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文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宜都市的四个医疗机构,这四个医疗机构分别定为A机构、B机构、C机构、D机构,并在这四个医疗机构中随机选取一至两个已经采取基本药物制度的医疗机构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由于在不同月份,在医疗机构内会出现不同的病谱,为了适应研究的需要,本研究主要在2008年至2015年的2月、5月、8月、11月抽取医疗机构的830份处方作为本研究的研究样本。1.2方法。本研究主要选择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研究方式。1.2.1定量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方法,这里主要是指按照相应的指标展开研究。主要按照合理用药国际网络及WHO开发推荐的药物合理应用的相关指标,除此之外,建立在国内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开研究。本研究主要的参考指标包括:(1)各个处方应当选取的药物品种;(2)针对不同的病,应当选取的抗生素药物品种;(3)在治疗过程中,注射剂占患者药物治疗的总体比重;(3)在治疗过程中,激素占患者药物治疗的总体比重;(4)患者治疗某一针对性疾病时的药物总花费。1.2.2定性研究方法。为了能够达到研究的效果,本研究主要结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主要内容,对相关的关键人物如专家学者、患者、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等展开针对性的访谈。访谈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理解,关于合理用药的作用与意义,基本药物制度在实行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等。

2结果

2.1每处方用药种数。针对不同的疾病,其处方包括的用药种数是不同的。在2008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之前,每个处方用药的种数平均能够达到3.04种,这个数量在现在看来是非常多的。而在2015年,当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6年之后,每个处方用药的种数平均只有1.07种。这说明在采取了基本用药制度后,每处方用药种数开始呈下降趋势,能够对药物的使用起到一个很好的控制作用。前后的资料差异比较,P<0.05,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2.2抗生素使用情况。据以往研究发现,抗生素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类药物。因此,通过观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能够有效分析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在2008年,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之前,抗生素占处方药物的总比例高达53.29%,这个比例在整个用药中所占的比例是非常高的,而在2015年,当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6年之后,抗生素占处方药物的总比例已经降至38.62%。通过研究结果,可以明显发现,当实施了国家基本用药制度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明显改善。前后的资料差异比较,P<0.05,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2.3注射剂使用情况。使用注射剂进行治疗通常也是患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经常会选择的疾病治疗方式。通过研究结果,可以明显发现,在2008年,注射剂占处方药物的总比例高达48.16%,在2015年,注射剂占处方药物的总比例降至33.22%。这说明在实施了基本的药物制度后,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有明显的改善。前后资料差异比较,P<0.05,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作用在于促进医疗机构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的用药,改善药物滥用的现象。通过对处方指标的分析,能够总结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的实际效果。建立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主要选取目前在宜都市已经开展基本药物制度工作的4医疗机构,并将这4个医疗机构在采取基本药物制度后所开的83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先应用定量的方法对这830张处方进行定量分析,再对本研究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展开访谈,结合定量分析的结果探讨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的影响。通过研究结果,可以明显发现,在采取了基本用药制度后,每处方用药种数开始呈下降趋势,能够对药物的使用起到一个很好的控制作用;当实施了国家基本用药制度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明显改善;在实施了基本的药物制度后,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有明显的改善。

综上所述,国家建立基本的药物制度对于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具有重要作用,可以考虑继续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芳,丁雪,代涛.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6(4):41-46.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促进医疗机构经济效益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来源是有限的,主要有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医疗业务收入等。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业务中药品、卫生材料实行零加成销售,而药品收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收入中的比重仍然很大。如何通过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降低支出成本,提高资金收支结余,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效益的提高至关重要。如何利用企业的管理模式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对单位资金分配起着决策和计划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发挥资金的最大经济效益,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终目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采购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运营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等,依法依规规范经济活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发挥经济管理的服务、保障和管控作用。2.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提升财务管理在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财务管理水平低,将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医疗服务能力下降、职工节约意识薄弱、工作沟通协调不畅等。从2020年起全面实施“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并将其作为常态化工作,这是一项全面提升医疗机构管理能力、规范医疗行为的工作,其中财务工作最重要的内容是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等各项制度并有效实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提高了各项资金支出的绩效目标,从而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使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达到业财融合的新目标。3.保障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在当今社会,电信诈骗手段无奇不有,为了单位资金安全,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已是刻不容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规避控制财务风险,避免因为财务问题危及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稳定性。在法律法规的监督下运行财务管理,避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其他重要岗位人员、单位领导超越工作权限,甚至触犯法律底线,保障单位资金安全,降低财务人员及其他人员违规违纪风险。我国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不敷出,财务管理问题层出不穷,为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风险,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专业财务人员紧缺人才问题是困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一大难题,不论是财务专业人才还是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都非常紧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一机构一专业财务”的配备都很难做到。财务人员的紧缺或财务管理力量薄弱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或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人员目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数据核算,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人员还兼任人事或其他办公室工作,削弱了财务人员的管理职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财务管理人才,缺少在发展和管理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对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形成阻力。2.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受管理人员重视,缺乏财务管理意识,不了解财务管理的政策法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重业务收入,轻财务管理”,将财务工作列为普通的后勤工作,忽视了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财务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核算和记账”职能上,对财务管理的内容、价值以及财务管理疏漏带来的风险认识不足。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运行需要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支撑,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是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大部分从网上下载后直接作为单位的制度文件,未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无法落实落细,导致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存在差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建立往来款管理制度,未定期开展往来款项清理工作,不能及时对长期应收应付的款项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呆账、坏账的发生。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未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对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不清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规范,导致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必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4.未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区(县)级财政部门工作繁多、人员不足,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未开展培训、督查和指导。本级审计部门未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开展工作,导致单位领导不重视,职工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未成立内部审计领导小组,不能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能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存在的缺陷不能及时整改完善。各级政府及卫生健康部门组织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少,且具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几乎为零。主管部门财务人员有限、财务管理能力匮乏,未有序开展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指导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主管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力度不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少、学习能力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遇到自身不能解决的财务管理问题,无处咨询、无人指导,对推进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5.对上级安排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存在差距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国家下达全面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及“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这两项活动与财务管理工作都密切相关,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不好。“经济管理年”活动有助于医疗卫生系统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不断规范医改新形势下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行为,进一步建立财务管理和运行新机制。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该工作流于形式,将工作停留在报资料、报报表上。在医疗改革不断发展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评价工作也做了相关规定,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未有效落实绩效评价对单位的发展目标。

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1)必须配备专业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具备一定财务法律法规、财务政策基础,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2)加强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培养品德合格、专业素质扎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线岗位适应能力,且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财务管理人员对基层医疗机构各项工作内容均要有所了解,这样财务管理人员制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符合单位实际,具有可执行性。(4)财务人员在提升财务管理理论与制度水平的基础上,同步提升信息化水平。(5)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培训和学习,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与政策同步更新。(6)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将职称名额留一定比例给财务管理人员,绩效分配上也要积极考虑财务管理人员的贡献,让管理层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人员。加强财务人员考核工作,建立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促进财务人员进行学历提升,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基础水平。2.建立培训和考核机制(1)定期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相关培训,使管理者的财务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主管部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运行的考核机制,将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运行纳入工作考核指标,考核结果直接影响各项经费的分配,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将财务管理工作落实落细。(3)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班子奖惩机制,在院班子提拔使用时,将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运行状况作为重要考核标准。对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运行不畅的班子进行相应惩罚。(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管理者带头,全员参与的财务管理氛围,管理者积极带头参加财务管理的相关培训和学习,使财务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从事后监督转化为全过程管理。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促进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与执行,使各项财务工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离不开内部控制建设,内控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流程,促进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相互融合。强化内部控制约束机制,促进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更加有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完善以下方面。(1)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论是收入还是支出都应进行预算管理,根据各收入来源及影响收入的各项指标等综合评估各项收入的全年收入情况。针对单位各科室成本费用产生的类别,根据科室收入合理设置支出限额。(2)建立健全采购制度,设置资产采购流程及审批程序,合理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3)建立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债权债务台账,及时研究到期债权债务的处置方案,减少呆账、坏账的发生。(4)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及物资管理制度,建立资产、物资管理台账,全面掌握资产的管理、使用、维护情况,物资出入库管理规范、使用合理,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物资盘点工作,定期对固定资产、物资的使用进行评估,对资产使用不合理,物资消耗超标准的科室和人员责令整改。(5)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加强成本管理制度执行的考核,提高单位职工成本管理意识,提高成本管理能力。(6)建立健全审批制度,完善各项支出的审批流程,保障资金安全,各项支出合规、合法,预防出现各岗位的廉政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内容很多,还有“三重一大”制度、财务监督制度、合同管理,等等。4.强化内部审计,加强财务监督与指导内部审计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运行监督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及内部审计领导小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强化审计问题的整改效果,促进内部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主管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运行。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及主管部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培训和指导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财务管理的培训,强化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财务管理能力。建立上下联动的财务管理指导机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进行研究解决,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保驾护航。5.有效落实上级安排的相关工作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不仅需要提高完成时间效率,更需要提高工作完成质量。提升单位管理水平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单位整体管理水平。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和全面绩效评价常态化工作制定目标任务分级表,拟定完成时限,有效落实上级的有关工作任务。(1)“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方案中涉及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很多,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现状,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人员素质,努力实现管理质量、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综合提升。(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落实绩效评价工作机制,建立个人品德、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的评估机制,同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运行的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各项工作完成效益的绩效评估机制,建立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估机制。(3)落实医疗改革有关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

财务管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内部管理、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升财务质量及长远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保障资金安全,降低财政风险,通过财务管理影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专业财务人员紧缺、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未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财务指导,未有效落实上级安排的财务管理工作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春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财会学习,2019(35).

2.邱定孝.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中国市场,2020(2).

3.张莹.浅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问题和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20(06).

4.袁素敏.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经界,2020(2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文第3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监督;预算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识码:A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1998 年颁布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于规范体制转轨初期的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和财政预算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医疗机构的运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活动也更加复杂,迫切需要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会计制度,准确核算反映财务信息,满足各方面管理监督的需要。

为此财政部会同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制定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财社[2010]307号)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财会[2010]26 号),自 2011 年 7 月 1 日起全面执行。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同时考虑到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的差异,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有条件的地区,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实现强化财务监管和会计监督、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

(二)意义

1、会计集中核算能够更加客观的反映收支情况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发展时候要确保收费项目的合法性同时要杜绝乱收费情况的出现。集中核算制度能够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会计收支活动更加客观的反映,这样可以避免自行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出现隐瞒的情况。会计的集中核算可以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违规做法被有效的控制,同时也能更好对国家的资产进行保护。会计的集中核算也能更好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更好地监督。

2、会计的集中核算是核算业务更加的专业化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按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进行会计核算,使核算业务更专业化。还运用权限设置等方法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较好地执行了会计法有关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有关制度。同时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独立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外,使其具备更好的独立性,会计人员能够更好地行使监督职能,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服务收入核算有差异

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收入直接由收费员缴入中心专户,缴存专户后,不少收费员未能及时与医院报账员进行结算交账,造成医院报账员无法及时与核算管理中心进行收入报账和结算,不少单位要等到月末截账后才把收入交到核算管理中心报收入账,造成核算中心的账面医疗服务收入与实际收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医疗服务收入与报账收入有差异,直接影响了收入核算的及时性。

(二)财务管理成本相对提高

由于会计核算管理中心在县城,而卫生院离县城都有一定的距离,无论是申请付款、现金报账还是其他事宜,卫生院都得派人到县城办理。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了解自己的收支情况,仍然需要建立一定的账户,并有一些人员进行管理与核算,事实上形成了两班人员和两套账户管理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力物力成本。

(三)财务管理不规范

主要表现在:发票管理不健全,签字不完善、白条入账;支出口径不统一;计提费用不规范,有的提,有的不提,标准也很随意;津贴、夜班费标准不统一;滥发奖金等。由于管理的缺失,加上财务人员水平限制,导致账实、账账、账表不符,也有用电子表格制作报表,公式错误导致数字错误,也有账务处理不及时导致收支不配比等,财务信息失真。

(四)会计监督仍然乏力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目的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收支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发生。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核算管理中心的每个会计人员都担任多个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整天忙于报账、记账,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履行监督职能,加上制度、规范、流程、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监督没有完全到位。

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预算控制

核算中心应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按综合预算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单位综合预算。单位预算的编制,应着力体现单位年度工作目标,确保年度目标有预算的支撑和保障。建立预算实际执行率的考核制度,从收入和支出预算符合率、预算收入支出配比率、重大项目执行率和预算符合率等指标来控制单位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及实际执行率。完善预算调整机制,凡涉及预算重大调整的,如支出预算超比例增长、改变项目用途或支出总额等,应按预算编制和批准程序进行调整。建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制度,定期由核算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两个不同层级的分析。核算中心重点从横向进行主要指标的分析比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围绕单位年度目标进行纵向分析比较,分析差异原因,采取提出改进措施,并作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参考依据和年度考核的内容。

(二)强化基层单位内部财务管理

加强与完善各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已成当务之急,提高其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培养创新意识,使他们打破以前的思维模式,接受新生事物,并创造性改进工作。充分发挥各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得到他们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和有效,使基层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走向一个新的台阶。

(三)增设出纳岗位

在基层单位配备具有从业资格的出纳人员,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得出这是实现基层单位会计内部监督最有力的途径之一。同时,《会计法》规定了单位应当设置会计机构并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而现行的财务集中核算模式取消单位会计岗位,只设报账员一职并不符合其相关要求。一个单位只有一名报账员这在很大程度上为会计造假提供了一定的平台,增设出纳岗位,一方面出于内部控制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其毕竟置身于单位内部环境,对单位的经济业务的真实性有所掌握,为会计造假设置了一定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建立信息制度

针对会计信息的不完整情况,在核算中心建立会计信息制度。由核算中心依托会计核算软件提供的分析模块或自制分析表单,定期提出主要会计信息情况表,经由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核对修改后,向有关方面提供较为完整的会计信息,供主管部门、基层医疗单位分析参考,以填补空缺的会计信息链

(五)加强会计监督管理

1、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监督

建立月度经常性支出计划和项目支出计划审报制度,每月末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根据年度预算的安排,提出下月的经常性支出计划和项目支出计划,核算中心不提出反对意见即作为认可并实施执行,非特殊情况不得超越月度支出计划预算,以控制预算执行节奏。

2、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机制的监管

将监管的重点放在现金、物资、项目支出等方面,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制度,从印鉴、支票、收支日报、采购等方面落实内部控制制度。

3、加强管理中心的监督力度

通过管理中心的工作流程改造,改变一个人管若干个机构全部核算的模式,在会计核算前后台分工的前提下,按制单、复核、录入、校对、核算、分析、监管进行分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监管中。

参考文献

[1]郝春.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财会制度的探讨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1.促进医疗机构经济效益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来源是有限的,主要有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医疗业务收入等。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业务中药品、卫生材料实行零加成销售,而药品收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收入中的比重仍然很大。如何通过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制度,降低支出成本,提高资金收支结余,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效益的提高至关重要。如何利用企业的管理模式发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对单位资金分配起着决策和计划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发挥资金的最大经济效益,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最终目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采购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运营管理制度、绩效评价制度等,依法依规规范经济活动,提高经济管理水平,发挥经济管理的服务、保障和管控作用。2.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提升财务管理在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如财务管理水平低,将导致医疗资源的浪费、医疗服务能力下降、职工节约意识薄弱、工作沟通协调不畅等。从2020年起全面实施“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并将其作为常态化工作,这是一项全面提升医疗机构管理能力、规范医疗行为的工作,其中财务工作最重要的内容是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等各项制度并有效实施。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提高了各项资金支出的绩效目标,从而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管理水平。同时,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使其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达到业财融合的新目标。3.保障资金安全,降低财务风险在当今社会,电信诈骗手段无奇不有,为了单位资金安全,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已是刻不容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可以有效规避控制财务风险,避免因为财务问题危及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稳定性。在法律法规的监督下运行财务管理,避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其他重要岗位人员、单位领导超越工作权限,甚至触犯法律底线,保障单位资金安全,降低财务人员及其他人员违规违纪风险。我国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不敷出,财务管理问题层出不穷,为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风险,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已迫在眉睫。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专业财务人员紧缺人才问题是困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一大难题,不论是财务专业人才还是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都非常紧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一机构一专业财务”的配备都很难做到。财务人员的紧缺或财务管理力量薄弱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建立财务管理制度或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人员目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数据核算,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人员还兼任人事或其他办公室工作,削弱了财务人员的管理职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财务管理人才,缺少在发展和管理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对单位的健康长远发展形成阻力。2.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受管理人员重视,缺乏财务管理意识,不了解财务管理的政策法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重业务收入,轻财务管理”,将财务工作列为普通的后勤工作,忽视了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单位主要负责人对财务工作的认识仍停留在“核算和记账”职能上,对财务管理的内容、价值以及财务管理疏漏带来的风险认识不足。3.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工作正常运行需要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支撑,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是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大部分从网上下载后直接作为单位的制度文件,未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细化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无法落实落细,导致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存在差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建立往来款管理制度,未定期开展往来款项清理工作,不能及时对长期应收应付的款项采取有效措施,导致呆账、坏账的发生。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未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对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不清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规范,导致一系列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必须作为重要工作来抓。4.未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区(县)级财政部门工作繁多、人员不足,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财务管理工作未开展培训、督查和指导。本级审计部门未定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织开展工作,导致单位领导不重视,职工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大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未成立内部审计领导小组,不能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能及时发现,财务管理存在的缺陷不能及时整改完善。各级政府及卫生健康部门组织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少,且具有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几乎为零。主管部门财务人员有限、财务管理能力匮乏,未有序开展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指导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目标。主管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培训力度不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人员参加培训的机会少、学习能力不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人员遇到自身不能解决的财务管理问题,无处咨询、无人指导,对推进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一定影响。5.对上级安排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存在差距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国家下达全面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方案及“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这两项活动与财务管理工作都密切相关,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不好。“经济管理年”活动有助于医疗卫生系统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不断规范医改新形势下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行为,进一步建立财务管理和运行新机制。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该工作流于形式,将工作停留在报资料、报报表上。在医疗改革不断发展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评价工作也做了相关规定,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未有效落实绩效评价对单位的发展目标。

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财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1)必须配备专业财务人员,财务人员具备一定财务法律法规、财务政策基础,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2)加强财务人员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培养品德合格、专业素质扎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线岗位适应能力,且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财务管理人员对基层医疗机构各项工作内容均要有所了解,这样财务管理人员制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符合单位实际,具有可执行性。(4)财务人员在提升财务管理理论与制度水平的基础上,同步提升信息化水平。(5)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加强对相关政策法规的培训和学习,保证财务管理工作与政策同步更新。(6)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将职称名额留一定比例给财务管理人员,绩效分配上也要积极考虑财务管理人员的贡献,让管理层从思想上重视财务管理人员。加强财务人员考核工作,建立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管理制度,促进财务人员进行学历提升,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基础水平。2.建立培训和考核机制(1)定期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进行财务管理相关培训,使管理者的财务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2)主管部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运行的考核机制,将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运行纳入工作考核指标,考核结果直接影响各项经费的分配,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将财务管理工作落实落细。(3)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班子奖惩机制,在院班子提拔使用时,将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运行状况作为重要考核标准。对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运行不畅的班子进行相应惩罚。(4)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管理者带头,全员参与的财务管理氛围,管理者积极带头参加财务管理的相关培训和学习,使财务管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从事后监督转化为全过程管理。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促进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建立与执行,使各项财务工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离不开内部控制建设,内控制度规范财务管理流程,促进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提高管理水平,实现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相互融合。强化内部控制约束机制,促进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更加有效。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完善以下方面。(1)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不论是收入还是支出都应进行预算管理,根据各收入来源及影响收入的各项指标等综合评估各项收入的全年收入情况。针对单位各科室成本费用产生的类别,根据科室收入合理设置支出限额。(2)建立健全采购制度,设置资产采购流程及审批程序,合理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3)建立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建立债权债务台账,及时研究到期债权债务的处置方案,减少呆账、坏账的发生。(4)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及物资管理制度,建立资产、物资管理台账,全面掌握资产的管理、使用、维护情况,物资出入库管理规范、使用合理,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物资盘点工作,定期对固定资产、物资的使用进行评估,对资产使用不合理,物资消耗超标准的科室和人员责令整改。(5)建立成本管理制度,加强成本管理制度执行的考核,提高单位职工成本管理意识,提高成本管理能力。(6)建立健全审批制度,完善各项支出的审批流程,保障资金安全,各项支出合规、合法,预防出现各岗位的廉政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内容很多,还有“三重一大”制度、财务监督制度、合同管理,等等。4.强化内部审计,加强财务监督与指导内部审计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运行监督的有效手段,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及内部审计领导小组,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强化审计问题的整改效果,促进内部审计制度的不断完善。主管部门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督导检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运行。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及主管部门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培训和指导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积极参加相关部门组织的财务管理的培训,强化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和财务管理能力。建立上下联动的财务管理指导机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及时进行研究解决,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工作保驾护航。5.有效落实上级安排的相关工作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不仅需要提高完成时间效率,更需要提高工作完成质量。提升单位管理水平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而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单位整体管理水平。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和全面绩效评价常态化工作制定目标任务分级表,拟定完成时限,有效落实上级的有关工作任务。(1)“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方案中涉及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很多,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现状,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升人员素质,努力实现管理质量、管理能力、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的综合提升。(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落实绩效评价工作机制,建立个人品德、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的评估机制,同时建立各项管理制度运行的绩效评估机制,建立各项工作完成效益的绩效评估机制,建立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估机制。(3)落实医疗改革有关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质量发展。

四、结语

财务管理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高内部管理、推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升财务质量及长远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保障资金安全,降低财政风险,通过财务管理影响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专业财务人员紧缺、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未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财务指导,未有效落实上级安排的财务管理工作等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春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财会学习,2019(35).

2.邱定孝.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中国市场,2020(2).

3.张莹.浅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问题和对策.中国集体经济,2020(06).

4.袁素敏.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经界,2020(27).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实践 会计集中核算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可以有效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监督,同时避免,进一步提高财务工作的透明度、公开性,从而不断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工作。下文主要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践与评价。

一、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状

我区现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家,其中:乡镇(中心)卫生院8家,城市社区服务中心2家;在职人员768人,离退休人员187人,临时人员184人。截至2015年6月底,资产总额6801.61万元,负债2501.48元,净资产4300.13万元。为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和补偿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效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市顺利实施,根据国务院及省市各级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的规定,从2004年5月1日起,对我区政府举办的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集中核算的评价

(一)有利于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快速发展下,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要想促使财务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就需要重视并加强会计监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借助银行账号、资产的管理,可以加强会计监督。除此之外,卫生局财管中心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实施账户处理,从而进一步规范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如此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资金运行信息反馈滞后的情况,发挥会计工作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二)有助于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内控制度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下,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不断深入,财务管理工作面临转型。基于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负责人需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以处理会计基础为主),注重加强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特别是完善内控制度,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三)有益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一直是我党建设的重点。但是,要想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问题,就需要坚持标本兼治。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可以进一步强化单位的会计监督,有效弥补财务工作中管理方面,制度方面的不足。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卫生局财管中心认真审核各集中核算单位的每项收支,了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资金的来源、去向,从而在制度上预防腐败事件的发生。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践

(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集中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会计集中核算作用的发挥。

1、财务工作效率低下

在单位结构中,由于存在权利的分离,从而导致各项财务工作比较散乱,大大降低了财务工作的效率。在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过程中,财务工作同样存在分离情况,主要体现在财务管理、财务核算分别交由不同的部门实施,但票据的收集、整理均由单位会计人员负责,诸如实物资产等日常财务活动却由机构来管理等。

2、财务监督不足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其目的在于统一监督机构的财务活动,避免,同时断绝扰乱医疗卫生事业事件的发生。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卫生局财管中心的工作人员比较缺乏,但需要处理的工作量却比较大,再加上每日的记账、做账工作比较繁杂,导致监督不足。除此之外,各基层医疗医疗卫生机构与核算中心相隔比较远,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对于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比如在报账员的工作中,出现不能为卫生局财管中心提供准确、完整信息的情况,导致卫生局财管中心不能全面、清晰地理解结构的内部情况等,不能充分发挥监督工作的作用。

(二)提高会计集中核算质量的具体措施

1、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相关制度

由于我国的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不能满足当前机构的财务工作需求,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会计业务人员的工作。基于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断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相关制度。第一,强化会计人员的岗位风险意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加强教育,重点加强责任意识的宣传教育,从而不断规范自身的日常工作;第二,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政教育,提高职业道德,不弄虚作假,在思想认识上保持纯粹性,各项工作均合理、有序的进行,遵循会计集中核算的相关原则;第三,加强卫生局财管中心人员与会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双方均能明确自身的职责,提高工作效率。此外,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还要转变会计的职能,有目的、有计划地加强其财务管理工作;完善财务信息的制度;处理好机构的财务收支标准与实际收支的关系等。

2、完善内外监控制度

第一,加强内部控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后,其风险也会随之加大。基于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全面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评估、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案。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事前审核,尤其是大额费用、超标资金,需要加大财务管理,同时明确各方责任。第二,主动接受外部监督。会计卫生局财管中心及时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反馈信息,二者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从而有效提高机构资金、物资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