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际沟通案例

人际沟通案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际沟通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际沟通案例

人际沟通案例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际沟通、课程、建设

中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根据人文类需要,开设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课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和教学质量的监督检查”。

文件给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为中职学校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建设”活动提供了政策依据。

一、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际沟通人才有了多元化的要求,尤其是口才营销成为企业生存的重要依赖之际。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人际沟通人文类课程应以社会职业交往和沟通技能的需求为导向,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技巧和人文方面的素质。

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学生不仅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还要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为此,中职学校开设人文类课程成为必然,而人际沟通课程更是重中之重,开展“中职学校人际沟通课程建设”,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开展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我校人文类选修课课程有:公共关系学、美学基础、文学欣赏、应用文写作、环境与资源、心理学、创业与就业、演讲与口才、管理学、舞蹈与形体。

我们曾对参与选修这类课程的学生作过调查,对象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内向型,这类学生一般不喜欢说话和与人交谈,但在参与选修课学习后,认识到与人交往的重要性,又因为在课堂上有比较多的表现机会,所以性格变得开朗很多;

第二种是普通型,这类学生一般不主动与人热情接触,也不主动学习,但通过选修课的学习,改变了固有思维观念和习惯,为人处事也大都多了一些热情;

第三种是外向型,这类学生一般都多才多艺,但不是样样精通,有点骄傲,通过选修课的学习后,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变得虚心了。

调查结果表明,选修课程的开设,对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质起到了一定作用。

深圳开发贝特公司曾经来学校招聘员工,学校推荐了一批选修了舞蹈与形体、演讲与口才、公共关系学等课程的学生,到达公司时正赶上公司要筹办元旦晚会。从参与组织到上台表演,主角几乎都是我们的学生担纲,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为学校赢得了声誉。还有一名电子专业女生,唱歌、跳舞、写作、演讲很出色,应聘一家报社得到重用,还被派往德国专门学习。

综上所述,我校在开展人文教育具有较为成熟经验,开展 “人际沟通课程建设”是有基础的。

三、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目标

1、人际沟通课程开发和设计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生涯发展为需要”的原则,通过调研,融合《公共关系学》、《演讲与口才》、《心理学》3门人文类课程,构成新的人际沟通课程。

2、人际沟通课程基于社会需求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通过探索,形成“练中学,练中教”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在完成一个个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相关人际沟通的技巧。

四、人际沟通课程建设内容

1、社会调研分析

社会调研分析主要是通过社会调研,了解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人际沟通类课程的需求状况以及综合素质培养标准。

2、典型训练项目提炼

典型训练项目是指一个项目的具体训练科目,是人际沟通课程框架确立的基础,要通过社会调研、学生现状分析、专家访谈等形式,再综合各方面因素才得以提炼。

3、确立课程框架

课程框架由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典型训练项目、综合能力要求、人际沟通课程学习内容、基准学时、训练学时、学习任务名称等构成。该框架为制定课程方案提供依据。

4、开发人际沟通课程

由人文类教师、社会学者、课程研究专家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分析探讨每一工作任务的具体能力要求,将社会需求转化为教学性工作任务,设计开发相应的人际沟通课程。

5、基于社会需求情境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形成老师“练中教”,学生“练中学”,使学生提早融入人际沟通的实际氛围,构建自我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提升人际沟通的技巧。

6、人际沟通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使用

探索职业教育教学化建设,初步建成涵盖《公共关系学》、《演讲与口才》、《心理学》3门人文类人际沟通课程,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教案、实训指导书、课程考核方案与试题库、案例集、工作过程的图片、音视频、动画、训练项目、社会案例等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教学、学生和自主学习服务。

6、人际沟通课程特色校本教材开发

聘请社会专家,与人文类教师共同组成编委会。深入社会调研,采用座谈会和调查问卷等形式,与社会专家共同分析归纳人际沟通方面的社会具体需求,确定教材的定位。

通过教学实践分析学生特点,详细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删除陈旧的知识点和脱离实际的案例内容。以社会案例为基础校本教材,在内容上突出社会交往技能训练。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教材的定位、规划、设计和编写进行审定。

7、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1)、“多元化”的考核制度:考试模式强调各人文类课程之间的联系,将若干门人文类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巧融合在一个综合性考核项目之中,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考试内容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根据人文类技能标准,制定考核“全方位”的评价机制,从综合素质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使评价真正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8、建设与人际沟通课程对应的实训室

(1)、充分利用学校办学资源,联合相关行业、社会共同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校内训练场地。具体计划:与八桂职教网和南宁电视台作为合作重点,让学生参与到社会调查所承接的项目中去,鼓励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在应用中提高。

(2)、开发训练教材。为将学生素质培养落到实处,并使培养出的学生能从容面对社会,根据对社会需求的调研和社会能力分析结果,组织专任教师和社会人士依据教学实际编写基于社会需求的训练教材。

9、人际沟通课程高素质型师资队伍的培养

积极探索人际沟通课程的建设研究,积极与社会专家交流,派遣人际沟通类教师到社会考察调研,使教师深入社会当中,获取实践体验经验。

五、人际沟通课程建设的预期成果

1、 人际沟通课程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教案、训练指导书、课程考核方案与试题库、案例集、图片库、视频库等资料;

2、 人际沟通实用案例资源库,其基本内容包含与人沟通技巧的调查分析、沟通协调技巧、人文素质培养、交际礼仪实务、演讲商谈技巧、活动策划技巧、个人形象塑造、公关策略、障碍排除方法、优化心理素质案例等各方面内容的多种案例,为学生的体验式训练提供活教材;

3、人际沟通课程的特色校本教材:

4、 人际沟通课程校内训练室的建设方案、相关管理规章制度和训练教材;

5、 人际沟通类人际沟通课程训练室,包括心理咨询室、演讲与口才训练室、人际交往情景模拟训练室(佐以职业礼仪训练)。

参考文献:

人际沟通案例范文第2篇

摘要:作为一门课程,《团体心理辅导》课程教学的难点实质是团体心理辅导过程的难点,关键仍在于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情境要遵循一定原则,在环境适应、集体建设、人际沟通、自我意识等内容上要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教学情境

《团体心理辅导》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师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针对大学生生活与学习中的主要困惑,在温暖、安全、开放的教学情境下组织学生开展团体讨论与实践,在团体的情境中为学生提供模拟的社会活动实践场所,促使学生在互动交往中观察、模仿、参与、体验、反馈,逐步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并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模式,从而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拓展综合素质。目前,有部分高校将《团体心理辅导》作为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在予以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团体心理辅导在参与人数、场地、时间上有所限制,对教师水平要求较高,在进一步推广上遇到了阻力。但是,《团体心理辅导》教学的关键是创设师生互动、安全温暖的教学情境,把握好了教学情境,也就能把握好这门课程,从而能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实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课程目标。

一、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

(一)体验原则

体验作为一个教育学概念,是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主体性和情感性基础上,通过活动来实施的教育方式。它关注受教育者情感体验和生命意义建构,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刻诠释。如要以个性为切入点,以情感为主载体,以活动为主渠道等。

(二)可操作性原则

创设教学情境的具体方法不仅能从理论上的得到优化,而且考虑到了教师的自身的教学特点、能力水平;教学资源的可利用性、可整合性;学生的可参与性、可接受程度等等。

(三)发展性原则

创设教学情境,要从受教育者主体特点出发,既关注受教育者的需要、情感、态度等内在人格特质,也关注受教育者的学识水平、职业发展、教育环境与社会角色等客观因素,一切围绕学生的发展性和拓展性而进行。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方法

根据《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内容与目标,具体的策略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设计,教师务必理念先行,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其中要切实把握好环境适应、集体建设、自我意识、人际沟通这几个主题。

(一)环境适应教学策略

在《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中,课堂场域就是学生环境适应的体验场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识就是适应性w验的一种。因此,熟悉教学班级同学可以作为主要的课程任务。这个任务看似简单,但可以组织多种形式进行,让学生在简单的任务中获得对环境适应的更深入的理解与实践。在认识形式上,可以采取握手问好、小组内相互认识、识记名字比拼、同桌认识等方式,在强化体验与认知,可以组织多次,并进行前后比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整个过程中的动态,如有的学生不敢参与、不愿参与,要利用教师权威进行个别鼓励与建议。有时候会出现冷场情况,可采取个人示范或利用小部分群体示范的形式,尽可能带动气氛,使教学情境达到“热”的程度。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只有在“热”的教学情境中,温暖安全的体验场才能初步建成。看似简单的教学任务其实在意图建构一个训练场,学生能在具体的练习中体验了如何主动与陌生人打交道,意识到了识记他人的名字是环境适应的第一要义,与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是在实践中获得进步的,是可以发展与培养的,从而破除以往对环境适应的模糊性理解,在意识与行为上获得了对环境适应的起步。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也能在具体的任务中理解到对象的差异性,深化对环境适应能力的认识。

(二)集体意识教学策略

集体意识可通过建设团队文化而完成。相比而言,这是最易于操作的内容,但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也有很多细节需要提前预设。在小组讨论时,要细究观察或适时干预,必要的时候要给予个别指导。在小组展示文化时,要引导与组织好其小组的反馈。集体意识课程关键的部分在于教师的总结:一是要求学生反思个人在群体中的具体表现,包括个人在任务完成过程提出了几项建议、如何应对小组成员的反对意见、总结个人在团体中的角色定位等。二是要求学生思考可能性。包括个人将在哪些方面可以换种方式或态度进行,比较现在与过去在集体中的定位与角色表现,自己理想的中的角色表现等。三是对他人的评价与分析。这里可采取组长点评成员,组长自评,成员公开评,个人秘密自评(在后续作业中体现)等多种形式。

教师务必要认识到总结陈词与讨论中中所涉及的内容,一是为巩固或肯定学生参与后的体验;二是启发学生思考自身在集体中的表现,更深入理解集体意识的意义所在,意识到每个个体对集体建设的重要性与发展性;三是削除个人简单与他人比较的意识,而是将个体的现在、将来、过去相比较,认识到真正的成长意义。

(三)人际沟通教学策略

人际沟通需要更多的体验才能完成,应安排两次课程完成。第一次课程以认识与评价人际现象为主,第二次课程以讨论与实践人际活动为主。

在第一次课中,对人际现象分析与评价可以用图片、影像等素材。考虑到可操作性与无关性,不建议采用学生情景模拟形式呈现。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人际现象场景,具体方法如:让学生讲述图片、影像里发生的事件、分析此类现象发生的原因、如何避免或促成此类现象的发生等。通过提这些提问与讨论,让学生获得对人际关系的判断与理解,从而体验人际沟通现象存在的复杂性、互动性、理解性。需要强调的是,必须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发表看法;多运用纸笔,让学生手到、心到、口到。总之,要通过参与与互动使学生在心理层面勾勒出更清晰的人际沟通立体图。

第二次课程中,互动与参与的内容要转化到学生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来。不提倡教师主动提供案例,以防止案例的不完整性和虚构性。案例的选取可采取1+1的形式,即要求每个学生匿名写出自己的人际困惑+理想中的人际沟通模式,并要求学生写得尽可能具体。写完后,教师再将写好的1+1案例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写出对这个案例的解决办法。经过这几个程序,学生达到了充分的参与程度,再挑选3-5个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再予以点拨。

教师务必要J识到,人际沟通是具有场域性的,一堂课如果只是列举人际沟通的要点,将发挥不了任何作用。事实上,在具体的学生生活中,学生有很多困惑,但缺乏场域予以表达与疏导。在人际沟通主题教学中,在强化学生对人际沟通的认识之外,更多地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生个体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表达,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让学生讨论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在结合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适当予以引导与提高。另外,要让学生理解到人际沟通永无定法,不存在完美的解决方式,但存在可以放缓或改变矛盾或性质的解决方向,有些人际沟通症结可能需要解决,而有些只是需要跨越。

(四)自我意识教学策略

自我意识主题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体验到自我意识的起源、形成与变化,理解到自我意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对自身的定位与发展存在重要的影响。自我意识主题也应分为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对个人和他人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一方面是提供成熟的评价自我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意识对自己产生的重大影响,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估方式。可采取纸笔作业的形式,写下对自己、重要他人的评价,可采取用动物代表自己特征的形式,讲述两者之间的联系,以形成对个人的优势评价(或劣势评价)。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基本意识进行与点拨。可采取提取生命中最满意的事、绘图生命线,讲述生命中的低谷等形式让学生回顾自我意识对自身产生的重大的影响。

教师务要充分意识到,自我意识的核心是要引导学生客观评价自我,从而从积极的视角来理解和实践个人的行为与思想,如移除消极的学习定位、否定的人际关系、负性的亲子评价、暗淡的发展前景等等。在自我意识教学情境中,教师的组织、点拨与引导特别重要。比如,部分学生可能采取“蚂蚁”“猫”等动物来代表自己,教师要强化动物的优势特点,或者提供积极的隐喻,或者建议在思维中纳入一种更好的动物。在学生愿意表达的时刻,其内心是特别柔软和开放的,教师积极的解释能发挥较好的干预效果。

三、创建课堂教学情境的其他方面

(一)关于课前预热

《团体心理辅导》采取课堂授课的形式最大的限制点就是场地限制,特别是对课前的热身活动影响最大。针对这个问题,可采用对场地要求较小的活动来完成,如“同舟共济”、“微笑握手”、“大风吹”、“左右不分”、“萝卜蹲”等在相对情况下仍可完成。塑造良好的氛围,课前预热是其中的一部分,但重要的还是教师的人格感染力与教学魅力,不能过分的依靠热身游戏的作用。

(二)关于班级教学的管理

管理要借助新媒体载体完成。教学班级要建立QQ群,便于布置批改、反馈作业以及即时开展班级教学互动。如团队文化建设成果,要求在QQ群中呈现与保存,分析团队文化建设中成员表现时,可照片,发表意见。人际沟通图片和影像可预前上传到群文件,每堂课的作业反馈,要求学生直接发送给老师,这些具体的措施与方法都是创设课程教学情境的必要环节。

(三)关于课程反馈

为保持教学情境的延续,教师要求学生每次发表课后感言,这既能让教师获得教学反馈,又能让学生对所体验的东西予以表达和认可,在一定意义上工巩固教学效果的作用。

四、结语

《团体心理辅导》教学情境的创设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将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门课程推广,虽然在场地、人数上有了变化,但课堂教学上遇到的问题,都是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的常见的问题,只是在资源和人数有了新的变化,但核心问题没有产生偏移。教师应该摒弃顾虑,努力钻研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只要肯实践,多探讨,将更多理论视野与技术技巧融入到课程教学中,相应的教学情境就能很好的创设出来。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夏智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操作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人际沟通案例范文第3篇

摘 要: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是未来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该文从网络课程结构的设置,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检验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探索出适合学生身心特点,促进职业发展,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的网络教学模式。

关键词:网络环境 人际沟通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7(a)-0122-02

随着网络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促使现代教育从形式到内涵发生了质的变革。笔者试图探索网络环境下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使学生自主学习、协作交流、研究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创新思维、终身学习思想得以实现的教学模式。为此,笔者通过研究,探索出适合高职《人际沟通》课程基于多媒体与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有效促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沟通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1 《人际沟通》网络课程结构的设置

笔者开发的《人际沟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针对高职院校师生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网上交流和测试评估所设置的网络资源学习平台。该平台包括四个模块:以实践为主的实践模块,以理论为主并与实践活动相协调的理论模块,实践与理论相配合的资源模块,以及在线学习与答疑的互动模块,它具有很强的实时在线功能。

(1)理论模块。以教学实践为基础,力求通俗易懂,简明实用,与日常沟通实践紧密结合,并附有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日历、课时方案、教学教案、教学课件、微课以及讲学视频等相关链接,方便学习者更进一步学习与研究。(2)资源模块。收集并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大量案例、背景资料、学生成果、相关网址等等,为学习者自学、实训和深入研究提供了充足而适宜的资源。(3)实践模块。通过实践将该门课程与实际有效结合起来,实践活动包括任务情景、小组讨论、协作学习、形象展示、角色扮演、知识问答、技能测试、拓展延伸8种类型,旨在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合作意识、注重能力培养、加强自评与互评的学习策略,既锻炼学习者的交际能力,又能深刻地领悟人际沟通的内涵。重在解决 “学”和“做”的关系问题。(4)互动模块。在线互动学习平台是专门为学生提供个人自主学习的空间。互动平台能够记录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上传完成的作业,测试成绩的统计,看到教师对自己的评估、答疑,完成问卷调查等多项功能,为师生提供一个有效沟通与交流的平台。除此之外,教师利用此平台适时更新教学内容,方便教学管理。

2 《人际沟通》网络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笔者吸收了网络课程与课堂教学各自的优势,结合该课程特点及两年的教学实践,构建了适合于网络环境的《人际沟通》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表述“创设情景―问题导学―展开探索―指导点拨―网上协作―小结交流―实践测试―继续探究”八个环节。该模式主要强调师生、生生互动,力图实现师生双边活动在教法和学法上的协调统一。(见表1)

网络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现代教学理论为依据,反映了“互联网+”时代的先进思想,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其主要特点:一是打破固定化教学模式,按照日常交际活动所涉及的沟通技巧、礼仪规范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进行思索;二是将学习过程和探索过程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探索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知,从而使问题探索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三是通过网络课堂教学进行“人-机”交互或“人-人”交互,使学生展开探索、思考和发展,让每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发展过程。学生的学习成果是通过自己发现所得,不同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创造出不同程度地新知,从而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四是教学知识的传授不能仅限于教材内容,还要重视学生从课内向课外的延伸,通过访问网络课程所提供的丰富资源和相关知识网站来获取大量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

3 《人际沟通》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检验

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和实践,笔者构建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达到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3.1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

网络课堂教学为学生创建了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和图文并茂、形声兼备的多种感官刺激,增加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了主动探索新知形成与发展的动力,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3.2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

网络课堂教学班与普通班相比,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为自觉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复习、检测和预习,能在互动学习平台上进行交流与讨论,能较好地从Internet网、网络资源库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能很好地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探究式学习,开展课题研讨。

3.3 学生的互助协作意识明显增强

网络课堂教学班学生在实践活动(情景剧表演)中,能积极主动参与,并发挥各自的优势,充分体现互助协作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团队意识。

3.4 学生的沟通能力明显提升

网络课堂教学班与普通班相比,学生具备了良好的人际沟通素养,知识面明显比普通班学生宽,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比普通班学生强,综合测评成绩明显比普通班学生高出一截。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改革,不仅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真正实现了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发展个性的教学目的。这种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符合高职素质教育精神,对推动学科教学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岩松.人际沟通与社交礼仪[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人际沟通案例范文第4篇

沟通能力已成为现代酒店员工的一项基本职业素养,各大酒店都把“沟通能力较强”作为招聘员工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院校的沟通学课程教学改革应采取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策略,即进行沟通学课程目标定位;合理设计酒店沟通实践教学内容;采取适合沟通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沟通实践能力。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沟通学;沟通能力;教学改革

1当前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沟通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各酒店管理专业本科院校已经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高校师资队伍主要由高等教育培养的学术型博士、硕士教师构成,普遍没有酒店行业从业经历,缺乏酒店管理实战经验,在沟通学课程教学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1.1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目标定位

由于国内高校教师主要是来源于高等院校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学生也主要来自高考生源,师生都缺乏酒店管理从业经验。于是,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沟通课程教学中,自然而然就出现了重点强调沟通理论知识的教学倾向,缺乏对学生酒店管理沟通实践能力的训练。这一问题的出现恰恰是与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需求相悖,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在酒店等服务企业就业,主要从事对客服务工作。毕业生一方面要具备酒店等服务业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另一方面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顺利地解决对客服务中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棘手问题。

1.2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

一方面,表现在高等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沟通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师主要讲授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方法以及沟通的社会学、心理学基础等知识性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受教学课时量的限制,教学过程中较少引入酒店沟通实践内容。另一方面,沟通能力是一个复合能力结构体系,多数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对于沟通能力的认识不够全面,往往强调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如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等。这样,培养与就业需求的供求矛盾甚至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1.3教学方法较单一、滞后

高等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沟通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理论讲授的方式,课堂以讲课为主,互动讨论也相对较少,引入的案例也主要以教学案例为主,与酒店管理联系紧密的案例较少,这样的教学方法肯定是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没有引入酒店管理相关沟通实践训练,这对于以培养沟通实践能力为主的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来说,会产生缺乏实践训练不足的严重后果。

2酒店管理专业沟通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应对策略

应用型本科本质上是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本科层次的专业性(刘欣,2009)。①笔者认为,应用型酒店管理教学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从业能力,既要避免过分强调理论教学,又要避免本科教学的高职化倾向。应用型教育沟通学课程教学中要采取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策略,即进行沟通学课程目标定位;合理设计酒店沟通实践教学内容;采取适合沟通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沟通实践能力。

2.1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进行沟通学课程目标定位

王均平(2013)认为,大学生应具备的从业能力应包括: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较好的组织才能;较强的分析能力;较强的表达和交流能力;富有创造性;很好的团队精神;正直的人格以及善于学习的能力等。②可以看到,沟通能力已经成为每位大学必备和一项从业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对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尤其重要。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特别注重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入学后要经过22周的酒店基本锻炼,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组织每周一项主题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③我国高等本科院校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中开设沟通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的从业能力,不但要将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始终,而且要结合酒店大堂经理的对客服务业务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安排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2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来设计酒店沟通实践教学内容

本文认为,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沟通学本科课程目标设计中要以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以沟通分析(TA)理论为核心,以酒店人际沟通为背景来进行教学,最终实现促进学生沟通实践能力提升的目的。TA理论,是以三种自我状态(PAC)为基本架构的人格理论系统,探索人与人之间彼此以何种自我状态进行沟通的分析,主要包括结构分析,交流分析,游戏分析和脚本分析四个方面内容。学习和掌握TA理论,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我洞察他人;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更深刻地认识人与人之间如何进行交往,帮助你改进沟通方式,避免矛盾和冲突,从而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结合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沟通课程实践部分应包括酒店管理中成功沟通的理论基础内容,酒店工作中的自我沟通与人际沟通内容,酒店管理中的交流分析内容,酒店管理中倾听的技巧,酒店管理中前馈、反馈和建设性意见,以及处理酒店人际冲突所应用的沟通技巧等相关内容。酒店沟通实践教学应以酒店管理中的交流分析(TA)理论为核心,在理解成功沟通的社会学、管理学及心理学基础理论以及系统学习TA理论以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酒店工作中各种业务的人际沟通训练。TA理论认为,在任何时候,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会表现出父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或成人自我状态,而且个体能够根据现实的多样性从一种自我状态转变为另一种自我状态。④在酒店对客服务中,客人有些时候是以客观、理智的态度来讲话,这当然是酒店工作人员最喜欢面对的态度。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客人对房间、餐饮、购物、健身等酒店服务的强烈不满,在某些时候会表现出极为不友好的态度,丝毫不顾及酒店工作人员的感受。但不管面对客人的态度怎样,作为从事对客服务的酒店工作人员,正确的工作方法是进行换位思考,洞察客人感受,以客观冷静的成人自我状态来面对客人的各种指责,以缓和人际冲突、克服沟通障碍,解决服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达到比较理想的“我好—你也好”的和谐人际关系状态。

2.3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采取适合沟通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

传统高等教育的本科教学依然是采取单一的课堂知识灌输方法,缺少学生的反馈机制,从而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适合实践性较强的沟通学课程的教学。在应用型酒店管理的沟通课程教学中,应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采取诸如主题演讲、主题辩论、案例讨论会、师生互动讨论等活动,来营造平等交流环境以锻炼学生沟通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交流与表达能力。还可以采用情境模拟与角色扮演法来进行实践教学,即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模拟前厅服务、礼宾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项目,轮流扮演服务员与客人的角色,学会通过主动与客人沟通来了解客人需求,培养学生主动沟通能力。学生通过扮演服务员与客人的角色互换,通过换位思考分别体验了服务员与客人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到双方的难处,进而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沟通。教学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站在对方角度来换位思考看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通过采取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的适合沟通学课程学习的实践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正确的人际沟通方式和途径,为学生解决酒店对客服务、酒店上下级之间的合作以及冲突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际人际沟通技能。

2.4以提升学生从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沟通实践能力

Arrow(1962)认为,产业或行业需求的实践平台能够提升人力资本的价值。⑤对以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学生与人沟通的实践能力是就业单位十分看重的能力。要达到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的沟通能力培养目标,就应该以学校教学和酒店企业实习为合作培养平台,将沟通理论教学融入酒店沟通能力实践培养之中。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经过一百多年教学实践摸索,形成了一支拥有多年酒店从业经验的高学历师资队伍,同时要求本科学生毕业前要进行酒店业务实习和管理实习为期两个学期实习体验,以达到巩固学生所学提高实践技能的目的。因此,应用型酒店管理专业沟通学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带头去学校合作酒店进行挂职大堂经理实习锻炼,了解酒店大堂经理对客服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结合沟通理论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为沟通学的实践教学做好充分的经验准备。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去酒店企业实习实践,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对于沟通课程学习效果的考察,教师也要变革传统的笔试考试方式,可改用个人口试、小组沟通游戏或邀请酒店大堂经理随同考察等实践考察方法考核,以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探索基于培养学生从业能力的沟通课程教学改革新途径。

作者:赵振宽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

贵州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批准号:黔科合LH字[2014]7271号)的研究成果之一;2014年度贵州财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

注释

①刘欣.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起点范畴与特征[C].厦门大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高等教育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成果汇编,2009:17-29.

②王均平.基于用人单位需求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业能力的选择与设计[J].高等教育研究,2013(5):72-75.

③张丽“.洛桑模式”对我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9):15-16.

人际沟通案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护理礼仪;有效沟通;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47-02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艺术,一种方式[1]。护理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护士素质、行为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在现代医护工作中,护理礼仪始终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过程,对疾病康复起着促进或者阻碍作用,因此,护理礼仪在临床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会对患者产生医药达不到的效果,实现护患关系由主动―被动型关系向指导―合作型关系转变[2]。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合理应用护理礼仪使护患关系更融洽,促进患者康复,使临床护理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们来看一则实例,我们将结合实例来分析护理礼仪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正确应用。

一位年轻护士在值夜班时接到急诊室电话,有位急性肠梗阻的患者急诊入院。患者被抬进病房时,面色苍白,大汗淋漓,非常痛苦。此时,护士没带护士帽,披着白大衣,揉眼睛走过来迎接患者,对患者家属说:“请不要着急,我马上通知医生为患者检查。”说完不慌不忙地走了。病人经积极治疗后要在医院继续治疗一段时间,此时正好是那位年轻护士负责照顾这位病人。病人对他的病情不甚了解担心治疗效果不好,找理由接近护士希望了解更多关于疾病治疗和治疗效果方面的信息,但该护士要么工作比较忙的时候对患者说等她忙完再说,忙完以后就忘了;要么清闲的时候,没有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并感到厌倦,谈话还没进行到一半就说“我知道了,你放心吧”。时间一长,病人对护士产生了抵触情绪对护理操作不予配合,使护患关系恶化,治疗护理出现问题。最终,病人忍无可忍向护士长投诉了该护士。护士长接到病人对该护士的投诉后没有问清缘由就在交接班会上当着众人的面将该护士批评一通。该护士一言不发,躲在一边泪眼汪汪的。

从上面这则实例中我们注意到该护士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最终使护患关系僵化。首先,该护士在接待患者时没有注意自己的仪表修饰,着装不得体,没有带护士帽,没有穿好护士服。护理人员的护士服和护士帽是护理人员的职业象征,他们凝聚了护士全部的信念和骄傲,既是护士群体的精神风貌也是一种职业的荣誉[3]。护理人员身着醒目的护士服,不仅是对服务对象的尊重,而且便于服务对象辨认。该护士的着装失去了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该具有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从而难以获得患者的信任与尊重,甚至会让患者怀疑该护士的能力,影响了护士的职业形象。其次,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只有严格遵循着规范,才能使护理人员时刻以洁净、典雅、大方的职业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最后,病人因患急性肠梗阻紧急入院,该护士揉着眼睛来迎接患者又不慌不忙地去找医生为其诊治。这两种举动严重损害了护理人员的精神风貌且给人一种吊儿郎当不负责任的印象。

在平时的治疗过程中,该护士没有很好地做到与病人沟通,致使护患关系恶化。其实,与病人沟通是非常重要而又必不可少的。其重要性在于,通过沟通护士可以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当前需要从而有利于对症下药,缓解病人压力及情绪的变化[4]。此外,有效的沟通能拉近护士与病人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护患关系的沟通和对疾病的治疗。在这则案例中,该护士没有对病人的诉求有足够重视,忙完自己的工作就忘了了解病人的需要。此外,该护士在与病人沟通时缺乏必要的耐心,要么不认真听,要么打断病人的话。总之,该护士没有通过沟通了解病人当前的需要,更没有这种意识。这样会给病人一种自己不受尊重、没有被重视的感觉,使患者与护士之间的交流受阻。在这则案例中,护士应该这样做:首先,评估病人的沟通能力,注重语言理解能力,若其理解能力较强可适当提供疾病治疗和效果方面的书面材料,使病人能够提前了解所关注的信息,待有时间再与之详细沟通。第二,选择工作不太忙的时间段安静的沟通场所与病人进行沟通。第三,专注倾听诉说,及时做出语言或非语言回应,必要时重述患者的意思使患者感到被关注和重视[5]。此外,该护士还应注意:①控制因工作繁忙等引发的不良情绪,耐心倾听,不急于打断或表态;②保持目光交流,适时给予必要的语言回应和非语言暗示;③消极的身体语言会影响其表达意愿,应尽量避免。

在案例的最后,护士长批评下级的方式有待改变:首先,护士长只因为病人的一面之词,没有问清缘由就对该护士进行批评。其次,护士长没有选择合适的场所批评,让下级觉得难看。第三,护士长的批评不具有建设性,而只具有伤害性,没有告诉该护士应该怎样做,而是从感情和自尊上伤害了她。护士长在批评下级时应该掌握批评的技巧①坦诚沟通,态度诚恳,用真诚换取护士的认同从而促进他们工作的改善。②对事不对人,这样能避开管理者的个人喜好和倾向,让被批评者心服口服,促使他们对自己发生的问题进行正确的评价,而不至于挫伤其自尊[6]。③批评要具有建设性,不是为了指责他人来发泄自己的情绪而是帮助被批评者改进。④找准批评的时机和场所护士长应学会“公开表扬,私下批评”和“以文件的形式来表扬人以私人电话的形式来批评人”等技巧。

从上面这则普通的案例中我们发现,平时工作中一些不经意或没在意的行为举止能在护患双方或医务工作人员之间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做到谨言慎行,按照护理礼仪来处理护患和医务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这样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庆超.在护理礼仪教学中应用人际沟通知识初探[J].中国当代医药,2010年35期.

[2] 许莉.护患交往中的沟通技巧探讨[J].慢性病学杂志,2010年01期.

[3] 李晓玲.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2010年3月.

[4] 杨继,何婷,刘双英.护士礼仪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2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