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丽的歧视

美丽的歧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美丽的歧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美丽的歧视

美丽的歧视范文第1篇

香港国际机场。香港

香港国际机场(英语:Hong KongInternational airport,简称HKIA,LATA代码:HKG,ICAO代码:VHHH)是现时香港唯一运作的民航机场,于1998年7月6日正式启用,由香港机场管理局管理。机场位于新界大屿山以北的赤徽角,故此有俗称赤角机场(Chek Lap Kok Airport)。香港国际机场是亚洲转运机场,现阶段设有96个停机位,全日24小时运作,每年运送旅客5090万人次及货物410万公吨。随着第二条跑道于1999年5月启用和多项扩展计划完成,香港国际机场正发展成亚洲的客货运枢纽。为满足日益增加的航空交通需求,机场正不断增添新设施及建筑;以现时的填海面积发展下去,机场每年的客运量将达87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900万公吨。现时有89家航空公司每日提供约750架次定期客运及全货运航班,来往香港及约150个遍布全球的目的地。此外,每周亦平均有约31架次不定期的客运和货运航机来往香港。

香港国际机场是国泰航空、港龙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运航空、华民航空的枢纽。2009年,香港国际机场以乘客量计是亚洲第二繁忙机场,全球排名13,达4556万人次。2010年,香港国际机场乘客量较2009年上升10.3%,达到5090万人次;2010年,货运量是全球第一,达410万公吨。以国际交通计,香港国际机场自1998年以后即成为全球第三繁忙客运机场(目前全球排名第四,亚洲第一),全球货运则排名第一。香港国际机场被Skytrax评为五星级机场,并在2001年至2011年间一直保持三甲之列,当中更八度被评为全球最佳机场。除此之外,香港国际机场在2006年、2007年、2008年及2010年四度被知名商务旅游杂志《商旅》评为中国最佳机场,并在第21届TTG旅游大奖选举中获选为最佳机场,以及在年客运量逾4000万人次的机场类别中,获国际机场协会推选为全球最佳机场。

近年,香港国际机场陆续有多项重要设施启用,二号客运大楼、机场行政大楼、新商用航空中心飞机库等于2007年落成;海天客运大楼的永久化工程及第二间机场酒店香港天际万豪酒店等则于2008年完成。兴建第三条跑道的计划亦正在进行研究当中。

新加坡樟宜机场。新加坡

新加坡樟宜机场是一座位于新加坡樟宜的国际机场,占地13平方公里,距离市区17.2公里。樟宜机场是新加坡主要的民用机场,也是亚洲重要的航空枢纽。

樟宜机场由新加坡民航局营运,是新加坡航空、新加坡航空货运、捷达航空货运、欣丰虎航、胜安航空、捷星亚洲航空和惠旅航空的主要运营基地。此外,它亦是印度尼西亚鹰航空公司的枢纽和澳洲航空的第二枢纽,其中后者利用新加坡作为中途站来营运欧澳两地的袋鼠航线,是樟宜机场最繁忙的外国航空公司,每年利用本机场输送超过200万名乘客。至2008年4月,樟宜机场每周共有80多家航空公司来往,提供超过4340个航班,连接超过59个国家的116个城市。樟宜机场亦为新加坡制造了超过13000个就业机会。

樟宜机场2009年度客运量达3720万人次,货运量163万吨。2010年1月到5月期间共接待乘客16,614,377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6,614,377,成为全球第18、亚洲第8繁忙的机场,同时也位列全球第11繁忙的货运机场,处理超过1,660,851吨货物。为了吸引更多航空公司使用樟宜机场,该机场在2003年推出空运发展基金(Air Hub Development Fund),并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别投入2亿1000万及3亿新元以更新机场设施,而投入了17亿5000万元的3号航站楼亦在2008年1月9日启用。同时,机场也斥资2亿4000万元翻新1号及2号航站楼。

自1981年启用以来,樟宜机场以其优质的服务享誉航空界,在1987年至2007年间共赢取超过280个奖项,其中在2007年赢得19个最佳机场奖项。樟宜机场亦会定期维护其航站楼,以提供更好的服务。

仁川国际机场。韩国,首尔

仁川国际机场(英语:IncheonInternationaI Airport,IATA代码:ICN,ICAO代码:RKSI)是大韩民族最大的民用机场,亦是亚洲最大的机场之一,在2001年启用。

仁川国际机场是大韩航空及韩亚航空的主要枢纽,2001年初正式启用,代替旧有金浦国际机场的国际航线地位。金浦机场现主要供国内航班使用(飞往东京国际机场、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定期包机航班除外)。仁川国际机场是韩国国际客运及货运的航空枢纽,是亚洲第6位最繁忙的国际机场。根据瑞士日内瓦国际机场协会(ACI)2005年到2010年的调查,仁川国际机场连续6年获得“全球服务最佳机场”第一名。

仁川国际机场位于韩国仁川市西侧永宗-龙游岛(Yeongjong-Yeongyu Ishnd),邻近黄海。以往,永宗岛与龙游岛是两个分离的岛屿,在经填海造地后才合而为一。这两个岛皆在仁川广域市的行政范围内,故取名“仁川国际机场”。除了借由往来于仁川附近海港的渡轮,国道130号上连接岛屿与大陆的永宗桥亦兼负起运输的工作,来自韩国各地如巴士等车辆皆得以自由出入机场。每整点亦有从首府首尔出发的接送巴士。此外其他次要干道沿线亦有公共汽车接送旅客,不论从首尔城内或城外前往机场。

连接仁川国际机场及金浦机场的高速公路亦已启用,为国际及国内航班的转机乘客提供更大的方便,2007年更有仁川国际机场铁路连接两个机场,及首尔地铁第5线提供服务,2010年1月铁路服务则延长至首尔驿。

仁川机场在第一届国际航空运输协会暨国际机场协会(Airports_Council_International)全球机场服务品质评比中获得“最佳服务奖”(Best in Service Award in Class)及“全球最佳机场”第二名,仅次于香港国际机场,先于新加坡樟宜国际机场,仁川亦被国际机场协会排为全球第一。

慕尼黑弗朗茨・约瑟夫・施特劳斯国际机场。德国,慕尼黑

慕尼黑国际机场,位于慕尼黑市区东北方29公里,是欧洲十分重要的机场之一。位于德国东南方巴伐利亚州的慕尼黑,是德国第四大城市,而慕尼黑国际机场(Munich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代码为MUC,ICAO代码为EDDM。慕尼黑

国际机场为德国第二大机场(仅次于法兰克福国际机场),并为欧洲第九大机场。此机场不仅提供客机运输,空运货物也占了大部分,由空运转运每年就有将近11万4千吨(成长20.1%),由路运转运的货物也有10万吨,另外航空邮件也可达2万3千吨,所以称为德国的第二航运中心。

启用于1992年,并取代从1939年使用到1992年的慕尼黑Riem机场。至今慕尼黑机场已拥有两大航厦、两条正规跑道,并超过40个登机口。从1991年到1998年其旅客成长约一倍以上,飞机起降次数成长70%,且成长的趋势仍将持续。1999年进出这个机场的旅客高达2千1百30万人,起降次数也达29万次(成长7.4%),2006年乘客量在全球排名第30位。

北京国际机场。中国,北京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IATA代码:PEK,ICAO代码:ZBAA,简称首都机场、北京机场),为中国北京市联外主要的国际机场,同时也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基地机场。

首都机场位于北京市东北方向,是朝阳区在顺义区的一块飞地,距离天安门广场25.35公里。机场有两座塔台,T1、T2和T3共三座航站楼。机场原有西、东两条4E级双向跑道,长宽分别为3800×60米、3200×50米,并且装备有Ⅱ类仪表着陆系统;其间为一号航站楼、二号航站楼。2008年建成的三号航站楼和第三条跑道(3800米×60米,满足F类飞机的使用要求)位于机场东边。

1993年,首都机场旅客吞量突破1000万人次;2000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达到2169万人次;2002年,飞机起降率24万架次,在1号航站楼改建未用的情况下,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715万人次。2004年11月9日,旅客吞吐量突破3000万人次,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3488万人次。2005年12月23日,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2007年12月5日,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万人次。2009年12月3日,旅客吞吐量突破6000万人次。

2002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2715.97万人次,以第26位的排名首次跻身国际机场理事会(Airports Council Intermational)世界前三十大最繁忙机场行列。2004年,旅客吞吐量3488.32万人次,排名世界第20位。2005年,旅客吞吐量4100.40万人次,排名世界第15位。2006年,旅客吞吐量4865.48万人次,排名世界第9位,首次跻身世界前十大最繁忙机场行列。

2009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6533万人次,同比增长16.8%,超过香港国际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国际机场的总和,为中国第一,亚洲第一,排名世界机场吞吐量第3位。

2010年,首都机场累计完成发送旅客7389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3.0%,在ACI全球机场旅客排名中,首都机场吞吐量名列第二位。超过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奥黑尔国际机场6596万人次和英国伦敦希斯路机场的6578万人次,名列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哈茨菲尔德-杰克逊亚特兰大国际机场(8852万人次)。

阿姆斯特丹国际机场。荷兰,阿姆斯特丹

史基浦机场(官方英文名称:AmsterdamAirport SchiphoI,荷兰语:Luchthaven Schiphol;IATA代码:AMS,ICAO代码:EHAM)是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主机场,也是荷兰主要的进出门户。坐落于阿姆斯特丹西南方的市郊,史基浦机场实际上位于北荷兰省哈勒默梅尔(Haarlenmaermeer)境内,目前拥有五条可以起降大型民航机的主跑道,与一条主要供通用航空(General aviation)使用的辅助跑道。

史基浦机场是荷兰皇家航空与其子公司马丁航空、泛航航空(Transavia)的枢纽机场,而向来与荷兰皇家航空有深厚合作关系的美国西北航空也以该机场作为在欧洲地区的转运枢纽,因此每年都有大批旅客以该机场作为进入欧陆地区的入口点。依照2009年的统计,史基浦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达到了43,569,553人次,仅次于伦敦希思罗机场、巴黎戴高乐机场、法兰克福国际机场与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排在欧洲第5位,世界第14位。

2007年15月16日,史基浦机场在荷兰国家反恐协调会(National Counter-TerrorismCoordinator,NCTb)及荷兰海关单位的共同协助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使用人体扫描安检仪检查过往旅客是否有携带违禁物品的机场,大幅提升了机场安检的效率。

此机场位于海平面以下,高度为海拔负3米(约负11),因此飞机降落时,因仪器未能显示正确之水平,而须由机师以肉眼观察。

苏黎世国际机场。瑞士,苏黎世

苏黎世机场(德语:Flughafen Zurich,法语:A e roport de Zurich,IATA代码:ZRH,ICAO代码:LSZH)位于瑞士苏黎世州,是瑞士最大的国际机场及瑞士国际航空枢纽。

2003年,苏黎世国际机场进行了重大的扩建工程,兴建了新的泊位、客运大楼及旅客捷运系统来往新旧客运大楼。2008年,苏黎世国际机场共处理了2201万的旅客量。

奥克兰机场。新西兰,奥克兰

奥克兰机场(英语:Auckland Airport,前稻Aucldand Intemafional Airport,IATA代码:AKL,ICAO代码:NZAA)为新西兰最大和最繁忙的国际机场,坐落于奥克兰市以南的马努考市西部Mangere,距离奥克兰市中心约21公里。作为新西兰航空公司的最重要交通枢纽,每年可处理旅客流量达1200万人次(预计未来15年内将翻一番),其中将近700万国际乘客和600万国内乘客。

此机场为新西兰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为当地提供了数千个就业机会。该机场也是新西兰第二大国际港口,每年为该国贡献大约140亿新西兰元的经济收入。有超过70%的国际游客通过该机场进入新西兰,同时每年也为400万的游客提供餐饮服务。

奥克兰机场作为澳大拉西亚地区第四大国际机场,每年旅客流量仅次于雪梨京斯福特・史密斯机场、墨尔本国际机场和布里斯班国际机场。根据奥克兰机场首席执行官和前任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的观点,该机场属于澳大拉西亚地区第二大旅客流量机场,运送旅客能力超过墨尔本国际机场50%左右。

吉隆坡国际机场。马来西亚,吉隆坡

吉隆坡国际机场(英语:Kuala LumpurInternational Airport,简称KLIA)是马来西亚最主要的国际机场之一,位于雪兰莪州南部的雪邦,离吉隆坡约50公里。此机场正式启用于1998年6月27日,取代之前的梳邦国际机场。吉隆坡国际机场的标语是“把世界带到马来西亚,把马来西亚带往世界”(Bringing the World to Malaysia and Mataysia tothe World)。

吉隆坡国际机场也是袋鼠航线的停留点之一,由于英国航空与澳洲航空已停飞吉隆坡国际机场,所以只剩奥地利航空与马来西亚航空停留在此机场。机场管理公司仍保持乐观态度,希望英国航空与澳洲航空可以重新将吉隆坡国际机场作为袋鼠航线的一个停留点。

吉隆坡国际机场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设计,采用的概念是“森林中的机场,机场中的森林”,机场四周被绿阴环绕,机场卫星大楼中央设有露天室,外面有热带雨林的风景。机场内指示牌以英文、马来文、汉语、日文和阿拉伯文书写。另外,机场亦使用英语、马来语、汉语及日语做机场资讯及通知的广播语言。

美丽的歧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领导力理论;研究特点

一、美国领导力理论的特点

二十世纪以来美国的领导力理论研究经历了特质理论、风格理论,情境/权变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四个主要阶段。按照时间的顺序,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者主要从事的是领导者的特质研究,其核心观点认为领导力与人的某些特质有关。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开始,主要进行的是领导风格理论的研究,其主要观点是认为领导效能与领导行为、领导风格有关。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出现领导情境/权变理论,认为有效的领导受不同情境的影响。80年代以来则是变革型领导力理论占据主要的地位。

但是,美国领导力理论虽经过近100年的发展,至今在关于定义等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有共识。这种现象越来越让研究者们不安。许多知名学者,如变革型领导理论的鼻祖伯恩斯先生,不断呼吁学界对一般领导理论研究的重视。领导力理论要成为一般理论,必须既能够反映一般事实,而且能够付诸实践。

根据库恩的观点,好的科学理论的特征,也就是评价科学理论是否充分的准则是理论是否具有精确性、一致性、广泛性、简单性和有效性。从这一标准看,领导力理论似乎还难以成为科学理论。首先,在关于理论的精确性上,有关领导者特质、领导者自身相关要素区分、领导过程分析及对追随者评价等,虽然采用了新的理论划分及新的分析工具采用,得出了一些更为清晰的结论,但其精确性还需要不断提高。二是从一致性上看,不仅是在不同理论学派之间,有关领导力研究结论有差异,即使在同一学派理论的内部,对同样的一个问题的认识、观点,往往也存在分歧。三是就整个领导力理论来看,虽然研究范围相当广阔,但各个学派所关注的研究重点和对象往往是狭小的。只能限定在一个很有限的范围内,解释部分与领导力相关联的因素,而对其他影响领导力相关的因素,只能采用假设的办法将其暂时忽略。四是从简单性看,领导力理论中几个主要学派关于领导力理论系统构架,都较为复杂,尚未形成既具有严密内在逻辑,又简单、明了、完善的理论系统。很多学派关于领导力的理论研究的阐述,都非常繁琐,有时甚至是晦涩。

二、美国领导力理论特点的形成原因

二十世纪以来美国领导力理论研究特点的形成是有客观原因的。

首先,从领导力的研究方法上看,过于偏重于定量分析手段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原因。定量手段作为科学方法,基本上着眼于对理论命题的检验。领导力理论的一些研究结论有着非常充分的心理、组织行为等方面的科学依据,较之于其他一些社会科学理论更为可靠,这与注重定量分析手段应用是分不开的。但是,定量分析手段也有其自身的不足,特别是对于理论系统的创建具有局限性。它过于依赖可操作性,忽视了语言和情境,并试图把现象简单化。把现象分割成局部,单独进行研究,因此忽视了总体。这是导致对领导力深入研究时其理论系统自身存在分歧的重要原因。

其次,从研究过程看,领导力理论发展始终与实践和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美国各个流派的领导力理论,在确定理论框架的大致形态后,基本过程是:确立基本假设,构建分析研究的基本模型结构,组织开展定量的科学实验。同时,按初步验证后的领导力结构模型,设计领导力的测评问卷,开展领导力的评估,提出改善领导力的对策和手段。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使理论特别具有实用的价值。但由于实践始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所以新的实践活动及分析实践手段的变化,又容易引起理论的变化,而理论假设、边界条件、理论模型及变量参照系统的微小变化,都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影响。有时甚至引起原有理论发生根本变化,这是导致领导力研究重点、研究结论多变,不具有稳定性的重要原因。

最后,从领导力理论自身的发展看,领导力的理论是在与心理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科学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比如,特质理论起源于早期美国功能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心理学强调要分辨人的行为的目的本质,需要依靠心理测试,可以通过心理能力考试选拔特殊的人。把个体差异与权威岗位的高效工作业绩联系起来,形成了对领导力特质的最早研究,产生了特质理论。领导力理论研究中还有很多内容来源于对政治人物的关注,这也使领导力研究不得不与政治学、社会学等紧密结合。所以,相关学科的发展成果,一方面为领导力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推动了领导力研究不断深化:另一方面,由于对不同学科、不同阶段的理论成果汲取,也增添了领导力理论不同学派之间的差异,甚至无法使用同一语境,使理论的一般性融合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对国内领导力理论研究的启示

第一,建议研究者注重定量分析等科学手段的应用。长期以来国内社会科学理论界擅长理论推导和演绎,定性研究手段使用多于定量分析手段的应用。虽然定性分析在掌握研究对象内在关系、整体及重点,构建研究的理论体系方面有优势,但对领导力研究这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理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注重定量分析手段在研究中的应用,为中国特色领导力理论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二,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结合。领导力研究从其产生起就和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从特质理论开始的各学派的领导力理论,研究者们基本上建立起了对领导力评估的模型和结构,编撰了领导力测评问卷,组织开展专门的培训,提出了改进领导力的对策和措施。因此,我们在开展领导力理论研究中,不能把理论构建当做唯一的目的,必须立足于实践的应用。理论研究中一方面要把理论的构建和建立测量评估模型、结构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积极应用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各种实证性的工具,编制有操作性的测评问卷、统计表格,为应用创造条件。同时,要积极主动地把理论研究成果运用到干部培训、企业培训之中,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

美丽的歧视范文第3篇

煤气灯的原理是,旋转螺丝栓可调节进入灯座内的煤气量,旋转金属管可调节进入灯座的空气量,以达到控制火焰温度的作用。

煤气灯,是实验室中供加热用的器具,由连有煤气入口管的灯座、螺丝栓、下部有小孔的金属管等组成。

(来源:文章屋网 )

美丽的歧视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专利 专利制度 专利管理 专利运用 专利战略

中图分类号:DF5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075-02

一、研究概述

在以信息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活动中,专利是一项重要的经济资产,它的管理和保护已经成为公司战略的基础,这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已有所反映。比如,在经济学领域最重要的数据库Econlit当中,有大量的文献关注专利引证的问题,从1981年到1984年期间发表了39份文献,1999年到2002年期间发表了251份文献。而更为重要的是,有越来越多的管理领域的文献也开始关注专利的问题。

其中大量的研究表明,通常所说的知识资产,尤其是专利制度的运用和管理越来越重要。公司在知识活动方面的效益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自身所拥有的专利价值。因此,发达国家的一些公司,尤其是那些信息技术型公司和那些信息技术依赖型的公司会分配更多的人力资源来对专利活动进行管理,但由于各国专利制度方面的差异性及技术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性,因此导致专利制度的运用在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本研究从中美两国专利制度的基本差异的概括出发,关注于美国学者对于专利制度运用的实证文献研究。通过对一系列文献的梳理,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美国的实务界运用专利制度以及理论界研究专利管理的概况,从而为中国企业进行专利管理提供指导,也为中国的学者研究专利制度的运用提供新的思路和可借鉴的研究方向。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推动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不是技术本身的演进,而是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而专利制度,即是用来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安排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如表1所示,中美两国的专利法律制度除了立法上的差异之外,在司法制度上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二、美国专利制度运用研究

(一)专利保护创新的效率分析

Scherer和Mansfield等人从微观层面对美国的专利活动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专利保护的重要性仅仅是在一部分行业,而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医药品行业。Levin等人充分地论证了这些研究结果,他们通过研究后发现,运用公司最基本的信用以及那些诸如时间领先、商业秘密以及互补性销售和服务等选择性战略比运用法定的专利制度来实现的创新相关收益要更多。

为了考察美国自19世纪80年代开始,采取专利保护的一系列措施所产生的影响,Cohen等人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他们的研究报告从1165个案例中阐述了专利相关的研究结果,包括美国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的一个大样本,进行数据打包研究,并且以9个企业的研发经理和专利职员的访谈作为补充。他们的研究证明,与时间领先、商业秘密、互补性生产和互补相比,专利被认为是一个从创新中获得收益十分无效的手段。但即便如此,专利还是被认为比其它法定的非专利保护机制更加有效。同时,他们还发现,专利保护产品创新比保护方法创新更加有效,而商业秘密则被认为无论是从产品还是方法创新中获得收益都具有同样的效果。

虽然在任何行业当中都没有研究认为专利是最有效的合理机制,但是,对于保护医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产品创新,专利却是最重要的保护工具和手段(产品创新的有效保护超过50%)。专利在通常情况来看,多少显得不是很重要,但是在特定用途的机器、计算机、汽车和混合化学等领域依然非常重要(产品创新的保护有效性约为40%~50%)。相比之下,半导体和通讯设备以及电子元件领域,专利对于产品创新的保护有效性也仅仅分别为27%、26%和21%。而对于方法创新的保护,专利通常被认为是无效的,它们最好是通过商业秘密来进行保护。

(二)申请专利保护的原因分析

目前的研究表明,自从19世纪80年代以来,申请专利保护的发明数量急剧地增加。而且,这些研究普遍认为,推动大量的企业去申请专利来保护他们的创新产品和创新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防止他人复制仿效,防止其它公司对相关发明申请专利;其二,获得许可的收入;其三,加强和巩固公司在与其它公司谈判时候的地位(如交叉许可),阻止侵权诉讼;其四,评估公司技术人员的内部绩效;其五,提高公司的声誉。

从产品专利和方法专利两个方面来看,阻止他人的复制和仿效是第一位的原因,分别相应有99%和89%的比例。第二位重要的原因就是阻止竞争对手将相关的发明申请专利保护(分别为77%和69%),紧接着的原因是防止诉讼的发生(分别有74%和63%),然后就是通过申请专利来加强一个公司在谈判中的地位(分别有58%和49%),相对较为不重要的是提高公司的声誉(分别为38%和32%)以及获取许可收入(分别为33%和30%)。

对于那些非专利的发明,其中不申请专利保护的主要原因是在论证新颖性方面的困难。然而,对于不申请专利的原因当中,最重要的理由是一项合法主题的发明创造获得专利保护过于简单(与其相对应的原因占65%),其次是缺乏新颖性(55%),再次是因为信息披露和公开(47%)。小公司因为诉讼成本的原因而被阻止于专利活动之外。而与早期的研究相比,在大多数行业当中,专利看起来有些更加集中于那些大公司。根据Duguet和Kabla的研究,专利申请所必须的信息公开成为那些法国公司不申请专利保护他们发明的主要原因。

(三)专利运用方式研究

在各个不同的行业,专利运用的方式是有着相当大的差异的。他们与“复杂技术”和“不相关联技术”之间的差异是紧密相关的。在“复杂技术”当中,公司主要是为了谈判(81%)和交叉许可(55%)。然而,很少有公司因为“不相关联技术”的原因而运用专利,其中的谈判和交叉许可分别只有33%和10%。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区分“复杂技术”和“不相关技术”也可以解释公司在专利战略方面的差异。通过研究后可以发现,在美国,专利制度的运用方式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专利形成垄断权。这是唯一一种符合经济学模型的情形。专利为一个产品或方法建立一个法定的垄断地位,这也是作为创新和专利权人的一种利益趋动和补偿。当通过一个具体的产品或者一类产品,或者制造一类产品所必不可少的方法来取得一项有效权利的时候,专利这种垄断权模式是可能实现的。这种情况在传统的制药和化学产业尤其典型,因为这些产业的每一个产品都有可能因为专利的具体运用而取得垄断地位。

2.专利的横向运用。在很多产业专利网当中,大量的竞争对手对于侵犯其它竞争者专利的行为都习以为常,甚至司空见惯。虽然对于公司来讲,有可能通过专利许可或成功的专利诉讼而得到一个占优势的资产组合,但是,更常见的情况是大量的竞争者,他们所运用的每一个重要的资产组合,是为了保持行动的自而不是排拆竞争对手。其中最为典型的半导体行业的专利申请情况也证明,从整体上来看,排拆竞争者和防止诉讼是申请专利的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动机(都在防止他人复制和效仿之后)。

交叉侵权的结果有可能导致双方达成谈判协议,因为在诉讼可能遇到他人反诉的情况下,每一个公司通常都会选择放弃它的竞争者。而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正式的交叉许可。在这种情况下,交叉许可就有可能是免费的,也有可能是基于对不同公司资产组合的实力进行比较后作出粗略评估,并依此收取一系列合理的费用。当其中一个公司比另外一个公司具有明显的更强优势地位的时候,交叉许可将有可能是非对称的。处于弱势地位的一方所得到的仅仅是强势的一方在追求创新过程中的一个具体的权利,而强势的一方所得到的却是使用弱势一方专利等更广泛的权利。

但是,对于专利申请人来讲,申请专利如果是为了用来反对那些没有从现存的寡占企业中购买专利许可证的竞争参与者,诉讼将依然会发生。那些拥有稳定可靠的专利资产组合但市场地位较弱的公司,可能很少意识到利用反诉来主张自身的权利,而因此更愿意寻求征收专利特许权使用费来获得收益。

在交叉许可支付方面,如果专利在不同公司之间的实力有着太大的差距的话,诉讼可能成为再次谈判的程序,或者就像IBM一样,将其专利部门当成一个利润中心,或者像DEC-Intel在1997年发生的诉讼一样。诉讼也可能成为与竞争者进行沟通的形式或者方法,而通过这样一个令人折服的机制,来约束一个公司以削减寡占价格。在这些情况中,必定存在一个区别于竞争价格的寡占价格,其目的就是形成用以支持研发所必须的(价格)剩余。

以上这些研究,看起来似乎是形成了一个有意识的平行机制,即通过技术创新,申请专利时,既可建立价格也可以推动创新。但是,对于研究专利的影响因素和程度依然是不清晰的。实际上,一个公司虽然具备了与其处于同一竞争水平的竞争对手进行竞争的基本能力,但并不会推动技术向前沿领域发展,除非其希望得到市场份额。然而,在看起来很明显的半导体领域,技术更换率在根本上受到人的研究与组织能力的限制。类似地,航空器技术可能在根本上受到分期研究与制造费用支出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对专利价值评价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而从价值的角度上看,最有价值的专利并不是那些可能被专利所有人使用的专利,而是那些可能被竞争者侵权的专利,因为专利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种自由交易行为讨价还价的工具。专利价值因此而具有这一个功能,即在竞争者利用技术的总销售额与专利所有人利用竞争者技术的销售额之间,体现两者的比率以及产业的诉讼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如能合理运用,一项专利在一个弱的竞争者手里比在一个强的竞争者手里更具有价值。

3.专利在供需双方之间的纵向运用。在不同级别的产品或不同发展阶段的技术之间,专利被用作待以分配的租金。而对于位处同一级别的产品或者发展阶段的技术,当它与下一代技术的更高或者更低层次的产品进行竞争时,专利又可让其获得在一个更强势的位置和能力。

而在专利的其它方面的纵向运用当中,公司不仅仅通过专利来兑现租金的分配,而且专利还被用来在与下一代的相邻市场进行竞争时获得竞争能力。而这个能力基本上都是通过一个战略联盟来加以实现的。位处同一级别的公司通过支配并运用其自身所控制的专利,使得它在与那些需要通过其专利许可授权来生产下一代产品的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当中,获得竞争的能力,并最终保护其自身的利益。

应当明确的是,上述所讨论的在“横向使用”和“纵向使用”这两种情况下(根据Cohen等人的研究,它们与复杂技术相对应),专利活动是受到企业战略的原因推动并向前发展的,而并不仅仅是希望通过专利来保护其发明不被复制或效仿。Rivette and Klein以及其他的一些学者在最近的专利战略相关畅销书里面,鼓励经理人申请专利并更大胆地运用它们。Cohen等人则提醒经理人,在最初形成的市场里面,当选择竞争方法时,如果依赖于专利战略,或许不需要支出太多的成本,而且还非常地有效。但是,经济学家所关心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过度地依赖于专利战略的话,就有可能减少研发活动在不同公司之间的溢出,这样就会减少了创新对提高企业生产力的意义。

三、研究启示

通过上述的研究,可以肯定的是,目前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资本时代,一个由知识资本私人所有所主导的制度将会对一个国家及其企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此,本文的分析对中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984年,中国制定了第一部专利法。为了让专利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已经对其进行了两次修改。在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改之际,如何让舶来的专利制度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国情,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应当成为专利法考虑的重点方向。美国的专利制度对其经济赶超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有很多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但是,目前的时代背景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一,美国强化了专利保护,而且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引进了最低专利保护条款,使得发展中国家灵活运用专利制度的空间受到了限制。其二,目前正处于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时代,如果过度注重引进、模仿,可能会丧失重大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如果想在新技术浪潮中,利用专利制度实现发展和飞跃,或许也要积极地向新经济发展国家――美国学习,建立适合中国经济和技术发展现状及需要的专利制度。

参考文献:

1.Mansfield,E.,Schwartz,M.,Wagner,S.,1981.Imitation costs and patents:an empirical study [J].The Economic Journal ,91,907~918

2.Scherer F.M.,1959.Patents and the Corporation. Boston [M].Privately published

3.Mansfield,E.,1985.How rapidly does new industrial technology leak out[J].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34,217~223

4.Mansfield,E.,1986.Patents and innovation: an empirical study[J].Management Science 32,173~181

5.Levin,R.C.,Klevorick,A.K.,Nelson,R.R.,Winter,S.G.,1987.Approp

-riatingthe returns from industri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783~831

6.Lerner,J.,1994.The importance of patent scope:an empirical analysis[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5 (2),319~333

7.Duguet,E.,Kabla,I.,1998.Appropriation strategy and the motivation to use the patent system:an econometric analysis at the firm level in French manufacturing[J]Annales d’e′conomie et de statistique 49/50(49)

8.Kash,D.E.,Kingston,W.,2000.Patents in the world of complex technologies [M].Mimeo,Mason University

9.Barton,J.,petition and competitive us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EB/OL].In:Stanford Workshop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Industry Competitive Standards 98,stlr.stanford.edu/STLR/Symposia/Antitrust/index.htm,2008-06-20

10.Hall,B.,Ham-Ziedonis,R.,2001.The patent paradox revisited:an empirical study of patenting in the U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19791995 [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32,101~128

11.Rivette,K.G.,Klein,D.,2000.Rembrandts in the Attic: Unlocking the Hidden Value of Patents [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12.Japan Patent Association,1988.Amendment of the patent law on the multi-claim system:guideline to utilize the multi-claim system [R].Patent Committee,the Second Sub-committee,No.151,Tokyo,Japan

13.Cohen,W.M.,Goto,A.,Nagata,A.,Nelson,R.R.,Walsh,J.P.,2002.R&D spillovers,patents and the incentives to innovate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J].Research Policy 31(89)1349~1367

14.吴欣望.日美专利制度的差异及其经济绩效差异[J].科技与管理,2003(6)

美丽的歧视范文第5篇

一、煤炭行情不景气的具体原因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的煤炭销售市场疲软,大部分煤炭企业销售价格是前几年的50%左右,短期评估煤炭企业的行情不会出现非常快速的恢复,这最要是全球经济发展迟缓和国内煤炭企业产量过剩双重原因造成的结果。

(一)煤炭供大于求

虽然近年我国各煤炭企业主动下降煤炭的产量,但全国煤炭产量仍然达到40多亿吨,而我国全国煤炭消费量却只有30多亿吨,煤炭供给明显大于需求。短期内这种供大于求的难以改变,而且可能加剧,这种局面直接影响了煤炭的行情。

(二)宏观经济增长放缓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全国经济增速变缓,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宏观经济还出现倒退。我国的宏观经济也由高速增长向稳步增长转变,增长速度和幅度明显回落。虽然最近我国加大基础建设和内需调控,但整体上经济形式仍然以回归合理发展为基准。宏观经济的增长放缓明显影响了煤炭行情。

(三)进口煤炭低廉

随着全球经济的放缓,许多产煤大国产量过剩,大量的过剩煤炭拥入中国。全世界一致认为中国仍然是发展速度最快、煤炭需求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我国煤炭进口量明显上升,严重打击了我国国内的煤炭市场,影响了煤炭行情。

当然我国煤炭行情不景气也有其它方面的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我国大跨步开展环境保护和雾霾治理,迫使部分企业采用其它替代能源,影响煤炭行情。

二、煤炭行情不景气对煤炭企业的影响

(一)战略影响

煤炭行情不景气制约了煤炭企业的战略。一直以来,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进行大规模的、盲目的、激进的扩张,收购了许多矿山,甚至进行跨国并购。这种大规模的并购加大了企业的负债率。随着煤炭行情的不景气,这些大规模的煤炭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量过剩,截止2015年,我国煤炭企业的产量储备已达万亿级。煤炭行情不景气告知煤炭企业不应该盲目扩张,应该充分考虑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简单的累加,应是优势资源的互补。

(二)财务影响

煤炭行情不景气影响了煤炭企业的财务状况。因为煤炭价格的连年下滑,大多数的煤炭企业营业收入出现了大幅下滑,同样的产量,因为价格的下降,煤炭企业的总收入呈现停止增长。总收入的下降,自然而然就影响到了煤炭企业的赢利水平,大多数的煤炭企业呈现亏本的局面。在煤炭价格一路走高的情况之下,煤炭企业基本上都是现款现货,甚至是提前回收销售款项,但是煤炭价格下降导致煤炭企业销路不畅,赊销比重越来越高,增加了企业回收账款的压力。

(三)管理影响

煤炭行情不景气也影响了煤炭企业的管理水平。长期以来,煤炭企业作为高风险作业行业,煤炭安全管理一直比较严格,但随着煤炭行情不景气,许多煤炭企业没有金钱来加强企业的管理,煤炭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同样煤炭行情不景气影响了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在煤炭不景气带来收人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一些煤炭企业安全投人有所减少,安全管理形势严峻。

三、煤炭行情不景气时煤炭企业的管理策略

煤炭行情不景气可以仍然需要持续一段时间,煤炭企业应该调整公司的经营管理策略,通过拓展经营业务,推进成本管理以及加强人才管理来最大限度的化解煤炭行情不理想所带来种种负面影响。

(一)实施多元化发展

针对煤炭行情低迷,煤炭企业要实施多元化的发展策略,从而分散煤炭价格下跌所带来冲击,在煤炭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实施中,煤炭企业可以实施纵向多元化以及横向多元化的战略。从纵向多元化战略来看,可以依托煤炭开采,切人煤炭深加工领域,举例而言,煤化工、煤发电等,横线多元化是指进人非煤领域,例如进人金融行业、进人旅游行业等等。

(二)加强成本控制

成本管理也是有煤炭企业有效应对煤炭行情不佳的重要手段,煤炭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因此煤炭企业要在成本管理不断发力,推进全面成本管理模式,尽力降低企业煤炭生产能本,将成本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从而提升利润水平,帮助企业度过行业不景气周期。

(三)强化人才管理

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最重要资源的经营理念,在煤炭企业竞争加剧的情形下,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发展的根本所在,这就要求煤炭企业要加强人才管理,通过构建完善的人才管理模式,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进而带动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升,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更好的应对的行业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