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操场上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目
劳动
年级
一
单元
五
主讲人
课题
整理书桌
主题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目标
使学生们认识到整理书桌的意义,学习整理书桌的方法。
学习重点
学会按物品种类及数量摆放。
学习难点
摆放物品要整齐,要有一定的顺序。
学习方法
游戏激趣
学习准备
带有抽屉的书桌1-4张,每桌配有大小不同的书、杂志、字典、日记本、笔记本、铅笔,水彩笔等文具用品,还可以配有台灯、小花瓶和有课程表的小镜架等物品。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
习
过
程
一、教师可根据课文向学生讲讲零零平时是怎样注意整理书包的,通过一起讨论,让学生明确养成经常整理书包的习惯,对提高学习效率是有好处的,而且知道我们要养成注意整洁,做事有条理的良好习惯,就要从整理书包这些小事开始。
二、可让几个学生向全体同学示范一下他们是怎样整理书包的,在整理的过程中要注意请这些同学向大家说明乱摆放物品有什么坏处,为什么要这样整理?
从而让同学知道:
1、物品乱堆乱放,会浪费桌面和抽屉的空间,摆放整齐会使。可利用空间扩大。
2、物品堆放太多和放置杂乱,不但妨碍书写和阅读还会干扰视线,使人的注意力分散。
3、物品乱堆乱放,取用时要东翻西寻,很不方便,浪费了时间,而且难以清点,甚至遗失了也不清楚。
三、可引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判断怎样摆放才合适。
四、由于个人家庭条件不条件不同,所以各人的书桌大小物品种类和数量也不一样。
说说自己家里的书桌是如何摆放物品的,这样放带来什么好处?
五、可以进行整理书桌的比赛,在每轮比赛前,教师摆放物品实在物品种类数量和位置上都要做些变动,以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条件整理的能力,同时也增添比赛的气氛。
六、本课还要求学生学会经常整理好教室里的书桌,要向学生提出整理教室,书桌的要求,可让学生动手练习整理,然后进行检查评定,提出表扬。
修改或补充
说课稿
时间
科目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单元
五
课题
撰写人
周洪林
主题
如何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习生字
说教材、学情分析、说目标、说重点、说难点、说教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
一.说教材
《操场上》以图文并
茂的形式表现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看图学词学句
二.说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让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动。
三.说目标
1.认识“操、场、拔、拍”等12个生字,会写“打、拍、跑、足”等7个生字,认识“火”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
四.
说重点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火”1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说难点
激发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够说出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
六.说教法
朗读感悟法,游戏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同学们,你们下课的时候最喜欢到哪里去?”(生:“操场上。”)
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操场上。齐读课题,指导认识生字“操、场”。
3.教师:“你们在操场上都干什么呢?”“你们玩儿的内容可真丰富啊!”
4.出示图画。观察:下课了,操场上可真热闹,他们玩儿的和你们一样开心!谁能说说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5.我们试试用这样的句子来说一说他们都在干什么:“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有的在……,有的在……,还有的在……。”
二、互动。
1.你们可真棒!那么关于这些体育活动的生字宝宝你们都认识吗?
2.出示图片和对应的生字,看图认读。(打,拔,拍都是提手旁,跟手有关。跳,跑,踢都是足字旁,和脚有关。)
3.小老师教读。
4.去掉拼音读。
5.男女生比赛读。(或者小组比赛读,读得好的小组奖励一颗星。)
6.你喜欢什么体育活动?(要求孩子句子说完整,可以说说为什么喜欢。)
三、展示。
1.出示儿歌,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
2.学生代表读。(教师或者学生纠正评价。)
3.学生齐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找出儿歌中的生字宝宝,和同桌交流你用哪些好办法记住这些字。
6.全班集体交流,学习新的偏旁火字旁。(操,拔,拍都是提手旁,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跑、踢都跟脚有关,都是足字旁;身体的体和人有关,所以是单人旁;炼铁离不开火,所以是火字旁;铃铛是用金属做的,所以是金字旁等。)
7.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此项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如果没有预习需要教师指导。)
8.游戏检测
四、指导书写。
1.学习“打、拍”。
(1)呈现“打、拍”2个要求会写的字,让学生观察对比这2个字的偏旁、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笵写,学生观察占格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
2.自主学习“足、跑”。
3.学习“身、体”。
(1)出示“身、体”2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笔顺、笔画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
(“身”字笔顺:撇,竖,横折钩,横,横,横,撇。第四、五笔横不连通,留缝隙。“体”字书写时笔顺比较容易识记,注意观察好占格位置。)
4.学习“声”。
(生字学习过程中,学生在书上先描红再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并选择优秀的进行展示。)
五、趣味活动,动词训练,进行评价。
写完字都累了,我们也一起运动运动。根据出现的词语,一边拍手,一
边做运动。
拍拍拍,拍皮球。
拔拔拔,拔拔河。
打打打,打打球。
踢踢踢,踢足球。
跳跳跳,跳得高。
跑跑跑,跑得快。
坐坐坐,快坐好。
《操场上》教学反思
《在操场上》一课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分体育运动,儿歌概括了操场上活动的情形。通过学习这一课内容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可使身体更强壮,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在执教这一课的时候,感觉有几点做的比较成功,总结如下:
一、看图说话,培养表达能力
1.按顺序说话。一年级的孩子在看图的时候,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什么顺序而言,为了纠正学生无序看图的习惯,今天教会他们从左至右的看图顺序,图片中还有上下位置的人物活动,在学会从左到右的看图顺序学会后,我继续教他们按从左至右兼先上后下的顺序看图说话。孩子思路慢慢清晰,学会了看图的方法。那么从看图开始。
2.说完整的话。孩子的说话需要大人的引导,尤其在课堂上。我提问,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孩子一站起来就回答,拔河。我会提示,聪明的孩子回答问题要使用一个完整的句子,你应该说,图片上有许多小朋友在拔河。孩子照着说了一遍。我马上鼓励,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接下来回答问题的个个都表述得很完整,感到很欣慰。
二、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
人教版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汉字构字规律,掌握识字方法。本堂课中教“打、拔、拍”和“跳、跑、踢”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有些字都是与“手”有关,有些字都是与“足”有关,揭示构字规律。学生还提到“报”和“抱”跟手有关,所以也用提手旁;走路的“路”跟“脚”有关,用足字旁做偏旁,达到了触类旁通的效果。第二,表演动作体会词义。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并且有很强的表现欲望。那么老师要抓住这些特点及时的予以引导。像今天学习的拍皮球,打篮球,打排球,打乒乓球,跳高,拔河,在熟读的基础上,我带领他们边读边做动作。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课堂气氛在此时也达到了一个小。第三,学生的识字基础、识字方法的应用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因此,教学中我鼓励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合适的方式识字。课堂上,我让有一定识字基础、表现欲强的孩子当小老师,教识字慢的小朋友识字。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可以借助拼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通过自主识字,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三、指导写字,加强板书示范
下面我将以“圆形接力”教学设计为案例,浅析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小学体育教学设计。
本节课以学生自身身体素质的发展为本,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活泼、求胜的心理特点以及场等因素,充分利用游戏与竞赛活动,有针对性地讲解传接棒的简单技术和4*100米接力常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在该课中,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正确跑姿,发展快速奔跑的运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对当前感兴趣的时尚元素,如“航母style手势”“两人三足”等游戏活动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并充分利用场地与器材及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使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形式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一、 教材分析
教学分析就是要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设计是要求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进行分析和策划,制定出“教什么”和“”如何教”“如何指导学生学”“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和发展”的操作方案。
例如,“圆形接力跑”中的教材分析是《九年义务教育普通课程标准(1-6年级)》中3-4年级第三章“走、跑与游戏”中的教学内容。它以几个人互相配合,密切协作,分别跑完各自规定距离的集体项目,又是在田径运动中唯一体现集体合作的运动项目。它深受学生的喜爱,并有较多的德育思想教育因素。接力跑和快速跑的技术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接力跑有传递接力棒的技术,要求各棒队员之间的协调配合,保证在快速跑中完成传接棒。所以,接力跑既可以发展速度素质,协调性和培养快速奔跑能力的有效手段,又可以培养密切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齐心协力跑”游戏环节,主要是通过同学间的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发展身体灵敏、协调素质,发扬相互配合协作的精神,促进下肢力量的发展,使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充分体现活动的即时与潜在的自身价值。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就是要解决为什么教,明确具体教学任务,教学重点、难点。
例如,在“圆形接力跑”中的教学目标分别为:
1.在奔跑游戏中,改进跑的动作,培养跑的正确身体姿势。
2.发展灵敏、反映、协调、力量素质和位移速度能力。
3.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与行为,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4.培养竞争意识,发挥顽强的拼搏精神,加强同伴之间的友好合作与交往。
三、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解决“教什么”“选什么”“教什么最好”“教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呈现方式”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解决“怎么教”“怎么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设想安排。
(一)“圆形接力跑”中的教学内容
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游戏场地,足球操场圆心位置并将隔离墩摆放好。集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在背向阳光或风沙位置成四路纵队站立,由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师生问好;教师安排见习生,必须要检查服装、鞋带。这是体育课安全注意事项的重要环节。另外教师着运动装,教态自然、大方。在课的开始前教师应当宣布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并提示活动中注意安全的事项。
2.接下来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集体进行准备活动(慢跑:2*200m)和专门性练习(徒手操),使身体各部位得到充分活动。
(二)详细讲解传接棒的动作方法
教师讲解并示范传接棒的动作方法,如下压式传接棒:接棒人的手臂后伸,掌心向上,虎口张开朝后,拇指向内,其余四指并拢向外,传棒人将棒的前端由上向前下压,放入接棒人手中。
讲解结束后,学生持接力棒以纵队形式进行“体验式”原地练习。
(三)学习提高技能
学生成四路纵队在操场圆形位置站立,各队队尾的学生手持接力棒,听到哨声后,立即沿着圆周右侧方向跑出,跑一圈后将接力棒交给本队的第二名学生,然后站到本队队列前面,保持队形,依次完成比赛。
安全注意事项及要求:在跑的过程中注意与同伴的传接棒,在超过其他同学的时候严格按照从右侧超越。比赛中时刻保持本队队形的整齐,这也是最终判定胜负的关键。四队互相监督彼此队形。完成接力后以最先举棒判定胜负。
在第一局进行完毕后,教师针对错误动作进行纠正、讲解。然后继续进行游戏(可根据学生运动量进行调整)。
(四)发展身体素质
游戏,“航母style—齐心协力跑”。游戏方法:学生分成若干组,小组合作,每组4-6人,成横队排列,双手搭在同伴的肩上相互连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走、跑练习。这能够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使他们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在进行比赛的过程中,可以由身体素质稍差的学生做团队“指挥官”以“航母style”手势指挥同组队员参与比赛。这样可以使每一名学生参与到游戏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名冲到终点的组,可以以“航母style”的手势进行庆祝,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氛围。
安全注意事项:同伴之间要从走开始练习,步调做到一致。如果同伴不小心跌倒,要立即停止练习,保护同学避免摔倒。
四、师生总结、评价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先让他们在操场上做静止性的伸展、拉伸等放松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体疲劳,身心得到适当的放松和恢复。要求动作呼吸自然放松,使身体状态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
在放松与恢复之后,教师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总之,体育教学设计是体现课堂标准精神的主要渠道,体育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运动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立,《体育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徐世贵,《新课程这样听课评课》,天津教育出版社
3.杨文轩、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高等教育出版
4.《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课改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我省现行的自然教材是在“知识本位”和“教师本位”等传统观念下编写的,教材中存在偏重知识点,偏重按教师教学意图设计教学等缺点,并且自行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内容少。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完全照搬现行教材进行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保证,难于完成由“自然课”向以探究为中心、以科学方法为主
一、把“封闭”的课堂变为“开放”的课堂
开放课堂教学,就要以儿童为中心,尽量要从儿童的兴趣、需要和特点出发,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儿童发展的一般特点和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等与成人不同,儿童生来就好奇、好动,有求知欲望,只要有适当的环境,有丰富的材料放在他们面前,他们就会去摆弄、去探究;只要有收获,他们就会有信心继续学下去。在开放的课堂中,教师已不再是活动的决策者、指挥者,也不是权威的象征,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和设计者。
如《昆虫》《益虫和害虫》两课,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在教室里运用标本、图片或是模型进行教学。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我根据课堂的开放性特征,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开放了课堂的空间与教学内容,把两课合并在一起,并把课堂搬到了操场上。让学生在各小组组长的带动下,先到操场上捉虫子,把自己小组捉到的虫子都放到昆虫盒中进行观察,然后根据找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哪些虫子是昆虫?把昆虫从中挑出来,各小组之间选派代表汇报交流小组的理论依据、观察结果,探究出昆虫的共同特征。最后再让各小组成员给昆虫分类,再次进行汇报交流。
二、把“齐步走”的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
在我省现在正在使用的教材中,许多实验课都是限定实验,教材中的实验一、实验二等已经为学生规定好了,学生只需在教师的指挥下“一二一”齐步走。我在教学中依据教材并有所突破,变“齐步走”为自行探究,让探究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学习方式。我体会,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要给学生一个由生疏到熟悉的过程,不要求一步到位。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是全过程的,也可以是部分进行的,如某些课侧重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假设和预测的训练,某些课则侧重制定计划和收集信息的训练。不必拘泥于每次活动必须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完成一个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掌握。
例如:教材第六册《花》一课,我改变了教材中只限定观察花的构造的实验,而是先把学生带出教室,去欣赏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鲜花,并且将一些鲜花带回教室。其次让各小组制定探究计划:打算怎样研究花?研究花的哪些方面?小组同学根据计划进行分工,收集信息与资料,制定观察步骤,然后进行探究观察活动,各组观察、分析、整理,最后进行汇报交流。
三、把限定实验材料改变为“多样性”的实验材料
现行教材中的许多实验都限定了学生的实验材料,这样也就限定了学生的思维,遏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
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教师可以改变分组实验中各组材料相同的老做法,给每组提供多样的有结构材料,进行设计实验。如:把玻璃杯罩上保鲜膜,密封后放进冰箱;把瘪了的易拉罐放入热水中等。这样处理教学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有意识鼓励那些与众不同的奇思妙想,还可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想象,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在课堂教学中增强“求异性”教学内容
“求异性”教学内容就是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揭示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手段和运用教学方法等方面,尽量选取新奇、独特的角度,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探究的内容力求其答案不是惟一的,是一种多元的解决方案或方法,追求结果的丰富性,努力培养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例如:《毛细现象》一课,教师为各小组提供了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创设了思维的空间,各小组的设计方案各具特色。组1:把手纸、毛巾、海绵、吸管、毛笔等材料依次放入水中,分别测出同一时间内不同物体吸水所需的时间;组2:把砖块、木块、土壤、吸管等材料同时放入相同高度的水中,10分钟后看水在物体上的高度;组3:把四种规格的吸管,同时放入水中,在相同时间内用格尺量出水的升高数据等。各小组的设计方案不同,探究的过程就会不同,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也就不同,从而思维的方式也就不尽相同,大大拓展了学生思维活动的领域。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不难看出,教师改革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是在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以师生双方都能拓展求异思维为出发点,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既给学生,也给了教师一个探索的机会。
五、使课堂的评价多元化,增强学生的评价意识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由于它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具有反馈、调控、改进等功能,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价,不单纯是教师的责任,也是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必要手段。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都喜欢评价自己的优点,很少评价自己的缺点,口气都是“我们组的方案如何如何好”等,听不进别人的方案。这就需要教师逐步地引导,首先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方案,并且给会倾听的小组适当的奖励,比如一朵红花。接下来让学生在各小组的方案中找出认为最科学的地方在哪里,哪些地方是别人想到而你没有想到的,你最佩服哪个组的方案等等。经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将逐步学会评价别人与自己。在评价过程中就会对所探究的知识形成一个反思的再认识过程。
多元化教学即: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教师根据不同的内容,学生自身的知识积累、学习特点,采用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一、 赋予教法新的活力
传统意义上的音乐课教法过于单一,枯燥。虽然是音乐课,但重复的范唱、一遍遍的教唱、填鸭似的知识灌输,让学生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兴趣。有的甚至整节课下来连嘴都不张一下,让整个音乐课堂失去了原有的活力与原本的艺术魅力,更不用说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了。因此,教师要有深刻的创新理念的意识,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设计中要围绕学生的思维、喜好、进行创造设计,在环节的设计时,要把重心和立足点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而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
二、语、美、科、体的多元融合
艺术课堂决定课堂学习信息、内容的多元性。因此我们将多种学科的教学艺术与音乐课堂的内容,进行相关信息的重组、相融,形成多元信息融合后,呈现在课堂上。由教师作为引导者,同时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利用其它学科的信息点,也就是能聚集感观、激发思维、多角度、大视野的教学信息对学生进行学习的指引。这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的可能性。辟如说:我们可以在音乐欣赏中,让学生将所听到的音乐画成图画,将一种无形的美转换成有形的美。音乐和绘画是姐妹艺术,,正如音乐大师贝多芬所说:“当我作曲时,心里总是描绘着一幅图画,顺着那个轮廓前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难以用文字表达清楚的意思,可以用图画表达;许多让学生难以想象的事物,可以靠图画再现。俗话说音体美不分家,在音乐的课堂上加上动作的创编,节奏的打击,让学生自己表演。这极大的调动了学生表演的兴趣。特别是胆小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都积极勇敢的加入进来了。利用语文课中优美词汇的积累,去描述所聆听到的音乐。既真实的感受到了音乐所描述的内容,让学生产生了无尽的想象,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表达。科学课、人文课中的异地风貌、风土人情、情感表述都可以丰富每堂音乐课的内容。让学生不仅是在上一堂音乐课,而是徜徉在广阔无边的知识的海洋。体验人文、感受风情、丰富情感、获取知识。
三、 室外也是音乐课堂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