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图书馆学教育论文

图书馆学教育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图书馆学教育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图书馆学教育论文

图书馆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按照2014年各高校最新的岗位聘任制的要求,各校图书馆对馆员聘任不同的岗位,制定了不同的要求。比如馆员在操作计算机上工作,那么就要求要有相关计算机方面上岗证,教师就必须有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合格证等等。另外,对于已经聘任上图书馆专业中级职称的馆员,在晋级副高级的时候,也需要继续教育学习分。这也是评职考核最重要的一个参数。

二、继续教育的学习研究内容

1.图书馆方面的专业知识的继续教育

馆员队伍层次参差不齐,有非专业的,也有一部分早年图书馆专业毕业的,知识严重落后的人员。如何提高馆员的专业知识,就要求馆员掌握丰富的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对非图书馆专业毕业的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培训,使他们了解掌握最近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信息管理等。掌握馆藏结构及了解各类书刊的流通情况。对于专业人员,要加强校际间的研讨和交流,多走走,多学习,努力提高他们自身的科研水平,在专业内占有较大的学术影响。

2.加强网络化信息知识的普及教育

网络化的高校图书馆,最突出的特点是纸质电子文献信息量大、信息来源广、传播速度快,因此,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整合相关信息,就成了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容。馆员不在限于纸质图书的流通,而要努力充当电子信息时代的管理员、知识导航员和网络中介员的角色,以便对师生开展导读工作,满足高层次读者的需求,更好地协助教育教学、科研等进行文献检索。

3.加强岗位的职业道德的教育

馆员要有良好的健康的心理状态,这是搞好一切服务的前提。要热爱图书馆事业,要具有责任心和事业心,要有严谨细致、勇于创新的工作作风,能自觉遵守馆内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做好继续教育实的几点要求

1.加强馆员对继续教育的认可,并作为一项馆内的长期培训制度

整合现阶段高校图书馆馆员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图书馆领导不重视学习,从而忽视对馆员的教育,造成上面不认真,下面就马马虎虎的现象。馆领导要了解本馆内的人员专业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长期培训规划和短期学习计划,让有不同知识结构、不同的流通岗位的人员都进行培训。

2.利用网络化信息技术加速资源交流

图书馆作为一个学科,近年来的研究发展成果突飞猛进,在某些项目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而高校图书馆守着大量的书籍和相关资料,又拥有网络信息中心,可以说有着先进的技术和条件,促进了各地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这又给馆员提供了更多的深入学习机会。

3.积极鼓励馆员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通过馆员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能使馆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也让馆员们打开思路,提高科研和研究的水平。

四、结语

图书馆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改革发展与建设的三大支柱之一,担负着为教学、科研服务的重要任务。本文简述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概念,针对当前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定的管理创新措施,以期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和服务职能,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问题措施。

高校的图书馆一直是高校师生获得文献信息的基本来源,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高校图书馆馆藏总量和服务质量也一直被视为衡量大学办学水平和办学条件的重要指标之一。图书馆管理创新是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发展图书馆情报事业的保证。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一套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运行特点,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通过管理创新,建立一套新的管理运行机制,使其焕发无限生机,才能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和管理创新的概念。

1、高校图书馆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法,优化配置图书馆系统的各种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以期完成图书馆为全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服务并且使服务的提供者—馆员亦获得一种高度的士气和成就感的活动。

2、高校管理创新是指管理者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现有资源的重新组合,以促进企管理系统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过程。运用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可以更好地体现现代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科研、教学充分服务的功能。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在宏观上,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来对图书馆事业和工作进行管理协调,各系统图书馆习惯于各自为政的分散型管理形式,使得缺乏宏观规划、管理、调控的能力;在微观上,实行的却是严格的行政监控,图书馆缺乏必要的管理自,造成图书馆失去了管理的灵活性,继而束缚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手脚,也压抑了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积极性,致使图书馆管理模式僵化。

2、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重视不够。

我国长期以来对图书馆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图书馆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甚至还低于某些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还停留在自动化和半自动化代替手工操作的水平上,根本谈不上网络化。

3、管理创新人才匮乏。在图书馆工作人员中知识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靠关系走进图书馆的。学历层次低,工作只能简单应付,图书馆专业人员呈下降趋势。在信息服务中,缺乏信息、英语、计算机管理人才,更谈不上高层次创新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措施。

1、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在图书馆的各种服务活动中,应真正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使读者能够公平、公正、自由、方便地利用和获取各种文献信息,平等享受各种服务,真正体现“图书馆是所有人都可以利用的场所”

这一宗旨。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强调通过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竞争的机制,指导馆员对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以馆员价值的实现促进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落实。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就是要通过这种的服务理念,多想读者之所想,多为读者提供方便。

才引进的外部环境。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外部大环境。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服务部门,它要实行的许多重大的策略和措施必然会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制约和影响,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争取学校对图书馆人事管理改革的支持。另一方面要争取学校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资金投入,使他们明白对人力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管理,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知识层次对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才能为高校图书馆吸收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努力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图书馆管理迫切需要一大批职业道德品质好、情报意识强、专业技术硬、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网络技术的专门人才,图书馆员必须具有德才兼备的良好素质。

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岗位培训,对馆员进行在职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把学历教育、岗位培训、短期培训、学习考察和学术交流等有机结合起来,使馆员的知识不断拓宽和更新,以适应现代图书信息服务网络化、自动化发展的需要。

总之,管理创新是图书馆一个永恒的课题,也是一个紧迫的课题。我国的图书馆正处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如何改善管理进行管理创新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管理的创新,全面实施管理创新措施,高校图书馆才能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才能不断增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才能实现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自我更新和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魏建功:《论信息化与图书馆管理创新》,《图书馆学刊》,2003年第1期。

图书馆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阅读疗法 高校图书馆 实施策略 策略研究

[分类号]G252

1 引言

目前,国内各界对“阅读疗法”的研究已进入规模增长阶段。笔者以“阅读疗法”一词作为检索词,通过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和万方数据这三大信息资源平台就“题名”项进行全数据库检索,截止到2010年6月底,分别得到242、215和214条数据(不包括英文数据以及数据库自身重复收录的数据),去重合并后得到232条数据。其中,题名同时包括“高校(大学)图书馆”和“阅读疗法”的数据就有83条;60%以上作者在高校图书馆任职,说明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是近年来国内阅读疗法研究的“主力军”。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研究者往往以倡导将阅读疗法应用于读者服务工作为其论文的核心论点,可见阅读疗法在高校图书馆实施已经有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然而,笔者通过网络查询江苏省高校图书馆的网页和国内其他有代表性的高校图书馆网页,没有发现明确将阅读疗法纳入其读者服务范畴的例子。虽然高校图书馆同仁呼吁将阅读疗法纳入读者服务范畴的声音出现迄今已近二十年,但是近十多年来以研究论文、新闻报道等形式披露的开展阅读疗法的高校图书馆中泰山医学院图书馆依然是一花独放。这与高校图书馆界日益高涨的将阅读疗法应用于读者服务的呼声相比形成巨大反差。可以说,阅读疗法研究与实务在高校图书馆界形成了一种对照强烈的“热舆论”与“冷行动”现象。如此“虚热实冷”的一个原因,笔者以为是相关研究极其缺少实施策略的探讨。例如笔者以“阅读疗法”和“策略”作为检索词在CNKI进行主题检索,截止到今年5月仅得到10条数据(不包括两条英文文献数据)。通过阅读、比较后发现,严格按照策略意义来衡量,高校图书馆界对于实施阅读疗法的策略研究几乎还是空白,论者往往仅论及可以开展阅读疗法的几种常规方法与具体措施,基本上属于战术方法研究,完全缺乏既切合国内高校图书馆实际又具有前瞻性,且能够循序渐进地由初级到高级、从现在到未来的阶段性实施方案与策略构想,难以形成供图书馆领导层进行分析与决策的整体战略规划。

2 高校图书馆实施阅读疗法的策略

策略研究是策略分析时为策略选择和策略规划提供依据的研究,其研究重在设计组织机构生存与发展的“计谋和策略”,通过对组织结构以及内外环境的充分认识,分析并识别未来的机遇与威胁,厘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从而形成自我发展策略与目标。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一个组织机构,虽然不同于企业组织那样强调盈利与竞争,但是策略理论与策略研究同样是其“实践导向的学问”,对高校图书馆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2.1 实施阅读疗法的目标策略

绝大多数倡导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论者,其立论依据可归结为“两点需要”:一是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教育的需要;二是高校图书馆拓展服务领域、提升专业技能以增强社会生存能力的需要。首项“需要”是主流性立论依据,也是非常现实的需要;次项“需要”则似乎更关乎未来,考虑的是高校图书馆如何在21世纪乃至未来怎样在社会职业舞台扮演更重要角色。或许惟第二项需要不但关乎现实也关乎图书馆的生存空间扩张与社会价值维系,故不但有高校图书馆从业者以此作为开展阅读疗法的重要理由,图书馆学界人士也大声呼吁在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

鉴于目前在校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存在着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图书馆现阶段实施阅读疗法的核心目标策略无疑应该首先定位于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上,通过开展阅读疗法为那些显在与潜在的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提供心理素质教育,帮助或解决其已有的心理健康问题,满足阅读疗法的第二项需要显然应属于现阶段非急迫的、次要的目标选择。

目前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服务最佳着力点对象无疑是大学生,而非高校馆其他服务对象。对于大学生这个服务群体,还应该根据实施阅读疗法目标策略做相应的划分。对该群体中普遍存在却尚未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比如有关学习与交际(恋爱、求职等)过程中的社交障碍,高校图书馆实施阅读疗法的目标策略必然要符合发挥素质教育职能的“首项需要”。此目标策略对应的服务方法是:①组织纸质或电子图书期刊、声频视频资料来加强特定馆藏资源建设,推荐阅读疗法书目,开辟专门阅览室;②以讲座、报告会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育;③依靠网络技术,例如电子邮件(Email)、常见问题解答(FAQ)、电子公告(BBS)、文件传输协议(FTP)和视频声像咨询技术等,特别可以通过大学生广泛使用的QQ、MSN等通讯工具,向服务对象提供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个别参考咨询;④依托校园网在图书馆网站建立网上阅读疗法专页或专栏,开设网上留言信箱和交流论坛,以达到施教与辅助心理治疗目的。

2.2 实施阅读疗法的发展策略

现今比较广为人们接受的阅读疗法分类法,无论是杰克逊(Evalene P.Jackson)的“隐性与显性”两分法,还是阿琳・海尼斯(Arleen Hynes)的“一般与临床”两分法,或者是罗宾(Rhea Joyce Rubin)的“教养、临床与发展”三分法等,其分类角度或侧重于实施者(图书馆员、阅读疗法师或专业医师),或侧重于接受者(寻求阅读疗法帮助者),或者在分类时更多地考虑阅读疗法实施过程中实施者与接受者的互动以及“环境”与“技巧”等,其类别的确立与差异主要是侧重点不同的结果。

笔者根据这些分类原则,试着将其归总为两类:“一般阅读疗法”与“专业阅读疗法”。前者指通过阅读活动以维护读者自身的人格健全、调节亚健康状态的强调自我管理的自疗式阅读疗法,主要包括杰克逊的“暗合(隐性)的阅读疗法”、阿琳・海尼斯的“一般阅读疗法”和罗宾的“发展阅读疗法”;后者则指强调通过阅读疗法的实施者与接受者间互动,特别强调实施者的主动介入发挥心理学与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诊断式的阅读疗法,主要包括杰克逊的“明确(显性)的阅读疗法”、阿琳・海尼斯的“临床阅读疗法”和罗宾的“教养院阅读疗法”。

按照目前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状况,以其学科专业背景考量,绝大多数工作人员仍是图书馆学、信息科学以及外语、汉语、哲学等人文科学专业出身,除非是医学院图书馆,否则医学、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几乎阙如。因此,阅读疗法发展策略应该采取由初级到高级的渐进方式,首先从“一般阅读疗法”入手,待人力资源等条件成熟后再加入“专业阅读疗法”;亦即

最初主要以编制“阅读疗法文献信息目录”与提供基础性心理素质教育为使命,再到“一般阅读疗法”与“专业阅读疗法”同时并行阶段,此时人力资源库里应已有能以个案方式治疗心理病的“阅读疗法师”,或称之为“图书治疗馆员”。

2.3 实施阅读疗法的人才整合策略

有研究指出,开展阅读疗法者除应掌握“一般的心理咨询知识”、“一定的文学素养”与“多元的知识结构”外,还必须具备“谦虚、正直、诚实、坦荡,具有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人格条件。虽然目前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不理想,即缺乏医学、心理学专业背景人员,但是若开展一般阅读疗法应该完全可以胜任,因为凭借图书馆学、信息科学专业等学科背景的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同时注意发挥其自身的隐性知识,便足以应对工作挑战,但是若企图全面开展阅读疗法,即同时开展一般阅读疗法与专业阅读疗法,则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结构进行整合。具体人才整合策略可分为内部与外部两种。

内部整合策略指通过图书馆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局部调整与配备,注重内部人力资源的开发,达到满足组织效率和目标的过程。近年来,“藏、借、阅一体化”的复合型服务模式是许多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方式,在现今数字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和局域网的共同支撑下,过去那种工作人员多集中于流通阅览部门的现象已经或应该随着服务功能的转换而变化,对馆内人员进行调整与配备已非难事。当然,在开展一般阅读疗法情况下,内部整合策略较容易实现也比较适宜,因为就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素养要求而言,一般阅读疗法较专业阅读疗法委实来得低些。

所谓人才外部整合策略是指在学校之内、图书馆之外进行的人才整合以及学校以外、不同单位(譬如高校人员与医疗单位人员的合作)间的人才整合。笔者以为前种整合形式主要用于开展一般阅读疗法之时,后种整合形式更应在开展专业阅读疗法工作时采纳,此时高校图书馆既存的人力资源状况往往难以满足需求,表现在缺少能够真正胜任的“图书治疗馆员”。采取人才外部整合策略时可以比照实行“人才同盟策略”的原则,即建立学校内外部的人才资源共享机制、合理流动机制与有效资源配置机制。譬如采取校内馆外人才外部整合策略,就需要图书馆专任阅读治疗馆员与学校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或专业医师合作开展工作,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2.4 实施阅读疗法的组织结构策略

组织结构是一个组织的框架体系,不同的组织结构对应于不同的组织目标设定和愿景,组织结构变革常常是对组织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整的结果。阿尔弗雷德,钱德勒认为“结构跟随战略”,他在《战略与结构:美国工业企业史的若干篇章》里提出了“战略决定结构,结构追随战略”的概念,表明了组织结构必须依据战略而设计。有研究者指出:在组织内部,个体形成群体的组织方式有两种,即部门与团队。组织中最后形成的群体究竟表现为“部门”还是“团队”与组织结构的设计密切相关,而组织结构的设计主要关涉六个要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命令链、控制跨度、集权与分权、正规化。

开展阅读疗法必须以合乎学校学生情况需要而制定的目标策略、发展策略等为前提,选择相应的组织结构。笔者以为,在发挥教育职能的目标策略下,以“一般阅读疗法”为发展策略时,高校图书馆所应选择的组织结构一般并无特别要求,此时的组织结构形式即使偏于传统形式,即以“部门”结构为主也能顺利开展工作,就是说此时的组织结构策略应该以强调效率为要,其特点是:“工作专门化”体现为相关工作可以由专任的合格馆员独立做,“部门化”表现为根据相同工作对馆员进行工作分组,在“集权与分权”要素上则实行由图书馆领导层单独决策等。

建立包括图书馆员、心理学家、临床医师、辅导员等各领域专业人员组成的“阅读疗法研究小组”被国内相关研究者认为是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有效组织模式。在此模式下,来自医院等心理咨询与治疗机构的心理学家、临床医师、专业心理治疗师与高校图书馆阅读疗法专任馆员、学生辅导员等通力合作。的确,由这些多学科背景、不同单位(或部门)工作人员所形成的“团队”形态组织结构,有利于不同工作性质的组织成员更好地相互协作。组织结构理论认为,以团队形态呈现的组织结构是更为现代的组织结构模式,“共同努力”、“协同作用”、“团队绩效”等以及群体共同决策也共担责任为其特征,组织成员个人的成绩主要取决于相互之间能否有效合作。笔者认为,随着阅读疗法服务范围的扩大,特别是服务程度的加深,进而转入“专业阅读疗法”阶段时,组织结构应该转变为以“团队”为主的形态。

2.5 实施阅读疗法的营销策略

作为新的读者服务项目,阅读疗法并非天然地为大学生所了解与认识。据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CLC)2005年的调查,对“当你想到图书馆的时候,你首先想到什么?”这个问题,384名大学生提交了396条评论,70%的人首先将图书馆与书联系在一起,14%的人将图书馆与图书馆建筑联系在一起,将之与“信息、研究、资料、参考书目、娱乐”等主题相联系的评论所占比例都不足10%。由此可见,不能期望大学生对阅读疗法的认知度高过其对信息、研究、资料、参考书目、娱乐这些主题词及其事物的认知度!图书馆内外的宣传栏或告示板、宣传手册和传单等以及利用宣讲会或报告会、校园网络和图书馆网站、学校广播电台,甚至通过学工系统向学生宣讲等,都可能是高校图书馆会采用也该采用的阅读疗法宣传手段,但是,若想事半功倍更有必要借鉴企业营销的策略。

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市场细分”指按照某一标准将消费者市场细分为不同类型的消费群体;而“目标市场”指按消费者的特征把整个潜在市场细分成若干部分后,再根据产品或服务本身的特性,选定其中的某部分或几部分的消费者作为综合运用各种市场策略所追求的销售目标,此目标即为目标市场。既然阅读疗法是针对具有某种心理问题或生活障碍的对象提供的服务,所以并非全体学生都有此需要;而需要接受阅读疗服务的学生,其所存在的问题或有待克服的障碍也各不相同,某类学生只需接受“一般阅读疗法”即可,而另一类学生或许必须接受“专业阅读疗法”才行。为此,高校图书馆首先需要借助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的营销理念和方法,确定哪些学生需要阅读疗法服务,采取“差别性市场策略”或“集中性市场策略”来设计与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疗法营销计划与方案,譬如可以采取“反复服务传递策略”和“事件营销策略”,以及所谓“环境营销策略”等,已有部分阅读疗法研究者对此做了初步研究。

3 结语

高校图书馆界开展阅读疗法既是社会特定群体(大学生)的需要,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或许难以做到全面地展开,但是可以从“一般阅读疗法”做起,并通过图书馆员与学校心理辅导咨询教师等的合作,经过一定阶段的充分实践与人才准备后再进入“一般”与“专业”两类阅读疗法兼而有之的新阶段。但是有效实施阅读疗法则需要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周详而严谨的策略性实施方案,如此才能保障阅读疗法在高校图书馆界的开展名至实归。

参考文献:

[1]沈固朝,图书治疗――拓展我国图书馆服务和图书馆学研究新领域,图书情报工作,1998(4):12-15,54

[2]蔺桂瑞,赵凯,梁凌寒,等,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学会心理咨询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北京,2009:4-9

[3]王波,阅读疗法的类型,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6):47-53

[4]宫梅玲,高校馆图书治疗馆员应具备的素质,图书馆杂志,2005(2):42-44

[5]钱德勒,战略与结构,孟昕,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4-15

[6]杨炎轩,从教研组到教师团队――组织结构理论的视角,教育发展研究,2009(8):57-60

[7]黄润芬,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服务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4):60-62

[8]司莉,陈碧娟,高校图书馆面向大学生营销的障碍分析与对策图书馆论坛,2D08(6):187-192

[9]阿姆斯特朗,市场营销原理,郭国庆,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75-183

图书馆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学习者才能够获得学习的内容,能够对所做的研究进行扩展,能够对自身的学习进行更有效的控制,使其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能力是一种基本的信息素养,它是一种在技术层面、操作层面和能力层面上的素养,它是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除信息能力外,信息素养还应包括在认识、态度层面上的内容,即对信息、信息社会、参与信息过程和信息社会的认识和态度层面上的内容,这也是每一个信息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信息技术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的学科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应包括对信息科学的理解;对信息活用的实践能力;对信息社会的认识、态度与参与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不仅规范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决定了信息技术教育应采取的方法。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要求,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呢?

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学生如果提不起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就谈不上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师应把严肃的“讲电脑”和烦闷的“学电脑”变为活泼的“玩电脑”和轻松的“用电脑”,使得课堂气氛轻松而有趣;也可以借助学生对电脑游戏的兴趣,训练和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技能技巧和学习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用纸牌、五子棋游戏教学鼠标的用法;用“打地鼠”和“摘苹果”游戏训练指法。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信息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对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非常重要。目前,许多中小学已有完善的校园局域网,并与G0438034连接,学生在宿舍就可以上网。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图书馆馆员负责选择、收集、加工、存储信息,并提供某学科或某主题的相关信息等服务;对在校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网络资源的培训,对新的网络检索知识开展不定期的讲座,用网络进行信息、信息导航、信息交流,用不同形式的读书社或社团开展信息活动,促进信息交流,使整个校园形成了一个浓浓的信息氛围,为信息素养培养奠定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三、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自身信息驾驭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前提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能把信息教育整合到各科教学中去。课堂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具有“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把信息素养的精神、意图整合到课程和教学的要求中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的能力就成了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教师为了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应主动在校内外参加培训、观摩教学、讲公开课等活动,听取其他老师、专家的评议和指导,拓展、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主动争取参加校内外同行之间的教学方案的交流,通过这种交流提高自己的信息能力。

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教会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通讯能力不仅仅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这只是人们生活的基本技能。在这个分秒必争的网络时代,如果不会使用电子邮件、传真机等先进的通讯设备,那么他将被新的世纪所抛弃,培养学生在信息时代生存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教师还应促使学生掌握搜寻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整理、利用和传播的方法。如:教会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的采集工具、编译工具、发送工具、存储工具。能熟练使用阅读、访问、参观、实验、资料检索、电子视听等获取信息的方法。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灵感思维与发散思维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分析,寻找信息生长点,发现与创造新的信息。善于运用外界信息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善于扩充自己的知识信息库与学习方法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所发现和占有信息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信息素养的培养应特别重视学生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信息的理解、对信息的判断和评价比具体机器的操作、具体软件的使用更为重要。在具有通讯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学习者不断发展自己对信息的敏感度,是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学会学习及掌握思考技能的前提条件。

五、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思考的技能

这是信息素养三大能力的核心部分。作为信息技术老师应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利用信息的意识。让学生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加强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一件事情通常都有多种解决办法,一个问题也有多种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

总之,信息素养是面向信息社会的每一个成员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养。学校教育中,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认真地界定学生的信息素养应包括怎样的内容,在此基础上,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培养。只有加强信息素养的教育,教育的职能才会充分发挥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物力,更需要教师们首先具有这种信息素养。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的路需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去开辟,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