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本管理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成本管理教学案例的概念及意义
(一)案例教学概念
案例教学通常是经过教师引导,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从模拟现场实际出发,将企业实务模拟成课堂实景,生成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分析讨论,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教学案例的实践替代性来反映实际的一般情况,并试图归纳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再用理论指导具有同类问题的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基于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强调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学生获得经过自己思考、分析、讨论后的认识。
目前的成本管理案例来自国外成熟的教学案例比较多,但是如果是通识的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库的提取方式,则更简单、方便。但成本管理的实践可谓千差万别,找到共性比较难,尤其是在不同的企业会计准则及不同的成本管理模式的要求下,差异更加显著。由于目前《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是一门针对研究生开设的课程,受众群体主要还是学历型研究生,根据目前的学生来源分析,多数还是由本科学习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因此工作经历几乎还是空白,对于实际操作过程中成本的流转及概念的扩大并无实务上的感性的认识。
(二)成本管理案例教学的意义
成本管理的案例教学其实就是围绕管理会计的中心内容展开的,在我国企业中挖掘成本管理的新方法、新经验并引导提升到理论层面,通过案例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是普及管理会计知识并强化成本管理作用的非常好的途径。
1.提升实践水平。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模拟实践,一个好的案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企业实务的真实性。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案例内容的分析,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增强自身的实践技能。
2.强化师生的互动性。案例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满堂灌等备受诟病的教学方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相关内容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3.提升教师的实践技能。由于教师负有引导义务,自身的功底必须过硬,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结合,是案例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提前准备及全方位掌控的内容,也促使教师的专业技能进一步深化。
二、成本管理案例教学内容选取要求
(一)专业化要求
近年来,成本管理的体系化逐渐清晰,其基本思路是: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管控的绩效评估,除此之外,还包含许多新型的所谓特殊成本的分析。2014年财政部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是关于成本会计最新的要求,所有案例中涉及到成本核算方法的都需要重新梳理。同时,财政部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可见,从今年开始,关于成本管理会计方面的制度性建设逐渐启动,因此成本管理的专业化要求明显强化。
(二)时效性要求
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属管理大类,众所周知,随着行为科学、数学理论等科学的大量应用与管理实践,新的方法层出不穷并不断替代旧有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兼具会计学中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会计学中的适用准则、原则、定义不断获得新的解释和补充,这样相关的计算方法和案例就要求更新,并不断引入学科的前沿动态和最新成果。
(三)成本范畴要求
通常在成本会计中所研究的都是泛指产品成本,而在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范围更大,比如用于决策的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等,用于新的成本核算的作业成本法,成本应用方面的物流成本、资本成本、项目成本、质量成本等,因此成本分析所涉及的面会扩大许多,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三、案例教学中的困扰
《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的丰富程度、教师的实践经验、学生的实务理解程度、教学课时的充分与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质量。
(一)原版成本管理案例教学内容与我国实际脱节
目前引进的部分原版教材中不乏有鲜明特色的案例供参考,原版翻译教材普遍希望企业的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使用作业成本的概念,并使用作业成本管理的思想进行决策。但是我国多数企业并未使用或仍然无法使用作业成本法,使得理论上非常先进的核算与管理思想无法实施。实际上,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大量的实务案例,却没能充分组织与利用,很少有鲜明特色的案例被教材引用。
(二)学生层次的不匹配
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跨专业、无实际经验及缺少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目前会计专业的研究生中,跨专业学习的占有三分之一强,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凤毛麟角。由于应付巨大的考研压力,多数学生仅了解应试的几门课程,对于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不得不在读研期间进行强化。对于研究生而言,通常学校都有实践环节的要求,但当无法或未能深入企业内部经营活动时,想了解成本的形成、内涵及其对定价、盈利的影响,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三)教师的实践经验与课时分配
目前,教师中有工作经验的不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案例引导上的自信不足,难免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并期盼案例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对案例的多角度、多立场、多样化的分析不足。同时在学校的考核中对于相应的案例分析往往又希望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以指导学生,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学生的思维。
四、专业课程的案例教学建议及思考
(一)案例内容的覆盖面
《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课程中涉及的基本概念要有所覆盖,要有针对性,即制定目标。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评价等章节都应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所选择的案例首先要体现这个中心目标,使学生掌握学习重点,提高教学效率。专题性案例和综合型案例应该反映和诠释不同角度、不同范畴的成本理论,以各章节的知识点为主线设计相应的问题,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深化理论教学。如,遇到成本企划这个内容时就必须要对企业成本的构成、产品的成本内含及产品生产及销售流转过程中的成本消耗等进行细分,这时就会出现不同的成本称谓,在定义上就要求明确把握。
(二)案例设计要有时效性
目前,写入成本管理教材并在课堂上讨论较多的绝大多数属于早期的经典案例,某些案例不仅对当初的成本管理理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但在案例设计时,要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实时跟踪把握政策、制度方面的变化。比如,新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对于存货成本的确定要求我们了解准则修订后的处理方法,否则存货成本的定价就会出现错误。再比如国外经典教材中多数会有关于作业成本法的案例分析,但是当所选用分配方法、分配基准需要确认是否符合对外报表披露的要求时,纯计算的内容可以解释并接受,但只能用于企业内部的决策之用,而无法列举在对外报表分析之中,这是成本核算与管理中必须要注意的。
(三)案例设计要有教师参与
教师要关注社会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密切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例素材。通常不会有现成的案例资料,需要教师从相关的新闻媒体中广泛寻找,精心整理,编制成适合教学的案例,有时还可动员学生参与编制案例内容,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敏锐的洞察力、文字分析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产学研的机会,发现和酝酿案例内容,这样案例的新鲜感时时存在,同时教师在引导、指导和讲解的过程中也会更加流畅。
(四)现场的模拟化要求
案例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模仿,模仿实务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供学生们讨论和分析,由于学生缺乏实践过程,这样的模仿就会显得比较幼稚或不真实,这就需要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的引导,告知实务中的状况与实际环境。
现场化模拟的方式有多种,如果教师对案例的场景非常熟悉,可采用PBL模式。PBL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在强烈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应用,协作且能够主动地解决真实性问题。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思路强调“问题是学习的起点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不同学生通过提出各自不同的问题,展示出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可以比较好地将现场不熟悉、不懂的情景作为问题设计提出。因此教学程序可从问题开始,学生根据各自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学习,使得案例学习小组成员不但可以根据现有的知识储备解决问题,还可以从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获取知识信息。这个过程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根据PBL的思想,可采用的模式是通过“问题激励―知识构建―综合运用―总结反思”四步进行展开的。
在案例的编制、形成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学生作为案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投入程度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成败以及整个课程教学的质量。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适应案例教学的模式,使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案例学习的整个流程,并积极准备案例分析所需的知识储备,做好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必要的前期工作。X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网;标准;成本;方案
作者简介:郭星(1980-),女,北京人,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北京10220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83-03
一、国内外标准成本研究及实践
1.国内外标准成本研究成果综述
国内外标准成本管理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标准成本的基本概念、理念、方法的分析研究,如文献[1-10]分析了标准成本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主要优势,文献[11]认为作业成本法是集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于一体的全面管理系统,文献[12]提出“时间驱动标准成本法”这一新的成本核算方法,文献[13]介绍了标准成本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则;二是标准成本改进方法研究,如文献[14]将作业成本管理所具有的先进管理思想以及成本核算方法引入到传统标准成本管理,文献[15]提出了从产品设计BOM出发,直接计算产品标准成本的一种方法,文献[16]分析了日本成本核算方法及核算系统;三是标准成本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研究,如文献[17]对改进标准成本管理制度进行了探讨,文献[18-20]分析了企业如何建立企业标准成本管理制度,文献[21]分析了日本企业标准成本管理制度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四是标准成本方法应用研究,如文献[22]以某医药股份公司为例阐述了基于标准成本的成本核算与控制过程,文献[23]介绍了宝钢的标准成本制度及其运作;五是标准成本信息系统研究,如文献[24-31]分析探讨了ERP环境下标准成本信息系统开发及利用。
2.企业标准成本管理成功案例分析
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后,标准成本理念逐步引入到我国企业。宝钢1995年着手建立标准成本制度,并在实践中丰富了管理会计中有关标准成本的内涵。一是构建标准成本制度体系,宝钢标准成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和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二是充分发挥作业长标准成本管理的责任主体作用,作业长作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要对作业区标准成本核定及控制负责。三是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人员在标准成本管理中的组织推动作用,建立标准成本管理组织体系,明确责任分工;组织相关人员研究制定标准成本,细化到每个作业单元;加强标准成本过程控制,对各项成本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推进成本核算精益化,及时准确完成核算报表;针对成本管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公示,警示相关人员;加强标准成本管理相关人员业务培训,提升标准化管理水平。
二、电网企业实施标准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电网企业内部成本管控水平得到较快提升,但在以下三个方面需要继续深化完善:一是会计科目需要进一步统一规范,下属单位会计科目各异,应用会计政策不统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比性、合规性有待提升;二是标准成本定额需要进一步统一完善,成本列支范围、列支标准需要进一步统一,为内部成本预算及管控奠定良好基础;三是成本管控体系有待进一步统一加强,各层级和同一层级内部成本管理界面划分还不够清晰,管控关系不够明确,管理信息标准化程度还不高,成本管控能力有待提升。引入标准成本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构建企业集团标准成本管理体系,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
标准成本以单元成本为基础,是企业根据特定条件测算的应该能达到的成本目标,是评价实际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它不仅仅是一个结果性目标,还源于量化经营过程,分析目标与差异,支撑企业经营战略落地,指示企业成本管理改善方向。所以,标准成本管理是一个包括标准成本制定、标准成本执行差异分析、成本差异处理三个环节的完整体系。它是实现企业内部成本控制单元化、数字化、动态化、精益化的有效工具与手段,在国际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大型企业集团中应用比较广泛。
企业实施标准成本管理具有四个方面的重要现实意义:一是促进企业建立以责任中心为控制单元的成本管理体系,通过企业内部科学合理地量化分解,将成本管控目标落实到各个责任中心,各责任中心落实成本目标管理要求,形成企业内部逐级管控的成本管理网络;二是促进企业树立与面向市场的成本优化决策理念,标准成本核定与特定的市场环境相结合,改变传统成本预算与会计核算模式,由“固定不变甚至逐年降低”的内部成本核定办法转变为与市场实际相对接的成本核算办法;三是促进企业完善动态控制与持续改进的成本管理方法,通过对各责任中心每项成本指标的变化动因深入剖析,找寻规律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加强成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四是促进企业成本管理标准化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通过对会计科目、会计政策、成本指标、归集办法、预算与核算办法等成本管理内容的标准化,通过对成本管理流程及数据统计分析的信息化,提高成本管理准确性和效率。
三、电网企业标准成本层次构成及核定方法
将电网企业成本划分为电网建设成本、电网检修运维成本、企业管理运营成本三大板块,其中除电网建设成本和电网检修运维成本两大核心业务板块成本之外的所有成本均纳入企业管理运营成本中进行核定。
1.电网建设标准成本的层次及核定方法
电网建设标准成本包括单项工程建设标准成本、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成本、单位电网建设标准成本三个层次。
单项工程建设标准成本核定,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电力建设定额标准,测算电网各电压等级典型的单项变电、线路工程建设标准成本,并根据工程建设的项目前期、工程设计及招标采购、工程实施、工程结算、工程决算等各个阶段分别测算。各阶段测算的标准成本作为各阶段造价管控的重要依据,项目前期测算的标准成本是为了管控可研估算;工程设计阶段测算的标准成本作为工程概算、工程招标标的管控依据;工程实施阶段标准成本作为工程进度款管控依据;工程结算、决算阶段标准成本作为工程结算、决算管控依据,加强工程建设全过程建设成本的管控。各阶段标准成本核定,要依据典型工程的工程量、可能出现的工程变更、价格动态调整情况等因素。
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成本,为该输变电工程范围内相互关联的几个单项工程建设标准成本之和,以典型单项工程建设标准成本核定为基础,根据输变电工程与典型单项工程之间建设条件、建设规模等因素对比分析,进行综合测算核定。
单位电网建设标准成本,是企业及下属单位所有输变电工程建设标准成本之和。各单位电网建设标准核定,要以输变电工程标准化成本核定为基础,同时考虑当地建设条件、物价指数、与典型输变电工程差异分析,进行综合测算核定。
2.电网检修运维标准成本的层次及核定方法
电网检修运维标准成本包括作业标准成本、项目标准成本和单位标准成本三个层次。
作业标准成本是电网生产检修单个作业的标准成本,是衡量一线检修运维作业成本水平的重要标准依据。电网检修运维标准成本核定,要以典型作业活动所消耗的材料、人工和机械台班费用定额为基础,综合考虑各类电网检修运维环境、特性、特点、状况进行测算核定。
项目标准成本是一个检修运维项目所有作业标准成本之和,是深化细化基层单位电网检修运维成本预算与核算的重要标准。项目标准成本核定,要以作业标准成本核定为基础,同时考虑各类项目所包含作业活动的性质分类、项目内各作业协作性、项目工作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测算核定。
单位标准成本是企业及下属单位电网检修运维标准成本之和,是企业及下属单位电网检修运维成本预算及控制的重要标准。单位电网检修运维成本核定,要以电网检修运维项目成本核定为基础,考虑企业及下属单位检修运维地域特点、作业条件、项目规模等因素,进行综合测算核定。
3.电网企业管理运营标准成本的层次及核定方法
电网企业管理运营标准成本包括购电成本、营销成本、科技成本、管理成本等,按照企业内部管理层级逐级核定。
购电标准成本是电网企业购得上网电量所付出的成本。购电标准成本核定,要以国家核定的各类上网电价为基本单价,根据购电计划进行测算核定。
营销标准成本是电网企业市场营销相关成本。营销标准成本的核定,首先要核定单位电量的市场营销人员定额及市场营销费用定额,在此基础上,根据售电量,核定企业及其下属单位营销标准成本。
科技标准成本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投入科技创新项目的成本标准。核定科技标准成本,首先要对科技项目进行分类,再对各类科技项目所需投入人力资源分类,核定各类人力资源基本人工费,作为科技项目标准成本核定的基础。
管理标准成本是企业管理机构日常运营管理的会议、差旅、工资、福利等方面的成本。管理标准成本按人均核定,同时考虑管理人员的级别、层级、数量,进行综合测算核定。
四、电网企业标准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
实施标准成本管理,势必打破传统管理思维方式,需要统一思想、组织得力、措施完善、有序推进。
1.建立职责清晰、管控有力的标准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实施标准成本管理以财务部门为组织主导主体,但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需要企业内部相关业务部门和生产运营单位的协调推进。为此,需要建立企业内部职责清晰、管控有力的标准成本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以公司领导为主任、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标准成本管理委员会,统一协调、指挥标准成本管理推进工作。
清晰划分企业内部各层级财务部门、各责任中心(相关业务部门及生产运营单位)标准成本管理职责,财务部门充分发挥牵头组织、协调推动、归口负责的作用,各责任中心落实各自标准成本管理职责,做到守土有责、管控到位。
2.统一制订并滚动修订企业标准成本
在企业标准成本管理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以财务部门为主导、各责任中心全力配合,统一企业内部标准成本划分,统一研究确定标准成本核定办法,统一组织测算电网建设、检修运维、管理运营三大板块各类标准成本,实现企业生产运营各个环节、各类业务的全面覆盖,将其作为企业内部预算、核算、经营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
同时,要与市场环境相适应,定期组织进行企业标准成本的滚动修订和统一,提高标准成本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
3.构建运作高效的标准成本管控平台
标准成本管理涉及企业内部各相关单位,包括成本制定、差异分析、改进提升三个环节,参与人员多,信息量大,对基础数据积累和全面分析要求高,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构建运作高效的标准成本管控平台是推进标准成本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平台建设要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有机融合,以信息化为支撑,以成本费用为载体,实现财务预算、核算与所有业务的全面融合。切实转变观念,破除制约信息集成的思想障碍,推进相关业务信息与财务信息的横向集成,提高财务与业务信息共享水平,为标准成本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借助运作高效的标准成本管控平台,实现企业成本的集约化、全过程管控,一是按照“集中精益,统筹平衡”原则,应用标准成本,科学主导编制预算,加快实现预算管控由分散粗放向集中精益转变,资金支出由条块分割向统筹平衡转变,实现预算集约调控;二是按照“集中统一、全面高效”的原则,进行企业内部财务核算,提高核算效率和准确率;三是按照“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的原则,利用平台强化对各责任中心成本控制水平的评价,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促进各责任中心持续提升管控水平;四是按照“实时监控、风险可控”的原则,在集中核算的基础上,做到企业财务状况实时管控、在线监测,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实现自动预警,确保企业财务风险可控、在控、能控。
五、结论
与一般成本管理方法相比,标准成本管理具有标准性、完整性、灵活性、先进性、实用性、导向性六大优势,所以近年来备受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的青睐。电网企业标准成本可以划分为电网建设标准成本、检修运维标准成本、管理运营标准成本三大板块,根据业务细分进行逐级核定。实施标准成本管理,势必打破传统管理思维方式,需要统一思想、组织得力、措施完善、有序推进,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成本管理,按照规范先行、科学制定、统一标准、全面覆盖、协同推进、持续优化的原则,在预算编制、分解、执行、分析、考核等成本管理全过程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乐平,王春广.浅谈标准成本在企业的推广应用[J].冶金财会,2004,(4):17-19.
[2]刘一兵,赵振海.刍议目标成本、标准成本和计划成本[J].冶金财会,2000,(12).
[3]JIANG Wei-ping. On Standard Cost[J].Journal of Jiangxi Institute of Education,2004,(6).
[4]DAI Shu-ping. On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J].Journal of Beijing Economic Management Institute,2005,(4).
[5]CAO Yan-hong. The Improvement of Cost Management[J].Commercial Research,2005,(10).
[6]LI Yun-lin. On the Cost Control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J].Journal of Chongqing Polytechnic College,2003,(4).
[7]Zhang Jiangling, Zhangjiang.Thoughts on Cost Control of Electric Machinery Enterprises[J].Electrical Machinery Technology,2008,(5).
[8]PENG Jing,WANG Qigang. Setting up all-round quality control idea to enhance cost control[J].Hubei Water Power,2008,(5).
[9]TANG Xian-lan. Ideas of Modern Cost Management and Innovation in It[J].Journal of Hunan Environment-Biological Polytechnic,2008,(2).
[10]Carole Cheatham, Leo R. Cheatham. Updating standard cost systems[Z].
[11]王志勇.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标准成本体系应用研究[J].经济师,2008,(12):215-216.
[12]周伟.基于标准成本的估时作业成本法改进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0.
[13]贺颖奇,陈佳俊.以标准成本为基础的控制技术:差异分析[J].中国审计,2004,(8):54-56.
[14]杨海珍.标准成本制度引入ABCM的原因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2):203-205.
[15]谢菁,张宇.基于BOM的产品标准成本计算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机械制造,2004,42(3):30-32.
[16]Takeo Yoshikawa. Cost accounting standard and cost accounting systems in Japan.Lessons from the past--recovering lost traditions[J].accounting.business and financial history,2001,(11).
[17]张继业.标准成本制度及其应用研究[J].上海标准化,2003,(7):26-31.
[18]陈鑫.推行标准成本制度 提高成本管理水平[J].辽宁经济,2007,(8):20-21.
[19]马铁双.如何建立企业标准成本制度[J].科技资讯,2007,(6):185-186.
[20]杨荣.标准成本与标准成本会计制度[J].税务与经济,1981,(3).
[22]郝德仁.标准成本制度:日本的经验与启示[J].财经科学,2007,(5):68-73.
[22]白莉.ERP中基于标准成本的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研究[J].会计通讯,2004,(5):83-86.
[23]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的运用[J].会计研究,2000,(8).
[24]于宁.ERP下的成本控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6-98.
[25]张国柱.ERP中的成本控制[J].化工管理,2007,(2):57-59.
[26]黄芸,黄慧君,薛恒新.基于ERP系统的成本管理改进意见[J].财会通讯,2003,(7):42-43.
[27]孙丽萍,刘秋生.基于ERP环境下成本管理体系探讨[J].江苏商论,2003,(7):111-112.
[28]余开朝.ERP的成本计划与控制原理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6):117-120.
[29]高艳茹.ERP中的标准成本与主动成本控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5):46-47.
(一)成本预算不精确
首先,在成本预算的制定上,目前我国国内的很多企业都是根据历史数据,甚至仅仅是根据上一年的成本费用情况来制定本年度的成本预算方案,然后再在执行过程中来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成本预算的最初制定环节就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未能参考当年的具体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企业规划等来做出较为精确的计量。
其次,在成本预算的下达中,很多企业都是将整年的总费用预算分配给各部门,使得成本预算在成本会计管理中形同虚设。尤其是大型企业中,往往一个部门的规模就很大,具有很多的细小单位和功能,这种成本预算的整体下放,以及预算调整规章的不严谨,使得该部门下各单位难以拥有控制成本的观念,往往最终会导致整个部门费用大大超出预算。
最后,国内很多企业中,成本预算及管理往往都是财务部门一个人的事,独自规划并独自推行,企业的其他部门参与度很低,使得企业在整体团结凝聚力上处于劣势,同时,让成本预算的作用大打折扣。
(二)成本核算方法传统
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很多企业仍是处于摸索阶段,且成本核算方法依旧采用传统的方法,跟不上企业的规模发展。例如,就成本管理中的制造费用来说,很多企业成本会计中制造费用的分摊仅以产品数量为权重,而企业的产品种类随着企业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张越来越丰富,在产品价值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这样使得很多产品的成本核算不合理,从而使得企业产品的价格定位出现偏差,影响产品的销量甚至出现亏本而不自知。
成本核算方法应该与企业的生产规模和业务水平等紧密相关,很多企业或许认识到了本企业现行成本核算方法不当,但苦于找不到或者没有财力支撑优秀的成本管理人才来发现和使用更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这些种种因素都对企业的发展形成了很大的制约。
(三)成本控制存在难题
这一问题主要出现在我国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往往在资金筹集上存在不少困难,而技术设备的更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而中小型企业往往难以支付这些固定资产的重置费用,从而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难以提高,生产成本难以降低,于是整个成本控制在执行中存在很多问题。另外,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产品更新速率大大加快,使得中小型企业在整体产品设计和生产上难以跟上时尚的步伐。
二、我国国内成本会计成本管理优化方案
我国国内的成本管理现状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要想真正做好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来降低成本、增长利润,需要各个企业集合所有部门将成本控制观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位职员心中,分阶段、全方位地建立和健全适合本企业现今发展特点的成本会计管理体系。下面简要讨论了成本管理的各阶段的优化方案。
第一阶段:完善成本管理数据系统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成本管理制度上的完善和严格执行,将成本控制理念传播给每一位员工。这一阶段要求企业在费用登记和报销环节中严格把关,要求负责人将原始单据收集好并妥善保存。
企业的报销制度不完善,往往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大幅上升,其中的水分不容小觑。“公费旅游”现象中,员工往往会借助出差的机会旅游和购物,而差旅费包括交通费、食宿费、业务招待费等等,若是企业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员工很可能会为了自己的私事而滞留在出差地,延长出差时间,甚至将私人的消费也纳入报销中,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费用支出。为了避免这些现象的出现,企业应健全报销制度等并且严格执行,对于员工的报销标准进行统一规定,超额费用要求员工自行负担。
第二阶段建全成本控制体系
在前一阶段成本管理数据完整的基础上,展开第二阶段,即建立成本控制体系,要求企业结合当前的行业形势和自身特点,在费用上实行定额管理和归口控制,在成本核算方法上适时变革。也就是说,将成本预算工作细致化,总预算确定数额,然后分派给各部门时也确定数额,并且将预算落实到各部门之下的各单位中。进行实际调整时严格将实际成本具体化,再对标准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例如,直接材料的成本归于采购部门和仓管部门,然后原材料中又根据其具体分类和用途划分到具体的使用或采购单位中。通过这种分级管理和控制来拉拢所有的部门及单位参与到成本控制中来。
然后,注重本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和再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吸取新知识,并适当地给予财力支持或者提供教育机会,让成本会计人才拥有足够的只是和能力对本企业的现状深刻认识,从而适时地调整成本核算方法,让企业的成本管理更科学,从而帮助企业实现更大的利润。
第三阶段:实行分级成本费用责任制
第三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延伸,也是第二阶段真正落实的工具。分级成本费用负责制是指将成本控制再进一步细化到最小团队乃至个人,分级成立成本费用责任中心,由多级的责任中心来管理其下层的成本控制工作。第三阶段优化方案的实施,旨在将成本控制工作分配到个人,将企业全体员工纳入其中,通过细化的定额的成本预算和严格的考核标准来规范每一位员工,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来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压缩成本费用以达到成本的有效管理。
关键词: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信息化管理
一、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层次的设计
(一)管理系统硬件结构的设计
针对计算机设备与Internet网络结构成本系统的硬件系统,计算机设备主要由数据集中存储设备、服务器总站、输出设备、末端工作站(实现管理系统各项职能的操作)等组成,因此经互联网便可实现所有工作站与系统服务总站的联接,进而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与处理;成本管理系统的网络以互联网系统为基础,因此数据的远程传输与控制根本不受工程项目具体地址的限制,同时所有工作站的增加量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变动,此外不同职能的工作站仅受操作人员的权限与操作职能的限制而直接进入系统内对应的职能模块。系统总站作为系统管理的操作平台,因此系统总站起着项目新建、数据保存、系统管理及管理设置等作用。
(二)管理系统软件结构的设计
管理系统软件作为成本管理系统信息化的关键性内容,其占据着系统信息化的核心地位,其中系统信息化的设计是指计算机软件的设计。管理系统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其中安装工程管理系统旨在围绕工程项目对管理结构模型进行统一设计,同时从预算到结算对不同工程项目进行独立的成本管理,此外针对新项目而言,经管理系统平台直接建立起初始化的管理系统即可。管理系统结构大致包括项目成本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总台,其中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具体包括工艺设备安装工程、热能动力工程、通风空调工程、弱电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安装工程等(按专业划分),注意专业划分过程必须预留出专业细分的结构空间。安装工程成本管理系统软件结构具体包括项目成本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按总系统划分),其中项目成本管理模块具体包括成本计划模块、工程结算模块、预算管理模块、仓库管理模块、成本控制模块、资金管理模块等(按成本管理职能划分),注意各职能模块的管理必须按部位与专业划分。
二、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信息化管理数据流的实现
管理系统一旦进入具体项目管理系统便可实现对项目成本管理的操作,注意项目模块的操作前,必须对专业与部位分层进行设置,同时根据专业与部位分层设置的职能模块建立起对应的原始数据处理模块,以便规范各职能信息的输入与输出,以及实现各职能信息的有效链接(见图1)。待专业工程的目录建立完成后,便可经成本系统的各职能模块对各专业的成本管理进行操作。
(一)预算模块。预算模块作为工程项目预算操作与管理的模块,其具有成本预算、单位工程造价预算、分部工程套价、工程量计算等工作职能。
(二)成本计划模块。成本计划模块作为成本控制目标制定的模块,其既是成本目标管理实现的标尺,又是施工成本控制的依据,同时具有利润计划、材料损耗控制计划、安装费用控制计划、材料设备价格与数量控制计划、工程量控制计划等工作职能。
(三)采购模块。采购模块作为采购作业模块,其功能具体包括采购款支付管理、采购价格管理、材料设备申购计划管理等工作职能。
(四)施工管理模块。施工管理模块作为施工过程成本管理的模块,其具有材料用量结算、工程量结算、安全费结算的编制、领料单的编制与发放、施工班组管理、施工任务单编制与发放等工作职能。
(五)仓库管理模块。安装工程的仓库管理作为成本管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其中仓库管理模块具有材料统计、材料发放、材料分类存放、材料设备的到货验收等工作职能。
(六)资金管理模块。资金管理模块作为记录与统计管理项目所用资金的模块,是项目成本的直接性体现,其具有进度款记录、安装费用记录、材料设备款记录、生成资金统计表及其他发生费用的记录等工作职能。
(七)结算管理模块。结算管理模块作为成本管理的最终模块,既是成本管理的最终体现,又是利润目标实现的最后机会,因此结算过程实际阶段的成本与实际发生的成本必须彼此适应,坚决避免两者相差过大的现象,其中结算管理模块具有工程造价预结算管理、工程量结算管理、最终结算审定等工作职能。
综上所述,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系统往往以施工成本管理模型为基础,同时管理系统信息化的设计作为管理系统实施的技术手段,其被认为是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保障。此外,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为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黄兴相.基于信息化的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0,(7)
[2]庞志江.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系统分析[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0,(10)
施工成本的信息化管理,需要应用计算机技术,并在这种环境下进行。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保证施工成本管理,充分利用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信息化管理具有远程传输功能,有利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从而解决施工成本管理中信息处理缓慢等问题。信息化管理能够保证信息的共享和互访,并为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相关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从而降低信息在传递受阻的可能性,增强人员管理和决策的准确性,提高机电安装工程整体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管理是施工成本管理的发展趋势,信息化管理模式更加规范、透明,并增加了管理力度。信息化管理,能够在第一时间内收集和传输工程动态数据,并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显示施工成本管理的实时情况。这种做法能够使管理层在第一时间,做出有效决策,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数据和资料的传输,简化施工成本决策过程。
二、工程施工成本的信息化管理内容
(一)建立成本控制体系
在信息化管理下,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成本控制应以会计信息系统为重要内容,对成本资源管理体系进行规范和控制。通过对整体控制体系进行分为,可以分为总账处理体系、凭证及账表管理体系、出纳和资金管理体系等,相关人员可以从这些体系入手,利用会计信息,全面整合施工成本控制体系,确保信息化管理顺利实施。
(二)建立预算管理信息体系
建立预算管理信息体系,是推动施工成本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手段。机电安装工程中,在规范成本控制体系的同时,应建立预算管理信息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整合系统内的成本信息,能够有效预算机电安装各个环节的前期编制情况,并对工程后期的预算指标进行监督。通过这种方式,机电安装工程能够与成本等部门更好的进行数据连接,从而确保系统内的成本数据和预算数据相一致,信息化管理更加准确且具有针对性。
(三)建立成本核算信息体系
在机电安装过程中,施工成本直接影响着安装工程的利润,所以建立成本核算信息体系是非常必要的。相关人员要有效应用成本核算信息体系,充分整合机电安装工程的成本信息,对其进行管理和核算,及时对具体的成本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一定标准进行调整。在成本核算体系中,相关人员应明确成本控制系统中的会计核算方面、资产管理方面、票据管理方面以及工资管理方面等内容,进行整合,从而保证成本管理和绩效考核更加顺畅,同步协调成本控制情况,达到成本核算的目文友红浙江通衢交通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324000的。
(四)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管理除了上述内容,还可以建立机电安装资产管理信息管理,并明确资产信息管理的内容,如固定资产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及库存管理。相关人员应了解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在相互作用下,形成有机整体。机电安装工程的管理者应利用资产信息系统和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有效连接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和会计核算信息系统,通过这些方式,达到信息化管理的目的,从机电安装设备的出入库开始,全面管理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结算。
三、信息化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
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成本信息化管理的实施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设计阶段,相关人员应按照时间要求,提供高水平的施工图纸。一些单位若想要节省时间,可以先行提供系统图纸和主要设备清单,从而满足设备招标的基本要求,不影响正常工期;二是施工阶段,机电安装工程单位在施工前,应针对所有图纸进行综合会审,并详细划分不同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并编制施工计划,其具体流程应符合工程进度;三是调试验收阶段,所有机电系统应基本功能进行调试,满足其质量验收标准。具体实施方法有:
1.成本管理人员应在月初将月计划消耗量与计划价格以月为单位,上传到服务器中。信息上传形式,应与BW特有格式保持一致。
2.在BW系统中,要建立成本上传和工序然后动力数据的信息来源,然后将数据上传给服务器。
3.在数据库中要建立ODS模型,由此更好的提取手工上传数据,降低数据在抽取时出现失误的几率,并及时覆盖。
4.建立机电安装工程的产量数据模型,针对SAP系统后期开发BW,提供标准的生产运行模式。
5.利用BW自带的查询分析器,对工序进行查询,制定工作薄,通过Excel展示出来。
6.整合SAP系统中获取的各项指标和信息,通过相关模型,将实际生产的信息、与成本订单有关的信息、与统计指标有关的数据,通过标准的关键指标和维度,整合在一起,模型中包含了分析维度和标准成本等指标。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