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校园生活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 要: 为了解高职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校园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文章运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08名高职学生进行调查,发现积极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乐观、希望、自我效能、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校园生活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
关键词: 高职学生 积极心理资本 社会支持 校园生活满意度
在日渐“高大上”的校园生活条件下,高职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如何?有哪些心理因素影响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评价?是怎样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认为影响个体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收入、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健康状况、人格、归因、应对方式等[1][2]。探析高职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校园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为高职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高职学生校园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我们联系湖南三所高职院校,采用张兴贵、何立国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3],叶悦妹、戴晓阳等人编制的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4],张阔等人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5],通过网络问卷星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08份,其中男生150人,女生358人;独生子女113人,非独生子女395人;农村学生391人,城市学生117人;大一182人,大二121人,大三205人。采用五点评分法计分,用SPSS17.0做统计分析,有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
2.结果分析
2.1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总体显示,被试高职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社会支持、校园生活满意度总分及单个样本均值都处于中等水平,三者排序依次为:社会支持、积极心理资本、生活满意度。
2.2高职学生社会支持与积极心理资本的关系
相关分析显示,积极心理资本的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三个维度与社会支持各维度相关极显著。韧性维度与主观支持不相关,与客观支持、利用度及总支持呈低度正相关。
2.3高职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与积极心理资本的关系
除韧性维度外,积极心理资本与校园生活满意度各维度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P
2.4高职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高职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各个维度之间相关显著(P
2.5高职学生社会支持、积极心理资本对校园生活满意度的回归分析
运用逐步回归的方法,以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考察社会支持、积极心理资本各维度的回归效应(见表5)。结果发现,七个预测变量中的乐观、希望、自我效能、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五个变量对校园生活满意度有较好的预测效应,可解释总变异量的53.5%,其中乐观是高职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最好的预测变量,能单独解释35.4%的变异量;然后依次是希望、自我效能、主观支持、客观支持,能单独解释变异量分别为32.9%、30.9%、29.6%和21.8%。
非俗蓟回归方程:校园生活满意度=33.282+2.303×自我效能+2.960×希望+2.722×乐观+2.301×主观支持+1.664×客观支持。
标准化回归方程:校园生活满意度=0.556×自我效能感+0.573×希望+0.595×乐观+0.544×主观支持+0.467×客观支持。
3.讨论
从总体看,高职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社会支持、校园生活满意度都处于中等水平,整体情况良好,但个别学生心理资本、社会支持、校园生活满意度水平较低。
积极心理资本六维度与社会支持三维度之间相关显著,但韧性维度与主观支持不相关。这与国内外以往相关研究的部分结果存在差异,区别主要在于韧性因子对社会支持的影响。从相关矩阵看,越是自我效能感强、越有希望、越会乐观的高职学生,其知觉到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而感受社会支持越多的学生,往往其拥有的积极心理资本越丰富。
积极心理资本除韧性维度外与校园生活满意度各维度间相关显著,表明高职学生的心理状态表现越健康、积极、阳光,他们越能激发自身的活力和热情,对自身校园生活各个方面的满意度就越高;相应的,对自身校园生活满意度高的学生,越能从逆境、冲突、失败、责任和压力中迅速恢复的心理能力,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
相关分析结果验证了以往研究的结论,学生拥有的、领悟到的社会支持与其校园生活满意度的评价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领悟到更多更深社会支持的高职学生对自身校园生活满意度越高,评价越正面积极,而对生活满意度越高、感到幸福的学生越能领悟到家庭、学校、老师、同学的理解和关怀。
回归分析表明,乐观、希望、自我效能、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校园生活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正向预测作用,乐观、希望、自我效能、主观支持、客观支持能单独解释的变异量分别35.4%、32.9%、30.9%、29.6%、21.8%。
最后强调的是积极心理资本的乐观因子是影响高职学生校园生活满意度的总体状况的重要预测指标,其单独解释变异量达到35.4%。乐观因子得分较高的高职学生可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积极地规划未来,即使遭遇生活事件,乐观的学生也能坚定信心,面对困难,不轻易怀疑自己的能力,积极地解决问题,对生活的满意度相对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拥有更多的幸福感。所以,高职院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高职学生的乐观精神及健全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以健康的心态投入未来生活。
参考文献:
[1]Shin Sh,Sok SR.A comparison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life satisfaction between Korean older people living with family and living alone[J].Int Nurs Rev,2012,59(2):252-258.
[2]程红.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相关因素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3]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8(1):58-64.
关键词:校园生活文化;大学校园空间;文化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校园生活文化是一种自下而上产生的文化形式,它发源于校园生活之中,又渗透进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影响师生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理念来发挥作用。校园空间既是校园文化的载体,也是师生生活的容器,各种生活化场景对人的教育作用远胜于课堂,校园空间环境对师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校园人群年龄构成、文化素质、行为习惯相对接近,校园生活具有稳定性与连续性的特点,不同的大学各自都具备相对固定的特色化生活方式、文化活动,在师生中代代相传,植入了校园文化基因之中。在长期发展中,这种特色化的校园生活与空间环境之间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关联,产生了一种生活化的文化网络,进而激发了校园中场所精神的生成,使校园文化与校园空间融为一个整体。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校园建设步入,随着信息全球化,东西方文化交融,社会经济转型,校园空间模式也在继承融合中求变化。然而,由于当前校园规划建筑设计周期的压缩,建设规模的扩张,容易造成设计方案批量生产和重复使用,并忽视对原有生态地域特色的保护导致校园个性的丧失,导致规划设计模式的趋同,以及大学所应具有的魅力和氛围的缺失。中国的大学校园的生活文化建设正面临精神和物质双层面的困惑,大学校园生活文化空间的建设与发展迫切的需要理论的重视与研究,它的存在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提供校园生活的多元承载
大学空间之所以较其他层级学校更具有讨论弹性和论证的必要性,在于大学课余生活的本质具有准社会生活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尤其在社会关系和活动模式层面。大学的课余生活远较中小学来得充满余裕而具有活力,课外生活是大学生另类核心学习课程的概念,已为不争的事实,但是相对应的课外活动空间确鲜为规划者重视,课余生活的特色往往塑造出大学独特的人文性格。英国剑桥大学被广为传送的师生下午茶和校外沙龙、咖啡厅里学生自发性的讨论活动令人印象深刻;印度泰戈尔大学在丛林中专注在于自然体验的学习生活自成独特风格;法国巴黎大学没有围墙、融入社区和城市,学生大多寄居民居,师生经常举办家庭烹饪、品酒闲聊的传统,增加了另类的师生非正式互动生活。
大学校园空间,如果只是原始单一的使用功能,充其量只是一个装载活动的容器,无法真正触动人心。引发怀念回忆,更不可能形成传颂永久的意义空间。大学的传统,出了引以为傲的成就之外,不可避免的也必然会建立在一些师生间的名人轶事以及行之久远的仪典习惯上,凡此种种或可名之为“校园故事”。故事的本质有些会被出传颂,也有些会被师生通过年复一年的重复活动形成集体记忆,这些活动沉淀在间上,行程“行为场域”,这些充满意义的空间,与其他功能性空间大异其趣,因为它们是“值得记忆的”。
承载校园事件的意义空间的存在,基本特质是有机分布和零散的,从量体而言,具有微观的特质,类似人体的神经丛结,相互纠结,密切关联,若能普同遍布在校园各个生活圈域,可以形成意义空间的神经丛结构造,悠游其中,大学课堂之外的自由学习和生活诗意应该是可以被预期的。
二、营造校园生活文化的个性特征
大学校园文化受到大学历史发展、学科特色、教育理念的影响,反映了高等教育机构特有的组织制度、行为方式、精神内涵。校园文化通过空间环境和建筑整体形象,传承教育建筑所应具有的空间特质,展现传道育人场所应具备的文化底蕴,对校园空间行为主体的素质教育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千姿百态,各个大学之间往往文化性格迥异,学科专业、教学方式的差异也会造成文化内涵的不同,尊重这种差异,传承校园文化的个性特色,才能产生风格多样、个性生动的校园空间。
每一所大学在其历史发展中都会根据自身所处的地域特征、城市文化以及学科专长等客观条件发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并逐渐演变成大学传统与校园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个性化、生活化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学的文化生活氛围由于更贴近师生的日常活动,具备深入而广泛的影响力,对师生的个性、人格、心理有着更强的教育引导作用。同时,也由于它来源于校园环境与师生生活本身,所以具有强烈的独特性,是大学校园文化个性发展的关键所在。
例如,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校园均与河流邻近,划艇运动一直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自19世纪起,两校开始正式的划艇比赛,并逐渐发展成两校之间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校际传统活动,而牛津、剑桥各个临河而建的学院式建筑所拥有的河畔步道、小桥、船库各具特色,是两校最为独特的校园景观,成为师生课余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武汉大学校园被称为“中国最美的校园”,其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交织,大学建筑与山体环境相融合,是城市景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每年一度的“樱花节”都会吸引师生与大量市民的参观游赏,其知名度与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校园范围,成为城市中最具知名度的文化活动之一,赋予武汉大学校园更多的浪漫色彩,在此生活的师生认为特色鲜明的校园环境调动了共同参与的热情,激发了创造力与多元思想的表达,营造了充满个性的校园文化,使他们为这里与众不同的校园环境与生活学习氛围而自豪。
三、传承校园生活文化的脉络体系
不同国家、地区的大学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地域大学的创建起源、演变历程、发展目标各异,都导致了大学之间历史与人文积累的千差万别,校园的人文氛围迥然不同。坚持各自的文化氛围特色,立足于本校的历史与人文传统,是校园文化个性传承的基本原则之一。历史悠久的大学具有先天的文化优势,人文氛围浓厚并且具备传承发展的自觉意识,只要不进行大规模的拆迁改造,贯彻有机更新的发展理念,一般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氛围延续。新兴大学校园历史较短,文化积淀较弱,但也可以通过对校园空间层次、尺度、序列等的优化处理,增强空间的亲切感与归属感,辅以内涵深刻的文化景观体系构建,仍然可以营造出特色鲜明的人文氛围,近年来大学新校区建设中不乏这样的优秀案例。
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园的公共空间体系设计得非常成功。校园中以中央水系形成景观轴,将教学与生活分为东西两区。教学区建筑以80m×80m的正方形平面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网格状布局,产生了若干个相互连通的内庭院,引入不同文化主题的布置,形成了内涵深厚、尺度宜人的室外开放空间系统。庭院通过组织垂直交通的“节点塔”与网格状教学空间相联系,可以自由通达教学区各个部分。一条长达756m的“建艺长廊”联通了生活区与教学区,成为整个校园平面构图的线性主干,给师生提供了通畅、便利、舒适、安全地到达校园各个功能区域的捷径。长廊东起生活区主广场,西联教学网格,并与教学区的交通网络融合,把校园中各部分的公共空间联系成为了一个多层次、立体化的开放体系。
参考文献
关键词:教育;人;生命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230-01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的心总被一些可爱的生命感动着;在读书研修的活动中,我的心总被一些光辉的字眼震撼着。我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要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告诉你们:
目中有“人”的教育,要关爱生命的发展。
一、重新审视教育的对象
鲁迅先生早在1918年就说过:“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众所周知,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可是,学生也是“人”,是富有个性、充满活力的生命,是一个个有鲜活生命力的个体,是一个个有活力、有尊严的个性存在。我们要“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对学生这部刚刚打开的书的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对学生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的信念,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去阅读和感受其中丰富的内涵。”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是否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我们是否能与学生真正平等地对话,我们是否曾经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我们知道:学生有思想、有尊严,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哀乐。他们不成熟,是事实,需要生活的磨练;他们犯错误,也难免,需要宽容和引导。他们表现反复,有案例,需要教育的过程。目中有“人”的教育,就是要关注人的现实生活,关注人的心灵世界,关注人的欢乐和痛苦,关注人的愿望和需求,关爱“人”的生命发展的过程。
二、不断探究教育的方法
有人说:教育得法,事半功倍;不得其法,事倍功半。所谓“宁给好心,不给好脸。”有时,我们还会“好心”办坏事。亲爱的读者朋友,请看这样一个案例:
英国某小学有一名调皮淘气的学生叫迈克劳德。有一天,他竟然把校长的爱犬给杀了。堪称大教育家的校长不记“杀犬之仇”,只是做出了如下的惩罚:责令迈克劳德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惩罚的结果,造就了一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原来,迈克劳德通过画狗的解剖图,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后走上了学医的道路,发现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以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读了上文,你有何感想呢?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试想,如果该校长不是爱生爱“人”胜于爱犬,如果不是采用巧妙的教育方法,而是粗暴地训斥,或向家长告状,那教育的效果可就不言而喻了。
三、关注校园生活的质量
“校园生活是我们每一个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生活内容。”因此,只有关注和提高学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才能促进他们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要提高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就必须大力提高课堂生活的质量。叶澜教授倡导:“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然而,我们的课堂生活又如何呢?
肖川先生指出:“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非常严重的不足就是,我们的教师很少从学生的需要、兴趣组织学习内容,很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很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现实处境。”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老师凭借一本教材,预定着全班同学的思维方式和接受情况,甚至师生间的对话都一一模拟教案,没有给学生提问、思考的空间。学生的配角地位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
关注学生课堂生活的质量,与学生共同营造民主、宽松、愉快的课堂生活,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标,并做了初步的尝试。
在加强课改理念和业务学习的同时,我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和情感教育。经常放弃午休、晚间、节假日的休息时间,深入班级、深入学生家庭,与学生交流教法、学法,即时反思,及时改进教学。我每备一节课,每上一节课,首先想的是学生的需要,学生的感悟,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这使我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减到最低点。课堂上,围绕着共同的学习目标,同学们有时专心聆听,有时积极讨论,有时恍然大悟,有时上台板书……一个个专注的眼神跳跃着求知的生命,一声声响亮的回答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里没有知识的权威和空洞的说教,有的是平等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
课堂生活是学生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真正提高学生校园生活的质量,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摆在我们面前的,可谓“任重而道远”。
结语:目中有“人”的教育,“一定致力于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1、电视剧《夏至未至》中,陆之昂入狱是由于用酒瓶打了丁易阳的头,随后逃跑了,最终被警察抓走,判处了三年有期徒刑。可是陆之昂三年后出狱和颜末在一块了,两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2、《夏至未至》是依据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由陈学冬、郑爽、白敬亭领衔主演,夏梓桐、柴碧云、庞瀚辰、王玉雯联合主演,张超、郑合惠子友情主演,李现特别出演的青春言情偶像剧。本剧叙述了傅小司、立夏、陆之昂等人对梦想的追求和对心中那份小小爱情的平淡守护的故事。
3、本剧开篇并没有立即切入校园生活,反而是恰当的以倒叙的形式展开,毕业季的桥段既与当下毕业的氛围相结合,又加深了剧情的青春感,可谓一箭双雕。本剧通篇采用暖色调,达到了每一帧都是剧照的梦幻感,尽管海派洋楼与日式校服遭受了一些吐槽,认为与现实差距太大,可是本剧在情节上包括严厉的班主任、狗腿的教导主任以及课上课下的校园真实感觉在内,都没有在体现校园生活上用力过猛,反而是在恰如其分的体现了青春之感的同时,又保证了小说本身所具有的美感。
(来源:文章屋网 )
学生在每天的生活中都耳闻目睹许多事,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对不懂的地方要有所思,对有看法的地方要有所感,这些都会成为学习上的重要资源。
1.观察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堂上、课间活动、伙伴之间的游戏、班级组织的活动、学校组织的活动等等,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并把自己的内心体验、感受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一年级是要求写一句完整的话,二年级是要求写几句话来表达一个意思,三年级以上让学生学写日记。
2.观察家庭生活
学生在学校和家庭的时间占据了大部分,要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家庭生活,引导孩子为父母有意创设有情趣、有意义的生活。让孩子用心记录在家庭生活中的点滴,在感受被爱的同时自己怎样去做、有啥感想,让孩子随时记录下来。充分利用在家庭中度过的节日,让孩子把在家庭过节时的场面、情境、感想随时记录下来。在课堂上给他们表达叙述家庭生活过程的机会,增强信心,多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观察、记录兴趣。
3.观察社区生活
节假日时,引导家长不失时机地带领孩子外出接触社会,多到社会公共场所去活动。多带孩子去旅游或到郊外游玩,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解当地的名胜古迹,陶冶孩子的情操。让他们在感到好奇、惊讶、兴奋的同时也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尤其是寒暑假,家长要做个详细的计划,让学生多积累一些知识、积累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社区生活资源是丰富多彩的,是学知识的大课堂。
二、教师要善于把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发为语文课程资源
1.开发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
课上,有时在生生、师生互动时生成一些意想不到的精彩内容。这些内容大多产生于当前的课堂。把这些课堂生成的东西要运用好,恰当地作为上课的内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教师把课堂生活合理应用,将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2.开发教师自身的生活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