
越来越远。最后成了一个点。
我的眼泪随着一枚树叶的落下而落下。
那叶子飘飘悠悠,遮住了他的背影。我下意识地抓住它,可那背影却已消失在天的尽头。
我摊开手掌,看着那枚落叶。忽然想起,此时正值盛夏。
既然终究要离开的,又谈何早晚呢?
夏天的落叶,是幸福的。至少不必经受秋日的漠然。
而且,脉络依然清晰,颜色依旧翠绿。
又一个冷秋。
关键词:大学生;学校;特别权力关系
中图分类号:C4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4(c)-0120-01
特别权力关系是公民与行政主体之间因特别的义务而形成的权力服从关系。在特别权力关系中,排除法治行政的原理,特别是排除法律保留原理的适用,也即在实现其行政目的所必要的范围内,即使没有法律根据,作为特别权力关系主体的行政机关,也可以行使总括性的支配权,对处在特别权力关系中的相对人命令,采取强制措施。
特别权力关系发生的提前是法律法规赋予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职能。高校作为履行特定职能的公法主体,依法享有在其特定职能范围内自主判断、自定规章、自主管理的特别权力,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和“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力。这种自主管理权,实际上是法律赋予学校为保证其机构目标的实现而对其内部事务进行处置的“自由裁量权”,我国理论界一般将这种关系定位为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大陆法系公法学说倾向于将大学生与学校之间存在的公法关系定位为“特别权力关系”。特别权力关系理论起源于德国,在传统的德国公法学理论中,公法上的权力关系,分为一般权力关系和特别权力关系。前者是指国家基于作用,在其管辖范围内行驶公共权力所形成的权力关系,这种关系类似于我国行政法理论中的外部行政关系。后者则是指行政主体在一定范围内在其内部基于内部关系实施管理所形成的内部权力关系,类似于我国行政法理论中的内部行政关系,如公务员与国家机关之间的关系。特别权力关系的形成,可以是强制形成的,也可以是当事人自由选择的结果。但无论哪一种形成方式,权力主体对相对方均有概括的命令支配权力,相对方都负有服从的义务。按照传统的法学理论,他们之间的这种管理和服从关系,不由法律调整、不得寻求法律救济。
实际上,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我国内部行政法律关系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并无实质差别,但是作为严格的法律术语,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本身存在着严重缺陷。从法律层面上讲,纳入法制管辖的各种关系即转化成为法律关系,无论是内部关系还是外部关系,一旦转化为法律关系就毫无例外的受到司法管辖。我国的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是否具有可诉性,一直是一个争议颇多并且未体现于法律明文规定的问题。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国行政法理论界的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本身存在着逻辑缺陷。因此,特别权力关系的表述更为合理。
高校在依教育法律法规或高校规章对学生进行管理时,是以公法主体的身份而存在,高校依据国家赋予其的提供教育服务并进行管理的公法职能行使特别权力,学生负有服从容忍之义务,此时大学生与学校之间发生特别权力关系,例如高校规定学生不得违反考场纪律,即是依公法职能进行管理,学生负有服从与容忍之义务。
大学生与学校关系被归入特别权力关系。具体来讲,具有以下法律特点:1.学校对于处于特别权力关系中的学生,有总括性的命令支配权,只要是出于实现行政目的的需要,不需要特别的法律依据,就可以自由地命令规则;2.当处于特别权力关系中的学生不服从上述命令时,为维持内部秩序,学校有权行使公权力,对学生做出惩戒,如责令学生退学或休学,这些措施也不需要特别的法律根据;3.因为上述措施是特别权力关系内部的措施,即使学生对之不服,只要不涉及学生作为公民的地位,学生不能向法院申请有关救济。
然而这种学校与学生间的特别权力关系,实质上是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在法治国家不受法律约束的乐园,这与法治原则不符。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逐渐受到质疑。德国理论界发展出了两种主要理论来对特别权力关系加以新的发展。一种是重要性理论。认为特别权力关系包含重要性关系与非重要性关系。其中涉及人民基本权利的属于重要性关系,不论是干涉行政还是服务行政,都必须遵循法律保留原则,由立法者以立法的方式决定而不能让行政权自行决定;而基本权利之外的则属非重要性事项,不必遵循法律保留原则,可由行政权自行决定。另一种理论是将特别权力关系区分为基础关系与管理关系,或称基本关系与工作关系。涉及基础关系的包括公务员、军人、学生身份的取得、丧失及降级等决定,这些都属于可诉行政行为。其他的如对学生的服装、仪表规定,作息时间规定、宿舍规定等都属于管理关系,这些不必遵循法律保留原则,也不属于可诉的行政行为。
从我国高校的法律地位及大学生与学校的现实关系来看,在学关系完全符合上述特征。如高校对学生享有概括性的支配权、不需要特别的法律根据就可以对学生作出惩戒、学生如果对惩戒不服,一般不能向法院申请有关救济等,因而在理论上仍属特别权力关系的范畴。需要指出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学生与高校的在学关系确是一种无名但有实的传统特别权力关系,这种特别权力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忽视学生的权利。
随着法治社会的构建、民主与人权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地国外学者不满足于内部行政关系中只有基础关系才有可诉性,学者们不断提出即使不涉及基础关系的管理关系,一样具有可诉性。如学生荣益称号获得权等,也应该纳入司法最终解决原则,原因是这些荣益称号可能为获得者带来升学、就业等便利甚至进一步转化为经济利益。深入剖析受管理者愿意接受高校章程约束的原因,归根结底是为了经济利益。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南昌,330099)
摘 要:本研究从南昌地区两所性别比例有较大差异的典型高校中选取学生为被试,旨在通过测量其社交自尊与个体自尊水平,探索不同性别比例的校园环境下学生群体的自尊水平。研究结果显示:校园性别比例对男生的自尊没有明显的影响,而女生的社交自尊水平在女多男少的校园环境下较低。
关键词 :个体自尊 社交自尊 性别
1.引言
自尊概念是人们对自我各个侧面及总体的认识,是关于自我本质的信念和观点,其发展水平象征着人格的健全程度。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个体对自尊的感受性的来源方式可将其分为个体自尊与社交自尊,个体自尊是个体对自我总体的稳定评价和接纳,是一种用以维护自我的意识倾向;社交自尊则是指个体对自己社会交往能力以及交往状况的情感评价和体验。
目前,国内自尊研究仍倾向于研究个体自尊,社交自尊涉及相对不足,且缺乏两种自尊之间相关的深入实证研究。但已有研究证明,很多因素会影响大学生的个体自尊水平与社交自尊水平。如王欣等(2002)研究认为城市高收入组的大学生自尊水平明显高于农村低收入组的大学生自尊水平;张艳霞等(2004)研究指出,本科生、专科生、高职生的自尊水平依次递减。另外,钱铭怡、王建平等(1998-2004)研究认为大学生自尊水平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之后由于其研究属于旨在建立大范围群体常模的社会调查,不少学者认为应该细分不同变量再考查影响自尊感的性别差异的因素。随着大学男女生比例问题愈加突出,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自尊水平的性别差异问题确有再研究之必要,但最近的一些研究仍未就此问题得出系统结论。贾绪计等(2009)在量表修订研究中已通过实验证实Rosenberg编制的个体自尊量表(SEC)及德克萨斯社交自尊量表可在国内直接使用。这一研究为后来自尊水平的测量提供了依据,本研究也采用以上两种量表作为实验工具。
2.研究方法
2.1被试
南昌地区某工科院校及某文科类院校大一及大二在校学生各60名(其中每个年级的被试男女各半),其中,被试所在院系与所在学校的男女生比例大环境一致。
2.2材料
个体自尊通过Rosenberg编制的个体自尊量表(SEC)来测量,社交自尊通过德克萨斯社交自尊量表进行测量,基本信息调查项目设置了性别、年级、学校三个基本调查项。
2.2取样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
具体取样时,笔者及合作者采用了先联系院方后具体到基层单位,再统一有偿招募志愿者的方法;在数据处理上,主要是应用了均值差异检验与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通过spss17.0实现分析。
3.结果
3.1同校同年级不同性别的自尊水平比较结果
该文科类院校大二男生与同年级女生相比,个体自尊的统计差值为0.91,低于临界值1.92,社交自尊的统计均值为10.22,低于临界值18.13,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大一男生与同年级女生相比,个体自尊的统计差值为0.33,低于临界值1.62,社交自尊的统计均值为3.63,低于临界值11.84,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
该工科类院校大二男生与同年级女生相比,个体自尊的统计差值为0.45,低于临界值1.86,社交自尊的统计均值为5.53,低于临界值14.54,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大一男生与同年级女生相比,个体自尊的统计差值为0.25,低于临界值1.44,社交自尊的统计均值为-4.08,高于临界值-12.22,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
3.2异校同年级相同性别的自尊水平比较结果
大二被试中,工科类院校男生与同年级文科类院校男生相比,个体自尊的统计差值为0.24,低于临界值1.62,社交自尊的统计均值为6.98,低于临界值17.32,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工科类院校女生与同年级文科类院校女生相比,个体自尊的统计差值为0.35,低于临界值1.68,社交自尊的统计均值为11.88,低于临界值20.32。均值分析的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
大一被试中,工科类院校男生与同年级文科类院校男生相比,个体自尊的统计差值为0.90,低于临界值2.11,社交自尊的统计均值为18.98,低于临界值24.52。均值分析的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工科类院校女生与同年级文科类院校女生相比,个体自尊的统计差值为0.20,低于临界值1.27,社交自尊的统计均值为17.90,高于临界值15.64,结果表明,个体自尊差异不显著,社交自尊差异显著。
3.3异校相同性别的自尊水平比较结果
工科类院校男生与文科类院校男生相比,个体自尊的输出F值为0.94,显著性为0.11,社交自尊输出F值为0.68,显著性为0.13,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工科类院校女生与文科类院校女生相比,个体自尊输出F值为2.37,显著性为0.01,社交自尊输出F值为2.52,显著性为0.00,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差异显著,即文科类院校女生的个体自尊与社交自尊均低于工科类院校的女生,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4.讨论
4.1个体自尊性别差异的不显著性
从以上比较来看,两类院校无论是同年级男生还是同年级女生,无论是同校比较还是异校比较,个体自尊都未发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研究支持了钱铭怡、王建平等(1998-2004)的研究结论,即大学生的个体自尊水平性别差异不显著。
4.2不同男女比例下女生自尊的性别差异的显著性
均值分析有一项结果显示了同年级文科类院校女生的社交自尊显著低于工科类院校的女生,之后的方差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由此推测,在女多男少的学校环境下学习、生活的女生其社交自尊可能低于在女少男多的学校的女生。而男生无论是个体自尊还是社交自尊都没有显著性别差异的结果,进一步推测,女生在人际交往的自尊上比男生更对校园性别比例要敏感,女生过多的校园环境可能对女生社交自尊的发展存在一定影响。社交自尊本质上是个体自尊在群体活动中的体现,女生有比同龄男生更为敏感的社交感知,另外,女生感性、潜在性别自卑等心理特点及社会的性别刻板印象等因素,可是造成女生在大量同性群体环境下社交自尊易受挫的原因。
4.3本研究的应用性、不足及展望
本研究从结果支持了女生过多的校园环境影响女生社交自尊发展的结论,这一点与某些教育界人士的想法是一致的。因此,应加强对于女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其人际沟通技巧的指导,帮助其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尤其是在女生远多于男生的文科类院校里更要注意。当然,本研究并未彻底说明这种差异的程度及有效干预的措施及可能性,这也是本研究的局限和不足所在。所以,笔者认为本研究在该类问题上的探索仅仅是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更为详细、更为深入的相关研究还有待日后的进一步探求。
5.结论
大学校园的性别比例对男生的自尊影响不明显,而女生的社交自尊在女多男少的校园环境下更低。个体自尊相对于社交自尊而言,其对于校园性别比例的敏感性更低,更不易受这一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齐平,吴金昌.论大学生独立性、责任感、自尊水平及其培养[N].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4).
[2]洪幼娟.大学生个体自尊、集体自尊与行为抑制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
[3]贾绪计.大学生集体自尊量表的修订[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
内容摘要:转换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到精益的生产运作方式就是鉴别和消除浪费。本文以精益生产方式的思想为核心,鉴别出了生产运作方式的浪费现象,并通过提出建立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采用拉动式的生产系统、改善工作场所布局、改善业务流程等消除浪费的方法,进一步说明了精益生产理念对于提高生产设备的人、机效率和降低运作成本方面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精益生产 单件流 浪费 拉动式
伴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也包括了我国。企业们的人力成本基本上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在此情况下,只有对制造企业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此情况下,在实际生产工作中实施精益生产,消除浪费现象显得尤为重要。
精益生产理论
(一)精益生产的定义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又称精良生产,其中“精”表示精良、精确、精美;“益”表示利益、效益等等。精益生产就是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一项名为“国际汽车计划”的研究项目中提出来的。它们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对比后,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称之为精益生产,以针对美国大量生产方式过于臃肿的弊病。精益生产综合了大量生产与单件生产方式的优点,力求在大量生产中实现多品种和高质量产品的低成本生产。
(二)精益生产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管理理念的比较
精益生产作为一种从环境到管理目标都是全新的管理理念,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并非简单地应用了管理手段,而是一套与企业环境、文化以及管理方法高度融合的管理体系,因此精益生产自身就是一个自治的系统。优化范围不同。大批量生产方式源于美国,是基于美国的企业间关系,强调市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每个企业以财务关系为界限,优化自身的内部管理。而相关企业,无论是供应商还是经销商,则以对手相对待。精益生产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管理理念的区别在于:
精益生产方式则以产品生产工序为线索,组织密切相关的供应链,一方面降低企业协作中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保证稳定需求与及时供应,以整个大生产系统为优化目标。
对待库存的态度不同。大批量生产方式的库存管理强调“库存是必要的恶物”。精益生产方式的库存管理强调“库存是万恶之源”。精益生产方式将生产中的一切库存视为“浪费”,同时认为库存掩盖了生产系统中的缺陷与问题。它一方面强调供应对生产的保证,另一方面强调对零库存的要求,从而不断暴露生产中基本环节的矛盾并加以改进,不断降低库存以消灭库存产生的“浪费”。基于此,精益生产提出了“消灭一切浪费”的口号,追求零浪费的目标。
业务控制观不同。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的用人制度基于双方的“雇用”关系,业务管理中强调达到个人工作高效的分工原则,并以严格的业务稽核来促进与保证,同时稽核工作还防止个人工作对企业产生的负效应。精益生产源于日本,深受东方文化影响,在专业分工时强调相互协作及业务流程的精简(包括不必要的核实工作),消灭业务中的“浪费”。
质量观不同。传统的生产方式将一定量的次品看成生产中的必然结果。精益生产基于组织的分权与人的协作观点,认为让生产者自身保证产品质量的绝对可靠是可行的,且不牺牲生产的连续性。其核心思想是,导致这种概率性的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本身并非概率性的,通过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生产环节来“消除一切次品所带来的浪费”,追求零不良。
对人的态度不同。大批量生产方式强调管理中的严格层次关系。对员工的要求在于严格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人被看作附属于岗位的“设备”。精益生产则强调个人对生产过程的干预,尽力发挥人的能动性,同时强调协调,对员工个人的评价也是基于长期的表现。这种方法更多地将员工视为企业团体的成员,而非机器。充分发挥基层的主观能动性。
精益生产理念中的浪费类型及消除方法
(一)精益生产理念中的浪费类型
转换传统的大批大量生产方式到精益的生产运作方式就是鉴别和消除浪费。而鉴别和消除浪费的目的就是要消除浪费。因为浪费是对最终产品没有价值增值或有助于产品转换的任何生产活动。浪费只是增加了时间和花费,没有增值。浪费会导致生产流程停止,降低竞争力。精益生产就是达到尽善尽美,要每个员工都参与到改善活动中,努力消除企业里每个环节中的每一个浪费,哪怕微不足道,也一定要消除。而精益生产理念中的浪费有七个基本类型,具体如下:
生产过程中检验的浪费。由于产品质量管理不善、不良品的产生等原因造成的浪费,被称为生产过程中的检验浪费。在生产过程中,任何的不合格品产生,都会造成材料、设备、人工等的浪费。任何检验、修补都是额外的成本支出。
生产过剩的浪费。由于在生产中生产了比需求过大的数量、生产比需求更快、生产方式落后等原因造成的浪费,被称为生产过剩的浪费。有人认为一些工序生产过多的半成品或产成品能够提高效率或减少产能损失,保证向客户的供货周期。其实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看法,因为供货周期是与整体配套量相关联的,而不是部分工序的效率与产能,部分工序生产过多配套量可能并没增加,库存量却已经增加了。
物料转移的浪费。由于大规模批量生产、不符合准时制生产要求、生产过剩等原因造成物料转移的增加,被称为物料转移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如果分解开来,又包含放置、堆积、移动、整理等动作的浪费。大部分人都会认同过多搬运是一种无效的动作,也有人会认为搬运是必须的动作,因为没有搬运,如何做下一个动作。但针对一个具体的加工工序,究竟多少次就是过多的搬运?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默认它的存在,而不设法减少它。
动作的浪费。由于不合理的设备、办公室及场地工作,在企业的生产线中工作人员出现过度的走动、一些重复动作及不必要的动作等,这些现象被称为动作的浪费。要达到同样的作业目的,会有不同的动作,这其中哪些动作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呢?有没有必要有反转的动作、步行的动作、弯腰的动作等? 若设计得好,有很多动作都能被省掉。
等待的浪费。由于生产原料供应中断、作业不平衡和生产计划安排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无事可做的等待,被称为等待的浪费。在企业生产中,经常出现加工进度不同步、作业安排不当,造成下道工序都不能正常进行生产,有可能无法按期交货,而当能够配套后,又需要抢进度,此时可能会出现加班等带来的浪费问题。
库存的浪费。由于管理方式的落后及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工作方便或本区域生产量化控制一次性批量下单生产,而不结合主生产计划需求流线生产所导致局部大批量库存等,这些现象被称为库存的浪费。库存的增加会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防护处理、找寻等浪费。同时库存的增加会占用企业资金,造成物品价值的降低,甚至变成呆滞品,使企业利润减少。
流程的浪费。由于对真正的顾客需求不明确或不很了解、存在多余业务步骤等原因造成的浪费,被称为流程的浪费。在企业工艺专业化车间里,生产线路长,生产周期长,生产布局不合理,重复搬运多,并导致工人倾向于过量加工,形成大量在制品库存,导致生产成本很高。
(二)消除浪费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精益生产方式的思想之一就是要用一切办法来消除、减少一切非增值活动,例如检验、维修等造成的浪费。具体方法就是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对主要物料供应商质量进行评估。因为物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因此,也可以通过建立供应商质量体系,把好产品质量关,确保采购优质的原料,在源头上控制质量,预防错误的发生,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检验频率,减少生产过程中检验方面的浪费。
采用拉动式生产系统。精益生产方式所强调的是“适时生产”,也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做出适当的数量的适当的东西。具体方法就是推行拉动式生产系统,即企业只有在接到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按订单来进行采购、制造、配送的。物是按订单信息要求而流动的,因此从根本上消除了呆滞物资,从而也就消灭了库存,减少了生产过剩、库存等方面的浪费。
采用单件流的方式。单件流指的是当产品以顾客需要的速率通过整个生产流程时的一种状况。通过单件流的方式,可以把生产过程中那些不能创造价值的工序或动作尽可能的减少,同时减少放置、堆积、移动、整列等物料转移的浪费,以此来提升生产效率。
改善工作场所布局。根据生产流进行设备布局,并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消除掉。并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加以标示。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通过改善工作场所,减少物料转移、员工动作方面的浪费。
建立平衡的生产计划。企业在编制生产计划时,要对市场需求、产品预期库存、生产能力、现有资源、原辅材料供应能力等各方面信息的全面考虑。同时把信息管理纳入计划部门,成立计划信息部,加强外部信息与生产各工序之间信息的相互沟通,形成了供求双方及生产上下游之间的及时沟通的良性循环机制减少生产原料供应中断、作业不平衡和生产计划安排不当等原因造成的无事可做的等待方面的浪费。
改进管理思想。精益生产方式认为“库存是万恶之源”。 到底为什么要有库存量,最大的理由是管理者“怕出问题”。 生产中出现问题怎么办?会不会因部分设备出问题,而影响整条生产线或工厂的生产呢?于是乎为了不使影响扩大,库存便成了必要,众多的问题也被隐藏起来,所有进步的步调自然变慢了。因此,要改变管理思想,想尽一切办法降低库存,力争实现零库存。同时,精益生产是一个不断消除浪费和节约时间实现精益的过程,有人将这一过程比喻为企业改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长期努力才能达到完美无缺的精益境地的。应该管理者必须改变管理思想,以保证精益生产实施过程的领导、组织管理、资源支持、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改善业务流程。企业对现有业务流程的梳理、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即称为流程的改善。企业根据业务环境的变化,将企业现有的内外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真正的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从客户的角度来确定流程,分析现有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删除业务流程中多余步骤或对客户没有增加价值的业务环节,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完善和改进,从而完成对业务流程整个生命周期的建模、运行、管理监控和优化。
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生产制造中的精益生产理念中的几种基本浪费类型及消除这些浪费的主要方法,包括建立良好的质量评估体系、采用拉动式生产系统、改善工作场所布局、改善业务流程等方法。通过对精益生产方式中这些消除浪费方法的研究,对于同类制造企业的效率提升具有有益的启发、参考和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美]杰弗里•莱克(Jeffrey K.Liker)著.李芳龄译.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14项管理原则[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美]詹姆斯P.沃马克,丹尼尔T.琼斯.从精益生产到精益企业.中欧国际商学院EMBA讲议稿
3.贾江丽.精益生产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初探[J].机械管理开发, 2010(8)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职责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表明,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基层人员,大多数都是刚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年龄、价值观、和成长的环境与在读高职院校学生有着相对类似的地方,因此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沟通的起来有效性都会较高。再者,个体心理辅导中,来访者和咨询师要建立一个基本的信任关系,才会建立起更良好的咨询关系。人的基本特性中,有这么一点喜欢得到信赖的人倾听。在辅导员角色里既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又是学生大学生路上的朋友,对于建立与学生的相互信任感和专门的心理老师较有优势,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沟通优势、信息优势。因此,高校辅导员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我们这里说的辅导员的个别心理辅导更注重的是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从而学会正确地面对现实和实际存在的压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即通过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结构来解决学生当前具体困难和问题,更注重的是引导的作用和学生自我感悟的过程。
(一)把别人当自己――学会换位思考
辅导员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者”,在与学生的个别辅导中,对学生要充分信任、真诚地对待学生,积极、用心的关注学生,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因此在辅导员的个体辅导中就要学会换位思考。比如,在个体辅导中,辅导员不要把学生当做一个有心理问题的人,而是将自己和学生的身份平等。不要带着居高临下的口吻与学生对话,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得到没有得到认同,便往往不愿意说实话。不要以“我建议/觉得/希望你……”或者“你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之类作为一句话的开头,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被责备立刻产生了抵触心理。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样能体现辅导员和学生的平等关系。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例如:在个体辅导过程中,多用一些引导性的对话,也就是你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而自己做一个倾听者,从他的话语中分析原因并选择他能接受的开导方式,比如第一句说,“最近看你总是……是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只要真诚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沟通,学生就会从心里信任你,并主动认识到问题所在,改变自我。
(二)把自己当别人――学会设身处地
辅导员在个别心理辅导中,如果能学会设身处地的理解学生面临的处境,能更好的掌握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个别心理辅导中,如果能学会设身处地的理解学生,学生会感到自己被理解、悦纳,从而感到愉快、满足,这对个别辅导的进行有积极的影响;在个别心理辅导中,如果能学会设身处地的理解学生,会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自我探索,从而达到更多自我了解发现问题的,然后解决问题。
(三)把别人当做别人――学会尊重个体差异性
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强调对学生的个别化对待,是心理辅导的精髓。目前,我们参考一些调查数据,总结高职院校中学生较为普遍出现的心理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原因。如果我们在个体辅导中,只是照搬的参考这些数据,肯定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例如: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体,在个体辅导中,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才不会照搬、照套一些数据,能实现实事求是的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有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才会感觉到被重视、被关注,达到信任的第一步,从而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把自己当自己――学会接纳自我
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处于学校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位置,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具有更大的危险性。所以在工作中,要求辅导员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必须实现正确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辅导员全面了解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和不足、有点和发展潜力,肯定并接纳自我显得特别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