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韦应物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渭河湿地是中国的重要湿地,长期以来由于流域内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以及渭河中下游三门峡库区泥沙淤积带来的水环境日益恶化等诸多问题,枯水期的渭河水基本上是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废水,已丧失了基本的生态功能,渭河实际上已成了“关中最大的下水道”,严重影响了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极大制约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据咸阳水文站资料,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35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1.69亿吨/年。输沙量随着洪水变化而变化,6、7、8三个月的输沙量约占全年输沙量的70%。渭河4个断面定性评价结果均为重度污染,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挥发酚、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
实施生物治理河流污染,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推广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技术工艺,也是保护湿地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1990年以来,我国北京、山东、上海等地也开始推广用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2006年10月,在第八次全省环保大会上袁纯清省长提出了要用生物治理技术对渭河的水质污染进行综合治理的重要批示,为治理渭河污染开启了新思路。芦苇是维管束水生植物,大片种植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cod、氨氮、悬浮物、总氮、总磷等有机污染物,对水体具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并具有涵养水源、保堤护岸等生态功能,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开展生态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芦苇的这一去污特性,省上有关专家反复论证,明确了用生物方法治理渭河污染的思路。
1 芦苇湿地治污的方法
芦苇湿地治污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生物生态治污技术,可处理生活污水和多种工业废水,包括化工、石油化工、纸浆、纺织印染、重金属冶炼等各类废水。其原理是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共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
污水进入芦苇湿地后,使污水在耐水性植物、微生物及土壤联合作用下,通过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及生物反应使污水得以净化,其作用机理:①异养菌+有机质+do→co2 +nh3+h2o;②通过过滤、吸附和生物氧化作用去除消减污水中的bod;通过沉淀、过滤、吸附作用去除ss反硝化作用;通过挥发和作物吸收去除污水中的氮;通过芦苇等维管束作物的吸收和土壤的吸附固定去除污水中的磷;通过吸附作用、过滤作用、生物吞噬及其它不利于病原体生存的条件。另外,由于净水沟是泥坝沟,沟边生有杂草,所以在沟水接近出水泵房处,设立2-3处拦草格栅,以保证出水水质。
2 芦苇湿地治污在渭河治理中的应用
根据陕西省环境保护局安排,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渭河宝鸡城区段、咸阳城区段、西安城区段、渭南城区段以及千阳县千河人工表流型湿地进行了现地考察论证,选定渭河咸阳城区段、千阳县千河城区段人工表流型湿地进行了芦苇湿地治污试点及示范应用。
2.1 芦苇湿地治污模式配置
芦苇湿地包括了土壤、植物、过滤、吸附与生物氧化等十分复杂的过程,对污水有土壤截留,发生物理化学吸附、分解、沉淀及微生物的氧化降解,改善水环境质量净化后的水对发展种植业及养殖业十分有利,其技术可靠易操作,只需加强管理,即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排入渭河污水的流向及水量稍加控制延长污水在芦苇湿地中的滞留时间,通过发生物理化学吸附、分解、沉淀及微生物的氧化降解,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并使净化水缓慢循环汇集河堤排水口。
2.2 芦苇湿地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本次确定的芦苇湿地均位于渭河河漫滩地,处于排污水口的下方区域,与主河道高差大约在1.5-2.0米之间,须采取修建污水调蓄池、引流渠、布设管道、安装污水提升泵抽水的方式,使污水通过栅格过滤后流入调蓄池,再由提升泵通过输配水管网送至人工芦苇湿地过滤,净化后经引流渠排入渭河。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转贴于
2.2.1 污水分导
抽水前池:地下式结构,m7.5标准砖砌,长3.0米、宽3.0米,深2.0米,容积18.0立方米。
泵站:四层砖混结构,一层水池、二层水泵间、三层配电室,四层值班人员临时住房,面积80平方米。
压力管道:dn150有缝焊接钢管,架空布设。
高位调节池:半地下式结构,m7.5标准砖砌,长8.0米、宽4.0米,深2.0米,容积64.0立方米。
自流管道:dn150抗腐蚀塑料管,全部地埋,埋深0.6米以上,凡各岔管上均设简单人工可调节阀门,阀门设在混凝土阀门井内,井设井盖。
溢流消力池:管道出口设置,地下式,上口与地表平,m7.5标准砖砌,长3.0米、宽1.0米,深0.6米,容积1.8立方米。
供电系统:30kva变压器一台及相关线路及设备
2.2.2湿地分区
围堰:底1.6米,顶0.6米,高1.0米,砂堤,就地取材,起到临时围护作用,小流量洪水不会冲入湿地小区破坏湿地系统,大洪水时可被冲毁,但不会影响河道行洪。
主堰:底1.0米,顶0.5米,高0.6米,砂堤,就地取材。
次堰:底0.5米,顶0.3米,高0.3米,砂堤,就地取材。堰顶必须做水平,出水中低于堰顶10厘米。下游设0.3×0.3供水排水沟。
2.2.3观 测
根据采样取水观测要求布设样井,也可根据情况布设自动监测仪器。
2.3开展高效生物治理技术的研究和示范
在大面积种植芦苇的基础上,建立监测试验站,开展芦苇生长量的观测及生物治污效果的观测;配备电子天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水质采样器、电热恒温干燥箱、冰箱、计算机、cod在线监测仪、氨氮在线监测仪、总磷在线监测仪、总氮在线监测仪等仪器,并对各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整理、计算模拟;全面开展复合型人工湿地治理河流技术研究和示范,探索全面、持续改善渭河水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和措施。
关键词;微课视频;微生物实验教学
G633.91;G434
微生物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训练课程,微生物实验是生物学各个学科的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学好其他生物学科的关键,在整个生物学学科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微课视频”的方式,在改革谋新的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实验老师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将微生物最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录制成小段“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下观看,做好实验预习,激励学生课外思考、探索实验,学生也可以充分理解实验原理及步骤,实验前学生模拟试验,发现和解决问题,课堂讲授的时间大大减少,缩短了基础实验教学的时间。通过调整微生物实验教学学时的比例,缩短基础验证试验的学时,加重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学期末,学生的实验成绩由实验技能和基础知识点笔试两部分组成。微生物实验教学经过“微课”应用的改革初探,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显著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索创新的思维。
一、调整教学比例,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本科生微生物实验教学,由微生物染色实验、显微镜使用、显微计数、灭菌、无菌操作和菌种保藏等最基本的基础实验,大型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三大部分组成。一学期32学时(或48学时)的实验课程,其中有接近一半的学时,在学习微生物基本操作。本研究中,调整了学时比例,增加了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减少了基础实验比例。对于前期基础实验部分,采用多媒体技术,录制微课视频,让学生课下学习微课视频,课堂上对课下学习的微课视频进行提问。16学时的基础实验部分,通过微课视频的方式就能很好地掌握微生物实验基本技能,剩余的学时用来进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给予了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和锻炼的时间。
大幅增加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部分学时,对于这部分的教学,采用半开放的形式,综合性实验部分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过程,通过这一部分的实验,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的练习和教师的实际操作,对自己的微生物基本实验技能有一个检查和纠正的过程。设计性实验部分需要学生自己动脑设计实验,自己动手操作,教师负责给一定的范围,或者帮助学生修改实验方案,学生在这一部分的实验中,可以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微生物小课题,也可以在教师给的范围内挑选自己喜欢的题目来做,教学灵活,兴趣氛围浓郁。
二、注重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提高教学效果
本探究中的改革措施,学生的积极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积极性不够,“微课实验教学”不但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反而还不如传统的教学的效果。在本探究进行中,前面微课视频非常重要,对于该部分的教学,一般都是在课下进行的,教师无法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习,只能通过课堂检测及观看学生实验操作的方式,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本研究采用课堂微课打分模式,一对一评价,注重学生课下学习微课的效果。每次课程都有一个严格的评分机制,该探究中,将传统的微生物授课模式改成了考核模式,教师一个一个打分考核,如果不合格,如果不过关可以老师当场提问,直到考核合格为止,才能进入下一轮实验。如果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可以在两次课程中把微课全部学习完,直接一次性考核过关。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在9个学时左右将之前16个学时的基础实验部分学习完毕,并且考核合格。对于个别积极的学生能在6个学时就能全部掌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操作。这种实验教学改革探索的实践,大大提高了微生物实验教学效率。
三、开放性实验
本研究利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将微生物实验基础部分的实验,录制成一段一段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下先学习,再经过前期课堂教学的基础实验部分的课堂锻炼之后,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设计性实验方案,经过教师评阅之后,认为可行,可以完全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设计性实验部分。设计性实验部分必须包括基础部分,综合部分和探讨部分的实验内容。经过两周到一个月的开放性实验,学生可以完全掌握微生物基础实验操作技术的内容,交出高质量的实验报告,并且对生物学科、生物科研萌发了浓厚的学习和探索兴趣。开放性实验需要学生在实验室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在长期的开放性实验过程中,从班上选出4-5个小组长,每天负责开放实验段的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全事宜,并且给每位学生进行监督和打分。经过“微课视频”加上开放性实验室的开放锻炼的学生,在暑期可以完全不经过微生物教师的指导,胜任暑期社会实践的微生物实验部分,并获得湖北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奖和校级一等奖等一系列奖项。
四、多样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微课视频”和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课堂教师的观察以及学生的实验报告来给学生成绩,“微课教学”是学生在课下学习,是教师完全不能监督的部分,这部分的考核方式,通过网络技术打分,如果学生的学习不合格,在网络平台上,不能通过下一个项目的学习。首先,对网络“微课视频”学习,有一个最基本的考核和成绩,记为微课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30%;其次,在基础实验部分,教师根据实验操作上学生的表现以及实验报告,给出实验部分的成绩,记为平时成绩,占学业总成绩的30%;最后,根据根据学生设计性实验方案以及设计性实验完成的质量,给出设计性实验部分成绩,该部分成绩占比30%。鉴于“微课视频”和开放性实验都需要学习有高度的积极性,学生的网络考勤以及学习进度关系着前期基础部分的掌握,网络考勤占比总成绩5%。最后,设计性实验部分,需要学生在每次实验过程中,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自律性,部分的成绩由班长或者学习委员,根据平时实验室卫生和安全事宜给出打分,占比总成绩5%。经过多方位的打分和全部的考核制度,保证了“微课视频”和开放性实验的顺利进行,经过该项目的进行,经过锻炼的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操作,并且能独立完成并设计微生物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而微生物实验是微生物基础必修实验,对于微生物实验实践锻炼,是生物学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每位教师都有责任不停地变换实践教学的方案,改变教学方式,思考各种能够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考核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确实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及教学效率。
民以食为天,食品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而引起公众的不满情绪,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也成为现阶段我国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为推测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程度,我国把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列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指标。食品微生物检验成为保证食品安全重要防线,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可以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及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但是由于食品品种多,结构及成分复杂,给检验过程带来难度,虽有国家标准方法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复杂因素,忽视这些因素,很可能给检验结果带来偏差,本文对基层卫生单位影响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好地开展食品微生物检验,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1 微生物检验专业人员
检验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人员结构上看, 多年来以中等或大专毕业生为主体的检验队伍正逐步为本科毕业生所代替, 一些受过微生物专业训练的研究生人才也陆续培养出来。但是还有一些基层卫生单位从事微生物检验的专业人员人数少,任务重,人员年龄结构老化,需要加强。微生物检验专业人员必须在思想上提高对检验质量的重视, 以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作为第一要务。认识到微生物检验数据是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 其中各个检验环节均应按要求严格执行, 建立全面、全程的检验质量控制体系。因此, 除要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外, 从事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 还必须经过广泛的基础教育和训练, 包括微生物学、基础医学等知识的学习以及专业化的实验技能培训, 并经过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1]。安全是实验室重中之重。要把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并坚持经常化、制度化。经常对实验人员及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训练,如各类灭火器、消防栓的正确使用;各类化学品发生危险时的处理方法;避免细菌污染的措施等,使安全工作深入人心并落到实处,通过安全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实验室日常工作安全进行。
基层卫生单位要创造条件,让检验人员参加培训和技术交流,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检验水平,及时了解和掌握微生物检验领域的新技术、新的进展,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微生物检验从方法学上看, 基本上是以手工为主, 主观性强。在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变化, 因此, 操作人员的经验、态度、操作熟练程度尤为重要。在按国家标准方法和规范操作的同时, 不断探索更加先进的技术。在技术人员的管理上, 可采取培训与考核严密结合的方法, 以随时评估其检验能力和操作熟练程度, 必要时采取再培训。此外, 微生物检验领域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实验室国内、国际标准化组织质量认证的概念正逐渐为检验界所理解和接受。基层卫生单位微生物实验室在做好室内质控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参加市级、省级、国家级等实验室组织的的室间质评活动,尽力拓宽渠道,参与室间质评活动,以提高微生物检验人员的水平。
2 仪器设备
检测仪器设备是微生物检验质量的根本保证,微生物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检验工作需要的仪器设备和器材,建立起一整套规范化的仪器设备管理的档案和操作程序,对每台仪器的有关原始资料和技术资料建档,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微生物实验室的主要仪器及设备包括: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微生物快速初筛仪、菌落计数器、高压灭菌器、干热灭菌器、离心机、蒸馏设备、培养箱、厌氧箱、水浴箱、普通冰箱、低温冰箱、显微镜、超净工作台、酶标仪、PCR 仪、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所有的仪器和设备均应按生产厂家提供的方法和有关规定正确使用。操作者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记录,并做好运行检查及仪器维护。对于连续工作的仪器如冰箱、培养箱,每天都应进行温度监控和记录并定期维护,以保证仪器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需要强制性定期检定的仪器和设备,应经计量鉴定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仪器设备量具的量程,精确度等,要符合检测项目的相应要求。高压蒸汽灭菌器须按规定定期检测,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到安全使用期后应及时报废。对相应的新技术,新方法所需要的检测设备要及时更新。但是还有一些基层卫生单位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微生物检验的检测设备陈旧老化,数量不足,亟待解决。
3 培养基与试剂
培养基质量要求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微生物培养的成败。购置新批号培养基和试剂时要求供应商提品质控证书等相关证件, 尽量选择通过ISO 9001的生产厂家购买。培养基和试剂使用前首先通过外观、批号、pH 值、灭菌要求、选择性等进行初步评估, 按照培养基和试剂标签说明的贮藏条件保存, 不同批号的培养基和试剂不要混合使用。应用已知标准菌株作质量鉴定,方可使用。培养基的配制要有记录可查, 要按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温度和时间等) 进行灭菌,还应有高压灭菌效果的监测记录。高压灭菌培养基应随机抽样5%~10%作无菌试验;无菌分装的培养基应在培养箱(36℃)过夜,无菌生长才能使用,培养基应放在适当温度下保存。同时, 应根据检验微生物指标不同, 选择不同的培养基, 如基础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生化反应培养基等。培养基应有明确标记与配制日期。液体培养基应清澈。含倒管者,倒管内应液体充盈,无气泡;固体培养基应保持适当的硬度,接种前无菌落;不定期抽样检查ph 值,要求在规定的ph±0.2 内。有指示剂的培养基要保持应出现的颜色;需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时观察培养基是否变质。
生化反应试剂盒每个批号, 在正式用于出报告之前, 都要按说明书作一次专门测试以判别质量, 同一批号不同时间到货也需要同样测试。运送、储存条件不同, 可能会影响质量。自配的染液每周必做质控。自配的染色液要求将整个配制过程形成记录并保存。实验室常购买商品化的染色液。在购买时应核对品牌、试剂名称、批号、存放条件、失效期等; 初次使用必须用标准菌株作质量鉴定, 以证实其质量要求,如果有条件可参照国际食品微生物与食品卫生委员会( ICFMH ) 提供的关于培养基质控方法进行质控[2]。危险化学品及菌种由专人负责保管,并建立严格的使用登记制度。
培养基和试剂的贮存应按照其说明的贮存条件来保存,试剂贮存时注意避光、冷藏, 以保证试剂的稳定性[3,4] 。试剂的储存应遵守以下原则: 无机和有机试剂分别存放; 易燃、腐蚀性试剂应有明显颜色标识并存放在安全处; 有毒试剂须上锁; 腐蚀性试剂存放在视线以下。经常检查贮存在冰箱中的各种血清, 若发现浑浊、出现絮状, 立刻停止使用。放试剂的冰箱要及时清理,以保证足够的空间。
4 检验标准和方法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GB4789―2010》颁布之后,我国的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逐步走上了标准化的发展轨道。除此之外,我国还颁布有各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检验方法等。微生物检验应严格遵从这些标准和规范,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信[3-4]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许多复杂因素影响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可能给检验结果带来偏差甚至错误,因此必须对影响检验结果的诸多因素采取控制手段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随着食品业对新技术的采用,食品中所含微生物的种类发生了变化,现用的检验标准和方法会对食品中微生物的某些种类造成漏检。例如现用标准和检验方法培养的菌落只是好气微生物或兼性好气微生物的菌落,但这并不是食品中杂菌的总数,厌氧微生物在这种培养条件下漏检;引起低温冷冻储存食品变质的主要是低温菌,所以对冷藏食品和冷冻食品的培养温度应降低,采用37℃的培养温度会导致相当数量的低温型微生物漏检;食品在制造、加工、贮运等过程中,受到加热、干燥、浓缩、冷藏或冷冻等理化处理,使细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损伤菌是活菌,但其后可以复原,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增殖,导致亚致死损伤菌漏检。虽然有些细菌在37℃或有氧的条件下不发育增殖,但在它们发育增殖的储存条件时已代谢出毒素,易引起食物中毒,种种漏检因素,都会致使食品微生物污染数量与检验结果之间发生较大差异。微生物检验要注重上述方面的质控,同时还应关心分析标本采集、运送、处理和分析后数据处理、结果报告、联系临床等多个方面影响因素。因此,从事具体检测工作时,应全面考虑,抓住重点,对食品卫生质量进行客观评价。
5 环境设施
微生物检验对检测场所的环境设施要求较高,各项设施和环境条件应既符合检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又能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但是有的基层卫生单位微生物实验室比较简陋,简单分为操作间和缓冲间,区域划分不明确,这样格局的实验室显然不适应医学发展的要求,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必须对实验室进行合理分区, 布置微生物实验室时要不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准确性,并按规范进行装饰, 例如净化实验室应采用封闭过滤除菌, 通风方式、吊顶、隔墙、围护全部采用彩钢板, 地面作环氧树脂自流平处理。微生物实验室要设立净化区、更衣区、非净化区,要配备生物安全柜,对无菌室、超净工作台、生物安全柜必须进行定期监测和日常维护, 并有监测和维护记录。日常维护包括紫外线灯擦拭、滤网擦洗更换、空气消毒及全面清洁卫生等。实验室的总体布局和各部位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减少潜在的对样本的污染和对人员的危害, 做好工作人员的隔离防护工作,实验中要强化无菌操作要领。微生物实验室的无菌工作区域是检测工作的基础,该区域应当有明确的标识,并对进出、使用进行有效地控制,同时要做好记录。定期对无菌工作区域进行监测,对废弃的样品和废弃物应当制定专门的程序加以文件化。
综上所述, 基层卫生单位微生物实验室虽然在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建议在人口稀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卫生单位实现资源共享,将有限的资金和人力集中在一个微生物实验室,而不是分散到不同部门不同单位,建立一个基层卫生单位中心实验室,最大限度地完善中心实验室食品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这既是实验的要求,也是对消费者、对企业负责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办公厅. 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规范( 2001版) [ S]. 2001: 236-240.
[2] 陈剑刚. B /T 15481-2000标准在卫生检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2, 12( 4) : 487.
社交关系模式
微信诞生以来,依托腾讯独有的用户资源进行推广,这种经济实惠的通讯工具成为很多手机用户的首选。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即时通讯网民规模达到5.32亿,比2012年底增长了6440万,即时通讯的使用率为86.2%。作为即时通讯工具的微信,其直接创造商业价值的能力有限,更多的是增值服务的开发。微信在社交关系模式中开发的主要产品见表。
微信从1.0到4.5,在其业务极受关注的时期,它适时推出相关附属业务,提高了用户黏性,尤其是产品功能上的快速创新使得微信不断提供差异化应用,成为其社交关系模式的核心竞争力。微信不仅是即时通讯工具,还是移动社交平台与信息资讯流通平台。
从这些创新应用的推广看出,微信是“点对点”,而微信营销是“点对面”。在社交工具推广的初期,在用户还没有建立起对微信的信任和忠诚度之前,如果过早地进入商业化可能会有损用户体验,容易引起用户的反感,这既不利于其商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可能在竞争蓝海中夭折。所以微信在“社交关系模式”这个层次考虑最多的是其产品推广及用户黏性的培养问题,目的是与用户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为以后在商业化竞争中建立信用体系夯实用户基础。
不同的发展阶段考虑不同的盈利模式,在社交关系模式建立时期,微信作为沟通工具,它的价值是为用户减少了短信和通话的费用,因此在这一阶段其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腾讯与电信运营商的沟通和合作。比如,微信与香港电信运营商电讯盈科合作,推出香港地区用户8港币包月的微信畅聊套餐,套餐中包括不限流量地使用微信的文字、语言、视频等服务。这些尝试给运营商带来了大量的数据业务,客观上推动了整个电信产业链的优化升级。
总之,从社交关系模式来说,第一重要的是先发优势,使后来的易信、来往难以望其项背;第二个是用户体验,互动性始终是最核心的一个因素,既维持着使用热度,也吸引着后来者的参与,而且拉高了竞争的门槛;第三个是与管理者的博弈,比如最近微信在封一些账号和微信群,这是市场无法抗拒的因素。
表 微信前期主要产品一览表
移动电子商务模式
微信的确需要时间与用户建立“刚需”关系,但也需要有效盈利来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匡文波在《论社会化媒体盈利模式的创新》一文中曾预言:“电子商务模式将成为社会化媒体盈利模式创新的突破口。要实现从社交关系模式到电子商务模式的递进转变,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工具需要革新,那就是移动支付工具。”为了推进移动支付的商业化,微信首先从移动手机游戏入手,以趣味性来吸引用户,其次则是推出支持出租车等服务的微支付。
投资嘀嘀打车。2013年1月6日,腾讯投资3000万美元给滴滴打车,将其业务植入微信。这款改变出租司机等客方式的应用程序,也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据腾讯公关部数据显示,2014年1月10日-2月8日,微信支付的订单总量已突破500万单。截至2014年1月26日,使用嘀嘀打车的全国司机总数超过了40万,乘客达3000万以上,全国共有33个城市支持微信支付打车费。其中,北京地区用户数为630万,日均订单12万份。微信支付订单总量已突破500万单,根据微信支付的奖励规则,若以奖励金额最大值计算,滴滴打车的奖励总额目前已超过1亿元。
发起“微信红包”活动。把微信手机支付推到高峰的是2014年1月26日推出的“抢红包”活动,这个在春节期间推出的“拜年”服务在新年伊始引发了一场发红包、抢红包、讨要红包的狂欢盛宴。据统计,从除夕开始到大年初一16点,参与微信抢红包的用户数已经超过了500万,总计抢红包7500万次以上。与耗资巨大的滴滴打车相比,微信红包建立了在社交中交易、在交易中社交的移动支付平台,其中的最大赢家是腾讯公司。
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虽然微信在移动支付工具推广上“烧了不少钱”,但这为以后微信进入金融行业及发展电子商务模式打下了基础。2013年6月17日,微信低调地针对一部分公众账号开通了在线支付购物功能,腾讯同时也将旗下支付平台财付通引入微信公众账户,首批接入华夏基金、汇添富基金、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四家一线品牌基金公司,用户可以通过微信公众账号获取产品信息,直接进行交易。这种“互联网+金融”的厉害之处就是通过渠道优势,降低了普通民众理财的门槛,取消了理财经理的中间环节,让理财变得更加简单透明。同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用更低的成本将小额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带动了金融企业的变革。
中国互联网金融,是个很特殊的存在,本质上是银行支付系统和信用卡系统的落后与现实中不断增加的快捷支付的需求之间的矛盾。目前,银行系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将会采取措施。比如今年两会期间,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鼓励并支持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但部门之间的协调监管需加强。随后,央行条法司在京召集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商讨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同时,也会进一步改进银行支付系统,但是这个问题并非短期可以解决的,不能通过既有的途径解决,就一定会有另一种形式出现。因此,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是完全可以期待的,未来的日子还长,博弈才刚刚开始。
目前,在中国互联网金融浪潮的推动下,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实质上已经开始进入到移动电子商务这一层面,首先它要突破移动支付与用户对接的技术门槛问题,其次要在公共平台上建立移动电子商务平台,最后将用户流量合理导入到移动电商平台。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微信应从社交媒体本身出发,形成人际关系网络,在这个网络里微信与电子商务企业合作分享用户资源,并且用户也可以通过O2O切入电子商务企业,从而完成对接的信息流。显然,腾讯已经开始行动,2014年3月10日,腾讯宣布入股京东上市前15%股份,把旗下B2C平台QQ网购和C2C平台拍拍网并入京东,并且微信支付也将为京东开放专属入口。这体现了腾讯明显的战略意图――依靠京东彻底打通微信生态圈,即利用京东拥有的1400个配送站以及1300个区县物流,构建本地服务与“最后一公里”的立体生态圈。此外,微信需要不断更新创意类产品来培养用户的电子商务习惯,然后建立自身数据库实现针对用户购买产品的精准营销,实现从商流到资金流的转换。同时,微信会进一步实现物流、互联网、日常生活各方面需求之间的切入和衔接,并把用户的购物体验嵌入到社交网络中,通过“关系链”等形式进行口碑营销,完成级联式扩散传播或者实现商品的“病毒式营销”。
移动电子商务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领域,它不仅需要数据库、支付平台信用体系等技术构建,还需要开发杀手级数据产品,以形成移动电子商务的生态系统。形成这种生态系统既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也依赖于人们观念的转变。对于腾讯而言,从将搜搜注入搜狗,到入股大众点评,再到与京东的交易,都是其做移动电子商务平台的战略布局。其中最核心的是人与人的连接(微信)、人与信息(搜狗)的连接、人与物(电商)的连接,这些关键节点的实现将极大丰富微信支付、金融服务等核心产品的应用场景。如果微信的支付功能与移动电子商务对接能完全普及,那么微信的盈利模式也找到了突破口,微信的长足发展也就有了经济基础。
物联网信息模式
微信在商业化进程中,其野心不在广告,也不在游戏,更不在增值服务。微信真正的目标除了国际化,还有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简单来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与拓展,它将用户拓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的分享与互通。2013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上中国电信副总工程师靳东滨表示,2012年国内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达到3650亿元,比上年增长38.6%,预计到2015年国内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由此可见,物联网的发展不仅意味着市场的变化,也意味着无限的商机。从二维码普及到“智慧城市”落地,从智能汽车到智能家居,从谷歌眼镜到三星近期推出的Activity Tracker智能腕带,从3D打印技术到苹果即将推出的全息投影,每一处微小的应用都像是给人们穿上了感知信息的“新皮肤”,它不仅预示着物联网正进入到人们的生活,还显示出人们未来生活方式的改变。
未来,物联网相关软件应用首先会步入一个抢滩市场的“格斗期”,然后会细分市场进入维系发展的稳定期,最后为了实现物联网应用的集约化发展,可能会实现应用平台的规模化整合。物联网应用的创新及多元应用之间的协同与整合将成为未来物联网发展的大趋势。当然,物联网的基础互联网也会发生一场以应用创新为机遇的升级,这种升级表现在互联网Web3.0的发展上。
1998年,万维网联盟的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 Lee)提出语义网概念,简单来说,语义网是一种智能网络,它不但能够理解词语和概念,而且还能够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像人工智能一样使交流变得更有效率和有价值。未来的Web3.0正是以语义网为基础,基于数据与数据之间的链接,物与物之间相关联的数据网络。如同《大数据》的作者涂子沛所说:“就像浏览网页已经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数据在网上的自动整合和跳转也将成为我们新的生活方式。通过这种新的方式,互联网将向我们推送信息而不是我们在网上搜索信息。”这种以数据驱动生产力变革的形式就是未来物联网信息模式,它需要物联网生态圈与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对接。目前社会化媒体信息关联不仅是互联网Web3.0的发展方向,更是实现物联网物物相连的趋势。对社会化媒体来说,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思想意识的巨大变革。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信上的O2O模式似乎成为一个商机无限的蓝海。它将促使传统电商和传统零售趋向线上线下价格一致;到移动电子商务时代,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开始实现功能上的整合发展,并改变盈利模式。最终,谁能率先打造出O2O闭环,形成环形运营机制,谁就能抓住新的行业增长点,进入物联网的竞争蓝海。
二维码功能显然在物联网领域不容忽视,微信也正在做这方面的探索,比如它已经可以绑定财付通,再通过二维码识别并与移动支付结合,使用户实现“即拍即买”。 2013年8月份,微信5.0版本推出后,在北京国贸的银泰中心就有自动售货机上标明,使用微信二维码扫描支付就可购买饮料、小食品。虽然,当前二维码的安全遭到诟病,甚至2014年3月13日,央行要求暂停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等支付业务,但这正凸显了二维码功能的重要性。相信完善了产品安全性的二维码功能将在物联网竞争蓝海中起到关键作用。
未来,微信商业化发展的主体将从内容转移到人。它的盈利模式不仅能拓展到“互联网+金融”的服务上,而且还能拓展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需求与人生体验中。在物联网信息阶段,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有一个像二维码一样的通用ID,当人们需要技术设备来感知个人喜好时,就不得不自愿显示ID,以便技术设备搜集个人数据,从而向个人推送有价值的信息。最终实现信息的对等传播,在商业发展上实现供求的精准营销。
在物联网信息模式背景下,微信作为一种应用介质应该和时下热门的可穿戴设备结合,使人与物可以对话,人可以直接向物发出指令,从而上升到一种人工智能的存在,变成人、物之间互动的遥控器,而遥控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数据库建设,从而诞生系列的微信营销的管理工具,比如有偿的个人信息屏蔽工具、精准的市场调查工具等。未来电子商务发展到物联网阶段,将把仓储管理、物流运送、货物查询、柜台收银与智能手机全都连在一起,买家能够轻松找到所需,快速完成购买;卖家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处理技术,以较低的成本快速准确地掌握客户的行为特征,包括客户的消费行为和信用等级,实现个性营销。
当前微信盈利的两个困境。网络具有自我增强机制,每一个网络节点都可能是商业盈利新的增长点,微信的商业化路径也不例外。根据美国商人圈对8500多家美国企业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70%的美国中小企业在Facebook和Twitter上都开展了社会化营销活动。但在中国,这些才刚刚开始。当下微信的盈利模式正处于移动电子商务模式初期,还存在内外两个困境。
一是从外部环境来看,微信属于网络经济的“新产品”,它的运行受网络经济规则的制约,同时由于具有优先情结特性,致使网络链接产生马太效应,出现网络的非均衡性,比如微信在运行初期与移动运营商展开的是否收费之争,这都是网络经济环境下产生的利益矛盾。
二是从内部环境来看,自从微信公众平台开放后,大堆营销账号进入这片蓝海,衍生出了微信“加粉”、微信恶意代码、微信解封等灰色产业,形成一条产业链,以至于微信水军和微信培训在其中搅乱市场,形成微信乱象。另外,微信自身仍需要技术提升,譬如网络隐私及安全隐患都是亟需突破的难题。
关键词:同位素示踪法;高中生物教学实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9-280-01
同位素在生产、生活和科研等方面都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学领域可用来测定生物化石的年代,也利用其射线进行诱变育种、防治病虫害和临床治癌,还可利用其射线作为示踪原子来研究细胞内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来源、组成、分布和去向等,进而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化学物质的变化、反应机理等等。
同位素示踪法是利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对研究对象进行标记的微量分析方法,即把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参到其他物质中去,让它们一起运动,迁移,再用放射性探测仪器进行追踪,就可知道放射性原子通过什么路径,运动到哪里了,是怎样分布的等。同位素标记的放射性标记化合物,与未标记的相应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化学与生物学性质,不同的只是它们带有放射性,可以利用放射性探测技术来追踪。用于示踪技术的放射性同位素一般是用于构成细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5N、14C、18O、32P、35S等。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和相关习题中频繁出现同位素示踪法,展示了此方法的多种应用价值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贡献。以下就教材相关内容结合实例进行归纳阐述,以期达到较深刻地认识这项技术,进而达到认识生物某些重要代谢途径的目的。
一、分泌蛋白在细胞中合成部位及运输方向
在必修一课本中,介绍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 m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 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 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小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这个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从而证明了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
二、研究生物的新陈代谢
教材在介绍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时,提及19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到底是来自于水,还是来自于二氧化碳。他们进行了这样两组实验:第一组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第二组向同种绿色植物提供H2O和 C18O2。在相同的条件下,对两组光合作用实验释放出的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组释放的氧全部是18O2,第二组释放的氧全部是O2。从而证明了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同样,也是用此方法,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卡尔文用碳的同位素14C标记的CO2 ,探明了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转移途径,被称为卡尔文循环。除了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重要的生物代谢过程的很多问题也可以用同位素示踪法来研究。
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必修二第3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节中有几个经典的实验,其中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正是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法。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把大肠杆菌分别培养在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 大肠杆菌在生长过程中, 就分别被35S和32P所标记。然后,赫尔希等人用T2噬菌体分别去侵染被35S和32P标记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增殖,裂解后释放出很多子代噬菌体,在这些子代噬菌体中,前者被35S标记,后者被32P标记。用被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然后测定宿主细胞的同位素标记,当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测定结果显示:宿主细胞内很少有同位素标记,而大多数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附着在宿主细胞的外面 。当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时,测定结果显示宿主细胞的外面的噬菌体外壳中很少有放射性同位素32P,而大多数放射性同位素32P在宿主细胞内。以上实验表明: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进入细菌内的是DNA,而蛋白质留在细菌的外面。可见:在噬菌体的生活史中,只有DNA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故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四、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在必修二课本DNA的复制一节,选学内容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部分,就介绍了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半保留复制机制的实验过程。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 N-DNA;在氮源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右图所示,其DNA分别分布在轻带和重带上。
第二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DNA)转移到含14 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请分析:如果DNA离心后位置为重带和轻带两个条带,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离心后位置为只存在中带,则是半保留复制。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验证第二步的推测结果,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DNA)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二代(Ⅱ),请分析:
如果DNA离心后位置为重带和轻带,轻带加粗,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离心后位置为出现重带和轻带两个条带,则是半保留复制。
五、DNA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