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绘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幼儿的知识和能力是由经验中来的,特别是绘画活动更离不开幼儿的直接经验,他们的绘画内容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更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所以我注重创设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动手动脑,去观察、体验和感受,去获得很丰富的直接经验。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因此,我常常带孩子走出活动室,看看美丽的花朵、摸摸大树、观察小动物、发现周围生活中的废旧物等等,这样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会被激活,想象也就随之迸发。在大自然中孩子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活动,可见大自然不仅增添了孩子们的知识和经验,也促进了他们智慧发展,丰富了孩子们的整个精神世界。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自学采取行动。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我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得不很理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学懂。相反,如果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常常会在各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作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当我让幼儿作意愿画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很投入,也是最开心的时候,因此,我努力使画画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一次艺术活动《线描花瓶》中,我利用了身边常见的废旧物――“矿泉水瓶”让孩子进行充分发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大胆绘画。线描法幼儿已接触过一次,但在瓶子上画还是第一次,所以他们兴趣很浓,看到老师的作品感到很新奇,有一种很强烈的欲望想自己来画。这节课我正抓住孩子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每个幼儿都主动地去绘画,而且都是愉快地完成了作品。
3、幼儿绘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统一模式的指导会让幼儿画出统一模式的画来,所以我针对性地适当在技能上给予指导。如画《蝴蝶》,目标是用点、线、面、对称的方式来装饰自己心中的蝴蝶,我画出基本线条如:曲线、直线等,基本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让幼儿用形状组合成不同的蝴蝶,再用点、线、面来装饰蝴蝶,背景幼儿自由添画,这样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来帮助幼儿回忆见过的蝴蝶,如:你看到过什么样的蝴蝶――什么形状的蝴蝶――什么样的翅膀――翅膀上什么样的花纹――什么样的颜色等等。还比如在《多彩风筝》中,我丢弃了以往绘画课的老师示范过程,示范法虽然可以帮助幼儿掌握绘画的简单技巧,但如果示范法过前、过全,则容易束缚幼儿小手和大脑,阻碍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我先请孩子观察作品,然后再讲述,把两者灵活运用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我引导幼儿注意风筝的形状、花纹等特点,感受风筝的美,把绘画内容变成看得见、摸得着、感受深的东西,幼儿就“有物可画”、“有法可画”了;孩子都发现了三个风筝的不同形状特点和花纹的特点,而我在这基础上教了三种不同画法。然后我让他们将绘画构思先表达出来,将绘画情景描述出来,这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思维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提高绘画兴趣,而且能使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资源共享,更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幼儿闪光点,发现并纠正谈话中的不足,从而使幼儿“有物想画”。如铭铭说:“我想在这个菱形的纸上画海底世界。”我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他进行大胆绘画。又有一名孩子说想画一幅和老师一样的“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我马上肯定她并引导其他孩子想出和别人不一样的设想。
二、赏识评价幼儿的作品
1、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应注意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能传达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有更多沟通。如展览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欣赏,互相评价,同时提高了评价能力;还可以及时反馈幼儿的进步,请家长采用适当的方法奖励幼儿,使幼儿得到满足,产生,受到激励。
2、尊重幼儿。评价儿童画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个幼儿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的画也就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得懂、说的清,因此,教师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时要尊重幼儿、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的精华所在,表现出接纳、赞许的态度,只有这样才可能和幼儿沟通。如在《多彩风筝》活动最后一个环节中,我让每个孩子的作品都陈列出来,因为每个孩子的作品都是他们自己的杰作,可能在成人眼中看来并不怎么好,但孩子并不这样想,只要他们自己画的都是好的,所以我摒弃了教师的评价过程,让孩子自己去欣赏所有作品,果然他们拉着同伴还有客人老师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有的孩子在客人老师走前的那一刻还大声说:“这是我画的,我在上面画了………”由此可见,尊重孩子的美术作品能体现孩子敢想敢画敢说的特点,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美术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和喜悦感!
关键词:幼儿;绘画;幼儿绘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50-01
绘画活动深受幼儿喜爱,幼儿绘画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潜能和创造力,是获得人生经验的重要途径。幼儿阶段的绘画通常是以兴趣为基础的,是幼儿通过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用一些线条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愿望的一种活动。兴趣往往是幼儿愿意回想有趣和有意义的事物的基础,也是愿意表达他们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
绘画是手、眼睛和大脑密切合作完成的一项活动。儿童在绘画中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既是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知识积累的经验,又是对其事物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幼儿早期的绘画不仅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美感和表现力,还能够很好的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与看事情的方法。幼儿绘画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幼儿通过绘画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表现他们的感情和对人生的理解,幼儿绘画在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绘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幼儿通过眼睛来观察和了解事物。当然,幼儿观察事物不仅仅是简单的看一看,而是需要深入了解事物的特征,幼儿绘画和观察是分不开的。著名画家齐白石说过,我画虾花了几十年才能画出它的神韵。他把养虾的水缸放在书桌上,每天都仔细地观察虾的一举一动,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能把虾画“活”。著名生物学家查尔斯 达尔文也曾经说过,我的能力不是最强的,智慧也不算睿智,我只是在观察事物时更用心、比别人强点。事实上,孩子的学习离不开观察,观察能力强的孩子对事物的外形和特征把握比较准确,在阅读、写作和字形方面也表现的比较突出。
为了让幼儿以愉快、幸福的心情去发现和认识生活,我们可以从观察幼儿最喜爱的事物开始,只要有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他们就会观察的很仔细、很认真,绘画出的图画就会更生动、更具体。幼儿都会对小动物充满兴趣,长鼻子的大象、高高的长颈鹿、活泼的猴子最受幼儿喜爱。我们可以带领幼儿去动物园观察,了解小动物们的动作神态和生活习惯。幼儿天真的以为动物和人的家庭一样,所以在画动物时总会拟人化。
在观察过程中,幼儿的注意力是不容易集中的。他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和深度与我们成人有很大的区别,有一些幼儿需要通过反复的观察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教育者可以先让幼儿观察整体再看细节,也可以先看细节、小的地方再整体观察,然后再用对比的观察方法。我们可以先让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比如桌子、冰箱、锅碗等,形状很简单,幼儿很容易进行观察,还有适合的几何形状,如长方体,圆柱体等等,这些事物都可以培养幼儿认识物体的观察能力。
二、绘画培养幼儿的认知、记忆能力
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积累知识,而知识的积累和认知、记忆是分不开的。观察对幼儿绘画认知能力的培养,不仅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还是对其品质和性格的形成,都有不可取代的意义。所以,教师必须有效的指导幼儿认识图画的能力,考虑到幼儿认知水平的发展阶段,更重要的是提供和选择有利于幼儿理解的图画,并对幼儿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在绘画中的认知能力。
幼儿的记忆通常是无意识的,他们的很多经验都来源于无意识的记忆。他们往往是没有目的的、不经意间就记住了一件事,幼儿容易记住感兴趣的事物并且记忆深刻,让幼儿观察之后再默画出他们观察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丰富的形象在幼儿的大脑中存储,想画什么会觉得很自由。例如:幼儿突然看见蚂蚁,并且对它们很感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观察蚂蚁身体的组成和形状、颜色,它们在做什么等等。要求幼儿把观察到的蚂蚁记在脑海中,然后让幼儿把自己看到的蚂蚁画出来。
三、绘画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现实事物的反映。我们看到幼儿作画往往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念,利用头脑中自己对观察事物仅有的一丝印象创作,脱离了物体本身原有的姿态特征,表现出幼儿特有的绘画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此,幼儿经常使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作自己的内心世界。比如:同样是画老虎,成人会把老虎的形象一一表现出来,尖尖的牙齿,凶猛的样子,锋利的爪子。而幼儿可能会给老虎填上一对翅膀,把老虎本身的形象变成自己想象和喜欢的样子。
幼儿对知识和事物的理解是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基础和来源。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知识和经验,如果没有特定的材料让幼儿可以依赖,很难说服幼儿想象和创造。例如, 教师辅导幼儿画 “冬天”时,可带孩子到户外观察下雪的美景, 看雪花漫天飞舞的落下,听遍地的雪花踩在脚下的吱吱声,感受冬天带给人们的喜悦。这样,孩子们画冬天的时候就不会感到陌生了。
幼儿的想象是以无意想象为主,没有目的性也很容易被改变,一般是通过感官系统随意想象,在画画的时候,经常变换绘画的内容。幼儿的想象天马行空,只要我们适时适当的加以引导,他们就会创造出更多新的作品。我们看到幼儿作画往往是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念,利用头脑中自己对观察事物仅有的一丝印象创作,脱离了物体本身原有的姿态特征,表现出幼儿特有的绘画特征和心理特点。因此,幼儿经常使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创作自己的内心世界。此外也可以给幼儿听一些歌曲,从音乐形象的感染来影响幼儿的感受,这将能很好的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参考文献:
一、“我不会画”——把握“体验”和“创意”
“我不会画”的原因,可能是幼儿对于教师的绘画要求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才能“既能和老师的不一样,与众不同,又能好看”,这与幼儿的绘画技能和对于生活的体验有关,当幼儿掌握了相关的技巧,又能有物可画时,“我不会画”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1 体验生活,有物可画。
幼儿的绘画题材来源于他们自身的生活经验,幼儿的绘画活动是他们借助画笔表达自己所见所闻的一种手段。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充分感受大自然、社会生活、艺术作品中的美。在此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引导幼儿用他们稚嫩的双眼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去发现周围世界中的美,还应帮助幼儿把所见所闻存储在大脑中,形成丰富的“内在图式”。当幼儿的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图式”后,幼儿的作品自然也就丰富多彩了。例如绘画活动“秋天的色彩”,我们就带着孩子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色彩。孩子会发现树叶有黄有绿,花朵五颜六色,天空湛蓝……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教师再让孩子们进行交流,并通过幻灯片等形式帮助幼儿总结归纳,使孩子了解到秋天各种动植物的颜色变化。有了这样的基础,孩子们在创作时都选用了自己眼中的秋天的颜色,淋漓尽致地创作出了各不相同的秋天。
2 简化技能,创意作画。
幼儿在绘画教学中学习绘画技巧虽然是必要的,但不能作为最终和唯一目的,教师应把“绘画”当成一种手段来达成“创意思维”,这才是绘画的最终目的。所以,在幼儿的绘画过程中,教师应克服过分强调技能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利用各种形式简化技能要求,帮助幼儿从自己的体验出发,进行创意作画。
例如时下流行的“借形想象”,就是典型的简化技能创意作画的范例。“可爱的动物”活动中,教师先请幼儿在纸上进行随机的线条分割,然后调动幼儿的创意思维请幼儿进行想象,在这些无意识的线条组合中寻找出动物造型,再添上相应动物的特征,一只只可爱的与众不同的动物就出现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增添故事情节,把画组成为一个有情景的故事。在这样的绘画过程中,幼儿成了绘画活动真正的主人,幼儿的绘画作品也真正表达了他们自己的想法。从小播下“创意”的种子,将会改变孩子一生的思维方式。
二、“我不想画”——体现“多变”与“趣引”
“我不想画”,说明了教师所组织的绘画活动无法激起幼儿作画的欲望。那么怎样让幼儿积极投身于绘画活动之中,把绘画当成一种享受过程的快乐活动呢?
1 多样材料,激发兴趣。
一成不变地运用油画棒和白纸进行绘画活动会让幼儿缺乏新鲜感,从而减低绘画热情。多样的材料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促使他们从事创造性活动,支持他们更快速、便捷地获得成功。生活中可利用的绘画材料随处可见,只要留心,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有可能成为幼儿绘画的材料。我们把这些“绘画材料”放置于“绘画角”,在每次的绘画活动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作画。当这些丰富多样的材料进入幼儿的绘画活动中时,展现在幼儿面前的将是一幅幅不同效果的精美作品,而他们也会在此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成就。例如:作品《可爱娃娃》,加入了报纸的撕贴,再用画笔配上颜色,画面变得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作品《春天的色彩》,我们收集了报纸,蘸上春天的颜色进行拓印,一幅幅美丽的春天图就跃然纸上了;将有色蔬菜敲打出汁液,再用这些汁液进行渲染,一条条颇具特色的小手帕出现了……这些材料虽然看上去很普通,但巧妙地运用于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却常常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魅力。
2 有趣形式,吸引参与。
教师应改变单一的示范、模仿、评价的绘画活动形式,将绘画活动游戏化,形式多样化,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达到玩与学的统一。
例如:作品《快乐的鱼》,我们先请孩子在《水族馆》的音乐声中学习小鱼游一游、玩一玩,再请孩子们小组合作运用胡萝卜印画小鱼,最后再添上水草和水纹,当作品完成后每个孩子都为自己的创意而骄傲;又如作品《放烟花》,我们为幼儿提供了装有水粉颜料的小喷壶,幼儿只需轻轻一喷,黑色的纸上便会散开一朵朵美丽的烟花……幼儿乐此不疲地“放烟火”,并自豪地说:“我的烟火真漂亮!”
三、“我画不好”——实现“智慧”引领
“我画不好”的背后隐藏着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不自信。宽松的绘画环境、合理的绘画时间、积极的评价过程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捷径。
1 宽松环境,自由作画。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用信任、鼓励和帮助的态度对待幼儿,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去独立地选择适应的材料,并按自己的思路进行操作。这样,他们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激发出创作的动机。
2 弹性时间,成就好作。
传统的观念认为幼儿每次绘画活动的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之间最佳,实际上这样的时间安排并不能满足活动的需要和幼儿的需要。我们认为,衡量活动时间是否合适的标准在于观察幼儿是否还有继续活动的需要,是否能自始至终地专注于该项活动。所以,要针对具体内容作适当的时间调整,或延长或缩短,长可达40-60分钟,短则只需5-10分钟。合理的时间安排可以直接提高幼儿作品的效果。如果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无法完成作品,我们可让幼儿把作画地点放至区角,这样能让幼儿的活动更加充分,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们的创造才能,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
3 积极评价,体验成功。
这里面都藏着人的名字呢!名字里还藏着鸟、花、龙一些动物和植物呢,有些名字就像小桥,有些名字像水草,这些美丽的图案就变成了一幅幅有趣的名字画啦。为大家整理和分享的幼儿园绘画课堂策划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幼儿园绘画课堂策划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用手指点画的技能。
2、学习用手指点画在桃树枝上,并能表现大小不同的桃花。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保持画面整洁干净。
活动准备:
1、范画一张。
2、粉红色的颜料每组一盒,抹布(纸巾)每人一块、作业纸每人一张(上面有一棵没有开花的桃树)。
3、课件-桃花
活动过程:
一、通过欣赏图片,在猜一猜中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1、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幅好看的图片。
2、出示花苞图
提问:这会是谁的花苞呢?
二、在看一看中感受桃花的形态美。
1、教师:原来这是桃树上的花苞啊!你们喜欢桃花吗?
2、观察桃花的形状、颜色等特征。
三、尝试印画技巧。
1、出示一棵没有开花的小桃树
教师:看!前面有一棵桃树哦!桃树为什么不高兴啊?
我们一起来问问它吧。
(原来这棵桃树说别人都穿上漂亮的衣服了,我出来晚了,还没穿上漂亮的衣服呢。)
2、教师拿来调好的颜料
教师:那老师来帮小桃树穿衣服啊,让他高兴好不好?
你们觉得春天的桃树会穿上怎样的衣服?
3、个别尝试
介绍作画材料,教师出示颜料,请幼儿伸出食指讲述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尝试。
4、教师小结。沾的时候要伸出食指轻轻沾到颜料,按的时候要用力按下去,这样印出来的花瓣才清楚、干净。
四、教师示范印画。
1、接下来老师来给桃树穿漂亮衣服了,看看老师印的这些桃花是怎么样的?
(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有的两片花瓣是好朋友,有的三片花瓣是好朋友。)
2、教师利用儿歌的形式启发幼儿印画的技巧
(颜料盘里蘸一蘸,慢慢拿起按下去,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我的桃花朵朵红)。
3、画好后,教师把准备好的小蝴蝶贴到桃花上,让蝴蝶飞来采花蜜。
4、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么,那边还有很多小桃树都不高兴了,它们想请小朋友们帮它们开满一树的桃花,引来小蝴蝶采花粉呢。
五、幼儿操作印画。
1、观察桌上的用品,教师提出点画要求。
(手指上的颜色不要往身上抹,保持画面干净。)
2、知道手指点画桃花,先将食指沾上颜料,在轻轻地按在桃树枝上,点画时先找好位置,再轻轻按下去,颜料不能太多。
3、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保持画面整洁,对动手能力弱的幼儿给予一定的帮助。
4、引导幼儿利用儿歌表现出大小不同的桃花。
5、可以根据需要,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添画小草等与春天相关的内容。
六、体验成功乐趣。
1、作品展示,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2、教师讲评。
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
幼儿园绘画课堂策划二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名字的意义,并知道每个人的名字都有不同的含义。
2、让幼儿在欣赏各种不同形式名字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名字的字型和意义设计一幅名字画。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创作。
活动准备:
1、艺术签名、范例:教师的名字设计的名字画作品。
2、人手一份黑色记号笔、8开彩色卡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以参观画展引起幼儿兴趣。
(欣赏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展出的各种民间花鸟名字画、艺术签名,并总结名字画的特点:这些奇特的画都是用人的名字画成的。)
1、教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画展呀?里面有许多有趣奇特、和以往不一样的画呢。
想不想跟随老师去参观一下神奇的画展呢?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画展作品。)
在这些画里都藏着秘密呢,你能找到它吗?
2、教师:这里面都藏着人的名字呢!名字里还藏着鸟、花、龙一些动物和植物呢,有些名字就像小桥,有些名字像水草,这些美丽的图案就变成了一幅幅有趣的名字画啦!
二、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体会名字中包含着长辈对自己深深的爱。
(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名字的“访问调查表”,能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楚地讲述名字的意义。)
1、你们有没有名字,你叫什么名字呢?(幼儿介绍自己的名字)
2、我们的名字都很特别,昨天我们调查过了,大人为什么给我们起这个名字?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起这个名字?(幼儿相互交流)
3、刚才,你们已经和好朋友交流过了你名字的意义,现在有谁愿意告诉我们大家呢。(请个别幼儿在集体中回答)
4、原来呀,我们的名字包含着长辈对我们的祝福、愿望以及深深的爱呀!(教师点出名字的含义)
三、介绍名字画,及其创作要求。
出示范例作品,向幼儿介绍名字画的创作要求:根据名字的字型和意义进行装饰设计。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的名字吗?(教师进行自我介绍)
老师把自己的名字变成了一幅画,老师的画里有些什么?(出示教师的范例作品,幼儿自由讲述)
2、我叫“黄爱琴”,“黄”看起来像一块田,黄又是黄颜色的黄,使我想到了春天里有黄的迎春花,油菜花,等;长辈们给我取名“爱”,希望我美丽可爱,有爱心;琴是弹琴的琴,琴声会发出许多小音符。我是根据名字的形状和意义装扮自己的名字的,你们瞧,这就变成了一幅名字画!(教师结合范例讲解创作要求)
3、每个人的名字都可以变成有趣的画,你会怎样装扮自己的名字呢?找个朋友去说一说吧。(幼儿讨论交流,并知道名字要写得大些才显得画面饱满生动。)
四、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介绍作画材料以及作画场地。
2、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卡纸颜色,进行创作。(播放《百家姓》音乐)
3、教师指导:根据名字的字型和含义,大胆、夸张地进行装饰。
五、展示作品、幼儿交流。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说画” 教育观念
一、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儿“说画”的现状
(一)案例描述。在一次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参观活动中,老师在向学生展示“蝴蝶”的图片之后台下议论纷纷,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对蝴蝶的看法。小明说:“夏天到了,我们家的窗台上能看到蝴蝶,它有黑黑的翅膀,上面还有一些小点点。”琦琦说:“我经常在我妈妈的头发上看到它,它一闪一闪的,五颜六色。”每个小朋友都在争着描述自己看到的蝴蝶,但是老师认为这样打乱了教学秩序,一直在限制学生的发言,频繁地使用“大家安静”、“专心听老师讲课”的语句,使很多学生无法说出自己眼中的蝴蝶,“说画”活动到此为止。随后便开展了教学活动,描述一些黑板上蝴蝶的样子,并教学生具体的绘画步骤。这时,小明说:“老师,我见到的蝴蝶和黑板上的不一样。”小明的话语使大家产生共鸣,台下孩子又开始交流。老师立刻发表自己的言论:“大家都安静,认真听老师讲课,到时谁画的蝴蝶和老师的不一样,我就找谁。”本来又一次热烈的“说画”活动再一次被老师给压制下去了。在随后课堂绘画中,有的学生向老师反映自己不会画,老师便过去握着孩子的手,一笔一画地教孩子,让孩子按照老师的思路画。这位老师跟我说:“孩子年纪还小,不要奢求他能画得多好,只要动笔就行了,如这幅画三分之二都是我画的。”但一位学生跟老师说:“老师,我不会画,我不想画了。”而老师的回答是:“来幼儿园就是要学会画画,小朋友们都不要向他学习。”课堂结束后,那位学生没有画出蝴蝶,老师便在他的画纸上自己画了两只完整的蝴蝶。
(二)案例分析。通过以上案例描述不难发现我国目前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儿“说画”环节存在一些问题。
1.幼儿“说画”易受老师的压制
从案例可以看出,课堂开始之前,很多学生都表达了自己对蝴蝶的认识,并且进行描述,但都被老师的“安静”两个字给压制住了。在课堂开始的时候,鼓励儿童将自己看到的物体说出来,可以让老师清楚地知道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便于教师调整本节课的开展方向,更好地激发儿童参与课堂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活跃,同时儿童能学到更多绘画本领。而这些全被老师的“安静”两字破灭了,拦截孩子的“说画”。
2.教师对儿童“说画”理解错误
(1)认为“说画”是注意力分散的表现
在开始之初,很多学生发表自己对“蝴蝶”的描述,但很快都被老师给制止住了。课后跟老师交流时发现,老师这样做是因为他认为孩子的讨论是分散注意力的表现,因此老师对孩子讨论现象非常敏感,一旦发现便会制止,以免孩子注意力分散现象。但是很多时候事实并不是这样,在老师禁止学生说话之后,很多学生开始偷偷交流与课堂内容根本无关的东西,注意力彻底分散。
(2)忽略“说画”体现的是孩子的审美
在打断孩子“说画”之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蝴蝶的样子,并教孩子一笔一画的具体步骤,让孩子模仿自己的步骤。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用自己的权威控制课堂,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步骤进行,将话语权掌控在自己手中,孩子根本没有发表言论的机会,而孩子“说画”体现的个人审美却受到老师的忽视。
二、绘画教学中对幼儿“说画”的改进与建议
(一)案例分析。在一次教学观摩当中,一位小女孩的图画被要求重画,原因是老师要求画的是春天的景象,而小女孩由于涂了过多颜色,整张画纸呈现出黑色。此时老师便向小女孩描述春天应该出现的东西,并要求小女孩画出自己描述的事物,但是小女孩还是说:“老师,我看到的春天不是这个样子的。”但老师并没有理睬,只剩下小女孩无奈地画着老师眼中的春天。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另一次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面对一张黑色的春天画,并没有责备小女孩,而是耐心听完孩子对这张画的诠释。
两个老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处理方式,体现了他们心中的教育观的不同。而提高孩子参与课堂的激情,引导孩子的“说画”正需要老师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感同身受”、“欣赏”的教育观。
(二)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幼儿和成人的思想毕竟是不同的,他们有自己的精神世界,成人应当尊重他们的世界,并且感受他们的世界,而不是将自己的感悟、想法强加给儿童。幼儿的“说画”就是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展现的过程,老师应当明确自己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尊重儿童的“说画”,感悟儿童的内心,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够正确地引导孩子。
(三)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老师应树立以“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新”为核心的教育观念。在教学活动当中,老师对儿童的“说画”应当表现出自己的理解与尊重,并且为孩子创造机会,使他们进一步了解美,抒发自己对美的感受,提高其创新和创造能力。其次,教师应引导孩子抒发对美的理解,通过对孩子精神的领导,而不是绘画技能的领导,以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
三、结语
本文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幼儿园绘画教学活动中幼儿“说画”的现状,并且提出自己的一些教学意见。通过对现状的研究发现,在绘画教学活动中,出现儿童“说画”现象是难免的,但是由于教师对儿童“说画”的错误理解,导致很多儿童“说画”现象受到老师的压制,无法充分表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因此,应当重点从教师的角度对幼儿“说画”进行改进。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明确“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明确自己与儿童在课堂当中的角色分配,转化自己的教育观念,引导幼儿“说画”,提高幼儿的审美。
参考文献
[1]王秀丽.幼儿美术教育的教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