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柳永蝶恋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蝶恋花释义:(1)亦作“蜨恋花”。词牌名。(2)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句格律与词牌半阕同,用于套曲中。
2、蝶恋花,词牌名,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又名“黄金缕”“卷珠帘”“凤栖梧”“明月生南浦”“细雨吹池沼”“一箩金”“鱼水同欢”“转调蝶恋花”等。
3、以南唐冯延巳《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殊词)为正体,此体为双调六十字,前后段各五句四仄韵,另有变体二种。代表作有李煜《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苏轼《蝶恋花·春景》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剧中,齐衡、顾廷烨等人参加科考,等到放榜这一天,只有盛长柏中了进士,其余几个人都落榜了。盛长枫落榜的原因不用猜也知道,他自幼贪玩,能考上才怪呢。齐衡落榜的原因则是因为他的文章缺少了钢骨,虽然文采够了,但是并不是特别出众。而顾廷烨落榜的原因就比较亏了,他的文采非常好,本来有希望中进士的,但是他曾为杨无端鸣不平,这个事被圣上知道后大怒,于是将顾廷烨从榜单中划去,并让他和杨无端一样五十岁以后再参加科考。
这个杨无端在剧中是一个文采出众,但是喜欢流连花月场所,所以多次科考未中的一个人,剧中并未详细介绍他。不过这个人物的设置在历史上倒是有一个极其类似的人,这个人就是北宋诗人柳永。
柳永出生于官宦世家,原来叫柳三变,后来改名柳永。他是一个很有文采的人,有很多出色的词作,比如《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只可惜,柳永的仕途并不是很顺畅,多次科考未中,导致他后来郁郁不得志后流连于风月场所,沉醉于听歌买笑的生活之中。
提要: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我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公元1877—1927年,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唐朝诗人写过憔悴。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王维《黄雀痴》:“黄雀痴,黄雀痴,谓言青鷇是我儿。一一口衔食, 养得成毛衣。到大啁啾解游飏,各自东西南北飞。 薄暮空巢上,羁雌独自归。凤凰九雏亦如此, 慎莫愁思憔悴损容辉。”
在《宋词三百首》中,词人笔下有6处“憔悴”。 王国维为什么选择“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为一种境界呢?
选择《宋词三百首》词人笔下的憔悴
憔悴1: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出处:欧阳修《青玉案》)
憔悴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处:柳永《蝶恋花》)
憔悴3: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出处:赵令畤《清平乐》)
憔悴4: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原只是、人憔悴。(出处:程垓《水龙吟》)
憔悴5:偷弹清泪寄烟波,见江头故人,为言憔悴如许。(出处:袁去华《剑器近》)
憔悴6、“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出处:辛弃疾《阮郎归》:)
通过对比,王国维选择“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作为一种境界,不在于“憔悴”,就在于“值得憔悴”。
出处1: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出处2: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出处3:赵令畤《清平乐》:“春风依旧,着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
出处4:程垓《水龙吟》:“夜来风雨匆匆,故园定是花无几。愁多怨极,等闲孤负,一年芳意。柳困桃慵,杏青梅小,对人容易。算好春长在,好花长见,原只是、人憔悴。回首池南旧事,恨星星、不堪重记。如今但有,看花老眼,伤时清泪。不怕逢花瘦,只愁怕、老来风味。待繁红乱处,留云借月,也须拼醉。”
一曰“吞读”。吞读乃生活吞剥、囫囵吞枣、如饥似渴地发愤读书。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谈到治学经验时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在此,王国维借用晏殊《蝶恋花》一词,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求知心切,如同久旱不雨的树木需要水的浇灌一样,“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时时刻刻都盼望得到知识。吞读虽然因饥不择食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广收博采这个过程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必不可少的前提。古今中外有许多文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的泛读博学而成名成家的。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博学勤读是成才的基础。郑板桥在教诲儿子郑鳞的书信中指出:“惟单读时文,无裨实益;宜加以看书功夫,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提倡“多翻式”阅读法,一有机会见书便 随手翻翻,这样,有助于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积土成山,登高望远。吞读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路,但毕竟是读的初级阶段。
二曰“啃读”。啃读乃咀嚼消化,进行吸收,获取钙质的精读。这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即王国维所说的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里,王国维借用柳永《蝶恋花》一词,意思是说要像思念恋人那样,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地刻苦攻读,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读书求知切不可半途而废,一定要锲而不舍,象追求恋人一般。精读需要“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眼到即对于书中文字要字字弄懂;口到即一句句朗读,特别是诗歌或精辟文章以熟读背诵为佳;心到即揣摩每字每句的意义,要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然后知不足”,精读是泛读基础上的知识性提高,是将死的知识活化为血肉的过程。
三曰“品读”。品读即焚香淋浴,如饮醍醐,茅塞顿开的领悟。即王国维所说的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里,王国维借用辛弃疾《青玉案》一词,意思是说经过追寻钻研,功夫精神用到,读书读到一定程度,过去那种不得而知的困惑以及百思不解的难题豁然开朗。所学的知识达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境界。书本知识已转化为自己知识和能力。这第三境界是读书的最高境界。“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最高境界是博学和精读基础上的升华,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交谈。豁然贯通的人生浮躁除尽,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性情的乐事。
“学而不思则罔”,读书不可不用脑思考,否则读多少书也无益。不动脑,不思考,你就无论如何也进入不了读书的境界,这样你就得不到悟性,而没有悟性是没有什么收获的,所以读书必须象王国维所说的那样进入这三种境界,或悟出做人的道理,或悟出疑惑的释然,或悟出对词句的理解,或悟出对写作的灵感,这样,才是真正的读书。
[关键词]唐宋诗词;重叠词;构词形式;表达效果
重叠词的发展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各种文学著作中皆有体现,例如,在《诗经》和《楚辞》中,就存在着大量的重叠词,古代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重叠词是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过渡的一种趋势和手段。在现代汉语中,重叠词的构词形式主要有AABB、ABAB、AA和ABB等,重叠词地使用可以表达某种特殊的思想情感,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唐宋诗词中存在着大量的重叠词,别具特色,例如:日日、年年、■、茫茫、盈盈、潇潇、苒苒、丝丝、漠漠、萋萋、簌簌、营营、点点、枝枝叶叶、点点行行、云青青、血纷纷、风飘飘等。文章从构词形式和表达效果方面来研究唐宋诗词中的重叠词。
一、唐宋诗词中重叠词的构词形式
《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中的重叠词的构词形式主要体现为:AA型、AABB型和ABB型。分述如下。
(一)AA型:两个单音节语素的重叠。
(1)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王维《渭川田家》)
(2)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3)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赵佶《宴山亭》)
上述例子中都是AA型的单音节语素的重叠。例(1)中“相见语依依”的“依依”是“依”的重叠,重叠之后更能体现出村民间纯朴的邻里关系,见面后絮絮叨叨地家长里短。例(2)中“凄凄”和“泛泛”把诗人与好友依依惜别之情写得真挚而深刻,用重叠词烘托出诗人对好友的深厚感情。例(3)中“凭寄离恨重重”的“重重”是单音节语素“重”的AA型重叠形式,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恨和国破家亡之感。
(二)AABB型:AABB型的重叠词一般是由双音节词“AB”重叠而形成的,重叠之后可以加深语义,使感彩更加浓厚。例如:
(4)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晏几道《蝶恋花》)
(5)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是离情。(晏几道《清平乐》)
(6)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
例(4)(5)(6)里面的AABB型重叠词都是名词。例(4)中的“点点行行”表示在聚会时所赋的诗句,用“点点行行”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凄哀愁情。例(5)和例(4)表达的思想情感差不多,“渡口周围的杨柳青青绿绿,一枝枝一叶叶都是那些离情”,用杨柳的“枝枝叶叶”表达自己心中的离情别绪。例(6)中“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的“叶叶声声”指梧桐树上繁密的树叶和三更时分的落雨之声,声声雨滴片片落叶诉说着别离,极言离别之苦,“叶叶声声”的重叠使用,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愁绪,把秋叶听雨的寂寞与凄凉写得很深刻。
(三)ABB型:A是中心语,用B来修饰A,B是对A的补充和描述。
(7)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柳永《少年游》)
(8)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柳永《蝶恋花》)
(9)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0)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
上述例子中的重叠词分别是:马迟迟、风细细、云青青、水澹澹、柏森森,其构词形态都是ABB型,“A”是重叠词的中心语,中心语后面的“BB”型单音节语素是用来修饰“A”的,是对“A”的补充和描述。“马迟迟”的意思是“马在缓慢前行”。同理,“风细细”指“微风”;“云青青”和“水澹澹”分别是“乌云”和“平静的水面”的意思;“柏森森”指“郁郁葱葱的柏树”。通过上述例子的分析,可以看出,“ABB”型重叠词之所以受到文人墨客地青睐,是因为其重叠词在表辞达意上具有“言简意赅”的作用,不仅能够用最简短的语词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而且可以取得极强的表达效果。
二、唐宋诗词中重叠词的表达效果
唐宋诗词中的重叠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在表达效果上别具风格,其表达效果主要体现在语音和语义层面。分述如下。
(一)语音层面
唐宋诗词中的重叠词在语音层面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例如:
(1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12)■雨、春心如腻。(彭远逊《六丑・杨花》)
例(11)是李清照千古名篇《声声慢》中的名句,写尽了作者惨遭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愁苦。起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连用七对叠字,把作者的怨情表述得淋漓尽致,具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音乐效果。例(12)“■雨”中的“■”是“静寂无声”的意思,作者使用“■”这一重叠词来描写“雨”的情态,具有一语双关的效果:其一,“■”可表示“雨的静寂无声的样子”;其二,“■”谐音“阴阴”,也就是“阴阴雨”之意,表示降雨时间之久,描绘了漂泊无依的杨花所遭遇的灾难之久,实际上借杨花来暗写作者自身的苦难生活。这些单音节语素在重叠之后,在语音上具有音节整齐匀称的听觉效果,构成了语言的音乐美,提升了诗词的审美价值。
(二)语义层面
唐宋诗词中的重叠词在语义指向上更加准确而简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向读者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例如:
(13)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毛滂《惜纷飞》)
(14)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
例(14)中的重叠词“朝朝暮暮”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中运用的频率也很高,作者给“寂寞”下了一个期限“朝朝暮暮”,语义准确而鲜明,言外之意是“将日夜饱受寂寞和相思之苦”。例(15)是欧阳修的闺怨词中的名篇之一,重叠词“深深”不仅写出了庭院的深,而且写出了闺怨之深,试想,如果把原句换为“庭院深几许”在语义表达上就不够具体而准确,就无法传达出独守深闺的苦闷怨情。综上所述,重叠词地使用,不仅准确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而且把诗词的诗性思维展示的淋漓尽致,具有极强的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清)蘅塘退士编选;吴兆基注译.唐诗三百首[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