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乱世英雄吕不韦

乱世英雄吕不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乱世英雄吕不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乱世英雄吕不韦范文第1篇

午后的时光我比较喜欢把窗帘都拉起来,听着音乐,小憩一会,很惬意的感觉。在咖啡厅更多时候我会喝喝咖啡、听听音乐、发呆、或者看看书什么的。

我最向往的地方是爱琴海的圣托里尼,喜欢清静的小城镇,让人觉得很舒服。印象最深的一次旅途是07年在法国巴黎拍戏的时候,一边工作,一边旅游,一边休息,一边调整。在那边大概呆了4个月左右,可以让我更深一步了解当地的人文和当地的生活状态。去任何地方旅游,我最大的兴趣不是去名胜古迹,我更喜欢的方式是坐在他们街角的咖啡厅,了解当地人他们的生活节奏和生活状态。再和他们聊聊天,感受更深一层人文方面的情愫。去吃当地最好吃、最小、最破的店,去他们当地年轻人都喜欢的酒吧等等,总之就是希望能真正了解人活着的那种状态。

【穿搭&护肤】

搭配法则——眼镜,这一定是必备的单品。配饰的话我最喜欢项链。服饰方面我喜欢休闲、舒服的款式,最好是纯棉制品,穿在身上让人感觉很自由。至于品牌,我没有特别明确的喜欢某一个品牌,只要穿在我身上舒服、自然,它是好品牌,好衣服。

护肤心得——护肤品方面真是我弱点,我是一个比较糙的老爷们儿,但相比较我会给大家推荐碧欧泉,因为它很适合爱运动的年轻人。

【娱乐休闲】

个人Icon——国内的明星我欣赏刘青云,他是我的偶像。除了他的戏、他的专业外,他的为人处事,会让我发自内心的尊敬,人的心有多大他的世界就有多大。国外我欣赏阿尔帕西诺,表演张力特别棒,也很有个人魅力。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身高都不高,这是经常会让我找到自信的鼓励点。

最爱电影——法国电影《不可触碰》,很人性、很纯真的一部片。它会告诉大家做一个最真实的自己,每个人身上都会有很多缺点,可是你的真诚始终会打动其他人。你的真实就像一把利剑一样,扎到哪哪里就会出血。一部一边笑一边流泪的电影,温情而真实。

乱世英雄吕不韦范文第2篇

从《粉红女郎》到《双响炮》

提起陈好,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电视剧《粉红女郎》中风情万种的“万人迷”,陈好因此一炮走红,让大家记住了那张俏丽俊美的脸。她还出演过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电视剧《乱世英雄吕不韦》和《天龙八部》,其他作品还有《我爱河东狮》、《美女也愁嫁》、《建国大业》、《三国演义》等。2010年5月2日新《三国》强势登陆各地卫视,陈好扮演的貂蝉备受关注。

陈好出生于山东青岛一个普通家庭。她从小喜欢唱歌跳舞,11岁时去青岛歌舞团去学舞蹈。1997年,陈好考上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那时,她是同龄人中最忙碌的一个。生于工薪阶层的她把学习以外的时间都用来打零工挣学费。接拍广告、电视剧,一年辛苦下来,攒下的钱不仅付了学费,还带回家一万元孝敬父母。

2001年,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她被分到北京人艺,在《第一次亲密接触》中扮演女主人公“轻舞飞扬”。但就在这时,噩耗从青岛家乡传来,父亲长年的胃病已转化为胃癌。必须尽快进行手术,手术加后期治疗费大约需要50万元。

一听这些,陈好万分伤心。陈好早在大学期间,就接拍了一些电影电视剧。但所有积蓄加起来,离父亲的医疗费相去甚远。那时,《粉红女郎》剧组找到她,约她饰演女主角“万人迷”。陈好觉得自己和“万人迷”的角色相差太远。但为了父亲的医疗费,她接了下来。结果,一不留神出了名。 在《粉红女郎》之后,陈好连续接拍了几部电视剧,在《选妃记》里饰演杨荷花,在《秀才豆腐》里饰演杨菁菁,却都没能突破“万人迷”的观众定位。那时,一些人并不看好她,甚至有人预言:“她最多能红5年,因为她只是漂亮,却没有别的特点。”由此,她还得了个“花瓶美女”的称号,这让陈好备感受挫。

2002年8月,母亲请假陪她上了趟黄山。她们登上了天都峰,母亲为女儿吟了一句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母亲轻轻拉着女儿的手,关爱地说:“不用为前途困惑,当你觉得山穷水尽的时候,前方就会有云朵出现,还会有新的梦想升起来。你看,前面的晚霞多灿烂啊,明天肯定是个好天气。”陈好心头的愁云,在母亲的耐心劝解下,渐渐飘散。陈好豁然开朗,一种无所畏惧的豪迈之情油然而生,自己还这么年轻,已经有一定成绩,以后好好努力,好好走自己的演艺道路就行了,何必在乎别人说自己是“花瓶”?

黄山归来,陈好变得坚韧、平实和成熟多了。不管记者们夸她五官精致、明眸皓齿,还是别的演员说自己花瓶一个,演技平平,她都不卑不亢。 2003年,陈好又一次接演了由庸的漫画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双响炮》,人气再次上扬。“万人迷”陈好,自此打响了自己的“双响炮”。春节期间,《双响炮》在北京、广州等城市收视率排名第一。此后,陈好凭着在张恨水的名著《纸醉金迷》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中担任的女主角田佩芝一角,荣获了首尔国际电视节评审团特别奖,该奖项为首尔国际电视节个人最高级别的奖项,同时也是中国演员首次在首尔国际电视节获得个人奖项。经过努力,在2009年,陈好获得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颁发的“德艺双馨”称号。

只要我爱他、他爱我就行

陈好是出了名的工作狂。她在拍她的新歌MV的时候,因为吊威亚空中飞了快一天,所有陪同工作人员全部躺倒在现场,可是你再看陈好,居然还面带笑容依然飞来飞去。工作完成后,他们开始叫她“铁人”。前一段时间,她的唱片全国巡回宣传,一天跑了五个地方录节目,工作结束回酒店时,除了司机在硬撑,身边的工作人员全部处于半迷糊状态,当时陈好想,自己应该来开这个车,因为她怕司机也睡着。

“万人迷”这个角色让陈好天下皆知,从此,她一直生活在“毫米”们的鲜花掌声之中。但是在另外一些人眼里,伴随着她成名带来的种种光鲜,一些绯闻也接踵而至。善良的她只得一个劲向媒体说明,自己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些事情,而且自己也有自己的爱情观。

《粉红女郎》中的“万人迷”有句“名言”――“只要感情不要婚姻”,有人可能入戏太深,便把这种观点加在陈好的头上。陈好无奈地说:“我自己对剧中的这种观点是不认同的。”

是的,哪个女子不希望有一份圆满的爱情,名女子也是人,陈好说:“其实感情是很复杂的。不过我找男友的条件其实很简单,一是不找同一个圈子里的人,不是幕前的,也不是幕后的,而且还要与这个圈子没有一点关系。希望两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不互相影响。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基本前提――我爱他,他爱我。很具体地去想象自己心中白马王子的形象,那应该是十多岁的小女生做的事情。我现在绝不会去想谁将是我的真命天子,因为我相信缘分,我真的渴望某一天会突然邂逅一段令人惊喜的浪漫爱情。”陈好还不断强调,如果大家只关注她的个人问题,那对她而言,绝对是一种悲哀,至少自己的演艺没有被关注啊。在骨子里,陈好是反对利用绯闻炒作自己的。炒绯闻,一时会被观众记住,但是过硬的演技,只有自己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获得。

不过,作为名演员,陈好的一举一动,还是被一些“娱记”收入镜头。有记者拍到陈好和一个帅帅的男子一起吃火锅,很快,照片就在网上传出。一些人说,这是陈好的富豪男友。陈好说,那不是富豪男友,只是一位很好的朋友,大家都非常喜欢吃那里的港式火锅而已。

在《南都周刊》记者问及个人感情时,陈好说:“我有个原则,一定不会给媒体说我的恋情部分,这是我的事情,自己的私人生活,没必要给大家交代。我只能告诉你,总会有一天,我会嫁人,我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妻子,一个很好的母亲,做女人应该做的事情,就这么简单。我不会在乎对方的身家、外貌和职业,那都是少女时期的幻想,一定要对方如何如何,我只需要我爱他,他爱我,就够了。”

生活不仅仅只有拍戏

女孩都喜欢浪漫,陈好亦然。一次情人节,陈好在博客里问:各位都想好怎么过情人节了吧?然后她还煞有介事地介绍过情人节的方式。比如:自助式烛光晚餐,等等。她说:过情人节,不一定非要出游玩乐,窝在家里也一样可以享受浪漫。因为家是让人感觉最温暖、最自在的地方,只要你小小的改动,浪漫就随处可见。比如:重新摆放家具位置,换个温馨色调的灯泡,铺个暖色系的床单、床罩,等等。

陈好是个很纯真的人,这从她唱的歌以及喜欢听费玉清的歌就可以看出来。那次,得知一场演出中有小哥费玉清出场,她便异常期待。她说小哥是她、她妈妈和她阿姨的偶像。他清澈干净的嗓音在近二十年的歌坛的确难得。小哥固守自己对音乐的坚持和自成一派的表演风格,都是他们一家人非常喜欢且敬佩着的。

一个朋友向陈好推荐了一只股票,陈好经过分析,分批吃进了股票,没过几天,这只股票就停牌了。陈好仍然一边拍戏,一边关注着股市动向。三年后,陈好收到了老天爷送来的大礼,打开股票账户,发现她的那只股票在停牌三年后复牌,一下子大涨,第二天她就抛售了,落袋为安嘛。问起陈好赚了多少,陈好调皮一笑说,这是秘密。

除了拍戏以外,生活中余下的四分之三的时间,陈好都在满足她自己的兴趣。她对很多事情都保持着好奇心:“就连收拾屋子这样的事,我都不觉得枯燥,因为我总是能加点好玩的东西进来。”不知从何时开始,陈好对古董家具产生了兴趣,她没事就往古董家具市场跑,今天淘回来两把椅子,明天又搬回来一个茶几,然后摆摆这儿,弄弄那儿,很有满足感。 陈好在很多地方都很有天赋。她喜欢养花种草,家里的蝴蝶兰从移栽到修剪,她都是自己来。她还是个美食家,只要吃过一次的菜,都能像模像样地做出来,口味不会差太多。她很爱下厨房,爱研究怎么做饭,而且会变着花样地做。做饭的过程对她来说很快乐。

2009年,陈好先后接拍了《爱,不折腾》、《建国大业》、《寻找微尘》三部电影作品。在2010年热播的大戏《三国》中,陈好出演倾城倾国的美女貂蝉,引起了广泛的争议,板砖与质疑毫不手软地扔到她身上。有人宽慰她说:“无论你演成什么样,都会有人站出来说你不好。应该感谢网友把你推到风口浪尖上,这个年代最怕没有人议论,有时候被关注一下是好事。” 最近,陈好好像从观众的视野中不见了,她谢绝了一切片约,原来,她以表演系研究生新生的身份前往中央戏剧学院学习。在开学前,陈好还出演了先生的话剧《日出》中的陈白露,她的表演得到了先生的女儿、作家万方的称赞。那一刻,陈好感动万分。

陈好觉得,对于爱好表演的演员来说,只有不断充电,才能让自己的演艺生命延长。

乱世英雄吕不韦范文第3篇

国产剧市场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红火景象,买方市场迅速松动,卖片人理直气壮地上扬价格。中北中心的《欲望》,中山电视艺术中心等单位联合摄制的《乱世英雄吕不韦》摄制期间引起各台的收购大战,《爱你》、《日红》、《蓝色妖姬》等热门国产剧也卖了个好价钱。各省市购片人惊呼:国产剧卖出了天价!国产剧主流出品人昔日脸上的愁容一扫而光,于谈笑间画出了雄心勃勃的生产前景。

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

一是能够撑住黄金档局面的国产剧,其数量严重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电视剧偌大市场的需求。有的电视台只好翻出两三年前的压库作品暂且充数,一批濒临亏损的二线国产剧借机抬价抛售,黄金档收视率的含金量面临着大打折扣的危险。

二是引进剧、合拍剧会不会形成第二黄金收视档?我们的电视制作人,如果不改变观念,继续墨守成规,躺在“政策保护”的大红伞下“玩艺术”,黄金档上缺黄金是迟早的事情。

三是何为黄金档国产电视剧?黄金档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好看,我们需要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内涵、文化背景、叙事方式、题材走向的好看;是具有五千年历史渊源积淀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金戈铁马式的好看;是具有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生产方式、新的生活、人际关系、情感变迁式的好看,决不能是新港台人操新港台腔演绎新港台事。

四是同一部引进剧不得在三个以上的省级电视台播放的规定,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国并没有一个调控全国各省市台节目播出的机构,各台的播出的时间表各行其是,谁来协调?谁来评定处罚第四者?将成为有关部门的一个难题。

二思:“空前红火”与“开端无序”

我国电视剧进入市场十分滞后,改革开放17年后,1995年的电视剧题材规划会上才提出引入市场机制,1996年,广电部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第一届电视节目交易会,在海外引起很大震动,海外媒体评介,中国政府出面搞电视节目交易会,标志着中国电视节目正式进入市场。即便如此,那时官方发出的声音仍持谨慎态度,电视剧是意识形态的商品,还是要强调主旋律,强调喉舌,完全市场化是很难的。没想到,不过三四年的时间,电视剧的商业潮汹涌而来,迅速席卷全国,赔钱的买卖,哪家电视台也不愿做!

实际上,早在1992年,尤小刚便在北京香山团城搭建了一处曲折雅致的四合院和翰英街,采取一次性合成的操作方式,拍摄百集电视剧《京都纪事》,率先进行了市场运作。播出时收视率达47.6%,不但捧出了“亲亲八宝粥”等名牌产品,也捧出了电视剧能够赚大钱的法宝,诞生了一个中北电视艺术中心——电视剧市场的大门,就这样被尤小刚悄悄地打开了一条缝隙。电视台以广告时间为货币形式,开始购买国产电视剧,结束了各电视台之间节目互换(以物换物)的市场计划经济的交换模式。再后来制作与播出分离,促成电视节目买卖市场的形成,电视剧作为电视节目的主力军,在电视媒体上独领,成为继新闻联播后人们的主要收视对象。

由于电视剧市场建立初期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开端无序的状态几乎是必然的。拍电视剧可以一片成名,拍电视剧可以赚大钱,媒体的跟风炒作使无序漫延至混乱,曾一度红火的国产剧哪曾料到日后不久便出现的箫条与危机?

1992年至1996年,国产电视剧空前红火,一部《红楼梦》、《三国演义》引发古装片大战,从东周、春秋战国到唐宋元明清,其中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一一被过了遍筛子;一部《北京人在纽约》,引发海外题材争拍,国人在海外的种种境遇被翻了个底儿朝天;一部《刘罗锅》引发了清宫戏大战,最热闹的景象是北影厂明清一条街上有十部清宫戏在轮番作战;一部《野火春风斗古城》引起名著改编热,《敌后武功队》、《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等五六十年代名著瓜分一空。题材重复撞车现象愈演愈烈,终于导致国产电视剧生产过剩,供大于求,由卖方市场转成买方市场,电视剧从能够给人迅速带来名和利的香饽饽变成了烫手的热山芋。

内地电视剧市场每年对电视剧的需求量准确数字到底是多少?谈起此话题,就连老资格的电视剧出品人和政府有关部门也是众说纷纭,标准不一,差距甚大。从而难以形成对市场较为准确的宏观调控,也就是说,实际上,这几年的电视剧生产一直处在盲目和半盲目之间,政府部门的题材规划也好,电视节目交易会也罢,离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市场始终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令需求方与供求方都摸不着边际,使得这几年一直是在“打乱仗”。

三思:“艺术老汤”不合观众胃口

话题具有明显的自嘲意味——港台电视剧败坏了收视人的胃口,培养了一大批爱看港台剧的观众。与其说我们花费五十年的时间精心培养的电视市场,竟如此不堪一击,被进入内地不足十五年的港台剧轻松夺走的话,还不如说内地电视剧长期以来夜郎自大,对市场只知索取,不知适应并及时引导,长期漠视观众需求,坐失良机,拱手将大蛋糕与人分享,直致连自己的那块蛋糕也得不到时,才饿着肚子开始呼吁政府对自己保护。

其次是对国产电视剧一次猛烈的冲击。稍作回顾我们可以看到一条轨迹,内地播出的第一部港台剧是1984年的《霍元甲》,以后陆陆续续有《一剪梅》、《星星知我心》、《戏说慈禧》、《戏说乾隆》、《家有仙妻》等。虽然那时对港台剧的播出数量和剧目的选择有严格的限制,但港台剧叙事上单纯轻松娱乐的风格,人物中蕴含着的浓浓的人情味,情节结构上彻底的娱乐性,细水长流地开始滋润观众的心田。与此同时,优秀的国产剧始终在荧屏在观众心中占据主导位置,《末代皇帝》、《四世同堂》、《渴望》、《编辑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纽约》、《京都纪事》、《情满珠江》、《孽债》、《刘罗锅》,几乎每隔一两年就有一两部国产剧产生轰动效应。

但是,国产剧的主导地位并没有保持长久。1997年,国产电视剧市场开始滑坡,1998年港台剧强劲势头大规模进入,各媒体将港台剧作为收视王牌,以求生存。到了1999年,港台剧横扫千军,占据了内地电视剧市场的主要份额,除中央电视台外,各省市台谁也没能坚守住阵地,从各广播电视报的播出表来看,内地电视剧几尽被逐出黄金档。过去我们靠政策调节的二八开(港台剧二,国产剧八),港台剧靠市场把它变成八二开,其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第三、“两种冲撞”,即两种娱乐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大冲撞。对港台娱乐及审美方式的强烈抵触一是部分中老年观众,长期的教化审美培养使得他们习惯了国产剧传达的“使命感”、“崇高感”、“英雄情结”、“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哲理性”等等,当他们在港台剧中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上述感觉时,便采取了远离的方式,任由年轻的儿女们将频道换来换去,寻找着金庸、琼瑶们创造出来的古代与现代的闹哄哄的神话,在神话演绎的纯情和真诚中寻找远离市俗喧嚣的慰籍。二是我们的电视艺术家,他们长期受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的传统艺术教育,在毕业后的艺术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取得了社会承认的地位与名气,让他们放弃这锅“艺术老汤”去屈就连一所正规的戏剧电影学院也没有的港台“艺术新汤”,是无论如何也不甘心情愿的事情。所以尽管他们也高喊走向市场,但只要导演大权一到他们手里,其作品一定是“艺术老汤”,其间硬着头皮加入的商业性像漂浮在老汤上的一片片油花。

四思:为“制作业”扶贫?

制作与播出分离后,各方都拥有自己的无形资产,制作方的无形资产一是有出品权,二是有制作品牌,电视台的无形资产是频道资源。出于各自的利益驱动,二者必然进行较量。电视台巧妙地利用了买方市场,让制作方互相竞争,原来是三部选一部,现在可以五部选一部,一是可以选更好的,二是可以将价格压的低低的。制作方越来越被动,纷纷叫苦不叠。

各国的情形不同,制作与播出的格局亦不同。美国的政策是向制作方倾斜。有关法律规定,电视台播出的广告时间如果是12分钟,其中两分钟是节目预告,6分钟给制作方,而我国电视台能够给制作方一分半钟,已经是很大的优惠了。所以,美国的电影公司,其实力可以购买任何一家电视台。为什么这样优厚制作业?一是制作业承担了高风险,二是制作业有能力生产打入世界市场的影视作品,这也是美国影视产品风靡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国香港地区的制作与播出合一,无线台每年生产六千个小时的节目,因此无线的制作班底十分强大,其节目除自身消化外,必然瞄准内地市场及东南亚华语市场。由于其占据三个市场,制作经费比内地宽裕的多,还由于其在起步期就是商业制作,不需转轨,所以只要内地政策松一松,便毫不客气地长驱直入,轻轻松松取得较大份额。

内地重播出轻制作由来已久,国家投资大力发展播出产业,把电视台等播出业视为喉舌,制作业作为附属的思路没有改变,电视节目走向市场便显得头重脚轻,步履蹒跚。电视台无尝占有播出频道资源,广告收入上的分配极不公平,播出方可以随意延长时间,收视率高的剧目高达十几分钟,制作方仅得到一两分钟的残羹剩饭,如此养胖了电视台,饿瘦了制作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总不能等到内地的制作业饿垮了,我们的电视台被海外节目填满的那一天,再搞制作业的扶贫工程吧。

权威出品人指出,这几年,国产剧能够积蓄起这些力量,建立这样一个市场机制很不容易,不去爱护保护它,反而打开闸门,肯定水淹七军。应该有这样的考虑,有几部好的国产片的单位才有合拍片的资格。这个建议至少可以有效遏制假合拍,使广电总局15号令得以有效执行。

五思:港台剧哪儿香?

港台剧究竟哪儿香?

内地电视剧大众文化的属性长期短缺,国产剧从诞生起就摆出居高临下的教化姿态,其后来的发展始终没摆脱“官本位意识”和艺术上的“贵族意识”。所谓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完全是一种标签和形式,其直白的教化姿态仍然让人望而生畏。与观众需要的“平民意识”几乎风马牛不相及,更可怕的是我们并不服气,继续把一块块自认为好吃的蛋糕硬塞给观众。观众特别是年轻的观众在烦透了的氛围中迎来了港台剧的新鲜空气,能不为之欢呼雀跃吗?

前年首部《还珠格格》的播出掀起了一股股“格格热”,据央视索福瑞公司收视统计,均创当地全年最高值,其中,湖南平均收视率为45%,北京、山东均为44%,上海42%,江西、江苏、贵州在35%以上,去年《还》剧续集在北京首播,收视率一度突破50%,难怪有媒体惊呼——《还珠格格》(续)好大一棵摇钱树!

大众文化属性之一是它的“直白性”。《还》剧的故事非常简单,用“皇帝私生女认父”这样一句话便可说清,围绕着这一戏核,可以编织出几十集波澜起伏的故事来。故事简单而曲折,观众不必为剧中复杂的故事情节和错综的人物关系花费精力,只须跟着剧中可爱的人物小燕子、紫薇、五阿哥、尔康的命运转即可,欣赏上的无障碍和卡通性是赢得更为广泛观众层面的基础。直白在叙事上的表现是直来直去,出入门、走路、上下轿等过渡镜头一律不拍,说声皇帝出巡,接下来的镜头便是皇帝、小燕子、紫薇等人在集市上东张西望。没有起承转合,横空一刀,迎面杀来,每一场戏都有新的情节变化或新的信息传达,大量蒙太奇省略,令观众目不暇接。国产剧恰恰相反,交织在一起的几条故事线不把观众弄迷糊誓不罢休,错综复杂人物关系更是只有编导自己才闹得明白。长达几分钟的人物阐述思想的对话让观众忍无可忍。

大众文化的属性之二是它的“平民性”。港台剧的主题亦非常简单,亲情友情加爱情,真善美战胜假恶丑,明白晓畅,无须诠释。国产剧放着人类通用的审美主题不取,非要自作聪明地挖掘什么?诠释什么?折射什么?孤芳自赏,令人敬而远之。

大众文化属性之三是它的“夸张性”。港台剧的演员的表演决不搞什么“无痕迹”、“纪实性”、“最大限度地贴近生活”,而是将各种性情的人物类型化,归类后的人物进行夸张,使人物性情达到极致。如紫薇宽容大度聪慧贤达,编导决不损害这些美德,即使到最后皇帝判处皇后和容嫫嫫死刑时,紫薇也要用自己的免死金牌来救她俩,否则就不是紫薇了。国产剧中的人物却往往爱表现其对立人格的复杂性,如善良大度中含着妒嫉和狡黠,豪爽侠义中藏着残忍与偏执,认为只有这样才真实。没有理由谴责国产剧长期形成的创作观念,其艺术性亦比港台剧高出一筹,但事实证明此种创作观念不具有平民性。在商业价值面前,港台剧的大众文化属性决定了它好看的基础。

六思:“主旋律”也要赚钱

正如美国影视作品不能没有“主旋律”一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剧市场也不可能没有“主旋律”。

体现美国精神和文化的大片《泰坦尼克》、《拯救大兵瑞恩》是美国的“主旋律”。前者在奔放青年杰克与美女露丝身上体现出的一见钟情式的生死恋,是典型的美国文化,我们在《魂断蓝桥》等类似影片中早已不断领略。所不同的是《泰》片将背景放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就使得杰克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还有什么比一个男人把他心爱的女人托出水面获得生存的机会,自己却冻成冰人长眠海底而令人更加感动的场面呢?美国人的浪漫加拯救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至于瑞恩的被拯救更是美国人道主义精神的不加掩饰的诠释,只不过用了好莱坞式的包装,让我们的观众只见巫山不见云罢了。

值得讨论的是,美国“主旋律”不仅成功地占领本土市场,而且成功地侵入全球市场,而我们的“主旋律”面对市场为什么显得如此尴尬呢?

中国电视剧“主旋律”定位有三条标准,思想积极向上、艺术质量上乘、观众喜闻乐见,其中的优秀作品被评为“五个一”工程奖。据说获“五个一”的“主旋律”作品大多能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补贴和奖励,有了政治效益经济效益便可降其次,从而人为地把“主旋律”与市场对立起来。

那么,妨碍“主旋律”进入市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最为关键的是创作观念上的老化。主旋律作品大多有一个感人的事件或有重大的题材,创作人员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表述故事或事件上,忽视了不管任何重大题材,只能作为背景来展示,人是第一要素的创作规律和宗旨。以事带人,以情节带人,最终淹没人,是缺少可看性的主要毛病。试想,《泰坦尼克》如果将沉船事件作为主线加以表述,杰克与露丝的爱情作为佐料,这部影片还能让观众动情落泪,连看数遍吗?

英雄主义是主旋律作品不可或缺的内涵。如果说美国主旋律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是“征服加拯救”精神的话,那么,我国主旋律影视作品中的英雄主义便是“奉献与牺牲”精神。无疑,前者带有很强的殖民意识,后者更为容易令观众接受和感动。剩下的便是包装与形式了,好莱坞式的包装并不具有殖民性,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加以改造为我所用。

其实,国产剧主旋律作品的包装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也初步找到了一条适应国情的路子,也有不少优秀之作,《雍正王朝》、《牵手》、《共和国往事》、《贫嘴张大民》等的出现标志着国产剧主旋律作品进入了一个适应市场的新阶段。

七思:急需行业工会?

港台及海外的方式是靠行业工会。其作用一是可对题材进行规划,制作单位的要拍的题材报到工会,按时间先后顺序储存在电脑里网络里,如果有第二个相同的题材马上被阻止;二是对总量进行控制,工会的电脑通过网络对电视剧市场需求了如指掌,对电视台和制作方进行供需双方的有效调节,避免过剩和积压;三是对演员尤其是明星进行限价,防止明星漫天要价的同时也保护演职人员的应得利益;四是可对国产片、引进剧、合拍剧的单位进行资格认定,遏制文化掮客利用国家在电视剧有关法规尚不健全的空子大发其财,阻碍电视剧市场的健康发展;五是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各类准确动态信息,协助政府对电视剧生产进行规范管理,制定和执行法规,对违规现象进行查处;六是可对全国电视剧进行网络管理,对在行业内出现的诸如“版权纠纷”、“罢演”、“盗版”、“债务”、“劳务”等一系列令人头疼的问题进行干预,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维护正当权益。

比如说,美国的影视行业工会很有权威性,非常严谨,他们每年出一本手册,对影视生产、销售的方方面面规定的特别详细,你拍的片子进入艺术片市场还是商业片市场,收费的标准不同,拍摄过程中,现场人员需要什么样的饭菜、需要多少水果、冷热饮、住什么标准的房间、超时发多少工资,非常清楚和完善,违规者将得到非常严厉的制裁,形成了良好的秩序。

前不久,中国电视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中国国际电视节目总公司、北京中北电视艺术中心、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北京文化音像出版社、上海永乐影视集团、湖南光前影视制作中心、广东电视台、陕西电视台、山东电视剧制作中心、广电总局社管司等单位的领导先后两次召开“电视节目出品人联席会议”,就电视剧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呼吁尽快建立电视剧行业工会,从而建立健全我国的电视剧市场。

怎样尽快建立起有权威、有中国特色、有高办事效率的电视剧行业工会,是摆在中国电视剧面前的首要问题。

八思:第一是收视率,第二是收视率,第三还是收视率?

与其它商品不同,电视剧商品的特殊性决定了买方(媒体)、卖方(制作)都要最终从广告商口袋里掏出钱来,怎样抢到具有高收视率的电视剧,吸引跟片广告,成了媒体和制作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

目前,各电视协作网从立项开始寻求与制作方热点剧的合作,以保证高收视率剧目能够在该网的播出。制作单位觉得这样可以先保住成本,降低风险,也乐意接受媒体送来的“秋波”,送郎上门,喜结良缘。

于制作单位来说,改变被动局面,抢占制高点的根本出路是国产剧急须改变孤军作战、小规模生产、小打小闹、抗风险能力差的局面,强强联合,形成集团力量,以期达到电视剧规模化生产,产生规模化效益的目地。原小生产制作的缺憾很多,精英领路人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决定了小船或中等船只的命运,生产和销售缺少有机制约,缺少科学性、计划性、长期性,资金运作捉襟见肘,海外市场望洋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形成良性循环。电视剧生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甚微,像个受气的小媳妇,在资金动辄数千数百万的企业家面前,只有卑躬屈膝的份。

收视率是什么?于制片人、媒体、广告商来说,既能使他们战战惊惊,如履薄冰,又能令他们欣喜若狂,趾高气昂——收视率是一只看不见摸不着的魔手;于观众来说,真正尝到了做一回上帝的滋味,凡不合口味的电视剧,只需将遥控器轻轻一按,便足以让这部倒霉的电视剧被逐出黄金档——收视率成为“上帝”口里的“口香糖”,越嚼越有味道。

收视率是怎么产生的?

以北京地区为例。北京电视台委托雷森信息中心、北京有线电视台委托北京心理研究所,在全市13个区县进行收视调查,覆盖总人数1160.6万,总户数362.7万,前者样本为550户,后者样本为969户,据此计算全市收视率。样本采取日记记录法,15分钟为最小记录单位,置信度为95%,最大误差为3%。该中心和研究所每周五将收视报告及前15名排行榜邮寄有关单位。

我们也曾有过没有收视率的年月,电视机只能收到中央及地方的几个台,地方台还没有上星,媒体还承担着导向责任,那时出现了深受欢迎的春节晚会、正大综艺节目,国产电视剧亦是一派繁荣,《红楼梦》、《四世同堂》、《编辑部的故事》、《京都纪事》、《北京人在纽约》、《情满珠江》等剧产生了轰动效应,聪明的媒体用了一句并不十分准确的成语——“万人空巷”来表述。那种酒肆茶楼观看,街头巷尾议论的盛况,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纺织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中国质量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质量协会

民国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国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