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效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们都知道“望梅止渴”的故事,曹操率兵行进,由于天气燥热,士兵们干渴难忍而厌恶行军。曹操谎称前面有片梅子林,前往食之可解渴。于是,士气得到鼓舞,迅速行走,旋即到达目的地。因人人想着吃梅子,口中唾液分泌,虽没有解馋倒也解了渴。“望梅止渴”并非毫无道理,每个人都有吃梅子的经验,嚼酸甜之梅,必伴随大量唾液分泌,这是先天的非条件反射,正常人都是这样的反应。有了吃梅子的经验,下次看到别人吃梅子、听到别人说梅子、脑子里想到梅子的滋味,禁不住唾液泉涌,非得一口口往下咽口水,这便是吃梅子的情状与唾液分泌间形成了联系,生理学上称为条件反射。从实物到图画、到语言、到文字、到想象,都能把梅子与唾液分泌联系起来,这就是说,作为精神活动的“词”取代了实物而成为刺激物,与实际吃梅子一样能刺激唾液分泌。没有吃梅子而产生唾液分泌就是梅子的心理效应。我们可以通过它理解药物心理效应。
以上还只是从生理学层面上来解释望梅止渴,对于人类来说“望梅”之所以能“止渴”,其机制更为复杂。军事行动中,指挥者的命令具有绝对的权威作用,曹操令中“前面有梅林”这句话立即变成了士兵们自己的信念,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生理活动。对权威的话不加分析和批判地完全接受,这就是心理暗示作用。看来曹操是懂得心理学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都能接受暗示的影响。在无对抗态度条件下,暗示可对人的行为或心理产生影响,使其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某种意见或信念。暗示可来自别人,也可来自自己,后者称为“自我暗示”。暗示也是药物产生心理效应的机制。
许多药物的心理效应就是通过医生的暗示或病人的自我暗示而出现的。甚至一些并没有确定疗效的“药物”,某些病人用了会感到效果奇佳。患者对医术的信赖、为医者的权威性也具有很大的暗示作用。去看一个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经他诊治后服用药物效果就是好;而同一张方子,同样的药,不被信任的医生开出来效果就不好。日常工作中发现,药物的形状、颜色、药价高低,也会影响疗效。有人笃信包装良好的糖衣片;有的人认为补血药只有红色的效果才好;同样的成分,通常人偏信进口药;除药品的色、香、味、形及价格外,名也有影响。因此,一些药物取了很好听的名字,一些广告词,赞赏有加,这本身就有很大暗示作用,作为物质治疗就不能靠这类心理暗示去取效。目前国家药政部门都禁止这种命名药品的方式。
所谓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效应是指班主任和相关教师的言行及各方面素质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如果班主任和相关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能适时、恰当、灵活、合理地运用各种心理效应,必然会取得理想的教育和教学效果,使学校管理充满艺术魅力和人本气息。
“权威效应”
中学时期既是中学生“逆反心理”比较严重的时期,也是十分容易产生“崇拜”的时期。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在学生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他人所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教师通过自己所拥有的“知识资本”、人格素养及教育教学的态度、方式和策略,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影响着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水平,甚至影响着学生对事物、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和看法。如果教师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学历背景、人格修养等能令学生佩服,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那么他(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必将产生积极而重大的影响。这种现象我们不妨称之为“权威效应”。
“权威效应”要求班主任在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业务技能的同时,尤其要加强人格修养,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权威效应”实质上就是“人格效应”。为此,教师首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与情绪,要培养和保持自信、乐观、坚毅、灵活、负责等良好性格品质。其次,对学生要施以情感教育。慈爱是为师的特质,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格感化的根本动力。有人这样说过:来自师长的爱是无声的,但却是最有份量的,学生们在学校里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来自教师给予他们的那种发自内心的爱。再次,班主任必须实行民主管理,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把学生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来对待,尊重和理解学生。同时,要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探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做到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惑,从而引起师生共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照镜子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别人,别人往往也以同样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反应,恰似我们站在镜子面前:当我们微笑时,镜子里的人也微笑;当我们哭泣时,镜子里的人也哭泣;当我们愤怒时,镜子里的人也愤怒;等等。
世界的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尊重他人才能被他人所尊重,赞美他人才能被他人所赞美,关心他人才能被他人所关心,相信他人才能,怂湃危砣菟瞬拍芪怂砣荨R蚨蔽颐欠⑾盅晕颐遣蛔鹬厥保蔽颐潜г寡晕颐翘淠保蔽颐瞧哐矸复砺沤滩桓氖保蔽颐峭葱难焕斫饫鲜σ黄嘈氖保蔽颐俏弈窝岳鲜Φ拇ΨB辉诤跷薅谥允保颐鞘欠裼Ω孟胍幌耄何颐嵌匝目捶ê吞仍跹?
“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大发威力,寒气逼人,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拂,春暖花开,行人脱下大衣。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的自尊心正处于十分强烈而又十分脆弱的时期,他们把面子看得高于一切,因而,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应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在维护学生面子的前提下进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的教育活动。这就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要讲究方法,尽力避免讽刺、挖苦、嘲弄等不良“心罚”措施,以免学生把“大衣裹得更紧”。应尽力尝试和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在给学生以尊严的前提下,与学生平等交流,不断沟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脱掉大衣”,向老师敞开心扉,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愤愤不平,生产状况也很不理想。后来,由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们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由儿童期向成人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压力最大,矛盾最多,学习和生活充满困惑和不满。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和自身闭锁心理的作用,这些困惑和不满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这些不良心理“能量”日积月累就会形成“感情势能”,这些“感情势能”一旦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就会给班级管理带来难以预料的麻烦和问题。因而,作为班主任,要学会倾听,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尽情>,!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老师,对同学或者对班级工作、学校管理的看法甚至不满。学生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自己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果再辅之以必要的解 析和引导,就会使学生放下心理包袱,轻松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去。
“雁阵效应”
雁群在天空中飞翔,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阵或一字斜阵,并定时交换左右位置。生物学家经过研究发现,雁群这一飞行阵势是他们飞得最快最省力的方式,因为它们在飞行中后一只大雁的羽翼能够借助于前一只大雁的羽翼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省力。它们又定时交换位置,相互借助,从而较好地缓解了飞行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有的管理专家把这一现象称之为“雁阵效应”。
“雁阵效应”对于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也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它要求我们班级管理工作要有序,要相互衔接、有条不紊、有章有法;要正确处理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及时化解和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努力形成团结、和谐、互助的人际氛围,同时,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个人行为必须符合集体利益;要协调好班委和团委及班级其他部门的关系,引导各部门正确处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使他们明确局部必须服从整体,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森林效应”
一棵树如果孤零零地生长于荒野很难长得有气势,多半是枯矮畸形,甚至死亡;而生长在森林之中的树木,则枝枝争抢水露,棵棵竞取阳光,以致参天耸立郁郁葱葱。有人将此现象称之为“森林效应”。它与“雁阵效应”不同,“雁阵效应”侧重强调个体、局部对集体、全局的作用,而“森林效应”则侧重强调集体对个体的影响。
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这样的现象我们叫它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所谓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就是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2、从众现象
一则笑话这样说到:一日闲逛街头,忽见一长队绵延,赶紧站到队后排队,唯恐错过什么购买紧缺必需品的机会。等到队伍拐过墙角,发现大家原来是排队上厕所,才不禁哑然失笑。这就是从众闹出的笑话。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用通俗的话说,从众就是“随大流”。可以表现为在临时的特定情境中对占优势的行为方式的采纳,也可以表现为长期性的对占优势的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接受。
3、晕轮效应
许多青少年因崇拜某位明星的某些特征,比如长相啊,歌声啊,于是就不顾一切模仿明星的行为,搜集他们用过的一切东西。这其实就是晕轮效应在作怪。晕轮效应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倾向,即人们在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的或坏的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的其他方面的特征。平时说的“爱屋及乌”就是晕轮效应的一个突出表现。
4、鲇鱼效应
水池里养着一群鱼,由于缺乏外界刺激,这些鱼变得死气沉沉,容易死亡。渔民偶然把几条鲇鱼放在这群鱼里,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由于鲇鱼喜欢挤来挤去,整个水池里的鱼都被带动起来而显得生机勃勃,所以渔民喜欢放几条鲇鱼在里面增加全体鱼的活力与寿命。
在经济、文化等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也会产生鲇鱼效应。
引 语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设计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审美与发展需求,是人们人性人伦,智慧结晶的表现。平面设计是视觉传输的手段,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传播领域和社会各个阶层。通过不同的形式和传播媒介,成为人与社会,人与人及社会层面的交流互动的主要途径。同时平面设计还能引导人们的喜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在经济,文化,社会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下面让我们就平面设计中的心理效应和传统文化效应做一定的分析,希望有助于人们理解平面设计的内在涵义。
平面设计中的心理效应
平面设计中的心理效应由受众心理接受途径,受众心理需求的变化两方面构成。先来谈谈平面设计的受众心理途径,平面设计不仅仅以深刻优美的画面作为标准,还要考虑其传达的信息途径和受众心理接受的空间二者之间的关系。要使受众接受信息并与之产生心理互动,这也是平面设计的一个重要准则。追求欣然和美是人的天性,平面设计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拥有美的特征。于是受众心理接受途径有创造意境美这一方式,在平面设计中运用美学的规则,努力营造出美的意境和塑造美的形象,重视受众感性的思维,满足人们的情趣,有助于平面设计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提高人们对平面设计的认知。受众心理接受途径还有因相似特点导致的错视,就是指由相似性引发的联想效果。相似联想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可以让信息传达更加快速和直观,所以在平面设计中要注意这一点。除二者之外,还有借用认知经验而移情的途径,因为人们总是不自觉或自觉的用自己过往的经验来搜寻能引发共鸣的信息。如今在平面设计中加入人们熟知的信息,有助于受众产生移情效应,达到物我一致的效用。
受众心理需求的变化也是平面设计心理效应中重要的关注点。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对于环境,心理空间,个人情感,审美等都产生了新的诉求。这这个满是设计的时代,平面设计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强制人们关注平面设计的方式被越来越受到抵制,所以设计师应当改变过去单向输出设计传输的途径,尽可能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更主动设计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让受众变得主动乐于参与这种互动的推广模式。
平面设计的传统文化效应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根基,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中非常重要的作用,没有文化的传承与积累就不会有今天的社会。若将传统文化的精神或图腾融入到西方的平面设计当中,可以让民族精神在设计中呈现另一种美感,触动人们的内心,最终获得设计的成功。在平面设计中应用传统文化的形式与内涵可以激发人们的共鸣。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北京”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意境,精神与智慧的特性。会徽设计以中国印作为载体,把传统文化中的书法艺术和印章艺术相互结合,夸张的展现出一个奔跑舞动着的人形,刚柔相济的外形又酷似中国汉字的“京”字形,搭配上色彩更显出这份平面设计的别出心裁和特有的感染力,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和形式感。
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主张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设计融合不能仅仅是简单的加减,应该在对传统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融合。比如中国银行的标志,整体看去线条流畅舒适,极有现代的活力感,标志又显示了中国古钱的形象,有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理念包含其中。提倡平面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效应并不是让设计师们依葫芦画瓢的去继承它,而是要努力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合到现代设计理念当中去,这样才能体现出平面设计中的精神与内涵。
平面设计中心理效应和传统文化效应的结合
平面设计作为精神的载体,是用一定的理念原念指导价值创造和精神的一种形式。利用传统文化进行平面设计营造出特有的意境,是人的一种情怀,一种意识的体现。在这种特有的意境中,客观的精神得到了集中额处理,使创作作品情景交融,牵动受众的某种体验,情感,联想。想要达到这种特有的意境效果,需要通过心理效应和传统文化效应的有效结合。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设计者们应该更加深入探究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进一步的挖掘,继承,分析研究传统文化。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其形,意,神融合进平面设计当中。此外还要重视受众的心理需求,加强对于受众心理的分析探索,设计要符合受众的心理认知,满足他们普遍的需求。一件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就应将心理效应和传统文化效应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总 结
在多元文化对传统文化强烈冲击的今天,我们应更加提倡重视传统文化在平面设计中的地位,探索传统文化语言和世界文化语言的沟通,使二者能,形成我们自有的设计风格。此外还要加强对受众的心理调查,使设计能服务于大众。只有将心理效应与文化效应完美的相互结合,才能使一件平面设计作品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受到世界大众的认可。
关键词:心理效应 内化效应 数字化 心理学家 逆反心理
要想真正地教育好一个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班主任做长期的、艰苦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断地深入到学生灵魂的深处,去把握住他们的思想。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学习了心理效应、量化效应、内化效应等进行班级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应用心理效应,营造和谐氛围
美国芝加哥一个制造电话机的工厂,该厂有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工人生产效率却不高。为了探究原因,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调查小组。从1924年11月起在该工厂开展试验,其中研究的课题是:生产效率与工作物质条件的相互关系。其中一个谈话试验,用了三年时间,先后找了工人谈话二万余次,每次谈话他们都认真记录谈话内容。对工人的言论,他们不评价,更不批评。谈话使工人心中的不满发泄出来,心情舒畅了,干劲倍增,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该工厂的心理效应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会产生数不清的意愿与情绪,但最终能实现和满足的却为数不多,那些未实现的意愿和未能满足的情绪切莫压抑,要千方百计的让他发泄出来,这对工作和身心健康有利。
中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善于思考,渴望成才,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增强,享受着经济快速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在大人眼中,他们真是幸福无比。他们的烦恼在哪里?学生异口同声说:“以分为本”给我们带来的压力!
在应试教育的传统体制下,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德行的唯一标准,家长对于学生的分数更是关注,还有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像一堵墙,一道沟,影响了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以至于一些学生产生与老师、家长情绪对立的逆反心理。
有这样一个案例:杨冬是某外国语中学学生,杨冬考入重点学校第一次考试成绩是班级18名,期末考试快到了,母亲要求他考到班级前十名,为了达到此目的,母亲经常唠叨,稍不如意,就对他轻则骂,重则打,在高压下,杨冬用铁棍打死了他亲爱的妈妈。从杨冬弑母的案例中,我们看到,沟通对于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成功教育经验,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关爱学生,与学生经常进行沟通,使学生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身心轻松地投入到学习、锻炼中。
在班级管理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班干的作用,悉心指导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平常我尽量参加他们的活动。融合、沟通、理解、信任使同学和老师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二、运用内化效应,搞好数字化管理
内化效应是指将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经过或社会学习而转化为稳定的心理要素的过程。我根据内化效应的原理,依据初中学生愿意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独立意识较强的特点,采用数字化班级管理。
(一)自我推荐、竞选班干
数字化班级管理,即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让他们自己报名、自我推荐,参加班干部竞选,参与班级德育、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对每个同学执行《中学生守则》的方方面面采用数字化的积分操作,通过综合评分使每一位同学能够自我认识、进行自我管理。
根据当代中学生朝气蓬勃、乐于展示自我的特点,我采取了动员学生、让他们自我推荐、民意竞选的方法确定班干部,在竞选的班会上,全班45位同学有26位同学勇敢地走向讲台。他们的竞选发言,有理、有据、有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听,王振同学说:我性格内向,崇尚务实精神,我竞选生活委员,愿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张权印同学说:我酷爱体育,如当上体育委员后,将组织好形式多样的体能锻炼,让大家不断增强体质;朱凌威同学竞选教室管理员,他那“干的好不好,实践知分晓,赢得赞叹声,累死也认了”,四句打油诗使同学们开心大笑;曹川淼同学说:我愿在中学阶段培养、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我承诺:让班上得的奖状日益增多……最后,同学们根据他们的表现,反复斟酌,透出了自己庄严的一票,选举出有威信、有能力的班干队伍。
(二)明确职责、数字管理
民选干部上任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制定了综合素质评分细则,各位班干各负其责,认真操作实施。同学们从自己综合素质分数的高低中,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团支部为犯错误的同学改正错误积极“寻找台阶”,及时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同学们在有益的活动中既改正了错误,弥补了失分,又维护了自尊,增强了自信,可谓“一石三鸟”。
为培养同学们的责任意识,我采取了值日班长轮流周工作制度,既让每位同学都有当班长的机会,锻炼自己,参与班级管理,也让他们体会以身作则,身教重言教的含义,体会班干的辛苦,明白服从纪律的重要。
为培养同学们的团队精神,我们还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为了集体的荣誉,同学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合作争取优异成绩。
(三)量变到质变、内化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