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教学反思

体育教学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体育教学反思

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后记;反思;升华

课后总结,即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是教案中很不起眼的一小块,但就是在这块小天地里经常进行反思教学的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教学后记是在每节课后,教师在教案上简要记录课堂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分析其原因,力求通过反思,对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写好教学后记,就是促进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那么教学后记应该记些什么呢?从以下三大点来说:

一、教学后记应该记些什么

1、记成功之处

成功的教学,往往体现在教师以自己独特的、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角度去把握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式和表现去设计教学环节。即在场地器材的布置,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运用,把自己取得好的做法记录下来。如:按照本人上学期的教学总结,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在教学当中把男女分开教学。班内分组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练习,并在每一小组指定一名小组长。这种教法可以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练习,根据各人体质不同而确定的不同目标。激发了学生练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本次课成功之处。

2、记失败之处

体育实践课的负荷问题,因为中职学生是由初中步入职业学校的第一步,在每次体育课中应按照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安排,一般应由小到大,逐渐加大,大中小强度的负荷合理交替,到课快结束时,应涿渐降低生理负荷,促使学生机体较快地恢复到安静的状态。但由于个人身体素质不同,统一的训练负荷使部分体质差的学生无法适应,从而产生对体育课的恐惧感,使得后续科目无法保证实施,所以如何提高体育课的因人设标问题是初一体育教师必须考虑的。

3、记教学灵感

所谓灵感,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的突发性想法,有时候,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会灵机一动,突发奇想,觉得对某一知识点的处理,用另一种方法效果会更好。但一定不能把灵感作为教学的剂,大部分突发想象是没有生活实践检验的,在体育教学中突发想象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所以教学主要启发学生灵感而不能用灵感去教学。但将灵感记录下来经过充分的准备和进一步的实践来实施灵感可带来的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方法的手段之一。所以应该注意灵感记录。

4、记教学再设计

教完每节课后,应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教学设计,并及时修订教案。

二、通过反思教学后记提高教学效果

1、上课前反思教学后记所记录的重点环节

即自己对自己说课,要求自己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叙述教学设计中的思维过程,使自己内部思维活动充分地暴露出来。不断地反问自己:教学设计是否充分体现教学目标,是否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如何更好地突破难点,在教学设计上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等。反思在教学后记中对该教学是否有较明确的教学指导和注意事项。这样会不断地发现问题,对教学设计进行必要完善,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系统,从而使教学设计达到最优化。这也是教学前反思的重要途径。

2、课堂后反思并记录教学后记并同前例进行相互比较

在一节或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及时记下自己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是教师积累经验,进行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方法。一堂课或一天教学后,通过对教学设计执行情况的回顾,对教学原则、目的、内容、方法、手段、教学语言、教态等诸要素、诸环节进行检查反思,特别是要抓住教学片断、把教学后记中的前例与本次实例相互比较并分析得失,抓住教学过程中的有关教改、教研中的主要问题,抓住教学活动中的“精彩一刻”,捕捉师生思想碰撞的火花,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等,分析、解剖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总结概括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行为的重塑。修正和完善教学后记。

3、观摩教学中的教学后记反思(教学后记反思)

通过参加现场观摩或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进行相互交流、探讨,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检验自己的教学后记中的经验案例通过对优秀教师的教学行为模仿、学习,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 教学后记在教学中的作用

1、 教学后记是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每个教师的教学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和成功之处。教师要注重写好教学后记,将平时零零星星、点点滴滴的思考和经验及时记录在案,积攒多了,加以系统整理,并找出其内在联系,就可摸索到新的教学规律,创立新的教学方法,推动自己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 教学后记是进行教学工作自我检查、自我诊断的有效形式

从教师教学态度来看,每一位教师都有备好课、上好课的心理期望,这是教学成功的心理机制。写教学后记实际上就是教学上的再备课,对原来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再梳理和再思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和评价。

3、 教学后记是总结教学经验、自我完善的有效途径

从教师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来看,写教学后记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特别是青年教师,需要多多积累教学经验,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逐步成长为一个合格教师、优秀教师。教学后记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积累资料方面,教学后记之丰富、详实、生动更是独具优势,方便实用。坚持写教学后记,能使教师增强教育研究的能力,从而逐步成为学者型的教师。

总之,教学后记是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它能使以后的教学扬长避短,常教常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林碧英.反思型教师和反思性教学[J].江西科技师范学报,2004.05.

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低效,不少体育教师进行了反思,且提出了各种方法、手段,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种说法:课堂教学前准备不充分;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教学内容选择缺乏针对性;教学管理能力差;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课堂教学不灵活;教学安排忽视差异性。

笔者认为,除了上述原因,还有这样一些教学行为导致小学体育教学低效。

一、重主体,轻主导

这主要表现在学生练得多,教师讲得少、示范得少,表面上看学生练得不亦乐乎,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在漫无目的地练、不知所措地练,这样一堂课学生即使有三十分钟练习,也是徒劳。因此,要提高认识,教师要再次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二、重形式,轻效果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模式的形式化;另一方面,游戏教学的形式化。体育教学中之所以会出现“重形式,轻效果”的误区,主要是由于小学体育师资配备不齐和教师自身素质不够高所决定的,因此加强农村小学的体育师资配备和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是当务之急。

三、重达标,轻教学

对于小学体育而言,达标成绩和运动会名次往往是评价其工作好坏的单纯标准。为了追逐这方面的名利,有些学校就把它们当作体育工作的中心,所有体育课都围绕着它们转,有的教师想努力改变这种现状,可是力不从心,结果教材的内容就被打入“冷宫”,体育教学被异化,摆在了次要的位置。因此,学校领导在观念上要树立全局体育观,重视体育教学,从多元化的角度评价体育工作,完善评价机制,切实处理好达标与教学(指体育教学和语数教学)的矛盾。

四、重技能,轻科学

教师注重的是纯粹的教学过程和其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而对于表现在练习密度、运动负荷等方面的科学性规律指标却较为轻视。这体现在备课时的“应付性”,教学中的“无视性”和课后的“冷漠性”三个方面,有的老师甚至在这方面从未考虑过。因此,教师要从宏观上把握科学性,从主观上重视科学性,使教学中的量化与质变统一协调,达到预计的教学目的就并非难事。

五、重上课,轻反思

教师常常是课一上完就万事大吉,并没养成对每一堂课的得失进行总结与反思的习惯,课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改进,低效的教学行为也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要打造高效体育课堂,就得学会反思。反思是种意识,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基础,教师只有把教学反思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常常反思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预设是否合理;反思学习内容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未来发展有机联系,并满足其心理需求;反思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发展;反思教材选择的难度是否适中;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是否符合教学规律:一是主要的教法和学练过程设计是否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二是教学的组织安排是否符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活动规律,三是运动负荷的设计是否符合学生身体发展规律;反思是否有效地利用场地、器材,避免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反思是否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间;反思教学评价是否能促进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反思失败缘由,记录精彩瞬间和教训。

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反思;六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19-02

教学反思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技能。科学可行的教学反思方法有助于体育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及时研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和途径,快速的提高体育教学技能和体育课堂教学水平。笔者经研究分析和总结,提出以下几种教学反思方法,以供同仁们参考和借鉴。

一、“撰写日常教学日记”提升法

撰写教学日记是体育教师利用平实的文字把体育课堂教学的真实感受、体会、疑惑、酸甜苦辣和得失利弊等典型事例详细的记录下来,在课后反思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技能的反思方法。如,体育教师可在一节体育课,一周、一个单元或一个模块的课程教学结束后,通过翻阅已撰写的教学日记,把课堂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归纳总结,并一起与同组的体育教师展开讨论,谈谈问题形成的原因,解决办法、补救措施和启发,今后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等,争取达成共识。[1]同时与大家讨论共同关心的难点或热点问题,从大家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讨论中吸取精华,取长补短,以获取教育教学经验或得到启迪。

又如可通过翻阅教学日记,认真总结和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教学环节安排是否恰当,教学方法选用或运用是否得当,学生的运动技术、运动技能,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是否得有效的训练,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和恰当,重点、难点是否突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否正确和妥当,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哪些方面需要调整和改进,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成败得失的原因是什么?还有什么困惑等等。[2]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思纠正,成功的方面继续要加以改进和发扬,疑难问题要及时向老教师和优秀教师请教给予解决。通过长期持之以恒的学习、总结、反思和积累,必将使自己的教学技能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

二、“撰写典型教学案例”提升法

撰写教学案例是体育教师把平时值得研究的典型问题或事例进行归纳总结,并用精炼的文字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出来,为自己今后反思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技能提供可借鉴的典型案例。如,体育教师可对一个真实的教学情景,典型的教学案例或非预设生成的突发事例采用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评析与反思的形式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在这些值得研究的教学典型案例中存在着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既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也有反映一个案例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有助于体育教师把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素养,外化为教学技能或教学能力,也有助于增强体育教师对教育理论的学习,钻研、理解和运用。[3]通过撰写值得研究的典型教学案例,再经过总结、反思和分析研究,把解决疑难问题、热点问题和非预设生成等典型教学案例的经验、方法和手段,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供同仁们共同学习借鉴或参考。

三、“参与集体备课”提升法

集体备课是体育教师借助于他人的评判, 特别是同事的建议(或意见)和帮助,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客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总结和反思,借众人之力,集思广益使问题和不足得到解决和纠正的一种重要途径。[4]如,体育教师可根据学校或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可行的集体备课计划,可具体到周、月和每学期定期进行的集体备课计划,内容包含学期初同组的体育教师在一起研究教学进度、教学实施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等,以及学期中期汇总阶段性的问题并讨论或商议应对的策略,并在学期末总结教学经验,提出下一阶段的改进方案。[5]集体备课的形式很多,如校内同组体育教师集体备课,县内外体育教师的跨区域集体备课,通过网络教研开展的跨市和省的集体备课,都是目前教研成本比较低,且高效、实用和具有新意的集体备课形式。如,可在体育论坛、QQ群和博客圈针对某个教材,大家普遍关注的疑难问题、热点问题或课题,通过网络协调实现跨市和省的集体备课。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或教案,并发送到网络教研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并由全国优秀的体育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专家进行“剥皮式”的修改,指导和点评,以鞭策上传者根据反馈意见或建议进行及时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不仅充实了网络教学资源,还为体育教师提供了网络教研平台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达到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和共同提高的目的,采用此种教学反思的网络教研形式可有效地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体育教学;信息技术

随着新课改在体育教学中的蓬勃开展,新的理念、新的教法、新的教材不断涌现,“创新”一词似乎成为主流。然而,改革的重要在于演进而不是突变:是继承和发扬,是摸索和试错,最后才是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并不需要一味地对传统加以否定,要认真地审视,不断地反思,才能加快改革的进程并少走弯路。体育教学改革也是如此。

一、追求健康但也要回归体育教学本职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完美的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体育教学更好地为学生健康服务是勿庸质疑的,但健康是一个大系统,追求健康也有很多种途径:养生保健、习惯饮食、居住环境、良好心态……体育教学也只是其中一种,每周2~3节体育课能起到的作用也很有限。体育教学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职责:运动技术的传习。运动技术同样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不能因为过分追求健康而忽视了教学的本职工作。毕竟学生来校上学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能,如果是为了健康,会所和俱乐部未必是一个坏的选择。

二、中职体育教学目标无需与专业学科对接

中职体育教学改革中对不同专业学生实施不同体育教学这一命题,在很多文章中都有探讨,建立有中职特色的体育教学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为专业学科服务,以就业为中心的思想并不科学。

首先,从学科划分来说各学科并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人为造成的主副课之分其本身也不合理。学生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专业、非专业,主课、副科的划分无形中会剥夺学生全面发展的空间。

其次,从体育的本质来说,体育是旨在强化体能的非生产性人体活动。机械、模具等专业是生产性的,并不适宜作为中职体育教学的目标。这也是我们不把模具工人搬运工件的活动看做是体育运动的原因。体育是在满足了生存需要后才会进行的个人余暇的活动。试想,一个工人在疲惫的工作后还会有心思去进行体育运动吗?

最后,从目标体系来看:国家的目标是尽快建成世界级体育发达国家,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大批造就有美德有真知有健康的学生,学校体育的目标是普遍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体育教学的目标自然就是系统地传习运动技术。终上所述,中职体育教学目标无需与专业学科对接。

三、强调学生的“学”不应贬低教师的“教”

体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这样的提法是不科学的。

学生有一个由潜在的学习主体成为现实的学习主体的过程。根据认知建构学习理论:人类学习的生成过程就是指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和爱好以及认知策略(指学习者对信息进行加工的特殊方式,这种加工方式是通过以前的多次学习逐渐形成的,并且保存在大脑的长时记忆中)对当前环境中的感觉信息产生选择性注意,获得选择性信息并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指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各种表象、事件、判断与技能,即过去的经验与知识)而完成该信息的意义建构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经验的过程。从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学习者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成为现实的学习主体之前,教师的教更为重要。按先后来讲,教师先给予,学生后接受,不强调怎么更好的给予,反而去强调怎么接受,不因材施教,反过来因材替学,这不是舍本逐末吗?学习,难道不是学生自己的事?其实,教师在“教”的同时本身也包含了对学生“学”的指导,名师出高徒就是教师“教力”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黄造彬,金江.偏正式教学关系[J].中国科教博览.2005,(3).

体育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新形势高中体育教学 问题 反思

一、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问题

1.社会环境的问题:升学率至上与独生子女“后遗症”。

高中阶段,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及升学率的影响,体育课无形地被认为是非文化课即所谓的“副科”。一直以来,许多学生都认定体育课是“休闲课”、“补觉课”。许多学校为了给学生更多学习“文化课”的时间而采取减少体育课,甚至不开体育课的措施。同时,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怕苦畏难,不愿运动。这些问题,无疑都对高中体育教学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2.指导思想的问题:认识不足,思想陈旧。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存在“体育谈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部分体育教师受缚于传统教学观念,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学校在整体教学安排和指导上,也明显存在“偏心”现象,这显然不利于学校的长期发展,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3.教材内容的问题:科目繁多,观念落后。

中学体育教材内容基本上是按竞技体育体系进行编排,学生对于一些项目兴趣有限,积极性不高;教材内容要求开设的科目繁多,貌似面面俱到、形式多样,实则难以实施且重点不明确;教材内容与时代脱节,对于如何科学健身塑体、如何营养保健等新知识,教材内容涉及甚少。

4.课堂教学的问题:手段单一,形式老套。

近年来,学校体育教学在教法手段上有所改革,但大多属于“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学生缺乏自主性、探究性。在教学手段上,较少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尤为突出的是未能对学生实施差异性教学,基本采用“一刀切”,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

二、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同时,体育与德育、智育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不可替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2.可以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

3.可以充分展现学生的自身美。

4.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

三、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和途径

1.树立终身体育观念,培养学生体育意识。

“终生体育”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将成为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终身体育”是学生步入社会后所面临的一个贯穿一生的自发自主的教育过程,因为人的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没有教师指导、没有组织的指导下,独立自觉地从事体育锻炼。根据这一特点,“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要求学校体育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独立锻炼的能力,把以运动技术教学、体质教学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转为掌握健身知识、锻炼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独立锻炼能力、坚持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2.更新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根据学生实际需要,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结合时展的特点,开设能体现时代性的新颖的校本课程。根据笔者一年多的实践发现,近一两年兴起的集音乐、舞蹈、体操于一体的街舞就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运动。街舞能让学生在音乐中放松自己,在舞蹈中展示自身的青春活力,它满足了学生对新鲜事物探知的需求,打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3.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高中体育教师要善于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追求生理改造到体育意识的培养,从追求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客观知识变成自己的主观感知。

4.革新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1)改变体育成绩考核标准单一局面,我国各地区中学生身体发育情况不同,同一标准并不适用。(2)选择的多元化,告别“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3)重视基本技术的教与学。(4)增加对学生掌握健身方法的评价,以及对学生独立锻炼的评价,真正做到有利于中学体育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