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窃读记教学反思

窃读记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窃读记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窃读记教学反思

窃读记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目标调控课堂多种形式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文本、生活与学生心灵对话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但作为学生领路人的教师,如果无所作为,任由学生在阅读时信马由缰,就会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严重参差不齐。笔者认为,要想上好一节小学阅读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前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当之无愧被看作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教学目标要根据课文所在单元的单元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要能评估、可检测。

(1)根据单元目标来确定教学目标。比如在确定《赵州桥》一课的教学目标时,笔者认识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就设定了“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这一教学目标。从学生熟悉的长城、颐和园讲起,由此导入课题,让学生怀着自豪的心情开始学习,在了解赵州桥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2)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所有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以前的经验。对于要教授的内容,教师要了解学生知道什么,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疑问,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什么分析。比如,在上《钓鱼的启示》之前,笔者设计了学情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了课文的朗读情况、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的感悟、生字的书写、词语的理解、学生的问题和课文的相关资料。这样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已经有所了解,授课时就能有的放矢,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课堂效率就更高了。

(3)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检测。上完一节课,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或者作业的情况来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这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具体,可检测。如果确定的目标当堂没有完成,必须找时间补上。因此,教学目标的检测,也有利于以后教学目标的制定。

2 注意组织调控课堂

上好一堂课,光靠备好课是不够的,课堂上的成功组织和调控也至关重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随时组织调控课堂,真正把“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点点滴滴的教学行为之中。

(1)课堂导入,激发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导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堂课的质量。因此课堂导入要讲究导入艺术,要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新课的学习做好情感铺垫。比如在执教《触摸春天》时,一上课,笔者就伴随着轻缓的音乐播放了一组春天的美景图,通过艳丽的色彩唤起学生对春天的回忆,轻而易举就把学生带入了色彩斑斓的春天。

(2)精神饱满、语言精当。课堂主要靠教师的语言组织和调控,因此课堂上教师语言应该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教师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疾缓富于变化,有利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听起来不会走神;教师精神饱满,以情动情,更容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从而使学生在积极探求、参与课堂中获得新知。

(3)限定时间,提高效率。在一次检查预习时,笔者给学生安排同桌合作读生字词,学生们用了4分钟才完成检查。为了提高效率,在下次检查预习时,笔者在要求里加上了时间限制:“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同桌检查生词认读,同桌读错的你就教给他。同桌都认识了就马上坐好。看哪对小同桌能最快完成。”让人高兴的是,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任务。

(4)课堂语言,贴近生活。执教《孔子拜师》时,笔者注意了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学生以前对孔子和老子了解不多,只知道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所以课前笔者搜集了孔子和老子的大量文字和图片资料,并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呈献给学生。以激起学生对孔子和老子的崇拜之情,调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热情。比如出示了一张图片,是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活字印刷的“和”,看到这熟悉的画面,孩子们个个很激动。接着告诉学生:“这就是孔子人文理念中的“和为贵”中的“和”。简单的介绍,激起了学生会对孔子由衷的佩服和赞叹。

3 指导、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阅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要想让学生不等老师解说,自己了解文本的含义,就得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地阅读文本,把读的功夫落到实处。

(1)创设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创设疑问,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利于使学生的阅读更有针对性,更高效。比如在学习《窃读记》时,笔者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个问题去读课文“读书是件好事,小林海音为什么要窃读呢?”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让学生怀着好奇心去读课文。在学生读了一遍课文后,又引导学生去思考“在窃读的过程中,她有什么感受?”这样学生就一下子抓住了课文的主线,高效地完成了阅读任务。

(2)教授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如果说平时对课文的讲解是“扶着学生走路”,那“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前,教师必须教会他们阅读方法,帮助他们走得更好。比如在教授《从现在开始》时,笔者先抓住重点句子和词语详细讲解了狮子大王、猫头鹰大王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它们的想法,然后模仿它们的样子读读这几句话。因为剩下的部分和前半部分结构相同、内容相似,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在小组内展示阅读成果。最后演情景剧时,绝大部分学生能把袋鼠大王、猴子大王表演的活灵活现。

(3)要注意指导学生朗读。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途径之一,也是教师了解学生课文理解程度的途径。课文读正确是最低标准,更高层的要求是学生能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体会。在此过程中,朗读的指导非常关键。要从句子的停顿、强调、语气等方面指导学生的朗读。经过训练,使学生学会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情感。这样,我们也可以从孩子的读中,听出她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窃读记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教学 方法

一、立足教学科研,提高教师素养

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首先就要认清一个事实,那就是小学语文教师是关键,能否实现这一目的,主要取决于老师的素质高低,教学技能的水平及其他的一些教学常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实现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活化课堂,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根据时展的要求极其教育教学规律,不断的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对于老师的学习来说,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态度,坚持每天都要学习,学习不但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实现自身素质的全方位提升。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要主动参与一些理论学习,如参加校本教研,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注重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让自己走向专业化的道路。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其他立项课题研究,增强其科研能力,以辅助自身的教学。

二、 营造课堂融洽氛围,实现学习互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只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老师的引导作用及教师的鼓励,由于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的采取有效的措施,鼓励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堂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和时间。要想实现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学就必须构建开放型的教学课堂,在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中实现师生交流。构建轻松的开放型课堂,就必须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和蔼可亲,感觉到和谐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走进小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爱护,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总之,在课堂上,必须让学生感受到轻松的氛围,而不是死气沉沉。实现师生互动,是活化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课堂不仅仅是老师的讲授,还要学生的参与,只有实现师生互动和交流,才能活跃课堂氛围,活化教学过程。如在学习《窃读记》一课时,可以先和学生讲几个古代类似的故事,如凿壁偷光等,然后老师可以讲解一些身边的故事,引出身边学生读书难的实例,然后师生一起分析文中"窃"的含义及背后的精神,这样学生就会很简单的领会到文章的主旨大意,掌握既定的学习内容了,那课堂的学习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

三、熟悉知识内容,活化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还必须熟悉和活化小学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材,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严格按照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的要求进行上课,同时,语文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再组合和排列,重新编排,形成小学生乐于接受和易于学习的教学内容,这样就会活化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的思想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对于枯燥的小学语文授课内容,可以改善教学方法,采用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达到优质的课堂效果,如采用小品、游戏等新颖的讲授方式来诠释课堂内容,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克服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恐惧感,提高他们的学习信心。如在学习课文《鲸》时,文章中讲解的很详细也很清楚,但是学生却很难理解,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对鲸的理解,激发学生敢于探索,热爱科学的精神。鲸对于小学生来说常常听说到,但其实并不了解,文章中很多的词语或者关于鲸的描述都是非常抽象的,学生理解起来非常的困难。这个时候,语文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精心筛选一段关于鲸的视屏解说,然后再用PPT展示鲸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学生在导入阶段就能清晰的了解到鲸的大概状况了,那对课文的理解就简单多了,这样就能很好的活化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 反馈教学信息,实现自我成长

要想真正的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的,针对教学和学习中的问题,师生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思,及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了,能否学会和理解课堂知识,是考验个人学习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难度系数教学的知识点,学生必须提前预习,给与足够的重视,对于难于理解的问题,必须找出问题所在的原因,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及时向老师请教,积极面对,不可回避。要想活化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还必须强化语文教师的素质建设,只有教师具渊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情感、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高效的课堂管理才会实现课堂的活化,进而向课堂要效益。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职业,只有喜欢教学才能花费精力去研究创造,把教育作为生命来传承,要有终身学习的精神,善于观察和分析,敢于自我批评和反思,查缺补漏,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进步,在进步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参考文献

窃读记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字 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064-02

目前,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当中,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使课堂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语文能力低下,初中语文教学陷入困境。鉴于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1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能力

1.1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初中语文教学需要研究型教师,新课程改革在给教师留下很大空间的同时,也对教师提出新挑战和新课题。教研工作必须将教科研工作作为学科教研工作的重点,培养教师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借助于教学反思,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和自身方法、态度、情境等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通过札记、案例分析、档案评鉴、行动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这将直接影响教研工作的质效和教学质量。提高科研能力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以学科中心组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二是以基层教研组为主的研究小组,三是以骨干班学员为主的研究小组。要求绝大多数的老师每学年初,选择好课题,制定好研究计划,定时完成各阶段的研究任务。同时通过组织骨干班学员和青年教师及教研组长学习教科研理论和撰写论文方法等形式,提高学科教师的科研水平,更有效的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

1.2教师要提高语言艺术。语文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打动学生,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使学生在你充满感情的语言世界中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不注意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水平,词汇贫乏,使学生埋怨语文课是“老瓶装旧酒”,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依据课文体裁、内容等特点注意对教学语言的选择,尽量用生动、新颖、优美、恰当的词汇组合,减少拖泥带水和重复现象,力求新鲜、丰富、生动、洗炼,努力实现从教师的“不厌其烦”到学生的“百听不厌”的转变。另外,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有很强的启发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多尝试用一些幽默的语言,例如歇后语之类的,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精力集中,精神愉悦,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除此之外,教师的肢体动作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也极好的效果,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一些身体语言,诸如动作、表情、眼神等,来配合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3引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1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情境创设。众所周知,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多媒体设备通过音乐,视频,图像调动起人的情感,将学生更快地带入作品所营造的氛围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利用电子白板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促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对阅读文本的热情。

3.2利用电子白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交互式电子白板清晰的界面,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多变的图像,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学生兴趣浓厚,参与意识增强,促使他们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电子白板的特有功能繁多,如应用拉幕、探照灯、拍照、擦除等白板的这些特殊效果和应用技巧,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自发自愿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也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方法。如在语文人教版六年级林海音所写的《窃读记》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窃读的感受,利用电子白板“漫游”“批注”“切换模式”等功能,让学生在白板上对课文内容进行圈画和批注,再结合学生所写内容进行讲评,利于及时修正学生的不足。直观形象的展示能在学生的头脑中一定能够留下最生动的印象,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4.1信息策略。实践中我们知道,学生拥有大量的信息、主动交流信息是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的标志之一。学生对信息的主动搜集和积极交流不是与生俱来的,如何让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是教学实施中的重点。①指导搜集信息的途径。信息有静态的和动态之分,我们引导学生多途径获取信息,从书本、报纸、杂志上搜寻静态信息;引导学生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搜寻动态的信息。②教会信息记录的方法。学生找到有关信息后要学会记录,我们教会学生记录的方法:摘一摘、记一记、画一画、剪一剪、印一印等。③提供信息交流的机会。学生掌握了信息后,要提供交流的机会。

书面交流:每人设计语文信息记载本,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记录,班级中定时组织书面信息交流活动;口头交流:教每篇课文之前、当中、之后均可以安排口头信息交流的机会,信息交流中要注意让每位学生参与、注意学生间的评价。

4.2问题策略。引导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处理好产生的问题,这是开放式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

4.2.1让学生会产生问题。首先是激发学生爱问。老师应呵护学生的奇思异想,允许学生思想上的自由和心灵上的解放,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喜欢提出问题。其次是引导学生会问。在学生的提问兴趣得以激发后,教师就引导学会提问,不断提高提问的质量。学生往往一开始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发现问题。在教学中并不是教师要求学生提问,学生就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需要训练和培养。

窃读记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1.每天让一位学生上讲台背诵自选课内文言文,其他学生当堂提问,时间限制为五到十分钟,提问的内容包括字词句和文学常识等。

2.学生定期把自己认为的重难点知识写到黑板上,标明期数,知 识出处,供大家随看随记,在耳濡目染中掌握知识。

3.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结合学生自己的听课笔记和参考资料,总结课内字词句;每组承包具体课文,量化及细化课文所含知识,并派代表上台讲授内容,本组其他人负责补充。教师和其他同学提问,最后将总结好的资料复印,实现资源共享。

4.精x《二十四史》中篇幅短,故事性强,具有正面教育意义的,且与课文有联系的文言文进行拓展性的阅读:

①溺爱《刘义恭传》――《触龙说赵太后》

直谏《刘行本传》――《谏太宗十思疏》

②将“陛下不以臣不肖,署臣左右”中的“以”与课内文言文联系: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老臣窃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触龙说赵太后》),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5.“一言以蔽之”

以精练文字概括课内文言文主旨:

如:《过秦论》――仁义

《种树郭橐驼传》――致其性

《触龙说赵太后》――爱

《五人墓碑记》――义

《劝学》――专一(积累,自省)

6.用现代的眼光来看课文,将文言文的主题复习与作文复习有机结合,实现文言文的重新整合。

如,人才:《劝学》《游褒禅山记》《师说》

生命:《兰亭集序》《赤壁赋》《将进酒》《短歌行》

反腐倡廉:《谏太宗十思疏》《过秦论》

7.总结历年高考文言文中考到的文言文实词与虚词的出现频率,如“于”“以”“之”“而”出现次数最多,实词共考了71个。

心得:(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紧扣课本,落实基础知识。

(3)课内文言文与课外文言文相互依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充分实现了课外文言文的辅助作用;用“字”将课内外文言文连接起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做到“文”与“言”的结合。

(4)探索高考文言文命题规律,熟悉近年常考及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三)困惑及反思

1.如何更好地把文言文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好为人师”的乐趣。

2.如何更大程度地落实文言文基础知识,寻找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3.从学情入手,探索最适合学生的反馈形式。

五、文言文语境的创设课题小结

古代诗文的阅读对文言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教学建议:古诗文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所以,平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有效的对话环境。

营造有效的对话环境在师生对话方面,即表现为营造平等的对话环境。这种对话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做出相应的转变。一是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两者是平等的。二是转换角色,从权威的灌输者转变为教育意义上的对话者。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文言文教学中尤为重要。长期的串讲法造成了语文教师的权威意识和话语霸权,也造成了学生思想上的惰性。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蹲下来”与学生真诚对话,才能给予学生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来发表自己的见解,“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学习的需要,毫不顾忌地承认自己的知识漏洞和学习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传统文言文的学习阴影中走出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面对高中阶段新文言文的学习。

窃读记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成 学以致用 文化内涵 诵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305-02

中学语文教学中有这么一句调侃,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鲁迅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

回忆学生时代的语文学习,文言文学习方式仍是记忆犹新的。当时学习方法很简单:三部曲。一是课前把翻译抄在课文上。先译字,注在第一行,后译句,翻译写在第二行;二是听讲课。教师逐字逐句讲解,从开头串到结尾。学生查缺补漏,看哪儿没注全、没注准确。笔记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三是课后读和背,然后多抄几遍翻译,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这种“慢火熬汤式”的方法让我中学时期的文言文基础打得很扎实,但其中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

现在做了语文教师,一开始也是采用传统的“葵花宝典”,但越教越尴尬,越暴露出问题。

高一、高二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当我努力落实具体字句时,耗时多,且教学往往变成了文言词句与语法的分析课。师生更关注字词句,如重点虚实词、特殊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正因为教学内容的落脚点在字词句,所以课堂上学生忙碌着摘记,不管懂不懂先记下来再说。基本上是教师一人唱戏,学生看戏,很少能见到具有一定价值的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师生双方疲惫,最终的结果是:一部分学生不领情,不爱听,昏昏欲睡,意志力坚强的学生勉强能够打起精神听课。上完了课,的确有一大堆笔记,满眼望去花花绿绿,但学生却不知整篇文章到底在讲什么,富有灵性和情趣的文章被肢解得七零八碎,美感全无,雅致全无。到了高三阶段,更暴露出弊端。由于只是对字词句的死记硬背而不是对文言文学习规律的掌握,不是自觉地接受文化熏陶,致使学生不仅把旧的全忘了,且面对新的文言文材料时不知所措,直咬笔杆,一副苦不堪言状。于是我明白了:原来是自己把学生拉进了泥海,“授之以鱼”而没有“授之以渔”;但当我积极关注思想情感、价值观这一层面时,教学又往往流于空泛乃至花哨,最终直接导致学生文言水平的迅速下滑,一到考试要动真格的时候,学生的认识和理解,总是漏洞百出,答案总是令人啼笑皆非,这时师生就全然没了上课时的那种轻松。这让我感到不踏实,这也绝非我想要的教学效果。

于是我不由地想起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语文的审视》中提出的关键问题:语文是什么?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带给学生什么?

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答案,但它却是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探询的教学问题。我想,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课堂、生成的课堂、真实的课堂和智慧的课堂。要想使文言文教学鲜活起来,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学习中不断收获快乐感与成就感。要做到这,需要教师调动个人的教学智慧。以下是本人一些初浅的、尚不成熟的考虑与建议。

一、关注并及时捕捉学生的问题(兴奋点),创设生成的课堂

语文课堂上,期待收获的是情感的升华、思想的启迪、价值观的引领……而这一切,教师却不可能完全通过预设实现。而且,能形成飞瀑的绝不是预设好的沟沟坑坑,而是“水到绝境成飞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从关注预设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关注学生的兴奋点。教师的教学本身就是极具创造性和艺术性的,不仅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动态,而且所面对的学生又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在这充满活力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新的兴奋点,以此来激发师生双方的精神、唤起情趣和热情,文言文教学更需要如此。教师应正视“阴错阳差”,应重视“节外生枝”,应珍视“灵光一现”。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走向真实。

要创设生成的课堂,重要的是捕捉有争议、有价值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问题,让学生自己来提。学会质疑,是学生受用终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常常教育学生“学贵有疑”,要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却常常忽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但往往也是我们挫伤了学生的质疑热情。学生超出常规的思考很可能就是一个可贵的思维创新,切不可为了机械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为,课堂上最有价值的问题应该来自学生,并最后返回到学生中去,问题是一切教学的起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状态,问题的真实性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只有来源于学生的问题才能最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与思考。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灵性也就散失了。

以《阿房宫赋》的教学为例。

上课初始,刚读到题目中的“阿房”时,学生就对其读音提出了不同意见。面对学生的质疑,出于“怕浪费时间,完成不了预设教学目标”的考虑,我就正了音,然后以“这是古音”的简单解释匆匆带过。后来偶然读到关于《阿房宫赋》的教学札记,著名教师李明新的作法让我警醒了许多。“阿房”的读音,为什么两个字的读音与现代汉语差别如此之大?他点出这是跟地名有关,也是跟爱情有关。这样的课堂设计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灌输法,在文化氛围中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枯燥的文言常识。

教师在课堂上不要着重去提问题,而是要善于发现学生提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然后帮助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具实效,更富有生命力。

二、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就感

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文言文学习的规律。在平日的学习中,除了积淀必要的文言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善于引导学生挖掘并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方法。例如,实词推断方法、特殊文言句式调整的规律、翻译的原则与方法等等。

以实词推断方法中的字形推断为例。

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爨”是会意字,从字形中就可以明白它是“烧、煮饭”的意思;又如“粜、籴”二字,让学生从字形上推测,不难得出“卖出粮食,买进粮食”之意;再如“小大之狱”的“狱”字,我们可以把它还原为两边各为一只“犬”,中间是一“言”字,也就是说两只狗在对叫,他们发生了争吵,有了争执就要上诉,那么就会产生“案件”了,所以“狱”字译为“案件”学生就很容易接受,而且引导学生运用规律,培养推测能力,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的。

规律是学习的前行。多掌握规律或方法,学生就能运用规律来解决更多的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收获成就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除此之外,还要古为今用,建立古今之间的有效联系。文言文中的成语典故、名言佳句、经典片段,不仅要学生熟记背诵,还要鼓励他们在日常交际、学习生活(尤其是写作)中灵活应用。这是一个值得用心开掘的宽广领域,是文言文教学争取高效发展的有效途径。

以写作为例。注重运用文言文的营养,能丰富写作的形式和素材。在文体上,我们可以借鉴文言文的语言形式进行写作。从形式而言,文言这种古老的语言形式还葆有顽强的生命力,并且具有白话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优势。文言以短句居多,且长短句参杂交融,这使得它具有简练含蓄、典雅精致、富有节奏感的特点,能给读惯了白话文的当代人以一种返璞归真的全新感觉;在内容上,文言文更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素材,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指导学生适当地尝试文言文的写作,更可以充分地引导学生开掘文言文中写作素材方面的价值。可以提供作文话题锻炼学生运用素材的意识和能力,也可以指定文中的素材让学生寻找合适的作文话题。正是通过这样较为持续而有意的训练,学生从课本取材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为例。我们既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式的名句,体会其简练的语言特点,也能引导学生从文中的素材寻找合适的作文话题。例如“廉颇负荆请罪,最终将相和”的情节,我们可以体会出将相二人的高贵情操,提炼出“顾全大局、宽容、爱国、拥有真诚的心、勇于承认错误”等作文话题。

三、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

文言材料的学习,让学生穿越时空,与大师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学时期学习文言文,让学生接触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对其一生文化素养的形成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在教学中挖掘文言文中的文化内涵?可有如下方法:

1.穿插故事,增添情趣。

穿插故事,就是要以事明理,在讲述中穿插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轶闻趣事来吸引学生。如教学《兰亭集序》时,顺势讲出“墨池笔山”的故事,“入木三分”成语典故的由来,感悟王羲之苦练书法、终成大家的精神;还可以谈及不同的“之”的书法特点,体会王羲之书法“飘若游云,矫若惊龙”的潇洒风貌,定会使学生兴趣大增,并乐此不疲地去研读这篇文质兼美、形神兼备的文章。

2.结合现实,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文言文不仅仅是墨痕堆积而成的读物,还是前人情感的抒发、智慧的结晶,是前人精神和心灵的写照。通过对文言文的阅读,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古人的命运遭际、生存状态、心理情感和灵魂世界:“他们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有着各自的经历、情感、性格和命运,但他们并不是跟今天的我们和今天的生活毫无关系,而应该指向自己和自己所处的这个社会,任何人的性格和命运都是所有人的性格和命运,只不过特定的时代和社会使这种性格和命运凸现出来而已。”所以,项羽虽然在青锋一抹之后倒在乌江边上,但我们依然能够通过司马迁的文字透视出自己命运的方向;我们依然能够从屈原、李白、杜甫、苏轼等古人的身上看到人性的光明与黑暗、刚强与孱弱,“从而能够追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一切症结的所在,弄明白人类只配或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命运,由此产生一种悲悯的情怀,对人性中的虚浮、懦弱、迷信和懒惰保持必要的警惕,经常反思我们的生存状态,不断与堕落作斗争,努力提升我们的灵魂,把握我们命运的走向”(王雷《谈谈小说教学和现实生活的关系》)。这就是学习古代优秀文学作品的价值,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3.从文本中去了解相关的礼仪制度、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等

《鸿门宴》里有这样的语句:“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如果我们对此只是作简单的翻译而匆匆带过,那就不能了解作品深厚的文化意义。按照古代礼仪,室内的席次是有等级和地位差别的:以东向为最尊,其次是南向,其次是北向,其次是西向。这里,通过座位的安排顺序,我们可以看出项王根本没有把刘邦放在眼里,而张良更是连坐的资格都没有。由此我们也不难体会出项羽刚愎自用、目空一切的性格,以及刘邦所受到的轻视。

再如《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学生不理解为什么侯嬴会自杀,这难道不是对生命不珍惜的一种表现吗?其实,要想真正理解侯嬴的这种行为,还需要理解当时普遍流行的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观念。侯嬴的自杀是对信陵君的鼓舞,也是对信陵君的忠诚,更是对前面所说的朴素观念的阐释。

四、注重诵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日常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比较喜欢朗读富有节奏感、音乐美的作品的。文言文比现代文讲究韵律,带有明显的声韵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在诵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诵读的方法,包括诵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以便更好地诵读作品,从而提高阅读水平。而这一点正是我目前所欠缺的。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间对文章中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和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了深切的体验。尤其是对那些富于情韵、语言优美、琅琅上口的作品,或朗读,或吟诵,或记背,可以从中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气质。

五、结语

文言文,想说爱你不容易。一方面,它似乎总以枯燥古板、与时代脱节的面目出现;另一方面,它确实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以及许多丰富有趣的文化现象,这就使文言文走进了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尴尬境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文言文教学鲜活起来,这需要平时的积累与熏陶,这绝不是一朝一夕,也绝不是易事。但是,如果迈出了第一步,我们能够自觉地引导学生积淀必要的文言知识,掌握基本规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形成浓厚的阅读趣味,那么文言文阅读也许就不再是一块“鸡肋”,文言文教学也就不是“硬中伤”了。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习文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文言文学习更应如此。将文化教育渗透到文言文教学中去,以文化传承为中心,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在阅读文言文的同时感染些文化气息,进行些文化思考,才有可能使文言文教学出现“峰回路转、豁然开朗”的可喜局面。

当然,这绝非嘴皮之功。文言文的内蕴博大精深,作为引导者,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准备的也就不仅是一桶水了。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从过去到现在的杰出教育家,无一不具备渊博的学识,无一不是在思想上颇有建树。一个知识贫乏而又思想浅薄的语文教师,是不能够引导学生产生学习文言文的浓厚兴趣的。

诚然,理想与现实存在的种种差距在所难免,迷茫也是难免,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管你是牡丹,还是百合,也不管你是茉莉,还是丁香,只要对自己充满自信,充分挖掘个人的教学智慧,让反思与不断的调整随行,文言文课堂终会飘散浓浓的语文馨香,终会有更多的看不完的风景!

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并学有所得,不亦乐乎!

(曾获省级一等奖优秀)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雷,《谈谈小说教学和现实生活的关系》,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