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活元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校:四方实验小学班级:六年级四班名字:袁文豪
爱好,是一座灯塔,为我指引航行的道路;爱好,如同一把钥匙,为我打开光明之门;爱好,像一叶银帆带我搏击人生风浪。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它给我们带了乐趣,也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元素。
家有豪杰“袁书虾”
作业终于被我over,终于可以尽情的在书的海洋中了。实话告诉你们,我可是个标准的小书虫,瞧!我们班哪里有讲解课外书难题的男高音,哪里就有我的身影,所以同学们一致把 “袁书虾”的雅号授予给我,专门诊治本班同学的疑难杂症。唉!偏偏老妈又生就我一副热心肠,当然我也就不能枉费了同学们的一片良苦用心,所以“袁书虾”整天也是忙得不亦乐乎。我读书的最大特点是从不囫囵吞枣,总是先拿出我精心准备的积累本,把我读过的好词好句随手记录下来,闲暇之余经常拿出来翻阅一下,品味一番。所以本人写作文时总能得心应手,作文经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我读书的另一特点是专注,真可谓四匹马都拉不走。记得有一次,妈妈有急事外出,正巧锅里煮着饭,还是我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她左叮咛右嘱咐饭熟后一定要关掉煤气,而我却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书,一边漫不经心地答应着,便又埋头于《哈利.波特》了,哇!哈利.波特真是帅呆了!酷毙了!我正沉浸在他的世界中,忽然闻到了一股焦味,糟了,是不是厨房起火了?我赶紧起身奔向卫生间接了一盆水,箭一般的向着厨房冲去,谢天谢地,情况还不是很糟,只是排骨煮糊了。唉!这顿美味大餐就此泡汤了,“袁书虾”只能吃他独创的袁氏方便面了。
足球小子来上阵
从我记事那天起,我就迷恋上了足球,对著名的足球明星如数家珍,什么巴西的罗纳尔迪尼奥、中国的郑智、葡萄牙的c罗……都是我的偶像。由于我在班里担任班长,有一定的号召力,所以在我的带动下,本班诸多男生都迷恋上了足球。放学后,我们班男生都会不约而同地奔向操场,在操场上大展身手、自由驰骋几圈再打道回府。但偶有得意忘形之时,总免不了挨一顿老妈的女子单打。还好老爸是个足球迷,工作之余经常带我去练习带球、过人、铲球、射门,所以我的球技在班里也是数一数二。在我的号召下,我班男生一拍即合,成立了一只足球队,名曰“五四杂牌军”。你可别小看我们这支杂牌军,今年我们勇夺全年级桂冠,真是让人刮目相看吧!
文房四宝少不了
无处不在的元素组成了世界上所有的物质,如果你将任一物品分解至其最小的组成单位,你会发现,它们都是化学元素。迄今为止,人类共发现了100多种元素,我们知道的大多数物质都是由其中几种元素组成的,不管是什么,每一种物质最基本的就是元素。自从生命开始,元素就成了人类生活的一部分。
既然元素伴随着人类一直走到了现在,那么就让我们从最简单的氢开始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大家族中的成员吧!
氢(h)在元素周期表中排第一位,是第一个存在的元素,虽然从重量上只占了百分之一,但不可思议的是,在太阳的大气中,它竟然占到了百分之七十还要多。而且氢是高度易燃的无色无味的气体,它的燃烧产物是我们生命不能缺少的水!这样既无污染、又能产生很高热量的宝物,将来一定会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
氦(he)在周期表中排第二位,近代才被人们渐渐认识。氦是一种惰性气体,是除氢以外密度最小的气体。目前,氦的用途正慢慢被人们发掘着。因为它很“轻”,不会燃烧,也不会爆炸,所以渐渐代替了氢气被用来填充气球或者汽艇的气囊。又因为它是最不活泼的气体,所以在工业上可用来焊接金属镁、铝时与氩气一起提供惰性氛本文由收集整理围。可别小看了这样一个还没有被人们重视的气体,它的用途很大。
再说说氧气(o2)。在我们看来,氧气就等于生命。虽然它是无色无味的,而且我们都无法看到它的形态,但是,你千万别小瞧它!在海平面上,氧气占空气的21%……虽说氧气对生命很重要,试想一下,如果空气中全部是氧气,那么,生命还能存在吗?如果氧气占空气的25%以上,生命将不能存活,如果低于17%,我们也将窒息而死。氧气是很随和的气体,它可以和其他的元素结合,生成人类所需要的多种多样的物质,如生命之源——水。
说到占我们周围空气78%的氮气(n2),或许你会觉得它没有多大用途,这你就大错特错了!一切生命都需要用氮来合成自身必需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这是生命体中细胞的基本构造。氮气的用途也有很多。不活泼的气体,可用来作保鲜材料;在低温条件下形成的液氮,还可以用作冷冻剂。
说到碳,或许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生活中常用的煤炭,其实,煤炭只是碳自身形成的一种物质。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传说中的“友好”元素!碳不仅可以与自身结合形成闪耀的钻石和煤,而且也能与其他元素形成一千多万种化合物,它在空气、海洋、岩石、植物中无止境地循环着。现在,人们为了节能环保,都在慢慢走向低碳生活。
钠(na)这个金属,在生活中或许我们并没有印象。但是如果说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食盐(nacl)时,大家就不会陌生了。我们吃的大多数食物中都有食盐,如我们最爱吃的薯条等。食盐对于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人体40%的能量用于把盐运送到身体各处。试想,如果没有食盐,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呢?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要“补钙”。“钙”的作用是什么?我们身体里的钙是不是越多越好呢?现在就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看看是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补钙。钙是储藏在牙齿和骨骼中的主要元素,钙是人体最丰富的元素。它可以保持我们的细胞、肌肉、神经、血液等的正常工作。如果我们的血钙水平过低,钙就会从骨骼中释放出来,造成骨质疏松等疾病,这时,人体就需要补钙。
铊是一种很有意思的金属,它是白色的,可却会发出蓝色的光!把它放在空气中,不久就会变得灰暗无色。它很喜欢与各种酸液相处,十分容易与硝酸和硫酸反应。但当你把它放进碱液中,它却很冷淡,把它捞出来后,就会发现它“毫发未损”。
对于人们来说,铊是一种十分讨厌的元素,原来它最擅长的就是使人们脱发。当然,它也有很多好处,比如人们可以用它的化合物来制造备种农药,消灭害虫,它在这方面也很有“一手”,原来用它制成的农药无臭无味,很容易使
各种害虫上当受骗。
一个人的头发有几十万根之多,如果谁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不但能御寒防晒,而且看上去会更加潇洒,增加美感。但头发的寿命可不能与人的寿命相比,只有3~5年。平时掉几根头发是十分正常的事,然而成片成片地脱发就不正常了,人们把这种症状叫“秃头”,更有意思的叫法是“鬼剃头”。有一年的夏天,在贵州某市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一位马上就要出嫁的姑娘正对着镜子梳妆时,突然发现自己的头发成片成片地脱落,甚至露出了青灰色的头皮,美丽的长发姑娘顿时成了一个秃头的尼姑,这怎么能受得了,她不由得放声大哭起来。真是祸不单行,福不双至。这个村庄在此后的几个月内,竟然又有七八十人得了类似的怪病。迷信的人们就说,这是鬼给他们剃了头。世上没有鬼,他们的头发又是为什么而脱落的呢?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村子周围的环境,终于发现了这个“鬼”发师。原来村民们饮用的水源中含有大量的铊离子,它的浓度大大超过了正常的标准。村民喝水时,铊离子就进入人体,从而使很多人掉头发。
[关键词]舞蹈创编 生活元素 融入
一、舞蹈创编中生活元素的融人的重要意义
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经常谈论到的一个话题就是“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充分证明了艺术是离不开生活的,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舞蹈艺术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对于生活元素的融入。
近几年来,涌现出来的大量的舞蹈艺术作品虽然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使用的表演器具也很先进,但是往往得不到人民群众的喜爱。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舞蹈艺术作品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仅仅注重了对于舞蹈艺术的表面形式的追求,却忽略了对于舞蹈艺术的内在价值的追求――即追求将生活元素和舞蹈艺术有机融合在一起,拉近舞蹈艺术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一旦舞蹈艺术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脱离了生活实际,就很容易导致创作出来的舞蹈艺术作品缺失了生活的灵魂。这些没有融入进生活元素的舞蹈艺术作品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缺乏了对最基本的生活元素的运用,失去了舞蹈艺术作品存在的内在价值――反映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的基本生活。这些浮于表面的艺术作品无法让人民群众在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寻找到共鸣的感觉,难以感染到人民群众。针对这样的情况,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就要充分重视对于生活元素的吸取,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设法让人民群众在欣赏舞蹈艺术的过程中寻找生活的共鸣,并结合人民群众生活实际,赋予舞蹈艺术独特的艺术美感。
舞蹈艺术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是通过艺术表演者通过自己的形体来进行艺术表达的表达方式。舞蹈艺术创作要对社会上的现实形象进行总结,并提炼出个性鲜明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创作出具有流畅美的艺术作品。与此同时,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舞蹈器具和舞蹈布景道具来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让创作出来的舞蹈艺术作品既具有艺术美感,又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相贴合。综上所述,在进行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如何让艺术作品既具有着艺术美感,又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贴合在一起,就成为了舞蹈艺术家进行舞蹈艺术创作要思考的重要课题。
二、舞蹈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
生活元素是舞蹈艺术的创作源泉,任何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都和生活元素紧密不可分,从舞蹈艺术创作的规范性角度来进行思考,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并不能够直接将生活中的基本元素应用到舞蹈元素中(会影响到艺术的美感),但是,可以以这些生活的基本元素作为最基本的原料素材,经过艺术加工,活灵活现地展现给人民群众。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到达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和艺术的美感的有机统一。
首先,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舞蹈艺术创作者可以将一些生活的基本元素积累到白己的头脑里,形成生活元素的“知识库”,并寻找合适的位置,将这些生活元素转化成为艺术元素,添加到舞蹈艺术作品中,提升舞蹈艺术作品的生活表现力。这种艺术创作形式就是“主体内在结构撞击”的艺术创作方法,是通过创作者的积累质变为艺术作品的典型代表;
其次,舞蹈艺术家在进行舞蹈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要注重自身对于生活元素的理解。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艺术家在进行了生活元素的吸取之后,要根据自己心中的判断力来进行生活元素的吸取,并从平凡的生活元素中筛选出这些生活元素的闪光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舞蹈艺术的创作就离不开舞蹈艺术创作者对于生活元素的理解,并加强舞蹈艺术创作者对于生活中的基本元素的判断能力,通过舞蹈艺术创作者的判断,抽象出生活元素的艺术形象;
最后,在进行舞蹈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虽然生活元素不能够直接作为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通过舞蹈艺术创作者的浓缩提炼和艺术加工,添加进自己对于生活元素的艺术感悟,就可以有效地加强生活元素的艺术感染力,引发人民群众的共鸣。因此,可以看出,舞蹈艺术的创作是来源于生活的。
三、舞蹈创编艺术要超越生活元素
在提取了足够的生活元素积累之后,还要充分的意识到,进行舞蹈艺术的创作还离不开舞蹈艺术家对于生活元素的艺术抽象提炼,赋予生活元素艺术表现力,形成一套完整的舞蹈艺术。具体的来说,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对基本的生活元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整理,并通过采用合理的艺术设计安排,构造出更加合理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一套具有着高度艺术美感、高度和谐的艺术表现力的舞蹈艺术作品。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看出,舞蹈艺术作品的创作是通过形体的艺术表现来进行对人民群众思维的感染,是通过形体艺术的表达来展现生活元素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是对普通的生活元素的升华式的艺术表现。为了更好的促进生活元素和舞蹈艺术表现的有机统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舞蹈艺术创作:
首先,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重视对于人民群众的基本情感的讴歌和升华。只有赋予了舞蹈艺术生动丰富的情感,才能够加强舞蹈艺术的艺术表现力,在人民群众欣赏舞蹈艺术的过程中激发人民群众的内心共鸣。所有的舞蹈艺术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都具有着激发人民群众思想共鸣的特点,可以说,无论是任何形式的舞蹈作品,都是通过对于基本的生活元素的提炼与升华,融入基本的情感元素,赋予舞蹈艺术作品独特的艺术价值。例如,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可以将人民群众的爱国之情、军民之间的鱼水之情、男女之间的纯美爱情、祖国壮丽河山的浩瀚之情等,通过舞蹈艺术家的不断积累总结,通过对这些基本的生活元素的凝练总结,在舞蹈艺术表现的过程中充分的体现出来,让创作出的舞蹈艺术作品更加具有艺术的美感。舞蹈艺术家在进行舞蹈作品的构思过程中,离不开对于舞蹈艺术中细小的部分的内心独白的挖掘,而这一部分的创作是和现实的生活元素分不开的。在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要紧密地遵循舞蹈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将生活元素的基本精神赋予到舞蹈表演过程中,充分地发掘出舞蹈艺术表现的表现能力才,充分地发掘出舞蹈艺术的艺术表现价值。
其次,舞蹈艺术在进行生活元素的融人过程中,要对基本的生活元素进行艺术化处理,提升生活元素的艺术美感,使得人民群众在进行舞蹈艺术的欣赏过程中,可以充分的感受到生活元素的艺术美。具体的来说,如果只是简单地将生活元素重现到艺术的舞台上,就和普通的过日子没有什么区别,只有在进行舞蹈艺术表演的过程中,将生活元素和独一无二的艺术表现力结合在一起,才能够展现出生活元素独一无二的艺术美感。与此同时,很多的生活元素本身并不是完美的,在进行舞蹈艺术加工的过程中,就可以将这些生活元素进行艺术加工处理,提升这些生活元素的艺术表现力。舞蹈艺术的美是涉及到多方面的,在进行舞蹈艺术的表现过程中,舞蹈艺术表现者的形体美、舞蹈艺术表现着的动作没都是舞蹈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进行舞蹈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每一个舞蹈动作都进行精心的设计,让舞蹈艺术表演者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充分的展现出灵动之美。综上所述,舞蹈艺术的创作是对生活元素的艺术加工过程。
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情境当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是一种锻炼学生综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的创设,能够充分的使学生体验生活,帮助学生健全人格的成长。另外,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得技术的应用更加具有挑战性,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和使用兴趣。例如,老师可以将日常的买菜做饭作为一个生活情境。鼓励学生利用EXCEL表格作为记账工具,记录买菜的支出,统计一周或一月的买菜开销,通过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评价自己家这个月的买菜开销水平,并对未来一个月的买菜开销作出一定的预测。通过情景创设,使得学生更加具体地了解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的科学生活提供了保证。
二、融入游戏元素
信息技术是一门极具趣味性的学科,但是在平常的学习当中,总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没有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对知识的讲解上,而将注意力放在了如何将计算机变成游戏机上。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师讲解的知识枯燥无味,不是学生兴趣所在,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想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将游戏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去。计算机当中的游戏并不是错误的存在,如果能够恰当地应用游戏,则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并且在游戏当中掌握计算机知识,可谓一举两得。例如在传授画图知识的时候,老师可以将多个任务分成各个等级的关卡,快速顺利地通过关卡就可以得到奖励。这就引导着学生应用学到的知识,通过关卡,并且在通关过程当中学习新的知识。
三、增加音乐动漫
信息技术只所以没有想象的那么吸引学生,原因在于课堂上的内容单调,只是对学生操作能力以及画面处理能力的锻炼,仅仅对学生的手和眼进行了锻炼,并没有对学生的耳朵和头脑形成充分的锻炼。在课堂学习当中,我们可以将音乐和动漫加入到教学内容当中。音乐是一种带有娱乐性质的东西,给予学生一种享受,让他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能够放松身心。动漫是众多的学生喜爱的一种电视节目,通过将其融入到课程当中,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FLASH动画制作软件当中,老师就可以将音乐与动漫结合起来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鼓励学生制作属于自己的FLASH动画,并加入音乐元素,形成一个视听盛宴。这对学生使用该软件的能力是一种锻炼,也是对学生对艺术领悟的一种培养。
四、结语
前人关于该剧的研究大多是集中于对该剧的幽默特点、人物设置和台词翻译等的研究,而关于剧中的科学元素的分析或者观众对这些科学元素的喜爱程度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认为,恰恰是“科学元素”的设置使这部剧具有了重要的教育意义.“科学元素”主要指那些能够引起观众探讨和效仿的科学语言、科学实验和科学道具等,这类元素因其时而显得酷炫,时而显得浪漫,时而让人眼前一亮而获得观众的喜爱.本研究通过收集影迷在“果壳网”和“知乎”等网络论坛对剧中“科学元素”的探讨与模仿,结合前人的意见为我国原创科学题材影视剧的发展提出建议,鼓励科学影视与科学家合作的体制,把有趣的科学元素更加客观和生活化地呈现给观众.
1 科学影视与科学家合作,让观众感受科学家的魅力
对于一部科学影视剧而言,既要做到客观严谨地呈现科学知识,又要不乏趣味地把观众带入科学家的世界,这是比较难完成的.因此,《生活大爆炸》是一部聚集了编剧和科学家们心血的作品,作为制作人的查克・罗瑞(Chuck Lorre)和比尔・普拉迪(Bill Prady)拥有丰富的情景喜剧和电影制作经历.当两位经历丰富的制片人与《生活大爆炸》的科学顾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学家大卫・萨尔兹保(David Saltzberg)合作时,《生活大爆炸》的喜感和理性就诞生了.
在美国,美国国家科学院专门设立了科学与娱乐交流项(The Science and Entertainment Exchange),在科学家和电影电视制片人之间搭桥,大卫・萨尔兹保就是这个办公室的储备学者之一.而该交流项目的顾问团中,既有著名科学家,比如现任美国能源部部长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也有娱乐界的著名人士,比如著名的HBO影视公司的总裁伦阿迈托(Len Amato)等.对于这个交流项目涉及到的两个主体方来说,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很强.科普娱乐本身就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而科学学 者们也苦恼如何更好地传播科学知识,而这两者的结合无疑是解决了双方的问题,所以设立科学与娱乐交流项目是值得我国原创科学题材影视剧学习的.
当然,《生活大爆炸》让现实中的科学家在其部分情节中客串自己的做法也值得学习.著名的科学家斯蒂芬・霍金、纽约海登天文馆馆长奈尔・德格拉斯・泰森和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乔治・斯缪特等都在剧中客串过自己.第5季第21集霍金出现的这一剧集是最受关注的,虽然霍金仅出现了2分钟,但他的出现不但让粉丝们激动不已,该集也被影迷们评为最给力的一集.这些科学家的出现不但让观众大饱眼福,同时也让观众了解到其实真正的科学家也同剧中人物那样幽默有趣.科学家客串科普影视剧可以让观众更好地认识科学家,从而使得科学家对于大众来说不再显得遥远而神秘.
2 把科学知识生活化,使观众体会生活中的科学
《生活大爆炸》中涉及的各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分布在四位科学家的生活中.在第二季第三集,四位科学家们玩的非牛顿流体就是一个把较为深奥难懂的物理现象通过有趣和生活化的方式展现给观众的例子:
片段简介 四位极客在包了保鲜膜和胶带的音响喇叭上倒入水和玉米淀粉混合物,在音乐开始后喇叭上的液体物质就似乎变成了能够不断变换形状的固体在上面跳动.四位极客也由此乐开花,觉得这一实验非常有趣.
剧中的这个过程涉及了声音的产生和非牛顿流体这两方面的物理知识,这两者的结合不但很好地把喇叭的振动放大了,还把非牛顿流体的独特性展示了出来.非牛顿流体,是指不满足牛顿黏性实验定律的流体,即其剪应力与剪切应变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的流体 .生活中的非牛顿流体有血液、番茄酱、洗发水、牙膏和淀粉悬浊液等 .非牛顿流体的粘度会因为受到的压力或速度的变化而改变,压力变大,其粘度也会增加,甚至成为暂时性的固体 .剧中,四位极客通过喇叭的振动给予该非牛顿流体一个外力,使得非牛顿流体的粘度由此改变从而变得看上去像固体般.非牛顿流体的这一特性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有趣的表演,比如就有人在非牛顿流体上玩“轻功”,当一个人以快速和有力的步伐跑过铺满非牛顿流体的区域时,他能神奇般地在该看似液体的物质上“飞越”,当然,如果不注意自己的速度或者力度就很有可能陷下去.此外,英国科学家也已经利用非牛顿流体的“遇柔则柔,遇刚则硬”的特性制成了一种液体防护衣,这种防护衣在受到压迫后会立刻变硬,并吸收撞击在它表面弹片产生的冲击力 .非牛顿流体在音响上跳动形成暂时的固体这一现象很生动地把相对深奥难懂的“非牛顿流体”展现在观众面前.只要观众对“非牛顿流体”有一个形象的印象,该剧情的设置就能够做到传播科普的作用了.剧中通过角色的解释,观众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只要把玉米淀粉和水混合在一起,然后给予它一个冲击力,就可以有这么一个效果.实验所需的材料简单,因此许多观众便在家中尝试制作非牛顿流体,有的网友粉丝在论坛中分享自己成功的视频,也有的粉丝在论坛中寻找自己失败的原因.相比通过让人把手直接放到喇叭上感受其振动来讲解“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种间接而又有趣的做法来得让人更加印象深刻.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以波的形式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三大介质中传播.剧中,振动的喇叭就是声源,我们说话的时候如果把手放在声带处也能够感受到它的振动,这时候声带就是声源了,蟋蟀通过振动翅膀发声,振动的翅膀也就成了声源.当声源发出的振动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到人耳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关于声音,在第一季第二集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片断:在谢尔顿夜晚潜入女邻居潘妮家中进行收拾时,为了不吵醒潘妮,他提醒莱特纳要用低音说话.因为女人在生活中常常扮演照顾孩子的角色,进化使得女人在睡觉的时候对高音区的噪音(孩子的哭声音调较高)非常敏感.该片段中的高音区即指振动频率较高的区域,或音调比较高的区域.声音作为波的一种,频率和振幅是描述声音的重要属性,频率与音调有关,振幅则与响度有关.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包含在频率范围为20 Hz~20000 Hz之间的,高于这个频率范围的声波称为超声波,而低于这一范围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这个片断是有理论依据的,狄安娜・罗杰斯等在研究《听众的性别对噪音的接受能力的影响》中就指出男性相比女性更能够接受来自高音背景环境的噪音,即不论女性是否在睡觉,她们对高音背景环境的噪音接受能力相对比较差.
3 有趣和精妙的科学实验,体现科学家的独特品质
科学家给人的印象就是成天生活在实验室中,但具体他们在实验室中做些什么事情,却无人问津,也没有人对此感兴趣.《生活大爆炸》把部分情节安排在了实验室,通过莱斯利和莱特纳在实验室所进行的实验,让观众了解到实验物理学家的魅力所在.从2秒左右用500千瓦的氧-碘激光器热一杯杯面到正投影全息显示宇宙,无不让观众大开眼界,正是这几个为数不多的实验在粉丝网友中引起了不少的探讨和模仿.当然,出现在他们生活中的各种恶作剧实验同样也颇受观众的关注和喜爱.“氦气变声笑剧”“酸碱指示剂的滴血之墙”和“含磷骨架”等都引起了不少的热议.出现在剧中的“双氧水和碘化钾的泡沫复仇记”就是被网友们热议的实验之一.
桊危骸扒胛sheldon那个泡沫试验的具体化学物是什么?”
Nerf_Herder:“30%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与液体洗涤剂预混,然后再加入饱和碘化钠溶液.注意小心不要被高浓度的双氧水接触皮肤,可能造成灼伤.更多详情可以在化学吧搜索‘大象牙膏’.”
桊危 “我是做模拟实验,貌似找不到你说的东西,具体的化学式可以写出来吗?拜托了”
Nerf_Herder:“过氧化氢:H2O2;碘化钠:NaI;液体洗涤剂用家用洗洁精就行,作用就是产生泡沫,不参加化学反应.反应本身很简单,过氧化氢被碘化钠催化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氧气使洗洁精发泡,热量又使泡沫膨胀.比较怀疑这个实验在模拟系统中能有什么效果.”
jikouth:“洗洁精超市有卖
双氧水任何药店有卖,一般用来清洗伤口,一块钱一大瓶碘化钾普通化学用品商店有卖,以前买几块钱一纸包,现在不知道
量杯普通化学用品商店有卖”
由此可见,看似大众对科学家们的实验不感兴趣,但是当科学影视把有趣的科学实验带到银屏前的时候,观众对这些实验的喜爱也是颇深的.所以有趣和精妙的科学实验不但让观众感受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同时也让一些观众在家里开始动手尝试这些实验.因此,原创科学题材影视剧是有必要用心挑选让观众喜出望外的实验的.
另一方面,科学家对真理的追求、对证据的查证以及对推理过程的推敲,都将批判性思维演绎得淋漓尽致.以谢尔顿为例,他在剧中作为传播科普的主要角色,就是一位极具批判性思维的人物.如他就纠正了本杰明・富兰克林并没有发现电的存在,而是利用风筝证明了闪电带电这一事实;他曾讲述过他在12岁做过的与楼梯高度相关的实验,实验结果表面如果一阶楼梯高度高出2 mm很多人都会被绊倒;他也曾科普过在17世纪就有科学家发现男性荷尔蒙水平有33天的波动周期;他用量子理论中的“薛定谔猫”描述潘妮和莱特纳的关系等.这些事件分散在科学家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引起了不少网友对他所传播的科学知识的讨论和模仿.因此,当丰富的科学知识与批判性思维结合在一起,让观众在快乐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科学素养的提高.
4 生动的故事情节与科学道具巧妙地结合
如果《生活大爆炸》只是为了显示科学道具而硬生生地把其插入到剧情中,或许这些道具起到的作用就背道而驰了.剧中初次约会的科学家莱特纳为了打破尴尬的安静局面,用杯子和橄榄表演“离心力”;谢尔顿和艾米在白板上用韦恩图找寻他们关于万圣节派对要穿的服装交集,这是亮点也是笑点,科学家特殊的身份和个性赋予了他们用理性的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于原创科学题材影视剧,我们要做的是在合适的剧情加入巧妙的科学道具进行点缀,而不是生硬地把科学道具搬到观众面前.当生动的故事情节与科学道具恰到好处地结合在一起时,观众对这些道具的印象就不仅仅只是道具了,它们还可能如谢尔顿的个性服装那样有自己的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