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健康检查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入园检查。幼儿入园前必须在指定的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全面健康检查,经体检、化验等项目检查,确无传染性疾病,且最近二个月内无传染病接触史者方可入园。对离园一个月以上或去外地(离开本市)返回时,须重新体检方可回园。
2、定期体检。每半年为幼儿测身高、体重、视力一次,每年5月份为幼儿进行全面检查一次,按who体格发育评价标准对幼儿身高、体重进行评价。体检中发现有异常情况要采取相应措施,对于一般性疾病给予及时处理;有ⅱ0以上营养不良、中度以上贫血、中度以上肥胖、佝偻病等的幼儿应转入体弱儿管理或建专案管理;发现缺点儿进行登记管理,及时给予矫治。
3、晨间检查及全日观察。认真做好一摸,有否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工作人员体格检查。工作人员上岗前必须到指定的医疗保健单位进行体检,经体检合格由检查单位签发健康证明书后方可上岗工作。对患有国家法定传染病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霉菌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精神病、肢体残缺者,不得从事保教工作和炊事员工作。在工作中发现患急、慢性传染病、病原携带者以及有碍于幼儿身体健康的疾病,要及时隔离与调离。
5、工作人员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发现以上疾病应离职治疗或调离。
关键词:抗病毒疗法;艾滋病;健康教育;疗效
艾滋病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危害性极大,它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淋巴细胞是它主要攻击的目标,该细胞一旦被大量破坏,人体变会丧失免疫功能[1]。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根治HIV感染的有效药物[2]。本研究选取我院接收并确诊艾滋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艾滋病应用抗病毒疗法联合健康教育的治疗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收并确诊艾滋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检查抗HIV阳性、CD4+T淋巴细胞
1.2方法 抗病毒疗法:采用3种抗病毒联合的一线治疗方案,所使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去羟肌苷DDI、奈韦拉平NVP、司他夫定d4T、齐多夫定AZT、拉米夫定3TC、施多宁EFV,按照:①3TC+d4T+NVP;②DDI+d4T+NVP;③3TC+d4T+EFV;④AZT+3TC+EFV组合配置,根据患者临床情况选择治疗。每月进行抽查,保证患者按时服药。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宣传片、教育片以及传单、黑板报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①心理教育:鼓励患者,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帮助。让患者认知自我,避免产生心理障碍。②生活健康教育:患者每日应合理用餐,按时吃药,并多运动,戒除烟酒,保持身心健康。③危害性教育:减少性生活,并使用安全套。④道德教育:不得故意传播艾滋病,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⑤药物依从性教育:不能擅自停药或换药、需长期按时、按量服药。
1.3疗效观察治疗有效标准[3] 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病毒载量下降,且已部分病例检查不出病毒、生活质量改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感染降低,药物无副作用、毒副反应。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结果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患者CD4+T淋巴细胞及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经治疗后患者的CD4+T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且病毒载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治疗3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数据及病毒载量均显著优于其他治疗时间(P
2.2治疗后生存状况经治疗后,患者症状与体征明显缓解,生存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经研究发现艾滋病是由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机体细胞免疫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后,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4]。随着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的应用,提高了抗HIV的疗效 [5]。本研究中采用抗病毒疗法后,患者治疗后CD4+T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CD4+T逐年递增(P
本研究在采用抗病毒疗法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治疗,包括心理教育、生活健康教育、危害性教育、道德教育和药物依从性教育,通过临床治疗,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逐年好转,与2010年相比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
参考文献:
[1]赵万怀,陈艳,刘艳,等.69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5,26(1):64-65.
[2]常成刚.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2):677.
[3]严亚军,桂希恩,荣玉萍,等.HIV感染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与病毒载量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268-270.
嘉应学院医学院,广东梅州 514000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本专科护生乙肝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了解本科护生与专科护生在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上面的不同点,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对策,以加强本专科护生乙肝健康教育知识,以此来提高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提高护生整体素质,保证未来护理事业对健康教育知识方面有更好的发展。方法 对嘉应学院医学院在不同医院实习的120名本专科护生进行乙肝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的调查,其中本科生60名,专科生60名。结果 本科组和大专组平均答对题数对比,本科组平均答对题数为11.07,而大专组为9.13,各组数据间方差齐性(P=0.199>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卡方检验可以看出, 乙肝是否有自愈能力知识的对比中,本科生和大专生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的选项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乙肝健康教育知识了解方面,除了预防免疫知识、休息与活动知识本科生比大专生好(P<0.05),其他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生应该更为全面的掌握乙肝健康教育的知识,为以后护理工作中打好扎实的基础。
[
关键词 ] 本专科护生;乙肝:健康教育: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8(a)-0104-03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发地区,一般人群的HBV标志和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分别为57.6%和9.7%,估计约7亿人曾感染HBV,其中1.2亿人为HBsAg慢性携带者,占全世界HBsAg慢性携带者人数(3.5亿)的1/3。这些人中多数为隐性感染、常为意外检出,如就业、开学、出国、婚检等。对于乙肝我们引入了“健康者”,“无症状携带者”,以及“非活动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或乙型肝炎病毒( HBV )携带者的概念[1]。乙肝病人发病初无任何症状、无任何心理准备,被检出后常感到茫然,产生巨大的心身压力[2]。健康教育是指借助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认识危害健康的因素,促使人们自觉地选择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预防疾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从而达到个人和社会人群躯体、心理、道德上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的最佳健康状态[3]。因此,必须对乙肝病人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及时的对乙肝病人进行有效健康教育,可以加强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曾强对疾病康复的信心,从新回到美好的生活上来。护生是未来的护理人员,在校学习期间就必须教育护生树立牢固的整体护理观念,训练和提高他们健康教育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走上护理工作岗位后能够较快地胜任护士角色,承担起健康教育的职责,早日成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同是具备健康教育能力同时是护生体现自身知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4]。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嘉应学院医学院13届毕业护生为研究对象。调查时间为2012年7月—2013年5月,调查的护生年龄在(22±2)岁之间,均为在临床实习了8~9个月的本专科护理应届毕业生,本科组和大专组各60人,其中,本科组,珠江医院实习护生有26人,南海区人民医院实习护生有4人,顺德区人民医院实习护生有8人,南方医院7人,华瑞医院3人,东莞东华医院4人,其他医院8人。大专组,珠江医院实习24人,南方医院实习13人,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9人,宝安区人民医院6人,南海区人民医院8人。共发出12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 调查方法
根据相关的资料文献采用自制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问卷从乙肝基本知识及健康教育掌握程度两方面进行调查,分别调查护生的乙肝基础知识及健康教育知识。
1.3 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结果录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本专科护生乙肝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总体调查
在本科组中答对题数在18~12题区间的人数达到43%,答对11~6题的人数占55%,而答对少于五题的人数只占了2%。大专组答对题数在11题以上的人数占了20%,答对11~6题的人数占70%,而五题以下的人数占10%。从百分比可以大概的看出本专科护生乙肝健康教育掌握程度大部分处于中间水平(见表1)。
2.2 本科组和大专组乙肝健康教育知识平均答对题数的对比
本科组和大专组平均答对题数对比,本科组平均答对题数为11.07,而大专组为9.13,各组数据间方差齐性(P=0.199>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本专科对知识具体掌握情况
2.3.1 本专科护生对乙肝基础知识的了解情况由表三可见本专科护生在乙肝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对乙型肝炎是否有自愈能力掌握的较差,传播途径及基本诊断的掌握程度更差,而对于乙型肝炎的基本概念及引起乙型肝炎的原因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好。从卡方检验可以看出本科生和大专生对比中,除了最后一项乙肝是否有自愈能力知识的对比中本科生和大专生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的选项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2本专科护生对乙肝健康教育知识的了解情况
由表四可以看出本专科护生对饮食知识及休息、休息与活动知识、以及乙肝的用药方法掌握的比较好,而对于情绪对乙肝的影响及乙肝患者的复查时间掌握程度较差,而对乙肝的复查时间及预防免疫知识掌握程度较差,对乙肝的合并症及预防免疫知识掌握的最差。用卡方检验可以看出,本专科对比中,除了预防免疫知识、休息与活动知识本科生比大专生好以外,其他的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2.4护生的健康教育意识方面的调查
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本专科护生都认为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并且愿意承担教育者的角色,但是,很多本专科护生觉得学校所学的健康教育知识不能满足临床护理中健康教育的需要,健康教育中的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都少有缺乏,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稍有缺乏护患沟通技巧。
3 讨论
3.1 本专科护生对比
调查发现本科生乙肝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方面,本科生掌握的程度要高于专科生的掌握程度,通过统计学方法得出,本科组的掌握程度要高于大专组的掌握程度,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本科生在进入医学院校的时候基本知识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就要优于大专学生,并且本科学生在大学三年的学校基础知识的学习,比大专学生要多出一年的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时间,理论知识比较扎实,由此可以看出,提高护生的整体素质及文化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3.2 基础知识方面
3.2.1护士与患者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并且护士的角色之一就是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对护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基础临床护理,还要有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预防医学、药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实现从传统的单纯护理角色向集预防保健、心理护理、躯体护理于一身的多元化角色的转变[5]。
3.2.2不断提高本专科学生整体能力的必要性本专科护生是未来护理事业的主力军,是在临床中接触患者最密切的人群,是日常生活中对患者影响最深刻的护理工作者,护士如果对疾病的基础知识了解的不够,就容易把错误的信息传递给患者,使其不能正确的对待及处理疾病,所以需要护生不断的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努力的做为患者更好的了解及预防疾病的主力军。针对此情况在校期间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采用专家讲座、运用多媒体视频、临床见习等教育方法,提高护生的医学知识,使其更好的运用于临床。
3.3 健康教育知识方面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消除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科学[6]。通过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增加,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并提高了自我护理心理调整能力,很快康复。护士提供主动服务,帮助患者解决问题,使护患之间相互理解,关系融洽,使护患双方产生积极因素,使健康教育有效成功[7]。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护生都认为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可是护生认为在学校所学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不够,调查发现在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本专科护生对于休息与活动方面知识的掌握率有90%,说明护生对于休息与活动方面掌握情况比较好,而对乙肝的诱发因素、合并症、预防免疫知识方面答对率分别是20%、7.5%、29%,调查发现护生对乙肝健康教育知识中对乙型肝炎的诱发因素、合并症、预防免疫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这与护生做为一个护理专业的学生,对疾病的预防免疫知识方面有所缺乏,掌握的不全面,不彻底有关,对疾病的预防免疫知识不够重视,忽视了疾病的预防免疫是有关系的。针对此情况提高护生的健康教育水平,在临床实习中应对带教有严格的选拨,选拨一些基础知识及健康教育知识扎实的护士对护生进行带教,临床护理带教老师有义务和责任把护生培养成为具有护理教育、临床护理和管理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
3.4加强护生沟通技巧的培养
调查中显示有77%的学生认为稍有缺乏护患沟通技巧,另外有23%的学生认为非常缺乏护患沟通技巧,说明在护患沟通技巧方面学生的掌握程度是不理想的,需要加强。学生在校期间,一方面,教师要向护生传授必要的人际沟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要采用模拟实际的场景,让护生进行角色扮演训练,提高相互沟通能力。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带领护生走出校门,到医院、到社区、到厂矿等人群集中的场所,通过直接的宣传指导以及设置健康教育专栏、发放健康教育卡片等多种形式,在真正的实践环境中训练护生的沟通技巧和宣教能力。鼓励护生加强基础文化及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如语言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等,并有针对性地并组织讲座,如护患沟通技巧、护士语言行为规范、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等,使护生明白沟通的重要性并掌握技巧,并与临床护理有机结合,使护生语言更具艺术性。
4 结语
由于本专科护生即将要走上护理工作岗位,培养护生乙肝健康教育知识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需要通过不断的积累及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及健康教育知识,不断的完善乙肝健康教育知识,为以后独立在护理工作岗位上工作时奠定良好的基础。
[
参考文献]
[1]牟晓玲,郑艳萍,潘琼.大学生乙肝健康教育问卷编制及信效度研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3(10):46-47.
[2]王琰,张云,刘晶,等.吉林市医学高校大学生乙肝知识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1(6):120-122.
[3]牟晓玲,郭丽,陈光英.QQ群健康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乙肝知识知晓率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2(9):46-47.
[4]丁弋娜,林梅,潘建丹.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认知情况及能力分析与对策[J].全科护理,2011(25):89-90.
[5]王留芳.云南省医学院校护理本科生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2013(5).
[6]Kerbleski,M. Hepatitis C: Are You Confused:Issues Related to Pa-tient Education[J].Gastroenterology Nursing,2005,28(Suppl.1):S19.
【关键词】 外来务工; 男性; 生殖健康
A survey of male migrant worker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toward reproductive health
Li Jing1, Liu Defeng2, Li Bin3, Jiang Hui2, Hong Kai2, Zhao Lianming2, Tang Wenhao2
1 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Beijing, 100191
2 The urology departm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Beijing,100191
3 Th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of Peking University Third Hospital, Beijing, 100191
【Abstract】 Objectives: To understand the male migrant work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 reproductive health in Beijing and their health status and needs. Methods: A randomize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he male migrant works in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Th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gender, ag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 level, the level of awareness on men’s health and knowledge, and so on. SPSS13.0 software was used to input statistics. Results: 90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868 valid responses were returned (The efficiency is 96.40%). 56.3% of the male migrant workers were less than 30 years old, 51.4% of them only got junior high school education or below that, and 38.9% of them engaged in manual labor. 21.3% had never heard of men’s health-related knowledge, 33.0% have never seen men’s health books, and 45.0% never seen men’s health-related television programs or lectures. But 81.8% of those surveyed expressed their hope to get the male reproductive health knowledge. Conclusion: In Beijing, migrant male workers have low awareness of male reproductive health, but have higherneed for the relevant guidance and education. Male reproductive health education work should be further enhanced and advocated
【Key words】 migrant works ;male;reproductive health
近年来,男性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男性懂得自我保健。但男性在社会上的形象总是健壮、坚强和成功, 因而一些人即使身体不适时,也会掩饰自己的疲惫和病痛, 不能及时就诊。一份[1]关于男性身心健康的研究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404个县、区和市展开调查,共有8875名男性参与,其中67%的被访男性自述健康状况良好,28%的认为一般, 仅有5%述说较差或很差。这一情况在流动人口中更加严重。
第五次国家统计局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目前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亿,其中有78%为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北京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会对外的消息称,截至2009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达到1755万人,其中外来人口509.2万人,占北京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9%。这部分务工人员大多呈现出年龄较小、学历较低、多从事体力劳动等特点,他们的生殖健康状况令人堪忧。为了解这部分群体的男性生殖健康状况和他们对男性健康的认知和态度,为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适宜的生殖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提供帮助,本文针对北京外来务工男性进行了生殖健康的调查,。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北京市海淀区外来务工男性进行生殖健康方面的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
1.2 问卷调查
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和男性生殖健康知识两个大方面。其中基本知识方面包括性别、年龄、婚否、文化程度、从事职业和生活习惯。男性生殖健康部分则主要了解对男性健康的认识程度和相关知识等。发放调查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68份,有效率96.40%。
1.3 统计分析
使用SPSS13.0软件录入和统计。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中(见表1),外来务工男性以中青年为主,其中56.3%的年龄小于30岁。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占51.4%。其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占38.9%,半体力劳动的占49.1%。36%的男性未婚,其中19%的未婚且无女朋友。
2.2在京外来务工男性对男性生殖健康的认识
表2中显示,21.3%的男性从未听说过男性健康相关知识,33.0%的男性从未看过男性健康相关书籍,45.0%的男性从未看过男性健康相关电视节目或讲座,但81.8%的受调查者表示有必要加强男性生殖健康方面的宣传教育。占63.5%的男性未曾听过“男性健康日”,而让他们遇到生殖健康方面的问题时,有多达46.25%(7.4%去找朋友,27.8%去查有关书籍或上网,3.7%去小广告上的诊所)的受调查者不会首先选择去正规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来京工作,所以, 研究预测[2]2010年北京流动人口可能达到540~630 万人,这些外来人口进城务工、经商者为主体。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也使得他们对男性生殖健康的认识往往不够,遇到相关问题时也得不到很好的自我和社会的关注。流动未婚男青年生殖健康现状研究[3]中显示,流动人口发生率、非意愿妊娠率均较高,尤其是发达的地区和城市,10%~20% 的未婚流动人口有婚前, 一些服务行业的婚前可能达到50%~80%[4],所以这起群体更需要社会的关注。为了加强这一群体男性的自我保健意识,对他们给与更好的帮助,我们对其男性健康的相关知识水平的影响因素做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本次研究发现,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程度不高,而且多集中在体力劳动和半体力劳动的工作行业。受教育程度与身心健康呈正相关, 这可能和高学历者获取的科普资源较多、生活方式更文明科学, 以及产生心理困扰或疾病时善于自我调节或正确寻求诊治。但这些务工人员也希望得到相关方面的知识。青岛一份男性流动人口性健康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5],90%的调查者希望得到生殖健康方面的知识,86%的调查者希望能得到医生的帮助来防治生殖健康问题, 比如说防治性病/ 艾滋病, 避免意外怀孕, 降低人工流产次数等,这一结果和之前的比例(93.7%)[6]相近,和我们的结论也基本一致。
本研究还发现,在京务工人员的男性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整体水平不高,且各方面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不均衡。这一调查结果和刘艳杰等[7]做的关于北京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也相似。现代社会知识主要来源的电视、书报等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还不是外来务工人员获得男性生殖健康知识的来源,这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本身对男性生殖健康认识不够,一方面也说明需要进一步利用好大众传媒在知识的传播方面的重要的作用,充分发挥传统媒介投入小、覆盖广、效果好的优势。此外,我们还可以和计生部门合作,通过在社区播放科教电影、宣传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以及进行集中的科普讲座等形式,使更多的务工人员了解男性生殖健康知识。
同时,调查中还发现,外来务工男性在遇到相关疾病困扰时,很大一部分群体没有首先寻求正规医院的检查和治疗,所以下一步工作还要纠正不规范的宣传,可以联合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开展义诊和义务宣讲,从而使得外来务工男性获得更好的、更准确的男性生殖健康知识。
总体而言,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男性生殖健康知识整体水平不高,遇到相关问题时存在的困扰较为明显,有着迫切的健康需求。应通过丰富多样的信息传播方式,在这一群体中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以切实提高其知识水平,这将对我国男性生殖健康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安琪. 男性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5,4:81-88.
2 李永浮,鲁奇,周成虎.2010 年北京市流动人口预测[J].地理研究,2006,25(1): 131-140.
3 谢立春,曾序春,钟于玲,等.流动未婚男青年生殖健康现状研究[J].中国性科学,2005,4(11):5-48.
4 郑真真,周云,郑立新,等.城市外来未婚青年女工的、避孕知识及实践[J].中国人口科学,2001,2:68.
5 赵银珠,万加华,张成超,等.青岛市男性流动人口性健康及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9,36(16):3001-3003.
6 梁晓,王鹤云,孙小晶. 深圳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认知态度及宣传教育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8(7):789-790.
关键词 心理健康素质,正常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大学生,比较。
分类号 B848.9
1引言
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的工具――《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在其编制的过程中就不断进行着信、效度研究。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工具,“心理量表的效度指标可以不断增加和完善,效标检验的工作本课题还将不断进行。”[1,2]。本研究以大学生为对象,一方面考察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实证效度,即探讨心理健康水平较差的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被试相比,在心理健康素质上是否存在差异,从而进一步验证《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方面差异的鉴别力;另一方面,分析这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差异,使今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便于找到学生素质方面的原因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2方法
2.1工具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课题组编制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量表的编制课题组研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中的四量表之一――《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作为研究工具[3]。
2.2被试与研究程序
在天津市范围内选取大学生共计425名完成《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剔除21份无效问卷(主要为漏答项目太多和具有明显默认反应方式的问卷)后,获有效被试404人。其中一年级100人,男61人,女39人;二年级103人,男55人,女48人;三年级102人,男62人,女40人;四年级99人,男53人,女46人。被试以教学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主试为经过培训的心理学研究生,采用统一的指导语,测试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
在天津市范围内选取参加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并经《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筛查(筛查标准即建议约谈的标准)出的115名一年级大学生。要求他们在接到约谈信或主动前来约谈前填写《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问卷。剔除14份无效问卷后,有效被试101人,其中男54人,女47人。
把上述被试中的404人作为本研究的正常被试,而由《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筛查出的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101人作为有心理问题的被试。测验结果用SPSS进行统计处理。
3结果
3.1信度分析
采用克隆巴赫(Cronbach′ α)一致性系数对404名大学生《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测验结果进行信度计算,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534~0.886之间,除认知风格和归因风格两个分量表外,其余分量表的信度值都较高。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类似[1,2]。
3.2效度分析
3.2.1适应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6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适应分量表总分上差异极显著,各维度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总体适应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大学生,个体容易因环境及身心变化引起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反应。从适应的角度讲,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的确在情绪、人际、学习、生活及生理、社会等方面存在适应不良。
3.2.1人际素质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3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人际素质分量表总分上差异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总体人际心理健康素质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大学生,其中人际交往和人际调控等维度的差异显著,而人际知觉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人际心理健康素质不高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的能力较低、品质较差。
3.2.3个性素质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素质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7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4。
由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个性素质分量表总分上差异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总体个性素质明显低于正常组大学生。其中乐观―悲观、意志、内外倾、耐挫折差异显著,而在冒险、责任、独立3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3.2.4动力系统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动力系统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7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5。
由表5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利他性利他动机、成长性动机差异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自我实现需要和利他性需要引起的动机明显低于正常组大学生。除这两个维度外,在动力系统分量表总分及其他5个维度上的差异都不显著。
3.2.5自我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自我分量表》的总分及自我认知(包括学业自我、身体自我、社会自我、情绪自我4个方面)、自我评价(包括自尊、一般自我效能2个方面)、自我调控3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6。
由表6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自我分量表总分上的差异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总体自我心理健康素质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大学生,自我较为消极。其中身体自我、社会自我、情绪自我、自我调控差异显著,而在学业自我、自尊、一般自我效能上的差异不显著。
3.2.6认知风格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认知风格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5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7。
由表7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认知倾向(冒险―稳重)上差异显著,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具有较为稳定的认知倾向,喜欢任务和情境适于已有的程序和规则;正常组大学生则具有较为创新的认知倾向,喜欢面对不熟悉、不确定的环境。在认知风格总分及认知决策(场景―自我)、认知方法(灵活―单一)、认知加工(整体―局部)、认知行为(独立―合作)4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3.2.7归因风格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4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8。
由表8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两组大学生在归因风格分量表总分及4个维度上的差异均不显著。
3.2.8应对风格分量表
对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应对风格分量表》的总分及其所包含的8个维度的得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9。
由表9的结果可以看出,正常组和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应对风格分量表总分上差异显著,可能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通常采用较少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在应对方式的选择上缺少灵活性和变通性;正常组大学生则经常采用多种多样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处理面对的问题及其相关的情绪困扰,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其中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差异显著,而在其余7个维度上差异均不显著。
4讨论
4.1关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信度和效度
心理健康素质概念自2003年由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课题组提出以来,已引起了心理学、教育学学术界的极大重视。以“心理健康素质”为关键词和题目在中国期刊网(CNKI)上检索的结果表明,本课题所引发的相关研究与思考大致有四类,其一是调查研究,如关于不同地区、不同年龄阶段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其二是关于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研究;其三是关于在整个研究中贯穿的积极心理学思想所引发的心理健康相关研究;其四是心理健康素质的拓展研究,如关于军人、教师等人群的心理健康素质的思考与研究。而这些研究大多都会涉及到心理健康素质的研究工具《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那么工具本身的科学性及特点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使后续研究中实证研究更能科学地反映被研究对象的心理实质,理论研究更有根据、教育措施更符合对象的特点,有必要进行此项研究。
研究发现,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适应、人际素质、个性素质、自我、应对风格5个分量表的得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大学生,动力系统、认知风格、归因风格3个分量表得分略高于一般群体大学生但差异不显著。即经“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之《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测量,并依据标准一(即部分维度测验的分较高,可能有心理问题,建议专家约谈)筛查出的超过全国大学生常模的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素质显著低于正常组大学生。本研究表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总体上来说是科学的,能够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有问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差异。
4.2正常组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特点
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中,适应分量表是状态量表,其余为心理健康素质分量表。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分析的结果看,完全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筛查的结果一致,说明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的大学生适应是不良的。在其余的7个心理健康素质分量表当中,有4个分量表,即人际素质、个性素质、自我和应对风格,有心理问题组的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大学生。
从《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适应分量表》的结果可以看出,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确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他们在生理适应、情绪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社会适应、生活适应诸维度上与正常组大学生均呈现出显著差异。本研究中《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测验的主要是大一学生,从个体内外原因上分析,他们生理上处于青春期末期,易兴奋,情绪易产生波动,性生理趋于成熟与性心理尚不完全成熟有矛盾冲突,这是内在原因;外部原因上,因受到生活环境的变化、学习方式的转变、师生及其交往方式的更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问题突出表现为适应不良。生理与生活上不适应,直接导致时间管理不善和学习效率低下,引起情绪不良,也造成学习、人际、社会等方面的不适应。由于不健康的心理素质,加上各种适应不良交织在一起,如果疏导不及时,个别学生则会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人际素质分量表》的结果可以看出,在人际交往、人际调控2个维度上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与正常组大学生的差异显著。健康的个体都有人际交往的需要,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更为强烈。他们在面对全新的环境和交往对象时,都希望受到关注,有机会展现自己,进而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满足自身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往往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进一步引发出心理障碍。如果心理异常组大学生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及交往的技巧和有效方法,不愿或不敢主动与人交往,就会使自己陷入孤独和寂寞之中,出现冷漠、孤僻、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从而也体会不到自身的成就感,对自我价值就会产生怀疑,体验到挫败感,自信心受到打击,导致心理矛盾加剧。本分量表的测验结果表明,有心理问题组与正常组大学生的人际知觉没有差异,而有差异的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调控。因此,有必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素质,尤其是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提高的方面主要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调控的技巧。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个性素质分量表》的结果表明,正常组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乐观―悲观、意志、内外倾、耐挫折4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个性特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影响显著,良好的个性素质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在个性的养成上逐步完成向成人的过渡与转变,但成长过程中的生活事件和矛盾冲突若处理得不及时或不得当,就可能导致大学生个性素质低。个性素质较高的大学生通常能够以乐观的态度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具有较强的意志力、耐挫折能力、接纳性与包容性、独立性和冒险精神等,心理承受能力较强;个性素质较低的大学生面临压力时,易产生焦虑、烦恼、困惑、愤怒等负面情绪,表现出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那么健全个性的培养应该从达观的人生态度、愉快的情绪、坚强的意志等方面入手。
从《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自我分量表》的结果可以看出,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自我认知(其中身体自我、社会自我、情绪自我3个方面差异显著)、自我评价、自我调控上的差异显著。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发现,个体的总体自我概念及各个特定方面的自我概念都与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相关。大学生对自我的看法不但影响其行为,也与其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自我分量表得分较高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形象、人际关系、情绪状态有较为满意的认知,对自我的评价积极,自我调控能力强,心理健康水平较高;反之得分较低的大学生,对自我不满意,甚至不能接受自己,害怕失败,计划性较差,出现自卑、抑郁等消极心境,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提高有心理问题大学生的自我水平,自我认知方面应注意社会自我和情绪自我,提高自我评价和调控能力。
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成熟型应对方式解决问题和求助,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不成熟型或逃避、否认等应对方式。应对风格分量表的结果表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在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理智―合理化策略、针对情绪的身体策略、否认―压抑策略、躲避和求助策略、针对情绪的行为策略的得分低于正常组大学生,尤其在注重问题的应对策略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通常以“退避”、“自责”和“幻想”等应对方式来应付困难和挫折,集成熟与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于一体,较少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在生活中表现出一种神经症或两面性的人格特征,在情绪和行为上均缺乏稳定性。
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动力系统分量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认知风格分量表》、《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归因风格分量表》3个分量表上,正常组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总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动力系统分量表的维度上,正常组大学生在利他性动机和成长性动机上得分都较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得分高。大学生动机系统已基本确立,但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应从利他和追求自己更好地成长与发展方面进行培养和教育。认知和归因风格两个分量表两组大学生无差异,其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5结论
(1)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正常大学生的人际素质、个性素质、自我、应对风格和适应等分量表得分都高于有心理问题组大学生且具有显著差异,而动力系统、认知风格、归因风格分量表得分差异不显著。
(2)《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在区分正常和有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方面可靠、有效。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 马惠霞, 白学军.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编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23(1): 107~111
2 沈德立, 马惠霞, 白学军.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信效度再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6, 4(4): 241~245
3 郑日昌, 邓丽芳, 张忠华.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5, 3(2): 102~108
DIFFERENTIATED VALIDITY OF CHINESE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DIATHESIS SCALE
Lu Qian, Ma Huixia, Bai Xuejun
(Academy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in T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300074)
Abstr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