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乡的名人作文

家乡的名人作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乡的名人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乡的名人作文

家乡的名人作文范文第1篇

家乡名人

我家乡的名人可多呢,有李源潮、、郑兆财、蒋志平、吴强……不过最有名的还是数了。他是一位总理呢,他那花白的头发,浓黑的眉毛,慈祥的眼睛,亲切的笑容,令我很有亲切感。

他这个总理可不是“走后门”得来的,而且靠着勤奋努力得来的。

小时侯可勤奋呢,有一天,随陈妈妈到一个路途遥远的亲戚家,回来时已是深夜了。一路上的风尘劳累,年幼的已精疲力尽、呵欠连天,上下眼皮直打架,可他仍然要坚持练完100个大字再休息。陈妈妈心疼道:“明天再写吧。”连忙说:“当天的事当天得做完!”便连忙把头埋在凉水里,一下子把“瞌睡虫”赶跑了,头脑也清醒多了。当100个字写完时,陈妈妈一把夺过笔:“这下行了吧,快睡觉。”仔细看完墨汁未干的100个大字,皱着眉头认真地说:“陈妈妈,这两个字写歪了。”说着又把那两个字写了几遍,直到满意为止。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家乡的名人作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作文兴趣;口语训练;培养目标;写作情境

一直以来,初中作文教学一直沿用着学生写作、教师指导的教学方法,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的写作成绩也并不理想。针对此类问题,通过对初中作文教学的调查分析可知,兴趣是制约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应适当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作文活动,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一、注重口语训练,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信息输出是口语训练和作文写作的共同点,这两者紧密相连。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口语训练可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开展优美文章推荐活动

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收集或者背诵优美文章,在晨读课上向同学展示,并准备摘抄本,摘录优美语句或者名人名言。

2.课前演讲

在语文课前预留几分钟时间进行课前演讲,学生可以讲述名人故事或者时事新闻等,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评价,鼓励学生积极表现。

3.课堂练习

在语文课堂上,围绕教学任务,预留充足的课节进行作文训练,精心选题,并为学生全面讲解,便于学生构思写作。

二、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基础训练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知识积累有限,写作水平不高,如若教师单纯注重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的讲解,忽略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久而久之,将会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针对作文进行了新的规定,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紧密结合现实生活,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内心想法,增强学生自信心。另外,扎实的基础是写出优秀文章的前提条件,这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灵敏的感悟能力和灵活的运用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这是因为日记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领悟能力,还能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其次,坚持说话训练,这有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通过说话训练,还能让学生学会妥善处理材料,准确辨识各种社会现象。

三、创设写作情境,丰富学生情感

大多数初中生均容易被具体、美好的事物吸引,这也是寓情于景的具体体现。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更容易唤醒学生的内心情感,并可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直观、具体、生动的写作情境,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强化学生的内心情感,最终写出真实、引人深思的文章。例如,家乡是较为常见的作文题材,但学生通常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自身对家乡的认识不深,此时,教师可在写作前期,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关于家乡的视频,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而学生在观看视频后,结合自身的记忆片段,学生定会有感而发。

作文在语文试卷中占据着重要的比重,而兴趣是学生学好作文的动力源泉。因此,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形成一种持久的作文兴趣,最终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陈坚.谈初中生作文兴趣的培养[J].中国教师,2014(10):58-59.

家乡的名人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研究素质培养教学方案

现说有效实施农村语文教学的途径进行分析,以此增加文章理论的附着力与应用效果。

一、明确农村语文教学范畴,立足于农村教学实际。

农村语文是广泛的一个概念名词,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特点,搞好农村语文研究有利于增强家乡成就的认同感,培养健康积极的思想情操。

多年来,民乐镇是北流市亮点多多的乡镇,该镇有全国农业旅游点罗政村、广西历史文化名村萝村、投资2.5亿元的中国青春大世界旅游项目、国家级大容山森林公园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课题研究的材料比较充分,可挖掘的历史名人、语文素村很全面,利于课题组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一开始就制定了操作性比较可行的计划,组织好学生学习家乡、热爱家乡,说出一二个家乡的名人与故事;家乡中有哪些先进优秀人物,农村中蕴藏有什么历史文化。通过两个学期材料准备,通过材料带动了学生的写作,特别是萝村的国学大师陈柱勤奋好学的事迹感动了许多学生,学生们在平时作文中的记叙文,除了对家庭成员有所温情表达之外,难以形成妙笔生花,空洞无物。经过农村语文的教学实践,原来家乡是如此多的精彩文化,学生在作文中可写的题材就多了,有了活水,学生的写作源泉就多了。

据统计,2010年春季期九年级语文段考成绩比上一学期提高了平均10.2%,而且优秀作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这充分体现了农村语文实践中的成功之处。

二、科学探究农村语文途径,提升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

农村语文研究不能够简单等同于印发历史资料、学生抄写事迹的初级手段,而是从研究中提升语文文化的涵养能力,来实现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材料收集与研究应用同步。在学习罗政村钟耀荣支书先进事迹中,课题组就成功地将生态家园文明的理念引入了“低碳教学”理念。既然农村是进行了生态优美的建设,那么在学校中也应该实现生态化的教学,也就是“低碳教学”理念的形成。要知道,农村初中管理成本因各种原因是比较高,老师费力不讨好,表面上看似是老师能力的问题,但更深层次的是学校管理与教师育人方式转变的问题。农村初中学生由于视野狭窄、可接触的现实社会有限,直接影响了发散性思维的扩展,就造成了学生在校不知道如何学习,更加谈不上进步了。

所以,课题组针对上述问题,有效地引入农村语文“低碳教学”的理念,让语文教学回复简单清新的面貌,让人文思想回归自然,自然就会引起教师观念的转变,将“低碳教学”发挥得自如有加。

2、拓展课题宣传力度,提升课题的影响力。自一至终的课题研究,凝结了课题组成员的心血,只有通过有效的宣传,才能体现研究劳动的价值所在。2010年6月7日《玉林日报》和玉林教育信息网均对该课题研究进行了充分报道,吸引了周边学校的注意,而且了课题组顾员林秀兰老师的《罗政村旅游资源调查》的综合实践教学设计获得了玉林市教育学会评比一等奖。

3、优化课题研究的途径,建立科学评价模式。只有建立了科学的评价体系,课题研究当中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课题组按照表格化、质量化、应用化的“三化”模式构建了评价规格体系,每一个课题成员都能够从细节中强化农村语文自觉行为,然后通过课题中期研究会,不断优化研究成果,使得研究有章可遁。

根据研究计划,可通过相关书籍、网络、电视报道、报刊杂志等各种途径收集所需资料。要求学生学会向村民或村支书、主任及镇政府人员进行采访,弄清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或已有的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等。各调查小组在调查结束后应将收集的资料,所做记录及相关设想等,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写成调查报告。

家乡的名人作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教学方式也要随之进行革新。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模式上需要不断创新。本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探讨了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 作文教学;方法模式;创新途径

写作是学生重要能力之一,小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作文是教学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熟练的写作能力,不仅可以训练选材、构思、组织语言等,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释放天性,自由表达。首先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简要概述。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综述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传统模式的语文教学,多数是注重写作相关技巧的训练,却忽视了对于学生情感的培养。在新课改的社会背景下,教学目标逐步倾向于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而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着重讲解作文的类型、结构、语法标点、布局安排等系统理论知识,对于启发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略有欠缺。忽视学生的真实情感不仅无益于沟通,而且不易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抒发内心真实情感表达,失去了写作训练的目的。

另外,在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注重作文的思想深度,更偏爱于中心思想有道德观念以及思想性的作文,并倾向于最后的总结段。其实这一点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求偏高,小学生年龄在五至十二周岁,普遍没有形成成熟完整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一味地强调作文的高度思想性,易导致小学生死记硬背套话,作文矫揉造作,内容失去真实的情感性。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方向

小学作文形式上是对语言文字的熟练运用以及生活的外在表达,实质上是要不断培养学生正确表达主管思想,抒发真实情感。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科学引导。小学学生的意识多数较为感性,学习、实践往往是依旧兴趣爱好,这启示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增强趣味性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致。

语文新课标提出的作文训练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要“乐于表达”,这正照应了教师要增强作文教学的趣味性,让一二年级的学生愿意与用文字表述事件,表达情感。而中年级学生要“自由表达”,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扩展思维,鼓励中年级学生不受束缚地表达。高年级学生要“学会表达”,在这一阶段,突出了写作的技巧性与规范性。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途径

(一)鼓励开拓思路,创新选题

选题是写作的第一步。传统的命题作文容易禁锢学生的思路,尤其是学生阅读了很多范文之后,很难拓宽思维,寻找到新颖的切入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选择过于保守老旧的题目,根据教材的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选择一些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更有兴趣去表达,作文的形式与内容不仅真实,而且有益于激发学生真实情感。

(二)增加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小学学生年龄较低,普遍活泼贪玩,如果作文教学只是教师在讲解,学生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对写作产生一种抵触情绪。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创新,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增强实践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习作八:编写通话故事。引言叙述了小花猫因为不讲卫生而生病的故事,内容生动,贴切生活。习作的要求是编写一个童话故事,帮助小朋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并通过图片展示、漫画展示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思路。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小动物类的漫画,让学生自由讨论小动物们的行为是否正确,生活习惯是否良好,如何帮助它们改掉不良习惯,并引申内容,避免学生的思维收到束缚。教师还可以组织课堂上即兴表演童话故事短剧,使内容更加贴切生活。

实践活动在课堂是主样式情景模式的创设、作文互评、故事大赛等等,这些活动气氛轻松愉悦,学生乐于参加,教师寓教于乐,在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达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并应用到作文练习中。课堂之外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娱乐活动,如春游、参观博物馆等,启发学生思考,鼓励自主观察,这样帮助学生增加素材量。小学生的经历较少,留下深刻记忆且能正确表述的内容不多,写作上经常会遇到不知道写什么的困境,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灵活教学,鼓励学生创新思路,提高写作兴趣。

(三)多种形式授课,丰富课堂

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板书,有的教师甚至直接口述,省略了板书。这对于小学学生而言未必过于枯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主要的辅助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利用多媒体与网络,丰富课堂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的资源,向学生展示一些动画作品、相关美术图片等等,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例如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作文内容:家乡的名人或者家乡名人事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家乡名人的图片,播放相关人物纪录片等影像资料,布置一些课外书进行阅读,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

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要针对小学学生的特点,不断创新模式,多种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教师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不仅实现小学作文课程基本目标,提高习作素养,而且为学生以后各个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静.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2(09)

[2]邱笑红.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系统研究[D].2009(03)

家乡的名人作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优化; 教学过程; 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56-001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回归生活已成为学生写作的潮流。我们必须教会学生走进生活,了解生活,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真正的美、丑、善、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关注和思考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生活在他们身边的人。

“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创新就是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是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方法,具有新的风格。该如何进行作文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个性化的水平?近几年来我在优化教学过程方面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丰富学生生活,拓展习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根据叶圣陶先生的教诲,根据我们农村生活特色及以往的教训,我们在习作教学研究过程中,改变以往封闭的课堂教学做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欣赏大自然,去体验生活,参加实践活动,开拓农村初中学生个性化作文训练的教学之路。

1.欣赏家乡美景,寻找习作素材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也是学生习作素材的宝库。我们的家乡刘王楼紧邻苗城河,有红富士苹果园,有梨园,有桃园,有正在建造的天师庙,有著名的邀帝城等。因此,我们学校教师重视启发、引导孩子去拥抱大自然,欣赏家乡的田园、绿野、果林,古迹。这样,大量习作素材将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和强烈的习作兴趣,学生也不断写出了很多有个性化的作文。

2.体验田间生活,丰富习作素材

农村的学生最熟悉的都是栽种、施肥、除草、松土、收获等农事。于是,我们老师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利用放学后、星期天、节假日涉足田间,走进菜园,钻进大棚,用眼去看,用手去动,用嘴去问,用脑去想、去发现,在充实生活的同时,使学生趣味盎然,创造了大量的习作题材。在习作课或语文课外活动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谈从田间生活中获得的感受。

3.深入开展实践,加深体验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活泼的个性得以发挥,又可以使孩子们在快乐中拓宽视野,了解社会,增长知识,激发起爱家乡、爱科学、爱劳动的思想情感,为学生开创了动手动脑的新天地,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耳闻目睹,亲身经历,对许多事物增长了感性认识,成为习作的典型题材,容易激发起学生习作的兴趣、灵感和激情。

二、营造书香校园,促进积累运用

古人说得好:“博览群书,长袖善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知道,多读书,读好书,能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习作水平,为此,学校统一部署,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从而充实学生文化底蕴,促进积累运用。

1.激励广泛阅读,奖励故事明星

读书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发动学生搜集、交流古今中外名人关于读书的名言,讲述文化名人的故事和成长道路,提高学生的认识。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两次活动。一是在班内组织开展交流活动,介绍自己阅读的书刊内容和精彩部分;二是组织故事会,学生演讲故事,评故事明星。这两项活动既可以感染学生,吸引阅读,更重要的是通过介绍、演讲、反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习作打下良好基础,各班均评出不少故事明星。这些都潜移默化地推动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2.加强阅读指导,培养积累习惯

在全校掀起一浪又一浪的读书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同学偏面追求故事情节,对故事紧张有趣的书刊看得较多;另一方面忽略文章细节描写。为调整学生读书心态和阅读方法,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老师每周检查一次学生的阅读笔记,把记录中一些描写优美环境的语句和精彩故事的细节描写展示出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正确记载。通过每周五红领巾电视台,交流读书方法,使学生懂得精读、精摘,学生每人备有读书记载本,许多学生把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人物外貌描写分门别类作好记录,培养了学生积累的习惯,为写作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3.鼓励读写结合,充实个性化习作的“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