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范文第1篇

从这个例子不难发现,多媒体的使用在语文课堂上并不总是起到积极作用,一味强求,违背语文教学的本质,反而会给我们的语文课堂戴上沉重的“枷锁”,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到底如何才能不让多媒体成为“枷锁”,而是成为语文课堂的“催化剂”,让师生之间发生有益的“化学反应”呢?使用多媒体课件应该符合下面四点要求。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年纪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如果一味地强制引导,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说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我在教学寓言《自相矛盾》时,发现虽然文章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但讨论问题时却总是打不起精神。于是,我播放了《自相矛盾》这则寓言的动画片给他们看。大家被动画片中生动的人物形象逗乐了,再讨论我提出的问题时,就显得兴高采烈,不时能听到一些学生说出的真知灼见,教学效果也很让我满意。

二、有利于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学习对象

在语文课本中,有的人、事、景、物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了,老师也不可能带着学生亲临现场。这时,多媒体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比如教学《记金华双龙洞》一课时,光靠课文内容让学生去想象双龙洞有多大,有多奇,孔隙有多窄,石钟乳有多么奇异,是很让学生为难的。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就适时地播放了有关双龙洞的视频。当学生看到视频中双龙洞外洞的样子时,都情不自禁地惊叹了一声;当学生看到狭窄的孔隙时,都不由得把头缩了一下,似乎他们也正从孔隙中坐小船进出;当学生看到五颜六色的石钟乳时,他们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形态各异、惟妙惟肖。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理解、讨论双龙洞的特点,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三、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情感丰富的文章,激发出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学好这些课文的关键。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突破时空限制,把一切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记得教学《钱学森》一课时,我先配乐播放了回顾钱学森一生的短片,接着用缓缓的语调讲述:“钱老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为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今天让我们怀着敬意去学习这篇课文,去学习钱老高贵的品质。”通过这样的导人,创设了一定的学习情境,向学生传递了一种真挚的情感,使学生迅速地进入了学习状态。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钱学森对祖国满腔的热爱之情,我播放了一些网络上集成的影像资料。让学生明白钱老当时放弃了多么好的待遇,同时又受到了怎样的迫害,如何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回到祖国。接着我在音乐声中和学生交流:“同学们,我们扪心自问,如果是我们自己,你舍得那样好的待遇吗?你能经受住重重困难的考验吗?”在交流中,我分明看到学生深深思索的表情和眼中溢出的泪水。我知道,他们的情感已经被激发出来了。在这样的基础上,再去深入探讨人物的精神品质就会容易得多。

四、使教学更便捷

教师在课堂上有时候需要展示生字的写法,有时需要将自己讲述的前后内容贯穿联系起来,有时候需要回顾总结一堂课的精华等,这时有多媒体的帮助就容易多了。比如说,利用多媒体,可以很容易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勾勒演示出某个字的写法,可以用幻灯片的方式展示一堂课的精要,比板书设计要省时高效得多,又何乐而不为呢?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范文第2篇

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任务,语言和思维是相互结合、紧密相连的。语言不仅仅是一种交际工具,还是一种思维的工具。人的思维要借助语言来表达,失去语言,思想就无法表达;只要进行思考,语言就会有所参与。同时,语言的存在有赖于思维,如果一个人停止了思维,其语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那么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发展儿童的思维、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重视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

运用客观的事物和教具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而儿童感知力的发展直接与其所接受的感性资料的量有关。很显然,被感知的事物越多,相对来说直觉也就越完整。所以我们应想办法让儿童的感性知识丰富起来,可以运用客观的事物也可以运用教具,这样有了具体形象,有助于他们进行思维。

儿童的思维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的。如在作文训练课上,教会学生在写作前首先根据中心列出提纲,要求提纲要条例清新、简明扼要;写“人”的作文时,让学生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情感等方面来描述,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在阅读教学中,要运用重点词句,让学生领会其含义,从而对文章的内容和思想有所理解。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从事物的发展、联系、变化中,合乎逻辑地去理解语言文字。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各个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同,本文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说明。

1.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创造性想象

不管学生的想象的结果是多么的荒谬或者说不可实现,都不要从正面否定他们,首先,要认可他们,其次,提出不同的建议,给其讲解,让他们自己从中悟出道理。这样不仅不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也会从另一方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2.延迟评价学生的回答

学生对问题做出错误的回答时,不要急于进行批评,要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分析答错的原因,然后进行更正。同时,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的行为和意识,并加以支持和鼓励。如学习《骄傲的孔雀》一文,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美丽的孔雀都是骄傲的吗?”在他们心目中,孔雀是美丽的、善良的,它们并不是都那么骄傲。这种求异思维,反映了学生的探索学习精神。这时,教师应避免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或者教材内容中预定的答案来约束学生的思维。

二、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做出适当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中,作者用两段话描写了山上的景色,这时可以先让学生想一下,文章是写的双龙洞,为什么在文章的开头要写两段话描述山上的景色?接下来引导学生对每一句话进行仔细的阅读,然后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意识到,作者对山上景色的描写,是为了更好的衬托出双龙洞的美。学生明白了作者描写山上的景色原因,懂得了写游记的时候要从哪个方向出发,学会了要从游览处所具体景物下笔的道理。这样教学,学生们既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同时也活跃了思维。

三、重视加强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的基本方法一般为抽象概括、分析综合能、逻辑推理。通过对字词句的学习,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已达到应有的基本学习方法。

分析综合——分析就是将思想中的事物进行分类或将事物的特征方面进行区分;而综合却是将思想中的事物根据不同的特征关联在一起。在语文教学中始终贯穿着分析和综合这两种方法。交易一般采用从整体到部分,然后从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先对文章的整体意思有所理解领会主体意思,然后再将文章进行一部分一部分的讲解分析、综合,在了解每一部分的基础上回归到整体上来,达到全面完整的理解。通过有意识的分析——综合训练,从整体到部分。然后从部分到整体,进行有效的联系学习。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通过分析综合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理解所学知识。

在进行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时,让学生首先通过默读的方式归纳出这一段的主题大意(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找出文章每一句内容中所对应的景物(树木、积雪、小溪、河水和木排)。然后让学生理解文章是通过事物的特点作为写作顺序的内在联系。(积雪融化了才有小溪,小鹿才能在流水淙淙的溪边喝水,欣赏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小溪汇成河流才能运木排。这是从林内到林外,按事物的发展变化的顺序写的。每个事物又分别抓住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叶,冰雪融化,小鹿散步、俯身喝水、欣赏影子,木排声势浩大往前进等特点来写的)。弄明白作者这篇文章索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小兴安岭的春天十分美丽),最后,细细揣摩作者每一句话,通过不短的阅读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情。

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让学生以同样方法进行文章其他自然段的学习。对自学情况老师进行检查,对于重点内容进行点拨。由于部分到整体,让学生对小兴安岭景物的四季变化进行比较(同是树木,从春天枝新叶嫩,到夏天枝繁叶茂,从秋天落叶飘零,到冬天雪压枝头,各具特色;同是动物,从春天小鹿自由自在、悠然自得,到冬天黑熊躲进树洞,不耐烦地舔着脚掌盼春天,别有情趣),让学生总体理解,小兴安岭不仅景物四季变换非常美丽,而且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宝库。

逻辑推理——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过程。在儿童的智力发展过程中,对逻辑推理的掌握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儿童对较为复杂的知识经验和语法结构的学习使小学生的推理能力不短提高。通过综合分析和抽象概括等方法是学生很好的掌握语文教学中的新知识。由于学生的思维面有限,因此有些推理是不正确的,老师需要对学生的推理中遇到的错误加以指出,交给学生正确的推理方法,帮助学生得到正确的推理结果。通过一段文章的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其他几个段落,学习讲读文章后以同样方法已经阅读课文的学习。将对读写例句中的读写方法运用到阅读和写作中。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学习,通过推理、判断等方法,让学生灵活的运用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范文第3篇

【关键词】:洞穴动物 金沙 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012-01

关于洞穴动物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国外对洞穴动物的地理分布、生态特征和演化的研究较多,而且还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洞穴的法律和措施。国内对洞穴蜘蛛分类洞穴鱼类的研究也有报道,在贵州对洞穴螺类洞穴翼手类有较深入的研究.对物种多样性种群结构也有不少的报道。但对于贵州省金沙县干田乡岩灰洞洞穴动物的研究还未见报道,鉴于此本论文对该洞的洞穴动物进行初步研究。

一、环境概况

岩灰洞位于贵州省金沙县干田乡,离金沙县城约3km。该洞为单进洞口,偶有游人进入,洞口高10-30m,宽5―20m。洞口前有一旱地(约100m2),旱地中间有一小溪流,小溪起于洞内。全洞长1000m,无支洞。洞尾有一落水洞与暗河相通,条件有限未调查暗河。全洞洞顶钟乳石较少。洞底多为乱石,泥土少,但翼手类的粪便较丰富。洞尾处有滴水而使洞底有10―20cm深的积水(约10m2)。

二、工作方法

2007年8月和2008年2月对该洞两次调查,调查对象为肉眼能见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

根据各洞段接受光照度的不同而将整个洞穴划分为三个光带:既有光带、弱光带和黑暗带。有光带是阳光直接射入的区域,光照度为10个Lx以上;弱光带是反射光到达的区域,光照度在0.1~10个Lx之间;黑暗带基本没有阳光的射入,光照度在0~0.1个Lx之间。在每个光带的洞顶、洞壁和洞底分别随机取一个样点进行调查,样地面积为20m2。洞顶主要调查翼手类,统计采用直接观察法。凡在样点内肉眼能见的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均采取瓶装,同种或同类群的只采2~3号而其余的计数。然后用75%的酒精浸泡带回室内镜检。在调查的同时详细记录各样点的PH值、温度、湿度及小生境。由于经验有限、资料的缺乏或有的动物只获得幼体等原因,故大部分的标本只鉴定到科。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金沙岩灰洞穴内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调查,共捕获上述3类动物标本383号,隶属3门7纲12目38科,其名录如下。

Ⅰ、 软体动物门(Mollusca )

(一)腹足纲(Castropoda)

1.钻头螺科(subulinidae)

2.环口螺科 (Cycrophoridae)

3.巴蜗牛科(Bradybaenidae)

4.琥珀螺科(Succineidae)

5.烟管螺科(clausiliidae )

6.瞳孔蜗牛科(Corrillidae)

Ⅱ、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二)甲壳纲(Crustacea)

7.潮虫科(Oniscidae)

(三)蛛形纲(Arachnolida)

8.跳蛛科(salticidae)

9.隐蛛科(narsciadae)

10.拟扁蛛科(selenopidae)

11.弱蛛科(Leptonetidae)

12.长纺蛛科(Heosilidae)

13.球蛛科(Theridiidae)

14.管巢蛛科(Clubionidae)

15.球体蛛科( theridiosomatidae)

16.虫无蛛科(Octonodadae )

17.拟平腹蛛科(cnaphosidae)

18.拟壁钱科(Oecobiidae)

19.平腹蛛科 (Gvnaphosidae)

20.光盔蛛科( Liocranidae)

21.虫室虫当科(Ctenilidae)

22.妩蛛科(Miagrammopesdae)

23.蟹蛛科(Thomisidae)

24.长足奇科( Phalangiidae)

25.拟态蛛科(Mimetidae)

26.转蛛科(Trochanterdae)

27.幽灵蛛科(Pholcasdae)

28.逍遥蛛科(Philodromidae)

29.园蛛科 (Aranleidae)

30.逸蛛科(Zoropsisdae)

(四)多足纲 (Myriapoda)

31.石蜈蚣科(Lithobiidae)

32.马陆科(Jalidae)

(五)昆虫纲(Insecta)

33.蚁科(Formicidae)

34.蟋螽科(Cryllacridae)

35.细蚊科(Dixammodesta)

Ⅲ、脊索动物门(Chordata)

(六)两栖纲 (Amphibia)

36.锄足蟾科 (pelobatidae)

(七)哺乳纲(Mammalia)

37.菊头蝠科(Rhinolophidae)

通过调查,该洞洞穴动物的优势类群是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的蛛形纲(Arachnolida),调查的科中有60.5%属本纲,优势种为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的马陆(Parajulus sp.)和斑灶马(Diestranimenn marmmorata)、脊索动物门(Chordata)的中菊头蝠 ( Rhinolophus affinis )。马陆占21.1%,斑灶马占37.5%,中菊头蝠占18.5%。马陆、斑灶马在弱光带和黑暗带都有分布,中菊头蝠主要分布在黑暗带。

参考文献

[1] 王福星,曹建华.国外洞穴生物研究概况.中国岩溶,1997 ,16(3):259-264.

[2] 陈樟福.金华双龙洞蜘蛛生态学研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12(1):24-28.

[3] 黎道洪,陈德牛,罗泰昌,罗蓉,彭涛.贵州洞穴螺类的物种多样性及分布初步研究.中国岩溶,2003,22(3):212-218.

[4] 黎道洪,罗蓉.贵州龙洞内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与部分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中国岩溶,2001,20(4):315―320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乡村旅游;旅游景观;鹿田村;景观建设

1引言

当前,乡村旅游正在各地农村蓬勃发展,但不论哪种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一般都只注重直接经营与服务设施的建设,忽略了旅游赖以发展的景观。而作为乡村旅游主要的目标对象,旅游景观也是旅游持续发展的保证。本文从乡村旅游、旅游景观分析入手,以双龙风景区鹿田村区域景观建设策划实例,对乡村旅游景观进行了探讨。

2乡村旅游概述

2.1乡村旅游的产生

综合各类咨询,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的法国,并很快在欧美等工业化国家流行。这是由于工业革命后,大量原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向城市聚集。其中一部份人群不定期地回老家探亲,还有一部分人则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从城市暂时回到农村。这种从城市向农村,短暂的人口逆向流动,在发达国家规模不断扩大,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刺激了所在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这种“返乡”规模的扩大,渐渐形成了一种产业趋势。同时,这种服务于短期“返乡”的相关生产和服务等经营活动也走上了规模发展的轨道,形成了工业革命以后的传统的乡村旅游。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高度聚集,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不但要承受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的高强度和压力,同时还要承受经济发展的副产品——环境污染对人们造成的生理和心理的伤害。所以,人们纷纷选择逃离城市,回归自然。故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这就是前往农村的旅游者的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形成了现代乡村旅游。其主要特征是:旅游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旅游经营者也提供更加周全、到位的服务。旅游者则更加充分地享受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良好的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同时也给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2.2乡村旅游的发展

由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高度关联,吸纳的就业人员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相关产生的拉动作用大,被誉为21世纪“世界第一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旅游业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一种贴近自然的体验模式,其发展则更加迅猛。据资料显示2001年意大利有1万多个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4.3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加12.5%。美国有多达30个州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旅游总体规划中包括了乡村旅游。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经济多样化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我国,乡村旅游近10年来发展迅速,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极大地丰富了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同时,也增强了城乡间的有效互动,成为了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以“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为口号的年度旅游主题.[1],就是“中国和谐城乡游”。近年各地大力开展的“魅力乡村”建设评比等,也都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数已达3亿人次,产生直接旅游收入400亿元。另乡村各种业态的旅游经营生产活动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当地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理念、观念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3乡村旅游的含意

乡村旅游目前尚无一个确定、统一的标准。西班牙学者Gilbert and Tung(1990)认为: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就是农户为旅游者提供食宿等条件,使其在农场、牧场等典型的乡村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方式。

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委员会(OECD,1994)认为:在乡村开展的旅游,田园风味(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中心和独特的卖点。

以色列的Arie Reichel 与Oded Lowengart和美国的Ady Milman(1999)简明扼要地提出:乡村旅游就是位于农村区域的旅游。具有农村区域的特性,如旅游企业规模小,区域开阔和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等特点。

国内也有对乡村旅游含意的不同解释和定义,概括地说,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的自然和人文客观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其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

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已不仅仅是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或依托农村区域优美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基础上的农村观光。休闲和农事体验等传统的游览方式,且进一步拓展了会务度假、文化娱乐和养生保健等许多新兴的旅游內容与形式。

2.4乡村旅游类型

尽管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变化发展,其概念和含意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具体的旅游模式和旅游产品也呈现出多样化.[2]。但是,综合国内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和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其基本类型可归纳为以下几类: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以农庄或村域游为主,包括休闲农鱼庄、茶果园、农业教育科普园等,体现休闲和增长知识为主题;以乡土文化为主题,包括民俗、民族传统文化的乡村游;以康乐养生为主题,包括康体休闲疗养和健身娱乐型的乡村旅游。

3乡村旅游景观分析

3.1旅游景观类型

乡村旅游的兴盛,既有旅游需求增加的因素,也有乡村旅游景观特质所具有的独特吸引力.[3],即乡村游会给旅游者带来不一样的旅游体验与享受。这是因为,乡村旅游景观不仅仅是指乡村所在地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简单展示,是在乡村开发旅游过程中智慧的结晶,形成了特有的旅游景观格局,包括优美的地貌,优良的环境,丰富的地域文化和多彩的乡情民俗等构成的景观聚合体系。

乡村旅游景观作为一个完整的景观系统,从旅游的主体——游客感知的角度出发,就审美或体验(感受)的对象(景观)的空间属性和范围而言,可分为如下四个层面(村域、村落、村貌、院落)。

(1)村域景观。指开展旅游活动乡村所在地及周围区域的地理景观综合体,是一个总体感觉和大尺度的整体评价,可以由山川、河流、森林、草原、农地和村落等斑块构成。它涉及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动植物和社会经济与人文历史,是一个大范围和区域的概念。某种意义上是乡村的基础景观或背景,是大多数乡村开展旅游的基础条件,有时甚至是这一区域的特色景观或主景观,成为开展旅游的决定性条件。如罗平梯田、婺源油菜花等著名景观,它一般由不同特质的数个主导性的景观斑块来影响旅游主体,即游客对村域景观的认知(感知、取舍和体验)。

(2)村落景观是指乡村聚落及近旁空间所形成的景观构图,是一个复合型多视角的景观斑块,为村域景观的一个特殊分区,是游客对乡村聚落整体轮廓观赏审美和感知的对象。如浙江武义的俞源阴阳太极景象村景观,浙江兰溪的诸葛八卦村景观,江西婺源的江湾村景观等,是村落的外在形象构图或印象,是中等尺度上的视觉景观概念。

(3)村貌景观是指旅游村庄具体的建筑风貌、街道、广场、标志性设施等公共性、共同性或共有性特色所形成的,让游客具体感知所形成的综合性印象。当前大多数古村庄和风情村游所宣传或向游客展示的,大多属这类景观,其实质是许多具体景观复合、叠加所产生的抽象化了的感知。如安徽的西递村,江苏的瑶里村,浙田的洞背村等的旅游景观,是一个意念化了的抽象化的聚合型感知的概念。

(4)院落景观是一个小范围的具体的景观,是对构成村落的具体而又一般性的建筑体单元空间的感知概念。如浙江东阳卢宅的萧雍堂、福建永定的土楼、江西婺源的大夫第院落,是游客对某一院落进行具体游览感知层面的景观尺度,包括院落房舍布局、门栏柱式或建筑构件雕饰等印象。

3.2旅游景观属性

乡村旅游景观根据其存在形态.[4]、构成属性及组成元素等要素的属性,可分为自然、建筑、农耕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等类型。

自然景观是指在自然界自然存在的,非人类作用形成的景象,如山川、河流、天象、森林景观等。建构筑物景观指建筑物本身或其与花草树木等元素相互组合构成的景致。农耕文化景观是指由于人类农耕生产和生活,形成与创造制作的景象和景物等,如生产生活工具,作物果实景象等。非物质文化景观指特点范围内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形成和累积,并流传的非物质的文化现象。如艺术、语言、风俗、民间技艺、传说等。这些非物质文化现象一但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供游客感知,也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旅游景观。

3.3旅游景观现状

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晚,发展却很快。经过十余年的迅猛发展,在旅游产业中已有相当的比重,为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乡村旅游经营的模式主要有:A).农家乐。主要以提供住农家屋.吃农家菜为主。B).果园农庄游。主要是开展采摘活动,以及参观了解农耕活动。C).村落观光游。主要是开展古村落和民族村寨观光与风情表演观光。

由于上述乡村游模式的局限性,都较普遍地存在项目单一,游客逗留时间短等缺陷。究其原因,从游客的需求和出游动机层面分析,作为开始旅游活动基础的旅游景观建设存在短板,未能与乡村旅游协调发展。归纳而言乡村旅游景观建设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景观建设规划与有效实施。主要表现在开展乡村旅游过程中未进行景观建设规划,或有效实施规划。造成直接开展旅游经营可获收益的设施是到位了,但开展旅游活动的基础——景观建设则缺位。这以农家乐表现最为突出。

(2)旅游景观原始单调。这主要表现在“村域”和“村落”景观上,村庄周围缺乏必要的景观建设和保护措施。以开展乡村观光游的表现突出。

(3)景观设施粗糙简陋。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和赶时髦,比较集中地表现在“村貌”和“院落”层面的景观建设,以及“农耕文化”、“建筑”属性的景观打造方面,以乡村观光游类的乡村旅游表现较为突出。

(4)景观设施华而失味。这与设施陋糙正好相反,钢筋水泥代替了原生态的石木材料,与环境融合协调的院落被洋房取代等,其在各类型乡村游中均有表现。

4鹿田村环境资源

4.1双龙风景区简介

双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区北侧,金华山中段南坡,面积80km.2。金华山诸峰迤延,山势险峻,绵延180km,主峰大盘尖高1313m,千米以上的山峰十余座。这里层峦叠嶂,林森树密,水石争奇,温暖宜人,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休闲、避暑胜地。

双龙风景区于1994年被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务院函4号文件),1996年由北京大学编制完成“总体规划”.[6],并于2008年完成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总规确定,双龙风景区是以山岳地貌和森林为背景,赤松祖庭,岩溶奇观为特色,观光度假、康体休闲、文化朝圣等为主要旅游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风景区根据资源禀赋和保护资源与科学利用的原则,划分为六大景区,有双龙洞景区、黄大仙景区、大盘天景区、赤松景区和家园里景区。其中,黄大仙景区以黄大仙(赤松) 文化为主题,道教文化为主线,黄大仙祖庭(祖宫)—— 赤松宫为核心,开展大仙朝拜,传统文化游览,休闲避暑和健体养生为主要内容。

4.2鹿田村概况

鹿田村座落于双龙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黄大仙景区内,全村人口280余人,分属99个家庭户。村落处海拔550~600m,是金华山南坡的第二级平台。域内少农田旱地,计划经济年代由政府提供返销粮,历史上以高山作物和采售薪柴为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转向旅游经营,至目前除少部分村民栽培园林大苖外,主要收入来源于旅游的相关经营活动,包括农家乐(餐馆)和依托“祖宫”从事香烛等祭拜用品售卖,近年有少量农家住宿和旅游休闲食品零售。

双龙风景区不计进入景区休闲避暑(无需购票) 的人数 ,近年仅凭票 (含各种优免) 游览溶洞和宫观等封闭管理景点的游客,年游客量就达50余万人次。而鹿田村距离双龙风景区核心景点双龙洞仅10min车程,沿游步道步行约30min,且紧邻黄大仙祖宫。故到双龙风景区游览的游客到达率超过60 %(双龙)。另外,鹿田村傍有鹿湖(水库)水上乐园,距金华市区中心也仅约20km,故有很多市民专程到鹿田吃农家菜、休闲或消暑。再有,近年来祖宫道教委每年都举办规模不等的道教养生培训班。时间短的一周,长则近月,人数少则几十人,多的达近400人,参培学员一般来至全国各地,甚至有的来至欧美。

4.3旅游景观资源

鹿田村区域(几乎涵盖黄大仙景区的大部分) 其旅游景观资源十分丰富,除有被称为“江南道观之冠”的黄大仙祖官外。还有鹿田水库(鹿湖);是明清贡茶“举岩茶”的发源地和茶叶基地,“举岩茶制作工艺”还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相关史料和文献记载,鹿湖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大仙传说”中黄大仙入道、修炼、牧羊和得道成仙之地;村中尚存有建于清代的“婺学讲堂”鹿田书院;村庄及村西南侧向与鹿湖间有数百亩的石浪景观;据明清地方志记载,鹿田还曾出产一种叫“蜂儿蜜”的优质香榧,村北有听雨轩;中国游圣徐霞客当年考察金华山时,还曾投宿村傍的西寺庵。

2012年11月绿色科技第11期5鹿田村旅游景观建设

5.1指导思想

鹿田村旅游景观资源丰富,但鹿田村区域是双龙风景区两大核心景区之一的黄大仙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其建设必须依从风景区的总体规划,并在景区详规的具体指导下,科学合理开展区域景观建设。根据相关规划和鹿田村的资源情况,结合规划、策划和景观学原理,以及工作体会和经验借鉴,旅游景观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服从风景区的相关规划;以自然生态为基础,文化体现为目标;围绕大仙圣地黄大仙祖宫营造仙境氛围(总体景观或景观整体印象);不进行小而全和喧宾夺主的景观布设。

5.2原则分析

鹿田村旅游景观建设,依照指导思想,结合地形地貌和旅游资源现状,从合理、可行、经济的角度,其原则是:利用地形地势、植被、文脉等资源禀赋,构建不同的景观斑块,形成各具特色的分区景观;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地貌,科学地进行仙界环境氛围建设;利用自然生态的材料和手法实施村落及其环境设施的建设;根据历史文化遗存,突出文化积淀,展现古朴、自然、生态的风情和生产场景,以及日常生活风貌,彰显景区规划思想;村舍建设依山就势布局,构建仙境农舍村落。

5.3旅游景观建设

为了充分吸纳现有乡村旅游景观建设的成果经验,结合鹿田村的实际情况,根据拟定的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以及前述的景观分析方法(范畴层面和构成属性),对鹿田的旅游景观建设进行规划布局和策划。

鹿田村旅游景观总体格局和风貌,是与景区各类规划和定位相适应,营造“仙山胜景、大仙祖庭”的环境氛围与风貌,让人感觉是一个养生修炼(对道教而言,还可以得道成仙)的风水宝地。具体景观类型(幅度属性范围),结合景观要素分类,景观布局,对区域(视野范围,约1.5km.2)内的旅游景观进行建设策划。

5.3.1鹿田区域景观

区域景观由八个分区景象构成,分区叙述如下。①村落分区——见后村落景观。②稀树坡地区,以村落为中心,南及西南侧为稀树石浪草坡地自然景观,除散落的大小不一的岩石和古樟、枫香、板栗、榆树外,增加附石生长或团簇状分布的茶树。以自然原生态的实景,展现“举岩贡茶”产地和黄大仙牧羊地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的风貌。③鹿湖分区,在二区(稀树坡地区)南侧为鹿湖(水库),保持一定水位和良好的水质,并在水位涨落带(消落区)及库尾湖湾等立地条件较好的局部,布设自然态的植物,增加区域灵气。④举岩明珠区,鹿湖东侧游道内的三座小山包,其中两座梯阶水平带的举岩贡茶茶叶基地,增植少量独立大树和丛状小乔或灌木,丰富茶园景观构图;南侧的一座小山包,则严格保护,促进形成繁茂的常绿针阔混交林,似一颗点缀在鹿湖的绿色明珠。⑤ 延年益寿区,村落西及西北侧山体坡度小于30°的区域,保持现有散生的松、樟、苦槠和椤木石楠等大树外,栽植香榧树。香榧不仅树形林相优良,且是优质高档干果,并暗喻养生益寿和道教修炼之长生不老的洞天福地意境。香榧树寿命长,且从开花、结果、成熟要三年,故树上呈现三代同堂景象,历来是长寿安康和繁荣兴旺的象征。⑥四季景象区,在五区和村落北侧(山体坡度常大于30°) ,为次生常绿落叶阔叶天然林,春有烂漫的紫藤、樱花等山花宣柒的灿烂春光,秋有枫香等红、黄色的色叶树种形成的多彩秋色,夏季争荣浓绿,冬时常显素裹银妆,林貌的季相变化明显,通过人工定向促进措施,强化季相变化的显著程度和提升景象的优美度。⑦祖庭圣地区,村落(一区) 的东北侧为黄大仙祖庭圣地,祖宫与村落间有大片的毛竹林和园林绿化大苗基地,以营造道教氛围和提升大仙祖庭“气场”为主。⑧自然林相区,四区(三座小山包)外侧山体(游道外侧),为次生天然林,属典型地带性植被——针阔混交林,通过严格的封山育林强化森林景观。

5.3.2村落景观

村庄整体依山就势向北呈“L”型布局,院落根据具体的地形和地物(如大树、巨石)等高低前后错落布设。并尽量保护村落原地貌,对村傍、路边古木大树进行留植,如香树、马尾松、水杉、榆树、弹子树等,形成村落忽隐略现,仙气缭绕(特殊的地形条件使其在春夏常出现飘浮的云雾)的恬静山村景观。

5.3.3村貌景观

总体风貌是恬静、祥和、古朴和自然。除进村路外,道路采用块石铺筑。具体村民庭院和各类公共建构筑物的布置,根据具体的地形,并与其它建构筑物、古树和巨石的位置相协调,力争和谐构图,错落布局。建筑物高度两层,采用类似于徽派建筑的黑瓦白墙形式。

5.3.4院落景观

在建筑风貌总体一致的前提下,具体建筑物和庭院的形式根据地形地物确定。但院落的庭院围隔采用栅栏等开放式结构,并尽量利用巨石大树等进行庭院构景。庭院合理布设茶叶制作、品茶和修炼养生元素,构造出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的仙境文化氛围。

5.4措施与方法

乡村旅游景观的建设,涉及自然地理和旅游资源,更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故在景观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和可行的方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景观建设前期,应根据区域相关发展规划,如风景区总规、详规等,编制乡村区域的景观规划,指导景观建设。

(2)充分利用既有的地物地貌元素构建目标景观,如地形地势、古树、天然林木、石滩地等,形成自然和谐的景观。

(3)通过工程措施,加强保护,定向培育和改造等方法,实现规划的目标景观效果。

(4)景观建设过程尽量使用当地元素,不仅节省投资,总体协调自然,同时更能体现景观效果。

(5)在保护环境和文化的前提下,景观建设必须为旅游发展服务,且无不良影响,并按计划实施。

(6)景观建设应以大众共享为宗旨,既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经营者、游客) ,同时惠及当地及周边居民,否则将难于实现。

(7)立足于持续和谐发展,量力而行。

6结语

乡村旅游景观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本文主要是从旅游发展和操作的方面,尝试性地以感知构图和组成元素对景观进行了一些肤浅的分析,并以此为线索,在注重自然环境和文化等资源的理念指导下,对鹿田村的景观建设进行了策划性的探讨,并强调了其与区域发展规划相协调。

参考文献:

[1] 张春辉,白凯.乡村旅游地品牌个性与游客忠诚:以场所依赖为中介变量[J].旅游学刊,2011(2):67~68.

[2] 丁妍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N].中国旅游报,2012-09-03(11).

[3] 王寿鹏.基于旅游者的旅游价值模型及其应用[J].旅游科学,2011(6):112~114.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资料范文第5篇

一、沉潜文本,推敲词语

1.比较替换,领略用词的精当

引导学生从词语意义上的差异感受在同一语境中不同词语所特有的表达效果,尝试比较替换,领悟作者的独具匠心。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通过“一根”与“一把”的比较,学生就能明白作者的用意:小女孩擦燃一整把火柴,是特别渴望能留住这世上唯一疼她的奶奶,是她多次失望后孤注一掷心情的显现,是绝望的呈现。

2.比较增减,品味用词的准确性

比较一个句子在去掉某一词语前后的表达效果。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让学生讨论“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去掉“似乎”一词后语义上有什么区别,学生就能明白有这个词只是作者的错觉,而去掉这个词语,就变成真的了。

3.比较褒贬,感知用词的独创性

比较词语的褒贬等感彩,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进而准确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珍珠鸟》一文,“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神气十足”是个贬义词,但用在这里却刚好表现出小鸟的淘气可爱。

二、由内及外,推敲句子

1.比较修辞,感受意境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可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遣词造句的能力。如《我的战友》中的“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把比喻成“千斤巨石”,是为了突出战友对的钦佩。

2.比较句式,探究语句的情感

引导学生理解特定语句中句子的语气或句式,以此来品味语言的优美。如《忆江南》中的最后一句,让学生讨论陈述语气和反问语气的表达效果,学生会认识到这一问实在是太妙了,凡是欣赏此作的后人都难免会产生欲去江南一睹为快的冲动,也就明白了语气的精妙。

3.比较标点,揣摩语句的蕴含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人们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切不可等闲视之。如《草原》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小学语文课时特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句子中这样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什么?建议学生先谈谈这里的标点有什么特殊之处。”“河”的前面先是破折号后面又是感叹号,作者想传递什么情感?学生讨论后茅塞顿开,原来是作者要表达他见到河之后的满心喜悦――河是草原的心脏。

三、探究结构,推敲段落

1.对比结构,激发探究兴趣

许多文章都讲究情节结构的起伏跌宕,前后内容的强烈反差容易构成比较。如《草船借箭》首尾的巨大差异的比较,可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2.对比构思,解读文章的中心

有的文章前面采用的往往是概括介绍,到后面就会出现具体的实例,详略有独特的构思。有些文章先抑后扬,这类文章适合进行比较前后段落表达形式,如《桃花心木》,可补充资料,播放视频。在反复的比较阅读中,学生能深切体会以物喻人的精妙构思。

四、探究个性,博览群文

1.对比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感悟作者丰厚的人生积淀

名家名作以其规范、精彩而深受学生喜爱。可引导学生比较阅读,异中求同、管中窥豹,了解名家们的文学创作风格及其个人的思想性格,从而帮助学生更加准确、深入地理解文本主题。如阅读《猫》,学生可感受到作者对猫的百般怜爱;阅读《养花》,学生感受到的则是老舍在养花过程中的丰富情感与收获。“花与猫,哪一个是老舍的最爱呢?”细细品读,细细比较,不难发现:老舍的日常生活充满了高雅的情趣,他爱猫,也爱养花;他经历坎坷,腿疾在身,可始终那么热爱生活,关注所有的生命,对一切生命充满敬畏与珍惜,而正是这高尚的情操成为这两篇作品感人至深的灵魂。没有比较,是不能有此深刻感悟的,而这种感悟,又同样能在老舍的《趵突泉》《草原》《林海》等作品中得到印证。

2.比较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体会编者的独具只眼

很多文章选入教材前,编者都做过改动,其中有很多修改成功的例子。如萧红的《火烧云》原文是这样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堂堂的了,一会儿金洞洞的了,一会儿半紫半黄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大黄梨、紫茄子,这些颜色天空上边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的,见也未曾见过的,诸多种的颜色。”编辑把“红堂堂”“金洞洞”改为“红彤彤”“金灿灿”,不仅适于学生朗读,更易于理解;而“葡萄灰,梨黄,茄子紫”,则更易于W生掌握色彩词语的合成规律,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房地产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出版总社

分子植物育种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生命科学研究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