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公益广告

校园公益广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公益广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校园公益广告

校园公益广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校园公益广告 言语行为理论 关联理论 语用分析

文章编号 1008-5807(2011)03-072-02

一、公益广告简介

《中国广告词典》将公益广告解释为:为社会公众制作的,不以营利为目的,它通过某种观念的传达,呼吁关注社会性问题,以合乎社会公益的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和社会风尚。公益广告隶属非商业性广告,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别的社会性。其主题内容拥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取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运用广告手段,用鲜明的立场和健康的方法引导全体社会大众,拥有最广泛的广告受众。

校园公益广告,就是流行在校园,面向广大师生的一种公益广告,其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语言值得我们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学习。

二、校园公益广告与言语行为理论

(一)言语行为理论概述

言语行为理论源于哲学家对语言意义的研究。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哲学家J.Austin提出,他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表达一种思想,更重要的是通过说话来实现某种目的,也就是以言行事。Austin提出了“言有所述”和“言有所为”的两类话语区分,在对其不断研究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三种行为”模式,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美国哲学家Searle继承了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并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间接的使用语言是人类语言交际的一个普遍现象,当说话人出于某种意图不愿意直接使用施为话语时,他就会采取间接言语手段来实现某种言语行为。Searle认为间接言语行为实际上是“通过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的实施某一种言语行为”(1975:60)。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和非规约性两种:规约性言语行为是指按照语言使用者长期使用语言的习惯来推断间接的“言外之意” ;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则主要依靠交际双方共知的语言信息和所处的特定语境来推断其“言外之意”。

(二)校园公益广告中的言语行为理论

和一般的言语行为相比,公益广告语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劝导性,目的鲜明。要实现这种极具劝说功能的言语交际行为,必须讲究策略,既可以是话语本身,也可以是话语之外的手段。

1、校园公益广告中的直接言语行为。

直接言语行为是指以言行事直接表达劝导主题。例如:

(1)人走灯熄。(关于教室灯)

(2)书本按序放,查阅有方向。(图书馆)

(3)足下留情,请绕道而行。(草坪)

这类广告的言外行为就在于劝导广大师生在这些地方遵守这些规则,文明自己的行为。在读到这类广告时,受众不用过多思考就能明白其宣传内容,理解其意,如果受众做到了“按时开关灯”、“按序放置书本”、“不踏草坪”等,那么这些广告的言后行为就能得以实现。

2、校园公益广告中的间接言语行为。

上文提到间接言语行为中的规约性言语行为是指按照语言使用者长期使用语言的习惯来推断间接的“言外之意” ;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则主要依靠交际双方共知的语言信息和所处的特定语境来推断其“言外之意”。例如:

(4)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图书馆)

(5)做人讲德,用水思源。(水龙头)

(6)为什么我总是受伤?(草坪)

以上广告(4),字面上只是陈述,按照常规理解,其意在于指令,即保持图书馆安静,不要影响他人。这种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从听话人的角度出发,委婉客气的表达了意思。广告(5)通过一个“祈使”言语行为来间接是实施“规劝”言语行为。读到这则广告,受众会很容易联想到“饮水思源”的故事,意识到水的来之不易,从而节约用水。广告(6)则是利用“询问”来行使“批评”,运用拟人手法,以草坪怀疑的口吻来写,引人反思。解读这类规约性的间接言语行为,人们需要在互知的背景知识和语境里进行。上述3则广告就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在解读这些广告的过程中受众需要调动自己对修辞的认知,结合语境,来真正体会理解这些广告的用意。而这样的广告既制造了轻松幽默的氛围,又起到了规劝作用,更容易被受众接受。

三、校园公益广告与关联理论

(一)关联理论概述

20世纪80年代中期,Sperber和Wilson提出了一种新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论是对Grice的合作原则的修正和发展,并从认知的角度对明示推理交际作出了比较系统的阐述,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明示推理交际,在交际过程中人们不需要遵循合作原则,而是以关联性为取向。

关联性是一个依赖认知语境的概念,认知语境是一个心理建构体,是听话人大脑中的一系列假设,这些假设未必都是真实的。交际者的认知语境是动态的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实际的交际中会不断的得到扩展和补充。明示推理以明示性为向导,在新信息和旧信息之间进行;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建立关联性、寻求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话语的关联性受话语所具有的语境效果和话语处理所需的努力的共同制约,如果听话人能以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那么该话语就具有最佳关联性。

(二)校园公益广告中的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体现在校园公益广告中,主要是公益广告通过话语对某种观念进行宣传,向其受众传达一种新信息,受众以其所有的旧信息进行思考、推理,进而理解公益广告的真实含义。对于校园公益广告的理解也就成为了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例如:

(7)学陶潜,做隐居书海之士;比马丁,做畅所欲言之人。(教室)

在看到这一则用于教室的公益广告的时候,受众首先会调动自己脑海里已有的对陶潜和马丁的认知,即他们分别是古代中国隐居于山的诗人和近代美国鼓舞黑人争取自己权利的革命家。正是隐居于山,陶潜才得以做出流传千古的佳句;正是有着极好的演讲口才,马丁才能够引导受歧视的黑人最终夺得了与白人平等的权利。这样的原有认知结合教室这样一个语境,受众很容易得出这一广告的最佳关联,即教室里要认真读书,不打扰别人,同时,在班级讨论等活动中要踊跃发言,给出自己的见解。以下是一则关于地面的公益广告:

(8)如果想让我变漂亮,请不要给我送“美味”

读到这一公益广告,受众很容易联想到时下很流行的“减肥”、“骨感美人”这些概念。这一句话会被理解为“想要我变的漂亮,就要控制我的饮食”等等。结合“用于地面”这一语境,这一解读就会有所改变,即“如果想让我保持干净整洁,请不要乱扔垃圾”。理解到这里,这一广告的宣传效果就达到了。

再看下面一则关于课桌的公益广告:

(9)武术家松动了我的骨头,艺术家拧紧了我的眉头。

在看到这一则广告时,如果不知道是在描述课桌,很多人会不知所云,原有旧信息也不只能得出“武术家”动拳脚、“艺术家”动笔墨的结论。这时候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来理解这一广告。只有知道课桌这一语境,才能得出最佳关联---这里的“武术家”、“艺术家”是说那些不爱惜课桌,拍打甚至踢课桌或者在课桌上乱刻乱画的学生。在想到这里的时候,受众会为之一笑,广告的幽默因素得到理解,同时那么广告的规劝效果也得以实现。

四、结语

校园公益广告运用诸多策略向师生等广大广告受众传达着一些健康理念和文明行为方式,对人们在学校的行为起着一定指导、规劝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行为,其受众需要结合自己的已有知识以及对具体语境的认知对其做出正确解读。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等对于校园公益广告语言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值得人们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多明等.中国广告词典.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

[2] Searle. Indirect Speech Acts.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5.

校园公益广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公益广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8-12

作者简介:张佳慧(1990―),女,吉林长春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公益广告指的是在校@里,服务于公共利益,不以营利为目的,向师生宣传和推广积极的、社会需要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广告。

校园公益广告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教育性:校园公益广告能够使师生受到教育和启发,在心灵上有所触动,从而使思想和行为更加规范。

第二,公益性:校园公益广告是为校园公众利益而服务的,不以赚取财富为目的。

第三,艺术性:校园公益广告要具有艺术表现力和美感,这样才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第四,受众特定性:校园公益广告的受众是校园内的师生,所以它一定要 符合师生的需求,考虑师生的实际情况。

校园公益广告能够使人受到教育,它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一、校园公益广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向学生传达很多内容,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行为习惯、规章制度等都可以通过校园公益广告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校园公益广告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宣传诚信考试、无烟校园、保护环境、认真听课等。

校园公益广告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班会、谈心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也成为很重要的途径,而校园公益广告又是一种途径,这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丰富,变得更加多样。如果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班会、网络等感觉到单调和厌倦,那通过校园公益广告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它不需要占用学生很多的和专门的时间,只需很短的、做其他事情间歇的时间,如学生课间行走在校园中就可以体会到相关内容,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内容相互补充,久而久之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入脑入心,得到强化。而且校园公益广告的形式也生动直观,富有感染力,通过有趣的图画、美丽的色彩等吸引学生注意力,能使学生更易接受。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枯燥乏味,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利用校园公益广告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应使大学生成为校园公益广告的重要创作者。大学生是校园活动的主体,亲身参与校园公益广告的创作,能锻炼学生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实际创作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应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各种平台进行校园公益广告的和传播。如利用校电视台、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橱窗、几面墙甚至是下水井盖进行校园公益广告的和传播。比如校园体育场的围墙是白色的,没有什么内容,比较单调,可组织进行公益广告的创作,给校园增添一些亮丽的色彩,也能够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在校园的下水井盖上进行创作,画上一些图案、漫画,学生每天走路经过时就能看见,久而久之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要提高校园公益广告的创作水平。高水平的校园公益广告,具有很强的美感和感染力,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引发人的思考和共鸣,进而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能极大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校园公益广告的文字要简洁明了,可运用修辞手法,或带有一些幽默感,画面要有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使人能够注意到,而不是忽略掉。

校园公益广告要贴近学生生活,选题既要有国家层面需要宣传的内容,又要有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国家层面需要宣传的内容也要和学生实际相结合,关注学生成长需要,这样会比较接地气,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重视校园公益广告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利用校园公益广告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好校园公益广告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校园公益广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广西民族特色工艺 高职艺术设计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60-02

富有特色的民族、民间传统工艺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中具有吸引力的珍贵遗产之一,继承和发扬民族特色的手工艺,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艺术创作与设计的“民族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更是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在当今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责任之一。2013年5月,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指出:“通过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能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民族文化相关专业学生,特别是民族地区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促进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推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相结合;借民族文化之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首次在职业教育领域强调了民族民间手工艺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与此同时,国家也首次把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定位到“国家战略”这样的高层次地位上来,201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坚持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相结合,发掘民族文化元素,突出地域特色……保护传承传统技艺,推动传统工艺美术产品融入现当代生活”等目标,这些都必将对当前及以后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引入高职院校设计教学的必要性

在多民族聚居的广西,主要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世居少数民族。在数千年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孕育出了璀璨绚丽、特色鲜明、技艺精湛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工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壮族织锦技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入选了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也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这些民族特色工艺,是广西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结晶,是民族、族群的精神、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凝结。

(一)结合民族特色工艺是设计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在国外,许多著名的设计学院都十分重视传统工艺和地域文化的民族特色。如在英国著名的伍尔弗汉普顿学院艺术系,开设的玻璃艺术、陶艺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就围绕本民族传统特色工艺之一的玻璃工艺拓展并延伸,获得了很大的名声。而近年来在我国,各地的职业院校中也出现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院校就把本区域的国家级“非遗”民族特色工艺“湘绣”、“湘瓷”引入设计教学中,开设了“艺术设计―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订单班”。将旧有的“师傅带徒弟”模式与现代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相结合,采用了“企业订单式”的合作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毕业后很快即能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做到了短短三年就能达到十年传统模式难以达到的水平。

(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走特色发展之路的需要。2013年5月,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公布了联合遴选的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名单,首次在全国职业院校中遴选百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旨在通过加强职业院校民族文化类专业建设,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培养符合民族文化产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可见,职业院校尤其是民族地区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更应该依托当地的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业结构的调整,以培养文化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调整,坚持特色发展之路,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

二、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应用于设计教学的途径

(一)教学内容选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传统的民族特色工艺依靠的是师徒之间的口耳相传模式,因此,要实现把民族特色工艺引入高校职业教育教学,首先就要选择适合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特点,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实践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初步掌握民族特色工艺的基本技能要点,并在此基础上,以市场与就业为导向,制定教学大纲,完善教学计划。实施以项目为引导、任务驱动的职业技能教学,实现拓展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特点,从而在构建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强调教学与实践的结合,突出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依托高等学府科研平台,加强对传统民间艺术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播和利用。

(二)拓展教学内容,充实完善教材体系与加强实践教学。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工艺有着资源丰富、题材多样的特征。尤其在工艺手法、造型元素、色彩运用、表现形式等方面特色鲜明。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当拓宽知识面、拓展教学内容,把这些民族特色工艺中的视觉元素引进课堂教学,同时,教师在对这些民族特色工艺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综合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蕴含在其中的文化价值,并贯穿在自己综合性的设计创意思维中。

例如,在进行色彩构成、基础图案等教学时,传统的这类基础教学目前面临大多数学生对于传统图案文化的陌生以及“重艺轻技”的情况,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学生对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感的缺失;另一方面则是原有的教学内容教条理论过多,临摹比重大,学生基本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主动性差,缺乏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状况,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引入以本地区民族特色工艺(如壮锦、苗绣)为线索的教学内容,通过学生以自己所生长的民族区域环境为背景,搜集自身感兴趣的传统少数民族特色工艺中的图案运用及其视觉元素,选择与图案文化内涵定位相同的材料、载体制作完成图案运用的成品设计。比如壮锦中的服饰图案,这些图案纹样内容丰富,涵盖了花鸟虫鱼、人间百态等各个方面。将这些具有广度和深度等特色意蕴的文化融入到教材体系,丰富了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从完全脱离实际的“纸上设计“,走入到真正的实践动手应用环节,使学生对民族民间工艺有了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将技能与素质的培养并重,为后续的设计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积极探索多样性的教学手段,推进产教融合。创新性建立特色工艺大师工作室和“双向进入”机制。组建“高校教师+民间大师(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教学团队,创建、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职业院校的教师与民艺传承人分工合作、共同教学的方式,采取学院提供场所,引入工艺美术大师、民间艺人等建立特色工艺手工艺作坊、设计工作室等,并担任课程主讲人、兼职教师、设计导师等。为此,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目前专门筹备并聘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人!⒗成世、谭湘光三位为客座教授,建立坭兴陶技艺(李人#、贝雕(利成世)、壮锦技艺(谭湘光)“大师工作室”,安排青年教师、学生进入工作室,从事民族特色工艺创作和制作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设计作品和工艺美术产品,并以一些政府主导的项目比赛(如文交会、创博会、旅游纪念品大赛)为课程设置的驱动引导,开展校企合作,精心设计典型“实例”(合作企业的真实产品),融产品设计、加工工艺设计等项目于一体,生产出合格产品(如坭兴陶),训练并提高学生综合技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并依据市场需求变化不断创新提高,实现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保护与传承,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四)加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与再生产实验基地建设。根据职业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拥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民族艺术实训中心,配置有专业制图室、陶艺制作实训室、雕刻制作实训室、民族织锦实训室、图形工作站、产品陈列室等,总面积400平方米。现与钦州市坭兴陶艺有限公司、钦州嘉华等当地七家最为著名的坭兴陶企业合作共建生产实训基地。聘请十位企业中的高级工艺美术师、省级大师为实训基地带头人,与这些本区域、行业内较有影响力的工艺美术产品制造企业开展产学研用一条龙合作。同时,加强工艺美术产品(主要为坭兴陶)陈列室建设和精品课程的相关数据库建设 ,已经基本建成体系,例如坭兴陶制作技艺,这几年学院都安排师生利用假期和专项调研机会,通过访问的形式,运用文字、图片和影像资料对坭兴陶手工艺进行工艺流程的记录、整理,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教学、科研所需的第一手资料。对其他相关民族特色工艺的建设工作也逐步有计划的展开实施,以推动广西民间工艺再生产保护的进程。

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工艺作为民族传统艺术符号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和理念的重要表现载体。将具备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民族特色工艺引入高职院校设计类专业教学中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突出地域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教学,而且也使得少数民族区域内的地方院校在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得以体现。开发利用广西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高校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机制的创新起到了有益的促进作用,职业素质教育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达到了实现民族工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同区域经济文化、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贺珊珊,闭炳岸.广西传统手工艺对高校产品设计专业教学的启发[J].现代经济信息,2014(19)

[2]程浩.浅谈中国民族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大众文艺,2011(6)

[3]张静淼.当代艺术设计中广西少数民族元素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包装工业,2014(20)

[4]陶雄军.民族元素融入设计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5)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A302)

校园公益广告范文第4篇

公益力量,提供权威展示平台

重庆电视公益广告创意大赛由中央电视台、重庆市市委宣传部、重庆市工商局,以及重庆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总台)共同主办,重庆电视台广告经营中心具体承办,华龙网、视界网给予全程网络支持。活动集合政府力量、媒体力量、合作企业等多方力量,以“公益广告创意”为切入点,旨在为热衷于公益事业的更多的个人和群体提供展示平台。

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重庆公益广告主题宣传活动频次高、数量大、举措效果明显,公益广告活动有声有色,促进了重庆公益广告的健康发展。但从全国和全市来看,由于电视公益广告制作缺乏明确的投入机制和激励措施,目前普遍存在片源短缺、类别不足、应景作品多、优秀作品少的现象。此前,重庆广电集团曾举办过两届“重庆公益广告大赛”,但因电视作品制作的门坎较高、有制作能力的社会公司和机构参与积极性不足,而有积极性的个人参赛者又不具备制作能力,导致参赛作品中平面作品多、电视作品少。

正是在此背景下,重庆电视台依借央视启动全国电视公益广告大赛为契机,主动承担起扩大公益广告大赛活动影响的责任,本着征集更多更优秀的作品为目的,将关注的重点和切入点聚焦在重庆电视公益广告制作存在的突出问题上,以“创意”为主要支点,为有创意激情但缺乏制作能力的个人和团体提供机会和展示的平台。

参与本次创意大赛的公益广告成片作品优胜者将在重庆电视台展播,创意脚本将经过原作者同意后由重庆电视台选择性投拍并播出。所有获奖作品将在确保相关权利人法定权益的基础上,列入我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作品库,供各媒体无偿使用。同时,获奖作品将选送央视参与全国比赛,为优秀作品提供更大的展示平台,让重庆更多电视公益广告优秀作品走向全国媒体。

践行媒体责任,弘扬社会正能量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一直以来坚持“公益为本,经营为用”的价值取向,身体力行地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当中。每年拿出上亿时间资源播出公益广告,彰显了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主动回应时代、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功能。

之所以选择在央视启动全国电视公益广告大赛的时机,启动重庆电视公益广告创意大赛,并将其定义为全国电视公益广告大赛的分赛场,一方面是对全国电视公益广告大赛的积极响应,并借助央视此次活动的号召力影响力,以征集更多的优秀公益广告创意及作品。另一方面也是结合重庆电视媒体区域影响的垄断性和渗透力,降低门槛,让更多的人关注公益、参与公益,实现责任媒体公信与承诺的具体践行。

因此,重庆电视公益广告创意大赛将主题设置为:奉献主题——弘扬推己及人的奉献精神;诚信、教育主题——弘扬诚信和正面的教育精神;环保主题——宣传保护生态节约能源等惠及后人的行动和意识;传统文化主题——弘扬传统文化,宣扬普世美德。大赛试图通过主题的设置,为公益广告创作与传播的价值进行积极引导。

同时,大赛还将通过征集和展播公益宣传作品,积极承担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公益广告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等方面的作用,大力引导和鼓励全民参与和支持公益事业,提升市民素质,展示推广好重庆,为重庆建设道德高地做出更大贡献。

“校园+公益”,

为企业提供多维度营销体验

如果说重庆电视公益广告创意大赛以“创意”为切入点,通过降低门槛,放大了公益正能量,以重庆区域电视垄断资源为依托,放大了媒体价值,那么,大赛在目标受众的定位上,重点锁定高校学生、在推广模式的选择上,将“校园”与“公益”有效结合,重点通过走进名校与高校,以“高校巡讲”的方式,将企业品牌深度植入并有效落地,在提升品牌美誉度的同时促进终端销售,成就体验式营销的全新尝试。

重庆电视公益广告创意大赛高校巡讲已于6月10日走进第一站——西南大学。活动还将在重庆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巡讲,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触及范围。

给予本次大赛公益支持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以活动为依托,重点推出了产品“诚易贷”。这款产品本身与校园有高度的契合性,“助学”、“创业”是此款产品的重点内容,自然其重点目标受众便是学生群体。同时,产品还具有融资成本低、办理方式简单、申请获取贷款周期短等特色,这都为助学、鼓励创业就业提供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校园公益广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益广告语音隐喻

关于公益广告的定义多种多样,从不同的侧面则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采用余明阳先生的观点,“所谓公益广告,是指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采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向社会公众传播对其有益的社会观念的广告活动,以促使其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公益广告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内容分为:社会教化、公共服务、生态保护、慈善救助、政府行为等五类。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在语言的使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高尔基曾指出:“语言的真正的美,是由于言辞的准确、明朗和响亮动听而产生出来的。”老舍先生指出:“除了注意文字的意义之外,还注意文字的声音和音节。这就发挥了语言的音韵之美。我们不要叫文字老爬在纸上,也须叫文字的声响传到空中。”公益广告用语重视了声音的配合,才使人读来顺口,听来顺耳,才能享受到大珠小珠落玉盘似的音乐美,起到很好的公益宣传效果。

一、公益广告用语的语音特点

(一)节拍

语言是有节奏的。节拍就是指有一定数量的音节构成的语言节奏单位,这样的节拍也叫音步。(张登岐《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虽然现代人写作已经不要求同古人写诗作文一样,讲究工整藻饰和严格骈俪,但适当注意调配音节,使节拍自然,可以营造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感,充分展现汉语的音乐美。公益广告用语中,有大量的句子充分利用了汉语语音的特点,注意了音节的节拍对称变化,使之达到抑扬顿挫、波澜起伏的效果和悦耳动听的音乐美。例如:

(1)人吻是甜蜜,车吻是苦涩。(交通安全)

(2)人间知音难觅,校园草坪难培。(爱护草坪)

(3)你血输在我身,你情溶入我心。(公民义务献血)

(4)奉献是无私的骄傲,大奖是爱心的回报。(购买体彩)

(5)呼出来的是烟,损人;吸进去的是毒,害己。(禁烟)

(6)有了喧哗,自己无法心静;有了打闹,别人无法思凝。(教室)

(7)一滴雨露,挽救一个生命;一片蓝天,拯救一个地球。(环保)

以上公益广告用语就注意了音节的调配,使句子音节相称,节拍自然、平稳,富于变化。例(1)音节节拍为2+1+2,2+1+2;例(2)为2+2+2,2+2+2;例(3)为2+2+2,2+2+2;例(4)为2+1+3+2,2+1+3+2;例(5)为4+1+1,2;4+1+1,2;例(6)为2+2,2+2+2;2+2,2+2+2;例(7)为2+2,2+2+2;2+2,2+2+2。这些公益广告用语中,节拍抑扬顿挫、错落有致,句中又采用整齐划一的语音模式,使整则公益广告语句如同一首诗,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得受众乐于接受。

(二)押韵

让同韵音节有规律地在句尾重复出现,这叫押韵。(邢福义《现代汉语》)“同韵音节”包括整个韵母相同的音节,也包括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押韵使同韵音节在相应的位置上重复出现,可以使句子和谐悦耳,朗朗上口,产生一种回环复沓的韵律美,便于传诵,便于记忆。

(8)红花绿草满园栽,风送花香蝶时来。(环保)

(9)人间自有真情在,献出鲜血播下爱。(公民义务献血)

(10)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环保)

(11)谁家有老也有小,尊老爱幼不可少。(尊老爱幼)

(12)阳光总在风雨后,快乐跟着“体彩”走。(购买体彩)

(13)体育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体彩是我们永远的朋友。(购买体彩)

(14)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环保)

例(8)中的“栽”和“来”,例(9)中的“在”和“爱”,都押“ai”韵;例(10)中的“笑”和“貌”,例(11)中的“笑”和“少”,都押“ao”韵;例(12)中的“后”和“走”,例(13)中的“求”和“友”,都押“ou”韵;例(14)中的“命”和“情”押“ing”韵。这些公益广告用语句子的末尾音跌宕回环,同声相应,别有情致,给人以和谐悦耳的美感,从而达到宣传效果。

(三)叠音

叠音是音节的重叠。叠音使语句节奏感强,声音优美,既可以增强对事物的形象描绘,使其新鲜活泼、生动引人,又可以造成同音相合的音乐美,给人一种字音协调、节奏鲜明、形式匀称的美感。例如:

(15)字字含意韵,句句传真情。(宣传栏)

(16)点点滴滴环保情,殷殷切切爱国心。(环保)

(17)人人学讲普通话,个个争当文明人。(推普)

(18)点点滴滴热血浓,人道博爱处处情。(公民义务献血)

(19)涓滴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变希望。(希望工程)

(20)手下留情,口中留德,生态才能维持平衡,人类才能幸福久久久久。(环保)

例(15)中的“字字”和“句句”使宣传栏上的语言文字活灵活现,形象具体。例(16)中的“点点滴滴”和“殷殷切切”突出了每一个微小的环保举动,都能反映出赤诚的爱国心。例(17)中的“人人”和“个个”突出了全体性,号召广大群众讲普通话,做文明人。例(18)中的“点点滴滴”意在说明每一滴血都很珍贵,“处处”突出了具有奉献精神的公民遍布人间。例(19)中的“颗颗”说明了众多关注希望工程,奉献关爱的举动能凝聚成不可估量的力量。例(20)中“久久久久”的重叠,凸显了幸福的长久。即人类只有注意保护环境,弘扬道德,维持生态平衡,才能拥有永久的幸福。这些公益广告,尽管有各自要表达、宣传的内容,但叠音的运用都使其表达的内容得到了强化和凸显,取得了较好的广告效果。

(四)同音

公益广告用语利用汉字同音,使语音连贯,受众多印象深刻。这里讨论的同音与后面辞格章节讨论的双关相似,主要是侧重点不同,此处只单纯从语音相同的角度讨论。

(21)别因有意思就有意“撕”。(图书馆书库)

(22)爱惜生命之源,“关住”点点滴滴。(节约用水)

(23)“艾”与被爱,连着红丝带。(关爱艾滋病患者)

(24)孩子学习需宁静,四邻休息需寂静――稍安勿“噪”。(公共场所)

例(21)中的“撕”与“思”同音,创设一种和谐轻快的语气,没有严肃地警告人们不能故意撕书籍,这样的宣传更容易让人接受。例(22)中的“关住”与“关注”同音,让人会在第一时间内联想到“关注”,与前面的“爱惜”呼应。既真切地表达了要记得关好水龙头节约每一滴水,也使前后语言连贯和谐。例(23)中的“艾”与“爱”同音,使整个广告词读起来和谐上口,鲜明地传达了一种社会关怀,即关爱艾滋病患者。例(24)利用“噪”与“躁”同音,巧妙化用“稍安勿躁”这一成语,警示大家不要发出噪音,以免影响孩子学习和四邻休息。

(五)双声叠韵

双声叠韵也是汉语语音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双声,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叠韵,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在双声叠韵中,由于声母或韵母的复现,使语言优美动听,构成一种语音回环之美,可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公益广告用语利用双声叠韵,和谐悦耳,吟诵顺口,从而加深了读者印象。

(25)不要让我无故流泪。(节约用水)

(26)踏平坎坷,再上征途。(下岗再就业)

(27)彩民共托朝阳,足彩再创辉煌。(购买体彩)

(28)波涛让江河澎湃,热血使生命沸腾。(公民义务献血)

(29)眼观古今中外,耳需一时清静。(图书馆)

例(25)中的“流泪”叠“l”声母,是双声;例(26)中的“坎坷”叠“k”声母,是双声;例(27)中的“辉煌”叠“h”声母,是双声;例(28)中的“澎湃”叠“p”声母,是双声;例(29)中的“清静”叠“ing”韵母。双声叠韵,能产生声音彼此应和,回环荡漾的语音效果。这些公益广告用语中语音的双声叠韵,使声韵铿锵婉转,增强了公益广告用语的感染力,容易吸引受众。

二、隐喻分析

Lakoff等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指“跨喻域”现象,即“以他物来理解或体验某物。”根据Langacker和Pierce等语言学家的观点,“象似性指语言符号在语音、语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的相似现象。”这二者有很大的同一性。王寅把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对比,等同于非隐喻性与隐喻性的对比。李弘(2005)认为语音隐喻是语音与其所指对象之间的象似性的问题,语音隐喻应该叫语音象似性。可见,语音隐喻与语音象似性并无本质的区别。本文所持观点也是把语音隐喻理解为语音层面上的“跨域喻指”现象。

Lakoff和Johnson在Metaphors We Live By(《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不仅在语言中,而且在我们的思维和行动中都是这样。”公益广告用语中存在大量的语音隐喻,前面分析的语音特点中的同音和押韵,就是隐喻的表现。

(一)公益广告用语中的同音

利用词汇间的语音相同性或相似性进行不同意义间的转换,可以达到跨域喻指的效果,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某种新意。例如:

(30)“痰”吐得体,从我做起。(公共场所)

“痰”与“谈”同音。“谈吐得体”是指举止、言辞适宜合理。“痰吐得体”是指不要随便吐痰。

(31)“痰纸”一挥间,风度尽逝矣!(公共场所)

“痰纸”与“弹指”同音。“弹指”是指时间瞬间即逝,时间过得快。“痰纸”是指垃圾。

(32)君子之“浇”,平淡如水。满腹经纶,出口成“脏”。(校园)

“浇”与“交”同音,“脏zāng”与“章zhāng”语音相似。

(33)孩子学习需宁静,四邻休息需寂静――稍安勿“噪”。(公共场所)

“噪”与“躁”同音。“躁”指急躁、烦躁。“噪”指声音杂乱,喧哗。

利用语音相同这一特性,通过人们比较熟悉的字词来理解和表达另一字词,既能使公益广告语语音通顺和谐,容易记忆,又显得新颖别致。

(二)公益广告用语中的押韵

公益广告常用押韵的手法,使得韵脚和谐,极富音乐美。这种押韵正是运用了语音象似性或者说是语音隐喻,即用一个相似的语音来说明和理解另一个语音。例如:

(34)小草微微笑,请您绕一绕。(爱护花草)

(35)来也匆匆,去也冲冲。(讲究卫生)

(36)手下留情,脚下留青。(爱护花木草坪)

(37)爱妻爱子爱家庭,无视安全等于零。(交通安全)

例(34)中的“笑”和“绕”押“ao”韵;例(35)中的“匆”和“冲”押“ong”韵;例(36)中的“情”和“青”押“ing”韵;例(37)中的“庭”和“零”押“ing”韵。这些相同或相似的韵脚,使得公益广告语言极具韵律美、和谐美,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

三、结语

本文考察分析了公益广告用语在语音上的五个特点:音节节拍自然,富于节奏美;韵脚相押,尽显语音的和谐悦耳;音节相叠,增强节奏,强化语音效果;语音相同,引人注意;双声与叠韵,使语音朗朗上口。为了提高公益广告语言的表达效果,可以利用语音要素,使语言生动活泼、通顺流畅、节奏分明、音调和谐,从而增强音乐美感。语音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特点,使公益广告用语极富音乐美,便于记诵,易于流传。语音隐喻是语音层面上的“跨域喻指”现象,在公益广告用语中集中表现在同音与押韵上。

参考文献:

[1]张明新.公益广告的奥秘[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2]高萍.公益广告初探[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3]潘泽洪.公益广告导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4]何新祥.广告语言修辞策略[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

[5]吴启主.现代汉语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刘彬.校园公益广告语的修辞艺术探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0,(3).

[8]赵晋媛.公益广告语言的修辞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

社会科学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