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题小像

自题小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题小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题小像范文第1篇

自题小像范文第2篇

Jin Shumei;Lv Xiaolin

(①西安邮电学院,西安 710061;②西安交通大学,西安 710049)

①Xi'an University of Posts & Telecommunications,Xi'an 710061,China;②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

摘要:根据调查统计,对陕西省目前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共享的现状和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article deeply analyzed and research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sharing the school sports resources and community sports at present,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关键词: 陕西省;体育资源;学校;社区;共享

Key words: Shaanxi Province;sports resources;school;community;sharing

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0-0284-01

0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体育锻炼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目前陕西省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已不能满足居民体育锻炼的需求,解决社区体育资源的匮乏,利用和开发学校体育的优势资源,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对社区体育发展的作用是本文的目的。本研究对陕西省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共享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体育资源共享的现状与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西安、宝鸡、咸阳、延安、榆林、汉中、商洛等7个城市的26个社区的居民和社区管理人员以及18所学校的教师。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搜集整理了国内外有关体育资源现状、体育资源的开发、体育资源的利用等具有权威的文献资料的研究理论。本文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查阅、分类和整理分析、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对18所学校的教师进行调查,发放问卷计72份,回收问卷72份,全为有效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对26个社区的管理者进行调查,发放问卷52份,回收52份全为有效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对26个社区的居民发放问卷1010份,回收965份,回收率为95.54%,有效问卷898份,有效率均为88.91%。本调查问卷在回收率和有效率两方面均符合相关原则。

1.2.3 数理统计法本研究调查过程中使用的两种问卷所获取的数据均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陕西省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共享的现状

2.1.1 学校教师对学校参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态度教师认为学校参与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的分别为52.7%和33.5%,两者占总数的86.2%,认为无所谓的占11.1%、没有必要的占2.7%、完全没有必要的为0,可见绝大多数教师对学校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持支持态度。

2.1.2 社区管理人员对学校体育场馆和社区开放的意义看法调查社区管理人员认为学校体育场馆向社区居民开放,最重要的是能增加居民的体育活动场所占76.9%,其次是增强了居民锻炼的积极性占75%,同时对社区体育场所的有益补充占71.2%,缓解社区体育场地不足的矛盾占69.2%,还能丰富社区居民的活动项目占65.4%。所以学校体育场馆向社区居民开放会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2.1.3 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社区居民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每周1-2次的占9.4%。每周3-4次的占11.8%,每周5次以上的占78.8%,证明现在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居民在选择体育锻炼的项目中,参加跑步、武术、秧歌和羽毛球的群众较多,像篮、排、足、乒乓球等项目在这次调查中所占比例较少。社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选择的运动场所主要是在居民小区65.3%、广场占55.8%、公园占49.1%、街边空地占38.7,而学校仅占26.5%。丰富的学校体育资源不能充分利用,而社区居民却在街边、空地、广场等非运动场地进行体育锻炼。社区居民非常愿意和愿意去居住小区附近学校参加体育锻炼的占86.6%,还有18.2%的居民持观望的态度,只有5.2%的居民不希望和非常不希望去居住小区附近的学校参加体育锻炼。

2.2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共享存在的问题①场地匮乏;②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③学校体育场馆不能完全对社区居民开放,造成资源浪费;④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相孤立、隔绝的状态,造成了学校的体育资源不能与社区体育共享。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①陕西省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短缺,已不能适应社区体育发展的需要,造成这种状况是社区体育经费不足,历史欠账太多,规划不落实的原因。②学校和社区在工作中墨守陈规,缺乏开拓创新,致使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不能共享。③主管部门职责不清,导致学校体育资源闲置,社区体育资源不足。④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共享中的法则、政策不够健全,影响了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

3.2 建议

3.2.1 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在社区的开发建设中,按规定、有计划地修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提高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的使用率;设立社区体育专项经费;从体育彩票中,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3.2.2 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与拓展,是形成优势互补的新格局,在实施二者资源共享与拓展的过程中,要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多方参与的格局。本着开拓创新、互利互惠的精神,制定共建、共享方案和具体管理制度,逐步实现资源共享。

3.2.3 明确学校与社区各自的职责任务,树立全局观念,加强体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配置,学校是政府投入的一种社会公共资源,应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发挥社会效益。学校体育场馆设施等资源向社区充分开放、社区体育资源为学校所充分利用,达到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共享。

3.2.4 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共享中的法规、政策,巩固和提高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的共享的数量和质量,逐步解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有限的矛盾,在不断探索中完善学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的共享。

参考文献:

[1]朱俊玲.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双向参与[J].浙江体育科学,2002,24(5):25-27.

[2]王小虎.依托高校体育资源构建新型社区体育体系[J].甘肃社会科学,2006,(6):68-69.

[3]叶海.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资源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1):316-318.

自题小像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校务;高校管理;运行决策;信息流通;发展特点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0-0000-02

University E-school Development&Related Issues

Di Jing

(Network Center of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130032,China)

Abstract:When the electronic school development reaches a certain stage,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school will bring more social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mode,will chang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emphasis o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 of running school circulation structure analysi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operation has certain help.

Keywords:Electronic school;University management;Run decision-making;Information flow;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信息传递方式、人际沟通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电子校务”是在电子政务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教育电子政务”框架中产生的,它是我国学校为适应信息技术时代的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号召,谋求学校生存发展而产生的。本文主要讨论了电子校务发展及相关问题。

一、电子校务发展的特点

从大学电子校务的定义和基本特性出发,通过两个角度来分析大学电子校务的发展特点,一个是电子校务的技术层面,也叫物理层面,表现为支撑电子校务管理和服务所需的信息技术的难易程度和水平、管理软件的技术水平、基础设施水平等;另一个是社会层面,也叫管理机制层面,表现为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构建在技术平台上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水平、满足校内外需求程度等[1]。

经过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电子校务技术维度和社会维度并不是同步发展的,它在社会维度上的发展滞后于技术维度上的发展,电子校务在促进大学管理变革方面进展缓慢。在电子校务发展的初中期,即I、II、III阶段,电子校务在技术维度上的发展领先于社会维度上的发展,电子校务在促进大学管理变革方面进展缓慢,存在一定的滞后期,这是电子校务发展初中期所必然表现出的特征,因为平台技术的发展带动管理实质的变革需要一个过程。当电子校务发展进入第四个阶段,即数字化大学阶段,技术维度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技术发展速度减慢,而社会维度上的发展将显著加快,开始超过技术维度的发展速度,这是因为在技术维度发展进入成熟阶段后,技术发展的空间缩小,速度减慢,而技术对管理实质的促进向深度和广度跃迁。

这对大学电子校务实施战略和政策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在电子校务发展达到一定的成熟度以后,电子校务技术层面的发展会带来社会层面更大的发展:大学应该在进一步完善电子校务技术基础和平台建设的同时,着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大学管理理念、组织结构、运行机制的变革,以实现大学电子校务的根本价值和目的。

二、电子校务对高校管理运行的影响分析

(一)电子校务对运行决策的影响

信息是行政决策的基础。在传统管理模式中,信息的收集、处理、贮存和传输工作大都是靠人工的方法,信息收集范围狭窄,信息反馈的速度较慢,因而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决策的效果。电子校务环境下,高校组织的信息源被拓展了,信息内容与质量有了保证,信息的加工有了专门的加工系统,这一切变化都会引起高校组织决策的变化[2]。

1.电子校务环境提高了组织的信息传输速度和保真率。由于电子校务所依赖的网络技术在高校行政领域的广泛运用,将极大地影响到现行信息传递模式和组织结构。诸如:一方面,基层工作人员或学生借助网络可将信息直接传播至决策层,使信息传递渠道得到多元化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中间层级功能的消退,导致现代组织结构向中空化方向发展。两大变化的实质在于中间层级信息传递功能的网络替代,这就消除了信息源与决策层之间的人为阻隔,使信息传递迅速、及时,有利于避免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信息失真现象,有效保证了决策的相对准确性。

2.电子校务环境拓展了高校行政的信息源,有利于改善决策者的有限理性。在电子校务环境下,互联网技术将各终端用户都发展为潜在的行政决策信息源,他们的意愿、要求可以随时向网上发送。

3.电子校务环境下,领导者的决策更富有准确性和高效率信息管理化的时代,高校的各种数据库和信息系统成为高校领导者决策的辅助信息系统。高校领导可以综合利用校园网络的各种数据进行决策和管理,如人动、科研项目统计、财务开支等工作。

(二)电子校务对信息流通结构的影响

电子校务实质就是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这种新模式的建立逐渐打破了传统高校的组织界限,在网上构建了一个新型的信息结构。在传统高校组织结构下,信息结构是纵向层式的,其信息流呈倒树状结构。电子校务条件下,高校组织的信息结构由纵横方向向网络化和交互化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与纵向信息结构相比,网络化信息结构存在三个主要特点:第一,网络信息化结构没有明确的唯一的信息中心,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分散的。第二,各个信息点之间既有上下级之间的纵向联系,也有同等级层次之间的横向联系,还有不同等级层次、不同隶属关系的斜向联系。第三,组织不是封闭的,组织与外界的交流频繁,而且这种交流是多层次的、开放型的、互动式的。

2.组织信息传播载体的改变。高校行政管理活动必须以行政信息为载体,通过各种传播渠道来传播信息。传统的高校行政管理活动中,这些信息借助于物质形态的载体表现出来,如文件、报表、档案、薄册等都是传统环境的行政信息载体。这些载体的传播是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的,通常是通过人力批呈转送的。当电子校务进入高校管理之后,这些行政载体己经被电子形式的记录讯号所代替。信息载体发生变化了,其传播渠道也随之而变。显然,电子校务环境下,虚拟的网络成为了主要的传播渠道。各种行政信息通过如办公自动化、电子邮件系统、即时通信、BBS等手段进行传播。由于信息传播的载体和渠道发生根本的变化,导致了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从而导致信息传播的效能发生变化。可以说,组织信息传播载体的改变是组织传播实质变化的根本动力。

3.组织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随着电子校务对学校管理的环境渗透,高校中信息网络传播的方式改变了组织内部信息传播的模式。因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传递不再独立传播,也不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传递,而是以开放的传播和网络传播的模式进行。在这种网络组织传播模式下,各个信息点或信息中心的联系会有不同方向、层级、隶属关系。这些共同组成了纵横交错的信息沟通网络,信息的传播因此呈现交互化,因而能克服传统的、单一纵向信息结构中的组织信息传播不畅、信息渠道不通、传递比较缓慢等。随着高校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信息量增多,组织传播目标的多样和复杂化,就更需要网络状和开放状的传播模式。此外,电子校务应用将组织中的每个成员变成了信息的提供者和信息资源的使用者,扩大了组织成员的信息使用权。

4.组织信息传播效能的改变。由于组织信息传播模式的改变,从而导致高校组织内部信息传播的效能也发生了变化。具体可以表现为如下几点:第一,传播均衡化:电子校务环境中,组织中的成员在传播、接受和分享信息方面,其权利和机会变得相对均等和平衡;第二,交流普及化:高校组织中个体成员不论等级关系、责职权利、传播角色而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第三,高度时效化:电子校务环境下,新的传播模式大大增强了传统的个体与个体两点交互式传播的时效性,因为交流双方可以实时或延时进行交互式对话,传者可以及时得到受者的反馈意见;第四,互动双向化:电子校务环境下新的传播模式导致了组织成员的交流行为具有双向性,这是由信息的传播与反馈这一循环的技术过程来实现的。受者可以向传者反馈自己的疑问、迷惑和观点,通过交互式咨询,加深对被传播的信息的理解,提高信息传播利用的质量。

四、结语

介绍了电子校务对高校管理模式的影响,同时电子校务对于高校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柔性化发展,组织行政权力向分权化发展,组织运行所依赖的信息传输也有了新的变化,总之,电子校务会促进高校管理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自题小像范文第4篇

Abstract: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risk of project investment, control the costs of project investment, improve the effect of project investment,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whole process management for project decision-making, program design, project bidding, contract management, engineering change, clearing audit and file data, and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points and control points in each stage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关键词: 建设项目;过程管理;投资效果

Key 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process management;investment effect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052-02

0 引言

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部分活动都属于项目范畴。项目建设必须投入,这种投入必须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符合国家和行业需要,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回报,这就是本文重点阐述的投资效果问题。它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如何控制投资风险问题,二是在预期投资收益的情况下如何将投资费用控制到最低,三是在投资费用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过程管理活动,获取更佳的投资效果。项目风险控制的重点在于项目决策,而在做出投资决策后,投资控制的关键又在于设计。设计完成后,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项目的招标采购、合同管理和变更签证控制也对投资费用存在较大影响,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控制也影响项目的投资质量和后期的运行效果。因此,必须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包括项目决策、项目设计、团队建设、项目招标、施工管理、结算审计和档案资料等全部过程,均应健全制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从而预防投资风险,控制投资费用,提升投资效果。

1 正确的决策是预防投资风险,控制投资费用的前提

充分的需求调研、风险分析、明晰的项目范围、明确的预期目标是项目决策的基础,它影响项目建设投资、进度和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更影响后续运行成本费用和投资效益目标的实现,更严重的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成败。因此,一个项目在计划决策前,必须在需求调查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认真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综合分析项目投资是否可行。为控制投资风险,要重点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功能不配套的项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分为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必要性分析应主要针对项目提出背景、投资理由、产品市场需求、市场竞争状况、价格预测和投资的经济效果进行研究。可行性分析应重点关注项目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技术方案是否成熟可靠、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和环保规定、是否具备运行能力等事项。对拟建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还应重点对项目的建设规模、标准和地点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控制投资费用,提升后期运行效果。

1.1 任何一个项目都应选择合适的建设规模 在确定建设规模时既要考虑建设成本,又要考虑运行费用,既要考虑企业利益也要考虑社会效益。因此,合理的建设规模是决策阶段控制投资费用的重点。

1.2 在项目建设规模确定后应研究确定建设标准 建设标准是投资费用控制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建设标准是否合理,对控制投资费用有很大影响。建设标准应根据技术进步和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定得过高,增加造价,浪费投资。标准定得过低,达不到项目建设目标要求,也不利于技术进步,而且会增加后期运行费用。因此宜选择适度超前,安全可行的标准。在装备选择和工艺设计中应充分运用技术经济原理和价值工程理论,分析投入产出,比较综合效益。

1.3 合理选择项目建设地点,将在很大程度决定着项目的命运、投资费用的高低和今后的经营状况 建设地点选择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考虑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和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要根据具体项目的特点和需要,靠近原材料、能源、水源提供地或产品销售地,以降低原材料、能源采购和运输费用;如果是新上项目,还应考虑后期的运行维护能力。

2 合理的设计是控制投资费用的关键

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安排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处理技术和经济关系的关键环节,对投资费用控制影响巨大。

可行性研究报告决定了项目建设标准和投资估算。初步设计决定工艺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建筑结构和装修标准,形成投资概算,确定投资最高限额。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就能比较准确地计算出项目的预算费用。以施工图为依据,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招标控制活动和工程变更控制活动,就能基本确定项目的工程造价。因此,工程设计是影响投资费用的关键和重点环节。

一个建设项目,无论规模大小,都有多种方案选择。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要采用价值工程理论进行方案比较和优化设计,最终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的优化方案。设计质量和功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的多少,而且影响到建成后的使用效益。先进、合理的技术设计不仅能缩短建设工期,节省初期投资,而且能降低今后的运行费用。

3 采用合适的项目组织结构,是执行项目投资意图,实现项目建设目标的基础

在项目决策立项后,投资人或建设单位就应及时确定合适的项目组织结构,包括项目机构、岗位、职责和权限。项目组织结构的选择可根据项目大小、复杂程度和离建设单位本部的远近程度进行综合考虑,既要考虑发挥现有资源优势,又要利于协调沟通;既要建设效率,又要适度约束;既要确保项目成功,也要关注团队成员的成长。

要按照管理跨度、管理层次、目的专业性和和精干高效原则组建优秀的项目管理团队,明确职责任务,进行合理授权,实施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项目建设团队和每个成员的积极性,确保项目按照建设预期目标顺利推进。

4 加强项目招标采购和合同管理是实施阶段控制投资费用的重点

实施阶段对项目投资费用的控制应重点放在招投标活动和施工合同条款的确定上。建安工程项目应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并实行合理的低价中标。为了中标,投标人会主动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降低工程造价。因此,建安工程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对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设备及服务类项目也应明确技术要求与验收标准,通过招标方式确定设备供应商或相应服务单位,降低相应采购费用。合同中,应明确工程范围、技术要求、验收标准等事项,对工程款支付约定承约方除缴纳履约保证金外,工程进度款只能付到实际完成工程投资的75%左右,这样利于项目投资、进度和风险控制。总之,实施阶段对投资费用的控制应重点规范招标活动,并加强合同管理。

5 施工阶段的质量、费用和进度控制是实现建设目标的重要环节

5.1 加强质量管理,为后期运行质量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在项目建设质量管控活动中,要通过合同明确设计、勘探、监理、建筑施工和设备、材料供应商的职责,明确责任追究制度和项目管理团队成员各自的质量职责,加强过程监管,控制质量缺陷,杜绝质量事故,严格验收标准,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5.2 加强变更审查,控制费用追加 设计变更是施工阶段影响投资费用的又一重要因素。加强设计变更审查,对确保工程质量,控制费用和工期具有重要意义。控制设计变更首先要求设计施工图尽可能完善,尽可能符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其次,建设方在施工招标前应组织人员详细审图,及早发现并纠正不符合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的配置等情况。第三,招标后,如确需变更,宜早不宜迟,以免造成施工后再返工而发生更大损失。第四,建设单位应建立变更审批流程和审批权限等变更管理制度,变更申请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协商会审,如有审计单位跟踪项目建设过程,还应邀请跟踪审计审核。对于重大变更项目,除参建单位会签外,最终应报建设单位投资决策或变更审核委员会审批。第五,对工程造价影响大的设计变更必须先算帐,后进行变更审批。第六,变更审批前,变更提出方在变更申请中必须说明变更原因。

同时,应严格现场签证审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跟踪审计单位应严格核实现场签证工程量,以防施工单位巧立名目,虚构数据。现场签证审查控制程序可参照上述设计变更审查的相关要求和流程办理。

5.3 加强进度控制,既是项目按期投产见效的需要,也是控制投资费用的需要 投入项目的资金只有在项目投产运行后逐步收回并增值,如果一个项目不能按期完工,投资的动态回收期将延长,原本可行的项目就可能变成“不可行”。项目进度越慢,资源占用时间越长,资源累积消耗越大,投资费用将越高。这两方面都要求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科学安排,周密计划,严格进度管理,确保项目按期投产运行。

6 项目结算审计是项目结算的基础,也是控制投资费用的重要环节

一个投资项目一般由多个子项工程构成。在每个子项工程完工并单项验收后,都应进行结算审计,尤其应重点审核建筑、安装类工程项目。审计前,由施工承包单位结合招投标文件、合同、变更、签证和竣工图纸等资料编制项目结算书,然后又项目管理团队对项目范围、变更签证和竣工图纸的真实性等进行审核,最后移交第三方造价咨询单位进行工程造价审计。审计过程中,要求资料准备充分,审计过程依法依规,参建各方积极配合,从而确保审计结论客观真实。项目审计对于投资费用的控制具有一定作用,而对于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具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7 加强资料档案管理,为项目顺利实施和后期运行提供保障

项目档案资料包括项目立项、评价、组织机构、设计图纸、会议记录、使用说明、程序软件、招投标文件、合同、协议、检测验收文件、财务凭证等全部过程资料,对这些资料的管理既是项目实施的需要,也是项目审计的需要,更是项目移交和后期运行管理的需要。因此,必须加强项目过程资料的收集、管理、移交和归档等工作。

总之,项目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全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管理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各环节的审查和控制去发现相关问题和薄弱环节,以便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预防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大图,王雪青等.工程建设投资控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0.

自题小像范文第5篇

一、提高认识水平:问题是主动学习的灵魂

以问题为导向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对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问题是人自主探究的起点。人对于问题的好奇心理是一种共性现象,小学生尤其如此,而这种好奇心理会成为一种心理动力,维持其注意力,支持其深入探寻问题的答案,低年级小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尤为明显。语文教学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必须调动学生内和探究欲望,而好的问题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对教学有帮助。广大师生不能将所有的问题都视为有益的问题。好的问题首先要具有教育意义,与学生提高文学素养、情感、认知相关,杂乱无章的琐碎问题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其次,课堂提问要掌握好时机,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在学生似懂非懂、急欲寻找答案的时刻给予关键点拨,才能产生最好的效果。第三,问题的呈现方式也需要精心设计。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关照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状态和生活经验,提出易于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的问题。简单来说,可以在提问时将书面语言转化为生活化语言,在交流过后进行总结的时候再回归较为正式的语言,这样既能让学生听懂,又能兼顾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最后,好的问题还应具有延展性。单独问题的解决并不等于学习过程的终结,而是新的学习的起点,一个好的问题具有延展性,学生在回答该问题后,还能自主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满足不同语文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面对一般性的问题时能够轻松应对,不足以激发其探究欲望,而延展性的问题则能深入挖掘他们的潜力。

二、课堂主导权的合理让渡:老师发问与学生自问的融合

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然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常掌控提问的主导权,让学生随着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这种做法的优势是保障学习活动紧密围绕教学目标,不足则是用教师的思路代替学生自主探究,禁锢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而实质上低年级小学生尽管语言基础较为薄弱,创新性思维能力却较强,具有自主提出问题的潜能。在当前的教育探索中,有的教师矫枉过正,又陷入了另一个极端,即过度放权给学生,缺乏必要的引导,造成课堂提问散乱芜杂,问题浅薄缺乏教育价值,同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蚕姑娘》一课中,学生在过度自由的状态下进行发问,会提出“为什么是蚕姑娘而不是蚕小伙”“蚕姑娘吃完就睡很懒惰”“蚕姑娘有多少件衣裳”等对理解文本和语言学习毫无关系的问题,对于蚕演变的阶段性特点、拟人化的写作手法和轻快的语言节奏则涉及很少,造成课堂学习表面热闹却实质低效。所以,教师应该将课堂提问的主导权适当地进行让渡,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要保持教师的有效引导,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三、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结合教材选择提问策略

学生语文学习自主能动性的发挥,不仅与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关系,还与学生的情感因素具有密切联系。在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性格自卑羞怯,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缺乏主动学习的情感动力。有的学生则存在焦虑情绪,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影响正常状态的发挥。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情感需求,通过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正向情感,为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动力。

于首先,教师自身要具有积极的情感,教师对于课堂效果的影响,绝不仅仅体现在教学方法等方面,其情绪情感对于班级氛围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因此教师应保持积极主动、自信乐观的精神面貌,用轻快、愉悦的口吻进行交流,使学生受到感染和鼓励,更快进入学习角色。

其次,教师应在师生问答互动过程中传递积极情感。教师在与学生进行问答交流时,要用鼓励的目光和语气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其能够从容进行思考。教师还应在学生思维出现断档,不能有效表达,或者心理较为紧张和茫然的时候,适时给予点拨和指引。

四、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相关期刊更多

人民司法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最高人民法院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对外经贸实务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湖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