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实不是童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的春天给人以温馨的感觉,我迎着春风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我所在的岗位是通讯维护部厂前维护班测量台,主要负责石化公司东区厂前办公电话、住宅等宽带的安装、迁移、拆机和故障的处理工作。我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直接服务于石化公司东区厂前办公以及住宅用户的,由于常和用户打交道,工作中时常也会发生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3月9日下午14:30分,电话铃响了,我和往常一样迅速接起电话:“你好,我是112故障台”,我边说边准备做记录。这时电话的那端传来了一位老人生气的声音:“我家的电话费这月怎么多了100元呢,你们要帮我查查,我平时话费就二、三十元,这次多了很多,是不是有人盗打我们家的电话,请帮忙追查”。“好的,请您给我们留一个联系电话,我们核查以后给您答复。”我一边做着记录一边热情地回答。
随后我和包区的外线人员取得联系,对老人的电话线路进行了测试。外线人员先在交接箱和分线箱上检查,又到老人门口的小接线盒对线路进行检查,没有发现被他人盗用的痕迹。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和同事沟通后,考虑帮老人查询话费清单,但这必须要请示领导。我马上向部长汇报了情况,部长听了迅速与受理中心的技术人员联系,要求他们予以协助。在受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技术人员从数据库中调出了老人拨打的所有电话清单,电话单上有一个号码打出的频率极高。我和同事凭着工作经验判定,很有可能是老人的家里人或者亲朋好友打出去的,造成了话费增多。于是,我一面将此情况告诉了老人,让他核实他的家人或者是来他家串门的人看是否有人在他家打过电话,一面又从系统查询出从老人家电话打出去的被叫号码,并拨通电话向对方核实情况。经核查,了解到老人的儿子在2月份的时候,有三个周末都在家与其女友长时间通话,而这些通话时间与计费系统显示的拨打电话时间完全一致,正是老人儿子与女朋友所拨打的电话。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核查结果告诉了老人,老人也从儿子那儿得到证实,电话确系老人儿子所打。老人的疑虑消除了,连声向我们道谢。超级秘书网
细节体现服务品质,不注重细节的人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肯定也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一个不负责任的对工作没有认真的态度,只是敷衍了事,这样的人不会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也缺少起码的工作热情。注重细节的人,不仅会认真的对待工作,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让自己走向成功。服务工作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用心、用情去体会,也正因为如此,我对我的工作也是由衷的热爱。
关键词:部队;管理;信息化
中文图书分类号:TP399
一、系统概况
1.系统建设的意义
通过建立办公信息系统,依靠先进、科学的计算机管理,改善对员工及车辆的监控手段,通过对数据的动态监控和分析预测,提供决策支持,使决策科学化、高效化。
2.系统建设原则
(1)标准性、先进性。采用先进的体系结构和技术发展主流产品,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
(2)全面性、连续性。满足部队管理需求,做到全面、连续管理。
(3)可扩展性、可操作性。系统充分考虑了业务拓宽,实现相关处室、部门的无缝连接。
(4)安全可靠性、快速准确性。系统涉及到部队各职能部门,防数据丢失、越权改动、病毒和黑客的侵入。
(5)可管理性、易维护性。选择Java开发平台,保证系统的可管理性与易维护性。
二、系统体系结构
1.技术规范
(1)定时备份,故障恢复时,数据信息到任意指定时刻;
(2)系统文档具有严格的可跟踪性;
(3)软件系统具有可重组性,可维护性,符合ISO9002标准;
(4)按ISO9002系统国际标准进行总体设计。
2.总体设计思想
根据部队管理实际结合本公司以往开发和实施经验,提出了我们对整个系统实施的思想:以业务需求为基础规划整个系统设计。因为系统建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能满足业务的需求,其具体表现在:
(1)以业务需求确定应用软件的模块以及实现的功能;
(2)以能满足正常的日常运行为条件,规划整个网络系统的建设;
(3)根据业务的不断增长,完善并发展系统的体系结构,扩展网络的规模。
3.总体设计方法
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及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便于分阶段实现。系统业务平台的设计和开发完全按照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来进行。
B/S模式的优点:
(1)使用Web浏览器,通过鼠标可访问文本、图象、声音、视频剪辑及数据库信息等,特别适合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
(2)采用标准TCP/IP、HTTP协议,与现有网络很好结合。
(3)扩展性好。TCP/IP、HTTP的标准性使得BWD模式可直接接入Internet。
(4)安全性好。防火墙技术保证现代企业网络安全性。
三、系统方案设计
整个系统分为人员管理和车辆管理信息系统,详细功能介绍如下:
1.人员管理信息系统
(1)概述。本系统采用目前最先进和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指纹识别技术,通过指纹验证实施放行、拒绝、记录,达到对人员进出管理的要求,杜绝闲杂人员随意进出,井然有序地、安全地对人流进行管理。
(2)数据录入。对人员信息进行录入,根据权限可添加、修改、查询、打印。
(3)数据导入。对用户保存的各种数据能按格式要求导入到系统中,为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4)数据导出。对系统中的各种数据,能按相应规定要求导出到EXCLE中。
(5)指纹采集管理。将人员指纹信息采集到系统数据库中,以备以后调用。
(6)审批管理。经过业务流程设置,通过系统提交的信息,领导审查,提交到下一流程。
(7)统计查询。
综合统计:提供对指定信息和统计时间段进行实时统计。
单位查询:按所属部门进行查询,列出所属部门人员的信息。
个人查询:按姓名等查询,如在外原因、家庭地址、离队时间、归队时间等。
2.车辆管理信息系统
(1)系统概述。本系统主要是对车辆及驾驶员进行管理,该系统集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图像识别与处理及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以车辆身份识别、出入控制、图像摄取及对比、车牌判断等手段进行有效、科学、可靠地全自动化管理,系统掌握车辆及驾驶员在外情况,便于首长机关随时掌握车辆及驾驶员的情况,帮助管理部门合理使用车辆及调配驾驶员。
(2)数据录入。对驾驶员及车辆详细信息进行录入,根据权限可添加、修改、查询、打印。
(3)数据导入。对用户保存的各种数据能按格式要求导入到系统中,为系统提供基础数据。
(4)数据导出。对系统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能按规定要求导出到相应的EXCLE中。
(5)车辆管理。固定车辆,通过系统提出申请,将数据提交领导审批,数据记入到数据库中;临时车辆,由管理人员录入相应信息,记录进门、出门时间。
(6)审批管理。通过系统提交的信息,自动归入相应业务审批环节,将相关信息记入系统中,通知驾驶员出车,并打印派车单。
(7)车辆状况。记录车辆的状况,哪些车辆待修、在修、故障以及待报废,通过报表清晰地显示出来。
(8)车辆对比。出入口安装摄像机,出场时系统调出该车的入场图像,确认为同一辆车后,才予放行。
(9)查询管理。
出场(回场)查询:提供出场(回场)车辆的查询统计、打印。
当日用车:提供当日用车信息实时统计、打印。
参考文献
[1]卢翰,王国辉.JSP项目开发全程实录(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
[2]王华容.jsp+Oracle动态网站开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8).
关键词:材料;装饰画;特点;视觉魅力
一、材料装饰画艺术
材料装饰画是指以装饰为目的运用各种不同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工艺美术作品,它可以用来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将人们的生活空间艺术化,让艺术推广的更民众化。“装饰”这个词包含有很多方面的意义,材料的装饰美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独特的艺术审美文化。装饰的本质内容是“美化”,装饰源自于材料,装饰和材料是密不可分的。艺术美学意识随着现代文化与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深地渗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人类的审美意识日益增强,对美的追求也表现在平时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
二、制作装饰画的材料种类
(一)材料的概念
字典中对“材料”一词的解释:1.能直接制成成品的物件,2.供学习、研究、写作等使用的资料,3.比喻合适的人。材料是一种有型的物质,从性质上可以将其分成两大类,一是硬性材料,二是软性材料。
(二)天然材料
天然材料指的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未经人工加工,或只通过简单改变形状不改变材料本身性质就可以拿来直接使用的材料。天然材料因为完全取自大自然,所以具有自然、朴质、亲切的特点,例如木材、天然石材、天然纤维等材料。
(三)人造材料
人造材料又称合成材料,指的是通过人工加工把不同的物质合成之后形成的材料,其特性与原始材料不同,例如金属、玻璃、塑料、人工纤维等。人工纤维材料主要有尼龙、腈纶、各种绳线类材料。还有其它各种人工复合型材料如石膏和水泥等。
三、运用不同材料制作的装饰画的特点分析
可以用于制作装饰画的材料多种多样,例如石材、木材、金属、玻璃、陶瓷、纺织纤维材料等等,而不同材料制作的装饰画具有不同的特点与艺术魅力,下面就主要是对木质材料、纺织材料、金属材料和陶瓷材料制作的装饰画的特点进行的分析。
(一)木质材料装饰画特点
木质装饰画是用木质材料进行加工创作出来的装饰画作品。不同的木质材料的色彩、肌理、质感不同,不同形式的木质材料也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木材经过加工之后可以制成木片、木块、木屑、刨花,同时树叶、树皮、树根等这些材料也可以运用到画面之中,创造性的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组合与拼贴,能够得到别具风格的艺术效果。
木质装饰画装饰性强表现力丰富,可塑性强,易加工,不过木质材料的防腐性能不高,经日晒雨淋之后容易变形或开裂,所以木质装饰画大多用于室内装饰。
(二)纺织材料装饰画特点
纺织材料装饰画是在工艺品店里较为常见的一种装饰画种类,也是装饰画艺术中的重要类型之一。纺织材料装饰画作品因充分运用了纺织品材质的特性所以给人以柔和亲切的视觉效果,同时纺织材料也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与装饰性。
(三)金属装饰画特点
金属材料装饰画的历史悠久,早在商代青铜器具上出现装饰纹样时,就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金属装饰技法。并随着人们金属冶炼技术的提高和发展及人们对对金属特性的认识与了解,金属材料开始广泛地用于装饰画的制作。
(四)陶瓷装饰画特点
陶瓷材料在我国装饰画艺术上的运用是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的,历史较短。陶瓷装饰画使陶瓷不再仅仅作为立体器具出现,而用于平面的装饰,是传统工艺向现展的开端。如图六的装饰画作品,在陶瓷表面施加蓝色釉料使作品具有蜡染的风格,整个画面有着很浓的民族特色,装饰性很强。而图七则是用的白瓷制作的大鹏展翅的形象,作品简洁美观,而富有瓷质光洁的特点。
人类艺术是一直在向前发展的,所以要不断进行探索与突破。艺术源自与生活中的各个细节,需要的是我们用心地去发现。
四、材料装饰画的情感表现
每一件装饰画艺术作品都有其各自表达的情感与主题,不同的材料所表达的情感也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特征,艺术家们要善于发现与总结材料的特点与美感,然后在创作艺术作品时运用不同的技巧与方法进行巧妙的组合,增强作品效果的的丰富性,给人带来强烈的感官效果与震撼力。人们在生活中常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不同个性与特点,例如当人们看到树上刚长出来的嫩芽时,会被植物的新生力所感动;当人们看到高耸如云的山峰时,心中便会油然而生一股崇敬之情;坚硬的石头让人感觉坚强与牢固,柔软的布料让人觉得温暖舒适。
艺术材料形式多样,各有各的特点,艺术家按照画面需要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搭配使用,毫无联系的乱用不仅会给人一种拼凑的感觉,更会影响画面效果,当组合过程出现不和谐因素时,需要运用一些人为处理的综合媒介材料进行调整,让画面融合统一。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材料的种类,材料的审美特性和制作材料装饰画的表现技法的研究讨论,阐述了不同材料的装饰画所展现的视觉魅力。在作品创作中,要正确地对待材料,选择材料,合理运用材料,挖掘材料的深层内涵,让材料的使用与创造构思有机结合,赋予作品生动丰富的表现力,丰富装饰画的形式。材料就是艺术语言,正确的选择材料,深刻的认识材料,把材料与画面需要有机结合才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材料装饰作品,人们在欣赏不同的材料装饰作品的时候才能体会当材料装饰艺术的独特魅力。(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张元.材料与表现[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01.
[2]秦旭萍.材料装饰设计[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11.
[3]王珍珠,陈耀明.综合材料的艺术表现[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4]蔡广斌.综合绘画材料表现[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
[5]车建全.现代绘画材料研究[J].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
[6]张远珑.装饰画的材料美[J].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04.
山西省2014年专升本征报志愿结束后,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所报志愿,按照1∶1的比列,经省招委批准,划定了补充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补充录取专业有30个,其中安全工程(民爆公共安全方向)分数线为188分、法学(公安法制方向)184分、采矿工程169分、食品科学与工程100分、财务管理203分、园林164分、汉语言文学(播音主持)190分、新闻学212分、体育教育80分、临床医学326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90分、美术学263分、数学与应用数学248分、音乐学190分、英语297分。
汉语言文学(播音主持)、体育教育、音乐学专业,在文化课最低控制分数线上,根据考生志愿和专业测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投档,由学校择优录取。安全工程(民爆公共安全方向)、法学(公安法制方向)录取时,要求考生面试、体能测试合格。英语专业录取时,要求考生口语合格。投档比例为1∶1。录取时按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关键词: 耻感文化 中日 社会意识
一、引言
《菊与刀》[1]是美国人类文化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撰写的一本研究日本的著作。被称为二战时期美国众多战时研究中的最璀璨的结晶。原作写于1944年,出版于1946年,1948年即被翻译成了日文。尽管这本书只是作者通过与旅居美国的日裔的交谈及通过对相关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的分析,并非深入实地调查而完成的一本论著,但在当时及直到现在,都受到了相当多的日本人的关注,这其中包括很多日本的社会学家、评论家。它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书中的很多切中日本文化要害的观点与描述都是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如“面性”(两面性,即二元论)”、“の文化”(耻感文化)等。因此,被誉为“比日本人还要了解日本人”的著作。由于“の文化”一词的问世,人们开始对各种不同类型的羞耻观进行研究分析。
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懂礼仪、知廉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社会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核心标准。“の文化”(耻感文化)对于日本社会而言,也是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日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而这些观念在日本人日常的思维模式、行为举止及为人处世中得以体现。日本文化自古以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那么刚才所提到的“耻感文化”是否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呢?或者说和中国传统文化有无关联呢?
二、关于中日“耻感文化”
1.中国是否存在“耻感文化”?
耻感文化(“の文化”)一词是露丝・本尼迪克特对日本文化一个侧面的解释和概括,那么中国文化中是否存在耻感文化呢?
《论语・公冶长》中记载着:“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意思是:甜言蜜语、满脸堆笑、点头哈腰,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怀怨恨跟人交朋友,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在《孟子・尽心章句上》中也有记载“孟子曰:‘人不可以、之耻、矣。’”[2]355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莫过于儒教文化,儒教文化具体体现就是儒家思想。它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两千多年来,一直支配中国人的言行,是中国人衡量道德水准的标尺。狭义上的儒家思想被称为“孔孟之道”,孔子、孟子是儒家思想中心人物。
由此可见,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明确的羞耻意识和判断标准,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什么是可耻的、羞耻的。但与日本人的“耻感文化”相比,中国人称为“羞耻意识”更为妥当。因为,当时“耻”的字形是“”,“耳”加“心”,从心耳,当时的及后来的中国人正是靠这种由心而生的意识来约束和纠正自己的行为[3]。
2.日本的“耻感文化”是否受中国“羞耻意识”影响?
据日本最早的文学作品――《古事记》记载,在公元5世纪,百济汉人和迩吉师携带《论语》到了日本,开始传播儒教和儒学。(――注:在《古事记》中,此人名为“和迩吉师”,而在《日本书纪》中记载为“王仁”。经史学家考证,应为同一人。)
儒教传到日本之后,渗透到了当时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文化、思想等。如律令制、科举制,都对当时的日本发展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当时日本的推古女王及圣德太子频繁的派遣遣隋使、遣唐使到隋、唐,以吸收以孔子思想为中心的儒家思想为目的,进行学习。因此,如果说儒教的这一“人不可以”的“羞耻意识”没有影响到日本社会的话,那是很难让人信服的。另外,从日本汉字中,“”的字形与中国古字一般无二亦可见一斑。日本著名的中国思想研究学者森三树三郎就明确指出,日本的“耻感文化”实际源于中国传统的“耻文化”。
由于受中国“羞耻意识”的影响,中日两国国民在对待、处理令自己蒙“耻”的事情,有某种相似之处。如中国人自古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古训,这里的“丑”即“羞耻”之意。日语中也有诸如“旅のはきて”的谚语,意思是出门在外,出丑无妨。虽然乍一看,中日两国态度有些迥然,但其实落脚点是一样,都是“羞”不可以让认识自己的人知晓,都是格外注重自己所属的社交圈的正面形象,只是手法不同而已。
三、现代中日不同的社会意识
1.个体意识与集团意识
这里的个体意识和集团意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自私自利行为与关心集体行为的对立,而是一种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个体意识认为个人是社会的单元,是判断价值标准的出发点,而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集团意识认为,群体才是社会的单元,是判断价值标准的出发点,社会是由群体组成的,个人是群体的一部分,必须服从群体的利益。所以,个体意识与自私自利是不能画等号的,集团意识并非是牺牲自我、献身集体。
根据上文所述,中国由于“面子文化”而格外注重自身形象。因此,无论何种情况下,中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不愿依靠他人,而力求通过自我努力获得成功。这样的思维模式,使得中国人个体相对来讲,都具有较强的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点在国际上也是得到普遍认可的。
日本是一个有很长封建主义传统的国家,人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他们信奉权威人士,尊重长者意见,互相谦让,避免冲突。在人际关系方面,日本社会仍然强调层级观念,崇尚集体归属感,不鼓励挑战权威意见。在日本任何凸显自己、破坏和谐的行为都会被周围人束之高阁、避而远之。那么,在日本注重他人看法、评价的“耻感文化”下,受到周围人的冷待、冷遇毫无疑问是令人“羞耻”的。因此,日本人强调通过集体的协作实现目标,任何工作都有遵循“事前报告、事中联络、事后商谈”的“菠菜”制度。(注:由于日语中“报告、联络、商谈”三个单词开头发音组合在一起,与“菠菜”的发音相同,因此被戏称为“菠菜”准则。)虽然“事事报备”的工作作风严谨,也为日本社会赢得了好口碑,但在现代这个“时间就是生命”,讲究效率的时代,它办事拖沓、工作效率低下的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
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个中国人都崇尚个体意识,也不是每个日本人都有集团意识。这里只是相对整体、相对概率而言。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也会发生改变。比如在日本,由于近年来与西方文化接触的增多,现代的日本年轻人不再一味固守“集团意识”,也进行比较是变得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据NHK广播文化研究所的调查,在20―40岁的人群中,“尊重自我、排斥他人”的比例已经由1999年的11%左右,上升至了40%左右。
2.领先意识与中流意识
孔子有言“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在这天下三大德中,知耻居于最深层次,它对好学、力行乃至其他种种行为发挥着重要影响。“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是中国大多数人从小就接受的教育。于是,“名列前茅则喜,沦为人后则忧”的价值观培养了中国人争强的性格、领先的意识。这使得中国人具有刻苦努力、沁心钻研的精神,因此各类国际竞赛的佼佼者中,向来不乏中国人的身影。这正是由于“行己有耻”能激发人的一种奋斗精神,它使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道德实践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为了达到自己人格的完善,志士仁人们刚直不阿、见义勇为,背后都有耻感文化的思想动因,由此形成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民族精神。
如前文所述,日本民族在他律式的“耻感文化”下生活,总是为了不招来他人异样的目光,而谋求与他人同步,不突出不落后。长期以来,“中流意识”在日本社会扎下了根。日本国民时刻牢记“出头的椽子先烂”,无论工作、生活,都只愿做中流阶级。下图是日本2012年“世论调查”中民意调查报告的数据。
注:资料摘自
上图显示,认为自己的生活水平居上或居下的人数比例只占了7%左右,而认为自己属于中等的“上”、“中”、“下”则占了91%左右,尤其是其中回答“中等中的中等”的人数比例高达54%。这清晰地体现了日本人的“中流意识”。
四、中日“耻感文化”的不同内涵
1.中国人的自律性
上文提到,中国有据可查的关于“耻”的记载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之道。由于孔孟思想产生于“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下,各家各派都用较高的道德准则约束自己,以维护本门派的门风、门面。慢慢地,人们不仅懂得基本的“羞耻意识”,还有了门面意识,也就是现代人所说的“面子、名誉”。如《孟子・尽心章句下》中记载,“好名之人能让千乘之国”,意思是:重视名誉的人,为了守护自己的名誉,能够将拥有千辆战车的大国拱手相让。
由此可见,中国人基于“羞耻意识”,渴望通过成功或炫耀赢得社会地位和名望,似乎更侧重于维护名誉、面子。要维护面子、有面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了与日本的“耻感文化”(の文化)对应,笔者姑且称之为“面子文化”(名の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面子文化”落实在文字上,就有了大量关于“面子”的名言警句、成语谚语。中国人“爱面子”,这是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深刻印象[4]。
例如:
(1)“人要脸,树要皮”。
(2)“死要面子活受罪”。
(3)“不看僧面看佛面”。
(4)“颜面扫地”、“颜面无存”,等等。
“面子文化”正体现了中国人是依靠自律性维护自身形象的。
2.日本人的他律性
日本由于地处岛国的特殊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存环境相对闭塞;而且稻作的生息方式,使得人们的生活圈子相对固定。从而,日本人相互依赖感较强。要维持相互依赖,就要尽量不起纷争,这就是日本人“和的精神”。
在“和的精神”的约束下,人们不能突出自己,以免被排除在外。因此,日本人极度在意自己给他人的印象,为此而拼命让自己的言行符合他人的评判。那么可想而知,日本人是否有“耻感”,评判完全来自于外部,来自于他人[4]230-251。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尽管中日两国都属于东方文化,日本“耻文化”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影响,但较之中国“吾日三省吾身”的自律式、内省式的“羞耻意识”,日本的“耻感文化”更倾向于他律式、外在式的羞耻观。
五、结语
尽管日本的“耻感文化”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由于两国生存环境、生存模式等的不同,儒家思想到了日本之后就融入了日本本土的文化气息,在“耻”文化内涵上,还是存在微妙差异。尤其是在近现代的发展过程中,两国的发展途径、轨迹、格局大相径庭。因此,现代中日两国国民受不同“羞耻”观影响下的行为模式、处世态度,即社会意识也逐渐有了明显不同。
都存在“耻感文化”的中日两国,由于同属东方文化、同受儒家文化影响,因此“耻感文化”有相似之处,但在思维和行为模式上呈现出的更多的是不同之处,尤其是近现代。通过上文分析,我们认识到了近现代两国人民在不同“耻感文化”下的行为模式的特征和倾向。认识和剖析了这些不同,我们在跨文化交际时,懂得彼此尊重对方的文化与习惯,有利于加深双方的深层次了解。
参考文献:
[1]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日本众书,商务印书馆,2009.
[2]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