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理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真与美
1.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追求五个“真”
(1)创设真情境。情境创设要“求真”。“真情境”是指“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情境”,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达到温故而知新,让学生感觉一切皆在合情合理之中的情境。要从“简单情境”中用“学生明白的话”揭示“学生不明白”的道理。
(2)引发真问题。真问题是根据创设的情境引发出的思考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对”或“错”,而应是有思维含量的真问题。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层层递进,环环扣紧,连成符合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链”,刺激学生的思维,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科学地判别,水到渠成地得出“真结论”。
(3)进行真探究。在情境创设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真问题,引发学生真探究,真探究要体现探究的自主性、合作性、开放性,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真正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4)付出真情感。真水无香,教学无痕,有意而为,无意而成,这是教育的理想追求。积极的情感氛围离不开教师的赏识性评价,但课堂即时评价不要刻意为表扬而表扬,不要刻意追求形式花样,赏识评价需要贴切、真实、简约!
(5)追求真智慧。学生的理性水平有差异,学生对学习意识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同。
2.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科学美
罗丹有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物理教学同样如此,教师要在平常教学中认真发掘物理的科学美,展示其美学特征,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物理科学美的陶冶,这就是教学的艺术。
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的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物理学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像、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的自洽展现和谐美,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牛顿力学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总之,学习知识需要融入不同的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知识的鲜活性、真实性、具体性和美感性。物理教师可以用教育的真实、真诚、真情、真心、真意,智慧营造情感氛围,形成学习向心力;巧妙提供认知背景,合理应用现代技术,拓展物理学习视野;了解知识发展趋势,培养科学与人文并蓄的“物理人”“智慧人”。追求教育的终极目标——真、善、美!
二、物理教学的趣味性
物理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艺术。下面就谈一下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如,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强,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入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样才能产生出艺术的效果。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如,“密度”教学时,可以指导学生“实验探索”,教师对教材可作创造性的处理,而不必完全形式化地依据教材展开和进行。密度是初中力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教学难点。这节课可以用实验探索贯穿全课。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拿出两块大小相同、涂上不同颜色的金属块,问学生能否很有把握地判定它们是否属于同种物质。当学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指出,鉴别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特性来鉴别,只凭气味、颜色、软硬等这些物质的明显特性来鉴别是不够的,还必须探索物质的一种更隐蔽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中发现。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研究几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诱导启发:每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能够改变,分别测出每一种物质几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再来研究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接着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全班开展讨论,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让学生自选器材,分组实验,得出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让学生猜想,它们之间可能存在什么关系,估计学生会说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教师指出,质量与体积究竟是不是成正比关系,必须通过数据处理才能下结论。当学生发现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是一个恒量(成正比),不同种物质其比值不同,便可找出物质隐蔽着的重要特性──m/v,其大小是由物质种类所决定的,反映了物质种类的一种特性,物理学上把物质具有的这种特性叫做密度。这样紧紧围绕密度这个概念,创设情境置疑,让学生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善于启发诱导,丝丝入扣,让学生动手实验,主动探究,发现物理规律,当实验探索发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学习将会充满乐趣,学生将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三、物理教学应做到“寓教于乐”
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优良的教学艺术应从以下几方面得以体现:
1.教师语言幽默化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生动风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讲势能时,可向学生提问,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上落下时,你将怎样?学生肯定会说:“这有什么可怕的。”如再问,若你头顶上的电视机落下呢?学生肯定会下意识地用手扶,“那还不快跑”。从而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可以用从凳子上跳下来和从六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肯定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课堂教学游戏化
“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为了使学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产生兴趣,学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笔者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使其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比如,在讲授《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课时,为了能让学生轻松地记住这烦琐的规律,可以让不同的学生来充当透镜、烛焰、像、焦点和两倍焦距点,先让充当透镜和烛焰的学生站好,再让充当像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大概位置,这样大大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牛顿第一定律一节中惯性是本节的知识重点,单给学生口头讲种种现象是远远不够的。课堂上我找三个学生在讲台上从这头走到那头,让他们听我口令。等他们走几圈后,我突然命令:停。瞬间他们几个就撞到了一起,我故意板着脸说:“我让停,谁让你们撞到一起的?”“惯性。”学生边笑边说。一下子把学生有点疲倦的状态扫光了,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
3.物理知识故事化
幽默故事可以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可以使学生在轻松谈笑中领悟物理思想,诙谐交流中增进感情。幽默是物理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在笑声中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我在上电学那部分内容时,在中间故意扯开话题,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富兰克林做了一个实验,想电死一只火鸡,不料刚接通电源,电流竟通过了自己的身躯,自己被击昏过去,醒来后,富兰克林说:“好家伙,我本想弄死一只火鸡,结果差点电死一个傻瓜。”讲到这里学生们立刻哄堂大笑,这样课堂气氛便一下子活跃起来,接下来继续讲新课,效果相当不错。
总之,“寓教于乐”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快乐的气氛融入课堂教学,有目的地创造快乐的情境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知识、进行思维和理解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实施“寓教于乐”是完全必要的。任何人遇到高兴的事或在愉悦的心情下,思维活动就会得以顺利展开,同时,也会永久地将知识留在脑海之中,甚至终生不忘。学生对某种学科知识一旦产生了兴趣,注意力自然就会高度集中,学习也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学习效率相对提高,并表现出学习的创造性。
关键词:物理教学 情感
十几年的物理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物理教学需要情感,有了情感,才能保证教学的成功,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我觉得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解决和处理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情感问题:
1、物理教师对教材和学生的情感。身为物理教师,首先要对物理学科有兴趣。只有对物理学科有兴趣,才可能对物理教材产生情感。物理教师热爱物理学科,对教材有了情感,才会积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之更好地适应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教材使用得既熟又巧。物理教师对教材有了情感,就自然渴望学生学好它、用好它,从而引出学生的情感。
物理教师对学生有了情感,就会在教学语言的选择,仪表、教态等方面自觉适应学生心理与审美的需要,对学生充满信任和关怀。物理教师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耐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对其课余生活与学习也给予具体的指导与帮助,就是对学生的情感投入。物理教师对学生有了情感投入,学生就对学习物理产生极大情趣,抱以极大希望。
2、学生对物理教师与教材的情感。经验告诉我们,学生对物理教师有了情感,常常就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平时,留心教师的一言一行,自觉不自觉模仿教师的举止、神态,喜欢和教师在一起娱乐、玩笑,说话无拘无束,在教师面前总是表现得神情开朗、顽皮机灵,上课时专心听讲,认真笔记,积极参与课堂提问与讨论,自觉维护课堂纪律,尽力将教材内容融会贯通在自己的脑海里。只有学生对物理教师及其教材产生情感之后,才能使物理教学工作出现勃勃生机,结出累累硕果。
3、物理教材对学生的情感。这话看似说不通,其实它的意义即我们通常说的: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由于各种原因,不少物理教材编得并不理想,对学生没有情感,缺乏吸引力。这怎么能保证学生学好物理这门功课呢?作为对物理学科情有独钟的教师,一般不对教材抱怨这、抱怨那,干等着教育行政部门编写出完全适合学生口味的教材来,他们懂得,任何教材都不可能十全十美,需要教师依据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改编和调整,使之对学生有情感,让学生愿意看,从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当教材对学生有了情感,学生把学物理当作生活的一种乐趣,不仅有利于大大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也有利于减轻教师的负担,这样,也就能更好地实现物理教学的目的。
自然 科学 的 发展 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物 理学 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恐怕难以估计。然而在现今中高考指挥棒的魔力下,因为其在中考中相对分值的减少,而在人们心目中对它形成了一种中学物理是“小科”的认识,使本来认为物理这门课程难学好的境况雪上加霜了。我们应该注重初中物理教学的探索研究。
1 注重学生物理动机的培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必须有志于学、乐于学,才能取得优良的学业成绩。尤其当学生不存在智残与知识缺陷时,学习动机的有无与强弱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大。大量的研究发现,物理学习动机的指向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物理行为和学业成就。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动机的几种常见措施有:
(1)运用电化教学培养学习动机
教学上适当运用电化教学对学生学习物理动机的培养能收到最佳教学效果。如教学“电流的定义”,即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一节,由于“电荷”看不见,摸不着,如果单凭教师讲,学生想象,概念就难以建立。但如果利用电化教学,开始就可以介绍“人流”、“车流”、“水流”的形成,为学生提供一幅幅的感性画面后,屏幕上则出现一个电源、开关、小灯泡、导线接成的串联电路,闭合开关灯亮了。灯为什么会亮?自然会想到“电流”,然后屏幕上就出现一个模拟电路,电路上的电荷一个个定向从电源正极出发流向电源负极。这样看不见到“看见”电流的概念就建立起来了。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动机
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同样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精读课文,理解课文这一阶段,它是教学的重点。为了使学习化难为易,必须精心设计一系列“高而可攀问题”如在教学“机械效率”一节时:①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三者间关系怎样?②什么是机械效率,它的数值有什么特点,它有没有单位,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独立思考,想一想,议一议。学生出于对问题好奇,发生疑问,总想得知而后快,因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动机。
(3)开展竞赛,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在课堂中开展适当的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良好的作用。把一个班同学分成几组,每次提问都由学生抢答,答对了就给该组同学加分,答错了就扣分,给每一组表现踊跃的同学加分。这样学生获得成就和荣誉的动机表现更为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上课专心听讲,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2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的方法与策略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们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需要时,就会注意它,研究它,直至掌握它。
(1)设疑激趣,趣生趣
疑是积极思维的表现,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而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设疑的 艺术 不仅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帮助学生把握问题思路,在学生思维的平静水面,激起一片片思维的涟漪。
(2)情感激趣
培养学生兴趣这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与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分不开的。学生之所以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是因为对知识缺乏需求欲望,基于这一点,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上下功夫,如何设法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探究与追求的热情呢?我认为可以从创设情境入手。
〖=D(〗一、物理教学设计策略〖=〗
1.教学导入设计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物理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就必须重视每堂课的内容导入设计,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引入相关内容,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
2.教学内容设计
(1)理论与实际有效结合,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著名的物理学家李政道曾经在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一次演讲中说到,中国跟美国孩子的一个最大区别就是,美国的孩子从小就有自己动手做各种家具、用具的习惯,动手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生理心理科学研究表明,动手操作活动能够有效刺激头脑的活动,为大脑添加生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物理教师应在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并适当布置一些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实验任务,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2)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练习.练习安排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练习设计应达到如下几点要求:①目的性.也就说一切的物理练习都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为巩固所学的物理知识而服务.②整体性.即教师要站在整个初中物理教材体系以及整堂课的高度去进行练习的设计.③典型性.即课堂练习应做到题量的适当,达到触类旁通以及启迪思维的目的.④多样性.即练习形式多样化,练习结构多层化,练习角度多个化,切忌只拘泥于做题练习的单一化模式.⑤针对性.即课堂练习要从物理教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符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⑥创造性,即练习的设计应以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作为最终的目的.⑦趣味性.即练习的设计还应与时俱进,恰当地引入一些新题材,增强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D(〗二、课堂教学手段的设计〖=〗
1.深挖教材,巧妙设计问题
问题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与课堂教学的契机,跟小学生不同,中学生有着很强烈的求知欲望,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远远多于小学生,从而为学生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提供了最根本的动力.因此,作为初中的物理教师,必须要以中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基础,通过吃透教材,巧妙地设计相关问题,帮助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目标.
2.小组合作学习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2l世纪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而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过程,因此,适当的合作交流学习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改善初中物理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沟通交往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们知道,世界上大多数的发明创造都是由某一个团队所共同完成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自由的发表不同见解,讨论交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物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发展,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3.利用多媒体技术控制课堂教学节奏,提高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对全班学生的答案进行快速、准确地汇总和分析,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进而针对性设计物理课堂教学的节奏,不仅达到合理调控教学进程的目的,还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
一、近感情
教学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爱,还要做到的一点,就是要取得学生的信任,重视感情投资,以自己真挚的爱,增进师生间的关系,“以心换心,以心比心”,从而赢得学生的信赖。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教师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学生之间建立互相依赖的亦师亦友的关系,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习教师所教的课程。
1.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角色调整,要改变过去那种教师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做法和想法,要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关系,做好自己组织者、指导者、合作着、服务者的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平时要能低下头来,和学生坐到一起共同研究物理当中遇到的难题。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有了这些做基础,就一定能为学生学好物理课提供便利。
2.在课外,也要重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况且又要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不可能把全部的时间放到感情的投资上。但是课外时间相对于课内时间来说,却是充足得多,因此,教师要想打好感情牌,就必须紧紧抓住课外时间。并且经过无数实践证明,在课内往往不好解决的事情,在课下却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课上某个学生犯了错误,如果教师当堂予以严肃的批评,那么学生因为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疏远与教师的关系,甚至会对教师怀恨在心。把这样的问题放到课外,没人的时候,和学生好好地谈谈心,做一做思想工作,就往往不但使学生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而且还会与教师拉近心灵的距离。
课外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自己无法解决,这时教师如果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学生肯定会感激在心,从而建立对教师的信任,直至成为愿意敞开心扉的朋友。有了这样的关系,学生一定会十分愿意学习物理课,并且在这样的情感支持下的学习,效果会十分高效。俗话说“爱屋及乌”,当然学生因为喜欢教师的“人”,也就会喜欢教师的课。
二、近距离
因为教师和学生在年龄上存在一定差距,知识上、对事情的认识上、观点上、情感的认同和表达方式上,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代沟”,所以要想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他们愿意无话不说的良师益友,确实存在很大的困难。
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经常和学生在一起,增加相处的时间。我除了在课上与学生在一起之外,课下与学生在一起做游戏、打篮球、打乒乓球等,因为经常玩在一起,所以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好,学生打球的时候,也愿意叫上我。这样师生同乐,自然而然地缩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一个能玩在一起的朋友。
2.改变自己的心理角色。很多教师总是难以摆脱自己“师道尊严”的心理,造成师生之间心理的疏远。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把自己当成一名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学生的感受,思考学生的喜好,思考学生的性格特点,只有感受了学生的所思所想,才能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其次,用学生的方式和学生相处。因为教师是成年人,平时相处的人也大多数是成年人,所以心理角色上与学生不同。尤其是学生在教师的眼里,总是小孩子,其实他们虽然事实上是孩子,但是他们却有自己认为非常成熟的处事原则和方法。我在课下和他们相处的时候,像小孩子一样,和他们玩,和他们“疯”,和他们相处。平时我还会像朋友一样,和他们谈心,谈一谈学习,谈一谈生活,谈一谈家庭成员,谈一谈生活琐事,谈一谈将来的志向。通过不断努力,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健康诚信的关系,课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
三、近生活
我经常对学生讲,初中物理就是生活,物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注重生活和应用之间的关系。因为素质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所以在教学中把物理知识和物理技能全部教给学生,为了有助于教学中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突出重点,不平均使用力量,使学生既达到基本要求,又不致负担过重。
新课程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物理走向社会。”成功的教学是使学生感到物理是身边的科学,生活处处有物理,而脱离生活的物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枯燥乏味的空洞教条。物理教学必须从形式和内容走进学生的生活,走向学生熟悉的环境,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而且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习惯,以及良好的思维科学能力。
物理教学要突破局限性,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学校,“时时有物理,事事有物理,处处有物理”,比如学完“物态变化”后,我就让学生观察并探究冰箱中的物态变化,放进冰箱中的蔬菜为什么过几天就会失去水分?再联想自然界中的霜雪雨雾等自然现象、变化的原理。可以借助于查找资料或者请教别人得到正确答案案。这样做,就是物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感到物理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