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场景设计

场景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场景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场景设计

场景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动画;场景设计;概述;特性;原则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2-0180-01

一、动画场景设计的概述

在一部动画作品中,剧情、角色、场景是最主要的三大组成部分,并且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着。而场景在一部动画影片中更是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部动画片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场景设计指的是动画中除去角色造型之外随着时间变化而改变的一切事物的造型设计。我们可以说,动画场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观众的视觉感受。场景为角色表演和剧情发展搭建舞台,通过场景设计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给予一部动画特定的时空背景,从而展开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场景设计对动画的重要性

在动画作品中,除了角色之外的所有为了衬托剧情发展的事物,都属于是场景设计的范畴。在一部剧情已定的动画片中,其设计的主体就是场景设计和角色设计,角色设计是剧情完整性的关键,而动画的场景设计是为更加完整的呈现出合理的发展情节,衬托出形象鲜明生动的动画角色。场景设计就是要把不断变化情节中的角色形象和剧情主题更加形象化、饱满化。例如,在二维动画片《三个和尚》中,描述的是一个中国古代民间小故事,角色形象十分鲜明,作者是为了通过其主题给人以反思,所以在场景设计上,作者独具匠心的选择了具有中国民间艺术特色的油墨画风格,再配之以简单的建筑、景物、道具等;而在宫崎骏的动画片《千与千寻》中,讲述的是一个属于现代科幻类的故事,它的场景设计是一个幻想中的世界,所以场景中细节的设计要更加谨慎些,给观众呈现出了有别于现实的虚幻世界。

动画的场景设计对整部动画片的风格、角色性格的塑造、基调氛围、镜头画面、社会空间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影响。场景设计有可能还会影响到剧情的发展,譬如,在中国古代对建筑的形制和规模的规定都十分的严格,那么角色居住和生活的建筑必须与其身份相符,甚至连角色活动的范围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动画的剧情的发展也必须依照场景开展。

三、场景设计的原则

(一)从整体上把握主题和基调

动画场景的设计既要追求艺术性,还要体现出讲述故事、烘托主题的功能,营造基调氛围、展现时空背景、刻画角色性格、深化戏剧矛盾冲突。动画场景设计要着重于在整体上把握动画作品的主题,围绕故事情节进行场景构思设计,所以,场景设计者必须要富有从整体出发紧随主题的意识。

如何设定场景带给观众的视觉感受,就是要明确动画作品的基调。每一部动画作品都会有其特定的基调。而基调就是通过动画场景中的颜色、光影效果、场景造型等表现出来的。例如,法国动画片《疯狂约会美丽都》的场景设计造型夸张、构图线条简单生动,影片气氛控制温馨而充满愉悦;日本动画片《龙猫》的场景造型则清新雅致,色彩清秀适宜、造型柔和逼真;爱尔兰动画片《凯尔金的秘密》的场景设计则采用水彩和线描,展现出复古的古典美,却又有其独特之处。这些都值得我们在动画场景设计时加以借鉴。

(二)为主题营造恰当的气氛

在动画片中,场景担任着渲染情绪气氛效果的任务,这也是场景设计不同于传统的背景设计的原因。动画场景设计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白天、黑夜、清新,明亮,诡异、阴暗……不同的环境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动画的场景设计是艺术的展现,也是对于世界观的设计,不管动画作品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不论是二维手绘动画片或是三维动画片,都可以通过场景的设计构建出与实际世界大相径庭的虚拟空间。当然,这依赖于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去实现。这些构成了动画影片的世界观,体现作品所要展现出的主旨。

(三)场景空间的表现和造型形式

物质因素和效果因素这两者构成一部动画的场景空间内容。利用光影色彩的变化可以塑造出场景的纵深感,利用景深的不同则可表现场景的立体感。因此,在动画场景的设计上,应该将场景绘制的尽量丰富多变,带给观众更加真实的感觉。在电脑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动画制作的手段越来越多元化,使用一些电脑动画制作软件就可以方便的创造出超现实的画面,增强镜头画面的艺术感和审美感,但是任何艺术性的创造都需要把握尺度,切忌过多的追求过于复杂的效果,而影响到整部动画作品的和谐感。适宜的动画场景设计就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准确的画面内容传达出作品的内容,突出主题,使观众仿佛置身其中,身临其境。

参考文献:

[1]韩笑.影视动画场景设计[M].海洋出版社,2005(7).

[2]韩新顺.场景设计中的空间表现在动画影视中的重要性[J],电影文学,2007.

[3]李铁,张海力.动画场景设计[M].北方变通大学出版社,2006.

[4]孙立军.影视动画场景设计[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03(6).

[6]张丽娜.论动画场景设计中的空间表现[J].大舞台,2011.

[7]李军.浅析动画场景设计中色彩的运用[J].美术大观,2011(08).

场景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广场;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当今的城市建设所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塑造现代大都市的形象,提高城市环境的品质,以创造适合人们居住并且具有一定特色景观和文化内涵的城市空间。城市广场作为城市建设中最具有特色、最有活力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个窗口,一个城市文化的体现,一个城市的灵魂。城市广场是这个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 我们设计一个好的广场需要大量的城市广场设计理论的指导和帮助。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些问题, 比如说不同的城市广场有不同的设计定位。 应该根据它在城市中的地位和文化特点以及周围的环境交通、 人的活动内容与规律来加以规划设计。

一、城市广场景观的含义及特点

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中心公共开放的空间, 其景观往往集中代表整个城市的历史风貌、 文化特色、 风景名胜乃至发展方向。城市广场景观是一个城市的窗口景观, 往往具有典型性、 空间性、 实用性等特点。

二、城市广场的组成部分

广场按其性质和功能分类可以分成集会游行广场、生活广场、市民广场、建筑广场、纪念广场、市场广场、休闲广场、交通广场和商业广场等。如果按照广场平面的组合形态分类可以分成规整形广场、不规则形广场和复合形广场三大类。按广场的组成形式分类也可以分成平面型和立体型两大类。

三、城市广场的本质

城市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存在形式,因此广场会具有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些共性和自身的一些特殊性。

(一)城市公共空间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它是社会文化的一种物质积累和象征。城市公共空间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场所,同时也对人的活动起到促进和限制的作用。二者是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一个特定的空间形式和场所会吸引特定的活动,而行为和活动也比较倾向于发生在相对适宜的环境之中,甚至会对环境产生一些能动的作用。如果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分析的话,就是不同的生命体验、不同的社会生活和不同的价值体系在城市空间进行交流沟通,使得它们彼此共存、互相交融并且互相补充。

(二)城市公共空间的其他存在形式还有很多,比如绿地、商业步行街等。它更集中地反映了社会的文化,并且包含了更多的社会生活。由于我们的社会文化具有历史阶段性特征和地域性的差异,因此说,广场的设计会体现当时的时代特征和本地区的文化特征。比如,欧洲的一些城镇广场和我国的天安门广场就有本质的区别。我国近年来新建的一些城市广场在建设之初就被要求成为展现这个城市风貌的一个窗口,承担地区标志的重任。

四、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风格定位

同传统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相比,现代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整个城市精神风貌和历史面貌的总结展示,因而在设计前需要对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具有充分的解读和把握,从而和谐圆融的展示城市景观。城市广场作为一个城市的中心平台,具有空间开发、 人流量大、关注度高等特点, 因而在风格定位时也必须结合城市特色考虑城市广场景观的外观性、 功能性与生态性。

(一)外观性

要求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美观的特点,且风格需大方圆融,兼具特色,切忌为了个性特色而与周边环境产生割裂,应整体考虑,提升品位。

(二)功能性

要求城市广场结合其所处地段区域具备一定的使用功能,如交通广场、生活广场、纪念广场等。不同的城市、区域对城市广场会产生不同的使用要求,要切实结合城市、区域功能及市民的行为、生活、精神需求考虑城市广场的功能,否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成为华而不实的摆设。

(三)生态性

要求城市广场景观具备良好的绿化效果,能够为现代城市增添绿地森林区,提供室外休息、 交流的空间,增添城市亲近自然地空间,创造丰富的绿化景观。

五、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思路和措施

(一)当前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缺乏独创性。当前,一些城市在进行城市广场景观

设计时,往往忽视了该城市自己的历史内核、价值取向和文化内涵,盲目地模仿国外特色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或是国内一线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互相模仿攀比,导致各个城市的广场景观缺乏特色,难以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2、丧失整体性。城市广场景观缺乏对整个城市区域的总体把握,导致其广场环境与周边环境割裂,在整体的空间尺度安排上比例失调,在对城市广场景观的动静分区需求及交通流向、灯光设计缺乏整体性。

3、欠缺功能性。城市广场作为大型街区,对周边市民的生活需求需具备相应的符合,当前许多城市广场往往片面的强调城市广场的景观性,却难以满足周边百姓的生活需求,对于交通设施、人流引导也缺乏控制引导。

(二)完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思路

1、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具有独特性。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充分展现城市的精神风貌, 具有标志性的展现鲜明的城市精神和文化内涵。设计时,应结合景观建设的目的、思路,充分放大文化主题,形成独特、明确的可识别性。

2、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具有统一性。城市广场景观应与周边的环境相互协调,共同构成城市的活动中心。因此,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所处城市的历史风貌、文化特色、 风景名胜乃至发展方向。在景观设计时应尤为注重城市居民的文化内涵,深刻领悟城市不同文化环境的差异和特殊需要,设计出符合城市文化环境的广场景观。

3、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具有层次性。城市广场空间的结构层次应与周围整体环境协调统一,并且实现动静分区、交通分流。城市广场的结构大多为开放式,在进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时应注重广场周边的建筑、道路,结合广场规划性质,保护历史建筑,合理设置交通路口,丰富空间的层次和类型,解决广场使用多样性的需求。利用尺度、围合程度、地面质地等手法,结合城市广场景观设计整体思路,在广场整体中划分出休闲动区、办公静区、 市民广场、休闲绿地等不同的空间领域。

4、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具有通行性。城市广场往往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周边交通要道及生活建筑众多,到城市广场的人流、车流量大。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居民参观、浏览、交往及休闲娱乐等需求,结合广场的性质,合理进行人车分流,科学设置内部交通组织,使人们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畅通欣赏城市广场。

5、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具有可识别性。城市广场景观往往应注重视觉魅力,具备视觉冲击力,但不能脱离城市整体而片面强调冲击效果。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可通过设置具备文化历史特色的标志物,提高广场的可识别性,形成特色传播效应,实现市民的归属感与场所感。

总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城市归属感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因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对城市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但目前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我们进一步整体把握设计思路,努力打造更好的城市广场。在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握城市空间体系分布系统、控制绿化比例、继承与创新、可持续发展、突出个性创造、重视公众参与等原则。从而创造出人性化的城市广场,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杨任骋. 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及功能[D].山西大学,2007.

[2]王光新. 现代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

场景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铁;火灾场景;火灾荷载

地铁火灾容易造成人员大量伤亡的原因首先是地铁客流量大,人员集中,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其次,地铁列车的车座、顶棚及其他装饰材料大多可燃,容易造成火势蔓延扩大,塑料、橡胶等新型材料燃烧时还会产生毒性气体,加上地下供氧不足,燃烧不完全,烟雾浓,发烟量大,而地铁的出入口一般较少,大量烟雾只能从少量几个洞口向外涌;最后,在地铁火灾中,烟气蔓延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有可能同向而相互影响,大量有毒有害的烟雾及其造成的可见度的降低给疏散和救援工作造成困难。

近些年来,地铁火灾的研究是国内外火灾科学研究的热点,主要从实验测试和计算机数值模拟两个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在地铁火灾研究中,不论是火灾实验,还是火灾模型的建立,火灾场景设计都是首要的基础研究,它决定了火灾发展的趋势和预测目标[1,2]。然而,通过大量的文献调研发现,国内外对于地铁火灾场景的设计没有统一的表述,因此本文旨在对地铁火灾场景的设计方法进行初步讨论。

1典型火灾场景的设定方法

火灾场景是一类特定的火灾,其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一个具体建筑物需要考虑的火灾场景数量不能是无穷多个,即不可能把所有的场景穷举出来,它应是一个有限的集合,一般是把可能最不利,危害后果最大的典型情况作为火灾场景的集合;二是火灾场景不是真实火灾,它是在对大量的,已发生的火灾数据的统计基础上,集成抽象出来具有典型特征的特定火灾,因而其具有一系列严格、规整的火灾发生、发展的演进条件[3]。

典型火灾场景就是在具体建筑中针对几个危险性较大的功能单元,根据火灾的双重性特点,考虑在该位置发生局部火灾后的火灾发展特性。评价火灾发展特性的重要参数是火灾过程的热释放速率变化。在性能化防火设计中,常采用t2模型来描述火灾过程的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

Q=αt2(1)

式中:Q———火源热释放速率,kW;

α———火灾发展速率,kW/s2;

t———火灾发展时间,s。

火灾发展速率的计算一般需要综合考虑可燃物、墙及吊顶材料的作用来完成。在NFPA的分类中,将火灾的发展分为极快、快速、中速和缓慢4种类型。表1给出了不同火灾发展级别的火灾发展速率,以及与典型可燃材料的对应关系。

2地铁火灾场景设计的原则

火灾场景的选取通常采用最不利的原则,即根据火灾危害较大与火灾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来选取火灾场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上,设计者往往不能事先完全判断出哪一个火灾场景危害较大或最可能发生的情况来选取火灾场景[3,4]。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上,设计者往往不可能完全判断出哪一个火灾场景危害较大或最可能发生,所以在确定火灾场景时应全面科学合理的筛选,以避免由于设计者本人对火灾规律认识的局限性,导致选取的片面性。一般设计的原则包括以下3个方面:

(1)客观反映真实火灾。火灾场景的设计虽然不能完全重复真实火灾场景,但必须能够对真实地铁火灾的主要特点作出描述,不能用某种统一的模式来反映所有真实火灾。

(2)突出火源特性,具有代表性。根据地铁火灾的实际状况,确定其火源形式,进而通过对火源的全尺寸实验或者建立数学模型来研究,找出地铁火灾的火源特性,并且这种火源特性能够代表最一般的火灾特性,以适应地铁火灾研究。

(3)充分考虑地铁的建筑结构,使用功能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将这些不同的影响因素作为火灾模型的边界条件结合到火源特性的研究中去,以体现地铁火灾发展和蔓延的特点。

3地铁火灾场景的确定

在地铁火灾场景进行确定过程中,要以火源特性为基础,结合建筑结构、使用功能、环境因素等边界条件,确定地铁火灾场景中的可燃材料物性、火灾荷载、起火点位置等。

3.1地铁火灾荷载的确定

火灾荷载是指涉火空间内所有可燃物燃烧所产生的总热量值。火灾荷载越大,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大,需要防火的措施越多[2]。一般情况下,用热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来表示。

地铁火灾荷载的确定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荷载,考虑地铁车厢本身的可燃物,主要包括列车车体的地板、窗体、墙壁及天花板材料,座椅及装饰材料;二是移动荷载,考虑旅客携带的行李物品。地铁内的人员流动非常大,难以统计所有可燃物的荷载分布,世界各国对于地铁火灾荷载的确定没有明确表述,以美国NFPA130而言,并无可供参考的数值。

3.1.1固定荷载

有关地铁列车火灾的热释放速率仅有很少的公开数据,主要原因是开展列车火灾的全尺寸实验非常困难。国外发达国家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大都采用5~50MW,且重点研究10MW情况的火灾实验。如美国的Miclea和Mckinney,英国的Rhodes,加拿大的Slusarczyk,Sinclair和Bliemel等学者均对一系列不同结构的地铁系统在10MW下的火灾工况进行了相应的研究[4]。香港周允基教授在常用交通工具火灾中给出地铁火灾的热释放速率峰值约为35MW,地铁车辆火灾后25min时相应的热释放速率变化范围在8~13MW[5]。

中国矿业大学程远平教授给出了实验测得列车车厢火灾的热释放速率[6-8]。由地铁车厢实验测定参数,运用氧消耗原理计算得到的地铁车厢火灾热释放速率的计算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一节车厢火灾的最大热释放速率为23.8MW,3节车厢火灾的最大热释放速率为50.9MW。为了比较地铁列车火灾发展的快慢,图1中还给出了火灾模型中快速和超快速火灾发展的热释放速率曲线,从该图可以看出地铁列车火灾的发展速度接近火灾模型中的超快速火灾。

冯炼在模拟计算中采用的列车火灾热释放速率峰值为13.6MW[9]。根据我国相关的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地铁列车车厢发生火灾后的热释放速率峰值一般可取为6.8MW,并设为快速增长t2,则火灾将在380s时达到峰值,清华大学陈涛等研究人员按照最不利原则,取该场景下的火灾热释放速率为标准场景的1.5倍,并设定火灾为超快速增长火,则对应的热释放速率峰值为10.2MW,火灾达到峰值的时间为233s,如表2所示[10]。

广州市地下铁道设计研究院的王迪军认为,对于旧式车厢,由于其内部结构和座椅是用可燃材料做成的,其最大热释放速率可达15MW,甚至更大。同时随着地铁列车制造工艺不断提高,可燃材料的使用已大幅降低,其一辆车火灾燃烧发热量也在不断下降,香港新机场线的列车已降低至5MW。对于国内新投入运行的地铁车辆,由于其结构都是不燃或阻燃材料组成,车辆着火时热释放速率取7.5MW[11]。

随着近年来发生的若干起地铁火灾事故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新型的地铁机车普遍采用不燃难燃物质为材料,大大降低了列车车厢发生火灾后的热释放速率,相对提高了疏散的安全性。因此,本文建议选取10MW作为一节车厢火灾的最大热释放速率是合适的,并设为超快速增长火,如图2所示。

3.1.2移动荷载

英国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出版报告:DesignPrinciplesforSmokeVentilationinEnclosedShoppingCenter中,其统计在人员聚集公共场所火灾规模为2.0~2.5MW。台湾学者杨冠雄在考察台湾地铁车站火灾发生后车站内部设备及实际进出站人员携带行李等可燃物,并参考英国BuildingResearchEstablish出版报告与美国NIST实际测量售货亭燃烧结果,选取火灾规模为2.0MW[4]。

香港的地铁工程技术人员选用的保守火灾规模为2MW,其主要根据是以下两点:(1)行李着火是其主要原因,由旅客带往列车内的手提箱引起的或在地铁车站的车厢下着火;(2)由2MW的火发展到轰燃阶段的概率非常低。因为火源的燃料是有限的(手提箱材料),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火可能会在10~20min后熄灭;与此同时,在列车滞留隧道后2.5min,紧急风机将被开启[12]。国内部分研究人员也认为列车旅客的行李着火时最大热释放速率不超过2MW[7,8,10]。

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铁的实地调研,考虑存在乘坐地铁赶往机场、火车站、换乘站等场所,乘客携带的行李较多,行李中可能包括较易燃烧的纤维织物、纸张、食品等,同时考虑到人为纵火及其他爆炸物等,作者建议选取5MW作为移动荷载,并设为超快速增长火,热释放速率曲线在图2中给出。

3.2地铁起火点位置的确定

实际火源可能位于地铁内的不同位置。在地铁火灾研究或消防设计中,需考虑对烟气流动和人身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某些场景。需要强调的是,对烟气流动和人身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某些场景的选择,不是从个人主观判断或经验出发进行选择,而是在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火灾场景情况下从中进行筛选,并尽可能的排除因个人主观判断或经验不同所带来的随意性以及可能造成的错误分析[13]。

地铁起火点位置的确定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1)在列车车厢发生火灾,此时列车停泊在地铁站台;(2)地铁站台上的移动可燃物点燃。通过对国内多个城市的地铁调研发现,地铁站台主要分为岛式、侧式和混和式3种情况,本文将以侧式站台为例进行说明。

列车车厢火灾根据位置不同分为两种情况:(1)列车车厢中部发生火灾,图3(a)给出了示意图;(2)列车车厢尾部发生火灾,如图3(b)所示。

站台上移动可燃物火灾建议考虑两种情况:(1)在站台的中部,如图4(a)所示,此时发生火灾会卷吸大量空气,产生非常大的烟气;(2)靠近疏散出口位置,考虑发生火灾时该出口被封堵的场景,如图4(b)所示。

4结语

火灾场景设计是开展地铁火灾研究的基础环节,它对地铁内的烟气运动,人员疏散和建筑财产保护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地铁火灾场景中需要确定的火灾荷载和起火点位置进行了探讨,初步给出了如下建议:

(1)建议列车车厢火灾荷载选取10MW,移动可燃物荷载选取5MW;

(2)列车车厢火灾的火源位置设有两个,一个设置在中间部位,另一个设置在尾部;

(3)站台移动可燃物的火源位置设有两个,一个设置在站台的中间位置,另一个设置在靠近楼梯口的位置。

参考文献:

[1]汪箭,吴振坤,肖学锋,等.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中火灾场景的设定[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1):38-43.

[2]朱伟,侯建德,廖光煊.论性能化防火分析中的典型火灾场景方法[J].火灾科学,2004,13(4):251-255.

[3]廖曙江,罗其才.火灾场景的确定原则和方法[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3(3):249-251.

[4]柯建明.大型車站建築之火災煙控系統設計與電腦模分析[D].台湾:中山大学,2003.

[5]ChowWK.Simulationoftunnelfiresusingzonemodel[J].TunnelingandUndergroundSpaceTechnology,1996,11(2):221-236.

[6]程远平,陈亮,张孟君.火灾过程中火源热释放速率模型及其实验测试方法[J].火灾科学,2002,11(2):70-74.

[7]顾正洪,程远平,倪照鹏.地铁车站火灾时事故通风量的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5,24(3):298-300.

[8]顾正洪,程远平,周世宁.地铁排烟风亭与出入口合理的相对位置[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40(5):591-594.

[9]冯炼.地铁火灾烟气控制的数值模拟[J].地下空间,2002,22(1):61-64.

[10]陈涛,杨锐,孙占辉,等.地铁车站安全疏散模拟计算与性能化分析[A].火灾科学与消防工程论文集[C].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5:82-88.

[11]王迪军,罗燕萍,李梅玲.地铁隧道火灾疏散与烟气控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4,23(4):345-347.

场景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动漫产业 产业模式 新媒体

在当今影视创作中,无论是电影,还是动画,甚至一些高质量电视剧都在前期策划阶段投入了巨额资金和精力,从而为影视作品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这些前期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市场分析、剧本创作、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其中以前并不为人重视的场景设计也已经成为影片前期策划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场景设计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在影视创作中,除了角色以外,对一切对象的造型设计都属于场景设计的范畴,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各种道具的设计。是塑造角色和影片风格的关键创作环节,对于整个影片的视觉和色彩风格的设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场景设计作为前期策划阶段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提前了解影片的整体定位,观察总体的美感,为电影拍摄提供了方便,节省了时间,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场景设计最早出现在动画创作中。由于动画创作是通过绘画的手段,逐帧绘制而成,因此需要在动画的前期阶段针对角色和场景分别进行设计,以确保零片比的实现。由此可见场景设计在动画制作过程中的作用与角色设计同样重要,动画的场景设计可以使影片更有生机和想象力,给观众带来在实际生活中体会不到的感觉。如美国三维动画影片《冰河世纪》中,角色始终处于宏大的冰川场景中,每一个镜头都包含着场景设计。很好的渲染了故事情节。而二维动画史诗大片《狮子王》为更好的进行场景设计,制片方组织创作团队亲赴非洲大草原采风写生,因此其场景设计恢宏大气,不仅仅给观众带了震撼的视觉感受,同时还带了可观的票房收入。即便是一部低成本的动画影片,如果场景设计很出色,也会给观众带了一种高质量的视觉享受。例如韩国制作的系列动画短片《倒霉熊》,片中的场景设计很好的配合了影片的剧情,是低成本动画片中场景设计的成功典范。

二、场景设计在电影创作中的应用

随着电影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商业化的不断完善,对于电影前期策划阶段越来越重视。因此场景设计也逐步的出现在电影创作中,并且成为了电影创作前期不可或缺的一环。例如近年来最卖座的好莱坞魔幻大片《指环王》,就在前期的场景设计阶段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指环王》作为魔幻题材的电影,其众多角色、场景都是现实环境所并不存在的,因此在前期阶段,根据剧本进行大量的角色和场景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无论是矮人的地穴、精灵的王宫,还是鬼魂的死者之都、人类的王城都需要进行设计,小到一个桌子上的摆设,大到山川、河流,无不体现了场景设计的魅力。从曝光的场景设计稿与最终的电影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从空间、造型到色彩、光影都是在场景设计阶段完成后,再通过计算机模拟制作,然后结合实际拍的镜头合成而得。近年来,国产商业大片在制作上正逐渐向好莱坞看齐。场景设计环节就是最好的证明。如最近张纪中导演的《西游记》、陆川导演的《南京!南京!》等大制作电影都进行了前期场景设计。在《南京!南京!》的场景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到黑、白、灰的色调、荒芜没落的山川,无不很好的衬托了战争的残酷,生命的无力,很好的为影片设定了整体的表现风格。

三、场景设计的具体步骤

在影视创作中,场景设计主要有四个阶段。

1、解读剧本阶段

场景设计必须遵从剧本的设定,根据剧本进行创意,力求展现剧本所表现的环境以及其中的气氛。

2、搜集素材阶段

在研读剧本的基础上,必须搜集大量的相关素材才可以进行场景设计。如国产动画大片《大闹天宫》的场景设计,就是在搜集了大量中国古建筑资料的基础上完成的。

3、场景设计阶段

在广泛收集素材的基础上,根据剧本的设定。场景设计人员将对影片中相关场景进行设计。主要包括自然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室内空间设计、道具设计等。

4、场景绘制阶段

在前面三个阶段的基础上,还需要设计人员通过手绘或计算机手段进行绘制。这时需要注意的是景别、色彩、光影等视觉元素。力求逼真展现影片的艺术氛围、色彩设定和空间关系等要素。

四、场景设计师所应具备的素质

目前,在我国专职的场景设计师还相对较少,从业人员多是从舞美设计、环艺设计、动画设计等其他专业转职而来,因此在专业素养上距离国际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不断提升场景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才能使国产影视的质量得到提高。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场景设计师必须具备以下四方面的素质。

1、对剧本的解读能力

场景设计人员首先必须具备理解剧本中的故事发展情节和发生背景(包括历史文化背景,宗教文化背景,人物民族背景,地域文化背景等等)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影片的主体风格有了一个大的宏观定位,为设计工作奠定基础。

2、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

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影视创作也是如此。场景设计人员必须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有具备了这种积累,才能完成更真实生动的角色和场景的设计创作。

3、超强的艺术表现能力

场景设计人员必须具备美工手绘能力和相关软件技术的应用,还有自身的艺术鉴赏和表现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准确的、艺术的进行表现。

4、环境设计能力

场景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眼动追踪技术;现实场景;虚拟场景;导视系统

1眼动追踪技术

1.1眼动追踪技术

眼动追踪是指对眼球移动的研究,人类的视觉是主动性的,眼球的运动可以了解到人们的视觉焦点。研究表明,眼球的运动是无干扰、灵敏切实的认知测量指标,揭示了受试者在指定情景下对视觉区域所付出的注意点,从而发现其背后的心理动机。眼动追踪技术应用的领域包括心理学、设计学、计算机学等。随着虚拟现实逐渐成为主流媒体的一种形式,眼动追踪技术在VR中的应用前景也极为广阔,它为研究处于虚拟现实中用户的认知方面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结合传统认知理论将会对虚拟现实中交互界面设计有极大的帮助。

1.2眼动追踪技术的应用

在眼动追踪技术应用中,最常研究的是凝视和扫视两种眼动类型。凝视是眼动在视野内一个特定区域停留80~100毫秒以上;扫视是凝视之间眼睛快速地移动;凝视运动与扫视运动协调配合,眼睛才能看清事物。眼动追踪作为描述用户行为的方法,在用户体验设计中得到应用,优势在于可细致直观地观察并记录用户的行为习惯,为分析用户行为提供丰富的资料,其眼动追踪可用于交互设计研究中。

2导视系统

导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给用户提示一定的信息或者警告。导视系统中的载体必须是可识别的符号,它关注的核心是用户的心理及生理感受,最终目的是使人们从感知上对客体或识别对象有整体的认识。导视系统由空间和对象构成,导视系统空间可大致分为开放型和封闭型两种。导视系统的对象可简单分为组织化和非组织化,组织化只要求被组织内部的人懂,非组织化针对的是大众,我们常见的导视系统属于非组织化。在生活中的公共区域的导视系统就都属于非组织化的,而这些导视的颜色丰富多变,所以公共场所中就相对被弱化了。然而,在虚拟空间中的导视系统设计中,设计师是可以根据需要解决这些问题的。

2.1现实和虚拟场景中的导视系统

生活中,人需要感知的环境信息越来越复杂,信息量是普通人所无法承受的,这些都会给人的感知和认知系统造成极大的负担。具有合理的和人性化的导视系统设计,会使人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和谐。导视系统可以简单看作是信息界面系统,它的作用是将环境信息及时反馈给人。很多情况下,它体现为个体的标识,导示系统在现代城市的生活空间、公共活动区域、交通设施等都有了极为普遍的应用。日常生活中的导视系统设计也存在着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地方。比如颜色会被其他物品干扰,导致模糊化;公共场所标示过小,易被忽略遮盖;商场或公共场所的标示位置有的偏高或偏低,尤其是安全出口及卫生间的标示太偏,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现实中的导视系统会经常受到场景限制的问题,在美术设计中是可以加以解决的。在虚拟场景中的导视系统设计相对于现实场景中要求要高很多,而改变导视标示是虚拟场景较现实场景更容易做到的。因此,导视标示应当醒目、突出,发挥应有的作用。当用户沉浸到虚拟环境中,如果能快速接收到指向性的提醒,以便更好地作出反应,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是在虚拟场景中的导视所要达到的效果。

2.2用户对于虚拟现实系统的感知

当人处于虚拟现实环境时,主要依靠视觉感知之外,还会通过其他的感知获取信息,因此虚拟现实中的环境是一个多感知的环境。人与虚拟现实系统的交互很特别,主要是计算机通过捕捉用户的动作与行为并转换为实时数据反馈给系统,然后系统根据捕捉到的数据反馈给用户的感觉器官,从而完成人与虚拟现实系统的交互。传统移动互联网中的交互习惯已不再适用于虚拟现实系统的交互界面。将互联网中的交互界面以及其设计原则照搬到虚拟现实系统中,会使用户频繁转动头部与身体,这样一来会加剧用户的疲劳感。对此,虚拟现实应给用户同时提供诸如视、听、触等各种直观又自然的实时感知交互手段,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操作,从而减轻用户负担,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眼动追踪技术通过追踪用户注视点和眼球运动,分析哪些元素可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是描述和阐释用户行为的方法,现已被证明是用户体验评估的有力工具。无论在现实还是虚拟场景中,人们并不是对每个目标都予以关注,而是关注感兴趣的情景或刺激物。鉴于用户在虚拟环境中对于周围一切从视、听、触的感知,因此在虚拟场景中的导视系统设计,应考虑到用户心理、生理的自然反应,使设计的导视系统带给用户最好的体验,即用户在与虚拟系统交互的时候减轻用户的感知觉负担,使用户充分融入虚拟现实系统。

3基于眼动追踪下虚拟场景中的导视系统设计

眼动追踪技术可应用在虚拟现实技术中。虚拟现实技术给予用户逼真的虚拟世界的体验感,是利用计算机模拟真实环境而做的信息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虚拟空间和用户交互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当沉浸到该环境中,用户就会从心理和生理去感知此环境,在此环境中用户就需要好的导视系统进行提醒式的服务。在美术中的导视系统设计,要求导视与场景明显区分。例如,在游戏场景中,玩家想要进一步通关前进,就得快速看到给予提醒的导视系统,或方向性的,或跳跃性的,或者操作按键的提醒。对比是导视系统视觉设计中的基本条件,引起视觉注意力可以通过各种要素的对比,使视觉目标从背景中显现出来。各种造型要素,如色彩、大小、明暗、形状、凹凸、虚实以及各种材质肌理的对比,一般都是若干要素同时进行。虚拟场景中导视系统设计的三个方面:第一,色彩。从色彩来区分导视与场景,在虚拟场景设计中所有场景可控时可以统一将场景色彩变为明度低或颜色灰蓝的暗色系。而把导视做成鲜艳的亮色系,用颜色对比影响人们的直观感受,达到醒目标识和视觉引导作用。由于颜色的强烈对比,人的眼球运动可快速捕捉到导视标识,立即作出操作反应。第二,形状。从形状来区分场景和导视,把虚拟场景统一用一种形状来表现,而导视系统用另一种形状来加以对比区分。可以把场景统一用方形来体现,而用三角形作为导视系统的标识,这就可以进行较好的区分。第三,材质肌理。从物体材质肌理区分场景和导视,把虚拟场景全部用轻薄质感来表现,而用比较厚重的质感来表现导视。作出轻与厚的对比,人通过眼球的观察得到的心理感觉是很深刻的。

4结语

眼动追踪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心理学研究中,在设计行业设计创作中可作为研究的辅助设计,导视设计需要注重用户的心理变化和感受。在虚拟场景中的导视系统设计较现实场景的导视,不仅可以明显区分导视和背景,在一切场景可控,更能突出标示提醒,也能从视觉、听觉、触觉多方面反馈用户的感受。为此,在虚拟场景中的导视系统设计,应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晓玲.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视觉认知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19):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