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校就业指导

职校就业指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校就业指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校就业指导

职校就业指导范文第1篇

调查结果

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整理归纳如下:

(一)关于学生择业心态、就业观方面

1.到毕业实习前还没找到工作的为85%;认为找工作依靠关系的占44%,认为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是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的为55%,认为找工作通过人才招聘和媒体招聘的仅为0.01%;已经找到工作的人中31%是在一个月内找到的。

2.期望将要从事工作的单位性质是46%选外资企业,29%选政府机关,选择民营企业的仅为4%,选择私营企业的仅为6%;能接受的月收入水平大概是1000-1500的占49%,1500-2000的占31%,500-800的仅为2%;如果找到的单位不理想,80%的同学选择先就业、再跳槽,4%的选择毁约、再找其它单位;在就业中45%的同学认为有很大挑选余地、选择用人单位,43%的认为被动地接受用人单位挑选;如果求职情况不尽如人意,53%的同学选择会调整期望值、但不一定降低标准,34%的选择会降低标准,14%的选择不会降低标准;

3.在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是:67%的同学选择个人发展机会,15%的选择薪酬与福利;在择业过程中看重父母意见的占46%,看重自己意见的占20%,看重亲戚朋友意见的占19%。

(二)学生就业面临的困扰方面

1.面试时学生的主要困难这题60%的同学选择缺少面试技巧、心理紧张,16%的选择语言表达能力差,13%的选择知识面狭窄。

2.就业中的主要烦恼这题57%的选择用人单位学历要求太高,16%的选择专业不对口,15%的选择新学专业社会需求太少。

3.66%的同学认为对就业影响程度最深的因素是个人实际能力,18%的认为是学校、老师的评价,15%的认为是所学专业。

4.在求职过程中55%的同学认为最困扰的问题是缺乏工作经验,30%的认为是个人能力不足,17%的认为是求职方法技巧欠缺。

5.33%的同学认为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与自身能力相关的主要问题是自我表达能力,30%的认为是专业能力和外语能力,12%的认为是人际交往能力,0.9%的认为是环境适应能力。

(三)学生对就业形式及职业前景的看法方面

1.50%的同学认为对就业政策和形式比较了解,46%的认为不大了解,2%的认为非常了解,5%的认为完全不了解。

2.59%的同学认为职中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前景一般,73%的认为职中毕业生同同层次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有自身优势,不必普通高中毕业生差,只有5%的认为不如普通高中毕业生;认为就业状况很差的仅为2%。

3.44%的同学认为目前职中生就业形势还好、就业不算难,36%的认为相当严峻、就业难,7%的认为好、就业容易。

(四)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期望及就业途径方面

1.37%的学生希望学校加强与用人单位建立关系、做好推荐工作,31%的希望学校加强求职面试技巧培训。

2.46%的学生希望得到更多的公司介绍和招聘信息,30%的希望得到更多有关薪酬和福利的信息,22%的希望得到更多有关面试和演示的技巧介绍。

3.38%的学生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最有效方法是在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32%的认为是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27%的认为是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4.39%的学生认为培养和获得社会适应能力与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39%的认为是专业实习,28%的认为是社会兼职。

5.就个人知识结构与职业需求来看,60%的认为改革学校教育包括改革课程体系对改善职业中学学生就业状况比较有帮助,22%的认为非常有帮助,2%的认为没有帮助。

6.学生对就业指导方式最感兴趣的是提前进入企业入职培训体系的学习和训练(41%),其次是与企业进行多种方式的互动沟通(28%)。

(五)关于毕业后个人创业方面

1. 在就业求职过程中有想过创业的为78%,没想过创业的为19%。

2.认为毕业生创业可以提高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46%,认为创业能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为19%,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为17%。而61%的学生认为资金不足阻止了创业欲望。

调查结论

1.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不充分,缺乏找工作的主动性,说明学生在就业方面普遍存在依赖心理,不肯自己去努力,有待家长和学校对之进行相关心理辅导。

2.学生还存在“求稳”思想,但注重自我才干的发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

3.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具有一定效果,学生自我意识得到强化,对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等有一定了解。

4.学生基本能结合自身实际考虑将来的工资收入,好高骛远的情况较少。对于工资收入有一定的理性分析,注重功效、实惠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5.基本上能做好找不到工作或理想工作的心理准备,有承受挫折的准备,普遍认识到学历不达标的问题,能充分认识到个人素质、学历层次在择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6.目前学生就业状况一般,在珠江三角洲这一带就业率较高,对就业前景的看法也比较乐观;对就业有一定的自信,能认识到职中生有动手能力强、可塑性强等长处。

7.大部分学生就业意识有所提高,但大都受到资金不足的困扰而无法创业。

8.学生能认识到对就业影响程度最深的是个人实际能力,全面素质重要性意识有所增强,但由于基础欠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原因,平时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年的职中学习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导致就业过程中竞争力不强,存在一定的就业压力和困难。

9.学生就业有待提高面试水平,加强就业技巧的学习和训练。要求学校加强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并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关系,做好优秀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

10.进行课程、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合理化、科学化改革是学校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条件。

几点建议

1.“信心+技巧”,应对各种就业问题。21世纪经济、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作为学历不高的职中生更应注意自己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提前做好就业前的心理、知识和能力等各项准备。如:做好开放和创新意识、自主自强意识的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多拿证书等的准备。让学生做到“有备无患”,不打无准备之仗,进而增强学生就业信心。

此外,由于现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就业这样一个人生的大转折,学生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压力和困难。如何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使他们在社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做好就业前的指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因此,在学生就业前,学校还可以加强对学生各种就业技能技巧的培养,例如:我们可以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开办就业信息宣传栏、模拟面试、优秀求职信展览、师兄师姐就业经验讲座、就业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做好就业前的演习,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企业或事业单位等地方去实习,切身感受工作的喜和乐、忧和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为就业奠定基础,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解决各种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学校还应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做好优秀毕业生的推荐工作,并做好毕业生的就业跟踪,尽力做到“出口畅”,进而“入口旺”,使学校工作良性循环。

2.“网络+榜样”,营造良好就业氛围。随着社会发展,近几年来职校发展不断壮大。而面对就业,学生出现了一些捆扰,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要提高学生就业率,离不开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实施的到位和有效,学校就应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整合本土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让学生走出书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素质。

由此,通过不断转变教育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中心、提高就业为出路,创建良好育人环境,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树立起良好学校形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开展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同时适应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改革,加强学校配套发展,培养各专业的合格教师;建立就业基地,积极发挥桥梁作用,更好地为学生就业营造良好氛围。

3.“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疏通学生就业渠道。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实现就业,社会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择业环境,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择业机会,完善就业市场和人事制度,建立真正的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为学生就业提供实质性的物质上的帮助。

职校就业指导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学生就业 思想政治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中的重要意义

1、帮助职业院校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

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对于职业院校学生正确理解当前就业政策,把握当前就业形势,面对现实,认识自我,及时调整就业目标,确保顺利就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就业形势和政策的教育。因此,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认清国家当前的就业政策和方针,从而及时调整自身的就业期望值,自觉接受方针政策的约束,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顺利就业;引导达学生正确对待就业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解决他们对就业认识中的疑问和困惑,在正确的择业观念指导下进行正确合理的就业。

2、引导职业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思想政治教育是帮助职业院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的根本途径。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职业学校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择业理念。择业理念是他们对以后职业的追求和向往。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使职校学生明确各自的职业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可以帮助职校学生从实际出发,调整就业的期望值,并为其实现创造条件。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职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使他们认识到: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职校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让他们明白,一个人不管能力大小,职务高低,学历深浅,工作性质如何,只要好好工作,都会在对社会的服务中来实现自身价值。

3、培养职业院校学生适应当前就业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健康心理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进取心、自信心和对环境适应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就业过程中能发挥自己的智慧,挖掘自身的潜力,综合利用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不懈努力,艰苦奋斗,以便找到能够施展自身才华,实现人生远大抱负的平台[1]。

二、如何在高职大学生就业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就业时的心理素质

高质量优秀人才的特征是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良好的心里素质也是验证职业院校学生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保持心理的健康是高职院校学生顺利就业、健康成长以及尽早适应社会所必需的条件之一。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加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高职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正确的择业观。同时引导他们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所遇到的挫折和问题,帮助他们寻找、分析导致挫折和遇到问题的原因,使其能够客观正确的认知自我,消除不良心理,理性地看待自己的理想与实际所存在的差距,树立自信心,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竞争力,以良好正确的心态和乐观积极的情绪进入社会,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以便顺利就业。

2、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诚信意识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平时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来,在平时的教育中更要重视引导,可以通过一系列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等环节,使高职院校学生体会不同职业、不同行业的职业规则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积极组织高职院校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际社会生活中体会到诚信在市场经济就业条件下的重要性,认识到“诚实守信”是新时期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准则。

3、加强对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形势的教育,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要对当前形势下的就业状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自身实际出发,既要了解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困难,也要看到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所存在的各种机遇。这是高职生在择业过程中必不可少不可的步骤。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时要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方向,了解社会上对自己专业的实际需求状况,同时依据自己的专业特长、职业兴趣、实际能力、性格气质以及家庭经济状况来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不盲目攀比跟风,追求高薪岗位,也不要只着眼于大城市,要以自己的专长来选择自己的所需。同时要实时调整自己对工作的期望值,当自己的理想与现实不相符,就业目标不可能时,就要及时调整自己以便重新定位,使就业目标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2]。

4、加强职业学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

高等职业院校要通过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树立与当前市场经济相吻合的职业理想和就业观,让正确的就业理念成为大学生成人、成才、成业的强劲动力。通过开设就业辅导课、就业指导讲座等形式,积极宣传新形势下国家的就业和创业政策,为职业院校学生讲授相关的就业政策,帮助大学生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充分做好面对挑战的思想准备,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通过多种渠道向大学生宣传自主创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高职院校还可通过创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他们提升创业的兴趣和信心,培养高职学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职校就业指导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就业指导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在市场就业的格局下,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实行自主择业,这一方面给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领域,另一方面也使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中职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缺少相关就业指导,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实际需要脱节,出现学生学习的专业与就业岗位不对口现象,例如:学汽车维修和会计专业的也到富士康流水线上工作,针对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必须探索新的中职学校就业指导方式。

一、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当前,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刚刚起步,还处于探索期。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并不能满足中职学校学生对就业指导的需要,也不能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中专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

1.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表面化

这里说的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表面化,一方面是指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形式上的表面化,一方面是指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上的表面化。形式上的表面化是指,当前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大多还是以《中职生就业指导》课程为主展开的,所讲述的内容以书本上的内容为主,对中职学生理论性就业指导。内容上的形式化是指,当前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仍以劳务中介进行的,所涉及到的内容仅仅限于当前就业政策、就业规章制度、就业表格填写等一般程度上。而对于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判断、工作选择技巧,选择能力等实质性的方面很少涉及。在这个意义上,针对中职学生的择业意识没有被培养起来,就业指导工作的功能被弱化了。

2.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程度低

当前,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仅限于“灌输”式的工作方式,中职学校进行就业指导大多都是通过学校的信息栏张贴就业信息,通过讲座的形式进行就业指导,进行就业形势报告等形式进行就业指导。这样的形式往往忽视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前瞻性和对接性,不能很好地将用人单位的信息与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需要很好地结合起来。有的中职学校开办了就业指导网站,但其中的就业信息较为匮乏,且没有进行及时更新,这就导致了中职学校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与就业信息动态。在就业信息的上,很多中职学校没有对就业信息进行分类,很多就业信息的累加导致学生不方便查找与自己有关的就业信息,这就使得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失去了其指导意义。

3.就业指导机构职能混乱

目前,中职学校设立了相关的就业指导机构,用于指导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但这些就业指导机构名目众多,职能混乱,不能很好地对中职学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当前的中职学校中,教务科、实习实训科、就业指导中心、招生就业办公室、就业专业指导委员会等就业指导机构五花八门,但这些机构把绝大多数时间和经历都用于应付日常业务,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上。而且这些机构的就业指导工作大部分是以宣传为主,宣传就业政策、宣传就业单位,而没有形成一个供学生长期咨询的就业平台,这些都造成了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很好开展。

4.就业指导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很多中职学校开展的就业指导课程中,很多课程在设置上体现出不合理性。中职学校开展的课程有《职业生涯规划》和《中职生就业指导》,有的学校只发书不讲,有的学校就根本不开设《中职生就业指导》,导致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忽视。很多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性,不能跟上时展的潮流和社会发展的步伐,教学效果比较单一。甚至很多中职学校没有就业指导课程的统一大纲,课程设置随意性较大,没有统一标准。还有很多中职学校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对就业指导相关问题没有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讲述内容上缺乏条理性和科学性。还有一些学校的就业指导课程仅仅限于以毕业生为导向,并没有对普通在校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都导致了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对策研究

针对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将中职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当成一个系统的工程来抓,加强对在校生的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规划中职学校就业指导课程大纲,统一中职学校就业指导标准。

1.转变就业教育观念

中职学校要切实把就业指导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的结合起来,将就业指导工作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给学生们树立一种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将以前的就业指导工作理念转变为服务型教学理念。在平日的教学中,中职学校就应该有计划地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实现教育过程的计划性、长效型与教学对象全员性的统一。将社会责任教学、服务性教学等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实现教学和就业的长效动态平衡。

2.建立并完善专业的就业指导师资力量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人员的就业指导业务素质较低等特点,中职学校应该下大力气建立并完善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高水平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相关的就业指导人员除了具备相关的就业指导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就业指导工作经验。中职学校还应该定期进行就业指导人员的培训及考核,不断完善就业指导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践经验。同时,将就业指导工作的责任划分到个人身上,使得就业指导教师能够将就业指导工作当成自己的本职工作看待,这样就提高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对就业指导业务的重视程度。

3.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当前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主要是相关就业指导机构就业指导信息,学生通过传播渠道接受相关信息。这种单线式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需要。基于此点,中职学校应该建立一份学生就业指导档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类再投放相关信息,这样就能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从而改善学生的就业条件。中职学校还应该与相关单位签订协定,达成战略意向,有目标、有方向的为相关单位输送人才。构建一个学校与工作或实习单位对接的战略框架,这样既提升了中职学校人才的利用率和就业率,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4.完善就业指导教学大纲

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寓于教学大纲与课程教学中,中职学校在设置教学大纲、教学课程时,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就业指导渗透到其中,以期实现就业指导教学化。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详细阐述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而规定的课程内容、体系、范围和教学要求的基本纲要。中职学校应该以教学大纲为基础,分学科、分年级,根据不同阶段中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进行设置。

将就业指导与教学大纲结合的同时,中职学校还应该将就业指导工作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这有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自我认知、职业取向定位。

5.建立一套就业信息系统

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仅靠传统方式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宣传及信息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择业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校应该建立一套科学而完善的就业指导信息系统,根据不同学科、不同性格对学生进行分类,以此为平台有针对性地就业信息,这样就避免了以前的信息效果差的缺点,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郭强. 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华章,2011

[2] 郭旭娟. 构建中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思考与建议[J].就业指导,2010

[3] 潘彦维,许建民. 科学构建中专就业指导内容[J].职业指导,2001

[4] 涂谦,沈鹏飞. 中职就业指导课创新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职校就业指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创业;指导课;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160-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为指导学生尽早适应"自主就业,双向选择"的人力资源市场,职业院校都开设了《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了解新形势下的就业政策,提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做好就业准备,尽快转换角色,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技能特长选择合适的职业,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笔者多年担任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深感其重要和责任重大。

一、形成困境的原因

1. 学生原因。普通高校逐年扩招,导致高职生源急剧减少,生源综合素质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基础课不牢,学生之所以选择职校,皆是因中考失利的无奈之举,读普通高中被拒之门外,就业的话年龄尚小,退而求助职高过渡一下,学生普遍存在重专业课、轻文化课的现象;二是学习的信心、动力、毅力很成问题。刚入学时,因充满新奇感,学习意识还较浓。但这些学生大多属于应试教育的落后者,长期失败的体验在心理上留下了阴影,使他们自认为学习能力不行。很多学生有意无意地厌恶、逃避学习,得过且过,临到考试,才临阵磨刀、抱佛脚;三是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信奉“工作要凭关系”、“好工作要拼爹”等消极论调。不少学生认为,就业与创业是走上社会以后的事,甚至认为是老师、家长的事,学不学无所谓;四是缺少社会实践和职场竞争残酷性的体验。他们看不到《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现实价值和对自己终身发展的指导意义,觉得学习该课程没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缺乏学好该课的勇气和信心。因此,学习提不起劲,上课的效果可想而知。

2. 教师原因。由于各种原因,该课程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一是缺乏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的专职教师。很多由德育课、专业课、文化课教师兼任,还有外聘教师,他们大多没受过专门、系统的就业指导培训,更谈不上专任教师的资格证书。教师大都缺少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对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因而讲课时针对性不强,指导性和启发性不够,导致学生没学习兴趣;二是没有系统的专业教材。该课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性,需要一本既有政策引导,又有理论指导,更有实践案例辅导的专业教材,但由于教师是兼职的,职业学校各专业的教学要求又不尽相同,所以目前还没有一本理想的专业教材。教师只能通过理论到理论的讲解或加上一些自己编写的补充资料来完成教学任务。刚开始精心备课,认真编写教案,满怀信心地上课,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劳动果实无私地“塞”给每位学生。但是,教学效果极不理想,面对学生冷淡的课堂反应和沉闷的课堂氛围,他们先是感到无可奈何,进而觉得束手无策,最终产生厌倦,甚至应付教学的行为。这使得本来就不受重视的就业与创业课程越发变得尴尬和无助。

3. 家庭原因。就多数学生家长而言,他们自身的文化水平不高,对子女进入职业类学校学习不抱多大希望,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子女能学到一技之长。部分家长目光短浅,只希望儿女能混到一张文凭就足够了,不在乎能否真正学到什么,认为社会关系还在,随便安排个工作不成问题,大不了就跟着自己做。只要子女日后会赚钱就行,自己也从来没学过什么就业和创业,一样工作得很好。家庭教育的失控,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4. 社会原因。社会对职业类学校存在着许多偏见。在许多人的眼里,只有读普高才是真正有前途,上高中、进大学才能“鸡窝里飞出金凤凰”。实在没办法才会考虑让孩子就读职校。孩子进了职业类学校,家长对外也不愿意讲,觉得很没面子。他们片面地认为职业类校学不到东西,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前途。另外,社会对职校毕业生存在偏见。很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指明招聘对象必须是普通高校全日制毕业生,把职业类学校的毕业生挡在门外,如此做法既有失公平,又伤了职校学生的心。种种世俗偏见并不是教师上几节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就可以改变的,社会的负面影响无形中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 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情感交流。教师首先要改进教学方法。不应用一言堂的方式灌输知识,而是要让学生找到实用点,让他们亲身通过体验来建构知识。除了备教材外,还要备学生和备教学方法,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备学生就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求来组织教学内容,不能用纯理论的框架去“套”学生。备教学方法,教师应改变一味传授理论知识的传统做法,而应注重案例教学和综合实践教学,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能力培养,采纳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法、自由抢答法、分组讨论法、上台演讲法等。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影视教学等,还可结合当地的就业创业现状,善于运用成功的典型案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热情。教育态度上,教师更要讲究教育艺术和教学智慧,富有耐心、爱心和同情心,善于处理突发事件,避免伤害学生。教师要敢于面对事实,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正视社会现实,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全体学生,努力唤醒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努力创设“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教育意境,使学生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学习的愉快,进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寻找机会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上大课可提前十分钟进教室跟学生聊聊天、主动参与主题班会活动、与学生一起参加春游或秋游集体活动、加入班级QQ群等,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增强了解,增进感情,以利于教学。

2. 优化课程结构,提高师资水平。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确定适合自我个性和能力的职业目标,学会各种择业技巧,顺利实现就业与创业。因此,学校要重视该课的教师配备和教学安排,课程设置要合理、科学。教师要积极参与《就业与创业指导》教材的编写,必要时可以请名教师和企业的有关专家携手开发与时俱进的校本教材。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并参加考试,获取英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和其他专业职业等级证书。在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方面,学校要重视教师教学科研活动,组织参加相关的社会培训和技能资格考试,给教师“充电”,不断提高专业执教水平。学校要大胆拓展用人机制,从社会上招聘有资历、有经验的人才来从教,通过多种渠道提升教师的水平。

3. 加大正面宣传,重视家庭教育。社会各界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形成对职业教育的正确看法和认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大量的技术"蓝领", 需要技术实干人才,培养他们的摇篮就是职业教育。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职业类学校的作用,鼓励他们更多地关心孩子的成长,配合学校的正面教育,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要使家长明白,日后孩子无论求职还是创业,在校期间掌握了相关知识就会少走很多弯路,一生受用。只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职业类学校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定会走出困境,成为学生喜爱、终身受益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周其洪.起航: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

职校就业指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作者简介:王琴(1967―),女,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教所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教育原理、教育政策。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加强中职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实现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调查发现,中职毕业生就业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就业期望过高,职业意识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中职生的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转变就业观念,做好个人生涯发展规划,为他们事业上的成功和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开端。

一、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生涯规划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特征

(一)学校普遍建立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组织机构,确保了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正常开展

中职学校普遍设立了负责学校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机构,这些机构有的是专门设置的,有的挂靠在学生科或市场部,其中,单独设有就业部的达70%。这些机构都有专门负责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的人员。根据调查结果,总体来说,职业指导队伍基本稳定。从事职业指导工作6年以上的人员占54%,其中25%已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这些职业指导人员长期从事毕业生的推荐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期的工作也使他们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有助于顺利完成毕业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另外,调查显示,职业指导人员的年龄结构基本合理,其中,30岁以下占10%;30――50岁的占58%;51岁以上的占32%。这种老中青相结合的人员结构有助于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中职学校积极探索“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积极开展顶岗实习,提高了中职生的就业能力

为了培养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中职学校注意紧贴上海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在专业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不断创新。学校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开设专业。如中华职校成立了“研发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成立了“市场部”,专门调查研究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在培养模式上,中职学校普遍采取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三年制的中职学校普遍采取了“2+1”或“2.5+0.5”的教育模式,四年制的中等职业学校实行“3+1”、“3.5+0.5”的教育模式,确保学生在最后一年或至少半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而且,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时,学校注重实习岗位与未来就业岗位的关系,对前来招工的企业进行仔细考察,对没有用工诚意的企业单位一般不安排学生去实习,提高了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三)职业指导人员在实践中探索了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多种形式

除了单独开设的职业指导课程外,职业学校还通过其他方式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1)在实习前开设有关讲座,向毕业年级的学生宣传劳动法、讲解有关从业的心理准备、面试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有些还开展了模拟面试活动。(2)邀请中介机构、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人员来校做就业形势的报告。(3)邀请学校已走上工作岗位并作出一定成绩的往届毕业生回校现身说法。使学生扩大对所学职业的了解,建立职业意识和职业兴趣,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走向社会就业的自信心。(4)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参观,了解所学专业对口行业的工作情况。如上海商贸旅游学校组织旅游专业学生去东方艺术中心参观。

二、中职学校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未能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目前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是由两块构成的,一块是由德育课教师讲授的《生涯规划》,一块是由招就办负责就业工作的人员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围绕实习工作开展的就业服务活动,这两块工作由不同的部门负责。调查显示,有78.9%的学校《生涯规划》课程的安排由教务处或专业科负责,德育课教师承担,而顶岗实习前的实习动员、面试技巧、劳动法律法规等讲座由招就办或学生科负责。由于德育课教师与企业接触较少,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不多,对中职生在职业生涯中遭遇的问题也不很清楚,因此,教学中出现偏重理论传授的现象,缺乏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对学生思想触动不大,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的培养流于“纸上谈兵”。问卷显示,在学生认为有效的职业指导方式中,职业指导课程所占比例最低,仅为10.8%。而招就办在学生毕业前一两个月开设的讲座偏重于学生面试就业技巧的传授,这对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熟悉职业生涯有帮助,但短期内不可能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可见,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的课程教学、就业服务工作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并最终影响到学生就业的成功以及学生就业的质量。

(二)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需要进一步提高针对性

职业指导科学性不强,缺乏针对学生个性特点、能力倾向的职业指导,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的人职匹配。职业指导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和能力特点,并与社会上的某种职业相对应。职业指导最终指向是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要实现人职的科学匹配必须对个性心理特性和能力素养进行科学的测试和调查分析,否则,可能造成人与职的不匹配,学生不适应岗位的要求。比如,学校招就办人员在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时一般实行“择优推荐”的原则,而这里的“优”大多凭借的是学生的平时表现、班主任和教师的主观印象。这些主观看法的科学性就值得怀疑。一位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教师谈到,有一年他们在推荐学生实习时,一位大家都认为非常优秀的学生到了就业岗位却非常不适应,而另外有一位平时不怎么优秀,甚至可以说是教师心目中比较“差”的学生到了推荐的岗位上却把与之竞争的大学生给比败了,不仅如此,用人单位还说,公司所有的岗位任这一同学挑选。可见,教师眼中的“优”与企业用工的“优”存在一定差别。这是比较极端的事例,但在实际的顶岗实习包括就业推荐中,潜在的人职不匹配的情况还有很多,有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感到不适应而跳槽;有的可能在实习考察结束后,更换职业;还有的甚至会在就业与升学中犹豫徘徊,以致于毕业时还没有作出选择,最终贻误时机。

(三)中职学校需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

当前,中职学校培养的中职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合作意识,与用人单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尽管目前一些中职学校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注意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但是,一些中职毕业生进入岗位后,仍然不能适应企业的要求。学校就业办的问卷显示,2007年度中等职业学校推荐学生就业,其中一次推荐成功率在70%以上的学校仅占34%,需要学校推荐四次以上的中职生达38%。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我们了解到,认为“录用的中职生中,有80%及以上能胜任岗位要求”的只占48.3%,而且这些都是与学校建立较好合作关系的企业。可见,学校对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规格还不是真正地了解,中职毕业生达不到岗位要求的情况依然严重。我们在访谈中,企业界人士也阐述了这一观点。中职毕业生不适应岗位要求,主要表现为:

1.动手能力差。对于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专业来说,中职生的技术技能与企业岗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上海先锋药厂一位制药车间主任谈到,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是非标准的东西,即与企业流水线的标准不一致。如企业的有些设备,学校公共实训室里也有,但这些设备与企业里的设备有所不同,不能拆卸,而企业则要求员工能够在15分钟以内把机器进行拆卸并安装,了解机器的构造原理,劳动局考证对此也有同样的要求,然而,学生适应机器的能力较差,缺乏动手能力,每年能够考取资格证书的寥寥无几。

2.社会交往能力差,合作意识淡薄。有的企业用工的专业性不强,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其中,团队协作精神是用人单位一再强调的。然而,问卷显示,团队意识最不被学生看重,有37.2%的学生把它放在就业所需素质中的第五位也就是最后一位,仅有10.03%的学生把它放在首位。学生缺乏合作意识,不能与其他员工和睦相处,也影响到企业的录用。正如一家企业的老总所言,如果我录用了你,我还得另外找人帮你协调人际关系。

3.缺乏吃苦精神和责任意识。由于上海技能型人才短缺,一些行业,如建筑业、制造业等,认为中职生薪酬要求不高,稳定性较强,对中职生很是欢迎。然而,这些企业普遍反映,学生吃不起苦,顶岗实习过程中,在岗位工作不几天就不再来企业工作的学生占1/3左右。而且,有的学生在离开企业时,也不与带教老师或有关管理人员打招呼,责任意识淡薄。可见,中职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准员工地位,缺乏角色转换意识。

三、加强中职学校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全员参与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的管理机制

建立一个目标定位明确、组织管理严密、运作过程畅通的职业指导管理机制,形成一个有组织、协调一致、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首先,成立主管校长参与的校级职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关系,统整学校职业指导资源,对职业指导的课程教学、学校就业服务工作及学校人才培养过程进行统一规划,制定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方面的规章制度。其次,成立包括学校、企业、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委员会,形成企业关心、家长支持、学生参与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体系。第三,设置专门的职业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包括职业指导课程讲授在内的职业指导工作。如为学生提供职业决策咨询、职业生涯发展咨询、开设各种讲座、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测试、收集并职业信息和就业信息;办理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各项具体事宜,做好毕业生的信息跟踪和信息反馈工作等;积极与社会职业服务机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信息等等。

(二)建立中职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让学生树立“入学即就业”的理念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宗旨下,把学生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构建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系统。依照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生涯规划发展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入学即就业”的理念,了解职场要求,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做好准备。

一年级是学生职业生涯的探索期,学校职业指导的主要任务:通过测评等手段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详细的个人档案,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通过课程教学、讲座、企业参观等让学生全方位了解职业世界,让学生对就业市场的现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个人条件,初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年级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准备期,学校职业指导的主要任务: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以及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和职业群,包括该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学识、态度、从业资格以及获取资格的途径和方法,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薪酬待遇等等,准确地把握职业岗位标准,不断完善自己,为就业做好准备。

三年级是学生职业生涯的接轨期,毕业班的职业指导侧重于就业指导,包括提供就业信息、讲解就业政策法规以及指导求职技巧等,积极为学生联系顶岗实习单位,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为顺利就业奠定基础。同时,这一阶段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观念和素质,鼓励和支持学生自主创业。

(三)提高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活动

为提高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的有效性,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活动。(1)开发利用人格性向测试软件,对学生的性格、能力、价值观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推荐顶岗实习和就业岗位,努力实现人职匹配。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挖掘个人潜质,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为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明方向。(2)增加实践实习环节。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就组织学生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参观,了解企业文化和行业需求。第二年,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了解就业岗位对学生技能的要求。第三年,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通过企事业单位实习实践,在真实职业环境背景下认识自我、了解职场。(3)建立和完善学校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网站,建立完备的职业指导资料和各类职业信息资料,诸如劳务市场用工需求情况及预测分析、相关专业的企业情况、企业用工标准、专业技能和工资待遇等信息资料,以及学生的学业成绩、技能等级、职业知识、心理素质、家庭状况、个性差异等资料,以便根据各人的不同情况进行职业指导和推荐就业工作。(4)为学生提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

另外,必须改变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方式,采取讨论式、参与式、探究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对职业前景有一个切实的了解,准确认识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位置,科学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

(四)狠抓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

一些中职毕业生之所以在就业岗位上出现种种不适应,问题的关键是因为中职生到了工作岗位后没有成功实现角色转换,自我角色定位不准确,因此,我们应在中职生一入校就对其进行教育,强化他们“入学即就业”的观念,狠抓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始终把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通过各种方式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强化以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为主的职业道德教育。这一点也是学校的职业指导与社会职业指导不同的地方,即学校职业指导不仅是提供就业援助,还担负着教育的任务。以育人为本,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学做人和学技能结合起来,这不仅是职业学校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化建设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

(五)强化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首先,职业指导中渗透创业意识的教育。通过创业意识的教育,让中职生清楚地认识到,自主创业同样可以塑造辉煌的人生,实现自我价值,自主创业是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其次,对希望自主创业的学生给予重点扶持和引导。请一些创业有成的人员来校作报告,让一部分有创业能力的毕业生对创业的全过程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包括工商、税务知识、劳动政策法规,业务谈判技巧及毕业生创业方面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力争通过创业教育,让中职生从谋业者变为职业岗位的创造者。

第三,模拟创业过程,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业设计,讨论其创业计划的可行性,并邀请有关行业专家对其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