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功夫奇迹

功夫奇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功夫奇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功夫奇迹

功夫奇迹范文第1篇

根据省、市、县“干部入企“专项行动工作安排及有关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的会议和文件精神,结合我镇人口密度大,疫情防控形式严峻,同时企业多、种类全,复工复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成立镇“干部入企”企业复工复产行动工作领导组

组长:xx镇长

副组长:xx副镇长

成员:xx

二、服务对象

全镇各类工业企业

三、工作任务

(一)督导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服务辖区各类工业企业,宣讲应对疫情惠企政策措施。

协调解决复工复产中难点问题。

(三)督导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工作,做到符合条件能复尽复,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复。

(四)企业复工后按照疫情防控方案,做好监督落实

四、复工复产时间

2020年2月10日起启动我镇工业企业复工复产工作。

五、复工复产基本原则

按照“重点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重点培育企业”优先,分批分次的原则,对能够实行封闭管理和半封闭管理的企业和对疫情防控到位、复工人员底数清、生产物资全、订单量充足、设备检修到位、隔离区设置规范、本地员工占比大的企业或者对本地经济贡献大的企业优先安排复工。

复工企业要坚持“精准复工和生产人员最少化”原则,优先组织核心岗位、关键岗位、一线岗位的职工投入生产,其他部门可延后上班或轮流上班,尽可能采用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手段,减少现场工作人员。同时,要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坚决防止因赶工、抢工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六、复工复产程序

(一)复工复产验收前置条件

复产复工前,各包村干部和村委干部要按照属地原则配合相关部门督促企业从严落实主体责任,除达到环保和安全相关要求外,还需具备以下条件:

1.企业要成立由企业负责人担任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监督管理组,每日对企业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2.企业要认真开展返岗返工人员健康监测工作。要提前掌握返岗返工人员信息,建立“一人一档”,了解其返企时间和交通方式,合理安排员工返程,提倡自驾返回,员工返企在途时间最长不得超过6个小时。要建立主动健康申报制度,返岗复工人员必须由居住地相关村和社区网格长出具封闭期间情况证明,内容包括近14天本人活动轨迹、与病人接触史及本人与同住人员身体健康状况;要加强职工管理,居住地与企业之间的衔接不能超过半天,经过体温检测后,再入厂封闭管理。

3.企业要落实专门疫情防控管控人员、设立企业测温点或临时隔离室,配备防护口罩、消毒液、红外测温仪等疫情防控用品。

4.企业要在职工返岗前,对企业工作环境进行全面整治,重点对办公区、食堂、卫生间以及其他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毒,彻底做好环境清洁,消除卫生死角。

5.企业要严格进出管理制度,实行门卫登记检查制度和出入证管理制度。

6.企业要加强对职工的宣传引导,以车间、班组为单位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宣讲,向每名职工发放疫情防控明白单,在厂区大门、人员聚集区等位置悬挂疫情防控宣传条幅、张贴通告,切实提高每一名员工的防范意识和参与社会群防群控的自觉性。

7.企业要建立全员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开展两次体温监测,凡有发热及咳嗽等症状的,应阻止其进入工作场所并采取相应隔离和就医措施。

8.企业要加强职工食堂卫生管理,加强餐厅的通风和预防性消毒,采取错时错峰分散就餐,避免员工集中用餐,就餐时相隔1米以上,减少人员聚集。

9.企业要确保工作环境清洁卫生,要加强通风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使用空调的单位要定期清洗空调,并暂停使用中央空调;每日定点定时对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公共接触物品、物体表面和地面消毒,特别是办公室设备、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用设施进行重点消毒。

10.企业要做好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包括防护用品、应急预防性药物和相关必备药品、消毒等物资,员工每人每天至少需要配备1个口罩。强制实行职工正确佩戴口罩制度,职工在工作操作中、上下班途中均必须佩戴口罩。同时,要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车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班车要按照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技术指南做好消毒。

11.企业要具备各相关主管部门系统内所要求的复工复产必备条件。

(二)复工复产需要提交审核的资料

1.经由镇领导小组备案的企业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和由县级主管部门审核过的复工复产方案。

2.县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申请表。

3.企业复工复产员工疫情防控自查表。

4.企业承诺书。

(三)复工复产的审核

1.各企业向主管部门提交复工复产申请、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和复工复产方案。

2.企业疫情防控实施方案由主管部门初审,县政府分管副县长签字后县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煤炭和危化品生产企业复工方案由县应急管理局初审;煤炭洗选企业由镇政府初审。

3.具体分工:煤炭洗选企业由县能源局负责,规模以上企业由县工信局负责

规模以下企业(归行业主管的企业除外)由县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负责。

4.县验收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县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经县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由县工信局下发企业复工复产通知书。

5.企业收到复工复产通知书后严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复产方案要求组织生产。

七、镇范围内企业复工复产人员的管理

(一)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全面实行复工人员网格化管理。

对镇范围内复工复产企业实施网格化管理,由县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网格化的实施监督,在企业与班组长之间、班组长与员工之间层层建立网格管理。

规模以上企业总网格长为县工信局,二级网格长为镇人民政府,三级网格长为主体企业。

规模以下企业(归行业主管的企业除外):总网格长为县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二级网格长为镇人民政府,三级网格长为各村村民委员会,四级网格长为各主体企业。

(二)对本地返岗人员和外地返岗人员,分类施策,科学管理。

各企业主体对返岗人员要最大限度进行精减,优先本地职工返岗,严格实行以人定产,本地返岗人员名单由企业统一提供,由所属各级网格长审批后,签发出入证,供进出厂区和住所使用。

对市外返岗人员,各企业主体要及时向上级网格长和县卫健局报备,并严格执行集中隔离14天的要求,各企业要制定隔离方案,落实隔离住所,落实专人看护,隔离期满后由所属各级网格长审批签发出入证后,方可正常上班。

(三)要全面推行封闭式和半封闭式管理。

各具备封闭式管理条件的企业,要严格执行封闭式管理,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做实做细员工排查、住宿、就餐、通行、会议、生产办公、后勤供给等各个环节的管理,严格控制人员流动。

其它不具备封闭管理的条件的企业要实行半封闭管理,严格按照防输入、防聚集、防扩散的目标,根据各自生产流程环节,结合各自实际,周密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并加强管理,严格落实。

春节期间未停工企业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周密制定疫情防控实施方案,并加强管理,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八、严格疫情防控责任

(一)按照行业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法人负责制和“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各包村干部和村民委员会对辖区企业疫情防控负总责,各企业对本企业疫情防控负主体责任。

各村和企业要坚持稳控当头,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二)各级网格长要加强所属内企业的疫情防控管理,健全工作机制,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大对企业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指导,督促属地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方案,将各级工作部署要求传达到每户企业,确保每户企业将各项工作措施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三)对于未制定防疫工作方案、未开展开工前人员排查、未组织消毒安全检查、未经审核报备的企业,严禁复工生产。

对未经审核擅自复工的企业,或者未按要求落实有关防疫责任的企业,依法依规进行处置,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功夫奇迹范文第2篇

强化安全责任,精心组织,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项目工程复工前的各项安全管理准备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大家分享相关的假期后复工安全计划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假期后复工安全计划一

xxxx年春节长假刚过,监理、施工单位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已陆续返回工地,开民项目工程复工即将全面展开。节后复工期间是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发期,为进一步加强节后复工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消除冬季气候和春节停工期间等原因给施工现场带来的不良影响及安全隐患,预防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确保施工生产安全,现将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如下:

一、切实做好复工前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部署

强化安全责任,精心组织,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做好项目工程复工前的各项安全管理准备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决克服盲目、乐观情绪和松懈麻痹思想,积极做好教育宣传及动员,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认真开展复工前项目安全教育、安全技术交底、检查等工作,调整好节后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思想状态,为开民项目节后复工安全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扎实开展节后复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春节过后人心比较浮躁,易出现松懈麻痹思想,结合项目工程将陆续复工,外来务工人员将大量进入施工现场,新进人员和转岗人员也将增多,各分部要高度重视和做好复工前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针对目前施工现场实际,对项目部管理人员、一线作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严格落实三级安全教育制度,把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班组、每一个岗位、每一位工人,让复工后新进场一线工人或转岗工人全面了解本项目危险场所、危险源、防范措施、基本安全操作规程,提高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安全教育要保留影像资料备查。教育后要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考核,严禁将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者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直接安排进入施工现场作业。

三、各分部认真开展节后复工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分部要克服麻痹、松懈的思想,高度重视春节后复工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全检查应由项目经理和驻地监理工程师亲自带队,项目部和驻地办人员共同参与,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对本项目施工现场进行一次全面彻底、不留死角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发现隐患要按照“定人、定时间、定措施”来进行整改,落实专人跟踪隐患整改情况,检查必须要留有排查、整改记录,确保安全隐患整改率达100%。复工前特别要加强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安全隐患排查:

(一)、加强对满堂支架模板支撑体系检查,尤其加强对满堂承重支架搭设是否规范和稳固性进行严格检查,要派专人对模板立杆底部基土夯实情况、垫木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顶托和底托是否存在偏位、顶托螺杆伸出长度、立杆垂直度、扫地杆和水平拉杆及斜撑、剪刀撑、扣件螺栓等关键部位设置及固定等方面进行细致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加固整改,保证结构的连接、杆件的紧固和架体基础稳定。

(二)、现场所有龙门吊、汽车吊、大型设备、工程机械车辆等特种设备和机械设备进行检查,查看起重机械的基础是否有沉降,地脚螺栓是否松动,各项安全保险装置是否有效正常,强化复工前的检查、保养、检测和试运行工作,检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脚手架、爬梯、洞口、临边护栏等安全设施的稳固情况,安全网和脚手板铺设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尤其加强现场高处作业平台临边防护进行检查,对缺损的安全设施在复工前应及时修补设置到位,确保施工现场各类安全设施无缺损且灵敏、可靠、牢固,能够起到相应的安全防护作用。

(四)、加强施工用电安全检查,重点排查施工现场临电缆线是否浸水、线路架设是否符合要求、线路是否老化破损、漏电保护器是否失灵、配电箱和开关箱是否满足“三相五线制”、“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要求、重复接地装置是否规范可靠等逐一进行全面检查,发现不规范、损坏或失灵的要及时更换,同时应检查施工现场各类电气设备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五)、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应对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和职工宿舍等区域用电、用火、用气的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尤其重点检查电气焊割场地、易燃易爆物品仓库、油库等危险区域的消防设施和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确保各类消防器材和设施齐全、有效,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

(六)、加强项目各类临建设施稳定性、牢固性安全检查,尤其重点对活动板房、拌合站、钢筋大棚、物料大棚、围墙、围挡等逐一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七)、各分部对便道进行整修,确保便道畅通。做好道路交叉口安全工作,尤其是通道口、便道与地方路交叉口、上下马道要加强对现场的警示标志、标牌以及限速、隔离设施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及时对损坏的标牌、设施进行补充完善。

四、明确安全责任划分,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各项目部应结合项目实际,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划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由项目经理部与进场各劳务队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同时项目经理应与项目管理人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加强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工作,切实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

假期后复工安全计划二

坚持我要安全 理念,强化我会安全意识,杜绝重伤事故,降低轻伤事故,工伤事故损失工时不超过100小时。

安全计划:

1、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充分发挥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的职能,保证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进一步强化公司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消防结合的意识,下大力做好本公司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生产本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大力推进安全生产全员参与逐级负责制、坚持每周一安全生产综合检查机制,以摸索经验建立安全生产排查隐患长效机制。

2、月安全工作检查定在每周一,由各部门检查纠正;季度安全工作检查由总经理统一安排部署,生产班组负责人每天对班组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3、安全目标分解到部门:生产技术部不超过80小时,运输部不超过10小时,财物部不超过5小时,办公室不超过5小时。

为实现20xx年的安全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通过多种形式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岗位,深刻理解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不断加大力度,广泛开展争当岗位能手活动,开展无三违、无事故安全标兵等活动,引导职工提升安全生产认识,努力学习,使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继续要围绕五个一开展五赛活动。

2、五个一即:

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每季一评、每年一赛。

3、五赛即:

(1)赛思想。要求职工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对党、对企业的信念,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2)赛生产。要求职工瞄准先进的生产指标,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3)赛技术。要求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刻苦钻研技术,能熟练掌握本岗位操作技能,具有操作过程中排除故障的能力,熟知应知应会的要求。

(4)赛质量。要求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优质工程率,降低消耗,严把工程质量关。

(5)赛安全。要求职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消灭违章操作,认真搞好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及时排除故障,消除不安全因素,熟知安全知识,按章操作,杜绝事故。

4、通过强化安全宣传教育,使管理人员、职工认识到安全是职工的最大利益,职工生命高于一切,意识到安全生产是实现企业发展、职工富裕的基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真正把安全工作放到第一位,自觉认真履行安全职责。

功夫奇迹范文第3篇

1气象科技为正蓝旗牧业生产服务工作现状

近年来,正蓝旗气象局在上级气象部门及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为牧民服务的原则,合理开展气象科技服务,为牧业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正蓝旗气象局上级单位锡林郭勒盟气象局在华北地区最先构建了地区级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并建立了世界一流水平的气象观测台,切实转变了以往需要凭借天气分析图开展天气预报工作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预报的准确率,为正蓝旗等地区农牧业发展给予了强有力的气象服务保障。2010年7月,正蓝旗哈毕日嘎镇出现一次强降雨天气,并引发暴雨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当地农牧业的正常生产,并威胁到人员安全。灾害出现时,基层气象信息员及时凭借手机将气象灾害传输到地方政府及各级气象单位,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赢取了最佳时机。近年来,气象单位根据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充分发挥基层气象信息员及助理员作用。截至目前,锡林郭勒盟各个区域有1300多名气象助理员及信息员分布在基层,为广大农牧民提供最有效、最便捷的气象服务。现阶段,锡林郭勒气象台已经构建了相对完整的数值天气预报及气候预测系统,并且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各类监测手段正在逐渐增多,能够实时监测复杂天气的变化情况,详细了解各个时间段的气象要素变化情况。同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面更为广泛,充分借助电视、电台、报纸、手机、网站、电话和电子显示屏等传播媒介开展气象预警信息工作,对农牧民种植、养殖进行科学指导。另外,正蓝旗自主研发了“正蓝旗牧业气象服务综合业务平台”,构建信息集团群发QX01平台,逐步提升气象为牧业生产服务的质量,确保每个农牧民能够及时收到气象信息,从而在有效的时间内做到防灾减灾。此外,气象部门每年均会在农牧业生产关键期积极开展暴雨、干旱、大风、冰雹、寒潮和雷电等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服务,结合正蓝旗等现代农牧业发展区域的气候特点,对气象要素及天气变化等进行认真监测,通过合理运用所监测到的气象数据为牧业生产开展精细化气象服务,尽最大可能降低气象灾害给农牧业生产所造成的损失。

2气象科技为正蓝旗牧业服务存在的不足

2.1气象信息的传播时效性较低。气象条件对牧业生产的影响较大,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是否可以顺利开展直接影响牧业的发展及牧民的收入水平。因为正蓝旗境内的自然环境及气候复杂多变,与城市相比,在牧区开展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领域较为宽阔,但牧区却是抵御灾害型天气的薄弱地区。虽然政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了牧区的基础设施,但在地理区域及交通条件的限制下,还有一些偏远牧区的互联网不畅通、气象信息覆盖率低、牧民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特别突出,这就降低了气象信息传播的时效性,直接制约着气象科技为牧业生产服务工作的开展。2.2气象科技服务人才不足。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大一部分从事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人员是气象事业单位结构调整分流人员。尤其是对于基层气象部门而言,长期缺乏高学历人才,同时存在专业结构不合理,气象专业、通讯专业人才居多,其他专业如经济、营销、信息服务专业人员偏少等问题。同时,气象科技服务人员中还存在一部分外聘及兼职人员,极大地制约了气象科技为牧业生产服务的快速推进。

3气象科技为正蓝旗牧业生产服务工作的开展建议

3.1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气象为牧业服务的科技含量。气象部门必须在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一项专属气象科技开发的技术创新资金,加大气象科技服务资金、技术、人力等资源的投入力度,为气象科技为牧业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气象为牧业服务就是为牧民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所以,需要对所需的技术不断进行更新及优化。时刻关注现代化的科学新技术和新成果,适当借助一些先进的技术来完善气象服务工作。为了大力提升气象信息的时效性,正蓝旗气象局应逐步拓宽气象信息传播渠道,利用互联网构建专门的气象为正蓝旗牧业生产服务网站,并及时更新网站上的牧业生产气象预报信息,确保牧民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对,降低灾害性天气对牧业生产所带来的损失[1]。3.2提升牧业气象信息的准确率。气象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对正蓝旗的气候特点及气象预报预测工作进行研究,不断总结日常业务经验,把定性预报、经验预报及客观预报进行有效结合,并借助新一代天气多普勒雷达、卫星云图及自动站观测资料对天气动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全面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另外,正蓝旗气象部门应根据牧区实际特点,在原先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的基础上,适时增加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设,并不断完善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网,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当地气候变化,应把气候观测站建设在重点牧区,大大提升牧业生产气象信息的准确性,不断适应现代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从而更好地指导牧业科学生产,有效防御气象灾害[2]。3.3加强气象为牧业生产服务人才的培养。对于正蓝旗气象局而言,要想更好地开展气象为牧业生产服务工作,必须要重视气象为牧业服务人才的培养工作。第一,可以凭借优厚的待遇从社会及高校引进专业性的、高素质的气象科技人才。第二,应定期安排气象业务人员参加气象科技服务专题讲座以及上级气象部门举办的气象为牧业生产服务知识培训班,以期进一步提升气象为牧业生产服务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第三,根据地方气象工作人员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案,重点做好牧业生产气象信息监测、风险评估及气象灾害防御技巧的培训,并且要完考核管理制度,培养气象科技服务人员的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专业的气象为牧业服务水平。第四,完善人才培养、使用、竞争与激励机制,激发气象科技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其主观能动性,使全体工作人员能够团结合作,更好地为正蓝旗牧业生产提供气象科技服务。

作者:张丽平 单位:正蓝旗气象局

参考文献

功夫奇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公共服务;气象;管理;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P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14-0294-011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基本理论

1.1 公共服务基本涵义

公共服务的主要特点有3个方面,即公众性、基本性、非盈利性。公共服务是为社会公众提供的、满足其基本需要的非盈利。由于公共服务将为社会大众提供免费服务作为其工作手段,将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作为其主要目标,其资金投入相对较大,经济收益较少且持续时间长。

1.2 公共气象服务与公共气象、公共服务的关系

公共气象服务是将公共气象和公共服务相结合。公共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公益性的具体体现,公益性是公共气象服务的本质属性。公共气象服务兼具公共气象和公共服务的共同特征,是公共服务在气象领域的体现,是公共气象在公共服务职能上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公共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公共气象服务是由基层气象工作者从事或者提供的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主要涉及市、县、乡镇(社区)、村等,反映了气象服务为社会公众、政府和各行各业服务的丰富内涵,显示了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广覆盖和宽领域[1]。

1.3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气象服务的分类也不同。依据气象服务的对象不同,可以将其分为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专项气象服务。依据气象服务的内容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公共气象信息服务、公共气象工程技术服务、公共气象科技综合咨询服务。依据气象服务行业不同,将其划分为农业气象服务、航空气象服务、交通气象服务、海洋气象服务、水文气象服务等。

1.4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效能

为维持区域范围内基层经济社会的稳定,有效保护个人和组织在大气环境中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充分考虑当地地理气候及气象灾害特点、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征,以最有效的方式指导和帮助社会、经济正确发展,为有效抵御气象灾害而提供普遍、基本、地方性的气象服务。

2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2.1 注重普惠性

检验公共气象服务效果的唯一标准是广大用户或公众能够通过接受服务普遍得到实惠。公共气象服务要有公开、公布的手段,而不是保密或者只有少部分人知晓。目前,山西省气象部门积极整合资源,建立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体系,是非常有益的探索。

2.2 讲究实用性

必须站在公众角度,把公共气象服务专业化的术语翻译成平民化的信息,使公众喜欢看、看得懂、用得着。普通公众不是行业专家,加之气象工作本身专业性很强,因而公共气象服务必须去专业化,将复杂难懂的专业术语转化成为浅显易懂、人们易于接受的信息。要充分考虑大众对公共气象服务的预期,从而真正摆脱专家讲座的高深莫测的腔调以及政府公文式的强制、严肃气氛,让公众感觉到可亲、可近、更实用。

2.3 突出可操作性

为最大化地发挥公共气象服务,在实践层面上,关键是要可操作,要简明、易学、会用且成本低廉。

2.4 兼顾科普性

气象科普是公共气象服务的任务之一,公共气象服务是由气象科技知识做支撑。由于公共气象服务自身也在不断完善升级,要有计划地渗透科普内容、达到科普目的。

3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面临的挑战及改进的措施

3.1 基层公共气象服务面临的挑战[2]

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种类越来越多,服务越来越细化,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其次,公共气象服务还存在城乡失衡、地区失衡等问题。农村及偏远山区是气象灾害的多发、重发地区,但这些地区的公共气象服务却严重缺失,不利于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再者,公共财政保障机制还不健全,科技创新与支撑能力不足等原因,影响着服务水平的提高;另外,部门联动效率偏低,公共气象服务效益发挥受到一定的限制[3-4]。

3.2 改进基层公共气象服务的措施

一是不断强化基层气象台站的公共服务意识,推动新时期基层气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层气象部门要深入分析研究服务需求,不断提升气象服务产品的针对性,以满足新形势下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需求[5]。二是以机制建设为重点,促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长效发展。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争取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纳入到地方公共事业发展范畴,逐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同时,要建立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机制,不断加强基层气象人才队伍建设[6-7]。三是不断提升基本气象业务服务能力。省、市2级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基层气象工作的指导,不断提升基层气象部门的预报预测能力和气象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使基层气象事业更好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7]。

总之,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工作需要在理论上积极探索,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应切实以增进公共利益为宗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防御水平,真正满足当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

4 参考文献

[1] 薛恒.公共气象管理学基础[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1:193-203.

[2] 薛根元.在实践探索中加强基层公共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EB/OL].(2011-05-29)[2012-05-20].http://.cn/xwbb/ylgd/2011 05/t20110529_17551.htm.

[3] 高晓斌,鲁渊平,朱丽荣.陕西成立气象减灾服务中心和用户服务中心的实践与思考[J].陕西气象,2012(2):49-52.

[4] 李永果,侯红运,盛波.济宁市公共气象服务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50,53.

[5] 王莘.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J].青海气象,2011(4):2-10,11.

功夫奇迹范文第5篇

关键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监管制度;困境及对策

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监管制度现状及其困境

目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改革进程明显加快,如2013 年 9 月 30 日出台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以及2013 年 12 月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做好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相关文件出台,这也显示了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势及需求。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监管制度逐渐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我国对购买公共服务监管制度的主体、内容、绩效评价等等方面进行了长足的探讨,各地方政府也做出许多积极探索,如深圳市在2014 年推出的《深圳市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和《深圳市政府购买服务负面清单》的混合清单切实细化了政府购买服务的相关规定。然而在此背景之下,我国政府购买服务的监管制度也存在着十分突出急迫的问题。

(一)监管制度提供不足

《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在购买监管问题上虽然提出了“健全项目监管、加强购买过程的跟踪监管和对服务成果的检查验收、加强资金管理”以及对购买主体、承接主体、财政部门、监察、审计部门等相关主体的责任进行了知道性规定,但是该文件并不具有法律强制力,政府购买监管的具体运行机制还存在着巨大的制度空白、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划分、具体监管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均没有做出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

(二)监管主体责任不清、要求标准高

从实际情况看,政府在自觉转变职能时,在政府内部并没有解决好“谁监管”的问题,相互推诿的状态使得监管工作难以落实。政府对于另一方监管主体,即社会组织发展所提供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对于社会组织的协调管理更需要改善;对其设立条件、活动审批等进行较多的干预,容易导致拖慢政府职能转变进度的同时不利于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与各方主体责任不清的现状相对应的是公共服务购买监管的客观难度越来越大,群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涉及社会各方各面的公共服务具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性和交叉复杂性,对于监管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监管部门联系紧密程度具有较高的要求。财政、监察、审计等政府部门之间监管职责的混乱、社会组织监管力量发展缓慢、群众监管力量的缺位与目前完善监管制度要求不断提高的现状产生了日益激烈的矛盾。

作为公共服务的接受者,人民群众处于监管的灰暗地带,虽然有部分人民以投诉、上访等方式进行监管,但人民监管意识缺失加上政府自觉接受群众监管的工作缺位、信息公开的滞后使得大部分人民群众监管力量没有得到开发

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监管制度困境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法规

国家层面上,需要及时修订增补相关监管制度法规,地方政府应当在贯彻立法原则的前提下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完善区域性条例规范。《政府采购法》虽然有公共服务购买的法律依据,对监管主体和内容作出了原则性的确定规定,而2013年《指导意见》也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监管的各方面作出了宏观规定,但是随着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政府采购法》已经并不适宜作为监管公共服务购买的执行依据,《指导意见》也十分单薄,对于公共政府购买监管的单独立法显得尤为必要。

(二)明确各主体监管责任,集中力量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社会组织以及人民群众作为监管主体,其力量并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与调动,政府必须承担起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监管责任,并完善包括公共服务直接提供在内的多方监管责任承担机制。

政府购买服务属于公共财政支出行为,在政府内部,对政府购买服务全过程的直接监管是最应当落实的整体性监管。在监管机构的设置上,应当设立类似于“政府购买服务监管委员会”的专门行政机构,代表政府专门负责对政府购买服务进行直接监管,包括重大决策、承包者选择、资金使用等等过程,并应当负责公共服务购买的救济和追责,防止政府机关内部的腐败,并将其计入考核评价范围之中。

(三)明确监管内容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问题,正如前文提及,公共服务中的许多“软服务”自身特点使得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监管制度的内容难以全面。

对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际评价标准,地方政府更需要有针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有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征求人民群众、相关领域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者和第三方专业研宄机构的利益需求进行调和权衡,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动态调整,最大程度应对公共服务购买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参考文献:

[1]武静: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监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05.26,34-40

[2]孙晓莉:政府与市场关系视角下的购买公共服务监管,《行政管理改革》,【J】,2015年第8期,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