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屋顶上的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改编 得失 主体性叙述 类型化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1955年,以下简称《猫》)是美国著名的戏剧家田纳西・威廉斯的代表作,剧本的发表及公演使他继1947年的《欲望号街车》之后再度获得普利策奖。此后,《猫》剧成为百老汇的保留剧目,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和影响。1959年导演理查德・布鲁克斯将其搬上银幕之后,不但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收入,同时还获得了第16届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导演提名、美国编剧工会奖、英国电影学院奖、桂冠奖和第31届奥斯卡金像奖以及奥斯卡六项提名(最佳男主角提名、最佳改编剧本提名、最佳摄影提名、最佳影片提名、最佳导演提名、最佳女主角提名)等众多奖项。显然,无论是作为戏剧之作还是电影作品,《热铁皮屋顶上的猫》都是成功的。而从剧作到电影的改编,这种对艺术的再加工必然会囿于传播媒介以及艺术门类的不同而有所改变,再加上不同的创作者会加入自己考量,改变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其中也必然有得有失。接下来笔者将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结构的设置以及影片的主题定位三个方面具体分析《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从剧作到影像的得与失。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正如评论家伯纳德・德克勒所说,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带有着一种“情绪表白癖”,他“一定要写符合人物内心紧张状态的性格和场面”[1](P285)。在某种程度上,人物会成为特定情绪的载体,而这种情绪往往能够折射出作者对特定社会问题或者人生哲学命题的思考。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威廉斯的剧作就带有了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风格。同时,整个剧作不免会带有主体性叙述的倾向,“所谓的主体性叙述,就是将抽象的,逻辑的、清晰的、理性的思维,诸如思想主旨、哲学理念、生活见解,以及艺术风格与造诣等等,全部统领和提挈着他们作品的具象叙述。”[2](P306)具体到文本中就是说作者的抽象思考是凌驾于人物形象塑造之上的,作者往往假借人物形象的塑造提出问题或者思考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猫》中通过布里克的苦闷和自甘堕落反映出了同性恋问题在当时社会中的尴尬处境,虽然作者在文本中的表达有些暧昧不明,然而也许正是这种欲言又止的暧昧更能反衬提出问题的必要性。另外剧作中的大爹作为迟暮垂死之人,作者在他身上贯注的是对死亡命题的思考,例如剧作中大爹的一段言论:“对死一无所知倒是福分啊。人就没这个福分,他是想象得出死亡滋味的唯一生物,他懂得死是怎么回事……可是人就往往对这事绝口不提。”[3](P94)似乎是作者在借大爹之口在大发言论。这种主体性叙述倾向对人物塑造难免存在使人物形象的塑造流于抽象化的风险。
另外这种主体性叙述倾向造成的另一种后果是人物形象在文本中是缺少发展变化的,是固定化或者说单一化的,这一点可以从威廉斯本人的创作观念得到印证,“他认为应该表现事情怎样改变人物,而威廉斯却认为事情只能表现个人个性中基本的素质和不变的素质。”[4](P296)而笔者认为戏剧或者话剧本身在表演上的相对夸张性和以幕分节的特性则能够容许一定程度上人物塑造的抽象化和固定化的倾向。
然而如果改编成电影,这种在人物塑造上的主体性叙事的倾向所造成的抽象化风险将很难得到转嫁,除非改编的定位是个人色彩浓厚的先锋影片,显然这样必然影响到影片的大众接受。电影《猫》的定位是类型电影,在人物塑造上则要求保持完整性、发展性和连续性,于是导演明智地选择了剧作《猫》的修改版本作为蓝本,影片加重了“笔墨”塑造大爹这个“拳头式”人物形象,其在电影中的地位变得十分重要,可以说是整部影片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正是他的存在促使布里克这个男主角形象产生发展变化。二人在地下室的深入交谈最终完成了生命的接力,大爹的将死换来了布里克的重生,可以明显看出类型电影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戏剧性安排。另外在影片中布里克的性格不再像剧作中一样只是一个单薄的情绪发泄体,而是随着故事的推演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他最终还是和大爹以及妻子玛吉达成了和解,不再因为好友的死而自怨自艾,重新回归到了正常的家庭生活。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人物形象塑造的方面来看,剧作《猫》的主体性叙述倾向主要服务于作者对社会问题和人生命题的思考,而电影《猫》的戏剧化处理则是为了更好地讲述一个剧情完满的故事。而这种在人物塑造上的改编处理直接影响到了影像改编的情节结构设置。
二、情节结构的设置
在情节结构设置方面,原剧作的情节设置虽然在时间、地点、情节上保持了严格的一致性,剧情发展是在一个地点、一天之内完成的,符合了经典的“三一律”原则,剧情相对紧凑。但剧作《猫》的幕与幕之间的衔接却不是十分严密,这与威廉斯剧作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主体性叙述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原剧作中布里克作为核心人物,他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社会悲剧即同性恋问题的尴尬处境,而大爹这个人物指向的是对于死亡命题的思考,二者之间虽然有联系,但却不紧密。如果不是戏剧导演伊利亚・卡赞的建议,大爹这个人物在第三幕就不会出现,威廉斯认为“我不想让大爹在第三幕中再出场,我感到布里克精神崩溃是他的悲剧中一个根源,表现他身上起了戏剧性的进步就会模糊他身上的这悲剧的意义,因为任凭你把话说的多有启发性,我不相信一席话能使布里克这种精神上受到摧残的人立刻起了内心变化,更别提影响他的行为了。”[5](P296)显然威廉斯创作时是以布里克这条故事为主线的,而且不注重人物形象的发展变化,大爹这个人物并没有占据重要地位,而这样在人物塑造上就会呈现不完整性,这种不完整性又会影响到情节的发展和故事结构的设置,即所谓威廉斯所说的“戏剧性的进步”。
相比之下,影片《猫》在改编时基本也遵循了“三一律”的要求,整部影片基本上都是内景拍摄,只有三个外景:开头的布里克在学校醉酒后跨栏摔伤、玛吉等去机场接大爹和布里克雨中开车回家,前两者在原剧作中只是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的,而后者则是影片导演有意添加的。笔者认为这些在情节结构上的变化并不是无关紧要的,除了机场接人作为过场之外,布里克醉酒跨栏影片巧妙地运用了画外音配合影像生动地交代了布里克的精神状态,而布里克雨中驾车最后抛锚在泥淖之中则是对他生命状态的一个很好的隐喻。
另外影片改编在情节结构设置上最大的变化就是加重了大爹的剧情,而且他和布里克之间发生了有效的互动,直接影响到了剧情的发展和主题的定位。影片在剧情上巧妙地安排了大爹和布里克在地下室的对话,首先“地下室”这个特定的空间设置和大爹生命的即将终结以及布里克精神上的怀旧困顿形成了某种隐喻关系。同时影片引入了大爹的身世背景,不但指出他身上的悲剧性根源加重了其身上的悲剧色彩,同时将他和布里克的悲剧捆绑在一起,布里克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专断,而非暧昧不清的同性恋的苦闷。最后通过二人的对话的使矛盾得到很好的解决,布里克的性格也发生了逆转,最终改变了原剧作故事的发展方向。原剧作的结尾是布里克和妻子玛吉是被动地达成了妥协,而非布里克所愿,也就意味布里克的悲剧并没有得到解决,而影片中的布里克则是通过与大爹的对话这个“戏剧性的进步”最终走出了悲剧的阴影,主动和妻子达成了和解,也即是说电影设置了一个完满的大团圆的结局。
从上述分析可疑看出,虽然原剧作和与影片都遵守了“三一律”原则,但是后者相对于前者来说,戏剧冲突的设置和解决更加完整和连贯,但是这种类型化的处理方式某种程度上又会影响到文本的主题定位,准确地说削弱了原作对题材的挖掘深度。
三、主题定位
在主题定位方面,原剧作在人物塑造上的单一化和情节结构设置的相对不连贯都是与威廉斯的主体性叙述的倾向相联系的,正如之前所说,作者的主体性叙述指向的是对特定社会问题和人生哲学命题的思考――即剧作的主题定位。而关于原剧作的主题存在着很多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剧作旨在批判人与人交往时的虚伪和欺骗,也有批判者依据作者威廉斯的人生经历指出剧作真正的主题是揭示了当时备受歧视的同性恋问题,同时剧作还试图通过大爹这个人物来对死亡命题进行思考。通过解读可以发现这些所谓的主题在文本中都是明显存在的,虽然说关于同性恋的叙述在文本中是暧昧不明的,但是我们还是能够找到一些作者故意留下的“蛛丝马迹”。不过作者的主体性叙述倾向使得这些主题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相对独立的离散状态,而非彼此密切相联,如死亡主题和同性恋的主题之间是缺少相关性的。
相比之下,影片在改编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的基础上,也重新厘定了主题定位并且进行了重新组合。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虚伪和欺骗的主题基本没有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影片似乎有意模糊甚至剔除了原剧作中关于同性恋的证据――布里克暧昧的陈述:“我们同住一个旅馆房间,晚上临睡两人隔着床握手互道晚安,嗯,有一回我们……”[4](P129)布里克的悲剧一方面来自于家庭成员之间和朋友之间的虚伪和欺骗,另一方面来自于大爹的专断。而大爹的这种专断的性格又和其本身的悲剧性相关联,这位“拳头式”的人物野心勃勃地建造了自己的王国,到垂死之际却发现自己一生无爱。这是大爹对布里克产生的影响,相应地布里克和大爹在地下室的对话也使大爹最终恍然大悟,也即意味着其悲剧冲突的解决。大爹和布里克之间以及其对应的主题间不再像原剧作那样处于彼此独立离散状态,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这种导演的有意缝合却带有一定的“副作用”,也就是说为了情节的连贯性和主题的兼容性而相对削弱了原剧作的立意深度,因为原剧作的结尾并没有试图解决剧作提出的问题,也并未试图给出答案和解决之策,也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原剧作所提出的问题是无解的,如关于原剧作中死亡命题,如果有解也应该是妥协性的和解,而非终解。而影片则依据类型电影的惯例制造了一个完满的“大团圆”结局,从某种程度上说,《猫》影像改编使原剧作的悲剧性换成了戏剧性或闹剧性,这样的处理无疑是肤浅的。
总之,通过对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结构设置和主题定位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猫》从剧作到影像的改编是从一个主体性叙述明显的“作者之作”到“类型之作”,其中有得有失。
(本论文受曲阜师范大学校级课题支持,项目编号为:[xj201144]。)
注释:
[1]陈良廷译,[美]伯纳德・德克勒:《剧作与作者资料摘译》,[美]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2]吴小丽:《主体性叙述及其生成原因――兼析新生代导演近期作品<花眼><寻枪><生活秀>》,陈犀禾,石川主编:《多元语境中的新生代电影》,学林出版社,2003年版。
[3]陈良廷译,[美]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4]陈良廷译,[美]布莱恩・帕克:《玩转一只猫》,[美]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年版。
平行进口(Parallel Imports)是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的一个古老的话题,虽经一百多年的理论争论和各国法律实践[1],仍未形成一致的对策,甚至同一国法院对之的态度也前后充满了矛盾和变化。
历史上,平行进口案件是比较少的,只是偶尔发生。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国际货物贸易和技术货易的迅猛增长,因平行进口而引起的争议和诉讼大量出现,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都纷纷采取对策应对平行进口商品。但我国或因处于低价位市场,或因进口配额与高关税存在且市场经济并不发达,平行进口问题并不明显,因平行进口而生的诉讼也较少见[2].然亚洲金融危机后,周边各国货币纷纷贬值币而人民币币值则基本稳定,故各国产品纷纷进入中国,由此也引起了平行进口问题,“水货力士”[3]便是一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尤其是在不久成为WTO缔约方后,中国将大幅度减让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国际货物与技术贸易必然会大幅度增长,因之而引起的平行进口纠纷也必将增多,因而本文欲分析一下与商标权有关的国际货物贸易中的平行进口(下文也简称为平行进口)问题。
本文的内容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在于界定本文的讨论对象,分析形形的与商标权有关的国家货物贸易中的平行进口的恰当含义,以作为后文讨论的法律规制的对象;进而归纳出平行进口的特征,以明确平行进口与正常贸易、非法贸易的区分;最后,在平行进口的含义与特征的基础上,以出口国与进口国商标权人的关系基础为参照,列举平行进口可能表现的各种形式,以形象化本文的讨论对象。接着,本文将主要讨论平行进口的法律规制,由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共同构成。第二部分是从实然的层面上,包括国家层面的立法、司法和国际层面的公约、协定,探讨平行进口的法律境遇。在本部分中,本文没有将各种态度进行分类讨论,而是列举各主要国家与主要条约的态度,一方面是为了突出其个性及背后的原因,同时也是因为特定国家对待平行进口的态度是难以准确的归为一类,同一类态度的国家之间的做法也不尽相同。第三部分是从应然的层面上讨论平行进口法律规制的理论基础和法律规制方法。本部分从平行进口涉及到的价值关系入手,结合规制平行进口的考虑基点,提出对待与商标权有关的平行进口问题的法律规制态度与方法。最后为本文的结论。
一、与商标权有关的国际货物贸易中的平行进口的界定
(一)平行进口的含义与特征
平行进口(Parallel Imports)与“灰色市场”(Gray Market)是常常作为同一含义使用的,即平行进口亦称作灰色市场,灰色市场也称作平行进口。但不论从字面意义上,还是从是具体使用上,它们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有人认为灰色产品(Gray Goods)或灰色市场这一术语多用在美国,而欧共体内则多用平行进口这一术语[4].有的学者指出,最初未经授权进口真货被称为“灰色市场”或“灰色产品”,这种称谓将进口和销售灰色产品在法律上定性于被授权的销售和“黑市”之间,但从事灰色市场生意和赞同此类做法的学者反对这种定性,尤其反对“灰色市场商人”的提法,他们更愿意用“平行进口”、“平行进口产品”和“平行进口人”等提法[5].但是,平行进口所源自的理念是未经著作权人或商标权人许可的进口和销售与经授权的销售渠道“平行”发生[6],而灰色市场则被广泛地用来涵盖货物被合法地获得却被未经授权者售出的情形[7].因而灰色市场可以分为国内灰色市场和国际灰色市场,国际灰色市场又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其一为平行进口,即灰色进口人与经授权的进口人竞争;其二为进口本国生产者的境外分支机构的产品,即灰色进口商与国内生产者竞争[8].可见,平行进口一词主要在于表明当经授权的货物和未经授权的货物都被进口时存在着两个独立的进口路径。但其描述并不总是准确的。因为有时经授权的货物并不是进口的,而是国内生产的;甚至偶尔未经授权的货物也不是进口来的,如出口商依优惠的出口价格取得货物却转而在国内销售[9].尽管如此,法院和学者为试图缓解未经授权货物进口人在用语上的担忧,一般使用平行进口来描述[10].本文中也将使用平行进口一词,而不用灰色市场,但在含义上并不作严格、明确的区分。
尽管平行进口与灰色市场在含义上不作区分而视为一体,但学者及法院对平行进口含义的理解和界定并不一样,由此也一定程度导致了对平行进口情形判定及法律规制的分歧。最为宽泛的灰色市场概念是前面所述的包括国内灰色市场和国际灰色市场的大灰色市场,其共同特点是货物都是合法取得而经非授权商销售,并且这种非经授权的销售都是知识产权人所不希望看到的。但是,控制这两类灰色市场的方法,包括法律是明显不同的:国内灰色市场主要涉及垄断法与合同法,而国际灰色市场则涉及知识产权法、关税法、贸易法、竞争法等。再例如,国际灰色市场可以直接“规制”销售灰色货物商,而国内灰色市场则必须追及该货物的源头[11].因而,这种界定太过于宽泛而难谈相对统一的法律规制,一般不为大家所取,大家所讨论的主要是国际灰色市场问题,即讨论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交叉之处的平行进口。但在界定此平行进口时,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如该产品在进口国存在有效的商标权人和该产品的进口未取得商标权的许可,但仍然存在分歧,主要表现在:
1. 平行进口是否以存在着平行的两个进口(即“双重进口”)为必要。有人认为平行进口是“在外国商标权人授权国内商标被许可人(以下简称商)使用其商标制造或经销其特定商品的情况下,其他未经授权使用其商标的国内经销商(以下简称非商)通过外国商标权人或第三人合法地进口外国商标权人或其授权厂商制造或销售的同牌名商品并在国内销售,从而形成商与非商在国内市场因商标正面竞争的现象”[12].这种定义的实质是认为平行进口存在双重进口,即被授权商的先行进口和非商的平行进口,也就是说被侵权人只能是有关的商标权被许可人。其实,这种意义上的平行进口只是一种典型的进口,并不能涵盖平行进口的全部外延。实际上,被授权的商所销售的产品并不总是进口的,可能是在本地生产的;而且,商标权的许可人也可能成为被侵权人[13],这种情况发生在国外的被许可人生产的产品被进口到许可人所在国时。如果非要理解为存在平行进口的话,我们不妨认为进口国的商标权人当然的拥有进口权,故他人的进口为与之平行的进口,但该理解并无现实意义。因而这种从字面上很狭窄地理解平行进口的做法并不多见,一般认为平行进口不以双重进口为必要,而是将它与灰色市场作同一含义研究。
2. 平行进口的产品的来源问题。平行进口的产品是真品,是未经授权的经销商通过合法的渠道购买的,这已达成共识。但是对平行进口产品来源仍有些分歧,涉及两个方面:其一,从地理意义上,该产品是否应是未授权经销商在进口国境外购买的;其二,从生产者角度,该产品是否包括进口国内商标权人自己制造的。
关于第一方面,虽然有人认为偶尔未经授权的货物也不是进口来的[14],但就笔者所接触的材料看,这本身也是种例外,学者的讨论中基本不涉及此问题,这在更大程度上应该是国内灰色市场或欺诈的问题,更何况本文所讨论的是国际货物贸易中的平行进口问题,因而也认为从地理意义上,平行进口产品应当是未经授权的经销商在进口国境外购买而进口的货物。关于第二个方面,分歧是相当明显的。有的只将平行进口产品定位于进口国被授权人国家制造的产品,如认为平行进口是“由美国厂商制造的产品,出售给国外经销商以较低价格在国外市场销售,而这些产品重新进口到美国,和经授权的美国经销商的产品进行竞争,从而迫使美国经销商降低销售价 格”[15].这种定位是相当狭窄的,也很不现实,因而甚至被许多人排斥在外而认为平行进口产品是外国制造的产品上带着本国有效的商标、专利、版权而未经授权的进口。这种含义为美国最高法院在K Mart Corp v. Cartier, Inc.案[16]中所采用(用平行进口来指国外制造的,标有有效的美国商品的货物的未经授权的进口);而且,美国著名的《布莱克法律词典》在阐述“灰色市场货物”(Gray Market Goods)一词含义时也采此做法,认为是指标有美国有效商标的外国制造货物未经美国商标持有者的许可而进口[17].这种界定实际上将美国出口的货物又再次进口到美国的情形排除在平行进口之外了。至于原因,法院认为当一个美国生产者决定限制国内市场促销的努力而以低的足以使外国经销者在美国同美国生产者竞争的价格出口货物时,平行进口或灰色市场这些词语并不能恰当描述这种结果。这种界定并在1998年的Quality King Diatribes, Inc. v. L‘anza Research Int’l, Inc.[18]案件中得到维持。但是,本文认为,虽然此种情形比较难以理解或者说平行进口较不能准确描述其特征,但此种情形确实在发生着,其原因除了企业自身特殊意图(如开拓市场)外,也可能由市场自身形成。无论如何,这些产品再次被进口到国内时是商标权人所不希望的,其与平行进口的共同之处更多,因而本文讨论中将这种情况也包含在内。
3. 平行进口产品在出口国是否必须享有商标权。虽然有的人认为平行进口是“在国际贸易中,当某一知识产权人的知识产权获得两个以上国家的保护时,未经知识产权人或者独占许可证持有人的许可,第三者所进行的进口并销售该知识产权产品的行为”[19],或认为“商标权的平行进口是指同一商标权人(或其被许可人)就同一商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同时享有商标权的情况下,某第三方或商标权人(或其被许可人)将其在其中某一国合法使用该商标生产、制造或拥有的商品投放其中另一国的商业行为”[20],甚至比较模糊地说平行进口产品是从外国知识产权所有者手中购得商品[21],但笔者所见的多数定义仅仅是指出该商标权在进口国受到保护,而不去限定其在出口国的状况,应该认为其包括平行进口产品在出口国不享有商标权的状况。对此,有的概念明确指出了这一点,认为平行进口是指“某一产品受到一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进口商未经授权将权利人或经权利人许可在外国制造、销售的该产品,或者他人在该产品不受保护的国家生产的产品进口到该国的行为”[22],欧盟的一些判例也证明了这一点[23].另外,还应指出,平行进口产品在出口国受商标权保护时,不仅包括与进口国是同一原始商标权人,也包括是不同于进口国原始商标权人的独立的商标权人。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此时产品由一国未经授权进口到另一国与典型平行进口的效果类似,利益都是有独立性,因而放在一起研究,有的学者称之为“相互独立知识产权基础上的平行进口”。
那么,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将本文所要讨论的与商标权有关的国际货物贸易中的平行进口大致界定为: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一国进口商在某商标权或商标使用权已受本国法律保护的情况下,未经本国商标所有人或商标使用权人许可,将从国外合法购得的相同商标商品输入本国的行为。
由此可知,平行进口的主要特征有:
1. 从主体上看,平行进口的进口商不拥有在进口国对平行进口商品的商标权或其许可权。
2. 从行为上看,平行进口的进口行为未得到进口国商标权人(包括被许可人)的同意,但是,如果不考虑商标权许可问题,其进口行为是依法办理了海关清关手续的“正常”的进口贸易。
3. 从对象上看,(1)平行进口的商品上的商标在进口国具有商标权,受知识产权保护;(2)平行进口的商品在出口国并没有侵犯权利人的商标权,也不是假冒伪劣商品,而是正宗的合法产品。
(二)平行进口的形式
有的学者为了研究平行进口中的商标法律问题,而从中国的角度将此类商标法律问题分类两类:一是进口类,二是出口类[24].进口类是指“一国的非商从国外进口的产品是否侵犯了本国知识产权人(包括被许可人)的知识产权”,出口类是指“一国的出口商出口到国外市场的商品是否侵犯了该国知识产权人的知识产权”[25].其实,这两类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一个企业来说有些现实意义,但出口类所涉及的实际上是进口国的进口类中的问题,依据国际私法规则和国际法的属地原则,仍要由进口国来处理。因而,本文从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对此不作区分,而是实际上作为所谓进入国的角度考查平行进口的形式及态度。
综而观之,平行进口大致有如下情形:
1、在平行许可基础上的平行进口
原始商标权人分别在进口国和出口国授权本地进口商进口或本地制造商制造、销售商标商品的情况下,进口国无商标许可的第三方仍从出口国进口商标商品销售或使用。
2、在单方许可基础上的平行进口。
一国商标权人在另一国授权本地进口商进口或本地制造商制造、销售商标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的无商标权许可的第三方从另一国进口商标商品到本国销售或使用。
3、在相互独立商标权基础上的平行进口
在进口国和出口国分别存在相互完全独立(不存在授权关系或共同来自一个原始商标权人的授权)的商标权人的情况下,进口国未经授权的第三人进口商标商品到本国销售或使用。
4、单一商标权(包括使用权)基础上的平行进口
商标商品被销售到不用商标法保护此商标的一个国家后,已经存在商标权人或被许可人的进口国的未经授权的第三人从该国进口商标商品到本国销售或使用。
二、与商标权有关的国际货物贸易中的平行进口的法律境遇
(一)平行进口国家层面上的法律境遇
目前,关于平行进口的国际公约规定尚且不多,因而,遇到此类案件,必须依据国际私法规则和国际法的地域性原则而由法院地国依据其国内法处理,故考察国家层面上平行进口的法律境遇显得相当重要。显然,一国的对待平行进口的态度也是随其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明其变化甚是重要,故而本文不对各国依其对待平行进口的态度不同而分类考察,而是依国别对几个在国际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国家分别考察,使其更具现实意义。
1.美国
美国法院判决的关于平行进口的最早的案件是1886年的Appolinaries Co. Ltd. v. Scherer案[26].在该案中,法院判决认为因平行进口产品是真品且合法标上商标,故不侵害商标权。在阐释中法院确立了“普遍主义”(Doctrine of Universality)原则,依此原则,商标仅仅被视为产品来源之标识,而不代表企业已建立的商誉或其他。因而可以说,早期的美国是允许平行进口的。然而,近40年后的与该案相似的A. Bourjois & Co. v. Katzel(1923年)[27]案,则标志着美国司法和立法对平行进口态度的改变。在该案中,法院以“地域主义”(Doctrine of Territoriality)取代了“普遍主义”,认为商标的意义不仅仅在标示商品来源,也是商标所有人创立的商誉的体现,因而法院认定灰色产品的输入侵犯了Bourjois的商标权。
猫游地点:冲绳
地处日本主岛与中国台湾岛之间,曾经是独立的琉球王国。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这里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都极具特色,除了具有东南亚、中国、日本的民俗风情建筑外,还有浓郁的美式风情,有“日本的夏威夷”之称,也是空手道的故乡,更是猫儿们的海洋天堂。
地理坐标:北纬26°30′
东经128°00′
和日本其他地区一样,冲绳的猫也在这里受到了毫无理由的宠爱。无论家猫还是街猫,都能自由地在岛上闲逛,在屋顶上晒太阳,在码头钓鱼,在旅游区“打劫”游客。
更成功的是,冲绳的猫儿们还把自己的统治渗入到岛上的各种风物之中。
Top 热屋顶上的萌神
如果你有机会俯瞰冲绳的建筑就会发现,这里每家每户的屋顶上,都趴着喵星人。这些小家伙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好像还在张着大嘴打哈欠,无论白天黑夜、晴天雨天……它们,就是冲绳最萌的屋顶特产――琉球狮子,也被称作风狮爷,是冲绳居民的保护神。
进口萌呆守护神
虽说被称作守护神,但这些家伙的长相却毫无震慑力,反而又萌又呆,仔细看起来却又有些眼熟。
据说这些屋顶小萌兽是明朝的福州工匠来到琉球王国时,带去的中国石狮文化和技艺。而这些庄严肃穆、身形庞大的神兽,到了岛上明显有些水土不服,经过冲绳清澈的海洋与柔和阳光滋养,如今变成了体形小巧可爱,模样夸张卖萌的,住在屋顶的吉祥物。
萌兽出没,台风快走
虽然体形严重缩水,但这些小小喵星人的职责却一点也没减少,除了辟邪与镇宅的功效,它们还承担驱走台风,战胜灾难的任务。
正是为了让小狮子们能早早看到台风的到来,冲绳居民们才特意把狮子变小,并请上了屋顶。为了让小家伙们吓走台风,冲绳人还给它们设计了各种动作,有张大嘴怒吼的,弓身打哈欠的,还有些则在龇牙大笑……
但无论是哪个造型,看起来都毫无震慑力,反而充满了喜感。如此说来,有这样的萌兽镇宅,大部分灾难应该是被“萌翻”绕行的吧。
去哪儿买只小神兽?
现在琉球狮子已经成为了冲绳的吉祥物,当地人把它们叫作“shisa”在琉球王国村的市场里,有各种各样的狮子玩偶售卖,如果怕占地方,还可以选择印有“shisa”图案的明信片和饰品。
除了冲绳人家的屋顶,冲绳的大街小巷也早就成了喵星人的游乐场。这个四季都温暖舒适的海岛,无论对喵星人还是蓝星人来说,都是个小小的天堂。
Snap 街拍喵星人
和日本主岛的猫儿比起来,冲绳的喵星人过的是纯粹的田园生活。它们拥有永远都不会拥堵的乡村公路和永远不会有“下饺子”景观的海滩。
冲绳猫可以在过马路时放慢脚步甚至一屁股坐在路中间,路过的车辆则会轻轻鸣笛提示猫大爷挪挪屁股,或者干脆默默地绕过这些气场强大的“海岛统治者”。海滩的猫儿们更是悠闲,它们在凉棚里足足地睡上一觉,再晃到海钓的游客旁或刚上岸的渔船上找吃的,只要小家伙们张口,被拒绝的几率几乎为零。
因此,满大街的猫统治者也成了冲绳的名片,不少猫摄影师也会专门在岛上住上一阵子,就为了跟拍这些霸气十足的乡下猫。
除了屋顶和大街,喵星人自然也不会放过海岛上众多商家的地盘。当然,这些地球人都是自愿贡献出自己的店面的猫痴们。
Cat Cafe 猫咖啡馆
遍布日本本岛的猫咖啡馆,在冲绳也可以享受得到。
冲绳的猫咖啡馆虽然比不上东京豪华和密集,但也都精致可爱。咖啡、美食、游戏区、猫掌柜一个都不少,还多了一份海岛的阳光和悠闲,很值得光顾。
这里的猫咖啡馆的营业时间也更趋向猫掌柜的作息,最早的也要中午12点开门,大多数时间到晚上8、9点就洗洗睡了,要去的朋友请先看看表。
Cat Store 杂货店
被喵星人统治的海岛,怎么能没有猫主题的杂货店呢。在冲绳,你也能毫不费力地找到几家被猫咪填满的小店,其中许多人都去过一家叫作“猫の家”的小店。
店里除了传统猫店必备的商品外,还有许多充满冲绳当地特色的货品,其中就有我们前面提到的可爱的风狮爷。店里还有一只可爱的猫掌柜,奉上一袋喵零食,再温柔地挠挠它的下巴,说不定掌柜还会给你打个折。
西表岛是冲绳境内仅次于冲绳岛的第二大岛,被称为东洋的亚马逊,岛上栖息着西表山猫特珍稀动物。是当地特有的猫科动物,在岛上行走,经常会看到“山猫出没”的提示牌。
岛上的土地和居民都已经臣服于喵星人的统治,接下来做点什么呢?向着离岛出发吧。
Island 猫岛座间味
座间味岛(Zamami Island)位于冲绳本岛西南方约40千米,从那霸港搭渡轮约2小时,面积不到6平方千米,人口只有600多,最高的房子只有3层楼。岛上的居民几乎都依赖观光维生,除了开民宿、杂货店与纪念品店外,就是开船载观光客去潜水、海钓或赏鲸。
整座岛上只有一间小学、一个红绿灯、一家百货店,以及数不清的猫…… 这是一个猫比人还多的小岛。
然而,如果不是猫,这座岛大概一辈子都不会上日本的电视新闻。上电视的原因是猫太多了,而且偷吃海鸟蛋,造成海鸟数量锐减。虽说提起来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却的确让这座岛和这里的猫出了名。
台湾摄影师吴毅平就是因此登上了座间味岛,并把这里的猫儿作为拍摄对象,出了一本叫作《猫岛 ・ 座间味》的摄影集,让更多的人爱上这座小岛。现在不少台湾游客来到这里,都是为了追寻书中猫儿的足迹。
吴毅平在书中提到:“这里的生活步调,缓慢而悠闲,惟一有点吵的,大概是晚上猫叫春的声音此起彼伏吧。座间味不单是座小岛,还是一种味道,一种慵懒的、随性的、充满生活情趣的、猫味四溢的味道。”
对于城市人来说,真正知道“瓦猫”的并不多。一个有趣的说笑是,竟有人以为,瓦猫就是在城市屋檐上走来走去无家可归的流浪猫儿。但蹲在屋脊上雄赳赳的“瓦猫”听了,估计是要生气的,因为它们可是威武的一宅之神,不仅受到主人家恭恭敬敬的祈拜,还享用着不尽的香火,“吃香喝辣”的。
瓦猫,在民间流传出各种耳熟能详的称呼,譬如“脊祥虎”、“吉祥虎”、“石猫猫”、“吞口”……名字有趣,造型也因地域而不同。呈贡的瓦猫用黄泥捏制,烧出来是红色的,胸口有菱形八卦,蹲坐,尾巴下垂,卷到右脚前;昆明、玉溪的瓦猫,坐立,有翅膀,红色;文山的瓦猫,头成倒三角形,身子像瓦罐,红色,立在三层椭圆形的土坯上;大理的瓦猫是青灰色、直立,与瓦片的方向交叉,只立在正房屋脊的正中间……
瓦猫与老虎有关,虽被冠以猫名,但却寓虎于猫;
民间传说瓦猫能吃掉一切妖魔鬼怪,能镇宅;
“请”瓦猫时要杀一只公鸡,将鸡血淋在瓦猫头上,赋予灵性,叫做“开光”;
据说,古代有“神荼郁垒执鬼以饲虎”的传说,“故俗画虎于门,冀以卫凶”。所以,不论是立于寺庙、民宅屋脊上的瓦猫,还是置于房屋、门楣的陶虎,其功能基本一致;
瓦猫流传于昆明、呈贡、玉溪、曲靖、楚雄、大理、文山等地,成为当地独特的民俗。
……
瓦猫的传奇,就如同它自立屋顶一隅的神秘感一般,早已融入民间烟火之中。静候天地,安享人间。
云南乡下老家流传着许多有趣的谜语,这些谜语常被大人拿来考小孩的“智慧”。我的爷爷曾说个谜面“是‘猫’不是猫”让我猜,我立即就知道谜底是“瓦猫”――它在我们村里是随处都有的,我家的屋顶上还蹲着一只。多年之后,离开乡村来到城市求学时,我才知道“瓦猫”并不是处处都能见到的。
一只老鼠在森林中找坚果吃,在路上分别遇见了狐狸、猫头鹰和眼镜蛇。机灵的老鼠用一个“我要和怪兽共进午餐”的谎言吓走了三个足以叫它发抖的动物,并以“狐假虎威”的气势赶跑了真正的怪兽。
这是一出有点另类的儿童剧,短短45分钟内,三名演员承担了所有的角色,戏剧节奏十分紧凑。整场演出没有写实的舞美布景,演员们也都身着普通休闲装上场,只是“老鼠”在背后加了一根长布条,“狐狸”披着西服,“猫头鹰”顶着飞行员头盔,“眼镜蛇”戴上了印度小帽。
《怪兽大冒险》的故事来源于一本知名的获奖图书,英国夸张故事集剧团“慧眼识英雄”般地买下了它的版权,将其改编成英国家喻户晓的音乐儿童剧。据说英格兰所有的高中生都会哼唱其中的歌曲,传唱程度可与校歌媲美。夸张故事集剧团特别擅长讲故事,他们总是用一种新鲜、好玩的方式演绎作品,当故事临近结尾时,观众既明白了一些道理又不觉得腻烦。虽然打着“儿童剧”的旗号,可成年人同样能在其中感受快乐。《怪兽大冒险》曾在20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巡演,最小的观众才3岁,最年长的观众竟是一位105岁的老太!每个人都在故事中感悟属于自己的人生道理,或许这就是“夸张故事”的魅力所在吧。
夸张故事集剧团成立的初衷,并不是盈利。几个合伙人觉得改编那些成熟的、有知名度的儿童故事是件有趣的事,于是他们先后买下《雪龙》、《猫头鹰与猫咪》等孩子们喜欢的图画书版权,然后搬上舞台。现在,剧团有八九个上演剧目,并且拥有各自的剧组班底,每个剧目都有一套灵活的舞台设置方案,可以机动地在世界各地或一些特定节日中演出,无论大剧场还是小型露天舞台,他们都能应对裕如。
剧中三位演员虽已有了些年纪,但依然是童心未泯的大孩子。扮演老鼠的漂亮姑娘Alice说起自己错过了在台北观看中国京剧时,似乎仍“耿耿于怀”;“怪兽”Nick调皮地说:“小老鼠说了谎才成功逃生,所以说谎并不一定是坏习惯”;一人分饰三角的Tom在拍照时则会摆些奇怪而又可爱的表情。他们对上海的第一评价便是“大”,十分喜爱这个充满时尚和动感的城市。Nick说:“这儿的人也很可爱,尤其是孩子们,他们很热情,会在演出时积极地与我们互动。这与荷兰的小观众不一样,在我们号召他们加入剧情时,那儿的孩子都正襟危坐,不敢发声呢!”
当魔法撞进现实
英国三思前沿剧团《阿拉丁神灯》
年轻气盘的阿拉丁发现自己受制于一名邪恶的巫师,于是便千方百计地想要摆脱巫师的控制。他阴差阳错地借一盏神灯成为了富有的王子,甚至还赢得了美丽公主的芳心。
故事开场便是典型的中东集市场景,演员们从台上叫卖到台下,和着小朋友的惊讶和欢笑声,霎时便将整个剧场“点燃”。
选择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故事来上海演出,意在希望突破语言的障碍,让孩子们更多享受戏剧本身的乐趣。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该剧在英国演出时用的是法语,为参加此次国际儿童戏剧节,剧团才特地将其改成了英语版。导演Sarah解释说:“在英国用法语演出是为了帮助本国孩子加强对另一种语言的了解和感知,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这次中国之行的目的,当然也一样,希望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学一点儿语言。虽然他们并不能领会演员说的每句台词,但却愿意随着演员的指挥进行数数、回答问题,大唱琅琅上口的英文歌。
选择阿拉丁的另一原因,是可以运用更多的舞台手段来吸引观众,让戏变得富有魔力。阿拉丁不仅拥有神灯,还有一只时髦的魔戒,在魔法的控制下,他一会儿变身拥有华丽宫殿的王子,一会儿又成了穷光蛋,借助幻灯、投影等多媒体手段,打造出一个新鲜好看的魔幻氛围。魔法虽然眩目,但孩子们可以借魔法了解到做一个诚实的人是多么重要,比神灯更真实的,是脚踏实地的生活。
阿拉丁是由一位女性扮演的。细问之下,才知道这已是英国戏剧的传统。全剧上下只有五名演员,一人分饰多角。当演员们聊起“变身”表演时,都显出一番非常享受的神情。该剧自2004年在英国公演以来,已在25个不同剧场演出了50多场。今年又是剧团成立15周年纪念,应观众要求,这个魔法故事重新在英国上演,观众的喜爱,让每个演员都非常轻松自信。
红、黄、蓝的鲜亮色调,明快的布景和服装,充满阿拉伯风情的音乐,英俊的神灯精灵加上美丽的公主,还有卷头发的可爱阿拉丁,所有一切都如童话般梦幻美好。多媒体影像技术与传统木偶、小丑、面具等戏剧手段相结合,西方面孔和表演方式对东方故事和伦理道德的改编演绎,让整出戏显得既古典又现代,既国际化又易于接受。
自得其乐与子同乐
比利时小蝴蝶木偶剧团《洗刷刷齐变变》
两个办公室清洁员对枯燥乏味的杂物清理工作颇感无奈,他们在面面相觑中忽而灵机一动,运用工具装扮出袋鼠、鸵鸟、鸭于、大象、小狗、汽车、奔马等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形象。
世界,无聊、混沌、黑暗。忽然有了一种光,那是来自孩子的清澈双眸,世界因此变得明亮而美丽。当比利时小蝴蝶木偶剧团的两位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展现想象的魔力时,他们也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珍贵而美好的世界。
鲁尼・阿尔布莱切特是个矮矮胖胖的大胡子,一场演出下来浑身是汗。然而老顽童般的他似乎有着用不完的精力和创意,不时眨动的双眼常常蹦出些精灵古怪的念头。鲁尼是比利时小蝴蝶木偶剧团的艺术总监,也是国际木偶联合会比利时中心主席,对于木偶剧有着精深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和他的交谈,始于我对“互动戏剧”这个概念的疑惑和兴趣。
鲁尼说道,《洗刷刷齐变变》的形式乃是偶戏中的遗产,唤作“object drama”,即演员凭借舞台上的道具,用纯粹的肢体语言传递一种想象力,从而获得与观众的交流。鲁尼特别强调了想象力的作用,在他眼中,道具和木偶其实没有太大区别,都只是一种工具而已。虽然演员视工具如生命,但是工具背后蕴藏的想象力却更为重要。“偶戏演员的表演是一种‘重命名’的过程,他们运用想象力赋予各种工具新;的生命。比如把一个瓶子演成一辆汽车,把一条拖把演成一条小狗,这就赋予了瓶子、汽车以新的生命。而且它完全运用肢体表现,无须经过语言文字来传达,所以更具有互动性和普遍性。”
在谈及创作过程时,鲁尼还提到了自己的女儿。“她就是我灵感的来源。当我看到女儿喝汤时摇着勺子、仿佛置身于高速公路的兴奋样子,心里便有了《洗刷刷齐变变》的原始创意。孩子的想象力真让人不可思议。”创意之后便是十分艰辛的创作过程。他、女主角埃玛、导演和舞蹈设计四人整天埋在道具室里,榨干了所有的脑细胞来创造一个个变换的形象,并用纸笔和DV一一记录下来。在不断筛选和整合后,《洗刷刷齐变变》初具雏形。
鲁尼曾七次访问中国,两次来沪巡演,对这个古老 的国度已不再陌生。当我让他对中国儿童剧观众作出评价时,他眨了眨眼睛,笑称知道我要他说什么。不过他又严肃地告诉我,其实世界上任何孩子的本性都是一样的,对孩子的束缚也到处都有。在比利时,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想象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扼杀”。记得一次在比利时某剧院演出之前,老师教训在座的孩子们,谁第一个站起身来或大声嚷嚷就把他赶出剧场。鲁尼听了,当众对这位老师说,如果是这样,他会第一个把老师赶出剧场。
笑话归笑话,但联想到《洗刷刷齐变变》在兰心大戏院的首演,笔者仍对孩子们略显冷淡的反馈感到担忧。中国小观众似乎早已习惯了被动接受的观剧模式,对于这种缺乏故事性的即兴演出感到十分陌生和惘然。而家长也只能在一旁做些僵硬、呆板、封闭的诠释工作,孩子们缺乏一个主动思考和参与的引导环境。凭着对儿童想象力的探索开拓和简洁而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互动游戏剧《洗刷刷齐变变》对于中国观众而言是个充满启示的新事物。
去听猫的演唱会
克罗地亚面对面儿童剧团《热铁皮屋顶上的猫》
《热铁皮屋顶上的猫》这一剧名让人产生两个联想――热锅上的蚂蚁,还有伊丽莎白・泰勒和保罗・纽曼主演的同名电影,都是用来比喻人物复杂的内心矛盾和煎熬。猫是真的猫,屋顶也是真的屋顶,猫儿们也有它们的命运、秘密、爱和争吵……
作为一部儿童剧,《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在表现方式上确有创新之处,清新简约而不失趣味。全剧没有一句对白,完全靠演员的表演和10首优美的音乐剧唱段串联而成。为了表现夜幕下猫的世界,它采用了全黑的布景,通过紫外线灯和荧光布来照亮人物,猫儿们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则通过演员灵巧的双手,以“指偶”的形式呈现。
“请不要带着看故事的想法来看这个戏”,克罗地亚面对面剧团的Jovanovic女士说,“这只是十个非常生活化的片断,希望大家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样子,觉得生活本该如此,并从中寻找到快乐。”虽然有着“屋顶”之隔,但猫儿们生活的世界仿佛就是人类社会的缩影,喜怒哀乐,五味俱全。在音乐上它也吸纳了著名音乐剧《猫》的元素,但又不落俗套,当剧中被反复吟唱的名曲《回忆》响起时,演员手中的指偶小猫越发显得灵动可人。
Jovanovlc女士介绍说,《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并非剧团原创,而是出自保加利亚儿童剧作家Pashova和她的学生之手。作为“面对面”团长的老朋友,Pashova将这个写意的剧本给了剧团,经过编舞G1avlna的出色处理,观众便欣赏到了一出全新理念的儿童剧。虽然没有对话和字幕,但他们在异国他乡的演出还是受到了小朋友的热烈欢迎。Jovanovic女士说,“成人很容易理解剧中的场景,完成从猫世界向人世界的过渡,但儿童不一定明白,如果那些可爱的小猫和好听的音乐能吸引他们放下吵闹,那我们就算完成任务了。每个人对作品都有不同的理解,观众看完戏后能感到身心愉悦,这是我们最大的满足。”
有你一生快乐
波兰比利剧团《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这部充满想象力的文学作品伴随着一代代人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光,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对小人国和大人国的憧憬,在憧憬中,我们让喜悦和温情静静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