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关键词:建筑;安全事故;成因;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
1.1、工程项目具有不固定性
建筑工程的流动性,主要体现在施工项目和施工队伍这两个方面。建筑企业的生命力就在于施工项目,所以,企业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会承接各个地区的施工项目,这就决定了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具有不固定性特点。而作为建筑企业的施工人员,则需要跟随项目从一个地区转换到另一个地区,使得企业出现人员大幅度流动的现象。
1.2、管理工作复杂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数量不增多,各企业在规模’资金实力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复杂的情况使得建筑企业很难做好安全监管工作。另外,从地形构造来看呢,我国各地区的差异性很大,地区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的状况;从国土面积来看,我国具有幅员辽阔的特征。施工项目的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在这种作业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容易引发不安全因素,这就直接加大了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程的难度。
1.3、管理人员密度大
我国建筑行业的工业化发展步伐比较慢,其工业化水平低,尚且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大量的劳动力。在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大量涌入该行业。由于农民工队伍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训练,使得建筑企业施工队伍存在综合素质水平低下的状况,这对建筑企业的工程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人员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2、建筑工程安全风险主要来源
2.1、在建筑施工中不规范的人行为
人的不规范行为主要表现为:遗漏或遗忘现象、颠倒事物、没有按照规定或时间操作、无意识操作、进行规定以外的动作等等。人为原因,需将故意行为排除掉,不同阶段的失误会引起不同的风险。
2.2、在建筑施工中不安全的物状态
项目低价中标以后,施工方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加班加点,不断简化建筑工艺和程序,简化安全设施,建筑的质量和施工者的人身安全根本得不到有效保障;施工设备落后,大多靠缺乏专业技能的廉价劳动力进行手工操作,作业空间缺乏必要的封闭措施,不同空间之间的联通可靠性很差;施工临时设施没有按照专业技术要求和标准进行搭建和安装,建筑设施不配套,施工能力远远超出其承受力,因此被迫进行多次调整和改变其功能用途;普通工人没有专业的工作技能和专长,流动性又大,为了能够尽快的得到领导认可,获得工作机会,需要不断地熟悉新工艺、新环境,这通常是这些工人的工作弱项。
2.3、在建筑施工中环境的不适应状态
施工现场条件恶劣,可能出现陡坡或者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的地区,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造成对人身安全的伤害和财产损失;一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台风、洪涝)等天灾可能造成意外事故。
3、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3.1、安全意识淡薄
我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工作当中忽视了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主要表现为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责任不够明确,安全管理制度也不是很完善,即使存在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但是也不能够很好地将其落实到位。同时,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保障体系也比较的薄弱,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人员不重视相关的现场安全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3.2、建筑市场及其他方面
其一,分包管理问题,我国建筑业市场门槛相对较低,分包单位轻视安全管理,不依据规范作业,不能对分包队伍进行有效安全管理,分包承建工程的安全问题突出。其二,技术落后,我国在安全防护、检测的技术、设备和器材等方面相对落后。其三,安全评价不科学,监管部门一般通过安全检查评分评估施工安全状况,是一种静态、被动、片而的评估方法,无法充分反映和评估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状况。其四,安全生产许可证问题,部分施工企业不按规范设立安全管理制度和生产责任体系.安全机构和人员配备不完善,识和观念,安全隐患较大企业缺乏安全生产责任意。
3.3、安全监督管理不规范
建筑施工是一个十分庞大系统的工程,牵涉到很多方面,施工安全生产管理与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直接挂钩,是建筑施工必须关注和重视的重要方面。由于企业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生产安全意识不高,没有相关健全完善的保障体系作为依据,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但并没有按照制度严格执行,安全隐患时时存在。施工现场的管理是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当加以重视,而施工现场没有安全警示牌和安全标志,封闭管理做得不到位,有些人员没有相应的安全设备就随意进出,现场环境布置混乱,施工材料没有按照规定进行分门别类地摆放,而是随意放置,很容易出现高空坠物、建筑坍塌等一系列安全事故,这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整体质量都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4、建筑工程安全事故解决措施探讨
4.1、改善施工环境
根据我国的安全生产劳动法,建筑施工之前要对施工的即时环境因素和安全技术措施进行考擦,只有通过了技术标准才能够允许施工人员进行建筑施工作业,有一些特殊作业的施工如高空装窗户,地洞中建隧道和核电站的建设需要特殊的工作服。建筑企业应当对员工的生命财产负责,不只是为了利润和效率,需要切实的考察环境问题,及时制止安全隐患的作业,有效地改善施工环境,给施工安全带来保障。
4.2、制定施工人员规定
为了减小建筑施工过程的操作问题,建筑企业需要根据行业内标准制定正确的施工人员操作规定,并严格的执行这些操作规定,落实到施工的各个角落。建立奖惩措施,对严格执行这些操作规定的员工进行高调奖励,并给与一定的宣传,而对违规的人员执行惩罚措施,有效地制止因为操作不规范而带来的安全事故问题,把这些操作的方法不断的进行完善,最后在操作规范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4.3、加强各项管理制度实施
对于项目的负责人和施工工地的负责热,需要加强管理的力度,建立层次监督制度,促进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的实行。在建筑施工管理方面,需要要求每个施工工地的员工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止意外的事故,严格监督工作证的携带以防非工作人员混进施工工地,建立工地巡查小组,层层管理督促项目负责人下达正确的指令,建立工作人员的管理制度,坚决将建筑工程中的安全事故的灭杀在萌芽之中。
4.4、加强机械设备维护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购买的设备都是存在一定的使用年限,严格地执行报废老化的设备,建立设备和员工责任制,如果设备出了问题,相应的员工没有进行保修将被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加强设备的使用规范,定期的使用方法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强化设备的防护装置,对了业界已经淘汰的装备进行更新,严格要求操作人员带证上岗操作,杜绝设备引发的一些列安全事故。
总言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保障性工程,施工企业要注重安全管理机制的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要注重从细节抓起,从人员保障和安全责任到位抓起。做到制度建全、制度执行力可靠。作为安全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安全预警和监管机制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防范机制,是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理念的关键支撑,所以更要重视对企业安全预警和监管机制的建设和执行保障。
参考文献
[1]冯利军.建筑安全事故成因分析及预警管理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bearing capacity and hysteretic behavior of ring plate reinforcement on the compression bearing capacity and hysteretic behavior of T type steel tubular joints, to making the two groups of specimens, specimens in each group often have a unreinforced T type and a ring plate reinforced T type circular steel tube joint. Both groups are all taking a compression bearing capacity test and hysteresis tes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hysteretic performance of the collar plate reinforced joints are respective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unreinforced.
关键词: T型圆钢管节点;环口板;承载力;滞回性能
Key words: T circular steel tube joint;ring plate;bearing capacity;hysteretic behavior
中图分类号:TG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3-0085-02
0 引言
钢管结构轻巧、美观,故在各种现在建筑中应用较多。在钢管结构中,节点部位有较大的应力集中,主管靠近节点部位较其它部位容易发生破坏,故管节点是钢管结构的薄弱环节,为了提高管节点的受压承载能力与滞回性能,需要对节点部分的主管进行加固。加固的方法有许多,文献[1]- [2]对内置插板对管节点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管外部加固有垫板加固与环口板加固,文献[3]对这方面加强的承载力进行了研究。文献[4]与[5]分别对T型方管节点与K型间隙方管节点进行了滞回性能研究。环口板加固是近几年刚刚兴起的新型加固方式,对它的研究国内很少。文献[6]对环口板加固节点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研究的节点范围较少,故需进一步研究这种加固方法。
在试验研究中,对两组试件分别进行受压承载力与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1 试验装置
1.1 加固T节点几何图形
图1为加固T型钢管节点的几何构造。
1.2 试件外形与尺寸
图2为环口板加固T型管节点的形状与尺寸。
采用对比试验,第一组试件为受压承载力试验,第二组试件为滞回性能试验。两组试件分别有两个,一个为未加固T型圆钢管节点,一个为加固的T型圆钢管节点。第一组的未加固试件和加固试件与第二组的尺寸相同,其几何参数如表1所示。
1.3 试验装置与加载方式
使用实验室的万能试验机对试件施加荷载,图3为其试验的整体图像。为了对比,四个试件的边界条件相同,试验中四个试件加载方式与加载速率基本相同。
2 试验结果
2.1 试验过程及破坏现象
2.1.1 第一组试件试验
对一组试件进行受压承载力试验。
图4显示的是未加固试件的局部变形,在支管和主管的相贯线处主管发生局部屈曲,说明未加固试件的支管的轴向刚度大于主管在径向的度。
图5显示的是加固试件的局部变形,发现主管屈曲从支管与主管的交界处转移到环口板与主管的交界处。但主管的底部保持一条直线,没有太大的变形。
2.1.2 第二组试件试验
对第二组试件进行滞回性能试验。
在受压时的变形与第一组试件类似,在受拉时随着试验的位移不断加大,裂纹逐渐扩展,最终破坏形式如图6和图7。
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结束试验后,提取试验数据, 未加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为128kN,加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为155 kN,加固试件比未加固试件承载力提高了21%,图8为未加固试件与加固试件的荷载P和端头位移u的滞回曲线。发现加固后试件曲线的总面积明显大于未加固试件曲线的总面积,所以加固试件的滞回性能明显好于未加固试件的滞回性能。
3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两组试验测试,可以得到以下结论:①加固后试件的受压承载力明显大于未加固试件的受压承载力;②加固后的试件的滞回曲线的总面积明显大于未加固试件的总面积,故具有更好的滞回性能。
以上结论是通过两组试件比较试验得出的,对于环口板的尺寸大小对其受压承载力与滞回性能的影响,需更多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这将在后续工作中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王阁, 张季超.内置加强板空间相贯圆钢管节点在广东科学中心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建筑,2007,37(10):93-97.
[2]李涛,邵永波,张季超.内置横向插板加强型管节点静力强度研究[J].钢结构,2009,24(123):25-29.
[3]Shao YB. Study on reinforcing methods for welded tubular joints structures[J]. Journal of Yant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ition), 2009, 22(4): 312-320.
[4]武振宇,陈鹏,王渊阳. T型方钢管节点滞回性能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8,41(12):8-13.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增长 计量经济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471,564亿元,位列美国之后,高居世界排名第二位。比之刚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1992年时增长近15倍之多。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国内生产总值中投资部分一个主要类别,也是投资中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主要部分。但是究竟固定资产投资对于国内生产总值有着怎样的影响?我国同一时期不同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是否具有一致性呢?这就是本文的研究内容。
一、模型设定
研究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增长的衡量。最能够体现经济增长的数据就是GDP。
(二)数据范围的选择。为了代表我国主要城市,选择的数据范围是直辖市和全国各省的省会城市,但由于自治区的省会拉萨的数据不全,所以剔除,另外再剔除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台湾地区,所以一共30个样本。
(三)数据性质的选择。为了能够既分析出全国各地区变量间的平均关系,又能分析出相互地区间的差异,并且所用数据能保证基本正确,所以选择的是2011年中国30个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截面数据。
(四)影响因素的分析。根据经济学相关理论,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特别是其中的固定资产投资更是起到了主要的促进作用。另外,为了分析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否相同,所以引入反映地区的虚拟变量。根据一般习惯性划分,根据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将中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据此我们引入D1、D2两个虚拟变量。D1=(1,城市属于东部;0,其它),D2=(1,城市属于中部;0,其它)。
(五)模型形式的设计。由于本文主要是对我国主要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所以对被解释变量地区生产总值(Y)与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I)进行回归分析,并将方程设定为简单线性型:。然后为了分析各地区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地区生产总值影响的差异,引入虚拟变量D1、D2,方程设定为多元线性型:。
二、模型的估计与调整
(一)地区生产总值对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回归
由于本文主要是对我国主要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所以对被解释变量地区生产总值(Y)与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I)进行回归分析,并将方程设定为简单线性型:
回归估计结果所形成方程的截距项为负数,这与经济意义不符。说明模型的设定存在问题。因此改变模型的形式,将模型的两边取对数形式可得:
此时,无论是经济意义检验,还是计量经济学的检验,都是符合的,并且可以得出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地区生产总值有显著性影响。本文至此已经从实际数据的回归分析的角度说明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地区生产总值的关系。
(二)地区生产总值对其他因素的回归
地区生产总值Y对各地区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地区生产总值影响的差异D1、D2以及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I进行回归得i= -386.5998+ 2.340020Ii+ 439.8223D1 -35.67035D2此模型从结果上看一方面,截距项为负,与经济意义不符另外,D1与D2的t值在下也不显著,因此需要改变模型的设定形式。
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当Y取对数的时候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佳,因此采用此种设定再次进行回归得:
此时,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亦不存在自相关与异方差。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一个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该地区的GDP的确有影响,其他条件不变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GDP随之增长。
(二)地区间的不同,也会导致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对GDP影响程度的不同,这可能是由于发展基础等因素造成的。
总之,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若以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无疑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进而通过经济发展来促进社会进步。
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增速必将放缓。因此,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也应增加,但增速应该放缓,着重与调整投资结构,从而实现对经济结构的调整,达到经济转型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
1 绪论
西方发达国家已证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成功的职教模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虽然培养了大量的“下得去、留得下、用得上”的人才,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讲授,轻实践环节,这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差甚远。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必须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培养依据,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一体化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训内容的相互融合,边学习边实践,学习理论知识来指导和帮助实训操作,通过实训操作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同时还将素质教育融于人才培养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不断创新的意识,既增强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一体化教学的模式是目前职业教育中大力推广的形式,它是让专业知识更具延续和深入的空间。国内也开展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缺少具体的行业和专业支撑,致使一些教学做一体化研究更多的停留在了宏观方法论层面上。
2 课程建设的研究目标
2.1 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同步更新
为全面推进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2011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的工作目标是: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各类事故明显下降;推进企业全面达标。《方案》的出台为建立全面、科学、系统的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了行业标准。传统课程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运输安全标准化的要求。
2.2 完善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通过本次课程改革项目研究,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注重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培养主动适应道路运输行业发展需要的运输企业安全管理高技能专业人才。
2.3 建立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总理在考察职业教育过程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只有在做中学才是真正的学,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正教,教、学、做是一件事”。职业教育就是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工学结合、教学做合一”。通过构建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切实培养学生完成实际工作岗位任务的能力、素质的提升。
2.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管理类专业普遍存在课程内容宽泛,缺乏有力的落脚点,使学生产生茫然不知所措的现象,造成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本课程着力于打造基于真实职业岗位任务的教学情境,通过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极大的提高学生的真实感,促使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3 课程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3.1 课程内容的滞后,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脱节
传统课程内容按照学科体系进行编制,内容陈旧、宽泛,不够具体,实际应用性不强,已经不能满足运输安全标准化的要求。通过本教研项目,紧密结合道路运输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要求,及时更新、完善课程内容,满足当前道路运输行业对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知识、能力的要求。
3.2 课程资源匮乏
一体化教材应按照“案例引入理论知识技能训练技能考核”的模式进行设计,按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等原则来编写,一体化教材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基础资料和指导文件。由于专业特点,专业课程资源匮乏,缺乏适应高职教育的教材、实训等课程资源。好的一体化教材应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将知识点分解到实训任务中,同时把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训任务紧密相联,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3 教学模式落后
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要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在学习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要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和创新的空间,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与相关行业企业联合,不断地开发新的项目课程、任务及社会认可的考核评价标准,努力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4 课程建设的研究重点
4.1 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道路运输行业、企业调研,充分了解目前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机构设置、运行机制、人员配备、岗位职责,以及对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岗位人员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为教学内容的编制提供职业岗位的真实依据。
4.2 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融合
严格按照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紧密结合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注化建设的新形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按照岗位岗位职责和岗位任务重构课程结构,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与行业标准要求实现高度统一。
4.3 教学模式改革
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切实做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以安全标准化为落脚点,通过运输企业真实工作任务设计教学项目、任务,同时通过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及真实职业岗位任务设计教学任务,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5 教学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学生零距离就业有极大的好处。如何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就成了高职高专教师必须要研究的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也做过多种探索,如:加大实训课的课时比例、强化实训课的教学管理、建立校企联系、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等,但就总体思路上都没有突破传统的“三段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大多平而不尖。不可否认上述几种方式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途径,但两者在时空上难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本身就是脱节的,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学习中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开展边教边学边做是实现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和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徐明聪.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3).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喻本伐,熊贤君.中国教育发展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