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范文第1篇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____范云《别诗》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____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____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____杜甫《绝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____张谓《早梅》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____卢梅坡《雪梅·其二》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____王维《观猎》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____李白《北风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范文第2篇

1.归纳本单元诗词所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

2.了解相关考点,归纳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3.理解诗词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相关考点,归纳解题思路和方法。

难点:理解诗词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

温习五首古诗词所涉及的知识:

诗词:《归园田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终南别业》《渔家傲》《长相思》。

涉及知识:体裁、作者、经典名句、主题等。

二、考点归纳

1.2012年桂林市中考题(《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

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敢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2.2013年桂林市中考题(《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为什么说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色体现了他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2分)

3.归纳古诗词鉴赏的考点:(1)诗词涉及的文学文化常识;(2)诗词塑造的形象、营造的意境;(3)诗词的主旨和情感;(4)诗词的语言;(5)诗词的表达技巧。

三、本单元诗歌难点突破

1.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1)从作品的内容来讲,本单元的诗词多借描写景物,抒发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生活态度。阅读时,在理解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多读多背多感悟,把握诗词中的形象和意境,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领会诗词中蕴含的哲理。

(2)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要反复朗读,体味作者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写胸臆的。

2.理解意象、意境的概念:

意象即诗人意中之象,是寄寓诗人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感情的事物和景物,是诗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的载体,是蕴涵着主体思想感情的形象。

意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简而言之,意境就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

3.了解诗词中意象和意境、主旨和情感题型的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请简要赏析这首诗或这几句诗。

4.阅读《天净沙・秋思》一词的题目设置和答案,归纳答题步骤:

(1)问题:本曲描绘了哪些景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答案:描绘了枯藤、老树、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潺潺的流水、人家,还有荒凉的古道、萧瑟的秋风、瘦马,以及夕阳、漂泊在天涯的游子等景物。营造了悲凉、凄清的氛围,从而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惆怅之情。

(3)答题步骤:

①绘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要求:忠于原诗,抓住主要景物,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语言力求优美)。②析景: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要求:一般用四字短语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③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求: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5.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本单元诗词的景、境、情。

四、知新

1.分析:以下几个问题,在答题方法上有何共同点?

(1)试分析“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中“蒸、撼”两字好在哪里。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3)你如何理解“带月荷锄归”一句?

(4)“夜深千帐灯”一句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规律归纳:写景类的古诗词,不管是品味字词,赏析名句,还是分析表达技巧,都常在品析意象、意境、情感的基础上进行。

五、牛刀小试

阅读《约客》,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范文第3篇

请看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的“诗眼”在标题中,一个“喜”字把久旱之后遇甘霖的喜悦兴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抓住这个“诗眼”,我们就能理解诗的颈联与尾联所采用的手法及表达效果。颈联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反衬出春夜的幽黑,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从而表达诗人的喜悦之情。尾联为了表达欣喜之情,对雨后的情景进行了提前夸张,可见“晓看”为想象之景,手法便是虚实结合。

“诗眼”或在标题,或在诗中,我们该如何去寻找判断“诗眼”呢?

“诗眼”一般是集中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词或句。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个“愁”字点出全诗主旨,一切描述都是为了突出这个“愁”字。因此我们在分析诗歌的意象时就必须紧扣“愁”字。落月、啼乌、清霜、江枫等清冷的意象都是为了衬托诗人心中的凄凉:漂泊他乡,前途迷茫,茕茕孑立,辗转反侧,一个落第书生的形象跃然纸上。

又如:

临 江 仙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这首词笔法空灵,意在言外,难以捉摸。有一道题目问:“全词如何围绕‘闲’的心绪,发出怎样的感慨?”如果不细加分析,很可能误以为“闲”即“诗眼”,“桥上饮”、“登小阁”、“看新晴”写的是作者闲居时的悠闲放逸的生活。其实不然。“闲”只是表象,是作者的无奈。“诗眼”实为另一个表达情感的词:“惊”。联系作者的身世处境,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的“惊”:二十年的变化令人惊悸!洛阳是昔日豪英宴饮之处,如今却沦陷在敌人的铁蹄之下;昔日高朋满座,豪情满怀,如今或逃或亡,“知交半零落”;二十年转瞬即逝,“胡未灭,鬓先秋”,自己功业无成,国家收复无望,只得“闲登小阁看新晴”。只有扣紧“诗眼”,联系身世,我们方可读懂作者内心的痛苦。

“诗眼”有时是统摄全篇感情基调的字词。例如: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 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鸟空啼。

首句中“萋萋”二字本意为草木生长茂盛,但在古诗中并不用来表达生机盎然之意,却用“草盛”委婉地表达“荒凉”之意。因此“萋萋”二字便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凄凉。由此我们就可理解“自”“空”二字的内涵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了。

“诗眼”有时是对事件的交待。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作者被贬,心境压抑,思绪万千。所有的念头均因“贬”而发。因此诗中“贬”字很明显地作为“诗眼”来张目,起到引领全诗的作用。

又如: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题目: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做简要分析。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范文第4篇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成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苏教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唐诗宋词选读》,插图种类繁多,颜色五彩缤纷,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阅读价值都非常高。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而插图在语文教材中具有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启迪性等特点,是课文的第二语言。以插图来提高想象力,成为学习语文的重要课题。插图随着课文的存在而存在,已成为高中语文课本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于插图的作用,现代著名美术家、作家丰子恺先生曾有过独到的论述。他曾为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等九篇小说作了插图,他不无感慨地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扩大。”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插图的重要作用。

《唐诗宋词选读》的一幅幅插图,形象鲜明,丰富多彩。它们或表现课文的中心,或揭示课文的重点,或描绘人物形象,或展现作者的情态,或展现故事情节,这都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结合插图领会课文内容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插图的艺术形象非常专注,经常沉浸在插图所带来的美好想象之中。学生可凭借图中鲜明的艺术形象,深刻领悟相关文字的丰富内涵,从而进行补充,形成更为生动、丰满的形象,从而提高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

如今再来细细咀嚼品味《唐诗宋词选读》中的插图,依然令人感到意味无穷、回味不尽。诚然如此,但是我还是情不自禁地想指出其中的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求之家批评指正。

一、《唐诗宋词选读》的人物画像有陈子昂、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诸多名家,虽然数量繁多,但却有以下几个缺陷

一是缺乏神韵。这些名家相貌仿佛,没有自己的风采个性,让人产生雷同之感。其实,唐宋时代的诗词大家各有各的长相特征、言行举止、衣着服饰、风格流派,又怎么可能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呢?与其这样千人一面,还不如忍痛割爱。

二是不合诗境。笔者认为一些人物的画像并非只有一张。那么作为编者,在编教材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到所选的人物画像与诗词意境、主旨相吻合的一些因素。《唐诗宋词选读》中的有些人物画像就与诗词风格风马牛不相及。譬如所选的韩愈的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境界雄阔,气势磅礴,充满了不平之气,有一种“忠犯人主之怒”的豪气。而36页上的韩愈的人物画像却和其他许多人物画像一样,笑眯眯的,没有个性。其实,韩愈“金刚怒目”式的画像又不是没有,编者又为何不精心挑选一下最能和所选作品风格意境一致的画像呢?

三是不符史实。温庭筠是晚唐著名的诗人、词家,也是当时作词最多、对后世长短句的发展影响极大的词人之一。世传,温庭筠“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他有个“温八叉”的雅号。但他还有一个别号,是因为长相较为丑陋的缘故,所以时人亦有称他“温钟馗”的。然而53页上的温庭筠的人物画像却是一位眉清目秀、风流倜傥的“帅哥”,而且还衣着华美艳丽,极像一位富贵人家的不务正业的公子哥,这又难道是编者想要与诗词错彩镂金、精艳逼人的意象相呼应,但这岂不是背离了人物真实的历史面貌?

转贴于

二、《唐诗宋词选读》的书法作品既有诗人自己之作,又有著名书法家所写的诗人之作,甚至还有与诗词本身并无多大联系的手迹

我认为第一种情况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和作品,而第二、三种情况皆可不出现。例如90页上的岳飞慷慨激昂的四个大字“还我河山”笔法遒劲利落,展示了肺腑之间如排山倒海般的爱国热情和重整乾坤的豪情壮志,既与词作本身照应,又让读者领略一代爱国词人的风采。而著名书法家所写的诗人之作,甚至还有与诗词本身并无多大联系的手迹出现,又想给读者什么启迪呢?

三、《唐诗宋词选读》的插图还涉及诗意画、书影、篆刻、人物石刻像、词意画等方面,虽然数量繁多,但难免有啰嗦之嫌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表达能力 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72-01

随着着教育改革和社会的发展,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无形中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能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口语表达,能够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的书面表达。可见,我们在素质教学实施过程中,努力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就要让他们能够敢说会说,能写会写。

1 能言善辩,展示自我无障碍

高中生心智比较成熟,他们对问题的有着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但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课堂互动,哪怕是很容易回答的问题,总有那么几个或者更多的同学不肯主动参与,我们让他们个别回答,哪怕他们能答对,声音也是很小;或是有的普通话说的很不好,有的语言组织凌乱。这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需要提到的。

1.1寻找自由交流的由头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要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努力创设学生能够有兴趣进入文本、或是借助文本进行合作交流的情景。

如《我与地坛》学习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史铁生的有关资料,对他的品质与精神进行口头表达,或是说说我们自己如何设计自己的人生等等。再如结合这篇课文的内容,让学生说说自己印象深刻的一处风景,说说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关爱。那么,学生就能够很自由进行口头交流。另外,我们可以就与学生生活有关的新闻、热心和生活中的问题切入,也能调动他们的思维与表达的渴望。

1.2激发自由畅谈的热情

高中生几乎很少有主动发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忽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淡化学生说的训练;学生自身不自信,没有大庭广众间发言、讲话的勇气等等。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演讲会、辩论会,激发他们口头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间,看一些“演讲与口才”等方面的书籍,谈谈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另外,我们在课前五分钟,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分组辩论。如《陈情表》学习之前,我就让学生结合李密的身份和其生活的时代背景,思考这篇文章中李密“辞不赴任”除了“躬亲抚养”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当然,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要让他们有兴趣的进行思考,点燃学生说话的热情;还要指导他们掌握口头表达的一些技巧。

2 游刃有余,文理皆有可观处

高考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学的指挥棒。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着学生的口头表达;其实一个学生如果能言善辩,那么,他的语言表达的语言、思维以及逻辑性都是很到位的。可见,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不能偏废。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让书面表达也有效的练起来呢?

2.1好记心不如烂笔头

语言表达是一项集合了语言要素的积累,语言思维能力运用的一项的实践活动。而学生能够达成“出口成章”还需要我们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有写的训练。只有写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发现自己表达方面的问题。如《雷雨》学习中分析周朴园这一人物形象是一个学习重点,我们老师往往在教学中重视着周朴园的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的形象挖掘和探讨。那么,如果让学生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形成有理有据的阐述;让学生“听其言,观其行”合理表达出来;学生的表达思维会更严谨,语言组织也会更精炼,这样他们现代文阅读解答就能精准起来。如2010年江苏卷《溜索》的第13小题――简要分析领队形象的题目,需要找出与领队相关的内容并概括作答,也会意识到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中《马裤先生》中“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给出的参考答案(①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②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③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是需要补充具体事件的;这样的答案也是不能得到全分的。

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除了选择题、名句默写之外,几乎其他题目都有着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考查。因此,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的阅读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感悟合理有序的书面表达出来。

首先,深入文本,质疑思考,让阅读体验丰富起来。如《最后的一片常春藤叶》学习时,我们先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有的同学阅读后得出这篇文章着力挖掘和赞美小人物的伟大人格和高尚品德,展示着向往人性世界的美好愿望,凸显着人性的光辉。这是不错的,我启发学生:这一故事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写作没有针对背景吗?于是,学生的思考能够更深刻、更多元起来。然后,我让他们在进行组织语言进行表达,这样,能够更合理、更客观和全面。

其次,相互交流,小组合作,让问题探讨明朗起来。在对一些经典诗文阅读时,我们要让学生动起来。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联赏析时,我让学生分小组探讨可能有的手法。结果学生经过交流找出借景抒情、双关、象征等手法;然后,让他们想想手法题的答题步骤,让学生上黑板写写,这样,不但提高他们诗歌手法题的鉴赏能力,还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得全班同学都能对这样的问题会解答。

总之,学生的表达能力是他们反复阅读、重点精读、深入思考后的理解和所得,我们不仅要加强针对性的训练,还有加强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养成合理、逻辑、精准的表达。如此,不仅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更能提高学生个性阅读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卉.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J].现代阅读,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