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月亮的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月亮是个“小偷”
地球上的潮汐现象多数是由月亮引起的,太阳的作用则较小。由于月亮绕着地球旋转,地球上的海洋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面对月亮的那一面就会出现。与此同时,地球上远离月球的另一面海水也会出现,这是因为月球对地球本身的牵引作用大于对水体的作用,从而使另一面海水向外“鼓”而形成了潮。
在满月和新月时,太阳、月亮和地球处在一条线上,这时形成的潮异乎寻常地大,我们称之为“朔望大潮”。而当月亮处在最初和最后的1/4月牙时,较小的潮就形成了。月球以29.5天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转,这个运转轨道并不是一个规则的圆形,当月亮到达离地球最近处(近地点)时,朔望大潮就会比平时更大,这时的大潮被称为“近地点朔望大潮”。
所有这些牵引现象还产生了另外一个有趣的作用:通过牵引,地球的自转能量被月亮一点点地“偷”走了。因此,每过100年,地球自转周期就要减慢1.5毫秒。
逃离地球
你也许不知道,当你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月亮正在悄悄地从地球身边溜走。每一年,月球都从地球吸取一点儿自转能量,并利用这种能量在轨道上向外偏离3.8厘米。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在月亮形成之初,它与地球的距离仅仅是22530千米,而现在的距离已经拉大到了450000千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月亮还将越走越远。
月亮是鸡蛋形的
月亮并不是圆的,或者说月亮并不是球形的,它的形状看起来更像个鸡蛋。当你在晴朗的夜晚举头望月时,月亮那鸡蛋形的两个尖端之一就正对着你,所以它看起来很圆。
月亮有个“妹妹”
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吗?或许不是这样的。
1999年,科学家发现了处在地球引力控制范围内的另一颗小行星,其宽度为8千米。这颗小行星被称为“克鲁特尼”,它沿着一条马蹄形的轨道行进,绕地球一周大约要花770年的时间。科学家认为,它这种在地球上方悬吊的状态还能够保持至少5000年,因此它可以被认为是地球的另一颗卫星。
亿年不变的环形山
月亮上坑坑洼洼的表面是在距今38至41亿年前,受到宇宙中岩石的强烈撞击而形成的。强烈的岩石冲击给月亮留下遍地的坑洞,我们称之为“环形山”。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些环形山却并没有受到多大的侵蚀,这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月亮的地质活动不太活跃,因此无法像地球那样由地震、火山爆发和造山运动形成千变万化的地貌;第二,由于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层,也就没有风和雨,因此对其表面的侵蚀很少发生。
月亮的脸
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月亮总是以相同的一面对着地球。既然月亮和地球都在时刻不停地自转,并沿着各自的轨道行进,那么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很久以前,地球的引力作用使月亮的自转逐渐减慢。当月亮的自转周期慢到和它的轨道周期(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相吻合时,这种引力作用便达到了平衡,月亮从此就以固定的一面朝着地球了。
一、准确地传递出月亮独特的象征意义
张爱玲笔下月亮的象征意义是通过形状的摹写和色彩的变化共同来完成的,形状的变化比较简单,要么是弯月,要么是满月,再加上大小的分别,色彩的变化就不同了,不同的颜色传递的是不一样的意义。
在《十八春》里,顾曼桢被囚,渴望沈世钧来救她,那时候她看到了窗外空明的天上有细细的一钩淡金色的月亮,这里作者没有用黄色,而是用金色来写月亮。金色让读者联想到的是珍贵的金子,在那样的一个情形下,在曼桢的眼里,这月亮是世钧,是她心里唯一的一丝珍贵的希望。尽管是细细的淡淡的一钩,尽管希望是渺茫的,但她也还是有希望的,如果抓住了这个机会,她的人生也许是另外一番样子。然而张爱玲是残忍的,这样的机会也没有给她,让读者更加唏嘘不已。
《金锁记》里写到七巧在长白结婚以后的变态行为时也有一段月亮的描写:“隔着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绰绰乌云里有个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个戏剧化的狰狞的脸谱。” 这 “一搭黑、一搭白” 的月亮加上后面“狰狞的脸谱”的提示,像极了黑白两个无常鬼,象征着七巧和长白正在走向一种非正常的生活,他们自己正在变成鬼,变成向芝寿索命的厉鬼。
描写月亮时最常用的白色在张爱玲的笔下也完全不同。
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月亮是肉白色。张爱玲用“仿佛是一头肥胸脯的白凤凰”来写月亮,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形容女人性感的一个词“酥胸半裸”,用凤凰做喻体,又很容易把人带到“在天愿为比翼鸟”的美好意境中。这充满的月亮不就是薇龙自己吗?年轻、漂亮、充满了诱惑力,期待那种比翼齐飞的爱情,然而后面的“月亮便没有了”,预示着这只鸟不但没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连自己也不再是一只可爱的凤凰了。
《十八春》中的月亮是莲子白,“像一颗白净的莲子似的月亮”。小说中这处描写出现的时候,世钧已经爱上了曼桢,为的就是见她才来的。莲花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是圣洁美好的象征,这时的曼桢岂不就是一朵莲花?用莲子白色来写月亮的白色,象征着他们的爱情也是圣洁和美好的,是“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
《金锁记》中,月亮是太阳般的亮白,“窗外还是那使人汗毛凛凛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个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阳。”小说中的芝寿刚结婚,本来应该过着“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新婚生活,然而婆婆不但不让她和丈夫长白回房休息,还让丈夫讲述他们之间的隐秘来满足她的变态心理。芝寿感觉自己完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没有了一点隐私。这像太阳一样的亮白月亮,灼灼发光,就像七巧窥视的眼睛以及这只眼睛背后疯狂的灵魂。
二、展示人物的心理,塑造人物形象
中国传统文学中月亮的意象一般来说代表着美,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也是失意文人的寄托。但这种关系都比较直接,是一种外在的关系。到了张爱玲这里,除了继承之外,同时加以创新,创造出了属于张爱玲的月亮。而张爱玲的创造性在于月亮不仅仅和情感结合在一起,还起到了挖掘表现人的内在心理,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小说里的月亮不再是自然的月亮,而是变成了人物眼中的月亮,是情感的表达和心理的反映。这种作用也是通过对月亮的色彩描绘体现出来的。
在《倾城之恋》中,第一次到香港以后的某个夜晚,范柳原白流苏,在电话中询问流苏从窗子里能不能看得见月亮,流苏不敢回答,只是“泪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银色的,有着绿的光棱”。不是光圈、光晕,而是“有着绿的光棱”的银白色的月亮,她感受到了爱情,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爱情的不完满,柳原只是想要爱情而不要婚姻,所以流苏泪眼中的月亮是带着绿的光棱的,像利剑一样,这是她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爱上了朋友的妻子王娇蕊。两人在一起共度良宵之后,振保早起梳头时看到了像小红月牙一样的指甲,这促使振保联想到“昨晚上忘了看看有月亮没有,应当是红色的月牙”。这里边用红色写月牙是一点写实的意味都没有了,而纯粹是人物的心理活动。红色带给人们的视觉的感受是热烈、奔放,这正像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昨晚他是快乐的,今晨他还沉浸在昨夜的热烈的情爱里,这是振保心里的月亮,是充满激情的月亮。
三、营造特定的环境氛围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这是《金锁记》开头的经典段落,其中的主角就是月亮。由于传统意义上的月亮的象征意义已经深入人心,所以这里边月亮的出现自然就带有一种特定的时空感觉和情绪体验,使读者很自然就融入小说所创设的意境中。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薇龙和乔琪终于走到了一起,两人一起爬过一个山洼,有一段关于月亮的描写:“整个的山洼像一只大锅,那月亮便是一团蓝阴阴的火,缓缓地煮着它,锅里水沸了,咕嘟咕嘟的响。”“蓝阴阴”这个词应当是张爱玲的独创了,如果只用蓝色,还不会有这样的视觉冲击,“蓝阴阴”是充满邪恶的感觉,被点燃了,理智被烧毁了,悲剧也就随之产生了。看起来是荒诞的描写,实际上是营造了一种适合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的环境氛围,让读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
张爱玲之所以在笔下能写出这样多姿多彩的月亮是有原因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方文学的影响
张爱玲在香港大学的学习使她有机会系统地学习西方文学。西方文学中关于月亮意象的内涵比中国的要丰富,除了和中国一样有美好的一面,同时也有不洁的寓意,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可怕的存在。叶芝有一首诗的名字就叫《鲜血和月亮》,把月亮和鲜血联系在一起,月亮是邪恶的,也可能带来灾祸,是不洁的象征。这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是没有的,但在张爱玲的笔下得到了延伸和拓展。张爱玲不仅写红色的月亮,她还写了绿色、蓝色、金色、红黄的月亮,这就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学月亮意象的突破,在世界文学史上恐怕也是没有的。
(二)传统文学的影响
张爱玲在她成长的过程中阅读了很多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古典文学作品。《红楼梦》中对月亮意象就有很精彩的描写,例如第七十六回写湘云与黛玉二人一起赏月吟诗,对景感怀。湘云因池中鹤飞起兴,吟出上联:“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冷月葬花魂”的孤独与悲凉的下联。十五的圆月在黛玉的心中变成冷月,较好地表现了她寄人篱下、孤苦伶仃、爱不敢言的复杂心绪,也暗示了黛玉后来“葬花魂”的人生情感结局。这些对张爱玲必定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绘画的影响
张爱玲从小喜欢绘画,对色彩比较偏爱。她在《天才梦》中说:“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为我的终身事业”,又说“我学写文章,爱用色彩浓厚,音韵铿锵的字眼”。在《论音乐》中说:“不知为什么,颜色和气味常常使我快乐,而一切的音乐都是悲哀的……而颜色,有了颜色在那里了,使人安心。”“颜色这东西……但凡让人注意到,总是可喜的,使这个世界显得更真实。”正因为如此,她笔下的月亮也是有色彩的,是彩色的月亮。
(四)成长经历的影响
张爱玲生活在没落的富贵之家,并不幸福。父母的离异,继母不喜欢她,还挑唆父亲殴打她,软禁他,连生了病都不管她的死活。在《私语》中她写道:“我父亲扬言说要用手枪打死我。我暂时被监禁在空房里,我生在里面的这座房屋忽然变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现出青白的粉墙,片面的,癫狂的。” “……我读到它就想到我们家楼板上的蓝色的月光,那静静的杀机。”这是张爱玲的亲身经历,这些都给了她极大的刺激,使得她的心灵充满了孤寂、冷漠、恐惧、压抑,使她的精神世界不同于一般的女孩子,她眼里的事物自然和别人眼中的事物不一样了。她的小说创作中,正是因为这些与众不同的个人的情感经历,才有了这些不一样的月亮。
正是靠着这些丰富的色彩运用,张爱玲把我们司空见惯的月亮转化成了浓墨重彩的意象,写出了人物的独特情感和灵魂,将读者带入到作品的情境中,深入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这种新奇而富于变换的色彩又让人回味无穷。
[参考文献]
[1]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爱玲.传奇[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
[3] 张爱玲.流言[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
[4]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5] 刘锋杰.张爱玲的意象世界[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6] 赵京立.张爱玲小说中的色彩意象[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07).
[7] 张鹏辉.以色言情 情蕴色中——张爱玲小说平面色彩艺术解读[J].作家,2010(24).
1、追寻着儿时童谣的印迹,乡间夜晚月朗星疏的农家院落,月下地面的树影,互相打闹嬉戏中高歌月亮光光,满院香香的美好记忆,钩沉起流传于乡间俚俗中老掉牙的关于天狗吃月亮的古老神话,这足以让我的心里陶醉,我的思绪飞扬!
2、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3、衣着朴素,头发花白;他,不苟言笑,喜欢静思;他,居住在一座破旧的院落。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天狗;蟾蜍(虾蟆);食月;天狗食月;百喻经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165-02
如今天狗食月的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遍布在内蒙古到云南两广的广大地区。如《中国民俗大系・内蒙古民俗》中记载了达斡尔族日食月食民俗:“因为相信万物有灵和信仰多神,遇上日食和月食,就认为是天狗捕日头、天狗吞月亮了,萨满要各家敲打水桶、犁铧、铁盆等响器,好吓走天狗以保护太阳神和月亮神。”
祁连休、冯志华编著的《中外机智人物故事大鉴》中记载了流布于我国两湖一带关于天狗食月的机智人物故事:“写财主为了捉弄智者,宴请时特意不给智者摆任何餐具,或者将筷子钉在桌上,让他无法用膳。智者随即讲起天狗吃月的故事,说众人见了都鸣锣呼救,唯有一人找不到铜锣,十分着急。宾客们忙问:‘那他怎么办呢?’智者说:‘他只好眼睁睁地看着狗吃。’”
刘锡诚、王文宝主编的《中国象征辞典》中记载了广西融水地区的天狗食月传说:“广西融水地区称天狗为‘朵瑙谷’。传说,一天,朵瑙谷骑一匹红马,身后跟随四十人,扛着糯米酒、猪肉串、酸鹅鸭以及刀斧,到朗丢地方寻找最美丽的哔漠姑娘,并骗取哔漠的爱情。到了天上,朵瑙谷现出原形,哔漠自知受骗,纵身往人间一跳,朵瑙谷挥起一刀,杀害了这个美丽的姑娘。所以人们对朵瑙谷十分痛恨,每见到它吞食日月,就吐口水咒骂。”
任宝根编著的《鲁迅著作的江浙方言》中记载了浙江一带的天狗食月说:“‘天狗’――绍兴话读若普通话,旧时神话中的动物,又称‘仙狗’。民间传说中讲天狗会吃月亮,绍兴方言中就有‘天狗吃月亮’一说。”
布依族民歌《十二层天、十二层海》记载了云贵高原一带布依人们月食打狗的独特生活场景:“上到十一层天啊, 我们走到月亮边, 碰见‘都卡’吃月亮。 它吃了半边的月亮呀, 天下黑去了一半。 我们都去打都卡呀, 打都卡好救月亮。 让月亮出来照山川呀, 让月亮出来照夜晚。”人们用歌声描绘了“天狗食月”时人们踊跃救月的美好情感。
在江西九峰森林公园以及湖南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都有以“天狗食月”命名的景点,说明天狗传说已经普遍流传于这些地区。
但是这一传说起源何时,又是如何形成的?学界对此还缺乏相关研究。遍查古代文献中关于天狗食月传说的渊源,发现“天狗”一词在古代早已有之,但是并不是吃月亮的天狗,最早以及很长时间内吃月亮的都是蟾蜍(虾蟆)。
一、天狗
“天狗”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代。《山海经・西山经》中讲到“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在这里“天狗”指古传说中的可以御害的兽名。《尔雅・释鸟》中也出现了“天狗”一词:“~鸠,王~。B,H其。,r轨。t,天狗。”在这里“天狗”被解释为青翠的小鸟。
其次,关于“天狗”的词条是作为星名。这也是“天狗”一词在我国历史上最主要的一个意项。在古代天狗星的出现,被看做是一种凶兆,此星出现则必有血光之灾。如: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天狗,状如大奔星,有声,其下止地,类狗。所堕及,望之如火光炎炎冲天。其下圜如数顷田处,上兑者则有黄色,千里破军杀将。”天狗星有时也被看做是财富的象征,这一寓意相对被采用的就比较少。如:唐魏徵等《隋书》卷二十:“北七星曰天狗,主守财。”
再次,“天狗”是指月中凶神名,《协纪辨方》卷四引《枢要历》:“天狗者,月中凶神也。其日忌祷祀鬼神,祈求福愿。”又引《历例》:“天狗者,常居月建前二辰。”马良春、李福田主编的《中国文学大辞典》中记载:“古代人们因不理解日食月食发生的原理,故传为天上有天狗神者,常张口吞食日月,但它有口无喉,虽然口大能含日月,却终于不能咽下,所以它衔而又吐,吐而又衔。日月神不堪其扰,便指示下界百姓遇日,月食时发出大声以惊吓天狗。据《周礼・地官・鼓人》有‘救日月,则诏王鼓’的说法,可知其传说由来已久,可能与原始天象信仰及巫术有关。”
文中所说的天狗神,是指此月中凶神吗?依据马良春、李福田的观点,天狗食月传说最早在周代就应该已经形成。但是这一传说在以后直至南朝,期间却根本不曾出现相关记载。如果今天流传的“天狗食月”传说中的天狗就是《周礼》中击鼓驱赶的天狗,这样被百姓广为接受的传说,何以在当时以及其后如此长久的历史记载中却从未出现呢?另外文中所引的《周礼》中‘救日月,则诏王鼓’的仪式也并非是为驱逐天狗而设,而是古人在日月食时采用的一种祭祀仪式,这种击鼓仪式由来已久,并在以后历代得以流传。这种日月食的祭祀仪式,不只是在民间,上至宫廷都被严格对待,有一套非常严禁的祭祀流程。可见此说的真实性是值得怀疑的。
那么民间传说中吃月亮的天狗具体是指什么呢?在搜集月食与天狗相联系的文献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认为吃月亮的却并非是天狗,而是月中蟾蜍,这也是我国古代一种更为流行的食月之说“蟾蜍(虾蟆)食月”。
二、蟾蜍(虾蟆)食月
“蟾蜍”一说的由来,又涉及中国另一个神话传说“嫦娥奔月”。食月之“蟾蜍“正是由奔月的嫦娥所化。王充《论衡》:“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其妻嫦娥窃之奔月,是为蟾蜍。” “蟾蜍食月” 的传说在历代文献中都有大量记载,并且这一传说已经逐渐成为后世咏月之典故。《史记・龟策列传》中就出现了蟾蜍食月传说:“日为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乌。月为刑而相佐,见食于虾蟆。”
到唐宋时期,关于“蟾蜍食月”的诗文更是极为多见。唐人卢仝《月蚀诗》就完整的记录了月全食的整个过程:“传闻古老说,蚀月虾蟆精。径圆千里入汝腹,汝此痴骸阿谁生。”。此诗是以月食天象为主旨,记载完整,这在历代诗文选材中并不多见。韩愈对此诗大为赞赏,并仿效其诗作了《月蚀诗效玉川子作》(卢仝号“玉川子”)。李白《古朗月行》:“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诗中李白借“蟾蜍食月”传说讽喻时事,暗喻唐玄宗晚年宠幸杨贵妃,使权奸当道,国势衰微。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五云:“虾蟆蚀月乌蚀日”,又引苏轼语云:“玉川子作月蚀诗,以为蚀月者,月中之虾蟆也。”
蟾蜍食月传说在唐宋诗文中留下大量文献记载,这也得益于诗词在唐宋时期的发展高峰。自宋之后,可见的关于“蟾蜍食月”的记载就相对有所减少。《全金诗》卷六七:“清光半食入肝腴,雄文径欲诛蟾蜍。”《晚晴m诗汇》卷一百三十一:“蟾蜍蚀尽瑶台月,对舞时闻凤鸾泣。”
通过以上诸多记载,可知,天狗有诸多意象,但是都和食月没有直接联系,食月的多是蟾蜍。那么人们的意象中又何时出现了天狗食月的传说呢?
三、天狗食月
在上一章节,我们可以发现,自汉代一直到明清,蟾蜍食月一直是食月传说的主流。但是在今天流传最广却是“天狗食月”传说,那么这一传说起于何时?又是如何替代源远流长的“蟾蜍食月”传说呢?
从有关文献记载来看,郁贤皓主编的《中外名人掌故》中出现了最早的有关“天狗食月”的故事《祖冲之预测月食》:
大明三年(公元459年),祖冲之根据他新测出的交点月数值,预测出当年9月15日晚上要发生月食,并四处张贴告示,通告百姓。
当晚,宋孝武帝的宠臣中郎将(高级武官)戴法兴正在家中设筵为自己祝寿,祖冲之也被邀出席。正当宾客就要入席之际,门外跑来一个仆人报告:‘老爷,不好了! 街上正传今天晚上天狗吃月亮……’
‘放屁! ’戴法兴正要发作,站在旁边的戴法兴夫人打了仆人一巴掌,说:‘今天是老爷的四十五岁大寿,是吉祥日子,你胡说些什么! ’
‘奴才不敢瞎说,有人在街上贴了告示。’
‘谁贴的?’戴法兴阴沉着脸问。
‘是下官张贴的。’祖冲之看着这一幕无知的闹剧,感到实在好笑。
‘啊,是你……’戴法兴气得话也说不出。
因为在那时,所谓‘天狗吃月亮(月食)’,是大祸将要降临的征兆,是不吉利的日子。戴法兴认为在他生日的时候不可能发生月食,肯定是祖冲之有意给他触霉头。
但是,天体运行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戴法兴憋了一肚子气,月食还是按照祖冲之预测的时间发生了。”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南朝著名的科学家。郁贤皓对这一故事的记载也是有关天狗食月传说在文献中最早的明确资料的记载。那么为什么会在南北朝时期,在“蟾蜍食月“一说盛行时出现”天狗食月“说呢?这里吃月亮的天狗又起源于何处呢?
结合摘要中提到的《百喻经》八十四《月食打狗喻》中“月食”时人们“[横打狗”的故事,和我国月食打狗的传说一致不二,那么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影响关联?何以如此相像?
《百喻经》是佛经中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齐天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这部经源于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八十四喻对月食打狗的记载,表明了佛教对于天狗食月这一民间传说的吸收,并把这一传说与佛教教义融合。
关于此经的译出时间目前有五种说法,分别是“永明年、永明十年、永明十年秋、永明十年九月、永明十年九月十日。”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佛教的急剧发展,佛教自西汉时期传入我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第一个。而食月传说在这一时期为一大变,出现“天狗食月”一说,结合已知印度存在的天狗食月传说,以及《百喻经》中出现的月食打狗的习俗,和佛教在这一时期的迅速发展,“天狗食月”传说来源于佛教的传入,似乎是顺理成章。但是根据记载,《祖冲之预测月食》故事是在南朝宋孝武帝年间,而《百喻经》是在南朝齐才被译为汉文,这显然不能证明中印文化在食月传说上的影响互通,但两者几近一致的记载显然不能完全隔断其关联,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注释:
①王孺童.之研究[J].佛典研究,2007(10).
参考文献:
[1]A夫.主编.中国古代名物大典(上)[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3.
[2]赛音塔娜主编.中国民俗大系・内蒙古民俗[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
[3]陈永正主编,古健青,张桂光,张解民编.中国方术大辞典[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一、探索奥妙,心中有数
要写月球就得了解月球,唯有如此,才能下笔如有神。同学们不妨通过学习和探究诸如月球的起源、地质的构造、月相、月食、潮汐、人类登月、月球的开发等问题,了解其基本现象,感知了大自然的无穷奥妙。这样,才能让自我的想象更加合理、充实,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还要对月球文化作深入细致的查阅。可以听一听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读一读咏月的诗赋,唱一唱借月抒怀的歌曲,猜一猜与月有关的谜语等,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究中,一定会有独特的发现与感受。
二、融入时空,奇思妙想
想象要丰富,就要把事物融入广袤的时空之中。即将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聚合于自己的视野之中,把在不同的位置上的同一事物联系起来。如以“月球”为话题的作文,同学们可由古代人们对月球的探索想到现代人们对月球的探索;由中国的咏月诗篇想到贝多芬的《月光曲》。除此之外,还要利用事物间相通、相近或相反的关系展开想象。如可由月光想到光明,在相似联想之中创造出新的形象;可由月的阴晴圆缺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利用对比联想,升华文章题旨;可由明月想到家乡或亲人,以相关联想的方法来扩展文章内容;可由现在推测未来,由已知推断未知,以推测联想的方式来丰富文章内容。同学们只有融入时空,多方联想,才能做到文若泉涌,涉笔成趣!
三、歌咏月球,妙笔生花
月球奥秘的解说,月球文化的阐释,月球未来的展望……我们的目光永远追随着那让人遐想万千的月亮,深情的赞美是它永恒的主题。无论是编造一个关于月球的故事,或者是对它作生动的说明,还是对它抒发自我的真情与感悟,最好围绕这一主题来展开。只有这样,才能使想象更加合情合理。同学们可以写童话、寓言等不同文体的文章,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得文章生动形象起来。在结构的安排上,可以传承前人或明或暗的表达技巧以及布局谋篇的独具匠心,力求构思新颖别致,符合时代特点,让月球在你的笔下放出夺目的光彩!
【例文】
月宫一日游
湖北松滋市南海中学
覃冬杰
翻开日历,现在已是2020年了。
随着时光的飞逝,我们居住的地球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类已经开始重视环境,并利用日趋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美化环境;人类用环保型飞机代替人工撒种,使世界陆地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0%以上;沙尘暴已成为过去,土地沙化也成了难得一见的奇迹;就连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也成了一片热带雨林……现在,地球上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近乎于上帝耶和华的“伊甸园”了。
现在,我作为一名博士,为了完成最新的论文《月球》,向世界航天总公司提出登月的申请,很快就被批准了。
我在助手的陪同下,乘着世界最先进的“太空五号”飞船,在50分钟内登上了月球。
我踏上这片土地,不觉惊讶人类的本领为何如此之大――因交通便利,人类已把不需任何养料的人造植物、动物移植到了月球上,现在的月球可以作为第二个地球了,但因地球的变化,人类已不需要移民了。
我和助手借着探测仪走去,不觉来到了一座巍峨的宫殿前,门顶题写着“广寒宫”三个大字。看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小时候奶奶给我讲过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正当我沉浸在回忆中时,门“吱呀”一声开了,走出一位怀抱玉兔的美丽绝伦的仙女,这不正是嫦娥仙子!她引导着我们进入了广寒宫。广寒宫真是一座美丽的宫殿,洞口挂着很多银色冰帘,颇有诗情画意。进入广寒宫,只见两旁的冰壁上呈现出各式各样的雕纹:有百花齐放,有飞禽走兽……这些鬼斧神工的天然壁画,是冰雪凝结、融水逐渐侵蚀而成的。我不得不惊叹自然造化的神妙。
接着,嫦娥仙子热情地款待了我们,丰盛的菜肴都是地球上所没有的,像什么“明月独悬”、“朗朗乾坤”等,都让人回味无穷。
她还带领我们游遍了月球奇观。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月球金字塔”了,其构造和地球上的金字塔别无两样,但规模却宏大得多。要知道,这可是现代社会的最高技术都造不出来的呀!我真怀疑这是不是“月球人”建造的。
我们有说有笑地游玩着,听嫦娥仙子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不觉已过了大半日。我偶然看了看表,我们来到月球已经十多个小时了。助手催促着我:“博士,该回去了。”我好生留恋这里,但时间过长,我不得不回去了。
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嫦娥仙子,带着好心情回到了地球。不用说,我的这篇论文一定完成得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