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大名著的作者

四大名著的作者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大名著的作者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四大名著的作者

四大名著的作者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四大名著 名著衍生剧 名著改编 受众心理 改编原则

《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又将于近期开始新版的电视剧拍摄。四大名著的新一轮改编成为当今电视荧屏上的一大热点。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至今。影视工作者对四大名著的改编从未间断过,单就《西游记》来说就有央视《西游记》,《续西游记》、《西游记后传》、TVB《西游记1》《西游记2》、台湾中视《齐天大圣孙悟空》等众多版本。这些改编剧或忠实原著寻求超越,或稍加演绎加以戏说,更有甚者完全脱离原著本身进行恶搞。面对这众多改编现象笔者认为在当今的跨文化语境下名著尤其是被称为我国古代小说之典范的四大名著的改编更应该慎重严肃地去对待。既不能不顾艺术现实的需求呆板的忠于原著,更不能以“时代要求”为幌子进行无原则的恶搞。本文将针对名著改编要不要进行现代性改造、改编原则、改编之度三个问题进行分析。

一、要不要进行现代性改造

文学与影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文学名著改编为电视剧也成为一种趋势,在改编的原则性问题激烈争论的同时,电视剧的艺术现实与小说改编剧之间的关系日益彰显。小说改编剧宛如我国电视剧的艺术现实的一面镜子,既得益于它,而又受限与它。

名著改编由于受时代的物质条件、精神文化、社会心态、价值取向、受众心理等等各方面的限制,无论改编者主观上愿意与否,必然会将本时代的特征反映在改编后的影音资料上.同时反之,从每一时期对名著改编所反映出的时代气息也可分析出那一时期人们对电视艺术特殊的理解和诠释。

1、代性改造的必然性

四大名著具有权威性,文化严肃性,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性的特质,其被改编为电视剧的方式方法,改编的程度、目的:改编成的形式,甚至电视剧播出后的影响。都比较能典型的体现出一个时期的电视剧的艺术现实状况。而同样当今跨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现实也预示着四大名著改编剧要想取得成功必然要接受时代的参与。

姑且不考虑现代的艺术现实的要求。单就时空因素的变化来讲,现代的服装,化妆,拍摄技术,硬件设备,甚至夸张一点现代人与古代人长相的差异,思维方式的改变,这些都作为一些隐蔽的现代性因素必然的参与到了名著改编的过程当中了。而时空因素作为电视剧改编者对名著进行二次创作所遇到的最大的不可抗力,名著改编必然会受到不可避免的现代性改造。

2、现代性改造的必要性

当今正处于一个多文化的语境下,自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众多文化因素涌入内地,近年来随着港澳回归,中国加入WTO,政治经济上的开放与多元化,必然带来文化语境上的多元。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四大名著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权威作品,其承载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其要想再次搬上荧屏不能不考虑进行必要的现代性改造。

另一方面每一时代由于受到经济水平和政治要求的制约,或是由于学术上的争论带来的四大名著改编过程中的取舍,甚至编导者自身对作品的理解程度都会影响到四大名著电视剧改编的艺术价值,比如央视旧版的《红楼梦》对其结尾的处理竟采取了一种完全脱离原著的改编方式,对一些被认为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神话故事情节基本上都加以剔除,这些在现在看来不能不说是一种艺术上的缺憾。相信新一轮的改编热潮对这些往日的不足会加以重视和重新处理。

二、名著的改编采用哪种原则?

目前对于名著的改编原则基本上有四种说法:

[1]古典论主张忠于原著。

[2]现代论主张尊重现代的艺术现实和受众的欣赏趣味。

[3]两者结合论。认为既要尊重原著,呈现出它的古典性:又要具有现代性,反映出时代气息。

[4]编导再创作论。这种观点认为名著改编应该具有独创性。

在四大名著的改编过程当中。随着时代的变化改编原则也随之相应改变,80年代主要以古典论为原则,比如87版央视电视剧《红楼梦》,虽结尾出乎意料但它在艺术处理上基本上坚持了“古典”二字。而90年代则是现代论与两者结合论。像94版央视电视剧《三国演义》。电视剧对整体结构进行了调整,对某些情节的增删更凸显了原著的主题。新世纪的编导再创作论。如新千年后《西游记》各版本电视剧,甚至出现类似《春光灿烂猪八戒》、《水浒无间道》等“名著衍生剧种”。

古典论固然有助于保留原著的原汁原味,逼真的表现原著描写的场景,容易成为荧屏上的经典,但从另一角度它却弱化了电视这一表现载体的特质,利用电视技术有时甚至可以将原著的描写升华。让其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内涵。而现代论尊重了受众,着眼于现实社会,在商业层面占据绝对优势,而且往往会出新意,但却容易忽视艺术和文化底蕴,甚至道德底线,沦为随波逐流的产物。独创论注重了艺术表现,发挥了编导独特的创作魅力,但往往忽视受众的需求,而且由于个人理解的角度层面不同。难免会有偏差有盲点。相比较来看古典与现代两者结合论的路子相对较宽,既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原著的古典魅力,却又不忘照顾现实社会的受众需求。但在具体把握上还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值得强调的是虽然两者结合论看到了改编的现代性的必要却忽视了其必然性。毕竟时空因素作为最大的不可抗力无论编导者愿意与否,它都会毫无阻拦的参与到创作过程当中。

三、名著改编之“度”

1、取舍之度:糟粕也是名著的一部分。

四大名著能成为经典并不是说名著就是绝对完美不容有丝毫改变的,名著的作者并非圣人,在现代人的眼光中,其内容上和思想上必然也有种种缺憾和落后迂腐的东西,但这些只是白璧微瑕,并不能否定其艺术价值辉煌夺目。但我们也应看到无论精华还是糟粕都是名著的一部分,就像硬币的两面一样,二者是不能进行绝对的分割的。虽然我们主张重拍名著要注重对其进行现代性改造,但这是着重强调于拍摄技术手段手法和为能更好的体现名著艺术价值的物质设备基础上的,并不是单纯的舍弃糟粕。而在于怎样找到一个能使现代的艺术现实与经典名著完美结合的契合点。

2、创新之度:反对恶搞名著。

时代在变化,电视剧改编原则也在变化,同样受众需求和要求也在变化。但是受众的要求不等于受众的需求。受众想看的并不一定是其精神领域所缺少的。这要求改编者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改编者必须意识到,自己所拍摄的是代表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涵养的作品,其不仅带有深远的社会影响,更对下一代在接受理念和道德教化上有着不容忽略的社会责任。在当今的社会现实条件下,受众对于演义和戏说似乎已经习以为常,或说是已经认可,那些带有“娱众色彩”的名著改编剧类似TVB版的《西游记》流行一时从而也为改编者带来了可观的商业价值,其一定程度的成功说明了观众对于名著的接受眼光的变化,但人们对于名著恶搞却仍是排斥和厌恶的。提醒改编者面对滚滚商潮切莫迷失方向,虽然戏说演义受到一定支持,恶搞也有零星响应,但要想使作品得到大众的认可,最恰当的方式还是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加以现代性的改造,这样出来的作品才能流传更久接受面更广,也才能获得更大的商业价值。

3、形式之度:别挂着羊头卖狗肉。

四大名著的作者范文第2篇

“鲁班年轻的时候,父亲让他去终南山向木匠祖师拜师学艺。鲁班跋山涉水,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到终南山,找到了木匠祖师。祖师见他聪明机智、态度诚恳,便收他为徒……”我给儿子哲哲读“小小孩影院”系列里的《鲁班学艺》。书中的泥塑人物造型让人印象深刻,小家伙听得不亦乐乎,一遍遍地让我读。

读完《大闹天宫》那一本,更是经常在屋子里甩起“金箍棒”,还不忘问我:“你说如来佛祖为什么那么厉害?金刚为什么是四个,而不是五大金刚呢?”于是,或网上找材料,或借阅相关书籍,帮助哲哲也是给自己扫盲。不知不觉间,我俩对传统文化都有了更深的了解,甚至有种恍然大悟之感。传统文化学习如何入门是个学问

让孩子学习传统文化,有着现实的必要性,但怎么学、学什么,从哪里人手,大有讲究。仅以阅读为例,一提到传统文化阅读,很多老师或家长首先想到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一位小学刚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就很自豪地告诉我,她的孩子已经通读了四大名著。我的观点是,尽管每个孩子的阅读情况不尽相同,但总体来看,小学低段的孩子不太适合阅读原版的四大名著,因为孩子的爱模仿特点,加上生活阅历经验、价值判断不够成熟等,显然不能深刻领悟作者的“满纸荒唐言”。

例如,有学生读《水浒传》时,很向往和佩服“黑旋风”李逵的打打杀杀,也为武松手刃潘金莲而拍手称快,全然没有看到此种血淋淋的暴力有违现代社会的精神。我相信,无论在什么时代,原著中“武松口噙着刀子,双手去斡开他胸脯,扎乞的一声,那鲜血就冒出来。那妇人就星眸半闪……把心肝五脏生扯下来,血沥沥供养在灵前……”之类的文字,孩子读了会如何感想。如果没有及时引导,不是在孩子的心里埋下真善美,而是走向了德育的反面。

低龄儿童一定要选择适龄读物

四大名著的作者范文第3篇

书,记载着历史,反映着当下,思考着未来。一位先哲说过:“不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狭小的,他充其量只能活上一辈子;多读书的人,天和地都是广阔的,他能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将来。”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四大名著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四大名著读书心得1【扭曲的社会——读《西游记》有感】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座丰碑,与《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并称我国“四大名著”。

书中所描述的各路神佛,魑魅魍魉,惟妙惟肖,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瑰丽绚烂的神魔世界。

从我第一次接触《西游记》,由一本充满幽默风趣的连环画,到如今只有注解的著作,我对其所描述的故事和表达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不再如儿童时期单纯的喜爱看猴王脚踏凌霄,大闹天宫了。

鲁迅先生曾评价过“什麽皆有情,精魅亦同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每个故事中风趣,幽默的故事并不只是“故事”,它反映了现实社会即作者所处时代的扭曲与缺失。

在唐僧师徒取经的路途中,不难发现,很多妖魔都是有“后台”的,他们大多是那些神佛的弟子或坐骑,每当孙悟空挥棒欲“为名除害”之时,那些神佛一句“大圣,手下留情”,便可既往不咎,而那些没有“后台”的妖魔则“死于非命”。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算是一个积极的“革命分子”,然而对这样的环境也是无法改变。这无不反映了当时社会,朝廷中多数人,为官不正;再如,第七十八,七十九回中,唐僧师徒路经比丘国,比丘国王为妖魔所缠,国王听信谗言,欲将一千一百个孩童的心肝作为药引,故事看似荒诞,夸张,但它却真实反应了现实社会中,皇帝的昏庸无道,想问“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秦始皇焚书坑儒”,“隋炀帝弑父杀兄”······这些历史君王,哪个不是更加的“匪夷所思”?

《西游记》所描述的是一个扭曲的病态的社会,对于现实社会,借用当代作家余华的话说“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真是小巫见大巫了。”

四大名著读书心得2《包容与点赞是胜利的源泉》

去年暑假,爸爸给我买了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这本书,一开始我是被父母逼着看,到后来我一有空就主动翻阅,它已经成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喜欢这本书,不仅仅是书中的“大脑天宫”“三借芭蕉扇”“偷吃人参果”“大战红孩儿”等精彩动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结吸引了我;更重要的是,通过认真的阅读和父母的讲解,我还懂得了一个大大的道理,那就是“不要只盯着别人的缺点看”,人无完人,要宽容别人的缺点,发挥别人的优点,通过团队合作最后才能取到“真经”。

“西天取经”四人组合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之中,他们特点鲜明,各有所长:唐僧理想信念异常坚定、认准目标绝不放弃;孙悟空火眼金睛,降妖除魔本领;猪八戒性情开朗,憨态可掬;沙僧忠厚诚实,任劳任怨,遵守纪律。

正如“硬币有正反两面”一样,他们各自的缺点也显而易见。比如,唐僧顽固认死理,不分青红皂白,常常“错怪悟空”,还把他气回花果山;孙悟空脾气特别急躁,好斗暴力,一下子就“三打白骨精”,遇事总想“一棒子就解决”;猪八戒取经意志最不坚定,一遇困难就退缩,经常将“分家当散伙,回高老庄”挂在嘴边;沙僧总是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半点意见,“我听师傅的,我听大师兄的”是口头禅。

师徒四人走到一起,恰恰组成了一个非常包容而又有活力的团队,师傅把方向,大师兄冲锋开路,二师兄牵好白龙马,沙师弟埋头挑担。虽然各有缺点,但充分发挥出各自的优点,取长补短,才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成正果。

联想到我们可爱的班级,是由42位拥有不同性格和脾气的小伙伴组成,同学们有的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体育方面很突出;有的不太遵守课堂纪律,但非常乐于助人……我们千万不要对别人的优点视而不见,却抓住缺点和不足紧紧不放。我们更应该对别人的优点多多点赞,对别人的缺点多多包容,这样的话,我们的班级团队一定会越来越棒,我们自己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

四大名著读书心得3一部古老的神话故事,但却引起了儿童的喜爱,那就是《西游记》。小时候,我只是看动画片与图画书。但现在,我不仅看与读,而且还学会了思考。

《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大家都十分了解。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孙悟空啦!因为他总是聪明过人、助人为乐、能分辨好人与坏人,来守护唐僧和弟兄们。他就像我们现在的人民警察一样,火眼金睛,抓坏人救好人,时刻保卫着我们。或许由于唐僧遇到麻烦的事情就不动脑筋,盲目地接受别人的帮助的缘故吧,有时才会不听孙悟空的好心劝告,掉入妖怪的手中。这足够说明了遇到麻烦的事情要动脑筋,如果不动脑筋,听了别人不好的意见,反而会更糟糕。不过我还认为唐僧过于善良,哪怕对待坏人也十分好,因为他只看表面,不了解人的本质。

我也很喜欢猪八戒。我觉得他是个性格单纯但很可爱的人。他不会想出一些好方法,但却有正义感。只要他想做的事,他就一定会去做。他会奋不顾身地保护师傅的安全,而不考虑自己的安危。看上去他有些笨不动脑筋,但是人们觉得他笨的可爱。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怕敌人的胆量。不过有些事在做之前要仔细考虑,分清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要凭自己的实力去做。

总之,师徒四人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长处,哪怕是他们的短处也必须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有,如果有的话,要努力改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真的非常好看。每一个章节都有许多不同的惊险冒险,让人不由自主的一页一页看下去。虽然大家都认为悟空法力高强,是最厉害的,但我却有点不以为然。他法力高强是无庸置疑的,但我认为西天取经的旅途之所以会如此有惊无险的顺利,而非悟空一人的功劳。不管怎麽说,西游记真的很好看。

四大名著读书心得4《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成篇小说。《水浒传》既然是四大名着之一,就必定有他发光出彩之处。之前虽然囫囵吞枣的看过一点点,但完全不知其所云。这个假期我再次随各位梁山泊的英雄深刻的体会了一番他们的“忠孝义”.

《水浒传》里的人物都刻画得十分传神,性格鲜明。例如:“花和尚”鲁智深,他得知郑屠欺负金翠莲父女,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帮助他们逃跑,故意激怒郑屠,三两拳就打死了恶霸郑屠。这一系列的作为都充分的期限了他是一个粗中有细,性格暴躁,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真汉子。

《水浒传》故事情节曲折有趣,事态的变化常常让人意想不到。认真品读《水浒传》,才能感受到梁山好汉的“忠孝义”.

孝:梁山英雄身上不缺乏对父母的孝。李逵思母心切,便回家背老母,没想到母亲却被老虎给吃了,李逵怒杀四虎。这是危险呀,是对母亲的孝给了他力量。还有当武松得知武大郎是被潘金莲毒害的,为了替哥哥报仇,于是就割下潘金莲的狗头,掏出其五脏六腑;杀了西门庆;获罪被流放孟州,也在所不惜。

忠:他们有对国家社会忠心。宋江宁愿死也不愿意让李逵造反,李逵几次想起兵造反,都被他阻止了。宁可朝廷负他,他忠心不负朝廷。这是“忠”还有林冲的妻子被高俅的儿子欺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义:为了朋友兄弟,赴汤蹈火,舍命相助、同生共死。何其伟大的“义”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于登天。而梁山好汉个个义胆包天。

《水浒传》让人过目不忘的就是英雄们的“忠孝义”,使我强烈地感受到了古代英雄豪迈的气概和性格。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文学名着。

四大名著读书心得5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着之一,讲了三国时期吴,蜀,魏三国鼎立。一场刀光剑影的战争还清晰可见,显示三国时期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动荡不安的现象。

什么“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以及“粗中有细勇猛善战”的张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足智多谋”的忠臣诸葛亮;还有心胸狭隘的周逾,长厚的鲁肃等人交织在一起,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故事。

首先是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就让我对刘备产生了很深的感受,他非常重情义,也很有爱心,也非常的顾全大局,就拿三顾茅庐这个故事来说,刘备为了统一乱世,三次才请到了诸葛亮,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控制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定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如果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一定能联吴抗曹。

接着就是诸葛亮,这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火烧新野,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七擒七放孟获,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如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准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于是关羽和张飞准备一起去找刘备,最后终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激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高兴!在书中描写关羽的一句话是: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四大名著的作者范文第4篇

不可否认,近年来,随着电子阅读兴起、阅读方式多元化,公众阅读“去经典化”的倾向愈来愈明显,传统名著的阅读地位越来越式微,不光是大学生读不下去《红楼梦》,据说连一些图书馆的很多名著也消失了。而“快阅读”“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甚至是读图之类的快餐文化,却成了如今适应浮躁社会的主流,不断挤压着当下年轻人的读书时间,同时挤压着名著走进青少年的机会。一份{查显示,五成学生对名著“不待见”,而网络文学、武侠玄幻小说、言情小说、漫画则是他们的首选。

在这种浮躁的阅读氛围之下,名著的阅读缺失便是自然而然的,认为《红楼梦》等名著读不下去的人,也便司空见惯。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一项调查发现,《傲慢与偏见》、《简・爱》、《呼啸山庄》等经典著作都是英国人最爱读的书。

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人们不读名著有何隐忧?如何让读者重新爱上名著?

一些专家说得好,经典名著所关怀和弘扬的,总是具有永恒性的东西;读名著不只是读书,“特别是四大名著,它们的内容往往与人性矛盾挂钩,具有时代穿透力,读它们不只是读书,更是在读人生――仔细品味,就能在其中增强对生活的感悟”。确实,名著是全民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值得反复阅读,经常阅读,一代又一代地传承性阅读。

经典名著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字字珠玑,内涵深厚,是人类知识的结晶和智慧的源泉。其意韵之美、精炼之美、智慧之美千古流传!经典中包涵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抱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意志和胸怀;“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理想;“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为人原则以及“无为而无不为”的聪明智慧。

最是书香能致远,常吟清词愈馨香。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每个人也许都将面临无法按捺的诱惑,那些外部环境的变化,客观上都容易令人茫然无措、浮躁不安。唯有读书可以开阔胸襟,将个人成就得失,置于历史世界的大背景中;观古达今,观人知己,将个人的喜怒哀乐,感同于他人的一颦一笑,则有会心者,即能谦恭自制,知足知辱,知止而后定。唯有读书能养志安神,尊贵个人,摈去浮躁之气。

品读经典,让我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阅《三国演义》,其是以三国争雄为题材,展示帝王将相为争取一统天下而斗智斗勇的故事,最终把天下瓜分三国。作者罗贯中用高超的写作技巧,把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周瑜等的性格和功业夸张展现,刻画成非现实的超人。此经典不仅篇章的骨架,逻辑引人喜爱;这里面的计谋和思想更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垫脚石。品此经典,不管在生活中或在战场上还是在商场上都是众人赞叹的珍宝。

看《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利用超强的想象,通过虚构出的神、人、妖这三种层次,以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去西天取经为主线,延伸出各种超乎寻常想象的情节,来展示反对封建统治,追求民主,追求自由的看法。其小说,不仅逻辑高超,写作超强,而且思想的折射更是出乎常人。

中国四大名著,不只《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值得我们品读,《水浒传》中惟妙惟肖刻画的108个好汉和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爱恨情仇,都是如此高明的展现超人想象,折射对封建社会的反抗,争取民主的渴望。

中国不仅拥有这四大名著的瑰宝,我们要品读,也有引以为豪的诗、词、曲的经典呢!

品读经典,如赏灵山秀水。诗仙李白雄奇瑰丽的诗笔,带我走过激情的山川,豪看祖国的大好山河;王维空明清丽的诗情,把我融入如画的意境;那边关的冷月、大漠的孤烟、长河的落日、蜀道的奇峰……难道我能不倾情山川么?难道我能不思慕那高山明月般的情怀么?还有,婉约派女词人代表李清照,在南北宋乱世中,创造出让世人赞美、婉约的美词,反映在乱世中百姓渴望民主。见山之美,水之美,月之美,词之美,能不置身经典,涵咏山水之清芬,化作灵魂之奔腾。

庄子丰沛我的心性,逍遥我的心灵;论语充实我的智慧,教会我的人生。文天祥的热血丹心,高唱《正气歌》,司马迁的《史记》,丰富我的阅历,磨砺我的剑锋……品读经典,品出仁爱性善,更感受出一颗颗激情满怀,为实现祖国繁荣昌盛的民族心。

今天,随着科学与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但对于精神方面呢?有多少青少年还记得我们的瑰宝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谁么?有多少学生是把课余时间用在品读经典的?我们扣心自问是否有品读超过三本以上的经典呢?面对这物质的诱惑,商场的欺诈,高科技的出现,可能我们已经把品读经典不当一回事了。可是,一个人想要成才、成人,想要成功,品读经典是实现美好愿望的催化剂;一个国家想要强大,想要繁荣昌盛,品读经典是我们实现中国梦,走向文明社会的垫脚石。

经典作品可以带给我们力量,经典人物能够给我们向上的激情。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四大名著的作者范文第5篇

钟毓灵秀的解释为: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出自红楼梦名著。《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曹雪芹(约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祖籍存在争议(辽宁辽阳、河北丰润或辽宁铁岭),出生于江宁(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