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精准课堂教学

精准课堂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精准课堂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精准课堂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精准化训练

一、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内容与特点

(一)综合性

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各项内容之间,是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课堂教学技能的运用受制于课文内容、体裁和中小学生的心智能力等因素。在具體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课文的内容特点和中小学生的心智能力,通常要综合运用到两种以上的技能。像导入技能中,往往融入了提问技能、组织教学技能与讲解技能等等,反馈与强化技能又少不了演示技能、变化技能和提问技能的支撑。从课堂教学技能的运用情况来看,它富有综合性。

(二)实践性

课堂教学技能是实践性很强的技能。课堂技能训练想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让师范生在中小学课堂教学情境中加以运用与实践。1994年的试行大纲规定,训练中讲授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2.有些技能如变化技能、讲解技能、反馈与强化技能及组织教学技能等,不是一次实践就可以获得的,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实践才能掌握。

(三)个体差异性

师范生的天生禀赋和兴趣爱好各不相通,存在着个体差异。在练习课堂教学技能时,由于素质和能力不一样,练习效果参差不齐。以组织教学技能的训练为例,有的一次训练就能达到预期目标,有的则要经过不断的训练才能掌握。因此,课堂技能训练不能采用一刀切的训练模式,要根据师范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才能实现训练目标。

二、初等教育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精细化训练的必要性

“精细化”的特点是具体化、明确化和有效化。在素质教育新时代,鉴于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分工合作性与个体差异性等特点,为提高训练质量,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师范生加以精细化的训练。

(一)课堂教学技能的特点决定了精细化训练

精细化训练的特点是细致、精准和有效。课堂教学技能具有综合性、选择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特点。鉴于初等教育师范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有必要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制定详细的、个性化的训练目标、训练方式和训练时长,以对初等教育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具体、明确和有效的训练;鉴于课堂教学技能的选择性和综合性特点,教师要针对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中小学课文,以小学生的心智特点为依据,对初等教育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加以细致地训练,使训练精准、有效。

(二)新时代素质教育理念召唤着精细化训练

新时代国家教育部提出了素质教育理念。初等教育师范生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未来教师,除了必须具备学生发展素养外,还须具备过硬的课堂教学技能这一重要的专业核心素养。以往高等师范院校训练初等教育师范生教学技能时,采用的是传统的“理论学习———试讲———实习”训练模式,虽然成效不小,但是初等教育师范生个体教学技能的提升参差不齐。主要原因在于训练的粗放性和模糊性。在倡导学生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有必要采用精细化的训练模式,大幅提升初等教育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夯实他们的专业核心素养,为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储备高素质的教学人才。

三、初等教育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精准化训练的对策

技能训练属于行为主义学习,注重实践性。在对师范生进行课堂教学技能精准化训练时,要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设计有效的训练对策。

(一)训练目标精准化

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目标是训练应该达成的结果。初等教育师范生课堂教学技能有10项,每项又分为很多小类,具有选择性、非唯一性和综合性。为实现训练精细化,达到精准、细致和有效,在进行训练时,首先要将训练目精细化。师范教师应设计分阶段、递进式的训练目标,先是根据课堂教学技能的选择性和非唯一性特点,设计单个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目标。再根据课堂教学的综合性特点,确立综合运用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目标。以保障训练效果的精准化。

精准课堂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程群;思维展示;教育信息化

0、引言

广东省教育厅粤教高[2012]5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广东省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中,强调丰富实践,强化应用技能培养,学会动手动脑,是当今教育的主旋律。

然而,当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很少思考,实际应用能力也比较差。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很多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出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有些教学改革从课程建设角度进行,包括补充完善课程内容、扩充实训案例、加强师生互动等方面。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网络平台进行的教学改革也越来越多。

以上这些改革主要从提升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合课程内容、改进实践教学手段、扩展教学空间等方面进行改革,都是针对某一门课程开展的教学方法改革。这些措施使得学生虽然在短时期内考试成绩不错,但在学完计算机课程后常常感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知表象却不懂内涵,只知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2011年,萨尔曼·汗(salmanKhan)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美国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大会上发表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中指出:很多中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可汗学院(KhanAcademy)的数学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则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这与“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传统课堂模式正好相反,创建了翻转课堂模式(FlippedClass Model)。自此,翻转课堂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翻转课堂赋予学生更多自由,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堂外,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新知识;而把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上,以便同学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

翻转课堂有两个环节:第一是听课,即在家看视频讲授;第二是在课堂上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以进一步消化听课过程中学到的内容。其中,第一个环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需要学生课前看资料,第二个环节强调答疑和辅导。那么如何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并体现学生的学习价值和收获呢?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强调“竞赛标准+竞赛奖励”的翻转课堂模式,旨在设定合适的标准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调“标准+过程+奖励”。有标准才能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摸索学习;亲自经历了过程,学生才能循序渐进学会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奖励才会让学生觉得有收获和有动力。该模式尤其适合计算机公共课程群中的设计类课程教学。

1、具体教学实践

教学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也不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完内容或学得认不认真。如果教师教得再仔细认真,学生学得再用心,但学完后却没有任何收获,这样的教学仍是低效或无效的。在此强调的收获,指的是学生除了自身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得到丰富以外,还需要一定的实物体现自身学习的价值,因此证书或奖金、奖品之类的奖励就成了体现学习价值的最好载体。

例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群中的主要课程之一,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了解网页设计制作和网站建设所需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设计网页、制作网页、规划网站、建立网站、维护网站的实际技能。目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组织存在着如下问题:(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纯介绍知识点的操作,却忽视了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对于如何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搭建整体网站”这一概念图式没有帮助;(2)在内容的处理上重单个网页的设计与制作,轻整个网站的规划与建设;(3)网页设计制作与计算机软件开发相类似,注重过程性与操作性,但目前教学内容的讲解与网页制作的实际操作不符。学生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但在面对一个实际网页制作项目时却不知从何入手。因此在开始授课前,教师会进行以美化、优化学校主页为目的的校企合作,举办“中国电信天翼飞young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主页设计大赛,向学生征集设计方案及作品,竞赛标准见表1,奖项设置见表2。

有了标准和奖励,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即使没有接触过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也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分析学校主页的设计与不足处着手,先从搭建网站框架出发,引导学生依葫芦画瓢地构建学校网页,再深入挖掘竞赛要求的标准并对标准加以创新。竞赛标准仅仅是一种最低要求,一张入门券,如何使自己的作品在标准之上,才是决定能否拿奖的关键;没有创新、没有亮点的作品,是得不到大奖的。再比如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和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这些设计性比较强的实践类课程,也很适合用标准和奖励的手段来促使学生体会学习的收获和价值。

竞赛既是学习任务,又是学习目标。一切学习活动都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围绕竞赛作品展开,这能够极大地鼓励学生在课堂以外积极寻找资料,及时在课堂内答疑并得到辅导,最终以作品和奖励的形式体现掌握知识的水平和程度。

2、师生行为

对于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我们一贯讲求“少理论、多实践、谈收获”。传统的讲课方式是课上讲授,课下内化,知识传授发生在课堂,内化发生在课外,这时候出现的问题是学生需要克服学习中的重难点时老师并不在现场。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家自主观看视频学习知识和上网查资料,把在作品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与老师充分交流和互动。师生关系多元化,无明显教师和学生之分。教师的一切教学设计都围绕学生的竞赛作品展开和延伸,教师不再从头到尾照本宣科,而是有针对性地讲解和答疑,将碎片化的知识点整合在作品中,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而对于学生来说,竞赛既是学习任务,又是学习动力,为了更好地完成作品,他们会在课后通过网络和教学视频积极获取知识,遇到问题及时在课堂上获得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学生的思考有多深,课堂的互动就有多频繁,师生之间会形成良性循环。

3、连锁效应

1)强调竞赛标准,激发学生潜能。

竞赛标准是一张入场券,合适的标准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到竞赛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竞赛标准制订教学难点和重点并根据标准激发学生的潜能,因为几乎人人可以达到标准,但达到标准之上才是拿奖的关键。标准制定后,部分学生的创新潜能就会被充分发掘,也许学生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潜能,到最后可能不是单纯为了拿奖,只是想知道能否不断超越标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也体现了本科教学所要求的“拓宽知识面—提高应用能力一培养创新潜能”。

2)强调竞赛过程,体现思维展示方式。

竞赛作品的制作和开发,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实践和创新过程,有很强的系统性、目的性和实践性。在创作开发过程中,学生不断构思自己的作品,不断将自己的想法体现在作品中。当碰到各种各样的理论、技术、思路等难题时,学生能在课堂上及时得到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这更加促使学生不断扩展思维;同时教师还能及时发现亮点并加以引导,推动学生不断进步。

3)强调竞赛奖励,体现收获。

竞赛必然包含证书和奖品。证书是学生在大学毕业后进人企业的敲门砖,奖品则是对学生的努力、能力和付出的肯定。在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竞赛中获得荣誉和奖励,不仅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而且会极大地增强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不断挑战自我,积极向更深、更广泛的领域探索。

4)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般来说,企业在面试员工的时候,最先看到的是学生的成绩和各项获奖资料。获奖学生在同等条件下会被用人单位优先录用,但如果学生说不出大学4年做过什么,也没有东西证明做得有多好,那么企业在选择优秀人才时会无所适从,往往得依靠院系推荐,而推荐的学生又未必适合企业文化;但若有了获奖资料作为参考,那么企业很容易判断出学生对哪方面比较感兴趣、有什么长处、适合在什么岗位工作、是不是有上进心等,这些都有助于企业顺利招到合适的员工。

5)提升学生的能力。

学生从一无所知到独立完成一个作品,是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为了完成竞赛作品,学生会尽量广地涉猎基本知识,尽量深地了解该领域的方方面面、过去和现在并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独立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同时竞赛要求学生提交作品文字说明,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整理思路,找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有效方式,修正旧信息和建构新信息。可以说,学生通过竞赛养成了自己的研究素质,无论以后做什么事情都能游刃有余。

另外,我们建议学生将所有获奖作品都上传到学校网络平台上,以供全校学生学习;不定期组织获奖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和答疑,提高学生为全民教育事业服务的意识。获奖作品不仅包括网页设计类的,还包括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举办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竞赛和数据库设计竞赛的获奖作品,这些都是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公共课程群中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

课程群是指由若干门彼此独立而在内容、性质上密切相关的系列课程组成的有机整体。学网页的学生会很自然地与学多媒体课件的学生沟通,在沟通的同时,一些综合素质较高并且志同道合的学生会慢慢凝聚成一支或几支学习能力强、潜力大的骨干队伍,这些队伍必然会在校内受到广泛关注,从而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和影响力,有助于促进学风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另外,团队还可以创办工作室,承接校内外设计,为将来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6)转变考核模式。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公共课程群的考核模式一直都是“平时成绩+统考成绩”,二者所占比例分别为30%和70%。该考核模式较单一,不能体现学生的综合水平。当引入强调“竞赛标准+竞赛奖励”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我们则考虑让每个学生制作一个视频,视频内容由作品展示、论文、模拟答辩、PPT演示、个人风采几个方面构成,然后传到网络平台上,邀请相关部门如教务处、宣传部、校团委、学生处的教师,相关院系的学生及赞助商等,为其分配账号,让他们按照规定的评分标准在某个时间内登录平台打分,其中教师的评分占30%,学生的评分占30%,竞赛赞助商的评分占40%。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每名学生都练成了多面手,从去教信中心联系视频制作到组织模拟答辩都是亲力亲为,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素质。

7)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不能空喊口号,也不是学校几个院系领导和企业领导签订合作协议,然后把即将毕业的学生放到企业中去熟悉车间。企业要打响知名度或加大宣传广度和深度,需要从学生着手,才能带来持续性的效果,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大部分学生用的都是移动手机卡,而且工作后绝大部分人都不会更改品牌;因此这次竞赛寻求合作的是电信营运商,希望通过提供电信手机奖品的方式,既能吸引一部分学生转向电信,又能让学生了解电信的营业品牌,是一个校企双赢的局面,同时电信分公司也非常乐于支持教学工作。

8)推进教育信息化。

全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李克东教授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的理论高度提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举措:一是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二是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三是推进高等教育精品课程、图书文献共享、教学实验平台等信息化建设;四是提升高校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

对于前三点,我国高校已经做得非常完善。目前,大量优秀名家教学视频、国内外教育资源以及现在涌现出的一大批网络教学名师的讲课视频,都向学生免费开放,学生在家里就可以享受名师授课,打破了空间的局限。可以说,网络资源已经完全可以支持学校教育,但是目前很多学校师生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免费开放的资源。有调查数据表明,在校师生对精品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只有7%,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而引入基于竞赛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学生为了完成作品,在课后积极上网看视频、查资料并且在课堂上及时得到教师的辅导和答疑,教师帮助其内化知识并很好地把现实教育和虚拟教育结合起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

9)各部门齐抓共管。

教育事业需要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目前,我国校与校之间学术交流不频繁,院系之间不联系,各学科之间不关联,极大制约教育事业的发展步伐。在举办竞赛过程中,从与赞助商协商合作开始到参与评价学生作品,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各个部门都是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对竞赛予以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如本次主页竞赛的主办单位是教育信息技术中心、校团委、中国电信茂名分公司,评分人员则邀请了教务处、宣传部、学生处的教师等。此外,我们还希望今后能逐渐做到政府引导、市场驱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把学生真正推向市场。

4、结语

精准课堂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1-0360-053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1.095

一、语文课堂要注重诵读

诚然,要多给学生提供与文本接触的机会,让诵读贯穿高中语文课堂的始终,但诵读要有效,要科学,不能为了读而读,要为课堂教学服务,要围绕课堂教学有效开展。很多初中教师都很注重文本诵读,每节课也设置了好几个诵读环节,使课堂上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而教师在引领学生回归文本上的确费了一番心思,且都会在学生诵读前提出诵读要求,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文言文要读清句读,现代文要读出语气和情感等。但反思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在这一点上做得并不到位。有的教师把诵读文本环节放在了课前预习里,让学生自己阅读,但具体怎么读教师并不给予指导。有的教师让学生上课前齐声读,语文课堂上没有了学生诵读环节,教师和学生集中全部精力进行文本的分析和解读。等到语文课结束,学生记住的不是整篇文章的思路或脉络,而是支离破碎的语句。这样的教学,不但没有培养学生诵读文本的兴趣,而且剥夺了学生阅读文本的乐趣,还提什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当然,有的学校还是重视学生诵读的。从2015年河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参赛所使用的衡水中学的高二学生的课堂诵读水平来看,他们是经过朗读训练的,或者说他们的语文课堂很重视学生的诵读训练。

诵读会使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但诵读形式是多样的,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用合适的诵读方式达到教学目的,这是决定诵读形式的主要因素。需要默读时就要默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需要个别学生朗读就让个别学生朗读,让学生体会语句的情感与深意;需要教师范读教师就范读,这样的诵读指导,胜过千言万语。

二、语文课堂要注重师生对话

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注重课堂民主,增强师生对话,但师生对话是否有效值得我们思考。比如,教师会通过连续发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形成师生对话,但教师问的这一连串问题却大有学问。首先,教师连续发问的问题是不是有生成价值;其次,教师的连续发问要把学生的思考或思想引向何处;再次,教师的问题中有没有植入性的评论或观点,会不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思考。这些方面都是发问前必做的准备工作。

在2015年河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参赛教师中有一位衡水中学的教师讲《丹柯》一文。他先问学生,“如果你是族人中的一员,你会像丹柯一样站出来引领大家前行吗?”学生都说会。接着他又追问,“如果你知道一定会被族人杀死,你还会站出来引领大家前行吗?”一部分学生说会,另一部分学生在思考。接着教师第三次追问,“如果你知道你一定会被族人杀死,且最终也走不出树林,你还会站出来引领大家前行吗?”少部分学生说会,大部分学生在思考。这三个问题逐层递进,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该教师要通过这三个问题把学生引向何处呢?最终,该教师是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英雄行为。即“不管我们最终怎样决定,我们要做出无愧于心的选择”。的确,不是谁都能成为英雄,但要做无愧于心的事。这个引导能够会让学生深刻认识英雄行为,那么它便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

三、语文教学要注意教学目标和教学要点

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点,教师设计问题才能“形散而神不散”,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解决认知文本时的疑难问题,避免出现教师处理文本的随意化和碎片化,当然也就不会让语文课堂脱离了语文性质。

2015年河北省高中语文优质课评选参赛的14位教师都或隐或显地设计了教学目标。但我认为除了教师心中有目标,学生进入语文课堂也不应该是盲目的,不能像猜谜语,不到下课学生不知道谜底。教师在上课前不但要交代学习目标,还应该带领学生解读学习目标,如每一个学习任务、需要学生做到什么程度等。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探寻的方向,更好地学习。

四、结语

精准课堂教学范文第4篇

一、以高效训练,打造高效课堂

训练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也是教师得到反馈信息的途径。要打造高效课堂,没有训练的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必将大打折扣。

二、通过互动探究,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的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高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小组合作探究。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让学生表现自我。

三、明确教学任务,打造高效课堂

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任务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课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认知来设计教学过程中任务,让学生合作学习,完成任务。在明确学习任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精心设计学生任务,要反思学生在完成此任务所获效益有多少?是否符合学生实际?2.尽可能接近学生的实际能力。3.必须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和具体的任务结果。

上述指的是交给学生的任务,同时教师也要明确自己的任务,也就是我这节课上多少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如何安排等,都需要明确。只有这样数学课堂才能高效。

四、进行精准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对于教材不要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对教材做出合理、适度的加工与改造。这有这样才能精准教学,打造高效课堂。进行精准教学时,应注意到以下方面:1.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解读。要理清教材中各个内容的编排体系。善于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2.在细节上要学会推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所蕴含的启示。

精准课堂教学范文第5篇

一 教学目标要“精准”

教学目标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只有根据教材特点来确定精准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才能“集中火力”发挥“例子”的功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精准的教学目标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许多课的重大缺点之一就是不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教学目标并且使之贯穿课的始终。不清楚教什么,正是课堂教学低效或有些环节无效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制定精准的教学目标呢.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年段要求,深入、认真地研究学生的实际,与文本对话,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行文思路、相关特色等。目标的定位既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和个性的发展,又要关注语文教学的“根本”,并力求简明、准确,利于操作和评估。例如,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许老师在课前充分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教材特点,根据低年级学段的要求,制定了《小动物过冬》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读通小动物间的对话;(2)初步了解课文中的三个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初步感知朋友间的相互关心。因为是第一课时,而且课文较长,所以许老师只要求学生“能正确、通顺地朗读”;在对“过冬”的认识上,许老师也只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对朋友间的相互关心,也只是要求学生“初步感知”。因此,学生学得快乐、轻松,教师也能顺利地在课堂上完成所制定的课时目标。

二 教学内容要“精要”

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精要”。教学内容的“含金量”怎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高效性的达成度。要想充分发挥文本的价值,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必须对丰富的文本资源进行恰当的取舍,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遴选出最有价值、最具有生长力、最契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为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用教材教”。

依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文特点、课后思考练习等,综合确定每课的教学内容。具体地说,教师先要作为一般读者阅读教材,“钻进去”“潜心体会本文”“披文以入情”,喜怒哀乐,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在对课文语言来一番“虚心涵咏、切己体察”的基础上,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诸如,需要理解的词句,需要积累的语言,需要习得的学法,需要揣摩的写法。例如,特级教师博俊生在执教《狼和鹿》一课时,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学生展开想象,抓住人们捕杀狼前后的现象和动物之间的变化进行对比,在比较中探究、感悟,从而使学生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 教学方法要“精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学生学习的起点和教师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巧妙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锻造高效课堂的武器。“武器”越精良,课堂教学的成功率就越高,课堂生成就越精彩。

方法的预设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新越好,关键是否为学生所喜欢和乐意接受,是否简便实用。如教学叶圣陶的《荷花》时,荷花姿态各不相同,满池荷花挨挨挤挤,令人赏心悦目。可课文中描写荷花姿态的只有一句概括性的语句:“这么多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为了让学生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妙情景,在教学中除了利用插图外,我还借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再现这一美好情景,促使学生更快地入情入境,理解文中的重点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只有以学定教,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达成高效课堂。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学情,精心、客观地预设学法指导,哪怕是一课一法,只要方法得当,就会使学生受益无穷。例如教《天鹅的故事》一课,我预设了如下读书方法:以朗读、默读组合来扫除阅读障碍,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通过精读、跳读,感悟“破冰”的壮举;通过朗读、批注,感悟老天鹅的勇敢、奉献,天鹅群的团结拼搏,领悟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的道理;以读促写,加深理解和体验。

四 教学语言要“精炼”