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童真童趣 语文课堂 童趣课堂氛围 教师范读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贝尔说:“孩子是大人的老师,他们天真活泼、纯洁无瑕、敢作敢为……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这话写出了对他对孩子的敬意。可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好多老师现在还信奉“师道尊严”,错误地认为自己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能围着自己转,只能正襟危坐在课堂上看老师表演。新课改积极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儿童心中充盈着想象激情,蓄积着创造欲望,他们对五彩世界有着太多期待,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梦幻的世界里奇思妙想、童趣横生,小学一年级学生爱动、爱玩、有趣、生动,因此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营造天真童趣的教学氛围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一、教师范读感染学生的稚嫩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不能领略文章中的词句美,他就不会看到周围的绚丽多彩。”所以,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有感情范读课文,让学生稚嫩的情感和老师的激情产生共鸣。语文教学不是死板地说教,教师应该像一个诗人那样激情四溢,像个画家那样洋洋洒洒……因此,学习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时,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我总是不断转换角色,让整个课堂充满激情。如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我用声情并茂的语言给学生范读。孩子们被老师优美的语言深深吸引住了,他们仿佛看到了如诗如画的美景,不由自主地吟诵起来。

二、童真童趣放飞孩子的丰富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是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想象力是儿童创造能力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也是儿童进行创造性学习应该具备的品质之一。孩子们的想象是五彩的、丰富的、充满童真童趣的,只有充盈着童真的想象力才会飞得更高更远。因此,学习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时,我总是运用各种方式帮助学生冲破无形束缚,让学生在色彩斑斓的天空中自由飞翔,释放个人本真。因为学生只有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智慧发现问题,才会带着童真童趣放飞丰富的想象。如学习《四个太阳》一课时,我这样对学生说:“孩子们,现在天空有一个太阳,假如有四个太阳,你们认为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呢?”有的说:“天一定很热。”有的说:“他们四个会轮流值班,下雨天也能看见太阳。”有的说:“这四个太阳是一家人,他们是爸爸、妈妈、哥哥、弟弟,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等等,孩子们充满童真的想象不仅让我感动,更让我折服。

三、运用多种方式营造童趣课堂氛围

小学生天动,如果让他们一节课坐着听老师讲解,他们很难做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说说、唱唱、演演、画画是小学生很喜欢的活动,充满童趣的课堂能够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语文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材相对于其他学科更具趣味性、情境性、形象性,因此,学习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时,我常常运用多种方式构造童趣课堂。如学习《小小的船》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配上音乐,孩子们根据教材内容或演唱或朗读,他们在音乐旋律中学到了知识,整个课堂生动有趣。如学习《荷叶圆圆》时,我根据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根据想象画画,他们运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色彩艳丽的荷花,真是美极了。

有人曾说:“只有以苦为乐的人,才能真正领会‘幸福’的含义。”教师最需要的一种快乐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快乐,这种快乐会净化心境,使教师越来越感受到活得有价值、有意义,越来越体悟到人生的真谛。课改之后,每天编写教案、组建小组、进行组长培训、制定小组评价机制,评价细则、奖励方案等。这一切都让我忙得不亦乐乎。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太生硬,否则学生将会失去学习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多种方式营造和谐快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展示他们最真实的一面。我相信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一定会充满童真童趣。

参考文献:

[1]李晓云,徐金秀.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童真童趣.中国营养学会特殊营养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2002.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范文第2篇

一、教学内容编选的时令顺序与儿童学习历程的对应偶和

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识字教学之后,按照江苏省的区域位置和时令特点,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人们身边,略带寒气的天气就是孩子们的生活环境。此时《春到梅花山》的教学,会让学生觉得梅花更加真切和美丽。“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第五单元的识字教学已近学期结束,此时已是盛夏,天气已十分炎热。学生们就在“夏天”、“西瓜”、“青蛙”、“荷花”的识字教学中开始体验他们的暑夏生活。

二、教材文本角色里的儿童生活

教材中的《蘑菇该奖给谁》里“兔妈妈”和“小白兔”,《世界多美呀》里的“小鸡”,《小松鼠找花生果》中的“小松鼠”等课文中的角色,每一个都是孩子们的“至亲”和“密友”。许多角色,如小白兔、小松鼠、小青蛙等一直伴随着小学生生活和成长。醒来时陪他们游戏,夜晚则亲密地陪伴他们入睡。文本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演绎着孩子们丰富无限的故事和生活。

三、勇敢、助人等的人格期待与受教育者的人格特征适切

向往勇敢、乐于助人、好学好奇是一年级小学生的人格特征。教材的文本主旨明显地表达了希望孩子们具有智慧勇敢、求知助人的人格。《蘑菇该奖给谁》《骑牛比赛》《司马光》等鼓励孩子们勇敢,让他们增长智慧;《好学的爸爸》《他得的红圈圈最多》激发小学生好学上进;《世界多美啊》通过稚嫩可爱的小鸡角色演绎了孩子们的好奇、稚气和探究愿望;《放小鸟》说的是爱心;《三个小伙伴》教会孩子们团结和交往。

四、字词联想与生活体验的生命律动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识字都占据了大部分篇幅。生字、生词的学习和理解是学生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前奏,即学生学习生字词是他们进一步学习课文,进行阅读的必要准备。就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字词教学发生在活动之初,显然意味着学生对字词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某种意义上还决定着他们对语文学科的态度和热情。教材编选什么样的字词,以何种方式呈现,这些对教材编者有着较高的要求。教材在识字教学部分编选的识字文本体现了编者匠心独具的生活语文的理念。编者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中选出字词的文本材料,让字词诱发学生的联想情绪与学生生活体验共振、律动,振奋学生的精神,积蓄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情趣。如,“春天、蜜蜂、桃花”的美景,“桃子、梅子、西瓜”的美味等。

五、儿歌、古诗等文学经典原本就是儿童的生命构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一天,他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花园了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水缸里……”;“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看见一个瓶子,里面有半瓶水,可是瓶口小,乌鸦喝不着……”学习和朗读如此的文学经典,孩子们生成语文智慧的同时,所唤醒的是他们早已根植于心灵深处,已经成为他们语言素养不可或缺的儿时经验。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教材;语文教学

2016年9月小学一年级更换语文教材,采用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笔者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使用教材中,深刻感受到新教材的变化,也顺势而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力求为学生打造一个新课堂,希望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教材,跟随新教法,沉浸新课堂,习得新知识。因此,笔者在本文就部编版教材使用感悟进行归纳如下:

一、新教材・五变化

截至目前,全国小学语文使用的教材版本有粤教版、人教版、鲁教版、北京版、语文版、北师大版等,2012年教育部从全国调集了50多位专家,组建语文教材编写组,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进行重新统编,叫部编版教材或示范教材。新教材于2016年9月份开始正式投入使用,统称部编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材中,编写的目录顺序为: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课文、识字 二、课文。

部编版新教材的目录顺序则变更为:我上学了、识字一、汉语拼音、课文、识字二、课文。

通过本学期对语文新教材的使用,笔者发现新教材具体变化有五方面:

1.入学后,先学部分基础常用字,然后再学拼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汉字,拼音作为汉字的语言符号,在生活中学生接触得很少,所以在教材中换一下顺序,关注学生的需求,先学一些基础的、常用的汉字,将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语文学习先挂钩,然后再开始正式学习。

2.第一册识字量从400字减少到300字。在教材的开头篇目中,先学40个常用字,如天、地、人、你、我、他,学生在绘本、童话、电视新闻中经常见到,并不陌生。新教材中增加了常用字的识字比例,减少了学生在生活中不常接触的汉字,也不再是直接学习弧o、e、i、u……了。

3.新增“快乐阅读吧”栏目,带领学生开始课外阅读。在新教材第一单元“入学教育”中,有一幅讨论《西游记》的插图故事,表达了语文学习中对学生阅读表达能力的重视,通过看故事、读故事、演故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入学教育”中,首次提到阅读教育,将阅读提升至识字、写字的同等重要地位。

4.新增“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是指老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妈,也可以是邻居家的同辈哥哥姐姐等,不会增加家长的辅导负担。通过和大人一起读,有的口语化,有的精炼,每个人的表述是不一样的,学生可以听到不同的故事,养成不同的语文素养。

5.语文园地新增“书写提示”栏目。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学生写字不能弱化,应学习写字的规律,观察字的写法,按照笔顺规则,在写字的时候了解字的写法,认真书写。

以一年级新教材上册为例,可以看到整学期教材结构包括我上学了、集中识字(2个单元、10课)、汉语拼音(2个单元、13课)、课文(4个单元、14课)、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梳理出教材组成:导语―识字―课文―语文园地(含口语交际),新教材围绕专题,组织单元内容,体现整合思想,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教材具有时代感,贴近学生生活。

二、新教法・新课堂

1.入学教育:观察・感受・模仿。入学教育中以“欢迎新同学”“学习语文很快乐”“良好的读写习惯”为主题有四幅插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感受语文学习乐趣,了解读书写字正确姿势和书写执笔方法,奠定语文学习好基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画,讲一讲自己的感受。然后,结合插画内容和语文学习,指导学生认识语文,了解语文课堂学习常规。通过读书写字姿势插画的描述,让学生了解姿势,鼓励学生模仿姿势,做好课堂学习起步训练。

2.汉语拼音:情境・语境・规律・游戏・体验。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教师利用教材插画,让学生观察插画,有机结合字母、音节进行说话训练,在语境中进行拼音学习,训练语言。在插画观察中,学生观察情境图,认识朗读音节和词语,并用音节和词语说话,在说话的过程中巩固字词。同时,在新教材中的字母插画中,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插画中提示字母音、形、事物体态或形状等,发现插画中字母的形相像的地方,也可以在音节旁的卡通图中观察发现拼音之间的规律,发现鼻韵母组合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学习发音,识记字形。此外,在汉字拼音中,新教材还编写了顺口溜,用顺口溜学习字母,设计游戏巩固字母音节,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体验“玩中学”的快乐。

3.识字写字:生活识字・语境识字・自主识字・写字规则・动笔写字・良好习惯。一年级新教材中要求学生识字量为950个,在识字教学中要准确把握识字要求,多认少写,扩大识字量,提早阅读,承认学生差异,鼓励W生用喜欢的方法识字。在课堂识字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生活识字,依托教材内容,利用好学生生活经验,让生活成为“课堂”进行识字教学,在广告牌、电视、广播中识字,对识字学习产生兴趣,在生活中进行识字积累;教师为学生提供语言材料,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通过不同的语境让学生去认、去记、去说,实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设计阅读竞赛活动、字词游戏,让学生交流识字,或者自己对熟悉的字进行加减变换,在识字的时候,渗透识字方法和知识,学习识字。一年级是写作的起步阶段,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打下写字基础,才能写好字。

4.阅读教学:朗读・交流・感悟・表演・体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大声朗读,读懂课文,置身其中,去感悟课文中的人物,读出课文中的角色,读出课文感情,让学生在朗读中自悟自得。教师对课文中不易读好的句子或长句子,会示范朗读,让学生认真听,学习朗读技术。在朗读后,教师给学生预留时间,去交流、去体验,说一说自己在朗读时对课文的感悟,大胆表达见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朗读思维。教师还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对好词佳句、好篇章的朗读、背诵、积累。教师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还设计了表演环节,让学生模仿课文人物的动作、神态,还原课文,在课堂中“动”起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5.口语交际:情境・话题・美句。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围绕某话题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去对话交际,在参与过程中引导学生互动,及时捕捉学生的亮点,记录学生童趣、精彩美句,让学生体验交际成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继而在课堂上、生活中大胆主动说,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小学语文新教材难度适宜,梯度合理,强化运用,联系生活,引导发现,倡导自主,课外阅读,纳入课程,是一本立德树人・自然渗透、保护天性・幼小衔接、夯实基础・全面启蒙的好教材,语文教师需要把握新教材变化,创新使用新教法建设新课堂,上好语文课!

参考文献: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范文第4篇

一、尊重聋生,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受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院校少,相关专业培训不足的影响,聋校大部分健听教师并没有接受过正规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由于缺乏继续学习与深入研究的精神,即使接受过师范院校特殊教育的教师,其特殊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也相对薄弱,无法正确定位语文教学,不能从聋生的特点出发进行适性的教学活动,导致聋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交际等方面发展缓慢。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没有尊重,就没有人性化的教育,也不可能获得教育自身的尊严和价值。语文教师要尊重聋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切忌傲慢地以常人的教育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聋生学习汉语具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和特殊性,他们掌握语言知识与技能有自己的特点。听力障碍不是导致聋生语文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教师要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聋生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合理运用自然手语

在我国,语文课程学习的内容是汉语,是有声语言,是聋生的第二语言,聋生的第一语言是自然手语(聋人手语)。但是,许多聋校的语文教学常把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来教聋生,并作为第一语言来评估和考核聋生的语言能力。

汉语和自然手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对聋生来说,学习汉语需要自然手语作为中介语言,具备较高的自然手语水平是聋生学好汉语的基本条件。然而,聋校多数教师缺乏现代语言学理论基础,没接受过手语语言学专门培训,对手语的语言性质、语言价值、手语发展、手语与汉语的关系、手语语法、手语语用等问题都不很清楚,不了解口语、书面语、指语、手势语、手势汉语、自然手语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因而手语沟通能力较低。在教学语言的过程中,多数教师基本上使用的是手势汉语,即把《中国手语》中单个的词汇手势依照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组合。因此,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聋生看不懂教师的手语、教师看不懂聋生手语的情况大量存在,使得语言教学高耗低效。

聋生语文学习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语言沟通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聋校语文教师要运用第二语言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来制订课程目标、确定教学标准,在教学中注意运用自然手语,合理进行自然手语和汉语的转换,使教学更贴近聋生的语言学习规律和特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教师应该进行现代语言学、手语语言理论、聋生语言学习等方面的研究。教师应该研究聋生的学习方法,包括研究聋生语言习得的规律、手语和汉语在聋生语言获得中的关系、聋生在汉语学习中的偏误现象、聋生汉语学习水平的评价等。其次,有必要开设与语文教学配套的手语课程,提高聋生自身的手语水平。

三、科学整合教学内容

近年来,有关聋校使用什么样的语文教材已成为学界争议的一个焦点。当前,聋校使用的教材有三类,一是聋校语文实验教材,二是普通学校语文教材,三是校本教材。普通学校语文教材是为听力健全儿童编写的,听力健全儿童与聋童学习汉语的规律不尽相同,这套教材不适合聋生的语文学习。聋校语文实验教材内容陈旧,有些内容的编排顺序不符合聋童的汉语学习特点。基于两套教材较为明显的不适性,一些聋校便自主选择或编写校本教材。但由于编写校本教材的教师对聋校语文课程和课程标准研究不够、把握不准,在教材的选择、取舍方面难免有主观性和随意性。

因此,在教材实用性与逻辑性不强的聋校语文教材改革阶段,教师要学会用好教材,在明确聋校语文课程的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围绕聋生学习汉语的共性与目标,多维度地整合教学内容,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对聋生进行适性教学。首先,可以在整体把握聋校全套教材的基础上,抓住不同年级的训练点,进行纵向的联系,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缩小已学知识与新知识间的距离,提高语言训练的效率。

比如,教师可以把聋校语文教材第二册里的句子“妹妹去儿童乐园”与第三册里的“老师带同学们去动物园”联系起来进行句式的训练。其次,可以在普通学校教材中收集教学点。如健听孩子上一年级之前就具有相当丰富的口头语言词汇,基本能运用一般的语法结构。普通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就出现了有一定篇幅的段落与短文的教学内容。而小学一年级的聋生学字就是学字词、学句,从学字词到学句,对于聋生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跨越,在使用普通学校教材进行句子教学前,要从教材中摘取关键词组,在大量词语搭配训练中体会常用的语法规则,为理解、掌握和运用句子做好准备。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生活中寻找语言训练的联结点,把生活中的所见作为教学内容。比如公告栏中的通知、活动的海报、亲友之间的对话内容,等等。也可以将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与生活情景相联系,让聋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因此,教学内容生活化是聋校语文教学必须坚持的做法。

四、严格落实书面表达

爱表演、善模仿是聋生的一大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手语朗读以及表演可以帮助聋生理解、体会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许多聋生能够用手语或其他肢体语言把所学的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一旦落实到书面作业,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手语的语法系统与汉语的语法系统完全不同,聋生若按照手语语法把流畅的手语表达内容以汉语书面语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如按英语的语序把各个词语以汉语的形式写下来,将是令人费解的语序颠倒、缺字少词、语意不通的乱码材料。手语“朗读”、“背诵”与“表演”,在理解字词句段意思的层面上以及师生间互相沟通交流过程中不可或缺。但严格落实书面表达训练,才是提高聋生汉语能力的法宝。

聋生汉语书面表达训练要从“少”、从“早”、从“导”做起。“少”是指字数要少。从看一幅图、一个手势想出一个词语写起,积累书面词语的量。“早”就是从一入学就要开始让学生有写的意识,尽早让他们养成动手写的习惯。“导”是指要引导聋生乐于写、知道写什么、懂得如何正确写。教师要引导聋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细心感悟,并把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可以是“每日一句、一段”,从最贴近聋生的生活内容开始学写,如“今天,我看到了……想到了……”等。聋生书面作业特别是日记的批改,要尽量面批。因为受表达能力的限制,他们经常词不达意或词汇贫乏,教师面批时通过询问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结合他们所写的内容进行指导,能使他们学以致用,在以用促学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

五、课堂交流要关注每个学生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交流,是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在普通学校,健听学生与教师之间“口耳相传”即可进行沟通与交流,上课时学生只要面对教师,甚至不看教师和同学,通过语音就可以进行学习。而聋生只能“以目代耳”,视线能到达之处才能接收到信息。在聋校的语文教学中,健听教师常常忽视了聋生的这个特点。教师进行个别提问,一个聋生面向教师用手语回答,只有教师看得到回答内容,其他聋生都只能看教师的反应。聋生只有在他们最拿手的手语互动中,才可以交流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教材;培养;人文关怀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044-02

人文关怀的培养是新的教育体系下人文精神之源。根据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其独立性、自立性、原则性、自我评价的批判性会随年龄增大而发生相应变化,如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给予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就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应有意识充分利用学生教材挖掘丰富的人文关怀资源,找准切入点强化学生人文关怀意识。

一、挖掘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的人文关怀内容

语文课程资源是个巨大的宝库,它蕴藏着最为珍贵的人文精神――人文关怀。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是比较单调枯燥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启发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识记。当学ü与j、q、x拼音必须去两点时,我问学生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时,一个孩子回答:“j、q、x小淘气,见到ü眼就挖去。”说完得意之情溢于盐表。“挖掉双眼”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从孩子嘴中很随意说出,尤其让人心颤,这可能是孩子从学前教育中获取的。于是我也说了句顺口溜:“小ü有礼貌,见到j、q、x摘掉小帽帽。”让学生们评价。一时间小手如雨后春笋高高举起。“小鱼多可爱,挖掉双眼不就死了吗?”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我笑着说:“相信每个同学都非常喜爱小动物,都爱和它们交朋友的。”同学们使劲点点头。又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我在教学过程中先让他们自己朗读课文。当他们读完后我激动地喊道:“阮恒你怎么这么傻呀?你不给她输血就可以呀!”孩子们当时见到我如此反应,较为惊讶。我接着面对孩子们说:“生命多么重要呀!他的小伙伴们见到阮恒有生命危险,居然眼睁睁地看着他牺牲,他们太冷酷了吧!”这时孩子们纷纷站起来对我说:“老师,阮恒不傻!他这样做是为了那个小女孩,为了一条生命,为了拯救他的朋友。”“他的伙伴不冷酷,其实他们也很心痛……”面对孩子们的回答,我显得半信半疑的样子问他们:“你们怎么知道的?”孩子们便根据文中当时的情况,将有关内容语句指出来,还自我发挥地说出自己感受体会。我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他们认为阮恒是关心朋友的安危的好孩子。他们也在这次课程学习中对有利于社会利益的人文关怀有了自己的感悟。而现在孩子们都是独生子女,对实际生活中的人文关怀意识较为淡漠,与学生一起学习《可贵的沉默》时,让学生四人为一小组学习此课,我注重知识的拓展,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想想平日生活中是如何对待父母的,再与文中的小朋友比一比,看谁做得好,如自己有不足找出来后决定怎么办?孩子们一下活跃起来,都发表自己想法,从而达到了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增强人文关怀意识的作用,注重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在教学《凡卡》一课结束时,我让学生想象:凡卡的信寄出后结果会怎样?有的学生说:爷爷收到信后马上把凡卡接回来,不受老板娘的欺压和伙计们的愚弄了。有的说:凡卡的信没写清地址,爷爷根本没收到,可信落到一位好心人手里,了解凡卡的遭遇后,非常同情,从老板娘那里把他带出来,还送他去上学。有的说:凡卡信刚寄出,老板就病了,凡卡逃出来遇到一位好心奶奶,两人相依为命……这一个个充满爱心的回答,展现了学生纯洁、善良的心,洋溢着关爱他人的人文之美。

二、营造人文关怀的教学环境

光是在课程资源上挖掘还不够,根据学生的向师性,一个教师表现出怎样的人文精神,对于模仿性、可塑性较强的学生来说起直接的影响和熏染作用。在课内,我不泛用多媒体,多媒体应用只是实现教学目的手段,特别是语文教学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与学生交流,从而让学生体会那语言文字上的个性感知作用,并学会理解与运用。教师应关注学生情感和人格,在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领悟能力上多给予鼓励和帮助,从而加深彼此间的重要性和自信心。在这样的人文关怀下生活,孩子们会懂得关心他人,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师给予人文关怀会直接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上、互助中,使学生不知不觉中得到人文关怀的培养。

三、开展融入人文关怀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教材中总会安排“实践活动”这一项,它不仅拓宽了语文教育渠道,还增加了学生的文化底蕴。在语文教材中就有一项实践活动,其主题是“搜集春联、书写春联”。根据要求我让孩子们搜集后练习书写春联,并在全班民主选举出十几幅书写最工整的春联,书写同学为小组长,将其他学生自由组队,将这十几副春联分别送到本校其他的班级中,学生们兴致勃勃,不仅送春联给别的班级,还在送的同时表达了对其他班级同学的美好祝福。送完春联回班后,孩子们主动告诉我他们当时的心情。孩子们起初怕自己书写的春联字体不够优美而被别班的同学笑话,可当他们听见大家给予他们掌声与祝福时,十分兴奋和激动。孩子们对我说:“老师,我现在明白了只要心意在,无论是多薄的礼,大家都会感受得到,从而也给予对方祝福和关爱。”听到他们这些时,我心情同样激动。带有人文关怀的教学过程是那么有活力,那么美好。孩子们心灵在语文教材的充分开发下被净化,变得更纯洁、真挚。又如在指导一年级学生书写实践活动时,注重渗透谦让精神,学生练习书写拼音时,在四线格中总是写得满满的。每个字母往往是“顶天立地”,我通过示范比较,强调说:“同学们,字母为什么不能占满格呢?因为写字如做人,在上要懂得尊敬老人,在下要懂得爱护小弟弟小妹妹。左右为什么要空一空了?”我伸开双臂向教室门大摇大摆地走出去,问:“老师这样走好吗?”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答道:“不好!”“别人就不好出门了!”“对了,和朋友们在一起,要为别人多想一想。”

四、应用习作反馈学生人文关怀的言行及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