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校园创业

大学生校园创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校园创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校园创业

大学生校园创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教育 实践

一、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研究现状。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在日本东京召开了创业教育实验情况交流研讨会。此后,该组织还多次召开国际会议,强调教育和培训必须加强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研究交流创业教育和创业能力培养问题。

当前,国内高校紧跟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时代潮流,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步伐,设置课程、搭建平台、举办竞赛,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系列活动。从我们的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是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是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对大学生毕业后的社会化、市场化创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孵化作用。

2.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校当前的创业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实际成效不明显的问题。目前,多数院校仅把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一个内容,仅依靠就业办公室的老师讲授几节创业辅导课,没有独立设置,系统安排,使创业教育这一系统工程流于形式,停留在肤浅的创业理论教育层面。

同时,当前高校创业实践缺少平台,学生难于获得实质性的创业实践活动锻炼。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必须依托创业实践平台,必须强调创业的环境与条件,而很少高校能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实训条件和环境,往往仅是仿真的、虚拟化的或尝试型的场所替代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把创业实践平台从创业教育体系和创业模块中割裂开来,游离于创业的真实环境和企业的要素之外。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的意义

1.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是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有效组成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大学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包括课程体系,还包括非课程体系。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认识到创业作为一种通用技能,实现这种技能传授,需要有层次的培养和磨炼。如市场预测、财务分析、行业沟通、法规解读等能力,必须在实践平台中不断学习和提升,那些非智力因素的陶冶,更应该在实践的环境中合理渗透。

2.高校创业实践平台是学生创业活动的有效载体。国家和高校鼓励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在校的创业实践活动是学生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学生创业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复杂性,是准备创业的学生和“社会”、“市场”之间交流、沟通的桥梁,是学生了解创业、学习创业的一种形式。学校搭建学生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完善平台市场要素,形成真实的创业环境,提供学生创业的基本条件和风险金支持,配备创业实践指导老师予以创业纠偏,使学生在创业尝试的过程中,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推进创业项目健康发展,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实施

项目首次建立起大学生校园英语服务平台,由英语专业学生发起,创业指导老师、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创业实践同学深度合作,将实践项目作为平台,将咨询服务和英语教育辅导相结合,打造为广大学生服务,逐步扩展到社会各个层面英语服务的机构。充分利用我们的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相对较高,较为了解国外情况的优势,提供家教辅导,英语翻译工作,同步为留学生提供资料查询,表格填写等服务。

项目以创业教育理论、管理学以及经管类教育实践为基础,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将英语专业学生专业优势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与创业实践相结合,主要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的方法,辅以系统方法、对比法、分析归纳法、实践应用等科学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工作。

1.确定组建项目的专业团队。项目以创业团队指导老师为创业团队建设的专业指导和后盾,以英语系的全体优秀学生为支撑,挑选出业务的项目负责人,并组建每个服务项目的专业团队,负责该项目的运营工作

2.确定项目针对的服务对象。项目以校园内部与校园周边为主,同时面向社会各个层面,旨在学习英语、提高英语的人群。

3.确定项目拓展的业务范围。家教:主要针对小学、初中、高中生以及大学生等需要英语一对一家教的人群;英语培训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口译方面,我们针对顾客的需要,选择优秀的口译人员。笔译方面:针对个人或企业英语翻译的需要,满足广大顾客;大学英语四六级及专业英语四八级的陪读: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雅思、托福和留学的相关辅导和咨询。

4.确定项目运作的创新方法。项目组在网上建立专业服务网站,配合广告等措施,扩大宣传力度,多种渠道获取顾客信息。

四、大学生校园创业实践的成果

本项目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创业尝试与模拟操作的制度设计、项目安排、活动组织以及硬件支持的整体工程,成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条件保障,同时,形成三个方面的创新:

1.合作创新。项目首次建立大学生校园英语服务平台,由英语专业学生发起,以创业指导老师、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创业实践同学深度合作为基础;经验丰富的学校与企业创业培训教师指导联合指导。校方指导教师有多年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经验,具备指导学生就业和创业实践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基础。先后指导学院200余名学生完成SIYB创业知识培训,获得培训证书,所指导的毕业生中有多名学生创业成功案例。企业咨询指导教师,为全球卓著英语培训专家地区负责人,具备英语专业指导技能,同时具有英语培训办学成功经验,带来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为学生学习、参观、实习提供条件,组织学生与同行企业做经验交流。

2.服务创新。项目将充分利用团队学生的专业优势,提供家教辅导,英语翻译工作,同步为留学生提供资料查询,表格填写等服务。该服务社主要负责同学为大二同学,服务社与企业联手,对从业学生开展培训,教授学生良好扎实的英语辅导创业经验,锻炼学生英语教育、翻译功底,同时锻炼提高英语培训翻译实经验;通过与企业指导教师学习,以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和意识,了解各种办理出国手续的程序,并能准备地提供相应的服务信息;锻炼了大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用地道的英语表达,达到有效的沟通;良好的亲和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能够有效而准确的传递信息。项目计划通过两年的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让项目负责人成为学生英语服务创业的行家里手,并把创业经验与专业服务经验传给低年级的服务社同学。

3.发展创新。以实践项目作为平台,将咨询服务和英语教育辅导相结合,打造为广大学生服务,逐步扩展到社会各个层面英语服务的机构。

五、大学生校园创业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

1.学生自身素质急需提高。大学生专业知识较好,但在培训职业礼仪,市场前景分析、留学中介服务、论文或文献翻译的准确率等方面都存在急需提升的问题:服务社内部成员需要进行各种基础知识,公共礼仪等方面的培训,以确保服务社的教师都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风貌;要集中内部成员的力量对各自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提供相对准确而科学的译本;还要对服务社成员培训有专门的从事留学中介服务人员,确保其具有较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对各种申请手续的熟练操作能力。

2.外部物质支持短缺。因为资金支持有限,办公场所受限,导致大学生校园创业活动发展受限,如在前期校级相关创新训练项目研究中,网络技术不成熟导致英语网络公司发展缓慢,不能及时更新相关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成果,网络平台的建设及管理模式还有待于提高。在今后的建设中,将做好学习培训,为网络平台建设提供人力物力支撑,完成网络平台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陈秀珍.试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及其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10(15).

大学生校园创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创新创业;教育探求

就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持续动力,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就业一方面与家庭利益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对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和政府一直将就业问题作为工作的中心内容之一。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作为一种新趋势,自主择业与创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建设有助于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支持,是解决“新常态”发展阶段就业问题的必然选择。

一、校园文化及大学生创业创新的关系

环境会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助于增加大学生的知识积累,提升其综合素养,对于大学生的生长成才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创新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培养综合性人才是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组织创新创业教育,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是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需要物质和文化基础的支持,高校为学生构建相应的制度及文化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是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所不可或缺的。在党和政府“大众创业”及“万众创新”口号的引领下,一系列鼓励创业的政策纷纷出台,对于高校来说,更应该为大学生营造有助于开展创业的环境,推动学生积极地开展自主创业,这是高校应当负起的责任。

二、高校校园文化对创新创业的推动作用

(一)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在大学生看来,创业是极为艰难的一个过程,主要是因为创业期间有许多难以把握的因素。另外,创业者随时都面临着失败的风险。目前,就创业来说,大学生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创业所需要的成本较高,与此同时,失败的风险也很大,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保障体系还有待于完善。第二,绝大多数大学生不愿意成为往届生。一些学生十分担心,一旦创业失败,必然会失去应届毕业生的优势,增加就业的困难。这种心态在刚开始创业的大学生中间十分常见,根本原因在于创业意识薄弱和自尊心缺乏。对于这种情况,高校为大学生提供了支持政策。一方面增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通过组织学生去业绩突出的企业观摩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创业者应该具备的硬件设施及软件条件;另一方面则在校园内开展创业设计竞赛,发挥高校师资力量的作用,为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提供有益的建议。此外,对于在创业设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或团队,学校会奖励给学生一笔资金作为创业基金。为了解除高校创业学生的后顾之忧,高校会为创业失败的往届生提供一些就业信息,有助于消除了学生的的畏难心理,推动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开展。

(二)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学的隐性课程在创业创新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高校来说,其课程可以分为显性课程及隐性课程两部分。前者包含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程等内容,后者的范围则涵盖高校的全部校园文化内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培养创业创新能力的契机。比如,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生的管理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比如在学生会、校团委等组织中,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学生会掌握资源管理、人员管理的基本知识,从而为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三)校园文化中蕴含创新元素。在创业起步阶段,校园文化发挥着培育和提高的作用。创业文化氛围浓厚的校园,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我国政府正在加大力度宣传和支持大学生创业,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紧跟时展的潮流,许多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了必要的社会化元素,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断裂得到弥合。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学生对社会理解更为深刻,形成了强烈的市场观念,学到的知识能够有效地转化为财富,可以准确地定位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第二,校园文化中给大学生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创新元素。创业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创新的过程,我国的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体现出很强的创新意识,避免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因而很多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洋溢着创新思维与创新元素,为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四)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大学生作为一个紧跟社会发展潮流的群体,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此同时,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也培育了大学生强烈的创新精神。他们不满足于仅仅传递既有的事实,而是力求排旧促新,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创业的前提就是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强烈的创新精神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活动做出了根本的保障。

三、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措施

(一)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各个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创业既相互独立又密切相关,单个部门不能完成这项工作。我国的高效需要遵循国家的政策规定,在校园环境、运行机制及支持政策等方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及创新创业教育。为了更好地领导及管理大学生创业教育,各个高校应当研究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如果条件允许,高校还可以根据大学生创业实际情况提供一定的支持,例如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为大学生创业能提供专门服务。同时,高校需要对校内资源加以整合,在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纳入与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有关的部门,例如学生处、就业处等,需要定期召开例会,对于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研讨解决。在学生管理部门及创业部门之间建立交流制度,合理地分配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和场地等资源。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改进大学生创业服务系统,注重扶持大学生校内创业。对于创业及创新问题,应当勇于任用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的青年领导者,应该一贯地保持敏锐的洞察能力及较强的执行能力。

(二)注重校内宣传,为学生提供创业舆论引导。创业教育主要依靠课堂来开展,创业实践则是创业教育的实际应用,因而必须做好创业教育及实践两方面的工作。高校需要充实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对创业课程设置加以调整,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策略,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作用,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学生学习到的创业知识需要在创业教师的指导下才能成功地转化为实践。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基础是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师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则关系着创业教育开展的实际成效。由于国外创业教育起步较早,高校应该加大投入,为创业教师提供出国学习的机会,并且将西方的经验与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而为学生提供具有操作性的创业指导。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应该组织校外见习及校际交流等活动,并且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创业成功者作为兼职教授,定期举行创业经验分享会,为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奠定基础。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注重创业经验分享。目前,各种新媒体纷纷涌现,例如微博、微信等等,这些新兴媒体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因而,高校应该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作用,立足于大学生的喜好设计宣传的形式和内容,将鼓励创业的宣传内容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推动学生观念的转变。创业宣传应该坚持贴近发展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创业实践的原则。贴近发展实际就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就业形势,为学生提供形势政策方面的总结报告,从而让学生掌握化情况,认识到进行创业的必要性。贴近学生生活,即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个深入的研究,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贴近创业实践,就是指将大学生创业的整个过程纳入到指导范围中,及时为他们提供指导及帮助。综上所述,当前,随着高校招生比例的扩大、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及“万众创新”的方案,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这一方面有助于解决目前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了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高校应该重视创业创新教育,并且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此外,高校也应当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并为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提供恩多的机会,从而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作者:杨巧智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

参考文献:

大学生校园创业范文第3篇

一、市场分析

1、现在网络上属于我们大学生的网站很少,我们在网站选择上就很局限,市场很匮乏专属我们大学生的网站。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决心创办一个专属大学生的网站。

2、现在我们面临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校内网,很多大学生都爱上,拥有很多的支持者,所以我们要办不自己的特色。

3、创立这个网站的团队都是我们大学生,所以我们很了解大学生的需求,所以我们有信心创办好。

4、我们的网站名为:“绿色大学”。

二、网站定位

1、在网站内最新的新闻信息。

2、在网站设置娱乐设施。

3、在网站建立查字典,向同学们提供方便。

4、在网站建立博客,让同学们展现自我。

5、在网站建立书吧,可以让同学很快的在线阅读策划书。

6、在网站放上音乐盒。

三、 首页设计

1、导航置顶,上面从左到有为新闻动态--在线娱乐--查字典--绿色音乐盒--我的博客。

2、导航下放置最新新闻讯息、招商的广告、博客排行榜,音乐排行榜。

3、网站以绿色为主,代表健康、活力。

四、网站域名:

五、网站设施

1、新闻动态内有:国内新闻、国外新闻、各大学最新动态。(并不断增加内容)

2、在线娱乐:链接各大流行网游,在线养动物,在线模拟炒股,在线小游戏。

3、查字典:专业分类,快速搜索。

4、绿色音乐盒:快速搜索,添加音乐,在线听 。

六、网站维护:

1、服务器及相关软硬件的维护。

2、数据库维护,有效地利用数据是网站维护的重要内容,因此数据库的维护要受到重视。

3、内容要定期、及时的更新与调整。

4、制定相关网站维护的规定,将网站维护制度化、规范化。

七、网站的测试:

1、测试服务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测试网页的兼容性。

3、程序及数据库的测试。

八、网站的与推广:

1、登记搜索引擎。

大学生校园创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主创业;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053-02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凸显,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在经济转型时期,要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构建有利于创业的长效机制,以创业带动就业。然而,由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我国开展仅十多年,不仅在发展阶段上远远滞后于国外,在教育理念、社会支持程度、教育效果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足。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高职学生就业从计划走向市场的产物,可有效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促成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益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影响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主要因素

1.相关法律政策。

当前国家、政府所出台的相关法律、政策针对高校毕业生开展创业活动进行支持的比较多,但针对在校大学生创业的支持缺乏力度,甚至几乎没有。同时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由于其不稳定因素太多,尚不能吸引企业或者风投的关注。

2.创业教育。

目前,高校管理人员和大学生普遍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认识误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业教育的发展。不少学生将创业教育狭义地理解为“教会自己如何办企业、怎样当老板”,仅将创业教育当做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活动。同时大部分高职院校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教育师资力量也尚且不足。

3.创业服务与保障体系。

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最近十多年才得到各高校的逐步重视,它的整体运行机制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服务和保障体系的滞后也影响到学生创业市场的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作为校园创业市场的建设者和运营者,应该激起广大学生的创业激情、增强广大学生的创业信心、用心创造创业实践的机会。同时,还需要提供一定的保障条件,如适宜的创业场地、附带条件的资金支持、与学业矛盾时的灵活处理政策等,这些都需要学校有明确的规定,这样才能确保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的有效实施。

4.学生本人及家庭背景。

学生普遍对自主创业的背景和意义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他们认同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中,创业是一个挑战自我、实现自我的途径,同时又能满足现代大学生渴望融入社会发展潮流的需求。但是,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付诸于实践行动,他们中多数还是持观望的态度,或者根本没有考虑创业计划。“想法多,实践少”的结果表明,创业仍未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内在诉求和首选,在校大学生中的创业实践所占比例极小。这主要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有关,多数在家长老师的呵护下长大,相对独立性差,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同时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的偏多,自主创业有一定的投资风险,许多学生因为缺乏风险资金投入而不愿去冒险。

二 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特点

1.模拟创业。

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形式多属于模拟创业,受各种创业大赛的驱动和高校创业园区创业环境的熏陶、资助、催化后而进行的创业活动。通过参加各类创业设计大赛,参与其中的学生逐渐熟悉了创业程序、储备了创业知识,进而在学校提供的创业场地进行某一项目的创业活动。这些活动多是集中在校园内某些固定的场所,有相对固定的项目,客户源也相对稳定,学生承受的创业压力和风险相对社会创业要小些。创业者可以得到学校的支持和帮助,部分学校会定期对项目进行评估,实行优胜劣汰。这一模式可为学生积累充分的创业经验,加强学生对目标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了解。

2.时间限制。

高职院校学生学制一般为3年,故高职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一般是在一年级下学期或二年级上学期开始,继而延续到二年级下学期,而三年级的学生往往更愿意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对于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时间限制的确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挑战,而某些专业和年级的学生的业余时间则更少。在创业困难的原因调查中,同学们认为“与学习时间安排冲突”的比例很高,时间条件不充分是学生没有从事创业活动的重要阻碍,也是许多创业学生最后放弃自己事业的主要原因。

3.专业差异。

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模式由于不同的专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会计、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多是模拟性或者是到企业兼职,真正属于自己创业的项目很少。而园林园艺、畜牧兽医等专业的学生,不少学校有相应的实训场所和设施来满足学生的创业需求。又如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专业的学生,如果选择开网店,只需电脑和网络环境就可以了,所以相对来说,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校开展创业活动的人员和项目都较多。

4.企业关注。

部分企业对在校学生的创业项目或有财力上的支持,或有技术上的指导,但总的来说,企业在这方面的参与性不高。

三 提高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的对策

1.转变创业教育理念,建立双师型师资储备体系。

(1)学生引导方面。

创业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当学生既有创业意愿又有足够的创业信心时,创业活动才能得以持续发展,而学生的创业信心更多的来源于其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对创业过程的了解程度。因此高职院校应构建系统化的创业课程体系,在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上全方位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多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在团队合作、心理素质提高、创业精神养成等方面进行素质拓展,使学生更具有主动性、进取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师资储备方面。

将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作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一,建立资历、学历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师资队伍。除了安排专职教师从事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外,还要配备一批实践型兼职教师,同时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专任教师应享受学校教学人员的相应待遇。

第二,大力开展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积极组织专、兼职教师参加相关职业的资格认证培训,如职业指导师、KAB创业指导师等,逐步推进授课教师持证上岗制度,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第三,建立双向学习的新机制。高职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聘请行业、企业优秀专家担任授课教师或辅导老师,同时也要鼓励校内创业指导教师到企业内挂职锻炼,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相对稳定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2.加强创业服务,完善创业保障体系。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加,校园创业市场也在不断扩大。学校作为学生创业市场的管理者、指导者,面对广大学生,如何培育、管理、服务好校园创业市场,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坚守创业信念,执著创业过程,是高职院校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保证。在这种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树立“服务学生创业”的观念,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及时掌握行业动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高效化的服务,做好学生就业及创业活动的指导者。

第一,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开展各种创新形式的教学活动。例如:可以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实习见习等形式,以及外聘专家、成功校友、职场精英开展专题讲座和座谈会等方法,灵活讲授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创业教育研究工作,可通过承担各类课题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加快形成具有代表性和前瞻性的教学和科研成果,确保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同步提高。

第二,建立和完善个性化的咨询辅导体系。学生在模拟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通过建立、完善个性化的咨询服务体系,提高创业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第三,加强创业教育评估工作。建立和记录学生创业过程的档案,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创业能力进行实时客观的评价,并提出相应指导建议。

第四,搭建创业教育和服务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服务,保证创业信息的交流通畅。

3.努力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高创业成功率。

大学生自身的生活来源尚且依靠家庭和社会的帮助,资金的确是制约他们创业的瓶颈。家庭的经济条件好、父母有着较高且稳定收入的大学生,在对待创业问题上会更加独立自主,敢于冒更大的风险;反之,如果家庭条件贫困、经济来源有限,那么在这样家庭下的大学生们则相对会比较顾忌创业的失败,难以承担创业中所带来的种种风险。因此父母意见和家庭条件成为了许多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选择创业时所考虑的必然因素,这就需要学校或企业提供相应的支持,引导学生更少的依赖家庭,利用学校或社会提供的资源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第一,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在校园内和企业建立、拓展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将合作企业的创新项目引入校园,将校内师生共同参与的科研项目带进企业,工学结合培育创业人才,实现双赢。在创业孵化基地,设立学生自主创业园区,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学生以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独立经营生产项目,投入、产出和风险均由创业团队自担,校内及企业双导师负责创业全程的技术及管理等方面的指导。

第二,拓展创业教育活动载体。可通过建立师生科研活动团队,以校企科研项目研发活动为载体开展创业教育,学生下企业实习时,可将科研项目带到企业,既解决场地资金等问题,又能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可通过建立学生团体,如到当地养殖户和种植户家中宣传新品种、提供供求信息、进行技术服务,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比赛,调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发现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同时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自主创业园区的创业实践,如通过承包温室、小动物饲养场等项目,完成从生产过程到加工销售的全环节自主管理,既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创业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处于一个探索与完善阶段,各院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努力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活动中,从而达到多方面合力提高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金燕,陈文章,丁丽群. 农业高职院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及创业教育的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3)4:53-55

[2] 凌阳,王涛,傅译,等. 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J].科技广场,2009,(4):245- 247

[3] 陈林杰. 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路径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81- 83

大学生校园创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创业模式;创业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大学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总量已由1999年的100多万迅速增长到2007年的600多万,而且需求的结构性差异较大。同时,2007年,我国大学生实际失业率为20%,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创建创业型社会。财经类院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活动的领头羊,有责任搞好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使得大学生树立创业理念,找准创业模式,开辟创业之路。本文从分析我国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模式分析入手,总结了目前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选择的主要创业模式,找出影响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模式及其选择的主要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建议与对策。

二、我国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模式类型及特点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实践中的创业模式不断增多。目前学术界从各种不同的维度对创业模式进行划分,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朱光喜认为大学生创业模式是指大学生在特定区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在创业动机、创业方式、产业进入、资金筹集、组织形式等方面具有相似形,典型性的创业行为,是各种创业因素的配置方式。财经类院校是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的高校,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创业模式与其他类别的院校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按照其组织形式,将对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模式划分为4大类:

第一,模拟孵化模式是大学生受各种创业大赛的驱动和高校创业园区环境的熏陶、资助、催化而进行的创业活动。该模式对资金、技术、创业者能力以及政府支持要求较高。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意识普遍较高,创业策划能力较强,但是由于专业限制,财经类院校的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大部分是服务行业。

第二,积累演进模式是大学生为了实现就业的同时积累资本和经验,由个人或几个人组成的创业团队白手起家。该模式的资金需求较小,在管理上主要是采取自我雇佣的业主组织形式,产权关系上以个人独资或合伙投资经营为主,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市场敏感度较高,善于发现市场机会,利用专业知识对环境进行分析,在学校周围经营服装、餐厅、酒吧、化妆品等生意,积累原始资本。由于自身对大学生消费群体较了解,所以成功的概率较高。

第三,概念创新模式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新颖构想、创意、点子、想法进行的创业活动。该创业模式集中于网络、艺术、装饰、教育培训、家政服务等新兴行业,创业的资金需求量较大,组织管理上个人独资、合伙、股份公司均可。但对个人的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创业者具有良好的知识、技术和素质。许多财经类大学除开设管理、经济、贸易等传统课程外,还设有艺术、网络、计算机等,与纯艺术类、理工类等专业性强的院校学生相比,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在进行概念创新时,能更全面地考虑经济因素。

第四,加盟模式是大学生个人或团队以“办公室型小企业”形式从事创业活动,凭借加盟企业的品牌开展业务。财经类院校大学生选择这种模式的比例很高,选择行业主要是科技含量比较低的服务行业。财经类院校大学生以此模式创业具有以下优势:一是充分了解学生的消费需求,立足校园以及周边市场,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消费群体;二是具有较高的市场敏感性,能深入了解市场,同时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了解大学生市场的需求。但是由于缺乏创业基金,大部分的大学生选择加盟模式也只是做校园,企业规模和未来发展都受到了限制。

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时多数选择积累演进模式和加盟模式。这两种模式的行业选择余地很大,且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的财经类专业知识,以及创业素质和能力,成功的概率也较高。由于技术的专业限制,财经类院校的大学生一般只有通过购买专利技术,或者与技术拥有者进行合作等形式进行模拟孵化创业,这较之工科院校就不具有优势。概念创新模式由于对创业者个人的能力要求较高,在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模式的选择上所占的比例也不大。

三、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模式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模式及其选择,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院校的特点。目前,财经类院在对大学生创业模式的选择上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严重制约大学生创业模式的选择。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如下4类主要因素:

(一)创业课程没有形成体系

国外的创业教育从小学开始,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在具体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国内财经类院校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系统化的创业培训体系、符合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创业导向的课程体系。由于国内创业教育的跳跃性和间断性,使大学生对创业知识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认识和应用,影响着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知识结构、创业个性心里品质,也限制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模式的选择。一方面,由于缺乏对企业运行、市场环境、管理、风险投资、创业家和企业家等方面知识的了解,创业成功的概率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创新意识滞后,使创业者对创业模式的选择受到限制,即偏向于服务业、零售业等资金技术要求低的创业模式。

(二)财经类院校的创业实践教育匮乏

财经类院校的创业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主要有模拟实验室和学生参加校企的运作,校外实践有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以及大学生科技园。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能够参加创业实践锻炼机会的人数很少;二审创业实践正处在探索阶段,院校并没有形成规模化、全方位的创业实践培养体系;三是对实践环境的要求较之理、工、农、医等各学科没那么严格,使得财经类院校对创业实践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由于财经类院校的创业教育手段的匮乏,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机会和实践指导甚少,限制了大学生创业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也限制了创业者对部分模式的选择。大多数创业者往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创业实践机会,从而更多选择积累演进模式和加盟模式。

(三)财经类院校缺乏有力的创业扶持政策

资金技术的限制制约了院校从事科研项目的能力和积极性,从而使得财经类院校缺乏建设创业园和科技园的基础。资金的匮乏限制了。因此,在对待设立创业基金、创业园等问题上,财经类院校并没有实际的行动,这也是创业基金较少、创业园建设滞后的原因所在,加之财经类院校的专业设置是以理论为主,缺乏技术支持,使得财经类院校大学生主要从事资金少技术含量低的服务性行业,因此在创业模式的选择上更倾向于选择积累演进模式和加盟模式。在模拟孵化模式和概念创新模式中由于缺乏技术支持,财经类院校学生选择这两种模式相对综合类院校大学生不具有优势。

(四)财经类院校大学生缺乏创业融资渠道

国内的风险投资家主要投资即将上市的成熟项目,而大学生创业项目大多属于中试阶段,风险相对较大,很难寻求社会融资。大部分的大学生主要靠个人从家庭,亲朋好友处借款,这限制了大学生创业初始资源的获得,也制约其选择概念创新和加盟两种创业模式。创业基金的缺乏还使得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风险小的创业模式,收益小的保守的创业模式。从而限制了创业思路和创业规模。

四、启示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模式类型、特点及其制约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到大学生在进行创业模式的选择时仍然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仍需改进。

(一)逐步形成机会导向型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虽然财经类院校已经开设与创业课程及其相关课程,但是每门课程都比较独立,他们之间没能形成可以让学生系统掌握的系统性架构,学生难以获得综合、完整的创业知识。完整、系统、动态的创业理论知识是财经类院校大学生创业模式成功选择的重要条件。对于这一条件,学校不仅仅要重视它是否已经存在,而更要关注它的存在有没有带来相应的作用,从而及时做出调整,用体系化的创业理论知识引导大学生正确选择创业模式。

(二)提供更多的实践教育机会

我国的传统教育一直是重“教-授”式的理论培养,缺少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培训,虽然由于时展的需要这种课堂讲学的传统教育有所改观,但是见效不大。大学生创业模式的成功选择在已有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需要的自己实践,从实践中获得书中没有的经验教训从而更清楚未来的方向,所谓“实践出真知”。而目前,我国财经类院校对创业实践的培养方面比较薄弱。很多学校通过开展校内外创业比赛实现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只有个别财经类院校设立自己的孵化中心,相对较全面地提供创业机会。要想财经类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模式越来越多样,大学生能够越来越理智清醒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模式,就必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三)加强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孵化中心的发展

财经类院校专业多偏向于文科类,在学校创业实践方面比较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从而创业园建立困难。而工科类院校由于专业多偏向于科学技术领域,吸引了较多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孵化中心建设发展的速度比较快。相比较而言,财经类院校在这方面显得力不从心,需要政策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作为一个国内外都在使用并被认可的创业模式,财经类院校应出台政策,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孵化中心,为学生创业选择提供更多的机会。

(四)建立多元化的创业融资渠道

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资源是资金。无论何种创业模式都需要资金支持,创业基金筹集是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的瓶颈。创业基金筹集问题一旦解决,大学生创业模式的类型会更加多样化,选择的空间也会相应增大。在创业融资渠道上,可以通过政策扶持,开通创业基金的“绿色通道”,还可以从全国金融体系战略的高度来建立完善的内部融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机制。

参考文献:

1、万细梅,朱光喜.我国大学生创业模式探析[J].青年探索,2007(1).

2、彭小媚,陈祖新.大学生创业模式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

3、吴道友,钟平.财经类院校创业教育体系和创业培养机制建设方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