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秋思阅读答案

秋思阅读答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秋思阅读答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秋思阅读答案

秋思阅读答案范文第1篇

《中秋赏月》阅读原文

每逢中秋来临,赏月玩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有诗道: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为何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呢?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春祭日,秋祭月。祭月的日子最终就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从科学观察来看,此时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澈。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浏览唐诗,中秋赏月诗确有多篇,如徐凝诗云: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 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东京梦华录》对北宋京都赏月盛况有这样的描写中秋夕,贵家结饰台榭(这里指富贵人家专门搭台),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连坐至晓。

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上供,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碧空如洗,圆月如盘。人们在尽情赏月之际,会情不自禁地想念远游在外、客居异乡的亲人;因此,中秋节还有团圆节之称。许多古诗表达了人们此时的思念之情。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朗中》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历来有花好月圆人团聚之谓。

《中秋赏月》阅读题目

1、为什么人们独独钟情于中秋赏月?

2、古人怎样过中秋节?根据文中有关介绍,用自己的语言,作一简单描绘。

3、人们为什么会把天上的圆月与亲人的团聚联系在一起?谈谈你的看法。

4、文章结束给人以没完卷的感觉,根据文意,用一二句话补写一个结尾。

《中秋赏月》阅读答案

1、能分别从时令上、祭祀上、气候上三方面说清原因即可。

2、围绕怎么玩、吃什么展开描述即可。

秋思阅读答案范文第2篇

行动起来,还我们家园以绿色 张春玲

协调环境和发展的关系,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胡炳清教授 于立有

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 沧海

风雨后的彩虹--《木偶奇遇记》赏读 书峰

冬日香山 梁衡

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弗朗斯·比·恰奇

雪夜 莫泊桑

女孩子的花:唐敏 顾迎新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成功的公式 罗为辉

斑羚飞渡的背影,是个发人深省的大问号 萧明光

是悲是壮还是美 王士玉,王斌

未来的对话--科幻幽默一束 付鑫

校园文学月报

《童话短路》(选) 萧言中

放松心情走进双语吧(五) 杨思晴

梦开始的地方 招斯喆

妈妈那一瞥 佚名

钓 应唯

半份礼物 罗伯特·巴里

校园惊奇事件簿(续六) 彭柳蓉

"说"出来的语文能力 李镇西

2003年中考满分作文展评(四) 晓君

试看"凤头"如何扮--2003年中考满分作文开头举隅 吴卫新

可歌可泣的英雄可恨可怕的失误--《悲壮的两小时》阅读训练 雨田

神奇的『刁尼秀斯之耳--认识椭圆

学人风采

读写训练如是看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汽车等着的时候 欧·亨利

地铁中的幽灵 简·德·哈托格

白菜汤 屠格涅夫

最贵的蛋是"笨蛋" 张宗明

光明和声音 海伦·凯勒

生命的意义

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

摆渡自己 吴芯雯

心中有光 黄松海

远逝的岁月 张行健

月迹 贾平凹

我走的路 李泽厚

感激 梁晓声

走是灯笼 张宗明

萤火虫--生命素描之一 贾祖璋

苍蝇

一棵树能孕育多少生命 徐(王华)

奇怪的渔场 雷宗友

青蛙

论解嘲 林语堂

鲁讯之死 林语堂

林语堂,幽默的智者 清秋思幽

我若为王 聂绀弩

拨云见日事半功倍(一)--浅谈杂文的阅读和答题技法 董磊明

跳高者 安徒生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毕淑敏

假如我能呼风唤雨 詹姆·米斯

拨云见日事半功倍(二)--浅谈寓言、童话的阅读和答题技法 董磊明

鲁迅先生记 萧红

后花园、祖父和我 萧红

萧红,我的姐妹 辛茜

我不像张爱玲 王安忆

拔云见日事半功倍(三)--浅谈名人传记的阅读和答题技法 董磊明

合欢树 史铁生

我与地坛(节选) 史铁生

宁静的史铁生 蒋子丹

三件不能让母亲知道真实结果的往事 阿健

拨云见日事半功倍(四)--浅谈抒情美文的阅读和答题技法 董磊明

早恋 苏拉

把握青春 佚名

生命在你手中

一次成功的把握

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

那永远的心灯

红绿灯的痛述

每个人都是天才 刘墉

生命的掌声

"佳作" 刘斐

用掌声撑起一片蓝天

农家 黑塞

天堂里没有硝烟 文静

世界何时铸剑为犁 冯曼

和平 万里玲

2003年中考模拟作文评分细则

课内文言文选段阅读

文言文比较阅读

课内文言文选段阅读(参考答案)

文言文比较阅读(参考答案)

心烛 鲍吉尔·原野

讲台上的"业余作家" 孙丽

青春的赞歌--《青春之歌》赏读 郝蕾

路 荒煤

五四断想 老舍

红的雪花 鲁藜

"生就"的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 刘健平

鲜花与孤儿 洛奇,小苏

立志格言补给站--关于"时间"的诠释 杨思晴

加菲猫--有猫的夏天最灿烂 兰婷

《鲁侯养鸟》双解 洛美

《范进中举》《孔乙己》比较阅读 姜树彬

校园文学月报

2005年第5期"我问你答"答案

民以食为天 李乐毅

漫画箴言 照心

光阴的故事 罗大佑

本期力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语文教学的好帮手 王昕

丑女宣言 雷雨虹

没话找话 雷雨虹

微笑,与阳光同色 张戈亚

布斯先生的计划--逆时间飞行救总统(十三) 彼特里斯·乔牧雷,阎春来

无名之物 欧文·托马斯

中考开放型试题解答方法摭拾 梁云堂

点击中考成语题设题形式 罗磊琳,邓细干

六把叩开作文理想分数的金钥匙 周远喜

我问你答初中语文规范化基础知识测评(一) 吴幽

2005年第6期"我问你答"答题卡

时光倒转之谜 戴岷

贝壳 席慕容

勤奋·人生·学习--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吴心田访谈 李焱

英雄的成长史《卓娅和舒拉的故事》赏读 杨珍,安玉民

石缝间的生命 林希

生命壮歌 秦牧

"农民"作家:高晓声 邴绍明

派先生致21世纪初中国少年 老派

由『偶得到『偶数的解读--读诗之境二:知人论世 蔡伟潭

我想读书--《马燕日记:一个感动世界的现代童话》 林林

小小少年--前西德电影《英俊少年》插曲

《扁鹊见秦武王》双解 白茹,李庆琦

快乐双语岛 杨思晴

校园文学月报

画说歇后语 林一,灵犀制作室

希望的田野 李乐毅

快乐10分钟 皮皮

落叶 陈望

风铃 陈望

2005年第3期"我问你答"答题卡

风中的白玫瑰 陈望

青春无悔 陈思

我非洲的"家" 克里斯蒂娜·施特劳赫,李庆琦

部长总是正确的--逆时间飞行救总统(十) 彼特里斯·乔牧雷,阎春来,安玉民

2004中考阅读题全方位剖析(四)--文言文篇 严敬群

2005年第1-2期"我问你答"答案

中考新题型:学科渗透 鲍亚民

牢记死者做出的牺牲 白求恩

秋思阅读答案范文第3篇

我逛着一条热闹的街,太阳晒得我有点累。

奇怪我最近体重上涨,我尖叫,我非常care。

我站在体重秤的面前,阅读体重秤的指针。

我要去减肥,不管有多么困难。

Na,Na,Na,Na,Na

我期待水蛇般的身材,却不想那样的绝对。

我只要一个50公斤,我就会觉得很完美。

我要专心致志地减肥,就当打发无聊时间。

瑜伽,普拉提,我都想要去尝试。

Na,Na,Na,Na,Na

我才发现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别,

减肥累得让我十分十分想吐血。

就像十八层地狱那般有一些恐怖,

但是我要坚持到最后那一天。

过了几月,我变成了身姿苗条的少女。

Kan Ba De Ne,不怕不后退。

闭上眼许一个心愿,坚持到底就会实现我的梦想。

厉川朗杰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区龙南憩因1―6―2―102

Money Money Money

(改编自王心凌《第一次爱的人》)

你的发型,我的衣,耐克与背靠匡威彪马还有阿迪达斯。

我的手机,你的车,诺基亚三星索爱联想加上摩托罗拉。

总以为有钱是最重要的,没有钱我们不能,不能,在学校里混得很好。

当我失去钱那一秒。生活突然无聊,Money.don’t run away。

整个校园,全都是我的泪,以后我怎么过,Money,don’t run away。

你买篮球,我做毽,没办法躲在一边嫉妒你的精彩表现。

我喝稀饭,你吃肉,只好在旁边看着你享用使劲流口水。

总以为大套非常有面子,节约钱就是代表,代表,我们有多么的吝啬。

当我没钱用那一秒,终于明白道理,Money,can’t nv away。

原来节约,才是一种美德,做一个好学生,Money,can’t ny away。

赵俊丽 唐 韵 重庆市合川云门中学初三(3)班

考试

(改编自蔡依林《舞娘》)

试题放肆在洁白的纸卷,转眼魔幻所有视觉。

再一道老师附加的思考题,我原来眯着的睡眼,瞬时间放电。

为题困惑数千年的关键,正诉说遗忘知识点。

看所有分数系在我的笔尖,让课本例题再浮现,再回到从前。

数字,单词,我睁大眼,错题看不见,你抄完了没?

公式,文字,我不停歇,模糊了眼前,考试的时间就要用完。

(考生的喜悲没人看见)

答案刻画在旋转的指尖,是谁在痴痴地抄袭。

再看那古老一元一次方程,我忘情掉落的汗水,点亮了试卷。

一层一层把我紧紧包围,昨晚上紧张忘了睡。

课本答案早印在我的心间,你要是再斜一斜眼,老师就发现。

索蕾 山东省邹城市鲁宁输油管理处

书 思

(改编自范仲淹《秋思》)

自上初中生活异,童年归去无留意。四面书声连连起,教室里,怒师在前众口闭。

秋思阅读答案范文第4篇

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呢?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创设符合文体,且和学生实际的教育情境。作为教师除了应该在知识储备、专业水平、思想认识等方面做好准备外,在学生观方面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要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摆正师生之间的位置,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全有教师说了算。学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不能随便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唯一应该做的就是听从教师的安排,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在这样的观念支配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很难实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必须建立在以满足学生发展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直接参与各种探究活动。即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实验,整理资料,做出解释或者得出结论,写成研究报告,展示和回报交流自己的成果。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得到体现。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的欲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现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践以及对《语文课程标准》学习的认识,谈点本人的做法和体会。

营造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需要语文教师有较多的时间用在课前准备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常记教学札记,记录有关学生课堂内外的点点滴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多方查找资料、备课、写教案等。选择常规教学手段或者现代声像工具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应付,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效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要让讲台不再成为教师的专用之地。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激扬文字,学生亦可以在讲台上慷慨陈词;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板书解题思路,学生也可以演示自己独特的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在讲台上介绍名人佳作,学生亦可以上台朗诵自己的得意之作……。总之,我们希望见到更多的学生能打破“师道尊严”,勇敢地登上“神圣”的讲台,教师走进学生中,一起学习,一起探究,引领学生练习,让课堂气氛“活”起来,形成师生的互动,形成课堂教与学的多元化,达到殊途同归,“条条道路通罗马”之目的。

引领学生练习巩固和自觉实践

新课标示实施之后,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重视语文实践性环节,要求做好内外沟通,真正实践“大语文”的理念,语文课教学更强调生活化、现实化、实践化。语文教学中“知识扩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一座古老的石拱桥,让学生搜集石拱桥的造型图片资料,进行观察、比较,使学生加深对中国石拱桥的认识。通过直观的物体观察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先放一段效果音响,请同学描述一下画面:比如阴云密布,狂风大作,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声,鸡鸭乱叫声等。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风雨来临时的场面,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因为什么变化引起雨的到来?回答是云的到来,引起天气变化,所以说云能暗示天气变化。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分组利用早晨和中午放学时间观察云的形态变化,推断天气情况,模拟天气预报,搜集整理看云识天气的民间谚语,验证天气变化等。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拓展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引领学生练习巩固和自觉实践。

开展积极的师生“双向互动”

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并不是谈一谈,讲一讲,或者通过多媒体手段极其学生的感官兴趣;而是要求做到: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主动积极地回应,并养成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是语文课堂上能时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我在上《天净沙.秋思》一文时,以背诵古诗导入,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游子思归图”的绝唱为什么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和较高的艺术效果?接着在大屏幕上打出《天净沙.秋思》全文,配以哀转、凄婉的曲子,让同学们感受鉴赏、体悟、朗诵,渐渐地把同学们带入问题的情境之中,然后再探究文本的内涵。在屏幕上打出如下问题,让同学们思考、探究: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现了诗人此时此地怎样的心情?(供选择答案:夕阳西下,天空渐暗,乌鸦归巢,人困马乏,游子身在异域他乡,居无定所,心情茫然,肝肠寸断的痛苦之情)

(2)“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供选择答案:其一是温暖的色调,反衬出身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其二是冷色调,表现出游子孤苦伶仃和内心的孤独无助)

(3)最后一句可否去掉“断肠”两字?有什么不同?(供选择答案:断肠一词形容游子“伤心欲绝”、“肝肠寸断”。用此贴切、恰到好处,不可以删掉。)

(4)试分析《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供参考答案:如简约与深细相依,静景与动景相应,景色与情思相融等)(5)进口原作,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近两天不坐着留下的艺术空白。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诱发下,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言。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群体思维十分活跃,在轻松愉快的课堂讨论中解决了问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养成了自主参与解决课堂问题的习惯,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趣味性

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性格等。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意志是支撑学习知识的强大力量。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兴趣就是不断学习的源泉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笔者尤其主张语文课实践“情境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一个语文教师要充分融身于课堂,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声情并茂地讲解,语重心长地引导,引人入胜地设疑,慷慨激昂地演讲,形成教师的个人魅力,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由衷地敬佩,并将学生带进课堂情境之中。既可以采取实体情景:如参观现场、观摩实物等,也可以采取模象情境:如模型、展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等,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如设计问题、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言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地学习,逐渐地树立起“主角”意识,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体。

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空间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或者在讲授中要充分考虑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空间,切不可越俎代庖,切不可因主观意志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而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启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探求之心,特别要注重情景教学,比如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辩论、比赛、分角色对话(演唱)等,都能诱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语文活动课中的小记者采访、错别字医生、社会现象评论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生动活泼的教法,做到上课开头新颖别致,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味无穷,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

其次,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

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毫无疑问,教师应该为学生解决疑难,学生应该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但是,学生信任老师,尊重知识,不等于迷信书本和权威,人云亦云地跟着老师转。况且师生之间的思维及其方式总是存在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适当地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在课堂上常常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讨论,使他们萌生提问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并交给他们方法,掌握技巧,逐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好学善思,质疑问难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敢于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三,要创造学生的选择机会

秋思阅读答案范文第5篇

高中阶段,在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时,教师的一般处理是:让学生初读文本,理清文本思路,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然后对文本进行赏析评价。然而,如何在每一个环节做到以阅读者――学生为主体积极参与作品的解读,培养学生对文本的“对话”或“问答”逻辑能力,其方法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

课堂上,先让学生默读或朗读文本,这是接受作品的起点,是阅读的第一个步骤,也叫做初级阅读。初级阅读经验是审美感觉范围内的直接理解阶段,而反思性阐释阶段则是在此之上的二级阅读阶段。二级阅读的特点是引入阐释性的“对话”或“问答”逻辑,是对审美意象意境层的反思,从而产生对文学作品最深层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把握。由于文学作品具有召唤性结构,其作品具有许多艺术的“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在对文学作品的动态阅读过程中,学生心中的疑问就会自然产生。学生调动“联想”和“想象”的功能,随着阅读的流程 “疑问――解疑――新疑问――新解疑”的产生,其阅读的兴奋就会大大激发起来。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故都的秋》第二课时的第三至第十一段时,让学生听录音范读后,概括了其中所描绘的五种景况(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秋雨话凉、秋日胜果)。接下来的教学,有三个教学片段,是很值得研究的。

片段一:

教师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从“以景显情”的特点提问。

学生问:这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这幅画是怎样体现出“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学生默读,思考,寻找答案。

一学生回答:“早晨起来”看见“落蕊”“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感触”体现了“静”;“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体现了“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种落寞的感觉与晏殊《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抒发了悲秋之感。

学生是调动已有的阅读经验提出了有效的问题“以什么景显什么情”的,并能从文本中寻找答案,又能有所联想。

片段二:

教师让学生默读第七至第十段,思考画面景物的特点,并适当地联想。其生生对话是:

“秋雨话凉”这幅画是怎样体现出“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学生回答:息列索落――静;灰沉沉、青布单衣,冷色调――悲凉。

一学生补充:这一段的悲凉还体现在“在雨后的斜桥影里”,“斜桥影”又向我们暗示了夕阳的存在,而夕阳又更加增添了秋天傍晚快来时的清冷和悲凉。

一学生又追问:“天可真凉了”、“一层秋雨一层凉”,这仅仅是在说天气凉了吗?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天气转凉,一年将近,人到中年,光阴几何,历经沧桑,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由自然之秋转入人生之秋。

伊瑟尔说,“文学作品有两极:可将它们称为艺术的和审美的。艺术的一极是作者的本文,审美的一极则是由读者完成实现的”,“本文与读者的结合才形成文学作品”。教师在引入对话的意向后,调动了学生对故都之秋对话的兴奋点,然后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重读”文本,随着反复地阅读文本,在学生不断地互相问答中,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层层深意就逐渐被解读,作者的思想情感就逐渐地被理解和把握。故都的秋的审美价值就这样在学生的这种“问答逻辑”中得到了实现。

片段三:

教师说:通过对五幅画的分析和品读,我们深入体会到第一段的文眼中概括出故都的秋味“清、静、悲凉”的特点,而“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这些典型的景物,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心境与感情。

教师让学生再次默读这几段,引导学生与学过的有关写秋的诗文进行比较,学生列举了有关篇目后,互相对话:

一学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继承了中国古代悲秋的文学传统。

另一学生:但是秋天的景色应是多姿多彩的,写秋天的诗句,也有积极向上的,比如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尤其是我们必修一学过的《沁园春・长沙》更是一扫古人悲秋的文化情结,而我们感受到这首诗积极向上的情感也直接来源于它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学生紧接着说:“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色彩鲜艳,相比《故都的秋》里蓝天、蓝色白色的牵牛花,色彩冷淡;写动物的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相比《故都的秋》写的是训鸽,秋蝉;而写人的是百舸争流,相比《故都的秋》中写的是都市闲人说秋凉,其情感和气势截然不同。

一学生追问:那为什么郁达夫的秋景与的秋景截然不同呢?

学生答:因为他们创作时的心情与所要表达的感情不同。

学生又问:那为什么他们的心情与感情不同呢?

学生答:这与个人的性格,生平遭遇,时代背景有关。

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问答。通过辩证的“对话”深入作品的内层,理性地把握并阐释作品的内涵,并且由于学生由此及彼地联想,并横向比较辨析,问答层层深入,富有逻辑性。这种视界的交融,不仅标志了学生对作品阅读的认识、理解和阐释的完成,而且也意味着学生自身视界的改变与更新,审美经验的开拓与积累。

相关期刊更多

中学语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

河北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