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升学宴恭喜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准备;实验教学
引言:
实验课程是高等学校农学、理工类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强专业基础实验课程,它是生物、农学、食品、园艺、种子、植保、林学、包装等专业基础课程。一方面,它可以配合理论教学,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基础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对实验教学技术的掌握,另一方面,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实验教学[2]。学生每次实验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以及能否熟练掌握并应用相关知识,除与教师严格教学和学生认真操作密切相关外,实验前准备同样是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实验前准备充分与否,不仅关系着学生实验的成功率,而且事关学生对实验知识掌握的娴熟程度。可见,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与大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成败密切相关,实验前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质量。因此,实验准备与实验教学内容同样需要重视。笔者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正确处理实验准备和实验教学的衔接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学以致用,增强自身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方兴未艾,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已将大多单纯验证性实验改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这就对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兢兢业业,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设置的实验项目一般为3—6个教学学时,个别实验为12教学学时。学时数的限制无法让学生从试剂配制开始进行实验,只能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关试剂,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这就要求实验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而且还要具备针对不同实验类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能力。验证性实验重点是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关键是要求学生做出正确的实验结果,以便检验一个已知结论的正确性。如不同条件下对酶特异性的验证。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重点在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该类实验学生会得到很多不同的实验结果,甚至有可能出现与理论预期相悖的结果。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具备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操作过程的不规范之处,并能及时引导学生的专业素质。通过实验准备工作,有利于实验教师正确预估学生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拟定解决方案。因此,实验准备工作有利于实验技术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集中体现在业务素质、自身修为和专业水平三个方面。其中,实验准备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实验教学材料(包括试剂耗材和实验材料)的准备是否充分,估算是否经济,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跟踪是否到位等是实验技术人员业务能力的主要体现。实验技术人员是否能够做到以服务师生为己任,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则是自我修为的集中表现。专业水平则集中表现为实验教师是否能够在准备实验的过程自觉增强自身理论知识,及时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不断拓展和加深自身的知识范围。2.钻研教材,理清准备工作。实验指导是实验教学的指南针,每一位实验技术人员在准备前都应该认真阅读实验指导,复习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吃透实验原理,熟悉操作步骤,正确预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把实验涉及的相关问题考虑全面。根据学生的分组情况,提前将课上所用的实验仪器备好,并检查仪器运行是否正常,如不正常,及时检修,以及需要配制和分配的试剂量计算清楚,配置完成后及时分装到相应规格的试剂瓶中备用。3.加强协作,保持良好沟通。在实验准备前将自己认为需要准备的具体项目拟定完毕后,及时与带课教师沟通,以确保实验准备的万无一失。比如,实验所需的枪头、EP管等是否要进行灭菌或其他特殊处理,实验体系大小的确定等等。及时总结实验准备过程中的得失,并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他们将这些经验传授给学生,进而减少学生实验过程中低级错误的出现率。更为重要的是也有助于任课教师整体把控实验教学过程,遇到问题迅速进行相应调整。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与实验教师之间要及时沟通,相互配合。在平时的工作中,实验技术人员虚心向实验教师学习,不断汲取经验,积极参与实验教材的编写。积极参加教学工作会,及时提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供大家讨论,积极为实验教学的完善建言献策。积极配合相关教师,督促学生如实填写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登记表等,确保实验仪器设备的完好率100%。
二、一丝不苟,备齐实验用品
物质准备的充分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进程和效果。这就不仅要求实验准备的教师具备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需要考虑实验材料的估算和试剂分装。此外还应考虑到实验室的安排是否合理。总之,烦琐而且费时是整个实验准备工作的重要特征。在实验准备过程中,认真做好预实验是保证实验材料的质量是否达标,以及实验设计是否可行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保证实验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1.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制定实验准备工作计划。生物化学实验涉及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测定、维生素C含量测定,酶的特异性、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测定,血红蛋白凝胶过滤层析,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等内容。因此,每一学期学期末,就要根据实验教学大纲确定具体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教学执行计划表。待下一学期的第一周,按照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执行计划表,制订具体的实验准备计划,以确保每次实验课都能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在准备本次实验的同时,还要注意下次及后续实验的内容及日期,确保有些必须提前准备的实验不会因缺少必需的实验材料而无法进行。例如做淀粉酶活性测定实验时,需要提前一周萌发小麦苗,血红蛋白凝胶过滤层析实验则需要提前一天制备抗凝血。2.以实验内容为导向,准备实验相关实验用品。(1)仪器、设备的调试和维护。实验课开始前一定要按照仪器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认真检查调试生物化学实验将要用到的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仪器设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物化学实验中常用到分光光度计,因需要进行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测定,一般会都会借助分光光度计。因此,课前应确定需要紫外分光光度计还是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如果是紫外分光光度计,还应检查所用比色皿是否是石英的,如不是应及时更换成适应比色皿。此外,还应检查分光度计是否可以调零,是否可以调节T=100%等等。(2)低值易耗品的申购。实验教学中心几乎每个学期都要进行低值易耗品的申购工作,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低值易耗品耗费大户。可见,试剂耗材预算表的编制是生物化学实验准备的必要环节。试剂耗材预算表的编制必须以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班的数量、班级人数为根本依据,将实验所需的试剂耗材按照实验名称、时间、材料、试剂名称等分门别类填入需求表中,经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核准无误后,报学院主管领导签字审核。为了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在平时的实验准备过程成就要养成把所缺的实验耗材做好登记,以备编制预算时使用。(3)器皿的清洗。生物化学实验要求所需器皿清洁,特别是一些定量实验对器皿清洁程度要求更高。如: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胰蛋白酶实验,盛放BAEE和BAEE底物缓冲液的试剂瓶不仅需要清洁,而且不能用洗衣粉进行清洗,否则洗衣粉中的酶将会干扰胰蛋白酶活性的测定,进而影响胰蛋白酶含量的测定。因此,实验所需容器不仅要达到要求,还应采取正确的清洗方法清洗实验容器。(4)试剂的配制。精确配制试剂是实验准备的重要一环。配制试剂必须充分考虑到所配试剂药品的理化性质,规范试剂配制流程,并根据实验精度,合理选用量程合适的电子天平,力求称量准确,溶解充分,定容时一定要根据所配试剂量选用恰当的定容器皿。此外,在保证实验教材所规定的浓度和实验效果的前提下,每种试剂的配制技巧和配制量也是配制试剂时必须高度重视的。因为有的试剂价格昂贵,有的试剂毒性大,如果不能很好控制配制量,而造成试剂剩余,不仅不利于节省实验教学成本,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5)预实验的开展。开展预实验是探索实验条件,保障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环节。预实验的开展,一方面能够加深实验技术人员对拟开展实验内容的理解,掌握实验中的难点、疑点和注意事项,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实验技术人员熟悉实验操作过程,提高自身实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实验技术人员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或易出现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确保实验教学高效率运行。如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实验中,分离胶和浓缩胶的制备和室温的高低,以及四甲基乙二胺(TEMED)和过硫酸铵(APS)的加入量关系较为密切。以12%的分离胶制备为例,按照操作规程应依次准确无误加入凝胶储液、分离胶缓冲液、双蒸水、1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四甲基乙二胺(TEMED)、10%过硫酸铵(APS)6.0ml、3.8ml、5.0ml、0.15ml、30μl、30μl后,很可能出现凝胶不能凝聚的问题,这就需要进行预实验摸索出凝胶顺利聚合的最佳条件,如适当提高聚合温度等。如不进行预实验,势必会导致实验教学不能顺利进行。可见,在新一轮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是必须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认真负责,积极参与实验教学
勤于记录,善于总结,是每位实验技术人员必备的素质[3]。实验技术人员除做好课前实验准备工作之外,还应随堂上课,以便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生实验进行状况。如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对实验操作步骤的熟练程度,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具体要求和反应等等。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每次实验课实验技术人员都应尽量到实验室协助任课教师分发试剂,协助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等,并认真解决实验过程中师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以便在以后的实验准备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完善,做到对生物化学每个实验的运行情况都了如指掌,针对实验进程中遇到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和任课教师沟通协商,积极创造条件加以改进和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和实验教师一起上好每堂实验课,确保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科学管理,确保实验室平稳运行
良好的实验室环境和秩序是实验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每次实验课程结束后都要对使用过的仪器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仪器故障及时报修;认真整理清点实验器材,及时补充更换实验药品,做好实验药品的归位工作;搞好实验室安全和卫生,确保实验台面和实验室地面的干净整洁。1.实验仪器的管理。建立健全实验仪器设备管理和制度,确保仪器设备能够得到妥善放置并能够进行定期保养,固定放置的仪器设备要配有仪器使用说明书和使用情况登记表。仪器使用人员必须在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掌握其使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之后才能单独操作仪器设备。实验过程中,学生应在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正确使用仪器设备,避免由于未按说明操作造成的仪器设备故障。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操作人员应及时请实验技术人员人员进行检修,切忌自行打开仪器设备或强行违规操作。实验结束后应认真填写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登记表,对于出现故障的仪器要详细描述故障现象,并写明可能原因,以便及时维修。2.实验材料的管理。生物化学实验课程开课伊始,即由2—3位同学成立一个实验小组,并指定其中一名为组长,且该实验小组在课程结束前不得自行解散。按照实验小组编制实验材料清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实验材料管理责任制。每次实验开始前,由每组组长按清单一一清点实验材料是否齐全,如有短缺,可申请补齐。实验过程中如发现材料短缺,则需小组全体成员进行书面说明,并根据情况扣减平时成绩后方可申请补齐。如实验中涉及到有毒有害试剂以及特殊试剂,实验中将重点向学生讲解如何进行保管和处理,同时要求每组组长在实验课程结束后及时将实验材料按照要求整理、归位,由实验指导教师清点无误后,方可离开。3.实验室卫生的管理。建立健全以实验小组为单位的值日制度,实验开始前即安排好本学期的值日顺序。每次实验课程结束后,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值日生需要对实验室进行彻底清扫,并将实验用的仪器设备摆放整齐,实验药品归位,废液收集到特制容器中,进而为后续实验营造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
五、结语
实践证明,实验准备工作并非是一种单纯、机械性的重复;而是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工作[4]。作为实验技术人员,应立足本职,努力探究,牢固树立服务于教学的思想,在平时的工作中,有计划地完成好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确保实验教学工作正常进行,进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康小虎,田永强,谢放,等.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5):86-87.
[2]许洁,钱洁.如何做好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准备[J].教育教学论坛,2013,(4):127-128.
[3]朱甫祥.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生物化学教学[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1):24-28.
关键词:跨校区 学生工作 信息化 一站式服务
项目来源:2011年浙江传媒学院辅导员专项课题《跨校区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11FDY010
根据《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学生工作信息化和信息化的学生工作,正成为各高校学生工作人员、有关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多校区、跨地区办学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学生管理往往受到空间上的限制和时间上影响,加之现代信息媒体为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交流、管理、服务手段,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同样面临着加快跨校区信息化建设的紧迫课题。
1.学生工作信息化概述
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开发、推广和应用,网络已迅速覆盖全球,信息化成为时代的主流。具有共享性、便捷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的网络给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了种种挑战,也给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内涵也是逐渐丰富的,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大多学生工作信息化方面的文章把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狭义地理解为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构建。学生工作信息化是以学生为本,借助电话、广播、电视、传真、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和Internet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构建和改进学生工作信息系统,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即时性、共享性、电子化、集约化、网络化的过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在此环境下,跨校区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构建,更需要基于网络的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如互动交流平台建设(QQ群、飞信、BBS论坛、BLOG、微博、校内等),同时也要拓展学校与外界互动的信息化平台。
2.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构建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是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它使得学生工作管理从传统转变为现代,从分散转变为集中,从以人工手段为主转变为以信息技术为主。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工作中存在的“散”、“乱”、“拖”现象,该管理系统使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2.1 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构建存在的问题
通过文献综述以及高校信息部门访谈,发现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构建整体发展状况及发展水平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相比,明显滞后于高校其他相关系统,如教学、教务、财务、图书馆、后勤服务等信息管理系统。高校已经开发或购买独立的B/S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与学校其他管理部门之间无法建立联系,数据无法共享,应用不能集成,没有统一的接口,数据标准不一致,这样就产生了信息孤岛。
2.2 合理构建学生工作管理系统
为更好地发挥学生工作管理系统的教育、管理、服务的三大职能,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一站式信息用户服务平台。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学校OA内网、学工、教务、财务、图书馆、后勤服务等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互通,资源共享。它最好的地方,就是不需要再使用不同的账号和密码,去分别登陆原先无法互通的那些子网站,比如教务系统、电子教育平台、校园邮箱、手机短信平台、图书管理、财务查询、校园卡、迎新管理系统等。只要一个账户一个密码,就可以登陆集成信息平台,一次性就可以访问所有相关子系统。平台首页是可以人性化定制的模块群,显示用户有权查阅的相关信息;系统根据师生不同的身份,自动给予相应的信息权限和栏目界面。
打造一站式信息用户服务平台将成为跨校区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减少数据流动中的遗失和错误的可能性,增加数据的可访问行、共享性。
3.互动交流平善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跨校区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更应拓展符合实际的路径,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拥有手机、电脑上网已经不是问题,学生工作信息化建设要抓住有利时机,方便于从上至下、从下至上的信息互动交流,保持畅通对称。
3.1 即时互动通讯平台:QQ群、飞信
QQ是国内最流行的免费聊天工具,它提供一对一聊和群聊等功能,QQ群是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有效的交流工具,因为QQ是学生网络聊天的主要工具。笔者有180名学生,每位同学都有QQ号码,四个班级全部建立QQ群。通过QQ,学生工作者可以跟学生单独谈话,也可以在QQ群聊中解决同学们的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谈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可通过QQ群及时各种信息和通知。QQ已经成为辅导员工作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交流工具。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就业指导;信息化
1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新时期,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大专院校陆续创建了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网站,相关行业部门和一些人才劳动市场,也设有毕业生就业服务在线专栏。就业信息网络正逐渐形成,并成为大学生择业、就业的主要信息来源。然而,当前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在内容和功能上都存在明显不足,即多数信息服务平台仅仅定位于就业信息和政策的、网上求职及接办相关手续,很少有涉及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如:行业环境预测、职业状况分析、个人求职方向测评和在线咨询辅导等。因此,有关单位和部门仍需进一步加强技术优化和信息网络建设,完善就业信息网络。针对上述现状,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就业信息源有限,社会关系网络不足。目前,大学生就业信息源主要为学校、政府部门、活跃的用人单位和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但相对于大批毕业生和浩瀚的网络信息海洋来说,仅这些信息源是很难发挥较大作用的。此外,很多大学生缺乏明确主体性,主动寻求就业指导、自身就业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较差,而以家庭为主的社会关系网络在此过程中表现乏力。第二,信息化等同于网站化,信息渠道狭窄。虽然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普遍应用到新媒体技术,但以网站开发为主的渠道建设无法摆脱单一化的局限。在信息化进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目的与科学规划,造成了硬件和软件建设失衡、成本投入比失调以及信息审核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这种情况下,毕业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指导的难度加大,降低了利用率。第三,信息指导等同于信息,指导方法单一。大部分高校和有关单位对毕业生的信息指导停留在简单的信息提供层面上,即通过网站招聘资讯,而无个人职业性评测、职业状况分析等动态指导。对于大学生普遍接触的新媒体,如:微信、微博和APP应用等,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各主体之间缺乏实时交流和有效互动。这种倾向于单向性和静态化的就业指导,很难真正吸引毕业生并满足其需求,其实际效能有限。
2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的策略
2.1丰富就业信息源,拓展学生社会关系网络
为了最大程度上完善就业信息体系,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不断丰富就业信息源,主动吸收各方就业关系主体,并将之纳入信息网络结构中。同时,高校应着眼于缩减学生非能力因素差距,积极拓展学生社会关系网络。信息时代,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规模影响着其资源获取程度。一般来说,社会关系网络规模越大,就越容易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并转化为个人资本。社会关系网络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为其获取就业信息、增加就业机会及自主创业等方面都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拓展大学生社会关系网络是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的重要环节。具体而言,高校可以依托自身资源,尤其是校友资源,帮助学生搭建人脉关系,通过论坛、博客及社交平台等形式,实现学生与就业相关方的实时交流和互动,并从中获取有效就业信息及指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在非能力因素上的不足,有利于突破过往以家庭为核心的单一社会关系网络,对社会资本处于劣势的农村生源学生意义更大。
2.2注重指导内容和方法创新
就业指导信息化要注重内容和方法的创新,这也是该项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就业指导信息化在内容创新上具有理论可行性。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就业指导的核心内容,应包含学生就职前后两个部分,根据其详细内容又可分为信息、职业、技巧及咨询指导4个方面,这些内容都应纳入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中。例如:职业指导既要有国家政策、就业趋势及职业道德等宏观层面的指导,也要注重对某类职业的从业要求、发展前景、薪资水平及升职难易度等微观层面的指导,乃至实现对学生个体心理特征、职业兴趣及职位匹配程度等方面的个性化指导。另一方面,就业指导信息化在方式创新上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不同于传统的课堂面授、“一对一”咨询,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可以利用多种信息技术载体,提供各类授课软件的下载和在线学习,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就业资讯、学习就业知识,突破了现有就业指导课程在时间、地点及授课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此外,网上模拟甚至网络招聘的方式,使大学生与用人单位实现了在线交流、互动甚至直接面试,简化了就业指导过程,更提高了学习、求职效率。
2.3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软件建设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应坚持硬件、软件建设并重,双管齐下。针对目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硬件有余、软件不足问题,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和高校应着眼于软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加强软件建设以满足各方主体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第一,开发符合学生需求的就业指导APP。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APP以其强大的功能性和多样化的风格而广受人们欢迎。基于此,可以通过研发就业指导APP,或一些手机求职客户端,从而为学生择业、就业提供便利。就业指导APP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还因其个性化的指导而提高了学生求职成功率。就业指导APP的应用,是指导内容上的丰富,也是指导方式的创新,实现了当代大学生在较大规模内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第二,统一就业信息平台接入标准,规范就业信息管理。时下,我国各大招聘网站、高校及用人单位之间的信息平台有着不同的接入标准,妨碍了资源整合利用,也不利于提高大学生使用率。因此,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应联合制定共同的应用系统、统一信息平台接入标准,并通过统一的身份认证来规范就业信息管理。此外,政府部门应积极倡行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管理机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设立严格的管理队伍,从而保障就业各方主体的合法权益。
3结语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是理念转变与技术创新的结合,是新形势下实现知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统一,促进大学生和谐就业的必然要求。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应着力于丰富就业信息源,拓展学生社会关系网络,弥补学生就业信息上的鸿沟。要坚持创新思维,注重指导内容与方法上的革新,实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应大力加强就业指导信息化进程中的软件建设,满足就业各方主体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作者:姜文杰 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立保.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的实证研究综述[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15(3):64-70.
[2]许文杰,金天星,郑曼.论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就业信息的不对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6(2):139-141.
【关键词】手机短信;网络信息文化;大学生;研究生;全面育人
一、全面育人工作对象及所指导研究生的特点
近几年我们全面育人工作的对象及所指导的研究生大多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出生的,由电视“抱大”,在电子游戏厅“泡大”、在广告轰炸下成长起来的“九零后新人类”。他们具有与其父辈及我们全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思维方式。他们高呼:“X世代”已经老了,“Y世代”也落伍了,“e世代”闪亮登场啦!他们是长着两个脑袋的一代:一个是大脑,一个是电脑,工作离不开电脑,甚至连爱情也“一网情深”了。离开电脑,他们就会“偏瘫”。网络信息时代的“动物世界”是:雅虎、搜狐、鼠标、外置猫……还有他(她):网虫。在手机短信等网络信息文化影响下,“新人类”最流行的感叹词已经不是“哇塞”,而是“呀呼”!“呀呼”源于网络搜索巨擘“雅虎”,因为“雅虎”的英文注册商标是“Yahoo!”,所以当网虫们在网上发现什么新大陆时,喜欢大叫一声“呀呼”,类似于非信息时代的“呜呼”!他们是“最酷的消费动物”。早在咿呀学语时,他们一张嘴就是一句广告词:“妈妈,我要……”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名牌包围的商品世界里,从麦当劳到百事可乐,从迪斯尼卡通片到滚石唱片,从李维斯牛仔裤到雷朋太阳镜,从索尼CD到诺基亚手机……令人目不暇接的名牌给予他们挡不住的诱惑。特别是“名牌+明星”的互动广告策略,更为“新人类”创造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你崇拜乔丹,能不穿Nike吗?你崇拜王菲,能不喝百事可乐吗?“新人类”们“为快乐而生,为自我而活”。他们的偶像巫启贤在歌曲《只爱一点点》里表明了他们的爱情态度:“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他们现在流行的一种说法是:两人世界(婚姻)太大,一人世界(单身)太小,一个半正好。所谓“一个半”,就是比爱情多一点,比婚姻少一点:他不想做你的那一半,只想做你的那“半个”。假如有一天他提出分手,那也不要怨他、恨他,因为这“都是月亮惹的祸,那样的月色太美太温柔……”。杨千桦更想得开,她在《微笑》里唱道:“这是一个游戏,它规定不得哭泣,找到快乐后谁都不必为谁负责到底/所以我始终微笑/当朋友说你离去/深深呼吸/是种诀窍/不让泪往下掉/smile/我深爱你/我不哭你的回忆/不能强迫你给结局/眼泪更不该死心塌地……”信息多元化带来了思想的多元化,现代大学生往往不受主流价值观念的约束,张扬个性,违背传统,增加了高校思想教育的难度。面对读图时代、“e世代”持上述如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婚恋观的“九零后新人类”,本人尝试用手机短信等网络信息文化与这些全面育人工作对象及所指导的研究生对话交流。
[关键词]信息化;网络党建;工作机制
在当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大学生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网络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今天,高校党建工作管理者应主动适应这一形势,积极探讨利用网络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方法、新平台,切实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水平。
一、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开展的可行性及意义
网络被称为“第四媒体”,它对青年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影响。而高校是网络普及化程度最高的场所,因此高校利用这一阵地开展学生党建工作具有可行性及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1、网络的特性使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成为可能
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综合性、资源共享性的特点,使得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高校党建工作者可以有针对性对学生正确的信息,在网络特性作用下传播更为迅速、直接。
2、高校学生使用网络的普及性使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成为可能
根据2011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我国网民规模继续稳步增长,网民总数达到4.57亿。从职业结构来看,学生占30.6%,从学历结构看,大专以上学历占23.2%,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3次互联网发展报告显示,大学生是互联网应用最活跃的一个群体,博客、论坛是他们极为活跃的领域,博客在大学生用户中半年更新率达到80.3%。高校学生使用电脑或手机上网的普及率高使高校利用网络开展党建工作更容易实现。
3、高校网络覆盖面大使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成为可能
从2009年起,中国电信已完成全国高校WLAN网络的覆盖建设,目前,南方各省和北方大部分省市的高校校园WLAN可用率达到100%。新华网山东频道于2011年8月10日报道,山东90%的高校校区已实现无线宽带全覆盖。这使得高校利用网络开展党建工作成为了现实。
(二)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的意义
高校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党建工作有利于整合信息资源,借助网络这一新平台丰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降低党建工作的中间成本,提高运作效率,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同时,高校利用网络开展学生党建工作也是顺应时代的潮流,拉近高校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一途径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必须不断加强网络党建工作的探讨,创新机制,使高校党建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二、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各高校普遍认识到网络党建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开展了网络党建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高校网络党建工作基础相对薄弱
随着网络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网络党建越来越受重视,很多高校也开始探索网络党建工作的实施。但由于人员、技术、资金等条件的限制,网络党建工作发展缓慢。既精通网络技术,又熟悉党务工作的人才严重缺乏。高校的党建经费不足也严重影响了高校网络党建工作的发展。
2、高校网络党建未能完全在学生群体中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目前大部分的党建工作者已经认识到网络在党建工作中得重要性,并开始将它运用到实际中,很多高校开始建立党建工作的网站,但是这些网站通常只称为党的基本知识和时事的宣传阵地,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些网站由于普遍缺乏必要的交互性,因而访问量较低、覆盖面较窄,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高校网络党建工作不能简单理解为党建网站的建立。更为丰富的网络党建应建立在包括目前应用广泛的微博、微信、BBS等载体上。
3、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存在制度上的缺陷、观念层面和技术管理层面的制约,使得网络党建工作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高校学生网络党建工作机制的构建
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而网络党建工作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应提高认识,积极构建学生网络党建工作机制,使网络党建工作真正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要推进学生网络党建的发展,必须打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转变观念,充分利用网络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通过网络及时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学生党建工作更具针对性。
2、丰富学生网络党建工作的载体,提高网络党建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互联网深受当代大学生的欢迎,并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获取的一部分,高校应利用网络创新党建工作的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所吸收。目前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党校”,要求学生开展网络学习,实现在寒暑假及学生外出实习这几个真空期的党建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建立“党员Q群”、“党员飞信群”等,构建党建工作的便捷渠道;创建高校党建微博,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3、建立有效的学生网络党建工作机制
高校应不断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加大对网络的监督控制力度,提高对各种有害信息的鉴别能力,消除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建立更为有效的包括运行机制、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在内的高校网络党建工作机制。与此同时,切实对高校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网络道德,规范高校学生的上网行为,纯净网络环境,进而达到在网络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4、加大对高校网络党建工作队伍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