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让孩子爱上学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今天听了王金战老师的讲座,我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金钥匙,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不愧是大方之家的讲座,高深的道理在简单实在、接地气的例子和幽默诙谐的语言当中娓娓道来,每句话都说到了我的心坎里。王老师说现在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持证上岗,都要通过学习取得执业资格证书,唯有家长担负着影响教育下一代这么重要的工作却是不用学习随时都能上岗的。所以说每个家长都要随时随地地虚心学习,是为了自己的将来也是为了孩子的一生。
让孩子爱上学习取决于"兴趣"和"心态".首先是要善于发现、尊重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别把学习当罪受。这就要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对家长来说要培养孩子的自信,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发现优点,发现进步,及时表扬。而不是按照自己脑子里对孩子定下的模式和框框去要求孩子,批评孩子。要学会尊重孩子,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心态。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往往来自于他最亲近的人。家长的表情、语气对孩子的伤害都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家长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要注意自己言行举止。"孩子对家长的不满无处发泄,只能用消极的学习来对抗。"这句话值得每个家反思。
王老师用他的切身体会告诉我们,只有当孩子考上理想大学的时候才是每个家长放下肩头的重担,彻底轻松的时候。人可以一夜暴富却不能在短时间内成为教授和学者。学问是一个厚积而薄发的过程,需要扎扎实实循序渐进,不论对学生还是对家长都是任重而道远。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观后感400字(二)
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几乎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态。也常听到有的家长抱怨:孩子不爱好学习,可愁死了,该怎么办啊?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呢?今天,有幸观看了王金战老师的节目,感觉受益匪浅,也谈谈我的感想。
首先,我觉得作为家长应该摆正心态。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能用好孩子与坏孩子,学习好的孩子与学习不好的孩子这一类的标准来评判孩子,不能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孩子学习的唯一标准。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
其次,激发孩子的兴趣。每个孩子都有好奇心,作为家长要懂得会引导,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产生兴趣。当年,一个苹果落到牛顿的头上,使牛顿最终发现了地球引力,我在思考,如果这个苹果落在我们的孩子头上会怎样呢?在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尝试着教孩子鸡兔同笼、大小和尚分饼吃的计算,我并不想教孩子x+y= 之类的二元一次方程式。我认为,如果单纯教孩子方程,孩子不会有多大兴趣,闹不好还会适得其反,给孩子产生数学这么难的想法。
第三、逐步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要教会孩子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打个比方,记个英文单词,我提倡打一场立体战,眼、脑、口、耳、手一起用,用眼仔细看,用脑记,有口反复读,用耳朵把自己读的听下来,用手比划着尝试拼写这个单词,这种方法效果要比单单去读或单单去写的记忆效果要好。学习效率上来了,我想孩子学习的效果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第四、学会鼓励孩子,及时表扬。作为家长,不要吝啬自己赞美孩子的语言,及时肯定孩子取得的进步,一句话,一个赞,一个眼神,都能传递我们对孩子进步的肯定,激发孩子潜在的动力。
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作为家长,我们要学会引导,要让孩子明白:原来学习是件有点意思的事情,它能时不时的帮我解决点小问题,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怎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观后感400字(三)
何让孩子爱上学习,是长久以来一直困扰家长的难题,当然我也不例外。今天观看了王金战老师关于《怎样让每个孩子爱上学习》的专题节目,让我受益匪浅。结合这几年和孩子在学习方面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想法有了几点体会:
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尊重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让他在他认为最轻松的方式下去学,在没有负担,没有压力下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其次,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只有让他耳濡目染,他才会自觉的去学习。
例如孩子做作业时,我会随手拿起一本书来读;碰到难解的题,我们意见不统一时,也会和他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当他辩论成功后,那高兴劲不言而喻,每天孩子的作业都是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保质保量的完成。由此可见,有时换一种思路,或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我们经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只有时刻注意孩子的点点滴滴,才能发现他的优点,并将其放大。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一切,当孩子有进步时一定要及时表扬,让他知道自己是很有能力做好这件事的,适时的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让他循序渐进的向知识的圣殿走去。就像王金战老师说的:"有听说一个人一夜之间变成百万富翁的,可没听说一个人一夜之间变成大学问家的".想一口气让孩子吃个胖子只会适得其反!
著名青少年心理专家,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国内学习治疗创始人之一,中华学道运动首倡者。199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后攻读中国人民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生,拥有十余年中学生个性化教育研究经验。推出了有效解决学习马虎、认知损耗、信息加工模式问题等很多心理教程,并在应用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于2003年首次提出中国青少年道德教育从道育开始的思想,并先后组织举办了八届学道训练营,得到家长和学生的一致欢迎和高度评价。出版有《打破学习的常规》《高考八诫》《高三心理健康教材》《祖母教育》等多部著作。
宋少卫先生是一位关注现实并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学者。作为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他长期研究中学生学习障碍问题,从心理学角度深入挖掘学习障碍的成因,强调家庭环境和父母影响的重要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日前,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他。
厌学的三大成因
记者(以下简称记):现在,中学生厌学现象很普遍,令家长们非常头疼。您认为学生厌学与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有必然联系吗?
宋少卫(以下简称宋):坦率地讲,当前中学生厌学是很严重的。有调查显示,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的中学生,厌学的在60%以上。学生厌学与应试教育体制肯定有关系,但我认为,根本原因不在学校教育,而在家庭教育。
记:此话怎讲?
宋:一般来讲,学生厌学不外乎三大成因,我认为每个成因都与家庭教育和父母影响有重大关系。下面我来一一分析。
厌学的第一大成因是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的学生心中都有一个困惑:我为什么要学习?最初,他们都用这个问题问过父母,而父母是怎么回答的呢?
记:学习是为了考大学,考名牌大学。大多数父母会这样回答。
宋:是的,这是几十年来的“标准答案”,95%的父母是这样回答孩子的。这样的成长目标和学习动力是非常世俗的,也是无效的,因为它早就过时了。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告诉我,他的父母说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上大学,有个好文凭,然后才能有一个高薪工作、一个幸福家庭,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他接着问父母,然后呢?父母想了想说,然后你要培养你的孩子,让他好好学习,像你一样成功,如此子子孙孙,周而复始。这个学生对我说,他知道父母是骗他的,他知道不学习同样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因为他父母有一套房,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也各有一套房,而他是唯一继承人,将来他只要自己住一套,把另两套租出去,就能衣食无忧了。
记: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回答孩子呢?
宋:没有标准答案,父母要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回答。比如孩子喜欢自然风光,喜欢欣赏白云蓝天,那么父母就可以告诉他,学习是为了让天空更蓝。
记:这样的回答当然很美,但是学生之间的竞争是残酷的,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名次不靠前,孩子的幸福感就会降低。
宋:这个问题我正要谈到。厌学的第二大成因是学习能力不足。许多父母片面地强调孩子不会做题、不会背课文是学习态度问题,其实有可能是学习能力不足。我做过这方面的调查,在一个正常的班里,学习能力不足的孩子大致占20%左右。
记:学习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宋:很多方面,比如阅读障碍、审题不清、理解偏差等,考试很容易失分。
记:是的,这现象非常普遍,可是成因是什么呢?
宋:有的孩子从小到大与成人的交流模式导致他在阅读、在理解他人表达的意思上有欠缺,还有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种种原因造成语言发展障碍。我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从同一个班里挑出30个学业水平相当的学生,分成两组来考试。A组学生在一个大教室里考试;B组学生每人一个小教室,要求他们做题前必须大声把题读两遍。考试结果,B组总分超过A组总分12%。这是非常大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孩子的语言能力没有过关导致的。小学生的家长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孩子有题不会做,你不用告诉他答案,只要把这道题慢慢读一遍,孩子突然就会做了。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习惯。研究发现,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是他基础学习能力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记:具体的,父母应该怎么做呢?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爱阅读,买了书就扔在那儿,上网玩游戏觉得特开心。
宋:父母的表率作用非常关键。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谈的,厌学的第三大成因是家庭环境不良。一些父母在家看电视、打麻将,却让孩子专心学习,孩子会甘心吗?这样的家庭环境很容易导致孩子厌学。我常提醒家长,孩子在家的时候,你要抱一本书看,装模作样也要看,因为孩子不爱听你的说教,但他会模仿你的言行。
记:现在双职工家庭居多,没有给孩子做榜样的机会,怎么办?
宋:那起码可以给孩子布置一个适合学习的房间。
记:给孩子布置学习用的房间有哪些讲究?
宋:第一要整洁,第二要简单。有的父母布置孩子的房间特别用心,墙壁和家具的样式、颜色和图案很花哨,书桌上的小摆设也非常精致、可爱,其实这对孩子学习很不利。孩子在这种视觉影响特别复杂的环境中学习很容易跑神儿,难以集中注意力。
心理暗示很重要
记:如果孩子偏科,会严重影响总成绩。您认为学生偏科有家庭影响的原因吗?
宋:我有一个学生,只喜欢历史一科,对其他科目没兴趣,成绩很差。跟他的妈妈接触,我很快找到了原因:她特别善于暗示孩子好好学历史。她经常当着孩子面儿跟别人说:“我家孩子特别奇怪,别的不爱学,就爱学历史。”她并不知道,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对孩子进行强烈的心理暗示,孩子会觉得他学历史受到了褒奖,实际上是一种条件反射。父母鼓励孩子学历史是好的,但如果同时把孩子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屏蔽掉就大错特错了。
记:有的学生语文不行,数学讨厌,英语更是糟糕,觉得自己很无能,于是自信心受挫,心灰意冷,甚至出现心悸、心慌等生理症状,父母该怎么办呢?
宋:这是一种心理疲劳,也是比较严重的厌学。父母想有效地帮助孩子,就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孩子,找到问题的症结也就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比如,我曾用20分钟时间教一个学生写诗,很快让他改变了对语文的厌恶。
记:这么神奇吗?20分钟怎么可以做到?
宋:其实很简单。我出了一个题目,《春天》。我让学生想象四幅画:第一幅画他想到了小草从地里冒出来,青青的,绿绿的,很容易就凑出一句来,“春来草青青”;第二幅画是天上下着细雨,打在石头的台阶上,湿湿的,于是第二句有了,“小雨润石阶”……四句话很容易就写出来了。写出了人生第一首诗,那名学生很兴奋,说写诗这么好玩,以后天天写!
记:这方法不错,汉语很重形象感,脑子里有了形象就抓住了语言的关键。其他学科呢?父母们需要掌握哪些技巧?
宋:孩子的个性不同,遇到的问题不同,当然不能用一个方法,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我认为父母们在学技巧之前,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是否欣赏孩子?是否全面评价孩子?对孩子的未来有何期待?这些问题想明白了,父母看孩子的眼神就不一样了,烦恼和焦虑就会减少。这种非语言的信息传递方式对孩子很有效,却是父母们的弱项。
记:打孩子是最糟糕的态度吧?
宋:打孩子、强迫孩子学习、责备孩子成绩不好,都会让孩子产生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对记忆的抑制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所以,父母的家庭暴力(包括语言暴力)不可能帮助孩子学习进步,反而会促使孩子厌学。父母端正了态度,接下来要学会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说白了就是正确地夸孩子。孩子只要有一点进步,就及时地夸他、奖励他,但要掌握方法,不能夸得太空洞。比如,想让孩子写字端正,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父母可以走过去看一看,说:“这字写得有点意思。”虽然夸得模棱两可,但是孩子很容易朝好的方面想。这样夸下来,一个学期就能纠正孩子写字潦草的毛病。
考试技巧要掌握
记:您认为用考试来检验孩子的学习成果科学吗?
宋:当然不全面,但无论中考还是高考,用考试来争取升学机会的格局十年之内不会有大的改变。我认为,应试能力实际上是素质的一部分,学生必须学会考试。
记:应试有哪些技巧?
宋:有一名学习很拔尖儿的学生,平时测验成绩总在班里排前三名,但只要一到大考就完蛋,成绩差得让人不敢相信。这类孩子有一个通病:马虎,非常的马虎。造成马虎的原因千奇百怪,其中最普遍的原因是审题出错。许多中学老师告诉我,考试时把题完全看懂其实不容易。
记:这方面,您有什么具体的技巧吗?
宋:我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A组是成绩好的学生,B组是成绩稍差的学生,两组同时做同一道数学题,做对人数A组以10∶2领先B组。第二次测试,试题难度加大,A组考试形式不变,B组使用专用的答题纸。答题纸是一张白纸,上面画了三个大方块,要求学生在第一个方块里把所有的已知条件列清楚,在第二个大方块里把原理按照规则写出来,在第三个方块里把未知数列清楚,然后再解题。结果,做对人数A组仅以9∶7领先B组。
记:差别如此之大,真没想到。
宋:不夸张地说,仅仅学会审题,就能在考试中提高至少20%的分数。
“生而不有”是真谛
记:有些家长对亲子沟通很烦恼,因为孩子根本不屑于跟家长说话。您有什么高招?
宋:孩子只会为三种人改变:欣赏他的人、了解他的人、学识渊博的人。家长起码要了解孩子,与孩子有共同语言,否则沟通什么呢?只要了解了孩子,就打开了沟通之门。这点十分灵验。举个例子,有一个初中生特别厌学,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在家跟父母作对。家长找到我问计。我了解了孩子的爱好,建议他们买一套《火影》光盘,每天晚上等孩子做完作业了,两口子用电视放来看。
记:家长学到了什么?
宋:不用学,此乃“诱敌之计”。孩子一听客厅里有《火影》的声音,马上就凑过来了,话匣子也打开了,两代人的沟通就这么轻松愉快地开始了。后来这个孩子跟父母的关系变得特别融洽。父母在跟孩子一起看《火影》的过程当中适时地跟孩子讨论一些问题,他们惊喜地发现孩子愿意听他们的话了,不再跟他们作对了。为什么会如此神奇呢?原因是亲子关系在孩子看来不一样了,父母由“敌人”变成了“自己人”。
记:现在家庭教育的理念很多,各执一词,有的还相互矛盾,许多家长很迷茫,您认为家庭教育的真谛是什么?
宋:中国的家长对家庭教育普遍有焦虑情绪,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尤其是某一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比较,对各种各样的家庭教育理念一知半解,而不是沉下心来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认真研究家庭教育理论,所以很迷茫。追根溯源,是父母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的,而竞争意识和危机感来自于成人世界,并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
记:对,孩子的成长需要快乐,需要玩耍,需要安全感,需要团队合作精神,而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
宋:至于家庭教育的真谛,我想您指的是指导思想。《道德经》里有很多教育的真谛,家长不妨多读多领会。
记:请试举一例。
宋:比如,《道德经》中有一条家庭教育准则,叫“生而不有”。意思是说,父母生下了孩子,但不要试图拥有他。这句话听起来有点玄,其实是真知灼见。如果父母认为既然生下了孩子就应该拥有他,替他决定一切,那么这个孩子就会失去自我意识和独立能力,将来一定不幸福。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一、节奏融于游戏,基训趣多多
苏联著名舞剧编导和舞蹈理论家扎哈诺夫说过:“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包含了并决定着舞蹈的结构、特征和气质。”拉丁舞,或激情、或优美、或奔放、或含蓄的音乐节奏既让小班宝贝们激动万分又不知如何参与。这一群年龄小、活泼好动的小宝贝们,如果没有好的、喜欢的活动方式,是激发不了他们的兴趣更延续不了他们学习的长久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上强调幼儿的艺术兴趣养成,因为它是开展艺术活动的内在动力,是艺术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的前提保证。因此,在节奏活动中,我们时而结合宝贝们生活经验的动作进行拍皮球、洗脸游戏等模仿;时而根据音乐强弱拍的不同表现拍身体的不同部位;时而又跟随有趣拉丁音乐的节奏走走跑跑。有趣的音乐,多趣的活动,幼儿在快乐感受拉丁与众不同的音乐节奏的同时,培养了他们对拉丁舞的兴趣。
二、动作贯穿游戏,基训味浓浓
俗话说:基础打得好才能造高楼。拉丁舞的基训就是最重要的基石,有了好的基础学习,就会为以后由浅而深的舞蹈组合,以及成套动作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如何让小班的宝宝们喜欢基训活动?如何让他们在活动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指南》中指出:要关注并努力落实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我们让每一次基训活动都像是幼儿经历的一次快乐游戏旅行,如:《勾绷脚》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像什么。形象的大铲车让幼儿很快理解什么是勾脚和绷脚。当幼儿有了一定的经验时,他们两两自由组合,互相发挥想象力将动作进行了简单的“拼装”,玩起了另一个勾绷脚的游戏――开合桥。又如在《高人矮人》中,孩子们来到了精灵乐园和精灵共活动,或向蓝精灵问好,或与红精灵握手。童话般的场景、卡通的图片、与生活结合的游戏……所有这些时时刻刻都吸引着宝贝们的眼球,激发着他们的参与热情,他们也在一次次活动中相互配合、交流、依赖,简单地尝试着初步的合作,这一切进一步启发幼儿的舞蹈灵感。看到他们在活动中乐此不疲的样子,我们知道这才是适合孩子们的,也是他们乐学的方式。
三、情境构建游戏,基训乐陶陶
舞蹈的动作是由若干个基本动作连接而成的。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基训中,我们本着科学性的原则,不仅在运动量和动作幅度的选择上都符合小班幼儿的生理特点而且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在动作的要求、规格和要领的讲解中我们采用适合小班幼儿的先小步再大步的分步骤教学方法。如在基训活动《小脚画圈圈》中,我们让幼儿先感受音乐节奏(熟悉节拍),随后是动作尝试(将舞蹈动作分解成单一动作,先教坐姿,后教下肢脚的动作,再结合起来学习),最后才是情绪表达。遇到动作多或者难度较大的动作还进行由简至繁、由单一到复杂的局部动作的分解。另外视频、示范、多方位讲解等多元化的辅助手段的添加更容易让幼儿理解。这样同样是专业的学习,但幼儿在学习中丝毫没有感觉到枯燥和繁琐。他们时不时地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开始拉丁游戏呀?”这一次次的活动让宝贝们性格变得开朗活泼了很多,手脚的协调性也增强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喜欢上了这个拉丁“游戏”活动。
2、游戏中积累知识,长时间学习是兴趣的劲敌,让孩子成为创造问题的人,让孩子试着做老师;
3、心平气和地以商量的口吻与孩子探讨问题、交流思想,走进孩子的内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和尊重孩子;
4、不以分数为标准衡量孩子,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应当和孩子坐到一起,共同分析真正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帮助孩子解决掉学习的障碍;
1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
典型现象:孩子早上起来不会穿衣服,有些孩子不洗脸刷牙,被子不叠,课本文具随便往书包一塞就去上课;寝室里乱七八糟,什么都不收拾,更别说打扫卫生了……
专家锦囊:家长可以逐步让孩子做自己的事和做一些简单家务,家长可以让他收拾自己的玩具。适当地培养孩子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比如让孩子计划自己周末的活动安排,或是计划自己的某一个活动。在孩子做事的时候,家长不要对孩子做事的速度和质量问题提出批评,而要加以鼓励和肯定。让孩子做到持之以恒,养成习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反复操作、反复实践中形成的。
2 合理调整孩子的作息
典型现象:孩子在下午的课堂上打瞌睡甚至睡着。孩子贪睡,不能按时起床,上课迟到。专家锦囊:小学和幼儿园在作息时间上有很大的区别,孩子在幼儿园里习惯了天天有午睡的生活,可是小学没有午睡时间,中午只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小学上午的上课时间比幼儿园要早。家长要找到让孩子按时起床的方法,如用闹钟或轻音乐提醒孩子、早锻炼、适当奖惩等,逐步让孩子适应早睡早起的生活,养成按时起床、用餐、学习、游戏、就寝的习惯。
3 鼓励孩子与人交往
典型现象:面对一大群陌生的孩子,孩子成了个“闷葫芦”,怕和其他孩子玩耍逗乐,完全是个“独行侠”。上学已有一两个星期,在班上还是一个朋友也没有。
专家锦囊:为了让孩子在新环境中不怕生,家长要鼓励他们在住宅区和其他小朋友交往,多带他们参加集体活动,教导他们与人交往的本领。目前有些家庭存在教育误区,把小孩困在家里学这学那。父母要把小孩放出“牢笼”,让他们和邻居小孩多沟通,鼓励多结交朋友。有了朋友,生活就变得多姿、快乐起来。
4 帮助克服思家情绪
典型现象:孩子不愿意上学,每周回校前都要抱着妈妈大哭一场,拉着妈妈的衣角不愿放手。有的孩子还借口这里痛,那里不舒服等,以逃避上学。有些孩子吃不下饭,有些孩子天天打电话给父母,还有孩子在第一个月里天天哭。
专家锦囊:孩子那么小就离开父母,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和同学都还不熟悉,想家是不可避免的。此外,在生活中,有的家长喜欢拿老师吓唬孩子:“再不听话,就让老师把你关起来。”其实,这样会造成孩子对老师和学校的畏惧心理。
要让孩子热爱学校和老师。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一般而言,孩子向往小学仅停留在表象:背新书包,穿校服,戴红领巾等。这种入学的愿望虽幼稚但很可贵。家长应当保护这种积极性,因势利导,让孩子感到上学是一件光荣的、值得骄傲的事。学校要在学生入学后安排丰富的活动,促进孩子们的相互接触,淡化他们的思家情绪。家长也应该有意识做一些这方面的工作,比如在家里就让孩子一个人睡。另外要注意孩子在校时最好少去探望。
5 让孩子爱上学习
典型现象:在开学数周后,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失去了学习兴趣,不愿意去上学。
专家锦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提前给孩子进行学科教育。还未进小学就要求孩子学这学那,上学之后将孩子的课余时间全部排满,不是用来学习奥数,就是用来培训英语口语。使孩子还没尝到学习的乐趣,就先感到学习带来的压力。其实,低年级基本没有书面作业。在这一阶段最主要的是引导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而不是一定要孩子掌握多少知识量,要给孩子在学习时间上保持弹性,能够有充裕的时间来感受学习、思考带来的乐趣,无需另开“小灶”。
6 让孩子学会集中精力
典型现象: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孩子会在上课时站起来,在教室后面走一圈,或者在自己的座位上玩书包。
专家锦囊:教学内容改变了,幼儿园以教养、游戏为主要学习形式,而到了小学后却被正规课程代替,是以学习为主。每节课的时间也不一样,幼儿园一般是20分钟一节课,小学则是35分钟。孩子再也不能像在幼儿园那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老老实实地坐着。
家长可以训练孩子安静地坐一段时间,时间的长度可以从20分钟慢慢过渡到4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可以让他看书,画画,也可以给他讲故事等,让孩子习惯倾听,这对将来提高他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7 及时与孩子沟通
典型现象:孩子上学后,变得沉默。不愿意与家长沟通,喜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