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节能服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发文《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指出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2009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达502家,完成总产值580多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1350万吨标准煤,对推动节能改造、减少能源消耗、增加社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家电网公司宁夏电力公司为积极响应国家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要求,提出加快公司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并作出相应安排。
宁夏节能 大有可为
宁夏“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区经济总量小,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市场化程度不高,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科技创新能力弱,经济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社会事业发展不均衡,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大,山川发展、城乡发展不协调,贫困面相对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生态环境脆弱,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节能减排约束增强,推进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的重要着力点。认真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扎实推进生态建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切实搞好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宁夏地区工业结构比较简单,主要以高能耗为主,区内传统工业(铁合金、电石、碳化硅、电解铝)行业用电量占总电量的70%以上。其中铁合金86家,冶炼容量230万千伏安;电石42家,冶炼容量166万千伏安;碳化硅14家,冶炼容量27.5万千伏安;水泥、化工、造纸、发电等行业也占较大比例,上述行业其生产工艺过程、设备选型、管理水平等都相对落后。加上资金运作方面存在差距,很多节能措施、新技术未在宁夏得到有效推广,致使我区能耗水平高,单位能耗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承受的节能减排压力非常巨大。
宁夏电力公司节能服务公司经理杨慧峰举例说,以余热发电为例,一台25000千伏安的电炉,可以配套3000千瓦的余热发电机组,余热电厂建厂后一年开机发电以300天计,全年发电7200小时,年发电量2160万千瓦时,按照宁夏等价热值1万千瓦时=3.2吨标准煤折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6912吨。宁夏现有230万千伏安的铁合金电炉容量,如果均建成余热电厂,仅这一项每年铁合金行业可节约标准煤近64万吨。节能效果十分明显。
电网节能 优势明显
为促进自治区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2011年2月17日宁夏电力公司发文成立节能服务公司筹备组,负责公司组建的前期筹备工作。3月31日,宁夏电力公司顺利完成节能服务公司的工商登记注册工作,标志着宁夏电力公司在节能服务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4月15日,宁夏电力公司节能服务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与一般节能服务相比,电网企业开展社会节能服务具有独特优势:首先,拥有庞大的营销网络资源,掌握着准确的用户用能信息,与用户建立良好的互动、互信关系;其次,电网企业作为能源供应企业,在用能节能方面拥有深厚技术积累和丰富专业经验;第三,多年来电网企业实施需求侧管理示范项目、开展国际合作,培养了一批专业的节能服务队伍;第四,电网企业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可以实施一般节能服务公司无法完成的特大型节能项目。
宁夏电力公司节能服务公司将开展包括建筑物的整体节能改造(照明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等),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应用,电机拖动系统节能改造、无功补偿与谐波滤波技术应用,配电系统节能改造,热泵技术应用等多方面的节能服务。
进入21世纪以来,IT的能耗问题正在成为业内最热门的话题。据统计,中国2007年全年IT产品总耗电量在300亿到500亿度,相当于三峡电站一年的总发电量。巨大的耗能引来了各方的关注。
2007年6月,由英特尔、Google等联合25家业界公司和环保机构共同发起的“电脑产业拯救气候行动计划”就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力争降低计算机功耗50%的目标。
在IT产品中,数据中心的耗能最为引人关注。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6年数据中心的电力成本已经翻番。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的利用率却并不高――由于电力成本问题,很多数据中心的机柜使用率仅有50%~70%,有些服务器的利用率甚至仅保持在15%左右,而且约有1/3的电力在电能传输过程中损失。中国每年在服务器产品上消耗的电能成本为136.8亿元人民币,数目相当可观。
面对这一尖锐的矛盾,日前来访的英特尔数字企业部副总裁兼服务器平台事业部总经理柯克•斯考根表示,要解决服务器的能耗难题需要从多方面综合入手,包括服务器处理器、系统平台和机柜等各个环节。
处理器功耗稳中有降
在酷睿架构的至强诞生之后,主流IA服务器处理器的TDP功耗就基本稳定在了90W上下,而45nm产品出来以后,更是降到了70W,低电压产品的TDP功耗则在50W左右。
不过,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在性能不断提升的前提下,主流服务器处理器功耗继续刚性下降已经空间无几,但更先进的工艺(45nm制程)和新半导体材料(金属和高k材料)的采用将能够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保证目前处理器TDP功耗的基本稳定。
而未来处理器能耗降低最显著的方面将来自于降低静态功耗和引入移动处理器的节能技术(如Speed-Step),让处理器根据工作负载动态调整其工作频率,以达到最高的能效比。
平台技术挖掘空间巨大
虚拟化技术是提高IA服务器可用性和伸缩性的重要手段。柯克•斯考根认为,虚拟化技术有可能将15%的IA服务器使用率提高到60%,从而提高服务器系统的功率效能。今年下半年,英特尔还将推出6核的Dunnington至强处理器,在插座和芯片组方面与目前的至强MP产品兼容。6核的Dunnington处理器在虚拟化方面的能力将比目前的4核产品有较大的提升,而在功耗指标等方面又要强于8核产品。
在节能方面,服务器存储系统的潜力同样巨大。柯克•斯考根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SSD(固态存储),根据测试,SSD存储功耗仅为5W左右,但I/O速度比传统磁盘提高了50倍;另一种是称为FCoE(FC over Ethernet)的以太网光纤通道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把存储和网络数据同时通过以太网传输,以便减少网卡和I/O设备的数量,从而降低系统功耗。
电源管理出效益
在基本的硬件平台采用各种技术降低功耗的同时,有效的电源管理则可以挖掘出更大的节能空间。通过采用从处理器、系统平台到机柜甚至是数据中心的各级电源管理技术,可以实现从芯片、整机到数据中心的多级立体式节能。
关键词: 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0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居民用房需求不断增加,导致建筑能耗不断增加,另一方面资源相对不足和环境承载能力差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我们要做好建筑节能方面的相关工作。这其中培育和规范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尤其是构建全面的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对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当前我国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以来,取得了突出成绩,尤其近几年由于国家的重视和支持,将建筑节能由起步阶段推到了全面发展阶段。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为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建筑节能服务体系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十年来,尽管我国通过与国际组织和国外政府合作,开展了一些建筑节能服务项目的试点,取得了明显成绩,但相对于建筑节能的任务而言,我国节能服务市场仍处于萌芽阶段,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总体来说,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1 缺乏有力的政府引导
由于我国开展建筑节能时间较晚,许多政策法规不健全,虽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并对建筑物节能设计与建造作了明确规定,但是由于可操作性不强,在实际工作中难以起到调控作用。针对建筑节能的政策倾斜过少,完全依靠市场调节和民间的自发性行为。而推广建筑节能初期投入高,这样势必影响到建筑节能在我国的发展。
1.2 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流
一方面建筑节能服务企业由于不能及时掌握节能信息,与其他相关企业缺少沟通,专业化合作机会少,阻碍了建筑节能的推广实施。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相应的建筑节能普及知识的宣传,导致广大群众对建筑节能的认知不够,对建筑节能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使用节能建材、多点绿化,对建筑能耗无清晰概念,让消费者增加投资去接受节能绿色建筑,显然会阻力重重。
1.3 缺乏良好的融资环境
市场行为的目标更多时候是追逐短期利润,即使明知节能长远的绿色收益潜力很大,但由于节能效益不能立竿见影,节能改造费用过高,投资人对绿色建筑的积极性并不高。而我国由于缺少相应的融资政策倾斜,导致银行等信贷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并不愿意为建筑节能企业提供贷款,极大地制约了建筑节能服务市场的发展。
1.4 缺乏可靠的技术支持
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技术与市场需求来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达到节能标准的经济、可靠的体系尚不完善,导致开发商在技术选择上顾虑重重;节能材料的研发滞后,一旦提高节能标准要求,现有材料技术大都难以支撑;与技术相配套的系统差,产业化程度低,导致开发成本过高;多为国际上现有技术的利用研究,缺乏具有独立自主产权的核心技术。
1.5 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建筑节能评估体系是建筑节能发展的支撑。建筑节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建筑进行节能设计和改造,需要一个科学适用的评价标准体系以及对建筑能耗做出正确的评估。然而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虽然现在也已经出台了一些评价标准,因为没有与之相配套的、针对不同使用者的评价工具,所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是流于形式,导致利益双方在节能效益的评价上存在很大的分歧,节能热情大大受损。
1.6 缺乏完善的服务能力
目前进入建筑节能服务领域的公司较少,进入市场时间不长,缺乏专业的节能技术,并且服务单一,缺少大量具有绿色意识和丰富专业技能的设计人员。与此同时,中介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规模,且从业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导致第三方机构的认证等工作公信力不高。此外,建筑运行管理节能方面做得远远不够,缺少合格的运行管理技术人员,直接导致建筑运行能耗偏高。
2 全面建立建筑节能服务体系
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2.1 完善建筑节能政府职能
制定节能规划建设期,明确阶段任务,并写于政府工作报告中,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考核内容,实施相应的奖惩,以此来提高政府对节能工作的重视。建立健全节能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和补充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建筑法、自然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估法以及废水处理法等法律,以立法的形式促进建筑节能的发展。形成建筑节能专项检查、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体系。
制定建筑节能相关主体的资质管理办法,制定服务收费、质量、评价、验收等标准规范,监督控制各种节能材料的制作工艺流程,研究制定建筑节能服务的规范性文本,形成备案制度,维护市场秩序。
制定和完善相关市场规则,建立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明确节能服务标准和市场准入条件,建立建筑节能技术产品的推广限制禁止制度,实施规范化动态管理,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从而保障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制定节能改造计划。对政府机构办公建筑的节能潜力进行评估,提出节能改造的可行性,并进行节能改造,营造良好的示范和宣传效应,进而拉动节能产业的市场需求,促进节能市场的发展。
实施政府采购。结合不同建筑特点,开展政府采购,探索模式,积累经验。把政府采购从节能产品采购向节能服务采购延伸拓展,并在此基础上出台具有权威性的政府推荐节能服务机构目录。
2.2 加大建筑节能宣传力度
建立示范工程。在综合考虑我国不同气候区域特点、建筑功能特点,以及地区的经济、资源优势等特点的基础上,加大建筑节能示范工程设置和建设,用直观方式调动投资者和消费者对建筑节能的热情。
加强建筑节能信息传播机构能力建设,举办面向公众的绿色建筑网站、论坛、沙龙、社区宣传活动,普及建筑节能知识。
全方位、多视角宣传建筑节能知识:不但要宣传建筑节能的科普知识,还要宣传建筑节能的经济政策及其建设方式和经营方式、宣传建筑节能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建筑节能的技术、材料、产品及其性能。
大力开展建筑节能技术教育:建议在大学的相关专业中,增加建筑节能课程。同时,组织一些专家和研究人员为政府管理人员和广大的建筑从业人员定期开设绿色建筑培训课程。此外,在建筑业相关执业资格考试中适当增加对建筑节能知识的考核,提高行业重视程度。
2.3 丰富建筑节能金融财税政策
财政补贴。对开发商和建筑企业进行财政补贴,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增加节能建筑的价格竞争力。目前,国家已实施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等的财政补贴,地方应尽快出台相对应的补贴政策与之对接。
对消费者进行补贴,对购置节能家用电器和高效照明产品的用户进行补贴,推广节能产品;给选择节能住宅的消费者进行补贴,拉动节能住宅消费需求。
税收减免:对符合规定要求的节能技术和设备等实行低税,甚至给予一定范围和时期的免税。
开征新税:对非节能产品的生产者实行高标准、高强度的收费政策。对建筑企业环境污染等行为征收环境税。
低息贷款:对节能项目,通过政策性银行提供低息贷款给予财政贴息。
实施差异化的贷款利率:对实施节能措施的建筑企业或推广节能服务的服务公司的贷款降低利率。
创立节能公益基金:此类基金可以是政府建立的一种循环基金,资助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开发,进行建筑节能投资,提供节能贷款和贷款担保。基金可以靠征收电力附加费、成品油税收等方式筹集。
2.4 研发建筑节能技术
大力开展建筑节能相关技术研究。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支持一批建筑节能科技攻关、技术创新、节能设备、节能措施、成套技术的开发;探讨新技术路线的适宜性;形成建筑节能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促进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跨地区和跨国转让技术,为企业提供技术输出和引进服务。
建立完整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工程标准、管理标准以及各类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运行标准、检测标准、能耗标准、新能源利用标准等,并根据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适时修改建筑节能标准,逐步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研究实用建筑能效测评方法。在完整的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实用的测评方法检验新建建筑是否达到节能标准。开发测评软件,特别是针对消费者的简易版能效测评软件,可以为消费者购房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2.5 创新建筑节能服务体系
改革节能服务企业。目前市场上存在许多前景欠佳,但特色鲜明的建筑节能服务企业,而政府在吸引资金、信用度等方面存在优势,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企业已有的资源、人才、技术,将二者结合,成立政府控股的大型节能服务集团,这对挽救节能服务企业、稳定市场起到积极作用。
促进综合服务型企业发展:综合服务型企业是指企业不仅向其客户提供节能技术或产品,而且从日常系统运行维护、用能行为管理、设备保养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咨询、方案设计,帮助客户实现减少能源消耗目标的服务模式。它有利于降低客户成本和整个市场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是今后节能服务企业的发展趋势。可以组织现有技术单一的企业形成战略联盟,待发展壮大后转变为综合服务型企业。
培育第三方权威认证与评估机构:培育具有独立性,代表客观公正的第三方权威认证评估机构,建立一整套科学的第三方认证体系,并加强对机构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由他们提供能源审计、进行建筑能耗检测与效果评估,从而建立公平公正的企业间竞争秩序,营造良好市场氛围。
推广建筑节能的社团机构:该类组织可以由建筑节能方面的专家牵头组织,提供公众参与的虚拟平台,如建立网络建筑节能论坛,也可以采取面向大众的免费建筑节能知识讲座的形式,让公众能充分参与到建筑节能的具体行动中来。同时,组织学术研究和实地考察,进行前瞻性研究,并与国际相关机构或组织开展交流和合作,以此来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
3 结束语
本文在总结我国现阶段建立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存在的障碍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实际,从政府引导、宣传力度、金融环境、技术支持、体系改革五个方面构建起了建筑节能服务体系的框架结构。建筑节能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为今后建筑节能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梁俊强.全面构建建筑节能服务体系[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08,(6):28-31.
[2]杨晓波.创新建筑节能发展模式,中国建筑节能网(http://chinagb.net).
关键词: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节能服务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080-02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成功将功率因素没有达到要求并且可以有效针对负载率低的客户进行筛选,然后对其将节能服务流程开启,显著降低用电成本,之后明显将经营效益进行提高,最终确保电网能够稳定高效的运行。此外,此系统也可以凭借互联网充分实现全天不会间断的网上节能服务,所有的用电客户也能够通过互联网对自己的用电情况进行详细查询,当发现存在违规用电行为以及因素等可以及时进行相关调整,有效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1 系统构成简介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具体由四个子系统组成,分别为负控管理、变电站遥测、配电检测计量以及低压集抄系统。
1.1 负控管理系统简介
负控主要是采用完善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对客户用电的有关数据进行在线监测,最终能够成功对客户用电情况进行主动采集与分析,并且能够实现自动计费,将客户用电的负荷管理能力以及用电监控水平明显提高。负荷管理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为计算机系统、现场终端、通信网络以及计量表计。通过此系统,充分实现了对客户的用电负荷进行有效的控制,在这种情形下能够对用电的相关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成功实现了科学用电。
1.2 变电站遥测系统简介
其主要是用来实现电能量的有效管理,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分别为主站、终端以及通信通道。通过传感器等技术,此系统能够针对每个变电站实现有效的计量、考核以及信息的采集等一系列的操作;通过数据库、存储以及Web技术,能够充分实现对数据进行存储与统计,成功创建系统相关的管理制止,为后续的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成功促进了电网供电管理。
1.3 配变检测计量系统简介
此系统主要利用的是智能化无线网,使主站系统能够与配变检测终端进行有效的通信。并且在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应该对线路测量时的各个测量点实行监控,成功将违反规定用电的现象进行筛选,并且将线路的线损降至最低,就不会再出现因为配变过载而产生火灾事故。
1.4 低压集抄系统简介
此系统对于已经将系统接入的电能表具有非常多的作用,其可以实现自动抄表,对一些计量设备也能够有效实行监控,这样就可以检查是否出现了线损的情况,对用电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掌控,与此同时也能够对除此以外的一些数据在进行业务分析时,提供相关的数据参考。就居住在城市小区的居民而言,普遍电能表都比较集中,在这时应该选择合适的电能表来计量数据。但是如果对于乡镇居民,往往在计量数据时利用载波表。
2 节能应用
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是其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能够详细掌握电网的用电以及客户端用电的情况,能够促进智能电网中诸多应用的成功发挥。有效利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进行监控以及统计的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数据以及相关的系统,实现了诸多的服务,并且在最短时间找到了客户违规的情况,为客户成功节能,最终实现了节能降耗。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下列5个方面:
2.1 功率因数的有效管理
通常情况下,功率因素的大小会对系统的诸多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系统供电效率以及电气设备自身的电气特性。并且研究发现主要呈现反比的关系,如果功率因素减小,就会造成无功功率过大。也会对整个电力系统中的电压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使输电线中的功率过量的消耗。功率因数越大,就会导致无功功率越小,就能使发电设备、供电设备以及用电设备被更加广泛地利用,实现了经济运行。因此想要成功地实现节能降耗,提高功率因数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功率因数诸多功能的有效利用能够将功率因数不能达到正常值的客户在最短时间找到,同时也可以发现在用电管理时客户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之后产生了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服务,之后研究具体的改进措施,成功降低客户的经营成本。
2.2 负载率的有效管理
假如技术经济许可并且能够确保安全,之后合理确定最优的运行方式,有效调整负载的大小,减小变压器的电能消耗,确保变压器能够经济运行。在实际运行中,想要成功实现经济负载率非常困难,但是我们却尽可能使实际与理想互相接近,最终成功实现了节能降耗。我们应该站在节能经济与安全的角度,利用统计等一系列功能,将一些条件的客户进行筛选,然后依据客户的实际用电情况研究具体的改进计划,可以充分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2.3 三相不平衡的有效管理
如果用电量全部相同,通常三相不平衡度变得越高就会导致电能损耗越大,变得越低就会产生非常小的损耗。对此在安装变压器时,此时应该找到供电负荷核心区域,这样就可以维持变压器的负荷平衡,将电压损耗降至最低。利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统计数据时,能够成功筛选出三相严重不平衡的客户,然后对此研究具体的改进措施,有效降低损耗。
2.4 分时电价的有效管理
采用此政策能够全力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在这种情形下,客户能够根据其来进行正确的用电,并且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成功解决处于高峰阶段所出现的用电紧张的状态,也可以将用电情况低谷市场成功挖掘出,这样便会将电力资源利用率进行提高,降低了在输配电路中电路的过量消耗。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中数据显示的情况下,可以将对分时电价政策没有充分利用、在高峰期仍然没有减少用电的客户成功找到,之后合理进行用电方案的调整,研究能够节省开支的具体措施,最终成功实现电能的充分利用,并且将输配电中的电能损耗降至最低。
2.5 网上指引实现功能的应用
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会将已经收集到的客户侧用电的数据按照具体类别进行加工,之后能够筛选出相关的数据,要求此类数据必须能对客户节能服务提供参考,然后在Web网站中进行具体显示,并且地点选在供电局。此时,系统就会对每个客户用电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之后能够准确生成相关报表,例如客户用电情况的诊断报告书以及在一天中每一小时的电量柱状图等。在这时,所有的用户都能够自己登陆网站来查询自己用电的具体情况,并对其进行认真分析,然后与系统进行交互,最终能够成功取出每类的诊断报告等,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就都能够了解自己的用电情况,这样即使找到了相关的问题也能够进行有效调整,最终保证能够顺利用电,实现了节能降耗。
在进行节能服务的过程中,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为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与服务平台,成功将具体的范围进行扩大,最后实现了为客户提供完善的节能服务。具体包括节能的诊断、问题咨询、具体建议以及方案的设计与改造等。在进行节能服务的过程中应用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成功降低了客户的能耗,并且将用电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1] 周勤兴.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在智能节能服务中的应
用[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0,12(8).
[2] 苏眉山.电能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分析[J].今日科
苑,2010,9(8).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握国际节能产业合作新动向,加快实现与合作国发展战略对接,将我国节能产品技术服务比较优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内生需求相结合,以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为契机,以《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技术清单》为统领,以节能项目直接投资和节能产品直接出口为主线,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联酋、沙特、老挝、柬埔寨、巴基斯坦、印度为重点合作国家,以钢铁、电力、机械、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纺织、信息7大优势产品技术服务为主要抓手,以行业领先型企业为合作主体,逐步完善节能政策激励措施,不断理顺节能产业“走出去”相关配套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不同层级节能合作机制创新,切实加强我国节能产品技术服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全方位拓展节能经济技术合作新空间,全面开创新时期节能产业对外开放新格局。
推进我国节能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应从多维层面来综合考虑,尽快将节能产品技术服务推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和更大范围,尽快实现由“节能产品大国”向“节能产品强国”的转变。
一、加快编制节能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合作新规划
在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建议首先尽快出台《关于推进节能技术产品服务走出去的指导意见》,强化宏观引导和管理,并就节能产品技术服务的总体要求、合作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规定。有针对性地加快涉及节能产品技术服务专项规划的制定,不断健全节能产业“走出去”规划体系。其次,要对接好已有的规划,从长远考虑,凝聚国际国内节能产业合作发展新动力。具体到各省市和行业而言,建议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尽快编制基于钢铁、电力、机械、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纺织、信息不同的实施方案以及各个省市鼓励节能企业“走出去”的具体对接方案。
二、着力构建节能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合作新框架
机制推动。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现有合作机制的作用,并积极推动双边合作机制化、制度化建设。当前重点是要充分利用好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绸之路基金等政策性跨国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为节能经贸投资合作提供更加有效且可靠的资金保障。特别地,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可探索设立节能企业“走出去”合作基金,并就具体项目、投资规模、合作方式和发展目标等作出规范和引导,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推进深度合作。同时,加快建设境外节能产业合作园,为相关入园企业提供专项配套设施和针对性的优惠政策,努力搭建节能经贸投资合作新载体,着力打造产业层次更高、研发能力更强、服务效率更优、开放程度更大的一流节能产业园区。此外,借鉴发达国家的清洁发展机制,探索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节能产业合作机制(ESICM),并就约束条件、合作规则以及具体收益等问题进行规定,待条件成熟后,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使用。
模式创新。首先,要从战略角度来认识并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重点提升资金准出入、人员流通和海关清关“三个便利化”水平,打造节能产业经贸合作升级版。其次,要加强政府政策层面的沟通协调,尽快统一相关技术标准、贸易标准和项目准入标准,切实提高节能产业经贸投资合作层次和水平。再次,要逐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协助企业解决在税收、劳务、投资者权益保障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努力构建竞争有序、高效透明、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
三、充分重视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
要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投资顾问公司等)在节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创造政策条件,鼓励中介服务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分支实验室、服务机构联盟,加快构建其“政府―中介―企业”和谐统一的支持体系,为节能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其次,我国政府需加大对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帮助其尽快建立起行之有效的信息采集体系、公平贸易研究体系和应对体系,以更好服务于节能企业“走出去”。最后,与东道国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合作,大幅提高节能项目信息搜集效率和项目筛选质量,并加快形成完备的中介服务网络。此外,还需充分利用好中国外交部、地方外事部门、驻外使领馆等外交资源,以服务于节能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
四、积极发挥新型开发性金融在节能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建议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银行等新型开发性金融加大政策的指导力度,进一步细化、明确申请程序、规则,增强程序的透明度,便于“走出去”节能企业申请。二是商业银行等对外金融机构扩大优买优贷政策性贷款的资金规模,结合节能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根据需要,适度延长贷款年限,取消相关额度限制。三是加大对民营节能企业和小项目的支持力度,相对于能源和基础设施等项目,制造业的项目相对较小,扶持资金要适度向制造业“走出去”和项目倾斜。四是加快构建我国海外金融服务体系,可以借鉴日本、韩国、美国等国的做法,企业到哪里,金融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做贴身服务。在金融机构网点设置、业务类别安排上多听“走出去”企业和行业的意见。同时,鼓励在东道国设立金融分支机构、服务网络和职能总部。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推动中资银行赴沿线国家设立分行,并在产品创新和业务开展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同时,不断扩大信贷类、类和股权投资类金融产品的应用范围,待条件成熟时,签署银行业全面合作协议,以更好服务于节能企业“走出去”。五是鼓励和支持节能企业积极申请亚行、世行等国外金融机构的优贷资金。此外,还需畅通与沿线国家金融业人员沟通渠道。通过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的方式,来鼓励金融工作人员互访,大力增强金融从业人员在具体业务方面的沟通交流。
五、加快构建政府“适度介入”的风险防范体系
在节能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过程中,要加快构建政府“适度介入”的风险防范体系。一是抓紧完善国家“走出去”相关法律体系,对节能企业境外贸易和投资资产给予保护。二是加强对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投资的指导和掌控,完善应对贸易摩擦和境外投资重大事项的协调机制和预警机制,及时对有关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重大风险进行预警,提出应对预案和风险防范措施。可以考虑开展境外重大经济合作项目风险排查,建立境外企业投资外源性风险管控的评价体系。三是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合作,建立境外机构和人员安全保护工作的应急长效机制,解决和处理境外安全问题。四是国家层面加大对贸易壁垒的协调力度。一方面建立各个部门的双边合作机制,在国际层面做好协调服务;另一方面做好企业应对的指导工作。五是进一步做好境外投资保险业务的支撑。此外,还需进一步强化公共信息服务功能,加快建立“走出去”节能企业数据资料库和信息统计网络,完善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合作信息系统。
六、进一步推动节能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