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写日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我想,这些抱怨没有什么可写的学生,如果不是读书少了,就是他们很少走出家门去接触大千世界。
其实,在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里,充满了感人的经历、有趣的故事,到处都是可写的内容。只要走出门去,与人接触、交流,善于观察和发现,就能很容易地解决没有什么可写的问题。
那街头卖大饼的夫妻、路口值勤的警察、拖着一大篮子水果的郊区妇女、等着挤公交车上学的孩子,他们都会有看似平淡但蕴含深意的生活可写。
学生也许还小,不能独自出门,家长和老师要积极地帮助孩子走出门去,接触现实的生活。
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去看看野外,观察动物、植物是怎样生长的。
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很少看到月亮和星空了,高楼和路灯遮蔽了夜空,所以他们的作文中很少写到这些自然壮美的事物。如果居民区缺乏植物,孩子们大概都叫不上几种植物的名字,甚至连四季的变化也感觉不到。很多小学生写作文,都是写家里的金鱼、宠物和阳台上的花等。他们对其他的事物知之甚少。
所以,在周末或者是假期,应该多带孩子去野外看看,辨认一下那些不同的动物和植物。这样既能丰富他们的知识,又可以给他们改变一下环境,呼吸一些新鲜空气,眺望一下远处,以防止眼睛近视。
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带孩子走得更远一些,去看看大海的潮水、沙漠的日出;去看看长城和黄河,了解一下它们的起源和历史。
可以让孩子去同学家住上两天,感受一下不同家庭的生活。
一项全国性的课外生活调查显示,90%以上的孩子从来没有在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以外的人家里吃过饭、留过宿。他们几乎不知道别人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更难以适应一些突然的生活变化了。
让孩子去同学或者好朋友家吃一顿饭、住上一晚,对他们极有好处,他们会看到别的孩子是怎样跟父母相处的,有哪些不同的生活习惯,进入一个不熟悉的环境,也能够发展孩子的感知能力、应酬能力和适应能力,使他们逐渐地接受和适应社会。
可以带孩子回老家,了解一些亲戚们的生活状况。
不同的地域,生活着不同的人们。那些跟随父母回老家的孩子,就像走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如果老家在农村,他们就能看到牛、羊、猪、鸡、兔等动物,了解一些它们的生活习性,能看到田野里的玉米、大豆,知道棉花是怎样盛开的,花生果是长在地里的。他们还能了解一些亲属间的称呼和关系以及他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状况。
可以领孩子一起去福利院、敬老院助人为乐做点事情。
一位同事的孩子,每个星期跟同学去福利院教那里的孩子学习数学、英语。他发现那里的孩子因为没有父母督促,大都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他在教他们做数学题时,他们会把作业也塞过来让他代做。福利院的孩子也大都是些脑、耳、眼、四肢等有残疾的孩子,跟他们沟通很不容易,他就用图画来与他们交流。他把这些现象和自己的思考都写进了他的作文中。
让孩子走出门去,有很多好的途径。而只要走出去,就一定会有收获。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读书很重要,走出家门,了解大千世界同样也很重要。司马迁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除了聪慧,读了大量的书,还游历了大江南北,所以他后来能够写出伟大的《史记》来。
有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把孩子送到了国外读书。这些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历了很多磨难、辛苦,他们也许不一定都成大器,但是他们了解了其他国家的历史和文化,能够直接用外语跟这些国家的人交流。这些“国际儿”在阅历、语言和对事物的接纳方面更有优势。
《日记小报》创刊了,看到别人的佳作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而自己呢?平庸无奇,我的心像猫抓一般,写日记不再随心所欲——记流水帐,首先思考,如何安排结构,如何选材,语言应怎样?下笔之前总忧心忡忡,怎么又是一败笔……
随后几天,我甚至开始厌恶日记,因为太多的构思让我头脑很乱。不行,我不能放弃,我要克服这个,征服那个……
我开始用新思维写日记,几天过去,毫无进展,我却无动于衷,直到今天……
在一本素材上,我看到了他——一个F1赛车手,这种赛车在身体上会遭受巨大的折磨,并且很恶劣.,“成功”,从物理和生物的角度讲似乎行不同,但他——吉姆?克拉克成功了,而且两次夺冠,当记者采访他时,他的回答令我幡然醒悟“困难?如果你把这些当作困难自然会失败,我把赛车当作一种享受,就像小孩喜欢乘过山车一样。如果我踩油门儿时,满脑子想着克服这过,征服那个,我最多是个二流车手。”他的回答出乎意料,但这是真理。
日记就是记录生活与个人心灵轨迹的载体,自然免不了要去生动地表现生活。但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聊侃的时候口若悬河、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到了一拿起笔就直皱眉头,生活的丰富多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不能将生活还原为真实的生活,不知道如何从哪里下笔去表现绚烂多姿的生活,最明显的是画面意识不强,缺少一个或者几个生动的场景描写,所写的东西是平面的,呆板的,而非立体的、生动的。这里我介绍一个方法,那就是充分运用动态描写,以表现一个盎然生机的画面,一句话:动感日记,文采斐然,精彩无限。
那么如何用动态表现画面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画面不能只有静物,更要有“动”物(当然包括人)参与,以免单调、枯燥。像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不但有“竹”“桃花”“春江水”“蒌蒿”“芦芽”这些相对静物,而且还写了“鸭”“河豚”,画面顿时“动”起来,一幅生机勃勃,充实优美的春天画面出现在我们的眼前。秦牧的《黄金海岸》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海涛拍击岩石和沙滩的声音永无休止地喧响着。几乎像一条白线似的浪花从远处奔腾而来,猛碰到岸边,发出富有韵律的激溅的声音,然后迸着泡沫,消失在沙石之间。后面一排浪花又紧接着追逐上来…… ”作者在这里写“海涛”“浪花”的“拍击”“喧响”“激溅”“追逐”,画面感极强,缘于生动,我们似乎也就在那壮观的海边。再如“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里如果没有“牛羊”,这个句子的意蕴就要逊色多了。
例文1
庄园速描
3月18日 阴
一只鸭冲出木门,“嘎嘎”地叫着,挪着双蹼直奔庄园弋湖。
“站住!”传来一声幼稚的声音。原来是小男孩,他大约想和鸭子玩,结果却把鸭子给吓跑了。到了湖边,鸭子轻轻垫起双蹼,翅膀拍了几下,拖着略显臃肿的身子跳进了水中。平静的水面顿时荡开了一圈圈的涟漪。水草边正休憩着的小龙虾显然受了惊吓,小尾巴微微一晃,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荷花上的蜻蜓也飞快地盘旋而去。看着渐行渐远的鸭子,孩子气得直跺脚,随手捡起身边的一个泥团,朝鸭子扔去。“咕咚”,石头落入了水中,溅起一阵水花,而鸭子呢?一路回望,一路“嘎嘎”叫个不停,似乎在嘲笑孩子呢。等游到远处,时而抖抖修长的脖子,把头埋进水中;时而又跃出水面,呷呷嘴,漱漱口。完了,又啄啄羽毛,挥挥翅膀,好不惬意!还没等你看仔细,它又“哗哗”地划着水,昂首挺胸地向前游去了,留给男孩的是一道长长的波纹。
作者描写庄园弋湖时用特写般的技法将镜头对准了湖里的一只鸭子,通过细致生动的描写,可以说是一只鸭活了一个湖,这就是动态描写的魅力所在。
二是要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即使不动的我们也要可以根据已有的生活体验让没动的也动起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象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一道凝碧的波痕。”荷花本该是静止,作者借用傍晚的微风让荷花“动起来”,“颤动”“闪电般霎时传过”美妙传神,相比静态地描写,更富味道。再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一句写繁茂的松树,皎洁的月光,以及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都给人以明净清幽静谧的感受,后一句写清澈的山涧泉水依着石头潺潺流过,我们似乎都能听得到其淙淙的声音,美妙无比。所以我们平时在描写景物的时候不妨用轻风把树枝摇曳,用扔进的小石让湖面荡起涟漪等等,即让景物更生动,也让内容更丰富。当然,这有个前提,那就是要借助你丰富的想象力。
例文2
河塘春色
2月27日 晴
河塘里的浮萍拥挤在一起,荇草一支支斜斜地簪出水面,夕阳就这样斜斜地照着。风乍起,吹散了连日的阴霾,也吹皱满池碧波,银片晃个不停。水鸭成群结对、浮着绿水而来,扑闪两下,又径自拥着大部队游向芦苇深丛,几声之后便再也没了影踪。伴着还有的些许寒意,任由得芦苇欢唱,直唱得夕阳没入山里,唤醒一弯明月。
清辉泻满了偌大的河塘,夜静得深沉,浓得庄严。一星渔火影影绰绰,一片歌声若隐若现。回头细看,一叶竹筏已从芦苇丛中缓缓而出,渔夫手里的长蒿一撑,一划,便是一道优美的弧线,月影下,却显得分外清楚。也难怪欧阳修笔下“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了。竹筏一头扎入夜幕之中,留下河面一波长长的水痕,不肯平息。好一个“春江花月夜”!只是少了点花,我这样遗憾着。
淡淡的文笔,淡淡的意境。作者巧妙地借助嬉戏的水鸭、欢唱的芦苇、缓缓而出的竹筏乃至渔火、歌声这些动态景物让夕阳与清月下河塘显得清幽别致。
三是要多种感觉参与,构建立体画面。让读者不光能看到形与色,更要读者尝到味、闻到香、听到声,这样文章就丰富起来了。如张晓风的《春之怀古》是这样开头的“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在这里,不但动感十足,而且巧妙地调动起各种感官,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我们听到声音,还似乎看到融化的雪儿就像一个可爱的孩子,实在是太优美了。
例文3
竹海即景
10月5日 晴
汽车来到山脚下,抬眼望去,虽然已是深秋,但眼前整个一片绿。从山顶到山脚,除了墨绿的竹子,好象什么都没有了。就如一条绿色的大毯子,从天上直铺下来。山脚下这块难得的空地,已经聚满了人,大包小包堆了一地。有人忙着合影留念;有人拿起摄像机,就再也放不下来;有人干脆枕着手仰躺在草地上,似乎从来没有这样放松过…… 这时,一阵凉风迎面而来,把竹海从这头横着翻到那头,让我第一次见识如此蔚为壮观的竹浪。
我深深地被这大自然的造化给陶醉了。看完竹海,踩着簌簌作响的落叶,沿着蜿蜒的小路向另座山腰进发。也许是少了些叶子为它们隐身,受惊的鸟儿纷纷从光秃秃的枝丫中飞将起来,一时间,鸣叫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转过几道弯,便来到著名景点――腰泉,果然名不虚传,只见一股碗口大小的的清泉从陡峭山腰处喷泻而下,纵身跃入眼前的小潭,溅起无数玉珠,撒落到潭边的草叶上,玉珠顺着叶脉缓缓地滴落下来。滴到叶尖处,晶莹剔透,异常闪亮,我蹲下身,想伸手去接,它却调皮地跳混进碎沙里不见了。
竹海本来就很美,但是作者很好地把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结合在一起,有了游人,有了鸟鸣,有了竹浪,有了喷泉,甚至有了调皮的玉珠,让偌大的竹林不只再孤单,竹海自然就更美了。
四是要适当地运用一些修饰语。如“叶子中间,有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正如明珠,又如星星,又如美人。”初看一下,这里有描述,有比喻,还不错。但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很直白,这样的笔墨,只写出了事物,而没有具体地描写出物态。如果能抓住景物的特性稍加修饰,用上一些合适的修饰语,蕴味就不一样了。请看朱自清的原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与前句相比,后句用了“层层”“零星”“点缀”“袅娜”“羞涩”“一粒粒”“碧天里”“刚出浴”等一系列贴切的修饰词,文字优美,文章的厚重感自然就强起来了,所以我们读到的不单单是精美的语言本身,而是一个极其优美的画面。
步骤/方法
1、写好一句话
一年级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就可以开始有意识地教给他们一些简单句式。
如:“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了”、“什么时候,谁看见什么”等,指导他们借助汉语拼音写一句话的日记,来记录自己在一天里的点滴见闻,记载自己在一天里特有的发现或亲身的感受。不能每天都写差不多的话,那就没有意义了。因此,日记的内容应该每天都是新鲜的。
2、写好几句话
随着孩子眼界的扩大、认识的提高、识字量的增加和词汇的日益丰富,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写一句话的日记了,这时可因势利导,过渡到写几句话日记。几句话的日记与一句话的日记相比,主要特点在于日记的内容丰富了。
这时要指导孩子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衔接,教给他们一些连接句子的技能。几句话的内容应围绕一个意思,按一定的合理的顺序,连缀而成。可以按先后顺序,也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还可以按方位顺序。
3、交流日记
刚上小学的孩子常会感到疑惑:我天天早上背书包上学,下午背书包放学回家,哪有这么多东西好写?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让孩子去挖掘生活,积累生活,把孩子的目光引向家庭、学校、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处处做有心人。
可以将一些其他孩子写的生活日记读给他听,或上网看一些孩子的文章,让孩子在互相欣赏中产生新的灵感:原来这事也可以写啊!于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他们笔下跳动的音符。在家里听到的大人的一些有趣的话;课堂上同学闹的一个笑话;走在路上突然冒出的一个想法等,都成为学生笔下的好材料。孩子写得稍好的,或有进步的帮他传到网上,让网民评价也能促进孩子写日记的兴趣。
一、从讲故事开始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循序渐进,写日记也是一样,不能操之过急,要学生一开始就长篇大论是不现实的。开始只要求他能够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学生也不会觉得很难,就不会排斥它。当学生讲了一个两个或更多故事的时候,无形中他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培养,他的词汇量增加了,老师适时地给予表扬,让他们觉得写日记不难,很容易写,这样下去学生就会越来越喜欢它了。
二、写景抒情
有的学生不是不想写日记,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写什么?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们写自己见到的景物,并且发表一下自己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并且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例如,我讲授朱自清的《春》一文时,让学生反复品读文章,去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春天的美丽,然后我再问学生,当你看到这样的景物时,你内心深处有什么感想呢,有的学生当时就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还有的学生就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日记上,这样既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再如我上《变色龙》一课的时候,面对文中奥楚蔑洛夫那可恶的嘴脸,我让他们谈谈对这个人的看法,学习《最后一课》的时候,我又让学生在自己的日记中抒发爱国主义情怀。
三、仿写
在批改学生日记时,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写得语句不通顺,还有的学生根本是在记流水账。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日记语句通顺又有实质内容呢?我通过平常的教学发现,有的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例,如果在教学时结合作文进行课文的学习,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如教学《精彩的马戏》一文,课文第二、三、四段分别介绍了猴子爬杆、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学完了课文以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这三段有什么共同点,有的学生说每一段第一句都是告诉我们是什么表演;有的学生说最后一句都是写观众的;有学生说中间的句子写的是小动物是怎样表演的。然后我就让学生仿照课文说一说小狗做算术、熊猫骑车、马钻火圈。有了课文作为参考,学生们很快说出了这些马戏是什么样的。互相进行补充后就让他们写下来,效果不错。
四、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生的日记会写了,也喜欢写日记了,但是,总感觉日记的内容干涩,无味,是什么原因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内容比较充实了,可是语言太平淡,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如何让学生的文章生动形象呢?我在教学中就多重视培养学生运用修辞的能力,小学二年级时,学生就已经接触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但是在学习中一直没有更多的要求,没有更好地训练。开始的时候,我只是让学生针对某一个词语,或者某一个事物,或者某一个事情运用比喻或拟人或排比等修辞手法造句;后来我就让学生用三个以上的词语造句,并且要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再到后来我就要求用三个以上的词语造句,而且要用至少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经过我反复的训练,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了,文章也越来越生动了。
五、老师也拿起笔来,和孩子们一块儿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