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堂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思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堂教学思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堂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思路范文第1篇

1. 理清授课思路,让学生深刻领会教师的讲授思路

思路教学的关键就是将教材的思路变成教师的思路,进而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潜心钻研教材,充分揭示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建立起知识体系,然后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突出每节课的主线和知识点,引导学生的思路按照主线和知识点去展开。(1)概念讲清楚:化学概念是化学现象的抽象和概括,每一个概念都有具体的内容和使用范围,概念教学至关重要。(2)实验清楚:生动有趣的实验是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也有利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举例要清楚:既要有代表性,代表某种类型或类别;也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抓住一个中心主线,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人深地去思索,这样既突出了教材的关键,又使学生感到思路清晰明了。

2. 强化阅读理解,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

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是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于渔”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师来说,在阅读时,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让他们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我的做法是:首先把一堂所要讲的知识点一一列出,然后提出向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讨论。从中让学生领悟教材的编写思路。如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课题,我首先列出了学生应掌握的知识:(1)铁在自然界的存在;(2)锻炼的原理;(3)金属的腐蚀和防护;(4)金属资源的保护。然后提出“教材中是怎样讨展示和分析这些间题的?”根据教师所提问题,先引导下让学生去粗阅读,使学生有意识地领会到该课题的主要内容;其次教师指导学生细读:实物、图片和探究实验理解教材,最后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来精读,通过这样阅读使学生很自然地领悟到本节教材的编写思路说明化学知识是从生活实践和化学实验中获得,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研究化学的方法。

3. 解题思路清晰,积极引导学生探究解答的思路

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精心选题,警于分析题目中的因果关系,展现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掌握题给条件,明确要求,并由表及里地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化学间题,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将自己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进行比较,找出自己思路的优点与不足,从而获得解决化学问题的正确思路。我的做法是:

(1)逐步提问,打开学生的思路。

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重要手段;而围绕主题设计一个有层次、有节奏,由浅人深、前后衔接、相互呼应的问题,诱导学生步步深人、拾级而上。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用途时,首先提出二氧化碳为什么能灭火?为什么人们不用氮气用作灭火的试剂等间题,使学生循序渐进,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其发散思维等综合能力。

(2)一题多解,拓宽学生的思路

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会形成一种习惯的思路,这种思路有其积极的一面,就是容易熟练,即对于同一类型的题目,能够沿着模式化的思路,驾轻就熟地解答。但.习惯思路有时会限制学生正常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思维惰性、呆板。在教学中,一题多解的思路,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人手戒甲不同方法解答问题。

(3)一题多变,活跃学生的思路。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目的地根据同一问题设计发展式的间题,通过多角度的问题模式进行思路灵活性的训练。教师讲评时可针对知识点,对题目“改头换面”一题多样。

4. 借助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研究问题的思路

当学生在观察实验,探究过程中观察物质的外部属性以及物质的变化产生的各种现象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已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经过分析、比较、综合,从而得出新的结论。例如在探究二氧化锰对抓酸钾分解有催化作用实脸时:给二氧化锰加热,让学生观察有没有氧气产生;给级酸钾加热,让学生观察加热到什么程度抓酸钾才能分解;再取抓酸钾力少盘二氧化锰混合并加热,让学生观察,观察后学生自然地得出结论:二氧化锰本身不能分解产生氧气,但它可以使抓酸钾在低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起了催化的作用。恤过这种有目的的观察引导,可以遵免学生观察时的盲目性,并克服随意性,从而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得出科学而准确的结论。

课堂教学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新思路

科学知识紧密围绕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熟练地掌握科学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多利用一些时间,认真研究本课程所蕴涵的显性和隐性的教学资源,把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本学科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以及学生的科学水平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科学品质和创造能力,为他们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及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探究的方式获得的知识才是具有活力的知识,同学们才能够将科学知识长记于心,更好地应用到实践生活中,从而指导社会实践更好地开展。以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改下的科学学科更加注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要善于营造一种探索发现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充分地在探究式思维的指导下去接受科学知识,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这样―来,学生既能够从探究中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又能受到科学方法的锻炼,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对科学的探究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比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科学入门”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我会先导人一些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自然现象,引起学生们接受科学知识的兴趣。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高昂,想法各不相同,思维空间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从而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了相关方面的科学知识,同时也为我们教师下一步更好地开展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前提保障。

科学就发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只要我们去细心观察和发现,认真进行科学探究,就可以进人科学的世界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探究的训练,我们较好地培养和发展了同学们的思维能力,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塑造。在课堂上,教师务必要提供给同学们一个开放的思维空间,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提出一系列的科学问题,以便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讨论,启迪他们进行深入地思考和探究――从事物的表象人手,进入到抽象思维的空间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进而实现最好的领悟效果,实现科学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注重把实验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科学是以试验为支撑点的学科,新课标下的科学课本将试验和制作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和学生一起利用实验的方式来解决书本上的科学知识。科学教师通过让学生直观地去观察实验,探索科学中的奥秘,得出结论,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比如,在进行七年级上册“细胞”的教学时,我会让同学们在了解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把他们分成不同的小组,利用课前早就准备好的显微镜,引导他们去观察生物的细胞形态,去感受生物的真实面貌。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从而使他们既充分理解了生物细胞的真正概念,又产生了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在课堂教学时,科学教师要注重利用实验和制作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认真思考和分析相关的科学问题。引导同学们去亲身体验科学现象中的知识,深入观察事物中的科学奥秘。

三、重视科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科学知识渗透在现实社会的每―个角落,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认真向学生解读教材,以科学现象和生活为素材,鼓励同学们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巧妙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感受科学知识的原像,提高他们应用科学知识的实践能力,为他们长大后更好地融入社会、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比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水的利用和保护”的教学时,我首先会引导同学们感受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这样同学们的情绪就被充分带动了,开始回顾自己在生活中对水的利用观念和方式。然而,我并不满足于单纯课堂科学知识的导人和传授。我会让同学们在下课后去做一些利用水和保护水的事情,以把课堂知识真正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使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

注重学生将课堂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从书本回归实际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务必要注意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回归实际,联系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科学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角度来思考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树立起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用科学知识来引导实践的开展,用实践来检验知识并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生学习科学的效果

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教育的伟大变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成为了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很大的。在传统观念的深^影响下,很多初中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件被强迫的事情。不愿意去听课和主动学习课本知识。现在的学生都是在电子技术普及的背景下成长的,他们对信息的需求量大而且精。在课堂教学中。我会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荐现教学内容,通过展示生动的、图文声色并茂的画面,引导学生涉境体会科学知识,感受书本蕴涵的深刻意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动机,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九年级下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课堂教学时,我会在适当的时机向同学们播放一段图文并茂的视频,让同学们去感受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让他们认识到:人们可以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不能够人为地去征服自然、破坏环境,而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环境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生动的画面就会深深地保留在他们的脑海中,给他们产生很深的印象,从而加深了他们问题思考的科学性,实现自然教学的现实意义。

课堂教学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转变观念;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新课程策略

为了改变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以及弥补其存在的不足,我们当前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新课程提出了三大学习方式,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中单一的“接受式”为主的课堂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个性品质。要实现这些目标,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教师肩负着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为此,我们教师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

变“我教你学”为“你学我导”,变“偏爱优生”为“重视学困生”,变“只教书不育人”为“既教书又育人”,变“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易。教师放心不下学生,总是担心学生对所学知识到底明白了没有,掌握了没有,考试的时候会不会运用等等。其实大可不必考虑这么多,我们只要通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明确新课改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这一理念,我们教师就大可不必为学生瞎操心那么多了。比如,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到底在他们一生中真正直接用得上的有多少?要知道,很多知识要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去运用,在实践中去创新。因此,在学生的高中学校学习阶段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学习的能力。探究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一方面为一部分学生升入大学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步入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不断更新

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在教学活动中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不同知识内容的特点,化学课的课堂教学也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教师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学而不厌,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而且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知识和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目的。当然,我们在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根据教学实际,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相统一,并且要强化化学这一学科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使教学形式多样、内容新颖,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效果。

我们化学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注重化学作业的自主设计。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学生的日常作业以练习为主,以练促学、以练促教,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目的。但新课程提倡的是三维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并重。在教学中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教学,它强调“知识与技能”,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知识与技能”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而“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前面二者的实现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将三维目标具体分解到各年级、各单元、各章节内容之中,细化落实。

教师要以―个健康积极的心态对待学生。科学研究表明: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越近,教学效果就会越佳。教师必须放下架子,以学生的学习合作伙伴角色去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挖苦讽刺学生,师生平等对待,教学气氛才能活跃、和谐。

教学中有这样的教师,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看成是知识的主宰者,自己说了算,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就行了,如果学生有不同意见,就认为是跟老师过不去。其实这是我们教师的心态没有摆正,要知道学习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教师只要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组织教学,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一定是最佳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掌握教学基本功,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技巧。比如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善于等待,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给出答案。

教师如果教学风趣、幽默,就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就喜欢听,教学活动自然活跃、充满快乐,当然教学效果就佳。同时教师的肢体语言对学生的学习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恰当运用手势、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于教学活动,可以避免学生长时间机械听课造成疲劳。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乏味,不容易疲劳。化学与社会、环境、人类健康息息相关,在化学教学中,尽可能地将所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变得好奇有趣、轻松愉快。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摆脱目前较陈旧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给学生发挥想象的空间,还给学生学习的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集思广益,长期不懈地研究课堂有效教学途径和策略,使高中化学教学步入新课改的正确轨道。

新时代的社会在竞争加剧的同时更加强调交流与合作,强调双赢和共赢。新课改要求教师高度重视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通过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使每一位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教材、教法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共赢目的,其作用不容小视。同样,日常教学之余,教师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彼此分享经验。同科教师之间可以在一起讨论教学方法,相互合作设计课程教案。不同学科的教师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或在相关学科知识方面提供专业帮助。这样不但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把握新教材,而且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课程教育教学整体要求的具体体现。

课堂教学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一、互相熟悉教材,使数学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统一性

要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首先要教材衔接和教师的教学衔接,互相换位思考:中学数学教学需要什么样的基础?小学数学已学过那些知识。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了解初中的数学教材,知道初中数学学习需要那些基础知识,这样,才能有侧重点,为小学生进入初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譬如假分数、带分数问题。在小学,比较强调计算结果要化成带分数,教师在这方面也下了很多功夫,学生慢慢形成一种定势。然而,这恰恰给初中数学学习带来很大的麻烦,因为在列代数式、多项式运算、因式分解、解方程等等,省略了乘号,系数必须为假分数,而学生常常把 写成 。所以初中数学老师得再化大力气纠正学生原来形成的定势。其实,算术运算的结果是否要化成假分数还是带分数,这根本不影响到什么,如果小学数学教师了解到这些,事先做到有的放矢,告诉学生在运算时结果可以是假分数,也可以是带分数,不要一口“咬死”,就既省力又为初中学习打下伏笔。又如关于“π”,在小学阶段,由于对字母代替数还不很理解,就以3.14来代替“π”,实际上,3.14只是“π”的近似数,但进入初一时,学生总以为“π”就是3.14,老师再三强调也难以纠正,所以在小学高段时,应及时说明,计算时允许他们留着“π”,不一定要化成3.14。

作为初中数学老师,同样需要了解小学教材。现在新课标的小学教材中,许多内容如列代数式、解方程、统计等已经占有较大篇幅,若能在此基础上搞好新旧知识的架桥铺路工作,掌握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都街接自如,就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譬如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虽然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开始用列一元一次方程来解答,但小学生习惯算术方法解题,因此难以接受列方程,掌握列方程解题的学生不多。进入初中后,用列方程来解应用题,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设法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未知量。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仍习惯于用算术法来求解,不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学习,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用两种方法对比讲解,在小学的基础上慢慢引导,由浅入深。在学生的作业中有些应用题也可以要求用两种方法去解,让其自己去比较、去体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会知识的灵活运用,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进而明白列方程解题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使学生的思维达到从算术方法至代数方法的飞跃。

二、从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

小学阶段已经学过整分、分数、小数等算术数,并接触了负数,了解了负数的一些意义和写法,但对负数的认识所停留在表面上。进入初中,才系统地学习负数,从而把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数,运算也从原来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增加了乘方运算。负数参与运算,对学生而言,意味着一次思维上的一次飞跃。要使这部分内容衔接好,在教学中应注意:

(1)讲清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师可从实际生活中举出一些实例,使学生了解引进负数的必要性以及负数的意义。如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银行存取款记录等等,让学生明白,要区别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必须引进一种新的数――负数。

(2)逐步加深对有理数的认识。第一、要让学生明白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在于有理数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算术数)。第二、要让学生明白,数的范围扩大到有理数,只是比以前多了两类数,即负整数和负分数。

(3)切实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运算是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所在,也是以后学习的基础,学生务必掌握。

第一,单一的加、减、乘、除法运算应严格按照运算法则,必须先确定符号,再算数值。切不可想当然,否则容易会出现-3+1=-4,-3-1=-2之类的错误。

第二,混合运算同以前所学一样,要严格按照运算顺序进行。如学生中常有4÷2×=4÷1=4类似的错误,在教学中可适当举例说明其重要性。

第三,小学学过的运算律如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用。

三、课堂提问要把握时机,问在恰当处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科学把握提问的时机,才能体现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1)抓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理解的知识点。由此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

(2)抓疑难点提问。问在学生研究目标不明确、思维受阻的时候。学生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抓发散点提问。“数学是创造性的艺术”(保罗・哈尔莫斯语)。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在求同思维培养的基础上,重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尽量提出多种设想,充分假设,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答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例如: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对学生的数学建构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一题多解,就是“求异”,即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突破原有的知识圈和原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更多更新的可能的方法。通过一题多解的讨论,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多问几个“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样想?”,让多种信息互相交流,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

(4)抓住空白点提问。所谓“空白”点是指在教材中,对某些内容故意不写,或写得很略,在叙述描写上留有余地,制造“空白”。这些“空白”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教学时如能抓住“空白”点,巧妙地设问就能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进行新知的探索,把“空白”补充出来,加深理解。抓住“空白”点提问,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寻找答案,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创新思路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特点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包括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包括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等。而初中义务教育又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阶段,所以必须强调课堂教学的创新工作。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积极参与与科学有关的活动,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注重学科的基础性、实践性以及时代性,因此本文主要结合《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有关规定,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创新思路。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在肯定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还需要确保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就要求物理教育走向生本,教育激扬生命,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的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要让学生成为物理学习的发现者、研究者以及探索者。这样做对于培养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索精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只有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非常深刻的领悟,才能全面提高初中生的科学素养。

(二)理论联系实际,让物理教学更加生活化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际,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抽象的物理学知识用更加生活化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例如,在讲物质的形态和变化这一章时,教师可通过列举自然界以及生活中的不同物质来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并且以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物态变化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解释自然界以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能够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并注重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让学生通过科学的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探究式教学是将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从而自主完成对物理知识的探索、理解以及掌握的过程。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需要将物理知识点设计成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到这个教学活动当中。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进行辅的指导,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将学习的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尽可能多地提出意见和想法。相比较传统灌输式教学而言,探究式教学法彻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育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积极性。

(四)以评价改革为导向,关心学生的发展

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教师在课堂上应以评价改革为导向,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教学体系,注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形结合,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建立评价体系的作用主要是对教师教育工作以及学生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的一种客观体现,所以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理念建立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表现有全面的了解,用科学发展观去判断学生物理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且结合学校的教学特点以及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养与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课程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能够有效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素养,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跨入新时代的今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顺应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其中,充分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传统教学方式的革新,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通过互相间的交流、分析以及思考帮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物理学知识。在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特点和教学资源,并且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思维创新,并将物理知识更好地融入到日后的学习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 顾琦.初中生物理学习准备的调查和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 袁丽.中学物理课程中数学知识的支持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 吴海荣.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0.

[4] 黎泳建.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才智,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