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民经济管理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办 经济管理 实践 教学

前言

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的发展环境是机会与威胁并存,就我国目前的民办院校的发展状况来看,在教学中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地位并不十分明显,传统的理念教学仍占据主导地位,这就使得学生很难接受实践训练,从而不能及时适应社会需求,达不到以市场为主导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宗旨。在我国经济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加强专业性的实践性教学,并积极投入资金力度,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强化实践性教学,摒弃陈规、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拓展新路,努力开创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实践教学的新局面。

一、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从发展形势来看,我国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必须认清其办学的宗旨和方向问题,才能为院校的发展前景作出好的判断。众所周知,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十分重要,实践也是培养人才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自主能力的重要意义,就必须充分了解其发展趋势和改革创新的作用所在,摒弃传统教学中重理论,忽视实践教学的应用这一错误的观念,突出实际教学特色,立在加强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为社会人才的输送做出贡献。

随着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本本科院校对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逐渐放在具有责任感,良好职业操守和能力的重点上。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院校输送的人才是是可以短期内适应实际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其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观念和道德,要有良好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思维能力,要有熟练的实际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并具备良好的品质,只有具备了全部的特点,才能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因此,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实际教学中就应该不断加强实践性教学的方式,突出实践性教学在整个经济管理类学科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样,实践性教学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就成为研究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基础。

二、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首先,在我国民办本科院校中要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实践对于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并以实现人才培养为导向,运用符合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融入其中,有机的学实践中。实践性教学是一个系统完善的教学体系,不同的民办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情况也有所差距,因此,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要明确各实践环节和活动的具体目标,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根据自身的专业状况调整教学方法。民办本科院校应本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自觉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原则,探索实践教学体系的自我完善机理,构建开放式管理、高效能运作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次,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在民本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方面的教学,构建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对于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与效果具有良好的作用。通过设立明确的培养目标,落实质量管理的宗旨,完善管理文件,加强监督和考核,来不断的规范实际应用中的实践教学。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介入,搭建实践教学网络管理平台,提高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代化水平。当然,实践教学也应该注重教材的应用和选择,高质量的教材,才能保证教学的基础质量,并逐步实现教学实践强化。

另外,建立与实践要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基地对于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专业也是十分必要的。大部分民办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都设有实验室,但实际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真正能够完全满足教学需求的凤毛麟角。目前的多数教学体系中,软硬件设施的滞后投入,也给实践教学应用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在此方面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实践教学的。

总之,提升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立足于传统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实践教学理念的引进,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教师队伍实践能力的培训和学校培养计划的修订,寻找实践教学的突破点,做好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

结束语

在目前我国整个教学系统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改革。因此,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不可能实际提高,民办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就业竞争力就不可能真正得到提升。经济管理类专业是当前地方性本科院校普遍设立的热门专业,但是这些院校此类学科的教学管理经验极其匮乏。所以通过提升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开展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是目前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范文第2篇

一、经济管理概念以及形式

通常情况下,经济管理模式是一种现代管理方式,该管理方式通常是针对企业的运行阶段推行分级处理措施使其最终实现级别之间的相互牵制。该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得缩减单位经营成本,还可以增加整个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增强单位的经济效益,更能够实现企业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而一般情况下,经济管理模式贯穿在单位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其管理形式一般如下:在企业实施生产之前需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如优择合适的材料供应商,对生产量进行合理、科学的预算,核算产品每月的订货量,准备采购原料以及生产设备;而企业在实施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生产一线上的员工进行合理、科学地分配,并控制废品率,此外,还要对原材料以及半成品进行合理调配以及储存;在生产活动完成之后还要对销售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在该监督过程中需要进行恰当、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以及分配方式,如销售广告的设计、销售人员的选配、售后服务的跟进、产品运输物流情况等诸多问题。

二、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煤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煤矿单位的市场竞争力单位是一个用于发展经济的盈利组织,其主要通过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来实现单位的最终目标,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从而确保单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发展。而单位要想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还需要单位能以最小成本得到最大利润。而对煤矿单位而言,要想在煤矿市场竞争中获得稳定发展,除了要进行煤矿经济管理之外,还要更新施工技术,不断增加煤矿单位的经济效益,进而增强单位在煤矿行业中的竞争力。

(二)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一直以来,煤矿行业的经济发展对于我国提高生产力、增强国民经济起着很重要的影响,煤矿行业经济效益如果不断地提高,就可以增加我国国民的经济收,如此以来,国家资金也会逐渐增加,我国就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的进步与发展的步伐。而我国是走社会主义路线的,这也就决定了其实施生产和发展的重要目标就是发展以及解放生产力,从而可以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并积极地推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增强经济实力。

(三)满足人类发展需求众所周知,很多社会资源都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对于各大煤矿单位而言,要想加大经济效益的关键就是否可以使用最少的资源来获取最多的产品,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目前,煤矿单位也要不断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才能够满足人类日常生活中日益增加的物质需要,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促进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煤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措施

提升煤矿单位的经济化发展方式不但可以提升单位自身的竞争力,也能够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下面就如何促进新经形势下我国煤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四点措施:

(一)加强煤矿企业的成本管理以及成本预算要想提升煤矿企业的社会效益,煤矿单位要强化其成本预算以及管理。而随着市场经济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对煤矿需求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煤炭的价格也在不断上升,这就为煤矿单位的未来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然而,煤碳总量是非常有限的,并且目前我国有些煤矿单位在生产成本预算和管理方面还有很大不足,所以,煤矿企业必须要强化自身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成本预算。目前,在新经济形势下,煤矿企业也要开始逐渐采取全新、科学的管理模式,摒弃传统、旧版的管理制度,并将企业成本管理和成本预算运行到各个方面,从源头上控制煤矿单位的成本,为煤矿单位的基层人员提供大量的有偿服务。此外,煤矿单位还要推行激励制度,使员工了解煤矿单位的经营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单位员工的积极性。当然,把单位员工的薪酬制度和成本预算和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也是提升起成本控制意识的主要方法之一。当然,煤矿单位要逐渐改善成本核算体系,对煤矿单位所购原材料、生产设备进行成本预算,达到监控目的。另外,还需要改进煤矿单位的施工技术,尽可能地减少损失,降低单位成本,进而实现单位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二)选择有能力、专业、优秀的经济管理人员随着我国未来发展的需要,目前,人才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衡量单位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所以,煤矿单位要以“以人为本”为原则,选择能力强、素质高的经济管理人才,才会在煤矿行业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而在选择能力强、素质高的经济管理人才时,要需要重视下面三个方面:第一,煤矿单位要牢记“人才=效益”的经济管理理念。因为能力强、优秀的管理人才可以针对煤矿单位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最恰当的改进方案以及生产计划;第二,根据单位发展的实际需求选用适当人才。人才就是任何单位的隐形资产,同时也是起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所以,煤矿单位要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训工作,进而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三,建立起适用性强、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煤矿单位建立起适用、科学的人才管理机制,才能得到“人尽其用”的最终目的。此外,在选择人才时,单位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发生走后门的情况。

(三)强化煤矿企业的资金管理制度一般而言,资金是煤矿单位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支撑,同时也是煤矿单位维持其正常经营的主要动力之一。所以,煤矿单位要逐渐地加强并完善其资金管理体系。只有完善其资金管理体系,才能对单位自身的运营以及生产成本等多个方面进行整体核算,进而增强煤矿单位的资金转化率,避免浪费资金问题的出现。此外,还要强化对企业物质供应以及资金控制的管理措施,充分发挥资金资源的作用,实现煤矿企业的经济发展。

(四)强化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设备管理一直以来,煤矿单位都属于生产型单位,因此,其所用机械设施质量的好坏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单位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煤矿企业就要不断强化其生产设备的管理和维护,确保企业可以严格遵照其生产计划进行。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减少其成本与资源的浪费率,还可以提高煤矿单位的经济收益和管理水平。

四、结论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业经济;管理模式;发展策略

工业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国家加大了对工业发展的各种政策支持,包括贷款、土地、税收等各方面的扶持力度,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促进了我们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相应的问题,如环境污染、产品质量、产品研发等。这些都给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造成相当的障碍,所以我们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及时进行调整,在实践中改革创新,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清除障碍。

一、工业经济管理概论

工业经济管理是在工业经济具体活动中,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控制和监督的一种职能。工业经济管理是国民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之一。它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工业经济管理自然属性

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科技进步,工业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相对产生的部门也越来越多,各部门与各行业间逐渐发展成一个整体系统。这个整体的正常运行必须需要相应的管理。这是工业发展的自然需要。它包含了系统性、比例性、权威性、预见性和科学性。

(二)工业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

工业经济管理的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密不可分,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着本质的区别。如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别。由于这种差别造成了工业经济管理的不同社会属性。其主要表现有国家性、自主性和民主性。

二、我国经济管理模式现状

(一)管理观念落后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多企业受固有思想影响,经济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管理机制不够健全,企业在日常的经济管理中缺乏足够的基础管理依据,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不能产生有效的约束与指导,甚至有因监督不全面导致的负面现象发生,管理内容空泛执行能力欠缺,在具体执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达不到所需的效果。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在发展中改变传统观念不断更新经济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同时增加企业经济管理的执行力度与执行手段。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组合,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缺乏明确指导思想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指导思想,企业的指导思想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中心力量。因为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行时需要人来具体执行的。企业的经营是需要在一定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正确的指导思想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而目前我国大多企业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经济管理难以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三)发展方向不明缺少战略目标

企业战略目标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它能使企业整体人员明晓企业的共同目标,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其次他能够使企业各级工作人員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重心,使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资源整合具有更强的目的性,能够更好优化资源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但是目前的一些企业在发展中忽视了身边的资源环境,缺少明确的战略指导目标,使企业发展方向不明难以进行可持续发展。

三、当代工业经济管理模式应用策略

目前,我国当代工业经济管理模式还处于探索实践之中,其管理模式与指导思想还存在很多不足,因此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依据现有的理论基础与经济学知识不断更新改正。

(一)完善经济管理机制

对经济管理理念进行不断创新完善,是企业经济发展重要的一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就必须不断完善经济管理模式,引进更加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把企业文化与经济管理相结合,改变企业员工的老旧思想,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与企业凝聚力,让每一个员工都具有责任心,做到与企业休戚与共。在企业的具体经济管理运行当中创新经济管理模式,用新的视角处理相关的问题。同时企业要注意对于经济管理人员的培养,定期聘请专门人员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也可以选派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人员学习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企业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培养自身的思想观念,提高本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旧有的经济管理模式不断进行完善,以促使企业的有利发展。

(二)推陈出新

由于现阶段很多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制度,引起相当多的资源浪费,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的发展。所以,要转变固有的经济管理理念及时推陈出新。让企业在新的环境中创新新的管理机制,以适应当代环境下企业发展的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和人性化的管理模式,避免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病,使企业的各级管理和组织机构更加灵活完善。使企业的经济管理和企业的发展脚步一致。

(三)工业经济管理结构优化

现阶段,我们国家经济整体发展情况,存在行业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例如石油行业的供求矛盾和开采技术。我们缺乏开采石油的核心技术和开采能力,满足不了开采的需要,这就要求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优化,优化石油行业的产业结构,对石油工业进行整合集中,自主创新研发采油技术,增加石油工业的竞争力。所以要根据各个行业的具体情况,构建完善的工业经济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积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各行业能够健康持续的发展。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范文第4篇

(一)概念。宏观经济管理是指国家在遵循市场规律和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前提下,从经济运行的全局、整体出发,通过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对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进行总体管理和调控。是对整个复杂国民经济有机系统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全盘统筹安排和协调,其目标在于有效及时地处理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矛盾,促进经济增长,保持物价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意义。宏观经济管理从宏观经济整体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弥补和纠正市场经济失灵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特别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爆发,涉及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给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带来严重的影响,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其宏观经济管理作用,克服经济危机,为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二、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现状

(一)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研究不足,难以提供有效的基础支撑。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方面,不论从范式到假设、模型等几乎全部沿袭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局限于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拿来主义”盛行。借鉴过多,创新性不足,一个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派还没形成。然而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是基于对其国内具体经济现象的解释研究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也是在基于开放和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假设构架之上进行讨论的。对比我国经济的运行情况,中国经济的特殊性、社会发展经历的重大变革及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都造成我国经济运行的复杂程度很难一言以概之。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建模时的许多假设与我国的具体情况都不相符合。进行宏观经济分析时,不比较宏观经济学理论所适用的条件,简单地套用研究范式,局限和不足难以避免。有些情况下,甚至于将研究结论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依据,在国内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和市场调节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的情况下,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经济问题,反而加剧经济有序运行难度。

(二)管理灵活性不足,一刀切作法普遍。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统一的制度柜架和市场环境,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存在着东西中部、城乡等地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而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虽然我国宏观经济管理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待加强,但相对于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和对比国外先进国家的宏观调控,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灵活性明显不足。对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变化、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各地的具体状况难以及时有效地把握并采取措施,宏观经济管理存在简单化的“一刀切”的作法。如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等,都是不分各地各行业的巨大差异,“统一口径”,一视同仁。结果不仅难以实现政策的最初目标,甚至于让相关的产业、企业发展受到负面影响。如全国准备金率的提高措施,导致贷款额下降,然而仍有许多行业迫切需要贷款资金启动。特别是政府相关部门的本位主义,加上政策出台缺乏部门间的协商机制,也导致了整体的非理性。

(三)宏观经济管理缺乏前

瞻性,政府越位、缺位现象严重,同时造成市场经济的活力得不到充分体现。金融危机至今,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力度和深度前所未有。然而政策的短期化倾向明显,缺乏前瞻性,过于专注于细枝末节的问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未能从经济的宏观全局出发,缺乏对长远利益的考虑。调控时机的准确把握和选择差,造成宏观经济管理严重的滞后性,难以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在政府职能转变和改变中,政府的职能还没有实现真正转换,全能政府、大政府的现象仍不时存在,出现政府主导经济的局面,政企还没有真正分开,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政府失灵问题。政府对宏观调控手段的驾御还不娴熟,调控方式简单化,行政命令和红头文件多,通过税收、汇率、价格、财政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调节的少。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关系还未理顺,越位、缺位现象严重,造成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难以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宏观经济管理限入恶性循环的困境。

三、促进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建立起适应中国具体国情的宏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是基于对整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社会发展、政治、历史、文化等元素的具体分析上形成的,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循。中国地大物博,经济和社会处于深刻的变革中,宏观经济管理必须立足我国具体国情选择性地借鉴和吸收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的成功经验,摒弃“拿来主义”,鼓励自主创新,创立起具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

国民经济管理模式范文第5篇

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国的综合实力也得到迅速提高,但是事业单位并没有重视经济管理。事业单位经常忽视了对经济的管理,很多经济发展中流露出来的问题都迟迟得不到解决,单位里从事经济管理的职员把自己的权利当作腐败的工具,这就导致行政监督发挥不了实际的功能,发挥不了经济管理的职能,从而使得市场经济得不到健康、稳定的发展。目前,在地勘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着资源利用、资金使用、资源预算、资金严重脱节的现象。地勘事业单位没有按照资源和资金的预算结果来开展工作,而是把资源、资金按照职工的需求来进行分配和使用,这就导致资源和资金得不到有效利用。在整个经济管理中,事业单位有管理的职能,同时也具有监督的职能。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事业单位却并没有针对经济管理做出相应的举措,没有完整的、系统的、符合实际情况的经济管理方式和方法。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职能只是与一个空壳,却没有实际的思想,也并没有真正把这个职能发挥出来,因此事业单位要想真正发挥好在经济发展中的管理职能,就必须要针对具体的情况,提出具体的处理和应对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经济管理职能发挥到实处。

二、事业单位发挥经济管理职能的相关措施

(一)完善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

从1949年开始,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逐渐走向市场经济,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比较短,市场经济的体制也不够完善,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缺陷和误区,加之市场经济本身也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这就导致市场经济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事业单位一定要真正做到发挥经济管理的相关职能,真正做好调控宏观市场,解决市场供求问题,让供求处于平衡状态,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安居乐业,让经济能够快速稳定的发展。

(二)加强对市场经济的管理,防止出现垄断现象

很多地方市场经济的特征并不明显,而这些地方的事业单位对于经济管理也并没有引起重视,这就要求事业单位一定要发挥好经济管理的相关职能,把握好市场的供求平衡,防止出现垄断现象。。

(三)完善行政监督以及相关管理制度

我国市场经济跟西方国家相比起步相对较晚,因此不能直接把西方的管理模式运用到我国市场经济的管理中,因此我国只能借鉴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管理中的优秀成果,从而制定出适合我国经济管理的相关制度,开辟出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经济管理新道路,并且在发展中不断地进行完善。首先,要完善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重视自己的工作,同时要让经济管理人员意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利是给人民谋福祉,而不是用来的,并且要把这些措施制定成严格的制度。其次,完善经济管理的相关制度。对于事业单位中出差办公、办公用车、办公用房等设计到资源和资金的时候,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约束,最好是制定相关的约束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执行。权力、资源、资金都是腐败的根源,因此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一定要做好经济管理人员的监督工作,健全行政监督的相关体制和职权,从而让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发挥经济管理职能。最后,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人员一定要把市场经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地进行处理,迅速完善好相关的管理制度,当今后的管理人员在管理市场经济的时候能够找到相关的痕迹,有据可行、有法可依,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四)强化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

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日常生活的相关支出,这看起来非常不起眼,非常容易被人们忽视,但是一旦进行核算就会发现这部分支出占了事业单位支出的很大一部分。如事业单位的基本设施的更换和维修,购买日常用品,各个部门的资金协调等。一方面,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后勤部门的管理,在平时进行采购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商品的价格,要选择价格相对比较便宜,而且耐用的物品,在购买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地勘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购买,避免大批量的采购物品。这样就可以给地勘单位节约一部分资金,把这部分资金投资到重要工作。另一方面,地勘事业单位在平时的经营中,要尽量避免一些完全没有必要的贷款,在财务风险方面一定要有意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当出现资金比较缺乏或者是不足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地勘单位的还款能力之后,再进行科学的信贷,一定要避免盲目的进行贷款。

(五)完善地勘单位公共服务职能

目前,地勘单位有的部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放弃手中的权力,出现了部门权力利益化的现象,导致经济管理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事业单位要想发挥市场经济的管理职能,就一定要积极的配合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

(六)合理分配社会资源,调节收入分配

我国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主要按照“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方式进行分配。在这种分配方式之下,就导致收入的差距比较大,贫富差距也比较大。面对这种情况,地勘单位一定要改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根据经济发展的需求来建立新的经济管理模式,让地勘单位经济管理者的角色从管理者变为服务者,真正做到工作的规范化以及不越级、越权办事,把服务工作做到位,只有把服务工作做到位才能真正把管理工作做到位。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