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感悟生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活是一种体验
我们中很多人常抱怨自己的生活太过普通或太过痛苦,也正是这种感觉,麻痹了我们生活的嗅觉。我认为生活是一种体验的过程,不应该过分地指责生活,而是要过好它的每一天。
或许你认为这有些空,有些不符合现实。确实,能深刻感受到这一点的人也寥寥无几。为什么我们体会不到呢?是什么掩盖了这一切,是我们自己。生活远不是多灾多难,但即使是这样,那也是生活给我们的馈赠。我曾经去看望过我太姥爷,他已经90多岁了,整天躺在床上,生活全部由家人料理。没有快乐,没有希望,甚至连仇恨也没有,由此看来,无论是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都应该看作是一种体验,是应该去享受的。
在太姥爷的床前我还想起了巴金先生。巴金在文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当他的病已到晚期,没法治疗时,他就想到安乐死,认为不能创作不能表达自己还不如死去。可见人是需要表达自己的,而生活正好给人提供了这样一个空间。
因为我们还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头脑中还有生的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重要的是,我们要用乐观的方式看待周围的一切,羞耻也好,愤怒也好,悲伤也好,这一切都是客观存在的,毕竟我们可以在我们想哭的时候大哭,在想欢笑时狂笑,一切都由我们自己做主。我们可以在有限生命中尽情奋斗,畅快地斗争,因为我们在生活,没必要让自己太过痛苦,因为我们在体验,享受生活。如果我们不去认真地体验和感受生活,不哭也不笑,那么和那卧床不起可怜的太姥爷又有什么区别呢?
生活是什么,是自我的一次完全的解脱,是一种体验的过程。好好把握,不要抱怨,不要责怪,即使是苦难重重,那也是生活赠予我们的礼物。相信吧,生活,是一种体验。
病文诊断
生活是一种体验,让人体验到各种情感、各种滋味,从而有了多彩充实的人生。文章的立意是可取的,但文章结构松散,逻辑不够严密,给人一种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凌乱感。另外,语言表达方面,在凝练简洁上须下功夫。
化蝶之作
生活,是一种体验
王恺东
那天,我去舅舅家看望太姥爷,他已经90多岁了,生活起居全由家人料理,神志也很模糊,听不懂别人的问话,整日躺在床上,没有喜悦,没有忧伤,没有希望,甚至表情也失去了。我忽然很替太姥爷感到痛苦,一下子又联想起巴金在最后的岁月是怎样一次一次在神志清醒时要求安乐死,不愿意因为不能写字,不能说话,不能将内心万千的感觉表达出来而感受着生不如死的痛苦。对于一个以文字为生的人来说,不能写字,不能表达,真的是件很残酷的事。同样,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来说,不能表达喜怒哀乐,不能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是件很悲哀的事。
我们中的很多人常抱怨生活,抱怨生活没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成功,抱怨生活太过普通,太过艰辛,却没有仔细想想正是这普通艰辛的生活让我们体验到了渴盼,体验到了辛酸,体验到了生活的各种况味,而我们也正是因为有了这许多生活的体验,才让生命充实饱满起来,鲜艳光亮起来的。如果失去了这些泪水与希望,那么,我们和那卧床不起的太姥爷又有什么区别呢?
生活就是让我们来体验,来感受的,能够高兴,能够愤怒,能够沉默,能够呼喊,想笑时大笑,想哭时大哭,想奔跑时就畅快地奔跑,想奋斗时就尽情地奋斗,这难道不令人激动和喜悦吗?感谢生活,让我们的人生变得有滋有味。
难得生活给了我们感知和实践的机会,请好好把握,不要抱怨,不要责怪,即使我们的人生中充满了苦难,那也是生活对我们的馈赠。相信吧,生活,是一种体验。
升格小结
修改文调整了结构,由事及理,因理生情,从看望太姥爷说起,再联想到巴金先生的临终痛苦,然后说理――生活不能缺乏感知与体验,否则就没有了意义;再劝勉读者,珍爱生活,努力奋斗。这样写文章就脉络分明,衔接自然,思路清晰了。
病文在线二
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
暮色未褪,清茶陈案。淡淡的茶香悠然飘散,墨绿的茶叶优雅婉转,旋舞摇曳,袅袅轻烟氤氲而升。浅啜细品,始是微微苦涩,慢慢地,一丝极淡远的清甜从舌尖溢出,带来微妙的感受。先苦后甜数番轮回,只觉心静神清,气柔息定,似超脱万丈红尘之外,置身山林泉石之间。浮躁俗妄一点点地消去,对生活的感悟却一缕一缕地从纤尘不染的内心流出……茶中见真,茶中见哲,茶中见禅,茶中有生活的真谛。
物皆有等,茶亦然。三六九等,极品佳茗,淡泊的茶被世俗的标尺丈量,清逸真纯黯然而失。武夷绝壁,千年红袍;余杭西湖,香郁龙井;云南普洱,信阳毛尖;君山银针,祁门红茶,铁观音,碧螺春……借名茶提升地位,彰显高贵,凡此种种,比比皆是。而真正精通茶道之人,不会盲目热衷于所谓的名茶,他只会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茶,独饮小酌,其乐自如。
生活如茶,也有不同形态。可以“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可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以“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也可以“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躬耕南亩,垂钓湖上;冶金炼铁,纺布织棉;行医执教,婉歌妙舞;从军入校,为政安国……各有其处,各具其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功名利禄,腰缠万贯成为芸芸众生的心之所向。奔驰宝马,珠光宝气,那一潮潮人群所追求的富贵不正如那些以价格和名气划分的佳茗吗?当一个人迷失在功名利禄之中时,常常会忘记了人生本身的意义。“白发渔樵江渚之上,惯看秋月春风”,这才正是无羁无绊的逍遥。一切过分的欲望皆是过眼云烟,静思暗忖,应当寻找的是属于自己的那杯茶。
品茶,需静心慢咂其滋味,生活亦然。你要慢慢去体会,就会从生活中咂摸出无穷无尽的滋味来,热爱生活,才能使我们拥有一个凡俗的生命、一份清明的理性,而完成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感悟生活,非花非叶自是香。
病文诊断
文章将对生活的理解置于对茶的体悟中,以“茶”喻“生活”,新颖贴切,形象生动。相对于文章内容来说,标题“感悟生活”显得大而空。文章以茶入笔,侧重表达“茶如生活”之意,以“茶”为叙说主体,从而脱离了“感悟生活”的写作中心,导致跑题。
化蝶之作
品一盏自己的清茶
赵心悦
生活如茶。
茶有品类,武夷绝壁,千年红袍;余杭西湖,香郁龙井;云南普洱,信阳毛尖;君山银针,祁门红茶;铁观音,碧螺春……不一而足。这些名茶各不相同,或清逸真纯,或馥郁持久,或涩淡涤俗,或温鲜甘醇。
生活有形态。躬耕南亩,垂钓湖上;冶金炼铁,纺棉织布;行医执教,轻歌曼舞;从军入校,为政安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目标,可以追求“白发渔樵江渚之上,惯看秋月春风”的闲逸,可以追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可以追求“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迈,也可以追求“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般的平淡。
天然的茶被世俗的标尺丈量,自然之色黯然而失。极品佳茗,次等劣质,称谓已将茶分出等级来。
常态的生活被世俗的标尺丈量,平和心境陡然失去。成分背景,官位职称,名利已将人分出上中下了。
于是乎,茶之品类与生活之形态俱成为沽名钓誉的凭借。借名茶提升地位,彰显高贵,凡此种种,比比皆是。借奔驰宝马、珠光宝气,得意炫耀、扬名立世者亦不胜枚举。如此看来,以价格和名气划分的佳茗,恰如那一拨又一拨人所追求的富贵了。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利几时休,不如清茶一杯在手。真正精通茶道之人,不会盲目追求所谓的名茶,只会寻找真正适合自己口味的茶,独饮小酌,其味自知。
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他不会迷失在功名利禄之中而忘记了思忖生活本身的意义。他会寻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坚守,活得坦荡而真实。
少一些招摇,多一些醇厚,去一分浮躁,留一分清明,坚守住属于自己的生活。
生活如茶,品一盏自己的清茶,自是香醇。
友人告诉我:生活是崎岖坎坷的,路上有荆棘、沼泽,也有鲜艳的花朵。想想,这成长的路上是有着许多烦恼、挫折和成功的。是啊,友人的话没错,生活就是一条路。
老师告诉我:生活是一场既与别人又与自己的较量。较量中的每一个选手都是自己的劲敌,而我们所要抗衡的也不仅仅是那些强劲的对手和糟糕的处境,因为我们生命中所要战胜的“敌人”其实是我们自己。望着老师慈爱的眼神,我点点头,生活真的就是一场一直在进行着的较量!
父母告诉我:生活是一盘棋。这盘棋局里没有猎猎西风,没有四起的狼烟,只有在取舍和进退之间的抉择。我们就像棋子中最不起眼的卒,要有那股勇敢前进的魄力。是的,生活正是一盘这样的棋局。
别人有这么多对于生活的感悟,而我呢?我决定自己寻找生活的真谛。
我看着白云在悄悄地游走,洒下那一绺绺棉絮;看着雄鹰展翅翱翔,只为丈量那广袤的天际;看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我想:生活就应该是自由自在的,应该拥有一份闲适的情怀。
我奔向田野,谛听树与树之间的耳语,跟随蜜蜂去装点花蕾,与蝴蝶一起在阳光下旋舞,与风一道去摇响屋檐下的风铃,去寻找生活的方式。
风对我耳语:“生活是我这样的轻盈岁月!”
雨对我歌唱:“生活是我这样的酣畅淋漓!”
雷对我咆哮:“生活是如此的铿锵有力!”
电对我眨眼:“生活是如此的光亮透明!”
还有那些小草告诉我,生活就是一抹淡淡的绿意;花儿告诉我,生活就是绽放时的多姿……
还有,还有……
我在学着感悟生活,而父母、老师、友人以及自然界里的一切,都在诉说着他们对生活的领悟。是啊,对于生活,每个人的感悟必然是不同的,答案也是丰富多彩的。
对我而言,生活是有着许多乐器合奏的交响乐,是快乐的,是能够每日洋溢在脸上的笑容……生活,有成千上万种解释。
可是,我想,只有把努力与汗水献给生活,这才是我们每个人对生命最好的诠释。
一、用心观察,收集素材
很多同学不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只要与己无关,大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正是这种习惯,导致写起作文来捉襟见肘、无话可写。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和同学或朋友,经常有意识地在一起交流一段时间内的见闻并进行探讨,从而不断积累素材,以后在写作中就能有效克服“没什么可以可写”的缺憾了。
我建议同学们养成认真写日记的好习惯,学会用一双慧眼观察生活,用一颗真心品味人生,将每天观察到的景象和感悟写下来,既丰富自己的阅历,又收集写作素材,为写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二、积极参与,展现自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丰富自己的生活,我们要尽可能地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激发自己写作的激情和兴趣。例如在学了《少年闰土》一文后,我们可以变身小记者采访父母的童年趣事,并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在此基础上,写出流露真情的习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才能有真情流露的文章。所以,我们要积极地去体验生活,并在习作中表达出来。
三、用心感悟,升华情感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在习作中,我们要善于对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方式去思考,从而得到对生活的不同理解。例如在学习《七步诗》时,我们可以把自己分别当做曹丕和曹植,设身处地、融入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从而深深体会曹植对曹丕义愤填膺的感情和谴责劝诫的语气。又如,在学习《有的人》时,可以先了解作者对两类“有的人”的感情,在此基础上反复朗诵,或者变化语气、语调,从而真正把握诗歌的内在感情,甚至以小练笔的形式把自己的体会写成读后感,写出自己个性化的想法。我们要珍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四、用笔描绘,真情习作
[关键词] 感恩教育 初中生 德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一种温暖的情感,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轻轻吟唱,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人世间最纯最美的讯息。在校园里,在班级里,在感恩的空气中,学生可以找到学习的积极动力;在感恩的空气中,学生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在感恩的空气中,学生自发地真正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恩的空气中……开展感恩教育,是加强校园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也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需要。
一、初中生的感恩教育现状
笔者曾就“感恩”这一话题对本校中学生设计过一份调查问卷,问卷采用样本信息分析,随机抽取了本校的75名中学生参加。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父母、亲人、师长、同学、朋友的感情较为“淡薄”,有3%的学生对父母感觉很烦,不愿意和父母交流;有21%的学生对父母偶尔问问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还会回答,问多了就会烦;有6%的学生校内外遇见老师会假装没看见,低头走过。其次,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现象较为普遍,有43%的学生认为家务活是家长的事,自己只要管好学习即可;有12%的学生在家长的要求下才会帮忙,他们对父母和亲人十分依恋,但这种依恋不是感恩与尊重,更不能代替感恩与尊重。还有不少学生对于他人的帮助缺少应有的感激与热情,多数学生在有困难和需要的时候想到亲人,事后便无动于衷。通过问卷可以明显看出,初中生的感恩教育存在普遍性缺失。
二、造成现在的初中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因素
(一)家庭教育方式不健康阻碍感恩意识的萌生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许多父母无原则地溺爱、迁就子女,使孩子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得到强化,他们想要什么,家长都会千方百计地给予满足。同时,一些父母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其在教育方法上简单粗暴,而缺乏与子女的沟通;由于社会工作和生活压力增大,许多父母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助长了他们的不良品行。这些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健康,阻碍了孩子感恩意识的萌生,进而阻碍了初中生思想道德的良性发展。
(二)学校道德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
虽然现在重视德育教育,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各级各类中小学仍然围绕高考、中考的指挥棒转,造成中小学德育课无法保证。即使有上也只是重视德育的理论灌输,轻视道德的实践教育。道德教育的理论、内容只有通过实践内化为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才能推动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而感恩,尤其需要学生的情感体验,实践内化,而这恰恰是初中生所缺乏的。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初中生思想行为功利化
除了学校德育教育的缺失,父母不良言行的影响,现实社会中的腐败现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因素也严重腐蚀了学生的思想,导致他们思想行为功利化现象明显,缺乏应有的感恩意识。
三、感恩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感恩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蓄情
1、校园让学生“我懂感恩”。
校园是感恩教育的主阵地。首先学校中的广播站、教室后的黑板报、校园内的宣传橱窗等都是宣传的好阵地,可以大力宣传感恩内容。其次让学生通过书报、电视、广播、图书室、网络等信息渠道搜集以“感恩”为主题的诗文、俗语和歌曲。通过搜集、筛选、整理、摘抄、交流、歌咏,让孩子感受爱与被爱,走近“感恩”,揣摩“感恩是什么”,从而达到“我懂感恩”的目的。
2、活动让学生“我要感恩”。
充分发挥初中生的能动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枯燥的说教学生会厌烦,久而久之会产生懈怠心理。只有不断地变换形式,让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教育才会成功。因此我们以班级组织为载体,开展多种教育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如:感恩诗文朗诵会,爱心永恒歌咏会,组织感恩展板制作等系列活动,使学生走进“感恩”,明确为什么要感恩,变“我懂感恩”为“我要感恩”。
(二)关注感恩细节,让学生在生活中践行
为使“感恩”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实践,让学生把积蓄已久的感恩之心释放出来,我们把感恩教育活动的平台移至生活世界,开展“以感恩之心生活”系列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我为父母做家务,我为同学献爱心”主题活动,落实感恩教育,使“我会感恩”升华为内心自觉。
1、回报老师的培养教诲之恩。
学生把为老师为同学服务作为“岗位”,担任“一日班主任”、“一日校工”等角色,体验组织活动、备课、讲课、维护秩序、后勤服务等,获得为人师表的真实感受,明白尊敬师长的道理,教育学生感激师恩,理解老师平日严格管教学生的良苦用心,真正体会师恩如母的道理,从而浓厚师生感情。
2、回报同学的相助之恩。
开展以“同学如手足”、“牵手同学、共同进步”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以及给同学做一件有益的事,给班级做一件有益的事等活动,掀起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进的热潮,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感恩教育”作为一项活动毕竟要落下帷幕。但是作为一种品质的修养,“感恩教育”应该成为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话题,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永恒主题。只要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相信天空更加蔚蓝,阳光更加灿烂,生活更加和谐、幸福。让感恩教育进行到底吧!
[参考文献]
[1] 宿春礼,赢在感恩[M],新华出版社,2008,1.
[2] 叶莎莎,大学生你应该感谢谁[Z] ,中国教育报,2006-1-15.
关键词:生活 作文 积累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这是德国大文学家歌德的一句名言。确实如此,生活之树常青,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反映,写文章,也就是写生活,学写文章的人,要在生活这一关上认真下功夫,关心,了解,发现,寻觅,感受。大脑中采集的自然与社会的信息越多,写作的素材越丰富。
要身入生活,心入生活,才会了解周围的人和事,景与物,才会有所发现。每个人都生活在“生活”之中,可从生活中获得的认识与感受却大相径庭。有的人目光敏锐,善于观察,不仅像摄像机一样能把客观的物像摄人自己的眼帘,印入自己的脑海,而且能在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一般人所看不到的新鲜东西,生动的,带着生活露水的;而有的人虽然也用眼睛,但浮光掠影,至多只有模模糊糊的印象。二者比较,关键在是不是“身入”、“心入”。“身入”而“心”不“入”,生活中大量有趣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材料,就会从眼皮底下溜走;至于“身”不“入”,不认真生活,不认真实践,那就更谈不上从生活中取材了。
怎样才能身入、心入呢?要对接触到的人和事有浓厚的观察兴趣,学会观察的方法。观察,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耳朵,用鼻子,不仅用感觉器官,更重要的是用“心”,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
一、调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认真观察,材料就入目、入耳、入心。“碧绿的豆麦田地”、水气里“朦胧”的月色、“淡黑的起伏的连山”等等景物用眼观察所得;“说笑”、“嚷”、“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歌吹”、“宛转”、“悠扬”的笛声等等是用耳观察,通过听觉而采集的;“豆麦”和“水草”散发出的清香这个材料靠嗅觉所获;“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的材料又借助于触觉。而“忽而轻松”、“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心也沉静”、“自失起来”、“弥散”在“夜气”里等等的内心感受又与对景物观察所得胶合在一起,使入目、入耳的材料更有份量。通过感觉器官去获取材料无不需要用心思考,把心扑上去。观察包含着思维,渗透着思维,思维能力决定观察的深浅与正误。
二、观察忌笼统,忌大而化之,要拆开来看,拆穿来看。对描写的对象不能只看整体,要善于一部分一部分拆开来“看”,还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看”。如月下开船情景,正因为拆开来看,所以材料十分具体。先写“跳下船”,再分开说“拔前篙”、“拔后篙”,又把“坐在舱中”和“聚在船尾”分别述说。这是一层意思,写开船前的准备。第二层意思是开船。“点”、“磕”、“退”、“上前”、“出了桥”。如果不拆开来看,不把一个一个动作、一个一个细节收入眼底,就不可能有如此具体、生动的材料。因此,分析的方法是观察中的重要方法。
老舍先生说:“观察事物,必须从头到尾,寻根追底,把他看全,找到他的‘底’,不知全貌,不会概括。”观察如只注意一鳞半爪,那就只会在记忆中留下破碎不全的事实,难以形成质地优良的写作材料。观察事物,不管是观察环境还是观察人物,都要既注意整体,又注意局部,还要注意细部;都要捕捉特征,按一定的顺序;都要既观其静态,又了解其变化。多角度、多侧面地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就能采集到丰富的写作材料,把握全貌。冰心《观舞记》中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拉克希曼舞蹈的场景可作生动的说明。
我们写作虽不是进行文学创作,但同样应有意识地寻觅材料,开阔视野。趁假日之闲、课余空隙,就某些问题作一些调查访问,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各类人物,可超越自己生活的狭小圈子,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材料。
法国大作家福楼拜要求初学写作的莫泊桑,“首先要练练你的眼睛”,要把眼睛练得明亮,把耳朵练得敏锐。俄国小说家契诃夫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锐敏、永不罢休的观察者。”无数成功的作家都把观察看作学习写作的头等重要的基本功,我们初学写作的学生当然应借鉴这些经验。
锻炼观察的本领,兴味盎然的从生活中汲取材料。
有人说:中学生生活圈子很窄,哪会观察出什么名堂?其实不然,不要说观察校外的大千世界了,就是学校生活的某一丁点,只要用眼用耳用心,也会取得极其有趣的活泼的材料。
生活是丰富无比的宝藏,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要从生活中有效地汲取活泼泼的写作材料,必须身入生活,心入生活,用“眼”看,用“耳”听,用“心”感受,使所接触到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入脑入心。
热爱生活,对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爱慕、敬佩,主动地接受教育,以高尚的人文美、雄伟粗犷或雅致灵秀的自然美陶冶自己的心灵,知识增长,心灵丰富,心田里就会有绵绵思绪往外倾吐。热爱生活,对生活中假、恶、丑的东西充满憎恨、厌恶,同样有要说、要写的感情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